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成語釋義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jīng)典的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你知道經(jīng)典的成語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成語釋義,歡迎閱讀與收藏。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成語釋義
【成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拼音】:jūn zǐ ài cái,qǔ zhī yǒu dào
【簡拼】:jzacqzyd
【解釋】:君子:有才德的人。君子喜歡正道得到的財物,不要不義之財。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當你老夫子的,自然當仁不讓。”
【語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于處世
【順接】:道不舉遺 道不拾遺 道不掇遺 道不相謀 道東說西 道義之交 道傍之筑 道傍筑室
【順接】:愛非其道 安貧樂道 安貧守道 暴虐無道 卑不足道 悲聲載道 別徑奇道 兵行詭道
【逆接】:歸遺細君 國無二君 琴挑文君 如意郎君 食子徇君 萬乘之君 悮國欺君 無父無君
【逆接】:君臨萬國 君主專制 君主政體 君主立憲 君舉必書 君仁臣直 君側之惡 君前臣名
辨析
當然,這里的前提是要有生活的原則。對于那些“跟著感覺走”,甚至“過把癮就死”的人來說,這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了。面對激烈的競爭,弱肉強食,爾虞我詐,只要能達到目的,不擇一切手段,還有什么仁道的原則可遵循呢?如果說有,那也是“盜亦有道”的原則——目的就是一切。
也可以說成是,君子雖然喜歡錢財,但是取舍之間是正路來的!
【讀解】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孔子沒作說明,但是荀子給出了解釋。
《荀子·榮辱》篇:“榮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體。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通者常制人,窮者常制于人:是榮辱之大分也。樸愨者常安利,蕩悍者常危害;安利者常樂易,危害者常憂險;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體也。”
這是人之常情,對于把利看得重的人,別人是如何對待他的?重利之人即便有所獲得,但已經(jīng)失去信任,這就是“窮——無路可走”,以后的路恐怕就走不通了,因為大家都產(chǎn)生戒心了,這種人接近你,你會懷疑他的目的、會擔心被利用、會防范被拋棄,因此先利后義是行不通的,故而“窮著常制于人”。
為什么“榮者常通”(所謂通即暢行無阻)?因為榮者行義,“義之所在,不傾于權,不顧其利,舉國而與之不為改視,重死持義而不橈”(語出《荀子·榮辱》),所謂義,就是做該做的事(天下最該做的事情就是“為民”,《孟子》:“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保,就算把一個國家給他也不能改變其操行,甚至于舍生取義,對于這樣的人,如果他有獲利,天下人誰會有意見?如果有阻撓“榮者”的人,恐怕會被天下人唾罵吧?這個道理在老子那里就是:“善建者不拔”。一個建筑不是因為建得非常牢固所以不被毀損,是因為沒有人希望去毀損,為什么沒有人有這愿望?因為建設這個建筑的人是有德之人啊。
先利后義則取之無道,先義后利則取之有道。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成語釋義】相關文章:
成語胸中壘塊的釋義04-10
枕戈待旦的成語故事及釋義02-06
關于學習的成語大全(釋義)02-19
泥沙俱下的成語釋義06-25
有關于鳳字的成語及釋義大全02-20
如釋重負成語故事及釋義01-06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的成語釋義07-18
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釋義「全文」02-07
成語同舟共濟解釋:同舟共濟成語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