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錦集(10篇)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yǎng)不斷提升,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1
在高中階段,研究性課題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學習任務,它要求學生能夠獨立選擇一個感興趣的課題,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將從選題、研究方法、實施步驟等方面,給出一些建議,幫助同學們寫好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
首先,選題是研究性課題報告的基礎。一個好的選題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與自己的興趣相關;二是有一定的知識基礎,能夠進行深入的研究;三是有實施的可行性,能夠收集到足夠的數據和材料。同學們可以參考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作為研究對象,這樣能夠更好地激發(fā)自己的研究熱情。
其次,在研究方法上,同學們可以選擇實驗研究、調查研究、文獻研究等方法進行研究。實驗研究可以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持,調查研究可以了解社會現(xiàn)象和意見,文獻研究可以深入探討相關領域的理論基礎。根據自己選題的需要,合理選擇研究方法,確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然后,實施步驟是研究性課題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研究初期,同學們可以先進行文獻檢索,了解已有研究成果,掌握研究領域的發(fā)展動態(tài)。隨后,制定研究計劃和實施方案,確定研究的重點和目標。在實施過程中,要進行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修正和調整。最后,對研究結果進行總結,并撰寫出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
在撰寫研究報告時,同學們應該注重結構的合理性和層次的清晰性。可以按照摘要、引言、目的`、方法、結果、討論和結論等部分來組織報告,確保邏輯的流暢性。同時,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避免出現(xiàn)錯別字和語法錯誤。根據研究性課題的要求,還可以適當添加圖表、數據和引用文獻,提升報告的可讀性和可信度。
綜上所述,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的寫作是一個復雜而嚴謹的過程。同學們需要在選題、研究方法和實施步驟上下功夫,通過規(guī)范的結構和準確的語言,展現(xiàn)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能力。相信通過努力和實踐,同學們一定能夠寫好一份出色的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2
研究性課題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而寫研究報告是研究性課題研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它不僅能夠總結和展示研究成果,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和論述能力。
研究報告的寫作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過程,需要合理的結構和內容,下面將從選題、文獻綜述、實驗設計、實驗結果和討論等方面,介紹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的寫作要點。
首先,選題是研究報告的重要一環(huán)。如何選擇一個適合的研究課題,是決定研究報告質量的關鍵。在選擇題目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掌握的知識來確定。同時,要注意選擇一個獨特的課題,避免和他人重復研究。在選題時,可以參考相關文獻,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從而確定自己想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其次,文獻綜述是研究報告中一個重要的內容部分。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整理和分析,可以使研究者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更深入的認識。在文獻綜述中,學生應該介紹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對這些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同時,還要指出前人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自己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實驗設計是研究報告的核心內容之一。在實驗設計中,學生需要明確自己的研究目的和假設,并選擇合適的實驗方法和材料。在進行實驗前,學生還需要制定詳細的實驗方案和操作步驟,并對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和錯誤進行預測和分析。在實驗設計中,要注意遵循科學的原則,確保實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實驗結果和討論是研究報告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結果部分,學生應該詳細記錄實驗數據,并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在討論部分,學生需要對實驗結果進行解釋和評價,并與前人的研究結果進行比較。在進行討論時,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思維能力,提出合理的觀點和結論,并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改進方向進行探討。
綜上所述,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的寫作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過程。在寫作時,學生需要注意選題、文獻綜述、實驗設計、實驗結果和討論等方面的內容。通過認真的研究和論證,學生可以撰寫出一篇完整、規(guī)范的研究報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創(chuàng)新能力。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3
研究型課題是高中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要求學生深入研究一個特定的主題,并通過收集數據、分析問題、探討解決方案等一系列研究過程來解決問題。本文將介紹如何寫一份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
首先,研究報告的開頭應該包括對研究課題的簡要介紹?梢詮难芯繂栴}的背景和意義入手,引起讀者的興趣。例如,如果課題是關于環(huán)境污染的影響,可以介紹全球環(huán)境污染日益嚴重的現(xiàn)狀,以及環(huán)境污染對人類健康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
接下來,介紹研究方法和數據收集過程。在這一部分,可以詳細描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驟,以及數據的來源和獲取方式。如果進行了實驗或調查,還應包括樣本的選擇標準和調查問卷的設計等信息。例如,在研究環(huán)境污染的影響時,可以說明采用了何種調查方法、調查對象的選擇以及數據收集的具體過程。
然后,進行研究結果和數據分析。這一部分要以清晰、系統(tǒng)的方式呈現(xiàn)研究所得到的數據和結果,可以使用圖表和統(tǒng)計數據來支持研究結論。例如,在研究環(huán)境污染的影響時,可以列舉環(huán)境污染與健康問題之間的相關數據,并進行圖表展示,從而更直觀地反映研究結果。
接著,進行研究討論和結論部分。這一部分要針對研究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解釋,評價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并提出相應結論。同時,還可以探討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處,并給出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建議。例如,在討論環(huán)境污染的影響時,可以分析數據結果的可靠性和偏見,并提出加強環(huán)境保護和倡導綠色生活的建議。
最后,進行結尾總結和展望。在結尾部分,可以對整個研究過程進行總結,重申研究的意義和貢獻,并展望未來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發(fā)展。例如,在總結環(huán)境污染的影響時,可以強調加強環(huán)境意識和采取有效措施的重要性,同時展望未來環(huán)境問題的研究方向。
綜上所述,寫一份出色的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需要清晰、系統(tǒng)地組織研究內容,準確地描繪研究方法和結果,并進行深入的討論和分析。同時,還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性,使讀者能夠清晰理解研究內容,并對報告產生興趣。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4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ㄒ唬┱n題的提出
本課題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認識:
1、目前,在中學所有課程中,只有地理課程的設計是以可持續(xù)發(fā)展為指導思想,以人地關系為主線,以、當前面臨的人口、資源、環(huán)境和發(fā)展問題為重點的。地理教材中除了基本的地理知識外,還包含了豐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資源環(huán)境、人口環(huán)境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等方面的環(huán)境教育知識。
2、教育改革日新月異,教育發(fā)展的理念前沿新穎,但客觀上教育實踐與理論有一定的差距,如果結合生動個體的事例,引導學生運用地理學科的相關知識去探究這些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正是地理學科體現(xiàn)其價值之所在。
3、將研究性學習與地理環(huán)境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境道德素質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ǘ﹪鴥韧庋芯楷F(xiàn)狀述評
1、國外研究情況
20世紀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已引起了國外許多學者的關注,1977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第比利斯召開的國際環(huán)境教育大會上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提出了明確的教育目標。前蘇聯(lián),前聯(lián)邦德國也相繼在普通學校教育計劃中,把環(huán)境教育列入計劃,并要求從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的經驗出發(fā),“結合歷史、日常生活及科學的各種經驗和知識來闡釋環(huán)境。”這些研究成果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許多可借鑒的經驗。
2、國內研究情況
我國一些中小學也注意利用學科課程滲透環(huán)境教育,不少學校已開展環(huán)境教育,并在實施方法的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這也為本課題的探討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3、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學習環(huán)境,已經在國內外廣泛開展,我國新頒布的《地理課程標準》中,將研究性學習作為重要的學習方式加以倡導。將研究性學習與相關資料、專業(yè)的整合更是方興未艾。
(三)本課題與之聯(lián)系與區(qū)別
1、本課題和這些研究的聯(lián)系是:中小學教育發(fā)重視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提倡研究性學習。
2、本課題和這些研究的區(qū)別是:目前國內外的研究主要側重了兩方面:一是環(huán)保課程的開設和學科滲透環(huán)保內容的研究;二是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本課題研究另辟新徑:一從形式上看,是對研究性學習、地理環(huán)境教育兩者結合起來的研究;二是內容上看,是對學科知識、學習方法和實踐能力整合的研究。
二、課題的界定:
1、本課題研究中的“環(huán)境”專指永興縣范圍的環(huán)境,永興有中國銀都之稱,全縣在沒有金、銀礦的基礎上,利用全國各地的“廢渣”、“廢水”中提煉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盡管采取了一定措施,還是對環(huán)境造成了某種程度的污染。以此作為研究對象,增強學生環(huán)境保護意識。
2、在課題研究中,“研究性學習”的主體是高中學生,新課程改革是當前中學教育的主題,本課題的新課改為背景,研究工作緊密結合當前高中新課改的實際情況,研究高中生地理學習由“接受性”向“研究性”學習轉變,由灌輸知識到培養(yǎng)能力的轉變的效果。
三、理論依據
本課題的理論依據是科學認識論、系統(tǒng)論、素質教育理論、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等。
科學認識論認為,人的認識,從本質上講,是來自于實踐的。
系統(tǒng)論認為,只有開放的系統(tǒng),才是具有發(fā)展性的,才能達到最優(yōu)化的系統(tǒng)。
素質教育理論認為,人的素質是多層次、多方面的,教育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認為,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是基礎,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是動力,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是目的,以犧牲環(huán)境利益為代價換來的`經濟增長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發(fā)展。
四、研究目標
