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_亚洲大色堂人在线无码_国产三级aⅴ在线播放_在线无码aⅴ精品动漫_国产精品精品国产专区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描寫聲音響亮的成語

時間:2021-02-27 08:50:03 成語 我要投稿

描寫聲音響亮的成語

  描寫聲音響亮的成語

  1、震天動地

  釋義:震:震動;撼:搖動。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jì)》:裴松之注:“惟黃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嗚呼哀哉!于時天震地駭!薄端(jīng)注·河水》:“濤涌波襄,雷奔電泄,震天動地。”

  2、震耳欲聾

  釋義:欲,要,快要。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指聲音特別大,特別吵。

  出處:沙汀《呼嚎》:“每座茶館里都人聲鼎沸,而超越這個,則是茶堂倌震耳欲聾的吆喝聲!

  星新一《喂—出來》:他把擴(kuò)音機(jī)緊靠住洞口,把音量開到最大限度,震耳欲聾的聲音源源不斷地從擴(kuò)音機(jī)里傳了出來,經(jīng)久不息。

  3、振聾發(fā)聵

  解釋:聵:天生耳聾,引申為不明事理。聲音很大,使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們清醒過來。

  出自:清·袁枚《隨園詩話補(bǔ)遺》卷一:“此數(shù)言,振聾發(fā)聵,想當(dāng)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jīng)學(xué)談詩者!

  4、人聲鼎沸

  釋義:鼎:古代煮食器;沸:沸騰。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象煮開了鍋一樣。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劉方在店中收拾,只聽得人聲鼎沸!

  5、聲振屋瓦

  釋義:聲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動了。形容呼喊的聲音很宏大猛烈。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軍軍武安西,秦軍鼓譟勒兵,武安屋瓦盡振。”

  6、撼天震地

  釋義:撼:搖動;震:震動。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jì)》裴松之注:“惟黃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嗚呼哀哉!于時天震地駭!薄端(jīng)注·河水》:“濤涌波襄,雷奔電泄,震天動地!

  7、聲如洪鐘

  釋義:洪:大。形容說話或歌唱的聲音洪亮,如同敲擊大鐘似的。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二回:“憶胥目如閃電,聲如洪鐘!

  8、如雷灌耳

  釋義:①形容聲音大(多指語音)。②形容人的名聲很大。

  出處:《三國志平話》卷中:“‘吾乃燕人張翼德,誰敢共吾決死?’叫聲如雷灌耳,橋梁皆斷!

  9、天震地駭

  釋義:震:震動。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有時形容事件、場面令人驚駭。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jì)》裴松之注:“惟黃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嗚呼哀哉!于時天震地駭!

  10、金鼓喧闐

  釋義:形容音樂演奏的聲音嘈雜熱鬧。

  出處:《醒世姻緣傳》第九三回:“離店家不上五六里之地,只是后面鼓吹喧闐,回頭觀看,燈火燭天。”

  11、警憒覺聾

  釋義:發(fā)出很大的聲音,使昏聵的人覺醒,耳聾的.人感知。比喻用語言文字等喚醒糊涂麻木的人。

  出處:陳去病《論戲劇之有益》:“賢士大夫主持風(fēng)教,固宜默握其權(quán),時與厘定,以為警憒覺聾之助,初非徒娛心適志已也。”

  12、裂石穿云

  釋義:震開山石,透過云霄。形容聲音高亢嘹亮。

  出處:宋·陸游《黃鶴樓》:“平生最喜聽長笛,裂石穿云何處吹。”

  13、龍鳴獅吼

  釋義:比喻沉郁雄壯的聲音。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王子喬墓在京茂陵,國亂時,有人盜發(fā)之,都無所見,唯有一劍,縣在空中,欲取之,劍便作龍鳴虎吼!

  14、鑼鼓喧天

  釋義:喧:聲音大。鑼鼓震天響。原指作戰(zhàn)時敲鑼擊鼓指揮進(jìn)退。后多形容喜慶、歡樂的景象。

  出處: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四折:“早來到北邙前面,猛聽的鑼鼓喧天,那軍不到三千,擁出個將一員,雄糾糾威風(fēng)武藝顯!

  15、書聲瑯瑯

  釋義:形容讀書聲音響亮。

  出處: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三:“明季有書生獨(dú)行叢莽間,聞書聲瑯瑯,怪曠野那得有是!

