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表示贊美、批評的成語
我們在贊美一個人的時候可以用哪些成語呢?在批評一個人的時候又可以用哪些成語呢?下面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表示贊美的成語:
伯塤仲篪 |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塤:陶土燒制的樂器;篪:竹制的樂器。塤篪合奏,樂音和諧。舊時贊美兄弟和睦。 |
出處:《詩經(jīng)·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塤,仲氏吹篪。” | |
補偏救弊 | 偏:偏差;弊:贊美。補救偏差漏洞,糾正缺點錯誤。 |
出處:《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ldquo;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處,故政有眊而不行,舉其偏者以補其弊而已也。” | |
傳為佳話 | 指傳揚開去,成為人們贊美、稱頌的事情。 |
出處:《公羊傳·閔公二年》:“魯人至今以為美談。” | |
傳為美談 | 美談:人們津津樂道的好事。指傳揚開去,成為人們贊美、稱頌的事情。 |
出處:《公羊傳·閔公二年》:“魯人至今以為美談。” | |
都俞吁咈 | 皆為古漢語嘆詞。吁,不同意;咈,反對;都,贊美;俞,同意。本以表示堯、舜、禹等討論政事時發(fā)言的語氣,后用以贊美君臣論政問答,融洽雍睦。 |
出處:《書·堯典》:“帝曰:‘吁!咈哉!’”又《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 |
諷德誦功 | 贊美、頌揚功德。 |
出處:漢·焦贛《易林·節(jié)之革》:“諷德誦功,周美盛隆,奭旦輔成,光濟沖人。” | |
可歌可泣 | 泣:不出聲地流淚。值得歌頌、贊美,使人感動流淚。形容英勇悲壯的感人事跡。 |
出處:《周易·中孚》:“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明·海瑞《方孝孺臨麻姑仙壇記跋》:“國初方列之概,無異平原復(fù)生。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 |
乃文乃武 | 贊美人文、武兼?zhèn)。見乃武乃文?/td> |
出處:唐·王勃《九成宮頌》:“一陰一陽,神道也。乃文乃武,圣圖也。” | |
弸中彪外 | 弸:充滿;彪:文采。指人內(nèi)有才德,則有文采,自然外露。贊美德才兼?zhèn)涞娜恕?/td> |
出處:漢·揚雄《法言·君子》:“或問:‘君子言則成文,動則成德,何以也?’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 | |
頌德歌功 | 頌揚恩德,贊美功績。 |
嘆觀止矣 | 用來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吳國的季札在魯國看各種樂舞,看到舜時的`樂舞,十分贊美,說:“觀止矣。” | |
嘆為觀止 | 嘆:贊賞;觀止:看到這里就夠了。指贊美所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于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 |
探觀止矣 | 用來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
無咎無譽 | 咎:過失;譽:稱揚、贊美。既沒有錯誤,也沒有功績。比喻工作表現(xiàn)一般。 |
出處:《易·坤》:“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jǐn)也。”《后漢書·鄧張徐張胡列傳贊》:“鄧張作傅,無咎無譽。” | |
犀角燭怪 | 借以贊美詩文的深刻。 |
出處:《晉書·溫嶠傳》:“嶠旋武昌,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云其下多怪物,嶠遂毀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滅,奇形怪狀。” | |
一辭莫贊 | 贊:贊美。沒有一句妥貼的贊美話能表達。形容詩文寫得極好。 |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 |
吁咈都俞 | 吁、咈,反對的感嘆詞。都、俞,贊美、同意的感嘆詞。形容君臣議事融洽。 |
出處:語本《書經(jīng)·堯典》:“帝曰:‘吁!咈哉!’”語本《書經(jīng)·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 |
瞻望咨嗟 | 咨嗟:贊嘆。左顧右看,不停地贊美。形容感觸頗深。 |
出處: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夾道之人,相與駢肩累跡,瞻望咨嗟。” | |
眾口交贊 | 眾人交相贊美。 |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九回:“列公,你看只一個長姐兒,也會鬧得這等千里逢迎,眾口交贊,可見‘聲氣’這途也不可不走的。” | |
英雄所見略同 | 所見:所見到的,指見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見解基本相同同。這是對意見相同的雙方表示贊美的話。 |
出處:《三國志·蜀書·龐統(tǒng)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 |