1、總體目標
本課題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論為指導,在知識目標方面,重視體驗性知識、策略性知識和跨學科知識;在能力目標方面,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認知能力、計劃能力、表現(xiàn)能力、管理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信息的搜集、處理能力;在情感目標方面,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責任心、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2、具體目標
。1)通過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和鞏固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環(huán)保技能。
。2)通過學科與學習方法的整合,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方法。
(3)通過研究性學習,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建設好家鄉(xiāng)的熱情。
五、研究內容
1、地理學科環(huán)境教育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2、探索環(huán)境教育與研究性學習整合的模式。
3、總結環(huán)境教育與研究性學習整合的意義、作用及評價。
六、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運用此法查閱整理相關課題研究應用資料,增加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2、社會檢查法:通過組織學生參與以環(huán)境教育為主的野外考察、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實踐活動,得到事實依據和理論依據。為進一步制訂深入研究的步驟和措施提供依據。
3、科學實驗法:通過搜集處理各種環(huán)境信息,進行實驗和模擬,提出解決環(huán)境問題的對策、措施等學習活動,增強學生環(huán)保技能,提高對環(huán)境質量和生活質量變化的監(jiān)測和分析能力。
4、總結法:在研究進行過程中,分階段進行總結歸納,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撰寫研究報告。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5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是一項重要的學術任務,對于學生的研究能力和綜合素質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報告將就高中研究性課題的寫作方法和步驟進行詳細介紹,幫助同學們更好地撰寫出高質量的研究報告。
首先,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的寫作要注意選擇合適的研究題目。一個好的研究題目應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實際意義。在選擇研究題目時,可以參考相關學科前沿的研究方向,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其次,研究報告的寫作步驟包括資料收集、實驗設計、數據分析和結果展示等。資料收集是研究報告的基礎,可以通過查閱文獻、采集實證數據等方式進行。在實驗設計階段,可以根據研究目的和方法設計具體的實驗步驟和操作方案。數據分析是整個研究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可以使用統(tǒng)計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最后,結果展示是研究報告的'重要部分,可以通過圖表、表格和文字描述等方式清晰地呈現(xiàn)實驗結果。
在研究報告寫作時,還需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邏輯性。報告中使用的語言要簡明扼要,不應出現(xiàn)冗長和晦澀的句子。同時,要注意文章的邏輯結構,段落之間應有明確的過渡,各個部分的內容要有層次感和連貫性。
最后,研究報告的結尾部分應進行總結和展望。在總結部分,可以對整個研究過程進行回顧,并對取得的成果和不足進行評價。在展望部分,可以對研究方向的拓展和未來的深入研究提出建議和展望。
綜上所述,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的寫作包括選擇研究題目、資料收集、實驗設計、數據分析和結果展示等步驟。在寫作過程中,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邏輯性,并在結尾部分進行總結和展望。通過認真完成研究報告的撰寫,同學們可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學術素養(yǎng),為今后深入研究奠定基礎。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6
一、研究背景:
平時我們都經常喝酸奶,都是在超市或小賣部買的,之后發(fā)現(xiàn)網上其實有家制酸奶的方法,心里很想自己做,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一向擱置著。
此刻學農的時候能帶給一個機會我們自己做酸奶,既能鍛煉動手潛力。又能積累一門手藝,感覺十分高興,就參與了這項活動。
實驗中需要控制變量,我們想了很久,奶源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奶質和形態(tài)都能影響酸奶的味道,所以我們選取了控制奶源變量的酸奶制作研究性學習,探究選取哪一種奶源才會使自制酸奶口感更好。
二、活動目標
近幾年,發(fā)生了用皮鞋制酸奶的事件,讓整個社會陷入了誠信危機。對于青少年,奶制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應對酸奶的事件,我們產生了恐懼與擔憂。所以我們想透過自己制作酸奶,感受酸奶生產的過程,同時體會制作每種品牌酸奶的成本高低與口感來源。
我們對于酸奶成品的期盼并不高,期望結果制作出來的酸奶,能在凝固中傳遞出當代酸奶的香氣與奶味。
三、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
一、分組分工,選取實驗材料,制定活動方案。
二、材料
1、發(fā)酵用的原料
伊利純牛奶、伊利高鈣低脂純牛奶、香滿樓鮮牛奶、伊利高蛋白脫脂高鈣奶粉、雀巢全脂奶粉、家用酸奶發(fā)酵劑。
2、工具及儀器
RC—H2日創(chuàng)酸奶機(5個反應杯)、標簽紙數張、量筒、電子天平、稱量紙等。
三、實驗原理:
在42℃恒溫環(huán)境下7小時,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首先將乳糖分解為2分子單糖,進一步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乳酸;乳酸使奶中酪蛋白膠粒中的膠體磷酸鈣轉轉成可溶性磷酸鈣,從而使酪蛋白膠粒的穩(wěn)定性下降,并在PH4.6—4.7時,酪蛋白發(fā)生凝集沉淀,構成酸奶。
四、實驗的設計
杯①用100ml香滿樓鮮牛奶,倒入100ml反應杯,加入0.1g家用酸奶發(fā)酵劑,攪拌均勻。
杯②用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家用酸奶發(fā)酵劑,攪拌均勻。
杯③用14g伊利高蛋白脫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發(fā)酵劑,攪拌均勻。
杯④用100ml伊利純牛奶,加入0.1g家用酸奶發(fā)酵劑,攪拌均勻。
杯⑤用100ml伊利高鈣低脂純牛奶,加入0.1g家用酸奶發(fā)酵劑,攪拌均勻。
經發(fā)酵后品嘗5杯酸奶的味道,比較5杯酸奶的酸度、色彩、香味、狀態(tài)、口感的不同。
實驗步驟:
1、煮開水,并將五個玻璃杯、五個蓋子、量筒、燒杯清洗干凈并消毒;
2、杯①:加入100ml香滿樓鮮牛奶;
杯②:加入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攪拌均勻;
杯③:加入14g伊利高蛋白脫脂奶粉,加水到100ml,攪拌均勻;
杯④:加入100ml伊利純牛奶;
杯⑤:加入100ml伊利高鈣低脂純牛奶;
3、待奶粉冷卻到室溫,五個玻璃杯各加入0.1g家用酸奶發(fā)酵劑;
4、酸奶機恒溫42℃發(fā)酵7小時;
5、品嘗并比較各酸奶的味道;
6、分享和總結。
四、結果與評價
酸奶的做法大同小異,而根據我們的探究。用不同奶源做出來的酸奶的味道會有較大的差異。由此實驗我們得出,用鮮牛奶做奶源做出的酸奶酸度適中,色彩呈乳白色,香味濃郁,凝固程度較好,口感較滑,總體來說是最好的,只是鮮奶做的`酸奶保質期較短,制作后需盡快食用。若在發(fā)酵前在酸奶中加入少量白糖,味道更佳。
五、學生收獲(可附學生作品):
我們很開心能參與這次的酸奶制作學習研究性活動,學會了做酸奶。
在收集資料和制表的過程中,學習了如何集中和揀選有用的信息幫忙我們的制作,同時懂得了如何做研究性報告。
在制作酸奶的過程中,與同學更加友好地相處,親近了我們的距離,學會了分工合作,不怕麻煩,耐心等待。
在進一步完成研究性報告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珍惜這次的機會,期望往后能夠多點參與像是這樣的研究性活動。
六、指導教師的認識和體會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食物更加能吸引學生,所以學生對酸奶制作具有濃厚的興趣,進行研究性學習的主動性得到有效的激發(fā)。但應對需要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對學生來說又是一項“艱難”的選取,但也同時考驗著學生的毅力和耐性,對學生提高科學研究的素養(yǎng)有巨大的幫忙。
學生在完成該項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經歷了分工、設計活動方案、動手完成制作過程、品嘗評價等,學生能夠共同商議解決難題,并能夠從不同的提議聲中迸發(fā)新的想法。
在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活動方案的設計、評價以及活動報告,效果優(yōu)異。
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起到組織、指導和參與的作用,減少學生應對活動開展的盲目和迷惑感受。在活動開始的時候,學生因對環(huán)境的陌生、知識和技術的缺乏感到迷惑,老師需要做好活動開展前的準備工作以及指導的工作,讓學生盡快投入到活動中。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3
研究課題:海南的茶葉產地分布及其生長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
小組組長:xxx
小組成員:xxxxxxxxx
指導老師:xxx
研究方法及步驟:
1,分組,分工;分別進行上網查詢,查閱書籍,問地理老師等。
2,對查來的資料進行篩選,選取最有用的信息。
3,對信息進行整編,整理出一篇報告。
研究目的:海南特色茶葉眾所周知,品起來更使君感覺到絲絲清爽,蕩氣回腸。那么,海南究竟有哪些特色茶呢海南又具備怎樣的優(yōu)越條件致使能種植出這么好的茶葉呢對此,我們對海南的茶葉產地分布及其生長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進行了調查研究。
調查報告:
在校園全面展開的這次研究性學習的活動中,我們小組5人與指導老師一齊提出了這個課題。這個課題的側重點在于分析與取證,結合茶葉的生長環(huán)境,與海南主要種植茶葉的區(qū)域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相比較,得出結論。這個調查報告主要結構是:先介紹茶樹普遍的最適生長條件,再依次列舉海南茶葉主要分布地――五指山,白沙及萬寧中的特產茶葉,及它們生長所需要的環(huán)境,透過介紹上述三地的自然條件,最終得出結論。
一,適宜茶葉生長的條件
茶樹生長對氣溫和熱量的基本要求:
茶樹喜歡溫暖的氣候條件,對溫度和熱量有必須的要求。在適當的溫度條件下,茶樹才能生長良好。氣溫在10—35度之間時,茶樹通常能正常生長,在20—25度時生長最快,氣溫超過35度時茶樹新梢生長緩慢或停止。在春季一般日平均期望穩(wěn)定在8—14度時,茶樹的越冬芽開始萌發(fā)。氣溫降到15度左右時,新梢就停止生長,但根系一般在溫度低于8度時才停止活動。因此,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茶樹在冬季不能正常生長,處于休眠期,在某些地區(qū)由于冬季溫度過低還會造成凍害。除了對溫度要求外,茶樹對積溫也有必須要求。一般狀況下,一年之中大于10度的活動積溫越多,茶樹的生長時期就越長。茶樹每萌發(fā)一輪所需的大于10度的活動積溫為760—1060度。(海南島年平均氣溫在23度左右,最冷也超但是5度,這就為茶葉的生長帶給了一個很好的條件。)
茶樹生長對水分條件的基本要求:
水分是保證茶樹正常生長的基礎條件之一,雨量不足,空氣濕度太低,對茶樹生長不利。降水是茶園水分最主要來源,保證茶樹能正常生長的年降水量一般要在800毫米以上。在茶樹生長期間,月降水量通常不能少于100毫米。當月降水量少于50毫米時,茶樹缺水?諝庀鄬穸葘Σ铇渖L也會產生影響,一般認為,在茶樹生長期比較適合的空氣相對濕度為80%—90%,低于50%對茶樹生長發(fā)育不利,而且使茶葉質地粗硬,品質降低。(海南島年平均降水量控制在1500毫米左右,最低也在950毫米以上,所以空氣濕度較濕,茶葉水分多,味道純。)
茶樹生長對土壤的基本要求:
茶樹對土壤條件有必須要求,一般要求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個性要求土壤呈酸性,PH值在4.5—5.5最為適宜,PH值高于6.5的土壤不能種植茶樹。我國適合種茶的土壤主要有磚紅壤,赤紅壤,紅壤,黃壤,黃棕壤,棕壤,褐土和紫色土等。
二,生長在五指山地區(qū)的茶葉
五指山市年平均氣溫22.4℃,無寒冬,無酷夏,四季如春。在那出產的主要特色茶葉是苦丁茶與水滿茶。
苦丁茶(海南最早的野生茶)
苦丁茶屬冬青科植物,適合于熱帶及亞熱帶氣候條件下生長,據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述“茶味苦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矣,”唐代名醫(yī)陳藏器的《本草拾遺》記載“久食令人瘦,去人脂”《本草拾遺》記載“久食令人瘦,去人脂”《標準藥性大辭典》亦載“苦丁茶味甘苦,性寒無毒,為涼肝散風要藥……”可見苦丁茶具有:降血壓,血脂,消熱消炎,防齦解酒,消帶減肥,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的理療保健功效,適于日常飲用,是理想的純天然綠色保健飲品,“取于天然,飲得自然”。海南島五指山脈,海拔1867米,常年云霧繚繞,雨水充沛氣候濕潤土質疏松肥沃,是苦丁茶最為理想的生長地區(qū):正是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孕育了五指山苦丁茶獨具一格的品質。因此,海南五指山苦丁茶才如此享譽海內外。
水滿茶
水滿茶也是海南綠茶中至高無上的貢品茶水滿茶是五指山野茶,長年生于云霧之中,得天地之精華,醇郁甘甜,且有防感冒,止腹瀉,健胃醒神之效。五指山野茶在萬畝以上,現(xiàn)有移植。茶樹植株為喬木型,大葉種,樹姿直立,分枝部位高,葉橢圓形,葉面隆起,葉齒淺稀鈍,芽葉無毛,樹高11~12米,樹幅7~8米。主要分布在五指山區(qū),產量少,適宜制作綠茶。之所以是貢品,是因為水滿茶的生長條件太獨特了,置于高山云霧之中,只有云霧繚繞,恍若仙境的五指山山腰才能滿足其生長條件。
三,生長在白沙縣的特色茶葉
白沙綠茶
