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背景
每天無論是上學還是放學,學校門口左右兩側(cè)的小賣店、小吃攤都異常地熱鬧,只見店門攤前圍滿了各年級的學生。他們走來走去,像趕集似的,和店主攤主們討價還價。再看店主和攤主們?yōu)榱藢Ω秾W生兜里的幾個錢,真是費盡了心機。小賣店的商品“琳瑯滿目”,小吃攤的食物花樣百出。這一切源于何處?我們想也許是因為學生的零用錢漸漸多了起來,F(xiàn)在的學生都是家里的“獨苗”,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得好些呢?盡管有的家庭經(jīng)濟條件不寬裕,但為了不讓孩子在學生面前沒面子,家長自己節(jié)省,也不“苦著”孩子。更有那些所謂的“大款”,由于在外經(jīng)營產(chǎn)業(yè),因為和孩子聚少離多,所以見面時就大把大把地給零花錢,仿佛只有這樣做才算對得起孩子?梢哉f零花錢是家長對自己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投資。然而,學生們對于自己的日常消費,家長們對于孩子零花錢的使用又有何態(tài)度?針對這一狀況,我們六(一)班提出了“第二實驗小學學生零花錢使用情況”的課題。
二、研究的目的意義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口袋里的零花錢漸漸多了起來。有了錢,該怎么使用?我們看到,孩子們能自主地選擇自己心愛的書籍、需要的學具;肚子餓了,不用等著晚下班的父母,自己買上一個小面包,但也有學生,因為有了零花錢,口袋里出現(xiàn)一大疊一大疊的玩具卡片。其實,一個人的很多習慣都養(yǎng)成于青少年時期,從一個學生對待零用錢的態(tài)度就能折射出將來當家理財?shù)狞c點滴滴。我們希望通過本次調(diào)查,了解學生處理零花錢的習慣,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金錢觀和理財能力,促使他們良好素質(zhì)的形成。
三、研究方法
問卷調(diào)查法:我們對學生、家長進行了廣泛的問卷調(diào)查,深入了解學生零花錢的使用情況。
觀察法:我們利用中午、放學后的時間,觀察同學零花錢的使用情況。
文獻資料法:我們搜集名人的理財之道,專家的有關建議,從而樹立確定好的金錢觀與理財觀。
四、研究組織
主要成員:張新爽 潘彤鶴 李安然 裴玉松 高一晗 么天宇 杜鶴 趙明杰 李嫣然 董琳 指導教師:田文玉
五、研究過程
1、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們在一起制訂了初步計劃。
2、采訪不同家庭狀況的同學,了解他們的零用錢的花費情況。
3、采用問卷調(diào)查,使調(diào)查的面更廣一些。
(一)采訪同學
要調(diào)查研究零花錢的問題,首先必須從身邊的同學著手。我們九個人決定分頭行動。就這樣我們分別踏上了采訪的歷程。
我首先采訪的是張永鑫,她的媽媽是個體老板,下面就是我對她的采訪記錄:
問:你的零花錢是誰給你的?
答:一般情況下,都是媽媽給我的,有時,爺爺奶奶也會給我一些。這樣我就比較“富有“了。
問:那你每月的零花錢大約是多少?
答:那可說不準,視情況而定。不過,我的零花錢的數(shù)目還是在同學中比較多的。
問:在什么情況下會給得多一些?
答:比如說,我需要買書或?qū)W習用具,以及正當?shù)纳钣闷窌r,媽媽就會多給一些。
問:這樣說來你的零花錢大部分都會為你的學習服務?
答:那當然,我經(jīng)常購買學習用品。
問:咱們班里有的同學大手大腳的花錢,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答:這是個人的自由,有錢就花嘛。不過,在我看來,小學生還是少花零用錢比較好。
張永鑫采訪完后,我又按既定的目標,采訪了梁建新,他的爸爸打工,媽媽在家里照顧他和小弟。他們一家來自河南,是一名借讀學生,他的家境比較困難。那么他的零用錢的使用情況如何呢?在我的強烈要求下,梁建新接受了我的采訪。
問:對于你的家境,我們都有所了解。不過,我還是想問一下,你平時的零用錢多嗎?
答:我不知道你說的“多”的標準是什么?
問:我的意思是你的零用錢是否夠用?
答:怎么說呢?雖然我的家境不是很好,父母給的零用錢也不是很多,但是對我來說,我已經(jīng)是相當知足了。
問:那你的父母一個月給你多少呢?
答:并不固定,不過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超過10元的。
問:在什么情況下,會給得多一些,或者說,會超過你說的這個數(shù)字?
答:我非常想買一些對學習有幫助的書籍時,父母才會多給我一些零用錢。
問:無論你買什么樣的書籍,你的父母都能滿足你的要求嗎?
答:那倒不一定,一般情況下書的價格在10—30元之間,爸爸媽媽會同意的。
問: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答:我知道。我爸掙錢少而且有時給別人打工掙得錢長時間要不回來。媽媽又沒有工作,我很理解他們。
問:看到別的同學大手大腳的花錢,你羨慕嗎?
答:我不羨慕。因為做什么事都要量力而行,我的父母掙錢很不容易,每月給我“這么多”零花錢,我已知足了。
梁建新的口才非常好,他的回答令我非常滿意。此后,我又采訪了其他的幾位同學。這些同學里,有的父母是個體老板,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單親家庭,通過采訪,我已經(jīng)積累了較多的一手資料。同時,我覺得我的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尤其是在說話和記錄方面,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執(zhí)筆:張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