表示批評的成語:
百家爭鳴 | 指各種學(xué)術(shù)流派的自由爭論互相批評。也指不同意見的爭論。百家,這種觀點的人或各種學(xué)術(shù)派別。鳴,發(fā)表見解。 |
出處:《漢書·藝文志》“凡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說,以此弛說,取舍諸候。” | |
褒貶與奪 | 與奪:給予或奪取。指對人或事物給予贊揚或批評。 |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外篇自敘》:“每見世人有好論人物者,比方倫匹,未必當(dāng)允,而褒貶與奪,或失準(zhǔn)格。” | |
褒善貶惡 | 褒:贊揚;貶:批評。對好人好事加以贊揚;對壞人壞事加以斥責(zé)。指分清善惡,提出公正的評價。 |
出處:宋·邵博《聞見后錄》:“君子為小人所勝抑者,不過祿位耳。惟有三四寸管子,向口角頭褒善貶惡,使善人貴、惡人賤,善人生、惡人死。” | |
不羞當(dāng)面 | 羞:羞恥。不把面對面的批評當(dāng)作羞侮。表示原意傾聽別人的批評。 |
出處: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一折:“君子不羞當(dāng)面,我有什么弊病處。” | |
不置褒貶 | 置:安放,這里有“加以”之間。褒:褒獎,夸贊,表揚。貶:貶低,指責(zé)。不加以表揚或批評。 |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操嘗造花園一所;造成,操往觀之,不置褒貶,只取筆于門上一‘活’字而去。” | |
從諫如流 | 諫:直言規(guī)勸。聽從規(guī)勸像流水一樣自然。形容樂于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 |
出處:漢·班彪《王命論》:“從諫如順流,趣時如響赴。” | |
點手劃腳 | 形容說話時兼用手勢示意。多形容說話放任不拘,或輕率地指點、批評。 |
出處:《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只見知觀指點扛棺的,正在那里點手劃腳時節(jié),公人就一把擒住了。” | |
點手莋腳 | 形容說話時兼用手勢示意。多形容說話放任不拘,或輕率地指點、批評。 |
點指劃腳 | 形容說話時兼用手勢示意。多形容說話放任不拘,或輕率地指點、批評。同“點手劃腳”。 |
出處:《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小道人]只見來到肆前,果然一個少年美貌的女子在那里點指劃腳教人下棋。” | |
點指莋腳 | 形容說話時兼用手勢示意。多形容說話放任不拘,或輕率地指點、批評。同“點手莋腳”。 |
諷一勸百 | 諷:用委婉含蓄的言語批評、指責(zé);勸:勸告,勸戒。委婉含蓄地批評、指責(zé)一個,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
出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而諷一,猶馳騁鄭衛(wèi)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虧乎?” | |
攻瑕索垢 | 批評不足,尋找缺點。 |
出處:清·王晫《今世說·規(guī)箴》:“吾儕本相好,攻瑕索垢,當(dāng)猛鷙如寇讎,毋留纖塵,為后人口實。” | |
攻瑕指失 | 批評缺點,指出失誤。 |
出處:清·顧炎武《與友人書》:“今此舊編,有塵清覽。知我者當(dāng)為攻瑕指失,俾得刊改以遺諸后人。” | |
諱疾忌醫(yī) | 諱:避忌;忌:怕,畏懼。隱瞞疾病,不愿醫(yī)治。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的缺點和錯誤。 |
出處:宋·周敦頤《周子通書·過》:“今人有過,不喜人規(guī),如護疾而忌醫(y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 | |
苦口良藥 | 好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衷心的勸告,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缺點錯誤很有好處。 |
出處:《孔子家語·六本》:“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 |
良藥苦口 | 好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衷心的勸告,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缺點錯誤很有好處。 |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良藥苦于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孔子家語·六本》:“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 |
論黃數(shù)黑 | 數(shù):數(shù)落,批評。背后亂加評論,肆意誹謗別人。 |
出處: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一折:“你入門來便鬧起,有甚的論黃數(shù)黑。” | |
逆耳之言 | 聽起來不舒服的話(多指尖銳、中肯的勸告或批評)。 |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 |