白沙綠茶―產于海南省五指山區(qū)白沙黎族自治縣國營白沙農場。白沙黎族自治縣坐落在黎母山脈中段西北麓,南渡江上游;地形為東南高,西北低,山地面積占41.9%,全縣大小山峰有440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處,南部鸚歌嶺為最高峰,1812米,是僅次于五指山的海南第二高山。全縣大小河流30條,其中流經境內的南開河,石碌河,珠碧江為海南有名的三大河流。白沙縣屬熱帶季風性氣候,高溫多雨,光熱充足,全年日照2056小時以上,年平均氣溫21.9℃~23.4℃,年平均降雨量1725毫米,山區(qū)氣候特點突出。產茶區(qū)位于該縣鸚歌嶺下方圓10公里的小盆地。那里四面群山環(huán)繞,溪流縱橫,土質肥沃,雨量充盈,云霧彌漫,氣候溫和,是屬于高山云霧區(qū)。年均陰霧日長達215天,月均氣溫16.4~26.9℃,溫射光合作用強,乃是天然的產茶之地。白沙境內的國營白沙農場是白沙綠茶的主要產地。目前白沙農場的茶園面積已發(fā)展到5000多畝,種植的茶樹為海南,云南大葉與福建水仙,烏尤四個優(yōu)良品種。其特點為:葉之更換,花之發(fā)育,實之結成,均為局部進行,因此茶山常年翠綠,四季枝葉繁茂,芽長柔嫩,優(yōu)質高產,1993年干茶產量已達五千擔。
四,生長在萬寧的特色茶葉
萬寧市屬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溫差小,積溫高。年平均氣溫24℃,最冷月平均氣溫18.7℃,最熱月平均28.5℃;
一是全年無霜凍,氣候宜人;
二是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2400毫米左右;
三是日照長,年日照時數平均在1800小時以上。
鷓鴣茶
東山嶺的鷓鴣茶有名氣,那是因為茶樹吮吸了當地土壤里酸堿適度的豐富有機物質,受益于山川靈氣,云霧,香露,茶葉長得綠油油,毛茸茸的。新摘的茶葉放進嘴里品嚼,起初有一絲苦澀味;之后就是沁透肺腑的馨香。經過科學加工處理后的茶葉,色澤清亮,味似甘草,芬芳沁人?茖W分析報告證實,鷓鴣茶葉中內含人體所必需的9種物質和17種氨基酸,其中可溶性鈣和鎂元素含量甚高。這也應證了萬寧實有的中性且高度肥沃的土壤。
其實在海南生長的特色茶葉還是十分多的,我們在那里只是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茶葉,所談到的資料還是屈指可數,肯定不能滿足讀者及校園的要求。以后的地理學中,我們將會學到更多的關于植物種植的環(huán)境,我們研究課題的中學生,海南茶葉協(xié)會,海南有關的學者也將繼續(xù)努力,為著力解決海南的茶葉種植,發(fā)展,銷售,前景作出貢獻。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7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社區(qū)服務、勞動技術教育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
一、問題的提出
1、背景
經濟的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的臨近,對創(chuàng)造性人才,對勞動者的創(chuàng)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緊迫要求。第三次“全教會”著眼于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的高度,明確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睂W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受諸多因素制約,課程改革可以視為舉措之一。各門課程的實施都應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宏觀背景。
教育界內部對課程改革的探討始終是教育改革的一個熱點。我國的課程建設曾受到國際課程整合理論的兒童中心(杜威)、結構中心(布魯納)和人本主義的認知——情意整合論等流派的影響,20世紀90年代經過廣泛的實踐,確立了三大板塊課程,即: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盡管這三個板塊的劃分在邏輯上還顯得不夠清晰,但它在實際運作中卻是簡便易行的。另一種劃分是按課程設置權限分為:國家課程十地方課程十校本課程三個板塊。這兩種劃分課程的表述,都是從課程外在的、外顯的屬性來進行的。90年代末,人們愈加重視在課程的內涵上進行挖掘,提出應注重課程三性,即:基礎性、拓展性、研究性。以課程改革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實踐為基礎,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出現(xiàn)可以說是應運而生,這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中觀背景。
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是課程改革中較為活躍的一塊園地。多樣的校本課程,如培養(yǎng)興趣愛好和發(fā)展個性特長的,以及品德類、心理類、科技類、人文類、休閑類等。校本課程的深度開發(fā)向何處去?研究性學習課程確是一個理性的價值方向,這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微觀背景。
2、為什么要提出研究性學習
。1)實施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重要的著眼點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提高、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歸根到底是學生學習的結果。所以,學校教育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是要讓我們的學生形成怎樣的學習方式。在原有教育、教學條件下,許多學生的學習偏重于機械記憶、淺層理解和簡單應用,僅僅立足于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識傳輸。這種學習方式十分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針對這一狀況,當前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是通過教學目標、內容和途徑方法調整,幫助學生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在開展有效的接受學習的同時,形成一種對知識進行主動探求,并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主動積極的學習方式。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起了組織、指導作用,在時間安排上更多的是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活動。這樣的教學活動顯然與被動接受教師知識傳輸的學習方式不同,對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也較為有利。
。2)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的掌握和運用,需要依托相應的課程載體。
只要教學處理得當,原有的課程內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展開。我們的許多優(yōu)秀教師,正是在原先的學科課程教學中,既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在各科教學中重視學生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養(yǎng),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而且,如果能在各科教學中都做到既打好基礎,又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那是教學上的很高境界。但是,從目前情況看,更廣泛做到這一點還有困難。
第一,相當一部分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形成定勢,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條件變化不大的情況下,要實現(xiàn)教學行為方式的重大轉變從而指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需要有一個較長過程。
第二,基礎性課程的教學中,如何處理好“打基礎”(進行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與培養(yǎng)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的關系,對于大多數教師來說,都是一個有待解決的新課題。
因而,如果能開發(fā)出一種新的課程類型,它的實施主要地采取研究性學習方式,那么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改變,就會比較容易實現(xiàn)。
(3)原有的活動課實踐的發(fā)展需要新的生長點。
近年來,活動課作為一種與學科課程相區(qū)別又相補充的課程類型,在學校教育中廣泛實施,為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拓展了極其重要的陣地;顒诱n的內容和形式豐富多樣,很受學生歡迎。但是在實踐中,已有的活動課較多的還是著眼于學科教學內容的深化與拓展的知識類活動課,著眼于培養(yǎng)生活、職業(yè)技能和動手能力的技藝類活動課,著眼于陶治性情、健體強身的文體類活動課等。普通高中的.活動課相比,它應提高在何處?如何實現(xiàn)活動課在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上的獨特的作用?這些都是有待于解決的問題。綜合實踐活動板塊中研究性學習的設置,為高中階段活動課實踐的發(fā)展和水平的提升,找到了一個新的生長點。
。4)每一個高中生都具有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很大潛能。
以前也有不少科技小組,學生們在指導教師引導下,開展研究探索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這些小組往往只有少數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能夠參加。我們能否為全體同學提供這種開放性研究活動的機會?已有的實踐經驗表明,每個高中生都具有充分的發(fā)展?jié)撃,學習成績差的同學探索欲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見得就比別人差。
。5)各地學校都有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可能性。
研究性學習要強調要結合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實際選擇研究專題,同時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的各種教育資源。各地學校的內、外部條件雖然有較大的差異,但都具有可供開發(fā)、利用的教育資源,學生也都能從本地實際出發(fā),尋找到他們感興趣和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越是困難的地區(qū),對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的需求越是迫切。
。6)有助于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
3、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實施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關鍵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要求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也必須發(fā)生轉變。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將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在參與指導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吸納新知識,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并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當前,受傳統(tǒng)學科教學目標、內容、時間和教學方式的局限,在學科教學中普遍地實施研究性學習尚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項特別設立的教學活動作為必修課納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將會逐步推進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并從制度上保障這一活動的深化,滿足學生在開放性的現(xiàn)實情境中主動探索研究、獲得親身體驗、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是師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學習過程,是師生圍繞著解決問題共同完成研究內容的確定、方法的選擇以及為解決問題相互合作和交流的過程。
1、開放性
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立足于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一些社會問題或其他問題,涉及的范圍很廣泛。它可能是某學科的,也可能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實踐方法,也可能偏重于理論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題下,由于個人興趣、經驗和研究活動的需要不同,研究視角的確定、研究目標的定位、切人口的選擇、研究過程的設計、研究方法、手段的運用以及結果的表達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為學習者、指導者發(fā)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而形成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
“研究型”課程,要求學生在確定課題后,通過媒體、網絡、書刊等渠道,收集信息,加以篩選,開展社會調研,選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結論,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它的最大特點是教學的開放性。
。1)教學內容是開放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題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為研究課題。
。2)教學空間是開放的。強調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強調活動、體驗的作用。學習地點不再限于教室、實驗室和圖書館,要走出校門進行社會實踐;實地勘察取證、走訪專家、收集信息等等。
