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故作姿態(tài)成語
成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墓首髯藨B(tài)成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成語解釋:指假裝具有藝術效果的姿勢或假裝的模樣
成語出處:王朔《永失我愛》:“‘我就喜歡你這樣!覜_她背影嚷,‘不怕說實話,就怕故作姿態(tài)。’”
成語繁體:故作姿態(tài)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shù):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故作姿態(tài)作謂語、賓語;指故意做出某種樣子。
成語結構:動賓式成語
成語年代:當代成語
近義詞:裝模作樣
成語例子:徐貴祥《歷史的天空》第26章:“你不會認為我是故作姿態(tài)吧?”
【故作姿態(tài)】造句
1.他總是故作姿態(tài),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
2.別故作姿態(tài),我們應該以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彼此。
3.她故作姿態(tài),以引起別人的注意,但沒人理睬她。
4.她在聚會上故作姿態(tài),假裝自己很開放,但實際上她很保守。
5.他走進房間,故作姿態(tài)地擺弄著帽子,似乎想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作姿態(tài)這個成語的典故和含義如下:
李浩的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李浩的書生,他自視甚高,總覺得自己才華橫溢,應該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贊賞。然而,他的才學其實并不出眾,只是喜歡在一些小事上故作姿態(tài),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有一天,李浩去參加一個文人聚會,大家都在展示自己的詩文和才情。李浩也不甘示弱,他故意走到眾人面前,拿起筆來,故作姿態(tài)地思考了很久,然后才開始寫字。他寫的字歪歪扭扭,毫無章法,但他卻裝出一副很陶醉的樣子,好像自己寫的是什么驚世駭俗之作。大家看了他的字,都感到十分驚訝和不解。有人問他:“李兄,你這是寫的什么呀?”李浩卻故作高深地說:“你們不懂,這是我獨創(chuàng)的書法風格,一般人根本看不出來其中的奧妙! 然而,他的話并沒有引起大家的共鳴,反而引來了一片嘲笑聲。大家覺得他太過于做作和虛偽,根本不值得尊重和贊賞。
東施效顰:
春秋時,西施心口痛,常手捂胸口、眉頭微蹙,那柔弱模樣惹人憐愛,鄰里競相效仿,卻不得其韻。東村丑女東施,聽聞西施之態(tài)招人喜歡,也想借此博關注。一日,她著綾羅綢緞,強學西施捂胸、皺眉,邁著別扭碎步上街?伤救菝泊致,此番刻意做作,姿態(tài)怪異,引得眾人側目。路人見之,有的忍俊不禁,有的搖頭嗤笑。孩童們跟在后面哄鬧:“丑人多作怪,東施學不來!”東施卻佯裝不知,依舊扭捏前行,妄圖以這虛假姿態(tài)換得夸贊,殊不知真心之美無需造作,虛偽佯裝徒留笑柄,此后“東施效顰”成了故作姿態(tài)的典型。
周顗強顏為笑:
西晉末年,五胡亂華,洛陽淪陷,司馬睿在建康即位,建立東晉。一日,眾大臣相聚新亭,談及故土淪陷,百姓流離,眾人不禁悲從中來,相對而泣。唯有尚書左仆射周顗,起初默默流淚,片刻后,他緩緩起身,環(huán)顧四周同僚,竟強顏為笑,振聲道:“諸君莫要一味悲戚,哭能復國否?今圣上初立,江南半壁在握,正需吾等振作,整軍經武,以圖恢復中原,怎可徒然淚灑!”眾人聞言,雖知周顗心中悲慟絕不亞于自己,但其言有理,便漸漸收淚。
王朔《永失我愛》:
王朔的《永失我愛》中也有提到“故作姿態(tài)”這個成語,例如:“‘我就喜歡你這樣!覜_她背影嚷,‘不怕說實話,就怕故作姿態(tài)!边@句話表達了故作姿態(tài)的另一種含義,即假裝具有藝術效果的姿勢或假裝的模樣。
【故作姿態(tài)成語】相關文章:
成語同舟共濟解釋:同舟共濟成語07-05
常見成語解析及成語故事10-11
日異月新成語03-06
年湮世遠的成語08-02
成語化鴟為鳳11-08
言語的成語03-14
捧轂推輪的成語10-12
祝壽經典成語03-20
祝福的成語11-22
經典成語解釋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