披頭蓋腦 | 蓋:壓。正對著頭和臉蓋下來。形容(打擊、沖擊、批評等)來勢很猛。 |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四回:“奪過士兵手里的棍棒,劈頭蓋臉便打。” | |
劈頭蓋臉 | 劈:正對著,沖著;蓋:壓。正對著頭和臉蓋下來。形容(打擊、沖擊、批評等)來勢很猛。 |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四回:“奪過士兵手里的棍棒,劈頭劈臉便打。” | |
切中要害 | 指批評恰到事物的緊要處。 |
示貶于褒 | 猶言寓批評于表揚。 |
出處:明沈德符《野獲編·禮部·南禮部恤典》:“石以違拂不成為義,張以懷情不盡為義,皆上所親定。蓋圣意示貶于褒也。” | |
拭面容言 | 拭:擦;拭面:擦去別人吐在自己臉上的唾沫;容言:聽取別人意見。泛指接受別人的批評,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 |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五回:“婦人輕喪武夫功,先軫當(dāng)時怒氣沖,拭面容言無慍意,方知嗣伯屬襄公。” | |
數(shù)黑論黃 | 數(shù):數(shù)落,批評。背后亂加評論,肆意誹謗別人。 |
出處: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一折:“你入門來便鬧起,有甚的論黃數(shù)黑。” | |
說好嫌歹 | 說這個好,嫌那個壞。泛指批評,褒貶。 |
體無完膚 | 全身的皮膚沒有一塊好的。形容遍體都是傷。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駁倒,或被批評、責(zé)罵得很厲害。 |
出處:《三國志·魏書·鄧艾傳》“子忠與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語》:“師纂亦與艾俱死……死之日體無完皮。” | |
體無完皮 | 全身的皮膚沒有一塊好的。形容遍體都是傷。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駁倒,或被批評、責(zé)罵得很厲害。同“體無完膚”。 |
痛下針砭 | 針砭:古代以砭石為針的治病方法。比喻痛徹尖銳地批評錯誤,以便改正。 |
出處:《清史稿·藝術(shù)傳·徐大椿》:“《慎疾芻言》,為溺于邪說俗見者痛下針砭。” | |
聞過則喜 | 過:過失;則:就。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或錯誤,表示歡迎和高興。指虛心接受意見。 |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 |
無可非議 | 非議:責(zé)備,批評。沒有什么可以指責(zé)的。表示做得妥當(dāng)。 |
出處:歐陽山《三家巷》三一:“你們的盛情是可感的,動機是無可非議的。” | |
噓枯吹生 | 噓:呵氣?萘说拇禋馐股L,生長著的吹氣使枯干。比喻在言論中有批評的,有表揚的。 |
出處:《后漢書·鄭太傳》:“孔公緒,清淡高論,噓枯吹生,并無軍旅之才,執(zhí)銳之干。” | |
引過自責(zé) | 主動承擔(dān)錯誤的責(zé)任并作自我批評。 |
出處:漢·王充《論衡·感類篇》:“災(zāi)變惡征,何為至乎?引過自責(zé),恐有罪。” | |
引火燒身 | 原比喻自討苦吃或自取滅亡,F(xiàn)多比喻主動暴露自己的缺點錯誤,以爭取大家的批評幫助。 |
引咎責(zé)躬 | 主動承擔(dān)錯誤的責(zé)任并作自我批評。同“引咎自責(zé)”。 |
引咎自責(zé) | 咎:罪責(zé)。主動承擔(dān)錯誤的責(zé)任并作自我批評。 |
出處:《晉書·庾亮傳》:“亮甚懼,及見侃,引咎自責(zé),風(fēng)止可觀。” | |
指手劃腳 | 用手指,用腳劃。形容說話時用手腳示意,也比喻瞎指揮,亂加指點批評。 |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問起根由,毛潑皮指手劃腳,剖說那事。” | |
指手畫腳 | 指說話時做出各種動作。形容說話時放肆或得意忘形。 |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十五回:“見這李虞侯、張干辦在宋江前面指手劃腳,你來我去,都有心要殺這廝,只是礙著宋江一個,不敢下手。” |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阻止;甚:超過。阻止人民進行批評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還要嚴(yán)重。指不讓人民說話,必有大害。 |
出處:《國語·周語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dǎo);為民者,宣之使言。” | |
攻其一點,不及其余 | 對于人或事不從全面看,只是抓住一點就攻擊。多指有偏見的批評。 |
出處:《新華半月刊》1959年第2期:“那些還不覺悟的人就冷眼旁觀,吹毛求疵,攻其一點,不及其余。” |
【用于表示贊美、批評的成語】相關(guān)文章:
表示看的經(jīng)典成語02-24
表示心情的成語和解釋03-31
表示技藝高超的成語02-28
關(guān)于贊美的成語02-24
形容贊美花兒盛開的成語02-24
贊美老師的四字成語05-25
理性對待上司的批評09-07
批評員工的正確方式04-27
批評與自我批評活動策劃書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