。3)學習方法、思維方式是開放的。針對不同目標,選擇與之適應的學習形式,如問題探討、課題設計、實驗操作、社會調查等。要綜合運用多門學科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思維方式從平面到立體,從單一到多元,從靜態(tài)發(fā)展到動態(tài),從被動發(fā)展到主動,從封閉到開放。
。4)收集信息的渠道是開放的。不是單純從課本和參考書獲取信息,而是從講座、因特網、媒體、人際交流等各種渠道收集信息。
。5)師生關系是開放的。學生在研究中始終處于主動的地位,教師扮演著知道者、合作者、服務者的角色。提倡師生的辯論,鼓勵學生敢于否定。
2、探究性
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內容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的研究課題:學習的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銳地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探求結論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因此,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不宜由教師指定某個材料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應引導、歸納、呈現(xiàn)一些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由展示一個案例、介紹某些背景或創(chuàng)設一種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梢宰越處熖岢觯部梢砸龑W生自己發(fā)現(xiàn)和提出。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結論。
3、實踐性
研究位學習要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特別關注環(huán)境問題、現(xiàn)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要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性活動。同時研究性學習的設計與實施應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條件和可能。
三、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1、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定位
研究性學習特別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社會性實踐活動,它的目標定位與一般的學科教學目標既有一定聯(lián)系,又有較大的差異。具體強調的是:
。1)培養(yǎng)收集和處理的信息能力。
從認知心理學信息加工理論的角度看,學生開展學習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信息處理的過程。與以記憶、理解為目標的一般學習方式相比,研究性學習過程圍繞著一個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展開,以解決問題和表達、交流為結束。就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而言,需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提出解決問題設想的能力,收集資料的能力,分析資料和得出結論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其中,在一個開放性環(huán)境中學生自主、主動懼和加工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是個關鍵。
。2)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神,獲得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積極體驗。
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也是情感活動的過程。一般而言,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所獲得的成果,絕大多數只能是在自己或周圍同學現(xiàn)有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還不大可能達到科學發(fā)現(xiàn)水平。研究性學習主要強調通過讓學生自主參與、積極參與類似于科學家探索的活動,獲得體驗,逐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
。3)學會溝通與合作。
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都是人們合作探索的結果,社會的人文精神弘揚也把樂于合作、善于合作作為重要的基石。但是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的機會并不多,且較多停留在口頭引導鼓勵的層面,弄得不好,很多還是說教。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正是一個人際溝通與合作的過程,為了完成研究任務,一般都離不開課題組內的合作以及與課程組外人士(如指導教師、社會力量、研究對象)的溝通合作。所以,研究性學習也把學會合作作為重要的目標。
。4)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道德。
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只有同科學態(tài)度、科學道德的培養(yǎng)統(tǒng)一起來,才會真正形成對社會、對個人發(fā)展有價值的結果。已有的實踐告訴我們,同學們參與課題研究是饒有興趣的,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幾乎都會碰到各種問題和困難。學生要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從實際出發(fā),通過認真踏實的探究,求得結論的獲得,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5)發(fā)展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聯(lián)系社會實際開展研究活動,為學生的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和認知能力,而且還要學會關心社會的進步、祖國的前途、人類的命運、經濟的發(fā)展、環(huán)境的保護,爭取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
(6)激活各種學習中的知識儲存,嘗試相關知識的綜合運用。
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了多門學科的知識積累,為他們今后的發(fā)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礎。但是,如果讓這些知識長期處在相互分割和備用的狀況之中,它們就會被遺忘,就會逐漸推動可能發(fā)揮的效用。研究性學生的重要目標是在綜合運用中提高各科知識的價值。
從研究性學習的上述目標看,它對于實施以德育為核心、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對于學生從事各門各學科的學習、打好基礎、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培養(yǎng)積極性都是大有好處的。
2、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研究性學習主要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需要注重以下幾項具體目標:
。1)獲取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研究性學習主要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于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tài)度,產生積極情感,激發(fā)他們探索、創(chuàng)新的欲望。
(2)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研究位學習通常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并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圍繞研究主題主動收集、加工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研究性學習,要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學會整理與歸納信息,學會判斷和識別信息的價值,并恰當的利用信息,以培養(yǎng)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xiàn)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研究位學習的開展將努力創(chuàng)設有利于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huán)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chuàng)意及成果,發(fā)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
(5)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道德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認真、踏實的探究,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養(yǎng)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磨練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6)培養(yǎng)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社會實踐和調查研究,學生要深入了解科學對于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意義與價值,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關注人類與環(huán)境和諧發(fā)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3、研究性學習與高效的學習
“后工業(yè)社會”將會給教育提出什么要求?現(xiàn)在有兩條思路:一條思路是“高效的學習”。這條思路的基本假設是:運用先進的學習方法,可以充分開發(fā)人的學習潛能,學習方式的革命將成倍,甚至十倍、百倍地提高人的學習速度。因此,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應該特點重視學習方法的學習,包括各種快速閱讀法、記憶法、思維技巧以及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另一種思路是“研究性學習”。這條思路的基本觀點是: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是信息時代學校教育的核心,而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是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因此,應該提供研究性的學習,即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fā)現(xiàn)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上述兩種思路對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作出了各自的解釋,但從兩種學習方式所蘊含的教育理念及其教學實踐來看,二者之間卻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謂高效的學習,十分重視學習方法的學習,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習的效率。它強調“授人以漁”,但實際上并不關心打到的是什么“魚”。高效的學習所追求的,首先是掌握知識的量而不是質。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工業(yè)時代注重單位時間效率的觀念。與高效的學習相比,研究性學習更關心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研究性學習也講求方法,但它較少強調學習知識的技能和方法,而更關注培養(yǎng)思維能力、特別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關鍵是能否對所學知識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造。換句話說,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結果。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習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概念的學習,通過概念來了解事物的性質;二是規(guī)則的學習,懂得概念與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三是問題解決的學習,即運用概念和規(guī)則來解決實際問題。研究性學習主要是第三層次的學習,其目的是發(fā)展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它與一般的知識、技能學習的根本區(qū)別。研究性學習與高效的學習并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但從學校教育的時代特征來看,研究性學習無疑應該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在當前我國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中小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更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未來的教學組織形式將是研究性學習加上個別化的集體教學,并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中教學形式的主要特征。
四、研究性學習的心理學基礎
認知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從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的角度,奠定了研究性學習理論的基礎。研究性學習觀具有科學性、主體性、探索性、創(chuàng)新性的基本特點,具體描述如下:
