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故事》的讀后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的故事》的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的故事》的讀后感1
最近,我看了《科學的故事》這本書,它深深的吸引了我,作者是法布爾。
這本書以通俗的語言,切近生活的語言和講故事的形式與科學知識串聯在一起,主人公保羅叔叔給他的兩個侄兒和侄女講故事。他們天天利用休息時間把身邊的科學一起討論,一起研究。
整本書留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兩個篇章是《植物和動物的壽命》和《雷電的現象》!吨参锖蛣游锏膲勖愤@一篇章主要講述了世界上一些有名的樹,有一棵種在山坡上的樹,已有3200多歲了,樹樁要三十幾個小朋友手拉手才能抱住整棵樹,可見這棵樹有多大。動物中牛能活到三十歲算是高壽了,兔子頂多活九歲,豬有十八年的壽命。這些令我驚訝的數字,讓我增長了知識!独纂姷默F象》講述了保羅叔叔和孩子們一起算出雷電離他們多遠,看到閃電后,數到雷聲響起后的秒數,乘上聲音傳播的速度,就知道雷電離這有多遠了。我十分佩服他們能用既科學又簡單的方法,計算出大約的答案,也讓我懂得了一個雖小而有用的知識。
在這本書中法布爾以生活背景,更加清楚地講述了身邊的科學道理,動物的外觀,習性等。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科學的故事》的讀后感2
有的人,出生名門,在優(yōu)越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中,通過自身的努力再度光耀門楣;有的人,開始富裕,卻家道中落,但仍不懈努力,成就偉大事業(yè);還有的人,辛勤一生取得了成果,卻在有生之年得不到認可而郁郁離世,多年以后才被人們發(fā)覺……他們或是憑借自己的天才,或是靠著不輟的努力,或是為了堅定的信仰,或是憑借著滿腔的熱情,無一例外的成為了一代又一代人學習的典范、景仰的楷模。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犊茖W家的故事》令我感慨萬千,忍不住提筆想寫點什么。
科學研究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沿著陡峭山峰不懈攀登的人,才能到達光輝的定點。馬克思先生對我們的教條,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歷代科學家們探索的結晶。
現代試驗科學之父培根,為了自己的信念奮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年輕的在學習生涯中途遭遇了父親逝世的不幸,也失去了生活之資。初入學院,他一面攻讀法律,一面四處奔波謀求職業(yè)。20年過去,雖然他曾取得了律師的資格,當選過國會議員,卻仍然沒有得到一份正當的職業(yè)。然后,他在思想上卻成熟了,他決心要把脫離實際脫離自然的一切知識加以改革,以“偉大復興”為目標,他不斷奮斗著……1626年,培根當時正專注于研究冷熱原理。當路過一片雪地時,他突然想做實驗,就宰了只雞把血填進肚子里以便觀察冷凍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于身體孱弱,經受不住風寒,他的支氣管炎復發(fā),病情惡化,數日后,他與世長辭了…… 我想,一刻專注而又永不言敗的心,是科學探索的前提,也是我們生活,實現生命價值的前提,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一次月考的失利,一次情感的摩擦,都不足以抵擋住我們前進的心,這顆心,讓我們不斷前進!
