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消默化的成語解釋
發(fā)音:qián xiāo m huà
簡拼:qxmh
類型:中性成語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事物等
出處:明·吳承恩《贈郡伯古愚邵公報政序》:“而潛消默化者,又不可以枚舉也!
解釋:暗地消除。
示例:而潛消默化者,又不可以枚舉也。
天啟元年,疏請恤先朝直臣,列楊天民等三十六人以上,帝納之。俄陳任輔弼、擇經略、慎中樞、專大帥、更戎政、嚴賞罰數事,末言:“方今最可慮者,陛下孤立禁中。先朝怙權恃寵諸奄,與今日左右近習,互相忌嫉,恐乘機肆毒,彼此相戕。夫防護禁庭,責在內閣及司禮。務令潛消默化,俾圣躬與皇弟,并得高枕無憂,斯為根本至計!睍r韙其言。已,劾刑部尚書黃克纘倡言保護選侍,貽誤賈繼春,又曲庇盜寶內侍,至辨御史焦源溥綱常一疏,刺謬特甚。已,極論內降及留中之害,末復規(guī)切閣部大臣。忤旨,停俸。給事中毛士龍劾府丞邵輔忠,允成亦偕同官李?壮廨o忠。已,極言綱紀廢弛,請戒姑息、破因循,指斥時事甚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