研究性學習觀是建立在現(xiàn)代學習理論基礎上的科學學習觀,學習過程是積極的有意義學習過程。從學生生理心理特點來看,學生有探究和創(chuàng)造的潛能,研究性學習本身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以及求知欲。研究性學習重視運用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策略,尊重學生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研究性學習關注知識表征,認知結構的發(fā)展及問題解決。研究性學習不僅在于獲得問題解決的結果,更注重學習創(chuàng)造性與主體性人格培養(yǎng),并以此作為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目的。
學習心理學家在提出研究性學習理論的同時,也探索了研究性學習的操作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操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接受學習和發(fā)現(xiàn)學習相結合的模式
布魯納發(fā)展發(fā)現(xiàn)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模式已形成了一種發(fā)現(xiàn)式教學方法群;奧蘇貝爾用有意義學習的觀點巧妙地結合了學習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與接受。發(fā)現(xiàn)學習和接受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模式,與研究性學習觀是相一致的。
2、研究性學習的建構主義模式
建構主義由皮亞杰的結構的觀點發(fā)展而來。研究性學習的建構主義學習模式,把研究性學習分為三個階段,即沖突階段、建構階段和應用階段。研究性學習的建構主義學習模式,重視學生在知識內化過程中探索研究的作用,重視教學過程中有關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重視知識結構的更新,因而在學科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3、研究性學習的問題解決模式
研究性學習的問題解決模式建立在認知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問題解決模式認為研究性學習即是對學習問題的解決過程,學生是主動的信息加工者,問題解決是對問題空間的搜索。因此,研究性學習過程有這樣三個基本特征:目的指向性。學生學習是有目的的過程,最終要達到某個終結狀態(tài);認知操作。學生的學習依賴于一定的學習與思維策略,并依此來進行一系列的認知操作;操作序列。學習活動包括一系列的心理過程和系列。
研究性學習的問題解決模式把學習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問題表征階段;策略選擇階段;反思結果階段。研究性學習的問題解決模式,實際上把學習過程與科學研究過程相比較,認為學習方法與科學研究方法具有相似之處。近年來這一學習模式倍受關注。
4、研究性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模式
研究性學習的創(chuàng)造模式,強調了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這樣一些過程。問題情景的探索過程。智力與思維方式的弘揚過程。元認知監(jiān)控過程。創(chuàng)造性學習模式已被廣泛地應用于數學、自然、音樂等學科教學中,這種學習模式不僅有利于發(fā)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而且有利于學生的人格發(fā)展,有利于貫徹研究性學習觀,因而是一種具有生命力的學習模式。研究性學習是廣義的問題解決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三個層次的學習過程:問題解決的知識表征過程;問題解決的認知過程;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過程。研究性學習模式在形式上具有各自的特色,但從心理結構來分析,均應包括以上所論及的心理結構。
五、研究性學習的內容
1、開放性是研究性學習內容選擇上的主要特點
第一,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所涉及的面可以相當廣泛,既可以是屬于傳統(tǒng)學科的,也可以是屬于新興學科的;既可以是科學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方面的;既可以是單科性的,也可以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既可以偏重于社會實踐的,又可以偏重于文獻研究或思辨的。
第二,在同一主題下,研究視角的定位、研究目標的確定、切入口的選擇、過程的設計、方法手段的運用以及結果的表達等,均有相當大的靈活度,留有展示學習者、指導者個性特長和發(fā)揮才能的足夠空間。
2、問題性是研究性學習內容呈現(xiàn)的主要方式
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指導者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是呈現(xiàn)一個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專題或課題)。這個問題可以由展示一個案例、介紹某些背景或創(chuàng)設一種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和提出。
3、綜合性、社會性和實踐性是研究學習內容選擇和組織時應該重視的幾個方面
為了較好地實現(xiàn)研究性學習的目標,針對我國原有中學課程內容的不足,研究性學習的內容選擇和組織需要重視以下幾個要求:
。1)綜合性,即圍繞某個專題組織多方面或跨學科的知識內容,以利于知識的融會貫通和多角度、多層面地思考問題;
。2)社會性,即加強理論知識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特別關注與人類生存、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注意開發(fā)社區(qū)資源;
。3)實踐性,即在學習間接經驗的同時,提供學習直接經驗并在探究實踐中獲得積極情感體驗的途徑與機會。
4、研究性學習的層次差異性
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是有層次差異和類型區(qū)別的,因而在目標定位上可以各有側重,在內容選擇上所體現(xiàn)的特點上也可以有所不同。有的專題所涉及的內容綜合程度高、與社會生活實際聯(lián)系緊,有的則可能較偏向于單科性、學術性。另外,教師在日常的各科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主動探究,解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研究性學習的性質,對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5、研究性學習的重點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重點即為素質教育的重點: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中學生而言,創(chuàng)新更多的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探索精神,發(fā)現(xiàn)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強烈愿望以及運用已有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是有層次的,這里所討論的創(chuàng)新不同于科學家和藝術家的創(chuàng)新。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重要任務就是要通過本課程的實施對學生加以教育和影響。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體現(xiàn)主體性,發(fā)展學生豐富的個性;具有針對性,適應不同年齡學生的水平和需要;具有時代特色,能夠及時反映人類最新文明成果;為學生思考、探索、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提供最大的空間。目的是使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能夠善于發(fā)現(xiàn)和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蘊含的基本規(guī)律,并具備相應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chuàng)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質基礎。研究性學習課程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出發(fā),一方面應組織學生動口、動手、動腦,搞小發(fā)明、小制作,開展思維訓練,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為學生的成才提供一個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土壤"及良好的氛圍,從而提升學生對自身的價值追求。
6、研究性學習內容的選擇和設計
。1)因地制宜,發(fā)掘資源。選擇研究性學習的內容,要注意把對文獻資料的利用和對現(xiàn)實生活中"活"資料的利用結合起來c要引導學生充分關注當地自然環(huán)繞、人文環(huán)繞以及現(xiàn)實的生產、生活,關注其賴以生存與發(fā)展的鄉(xiāng)土和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從中發(fā)現(xiàn)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把學生身邊的事作為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可行性,有利于培養(yǎng)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以及社會責任感,有利于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保持較強的探索動機和創(chuàng)造欲望。
(2)重視資料積累,提供共享機會。學習內容的開放性為學生的主動探究、自主參與和師生合作探求新知識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師生在研究位學習中所獲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體驗和取得的成果,對虧本人和他人,對于以后的各屆學生,都具有寶貴的啟示、借鑒作用。將這些資料積累起來,成為廣大師生共享并能加以利用的學習資源,是學校進行研究性學習課程建設的重要途徑。
(3)適應差異,發(fā)揮優(yōu)勢。不同地區(qū)、不同類型學校和不同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在內容和方法上是有層次差異和類型區(qū)別的,因而在學習目標的確定上可以各有側重,在內容選擇上可以各有特點。學校應根據自身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和校內外教育資源的狀況,形成有地區(qū)和學校特點的研究性學習內容,同時為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具體條件,自主選擇研究課題留有足夠的余地。另外,教師要在日常的各科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主動探究,解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研究性學習的價值與性質,對于提高學科教學水平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
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點,教育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師生互動的形式都要發(fā)生較大變化。
。ㄒ唬┭芯啃詫W習的實施類型
1、依據研究內容的不同,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主要可以區(qū)分為兩大類,課題研究類和項目(活動)設計類。
課題研究以認識和解決某一問題為主要目的,具體包括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等類型。
項目(活動)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會性活動的設計和科技類項目的設計兩種類型。前者如一次環(huán)境保護活動的策劃,后者如某一設備、設施的制作、建設或改造的設計等。
一項專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可以屬于一種類型,也可以包括多種研究類型。綜合性較強的專題,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內容,需要運用多種耕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參加者之間的分工協(xié)作。
2、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類型: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
。1)小組合作研究是經常采用的組織形式,學生一般由3—6人組成課題組,聘請有一定專長的成人(如本校教師、校外人士等)為指導教師。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各有獨立的任務,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長,協(xié)作互補。
。2)個人獨立研究可以采用"開放式長作業(yè)"形式,即先由教師向全班學生布置研究性學習任務,可以提出一個綜合性的研究專題,也可以不確定范圍,由每個學生自定具體題目,并各自相對獨立地開展研究活動,用幾個月至半年時間完成研究性學習作業(yè)。
(3)采用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的形式。全班同學需要圍繞同一個研究主題,各自搜集資料、開展探究活動、取得結論或形成觀點。再通過全班集體討論或辯論,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動同學們在各自原有基礎上深化研究,之后或進入第二輪研討,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論文。
(二)研究性學習實施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般可分三個階段: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表達交流階段。在學習進行的過程中這三個階段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進的。
1、進入問題情境階段
