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近利的成語解釋
【拼 音】 j gōng jn l
【解 釋】 功:成功;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貪圖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出 處】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九對膠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辨形】 利;不能寫作力;近;不能寫作進。
【用法】 多形容急于求成;貪圖眼前利益。也作急功好利。一般作謂語、定語、分句。
【近義詞】 貪功求名、急于求成、鼠目寸光
【反義詞】 深謀遠(yuǎn)慮、高瞻遠(yuǎn)矚
【歇后語】 旱天掏井
【英 譯】 eager for quick success and instant benefit
【示 例】 搞學(xué)術(shù)研究需要刻苦鉆研;長期努力;~是不行的。
【成語故事】
董仲舒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哲學(xué)家和今文經(jīng)學(xué)大師,漢景帝時為博士官,以通曉《公羊春秋》聞名于世。他專心治學(xué),三年不到花園游玩,很負(fù)盛名,當(dāng)時的士人都以師禮尊奉他。
在漢武帝時期,因朝廷長期對外用兵和統(tǒng)治者的窮奢極欲,賦役日益苛重,致使百姓怨聲載道,封建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孕育著嚴(yán)重危機。漢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主張。漢武帝采納了他的主張,董仲舒也被派遣到諸侯王那里擔(dān)任了國相之職。但是沒過多久,董仲舒卻因才遭妒,備受其他官員的排擠,后因提出災(zāi)亂說而被人誣陷有顛覆國家的意圖,差點被處死。漢武帝念及舊情,親自出面赦免了他。后來,漢武帝聽從丞相公孫弘的一間,將其派往膠西。讓他做了膠西王國相。
公孫弘與董仲舒同為儒學(xué)經(jīng)師。公孫弘擅長逢迎附和,深得漢武帝的器重,被任命為丞相。董仲舒卻時常不識時務(wù),正言直諫,漢武帝對他恨頭疼,所以敬而遠(yuǎn)之。公孫弘一直以來都嫉妒董仲舒的才華,這次,他找到了機會,希望可以一舉鏟除董仲舒。舉薦,也是有計劃的.謀殺。
膠西王是漢武帝的兄長,依仗自己是漢室宗親,有恃無恐,驕橫暴戾。之前,朝廷派去的國相統(tǒng)統(tǒng)被他以各種罪名斬殺,無一幸免。幸運的是,因為董仲舒的聲名與才學(xué),膠西王不但沒有殺他,反而十分敬重他。有一次,膠西王對董仲舒說:勾踐的賢明,加上范蠡(l)、文種的才能,我認(rèn)為這是越國的三仁,你怎么看待這三仁呢?當(dāng)初齊桓公有問題請教管仲,我的疑慮就由先生解決了。
董仲舒回答說:我才疏學(xué)淺,沒能力決斷大王的疑慮。雖然如此,大王向我提問,我不能不盡我所知回答。我聽說,過去魯國國君問柳下惠:我想攻打齊國,你看怎么樣?柳下惠回答說:不行。他退下來滿臉憂愁地說:我聽說,陰謀侵略鄰國的,不會向仁愛者討教,這次國君為什么問我呢?可見,柳下惠連被問都覺得羞恥,更別說參與討伐齊國了!由此看來,越國本來就沒有一個仁,哪來的三仁?所謂仁人,是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端正自己奉行的道義而不謀求眼前的小利,修養(yǎng)自己信奉的理念而不急于取得成果)的仁。致力于以德教化民眾而使社會風(fēng)氣大變,才是仁的最高境界,堯、舜、禹就是榜樣!
【急功近利的成語解釋】相關(guān)文章:
成語解釋04-27
心悅神怡的成語解釋04-06
成語鄭人買履的解釋04-06
痛貫心膂的成語解釋04-06
大腹便便的成語解釋04-25
枷脰械手的成語解釋04-06
舉枉措直的成語解釋04-06
居安思危的成語解釋05-14
單文孤證的成語解釋04-05
送眼流眉的成語解釋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