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職業(yè)培訓公眾調查的報告
目前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尤其是2008金融風暴來襲,不少學生和職場人士紛紛加入“充電”大軍,各種在職、脫產的教育培訓機構層出不窮,覆蓋各個領域,【職業(yè)培訓公眾調查報告】六成網友參加過職業(yè)培訓。中國職業(yè)培訓市場有過5億人的龐大職業(yè)培訓消費群體,過3000億元的潛在培訓市場規(guī)模。2008年,數(shù)十萬家培訓機構在經濟并不景氣的情況下,仍然將整個職業(yè)培訓市場炒翻了天。中國職業(yè)培訓市場于1990年代起步,歷經近20年的發(fā)展,從本質上看,職業(yè)培訓受各類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并未進入成熟發(fā)展期。
2006-2008年,中國教育培訓行業(yè)迎來投資高峰期。有數(shù)據顯示,近三年,培訓行業(yè)投資金額占所有培訓金額的73.5%,已披露的投資案例過30家,投資總額超4億美元。與培訓市場風投行為同步的是,政府也在為風投助推教育培訓事業(yè)而積極配合。
那么,在選擇教育培訓機構的'時候,消費者關注哪些因素呢?搜狐教育頻道自2008年12月開展了“光榮與夢想”2008教育年度盛典——中國職業(yè)培訓公眾調查,得到了廣大網友的積極回應。
數(shù)據顯示,在過去一年中,近60%網友人參加過培訓活動,一次培訓都沒有參加過的受訪者占到41.01%。不少受訪者表示,并非他們不愿意花時間去學習,一來平時工作繁忙,精力體力不夠,根本無暇去學點新東西;二來即使自己掏錢去參加社會培訓,公司也不愿留出時間,甚至會有意阻撓,注冊會計師《【職業(yè)培訓公眾調查報告】六成網友參加過職業(yè)培訓》。
選擇培訓機構,要從學習要求和自身適合的學習方式來考量,但價格因素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如果說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是在量體裁衣,而面對不同價位的培訓機構,消費者更應該量力而行,尋找出自己能承受的價格水平。調查結果顯示53.49%的消費者,他們可接受的價位約在1000元-5000元,僅有5.37%的消費者選擇了10000元以上,注冊金融分析師、特許公認會計師等學費高達3萬,這樣的價格并非人人消受得起。
消費者在選擇職業(yè)培訓服務時,既看重培訓機構的知名度,又看重機構的師資力量,在“您在選擇課外輔導機構時,比較看重什么?”的調查中,選擇品牌的消費者占26.1% %,其次是口碑26.03%,第三是師資23.97%,課程設置僅占11.19%。在選擇輔導機構過程中,機構的知名度,教師綜合素質則是他們考慮的重要因素,當然也要考慮輔導費用以及交通位置等因素。
培訓行業(yè)是一個非常誘人的行業(yè),但存在的問題不少,例如收費過高、縮短課時、隨意增加學員人數(shù)、教學設施簡陋、教師無資質,等等。培訓機構還存在培訓班延誤開課日期;縮短課時,實際上課時間與宣傳承諾不符;以各種名義亂收材料費、試卷費、上機費等。據了解,目前社會上辦學機構較多,存在魚龍混雜、參差不齊的狀況。一些辦學機構雖經過教育部門審批,并取得了培訓資格,但在辦學指導思想上存在“重收費、輕辦學,重開班、輕師資”等傾向,隨意改變上課時間、調換教師情況屢見不鮮。據搜狐教育的“您認為培訓行業(yè)存在的主要問題”調查數(shù)據顯示,“宣傳名不副實”高居首位,占24.22% ,其次是“師資力量參差不齊”,占1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