本階段要求師生共同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一般可以開設講座、組織參觀訪問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識的鋪墊,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然后經過討論,提出核心問題,誘發(fā)學生探究的動機。在此基礎上確定研究范圍或研究題目。
同時,教師應幫助學生通過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有關研究題目的知識水平,該題目中隱含的爭議性的問題,使學生從多個角度認識、分析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組,共同討論和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案,包括確定合適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獲得的信息、準備調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動和可能得到的結果。在此過程中,學生要反思所確定的研究問題是否合適,是否需要改變問題。
2、實踐體驗階段
在確定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以后,學生進入具體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實踐、體驗,形成一定的觀念、態(tài)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階段,實踐、體驗的內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資料。學生應了解和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掌握訪談、上網、查閱書刊雜志、問卷等獲取資料的方式,并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要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zhèn)、?yōu)劣,識別對本課題研究具有重要關聯(lián)的有價值的資料,淘汰邊緣資料;學會有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時要反思所得結論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問題,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獲取證據以支持所得結論。
(2)調查研究。學生應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獲取調查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如實記載調查中所獲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記錄實踐過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種形式的"作品",同時要學會從各種調研結果、實驗、信息資料中歸納出解決問題的重要思路或觀點,并反思是否獲得足以支持研究結論的證據,是否還存在其他解釋的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或個人之間充分交流,學會認識客觀事物,認真對待他人意見和建議,正確地認識自我,并逐步豐富個人的研究成果,培養(yǎng)科學精神與科學態(tài)度。
3、表達和交流階段
在這一階段,學生要將取得的收獲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形成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材料。成果的表達方式要提倡多樣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寫實驗報告、調查報告以外,還可以采取開辯論會、研討會、搞展板、出墻報、編刊物(包括電子刊物)等方式,同時,還應要求學生以口頭報告的方式向全班發(fā)表,或通過指導老師主持的答辯。
學生通過交流、研討與同學們分享成呆,這是研究性學習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在交流、研討中,學生要學會欣賞和發(fā)現(xiàn)他人的優(yōu)點,學會理解和寬容,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辯。
。ㄈ┭芯啃詫W習實施中的教師指導
研究性學習主要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把學生作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主體,并注意轉變自己的指導方式。
1、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老師應成為學生的研究信息交匯的樞紐,成為交流的組織者和建議者。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fā)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并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指導切忌將學生研究引向已有的結論,而是提供信息、啟發(fā)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chuàng)新。
2、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必須通過多種方式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和參與,與學生一起開發(fā)對實施研究性學習有價值的校內外教育資源,為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
3、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后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
4、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和班級實施研究性學習的不同目標和主客觀條件,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進行重點的指導,如著重指導資料收集工作,或指導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指導學生如何形成結論等等。
。ㄋ模┭芯啃詫W習的具體實施
1、研究性學習具體實施的一般要求
與其他類型的學習方式相比,研究性學習重在學習過程而非研究的結果;重在知識技能的應用,而非掌握知識的數量;重在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獲得感悟和體驗,而非一般地接受別人傳授的經驗;重在全員參與,而非只關注少數尖子學生競賽得獎。
2、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
在綜合實踐活動板塊進行的研究性學習,采取組成課題組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學習探究活動的較多。課題組一般由3—6人組成,學生自己推選研究和組織能力較強的同學為組長,聘請有一定專長的成人(如本校教師、校外人士等)為指導教師。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有分有合,各展所長,協(xié)作互補。也可以采取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研討相結合的辦法。
3、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一般程序
以在活動課程板塊進行的課題研究活動為例,學校組織、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一般程序是:
(1)開設科普講座,參觀訪問。目的是作好背景知識的鋪墊,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存,提供選題范圍,誘發(fā)探究動機。
。2)指導選題。研究課題可以由教師指出,也可以由學生提出。較多的是通過師生合作,最后確定題目。與學生生活直接關聯(lián)的切入口小的課題較受歡迎且易實施。
(3)組織課題組,制訂研究計劃。課題組多采用學生自由組合,教師適當調節(jié)的做法。研究計劃中要有對目標的清晰表述,研究的具體方法和工作程序的設計?梢越M織由教師參加或師生共同參加的評審組對學生設計的研究方案進行論證。課題組聘請本校教師或校外專業(yè)人員擔任課題指導者,對于課題研究的順利展開會起到有益的作用。
。4)實施研究。學校要給予一定的時間保證,創(chuàng)造必要的物質條件,并對學生進行操作方法的指導和如何利用社會資源的指導。學生要作好比較詳細的工作記錄,并隨時記下自己的感受、體會。課題組應積極主動地爭取校外力量的幫助。
。5)處理結果,撰寫報告。研究結果的表達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同時教師又要引導學生學會整理資料、加工處理信息,學會以恰當的方式表達研究結果。
。6)組織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討。通過交流研討分享成果,進行思維碰撞,使認識和情感得到提升,這是整個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必要組成部分。
依據不同的目標定位和主客觀條件,主題研究學習的實施也可以有不同的切入口和操作特點。實踐中,有的項目過程完整、操作規(guī)范;有的則可以截取過程中的某一環(huán)節(jié),或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著重做資料收集工作,或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根據教師所提供的材料,篩選、整理,形成結論等等。
。ㄎ澹┭芯啃詫W習課程的實施,教師應充分注意其下述特點:
。1)實踐性。放手讓學生親自去做,鼓勵并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國際教育界近年流行三句話:你聽來的就會很快忘掉,你看見的就能記住,你做了的就能學會。
。2)開放性。不要設定所謂"答案",努力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求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
(3)創(chuàng)造性。引導學生獨創(chuàng),把新穎、獨到作為評價的重要指標。
(4)自主性。提供盡可能多的項目供選擇,建立"課題超市",使學生充滿熱情地、興趣盎然地投入研究性學習。
。5)過程性。淡化結論的正與誤,允許結論的多元化,主要看過程。
(6)互動性。提倡多重互動,如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他人(指校外的人士)之間的互動;拥氖侄慰梢允钦f話的、書面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邮且环N交流、碰撞過程,也常常是產生思想火花的過程。
(六)研究性學習的師資問題
要提高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質量,必須解決好師資問題。解決師資問題的出路有三條:
(1)挖掘現(xiàn)有師資的潛力。長期的"應試教育"和教師的"從一而終",埋沒了教師的才能,抑制了教師的特長和創(chuàng)造性。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宗旨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際上也是給了教師一個展示才華、發(fā)揮特長、自我實現(xiàn)的機會。教師中蘊藏著極大的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資源,如何開發(fā),這是擺在學校領導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2)青年教師的培訓。以往的教師培訓,無非是學歷文憑教育或教材教法講座或現(xiàn)代教育技術指導,基本是圍繞教師的學科教學進行的?梢灶A計:研究性學習課程指導教師的培訓不久將提上師資培訓的重要議程。青年教師的培訓,應實現(xiàn)兩個基本目標,其一,具備初步科學研究的能力,掌握科學研究一般的通常的方法和步驟;其二,能對l?2門研究性學習課程進行較有成效的指導。這方面師資培養(yǎng)、培訓的力度將直接關系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際水平。
(3)建立一支專兼職指導教師隊伍。結合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內容,在社區(qū)內聘請一些學有專長的人士,以某種組織形式,建立一支隊伍,為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設提供師資保障。
。ㄆ撸┕芾砑绑w系
對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管理,主要應解決好以下三個問題:
(1)形成新的辦學理念,辦出學校特色。
(2)資源開發(fā)。學校資源和社區(qū)資源的開發(fā);教師資源和教材資源的開發(fā)。
。3)評價機制。通過科學的評價,促進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健康發(fā)展。
研究性學習課程是校本課程,也是學校特色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應形成各學校自己的課程體系,且不斷地豐富和完善。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具體課型可分為以下四種:社會專題調查型、社會角色實踐型、校內情景活動型、小組課題研討型。
七、小組合作———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
1、小組合作形式是一種積極有效的學習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于70年代率先興起于美國,并且已被廣泛應用于中小學教學實踐。它的產生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它將社會心理學的合作原理納入教學之中,強調人際交往對于認知發(fā)展的促進功能;咀龇ㄊ菍⑷鄬W生依其學業(yè)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乃至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異質學習小組(每組3—6人),創(chuàng)設一種只有小組成功小組成員才能達到個人目標的情境,小組合作學習將班級授課制條件下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改變?yōu)閹熒⑸g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學效率,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促進了學生心理品質發(fā)展和社會技能的進步。
2、小組合作形式對于研究性學習的意義