  16、響徹云表

  釋義:形容聲音響亮,好象可以穿過云層,直達(dá)高空。同“響徹云霄”。

  17、歡聲雷動

  釋義:歡笑的聲音象雷一樣響著。形容熱烈歡乎的動人場面。

  出處:唐·令狐楚《賀敕表》:“歡聲雷動,喜氣云騰。”

  18、鼾聲如雷

  釋義:鼾聲:熟睡時發(fā)出的鼻息聲。形容睡得很深,鼾聲很大。

  出處:宋·沈括《夢溪筆談》第九章:“上使人微覘準(zhǔn)所為,而準(zhǔn)方酣寢于中書,鼻息如雷!

  19、沸天震地

  釋義:形容聲音極其喧騰。

  出處:葉圣陶《一個朋友》:“那一對小新人面對面站著,在一陣沸天震地的拍手聲里,他們倆鞠上三個大躬!

  20、穿云裂石

  釋義:穿破云天,震裂石頭。形容聲音高亢嘹亮。

  出處:宋·蘇軾《東坡樂府·〈水龍吟〉序》:“善吹鐵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聲。”

  描寫聲音很美的成語:

  1、珠圓玉潤

  解釋:潤:細(xì)膩光滑。象珠子一樣圓,象玉石一樣光潤。比喻歌聲宛轉(zhuǎn)優(yōu)美,或文字流暢明快。

  出自:唐·張文琮《詠水詩》:“方流涵玉潤,圓折動珠光!

  2、余音繞梁

  解釋:形容歌聲優(yōu)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出自:《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3、余音裊裊

  解釋:形容音樂悅耳動聽,令人沉醉。

  出自:宋·蘇軾《前赤壁賦》:“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4、百囀千聲

  釋 義:形容鳥鳴聲婉轉(zhuǎn)多樣。

  出 處:宋·歐陽修《畫眉鳥》詩:“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5、風(fēng)風(fēng)韻韻

  解釋:①形容韻致、意態(tài)美好。②聲音悠長婉轉(zhuǎn)的樣子。

  出自: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三:“好風(fēng)風(fēng)韻韻,捻捻膩膩,濟(jì)濟(jì)楚楚!

  6、天籟之音

  籟,指孔穴里發(fā)出的聲音。天籟,泛指自然界的聲響,風(fēng)聲,鳥鳴,泉涌,種種凝聚天地,日月精華的聲音:后世稱詩歌不飾雕琢,得自然之趣者為天籟。現(xiàn)在通俗用法為形容聲音好聽。

  7、娓娓動聽

  解釋:形容善于講話,使人喜歡聽。

  出自: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四回:“就把英語來對答,倒也說得清脆悠揚(yáng),娓娓動聽!

  8、婉轉(zhuǎn)悠揚(yáng)

  解釋:聲音等時大時小委婉而動聽,高低起伏綿長而不絕。

  9、黃鶯出谷

  解釋:一般形容女子有美妙的聲音或歌喉,如文學(xué)作品中:“更難得的是兼具沉魚落雁之貌、黃鶯出谷之聲的麗莎·愛克妲……”

  10、下氣怡聲

  解釋:下氣:態(tài)度恭順:怡聲:聲音和悅。形容聲音柔和,態(tài)度恭順。

  出自:《禮記·內(nèi)則》:“及所,下氣怡聲,問衣燠寒!

  11、燕語鶯聲

  解釋:鶯:黃鸝。燕子的話語,黃鸝的歌聲。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輕女子說笑的聲音。

  出自:元·關(guān)漢卿《金線池》楔子:“裊娜復(fù)輕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語若流鶯聲似燕,丹青,燕語鶯聲怎畫成?”

  12、洋洋盈耳

  解釋:洋洋:眾多;盈:充滿。指宏亮而優(yōu)美的聲音充滿雙耳。形容講話、讀書的聲音悅耳動聽。

  出自:《論語·泰伯》:“師摯之始,《關(guān)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13、繞梁三日

  解釋:形容音樂高昂激蕩,雖過了很長時間,好像仍在回響。

  出自:《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14、裊裊余音

  解釋:裊裊:宛轉(zhuǎn)悠揚(yáng)。余音:不絕之音。形容音樂結(jié)束后悠揚(yáng)悅耳的聲音仍然綿延不絕,回響在耳邊。同“余音裊裊” 。

  出自: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諸君聽小子講書,不必就散,尚有一回裊裊余音哩。”

  15、綿言細(xì)語

  解釋:綿:柔軟。綿言:柔和的語言。細(xì)語:低細(xì)的語句。指說話時聲音柔和細(xì)微,使人容易接受。

【描寫聲音響亮的成語】相關(guān)文章:

描寫聲音的成語及解釋09-07

聲音的成語及解釋09-07

描寫星星的成語03-20

描寫天空的成語03-19

描寫傷痛的成語03-03

描寫花草的成語06-02

描寫官運(yùn)的成語09-11

描寫秋景的成語09-10

描寫安靜的成語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