。1)更適宜于讓學生獲得從事科學研究的體驗和技能當今時代科學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體研究。開展研究性學習目的就在于讓中小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學會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于科研工作者開展科研的情境和途徑。以小組合作形式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中,通過與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問題、確定目標、制訂方案、收集信息資料并進行分析處理、尋找問題的答案或結論,為學生獲得科學研究的相關體驗提供了基礎。
。2)更有利于研究性學習的認知、情感和技能目標的均衡達成小組合作學習是同學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交流知識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相互溝通情感的過程;也滿足了每個學生“影響力”和“歸屬”方面的情感要求。小組合作開展研究性學習,不僅使學生“學會”、“會學”,而且使學生“樂學”、“好學”。
(3)有利于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研究性學習,開發(fā)每一位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教學效率。每個學生在課題小組中擔當一部分研究任務,隨著研究的深入,參與程度的提高,自身的潛能得到發(fā)揮,獲得了新知識,提高了研究、創(chuàng)新能力。
。4)學生的主體地位更為突出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始終擁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夠對學習過程自我設計、自我控制、而教師對學習過程的干預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
。5)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社會合作精神和與人交往能力在研究性學習中,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基本組織形式貫穿學習過程始終。課題研究的成敗,往往取決于小組成員間合作的好壞。為了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對于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鍛煉的機會。
3、研究性學習小組合作的實施方式
。1)開放式;臼剑哼@類組織方式的特點是,各組研究題目完全由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主選擇決定,小組研究課題互不重復,其成果豐富多樣,選題領域廣泛,學生同社會的聯(lián)系面比較寬。變式:每一個研究題目至少有二個小組各自獨立地開展研究。便于形成“組間競爭、組內合作”的良性機制。
。2)半開放式。基本式:各小組研究的主題相同但具體題目互不相同。特點是,學生必須在統(tǒng)一的主題范圍內,自主選擇研究題目。變式:與基本式的區(qū)別就在于小組研究的題目可以重復,每個題目都有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小組獨立開展合作研究。
(3)集中式;臼剑河扇w同學討論或師生共同交流,最后確定一個引起廣泛興趣的研究題目,作為唯一的研究題目,各合作學習小組獨立開展研究。這種組織方式研究的視角、方法、過程及至結果各不相同,差異性大,“組間競爭“可能比較激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各小組課余收集大量有關資料,各組在課堂上展開討論、交流研究結果。
4、研究性學習中小組合作形式的評價
小組合作研究性學習的評價的特征是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對過程的評價;對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對小組集體的評價。評價必須把“小組合作表現(xiàn)”列為評價的主要指標之一。
八、研究性學習的評價
評價是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習態(tài)度,重視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
1、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價值取向
更重視過程。諸如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知識整理與綜合、信息資料的收集、處理和判斷等。重視的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等。
更重視應用。研究性學習評價強調的是學生在問題提出和解決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既促進學生對知識價值的反思,又加深知識內涵理解和掌握,形成知識的網絡和結構。重視的是學生主動探求、創(chuàng)新勇氣和能力綜合等在更高層次的發(fā)展。
更重視體驗。包括使命感、責任感、自信心、進取心、意志、毅力、氣質等精神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的發(fā)展。
更重視全員參與。研究性學習的價值取向強調每個學生都有充分學習的潛能,為他們進行不同層次的研究性學習提供了可能性,也為個別化的評價方式創(chuàng)造了條件。
2、研究性學習評價的一般原則
研究性學習主要強調學習的過程,強調對知識技能的應用,強調學生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并獲得感情和體驗,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fā)現(xiàn)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的氛圍。
3、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特點
。1)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者可以是教師或教師小組,可以是學生個人或學生小組;可以是家長,也可以是與開展項目內容相關的企業(yè)、社區(qū)或有關部門等等。至于有的學生成果獲獎或在報刊上公開發(fā)表,則意味著媒體也扮演了評價的角色。
(2)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研究儉學習評價的內容通常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態(tài)度。它可以通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來判斷,如是否認真參加每一次課題組活動,是否認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擔的任務,是否做好資料積累和分析處理工作,是否主動提出研究和工作設想、建議,能否與他人合作,采納他人的意見等。
二是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這主要通過學生的自我陳述以及小組討論記錄、活動開展過程的記錄等來反映,也可通過行為表現(xiàn)和學習的結果反映出來。
三是學習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況。要對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各個環(huán)境中掌握和
運用有關方法、技能的水平進行評價,如查閱和篩選資料,對資料歸類和統(tǒng)計分析,使用新技術,對研究結果的表達與交流等。
四是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情況。要考察學生在一項研究活動中從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所顯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過活動前后的比較和幾次活動的比較來評價其發(fā)展狀態(tài)。
五是學生的學習結果。研究性學習結果的形式多樣,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論文、一份調查報告、一件模型、一塊展板、一場主題演講、一次口頭報告、一本研究筆記,也可以是一項活動設計的方案。教師需要靈活掌握評價標準。
。3)評價手段、方法的多樣。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可以采取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做法。
4、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實施
。1)評價要貫穿于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操作時可以重點從三個環(huán)節(jié),即開題評價、中期評價和結題評價著手。
開題評價要關注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設想的意識和能力,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進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中期評價主要是檢查研究計劃的實施情況,研究中資料積累情況,以及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難和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情況等。對評價結果要及時反饋,對于在研究中學生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要通過教師指點、學生小組內部討論、學生小組間交流、尋求校外幫助等方式予以解決。
結題評價主要對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全過程的情況、體驗情況、資料積累情況、結題情況、研究結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進行評價。
(2)評價的具體方案可以由指導教師提出,也可以在師生協(xié)商的基礎上提出。鼓勵由學生個人或學生小組自己設計評價方案,對自己的研究情況加以評價,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3)研究性學習評價既要考慮學生參與活動、達成研究性學習目標的一般情況,又要關注學生在某一些方面的特別收獲,顧及學生的個別差異。要使認真參加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學生普遍獲得成功的體驗,也要讓研究上卓有成效的少數優(yōu)秀學生脫穎而出。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既要著眼于對整個小組的評價,又要注意到個人在課題研究中所承擔的角色、發(fā)揮的具體作用及進步的幅度。
5、評價的信息收集問題
(1)信息的來源
研究型課程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信息,主要地是由學生主動收集和提供。在研究活動的全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信息,其中有文字的,有行為的,有靜態(tài)的成果,有動態(tài)的實踐,有外在的形象,有內在的體驗,有物質形態(tài)的,有精神狀態(tài)的等等。指導學生系統(tǒng)地收集這些信息,不僅是對學生研究性學習進行價值判斷的需要,是有效發(fā)揮評價的診斷、導向、激勵等功能的需要,也是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
現(xiàn)在的中小學教學中除了學生的測驗考試分數外,幾乎沒有什么規(guī)范化的收集與學生學習表現(xiàn)的方法。
。2)信息的處理
簡明、直觀、具有診斷性,是研究性學習評價結果的理想模式。
研究性學習的態(tài)度、能力、成果等部分中的多指標無法直接計數或工具測量,大多需采用評定的方法。評定結果的表述方法主要有語言描述、等級評定、程度定位等。這對指導老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
答辯是評價結果目前被普遍采用的一種方式。評審教師或相關專家在查閱了學生的相關信息材料后,作出直覺判斷,然后再倒算出各具體指標的得分或等第。同時,在評審的答辯中,教師或相關專家對學生某一方面價值、意義、或某一方面不足,能夠直接與學生進行討論,這種經驗直覺判斷及師生互動評價,是研究性學習比較適用的評價方式。
6、評價結果表示問題
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結果表示應該是多形式的,且強調用實質性評述對學生研究性學習作結果處理,可以比較實在、有針對性地發(fā)揮評價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診斷、鑒別、導向、激勵等評價功效。這也是90年代以來,教育評價改革和發(fā)展的一個新趨勢,即以動態(tài)的評價結果處理替代靜態(tài)的一次性評價。
7、重視三個環(huán)節(jié)的評價
研究性學習的評價也要體現(xiàn)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重全員參與的一般要求,要體現(xiàn)形成性評價的特點,評價要和指導緊密結合。
重視三個環(huán)節(jié)的評價:
一是開題階段的評價與指導。這一階段主要評價課題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
二是中期檢查與指導。如果是全校性或全年級性有多個課題組分別進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周期較長(如一個學期),那末在期中應有中期檢查、交流、匯報制度,引入適度的組間競賽及相互啟發(fā)幫助。教師對有困難的課題組要及時指點,或要求各課題組至少在中期主動向指導教師請教一次。
三是結題時的評價。既要看最后的論文、研究報告,也要看其他的材料。
學生課題組在結題時一般需要遞交五個方面的材料:開題報告(或研究計劃,應反映為什么要提出該課題和打算怎樣實施這個課題兩方面的內容);每次課題研究活動的記錄;課題研究中所懼的資料,包括原始資料(如調查、測試數據、實驗數據)、處理過的資料、參考文獻及出處等;最后的總結性成果;具體反映每一成員參與研究的感受、體會的小結。
九、研究性學習的管理
研究性學習是普通高中必修課,全體學生必須參與。研究性學習作為主要由學校自主開展的課程有許多新的特點,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切實加強對實踐的研究和指導,結合本地、本校實際努力開拓、創(chuàng)新,形成有效、可行的經驗。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8
本次研究性學習中,我們組探討的問題是“關于青少年如何預防近視”和對保護眼睛的意識等問題
進行這次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是了解青少年對于愛護眼睛的意識和了解對我們的危害有多大.我們想通過這次研究性學習讓更多的青少年意識到保護眼睛的重要性.提倡廣大青少年重視眼睛的衛(wèi)生,愛護眼睛.我們?yōu)榱烁玫牡玫綇V大青少年的建議和看法,采用了問卷調查的形式.分別向廣大的青少年吸取意見,這樣才能更好的了解到青少年對于預防近視的意識看法和是否掌握了愛護眼睛、保護眼睛衛(wèi)生的知識.
在這次的研究中我們做了問卷調查,當我們往每個班的同學發(fā)放調查問卷給他們填寫;收回來時看見幾張上面是亂涂亂畫的,真的很讓人生氣.這樣真的不尊重別人的東西.但是仔細一看也有幾處亂畫的地方把問卷調查的錯誤指出來,讓我們看到了錯誤的地方,及時改善,這樣使我們做得更好.錯誤證明了我們有點馬虎,我們要知錯就改,善莫大焉,我們改過會做得更好.
這次的研究性學習中,我們每個人都積極參與和努力的去完成各自的事物,我相信每個成員在參與中都有對研究性學習有自己的看法或意識和感受.我們共同的一個認識就是:青少年預防近視的知識掌握不夠多,有的人是很朦朧,認為沒什么大不了的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希望改正這個想法.因為眼睛對我們很重要.導致眼睛近視的原因有許多種:
1、讀寫距離太近.
2、長期看電視、上網.
3、挑食偏食吃糖及甜食多、吃精密白面多及喜歡食者.
4、睡眠不足使視覺疲勞.等等.有大多數的中學生沒有近視,看見別人戴起來,蠻好看或時尚,就去買那些眼鏡是沒有度數的來戴,認為很好玩或是時尚.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那沒度數的`眼鏡對眼睛也會造成傷害的那沒度數的眼鏡是很漂亮時尚,但是戴久了會使眼睛的視力下降,這種事長期積累下來的還有眼鏡戴久了,也許是習慣了,但是你一摘下來拿面鏡子看一看就會發(fā)現(xiàn)已經眼睛是凹進去的這時你還會覺得好玩或時尚嗎?這些等等的危害的面前我們是要時尚還是眼睛?通過調查才知道中學生對近視的知識了解不夠,足以證明的例如,從調查的數據來看看:
1、你知道看書時,眼睛離書本的距離嗎?
A10cm20%B20cm21%C30cm48%D不知道11%
2、你認為戴眼鏡度數繼續(xù)加深還是逐漸減弱?
A加深53%B減弱12%C穩(wěn)定13%D不太清楚22%
3、現(xiàn)在青少年往往認為戴一副眼鏡認為時尚,那么沒有近視配戴眼鏡有害嗎?
A有害68%B無害12%C不太清楚20%
從數據中看得出對預防近視了解的人很多,但是數據中不清楚的人也有許多.根據部完全統(tǒng)計,僅北京近視的青少年就已經達到了30%左右.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看著這些數據,想象著那一副副畫面,頓時想起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說過的一句話:“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是啊!維護好眼睛,愛惜身體為祖國的建設盡一份心.這就是我們努力學習,苦讀寒窗所追求的目的所以我們應當積極去推廣、倡導廣大群眾關愛眼睛,珍惜光明的可貴.為此國家的相關機構推行了一套全新的眼保健操.這套新的眼保健操是根據眾多科學依據,更好地維護眼睛健康,目的是更好的減少近視率.讓更多的群眾脫離近視的困擾,走向更向往的理想生活.這套新的眼保健操已經在一些地方推廣.相信在不久后也會相繼進入我們的生活.
預防近視的有效措施有:
1、防止用眼過度,近距離工作一定不要超過50分鐘.
2、不要在陽光直射下或暗處看書,不要躺著、趴著或走動、乘車時看書.
3、建立眼保健操制度,定期檢查視力.
4、讀書寫作時要經常眨眼睛,感到眼睛疲勞時,應用手揉揉眼睛或閉目半分鐘.
5、不要偏食挑食,不要過多吃糖.
6、必須注意個人用眼衛(wèi)生,保持眼睛周圍清潔.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9
一基本格式部分
《中國百年社會風俗變遷》研究性學習課題
學校:
班級:
小組成員:
1 研究背景
社會風俗的變遷既是一百年來政治變遷,經濟轉型,外來影響等作用下的產物。又是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變革的表現(xiàn)。社會風俗不是細枝末節(jié)的小事,而是關系的社會發(fā)展的大事,很值得我們下一番功夫來研究它。
2 研究目的意義
(1) 了解近代以來人們社會習俗和生活變化的史實,探究其變遷的原因和背景。
(2) 分析比較歷史現(xiàn)象理解歷史發(fā)展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社會生活的影響。
。3)掌握社會習俗和近代服飾、餐飲、居室建筑與家具陳設的'變化情況。通過歸納、比較社會習俗和生活的變遷情況,培養(yǎng)歸納發(fā)展特征的能力。通過思考“為什么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習俗和社會生活會有如此大的變化”等問題,培養(yǎng)站在歷史發(fā)展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3 研究的方法
通過對比不同時期,不同地點的歷史事件或歷史現(xiàn)象進行對比研究,分析其異同,探究其原因。這是歷史比較的研究方法。
4 研究的重點及主要內容
。1)社會風俗和生活變化的原因、特征。
。2)中國社會變動對人們生活產生的影響。
5 研究步驟
。1)確立選題
(2)根據確定的題目內容,調查對象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
。3)搜集有關社會變化的資料、圖片、走訪老人、社區(qū)以及相關專業(yè)人員,了解社會變遷的基本情況。
。4)分類整理所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對比分析,探究百年社會風俗變遷的原因和影響。
。5)將成果整合或制成演示文稿進行展覽。
6 資料收集手段
依據研究內容,通過圖書館,博物館,互聯(lián)網,家庭等搜集資料,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要注意資料的真實性,可靠性典型性。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10
一、切實推進物理課程改革
1、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將目標定位在“培養(yǎng)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新教育理念。要把每一位學生潛能的開發(fā),健康個性的發(fā)展,自我教育、規(guī)劃自身的發(fā)展,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的初步形成,參與競爭包括國際競爭的意識,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初步形成作為自己的根本任務。
2、展示優(yōu)秀課,推廣探究性課堂教學模式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由二大部分組成,一是科學探究,二是科學內容。而科學探究則包括以下要素:
1、提出問題;
2、猜想與假設;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5、分析與論證;
6、評估;
7、交流與合作。
把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標準的內容之一,這在我國科學教育史上是從來也沒有過的。顯然,原先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的物理教學。我們必須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本學期里將在前二年介紹并推出探究性課堂教學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教訓,都能在教學實踐中使用這一模式。
只有這樣,新的課程標準才能得以落實。否則,必然是舊瓶裝新酒,無法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
3、落實物理實踐活動
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社會實踐活動,初中教學大綱規(guī)定,每學期必須至少進行一次物理實踐活動,中考的命題也越來越重視實踐題。為了檢驗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也為了展示一下我市前一階段這方面工作的成績,本學期將進行初中物理實踐活動報告的征集和評比活動,爭取掀起一個實踐活動的高潮。
二、狠抓畢業(yè)班教學
教育的地位在新的世紀里不僅得到了鞏固,而且還有了更快的提高。學生的學習也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重視。所以對畢業(yè)班教學的研究不能弱化。又將實行間斷了二年的單科考試,我們必須花大力氣研究考試的趨勢,并拿出具有針對性的復習措施,把握中考動態(tài),提高復習效率,爭取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好成績。
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要能上好課,而且還要善于進行教學科研。也就是要努力成為學者型的教師。為了促進物理學科的`教科研工作,本學期我將進行論文及教案評比上下功夫。教學離不開研究,研究更離不開教學,只有把教學與研究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才能使教研發(fā)揮出最大的效益,才能使我們物理教師騰飛的翅膀。
三、積極參加教研活動
1、教研組活動是搞好學科教學,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保證。也是培養(yǎng)師資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研組在期初一定要制訂一個學期活動的規(guī)劃;顒右洺;WC至少二星期1次,每次2課時以上。為此我做到不遲到不早退,按時完成任務。
2、要加強理論學習,要領會素質教育的實質和物理教學改革的意義和內涵。特別要加強課堂教學改革方面的理論學習。當然,還要加強物理專業(yè)知識的學習,特別是近代物理的學習。
3、要加強教學實踐探索。提倡集體備課,備教案,更要多備學案,備課要備怎么進行探究、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多地參與怎樣才能讓學生獲取更多的能力。上課要少講、精講。要啟發(fā)不要灌輸,因為教師的主要任務已不再是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要培養(yǎng)各方面的能力。要多讓學生觀察現(xiàn)象、思考問題,多讓學生嘗試自己解決問題。老師之間要相互學習和探索。要多互相聽課。聽了課以后最好當場評課。聽課不評或隔了很長時間以后再評都很差。評課要實事求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要一味說好話。那樣的話,對開課老師沒有什么幫助。要開一些具有探索性、創(chuàng)新意識的課。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相關文章: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12-04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推薦)01-31
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高中生07-17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匯總5篇)02-06
高中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精華(4篇)06-20
高中課題研究性報告11-13
高中研究性課題報告07-17
垃圾分類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綜評,垃圾分類課題研究報告怎么寫07-09
高中生課題研究報告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