科學家是時代的先驅,在蕓蕓眾生面前,有的理論似乎顯得莫名其妙。畢竟陽春白雪,不同于下里巴人,總是有差異的。令人敬畏的事,他們對于真理,是如此執(zhí)著,絲毫不在乎這股阻止他們的力量。
1811年,阿弗加德羅在一篇論文中明確的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又原子到分子的一字之改,正是阿弗加德羅假說的奇妙之處?墒牵M管阿弗加德羅的理論體系在今天看來是如此清晰,但在當時,這個理論卻與主流理論相悖,因而被群起而攻之。當時化學界的權威貝采里烏斯更是表示強烈反對,以至于眾多的化學家也不敢接受這個觀點。分子學說沉默了50多年,這也導致了化學史上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混亂局面”。直到1856年阿弗加德羅逝世,分子學說才被大多數化學家所承認。1860年,在意大利化學家坎尼扎羅的努力下,經過50年的曲折經歷的化學家們終于開始冷靜思考,最后不得不承認阿弗加德羅的分子假說是扭轉這一混亂局面的唯一鑰匙。阿弗加德羅的分子假說終于被確認,阿弗加德羅的偉大終于得到承認?梢,他已經溘然長逝,甚至沒有留下一張畫像,F在阿弗加德羅的唯一畫像,還是他死后,按照他的石膏面模臨摹的。
萬惡的權威啊!因為權威,多少事被以假亂真,因為權威,多少真理被扼殺在搖籃里,因為權威,多少平民百姓被迷信所折磨。然而,令我們感動的是,科學家們能夠不懼權威,堅定自己的信念,我們的學習不應該也是如此嗎?
學習生活中,我們不應抱有權威的觀念。老師,書本,時時刻刻都有犯錯的可能,我們要做的,是堅定自己的信念,探究真理。無論最終的結果如何,這都將是一次寶貴的經歷,必將使你受益匪淺,讓你贏得他人的尊重。
每一件偉大的事物背后都有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每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或許,我無法一一列舉,但科學的精神,必將傳達給每一個人。 我們如今的生活,是在像布魯諾那樣真理的殉道者的犧牲下換來的,我們有理由,更有責任將這份科學的精神傳遞下去。
作為我們學生,當務之急,便是講這份精神,投入到學習中,讓我們每一個人夯實基礎,從而為祖國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然后,讓我們像無數的科學先驅那樣,為了真理,而奮斗終身!
《科學的故事》的讀后感3
在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名字是《科學家的故事》。
這本書里講了許多科學家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我國科學家錢學森萬里歸國的故事。1911年錢學森出生于上海。1943年夏天,他考取了清華大學飛行設計專業(yè)的留美公費生。
十年后,他成為了一名著名的火箭專家。在“二戰(zhàn)”期間,他和他的老師馮?卡門參加了當時的核武器的研制開發(fā)工作。1949年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錢學森非常高興,并打算回國。就在他辭去了工作,一切準備就緒離開時,忽然收到了美國移民局的通知——不準走。如國離開被抓不但要罰款,甚至要去坐牢。最后,錢學森請政府幫他早日回國。當時周總理知道后派專人辦理此事。經過大家的努力,1955年10月錢學森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這本書里的科學家,不僅喜歡鉆研知識,而且都有一顆愛國的心。我也要努力向他們學習認真學習,熱愛自己的國家。
《科學的故事》的讀后感4
今天,我讀完了《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里面講了100多位科學家的故事。有中國人、有外國人;有發(fā)明家、有思想家;有農業(yè)家、有軍事家;有建筑家、有地質學家……可豐富了,我第一次看到有這么多的科學家。
其中我最喜歡張衡。他出生在東漢時期,他有家鄉(xiāng)山清水秀、風景優(yōu)美。他家很貧窮,但是張衡還刻苦努力學習。公元116年2月一天發(fā)生了地震,他決心發(fā)明一種儀器,能預測震,在他五十五歲那一年他發(fā)明了地動儀。他的地動儀分別按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八個方向排列,上面有八個龍,每個龍嘴都有一個小鐵球,下面有八個蛤蟆,哪個地方發(fā)生了地震,哪個龍珠就會吐出,人們一看就知道哪發(fā)生了地震。
我也喜歡布魯諾,因為她為科學獻身。
我喜歡這一本書,因為他讓我更一步了解科學家的歷史。
《科學的故事》的讀后感5
下個學期的必讀書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葉永烈寫的《科學家故事100個》。
我花了九天就把它看了一遍,這本書里的`100條各種著名科學家的小故事有些讓我感動地一塌糊涂,有些讓我忍不住哈哈大笑,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科學家分別是阿基米德和布魯諾。
剛開始我看見《“等一下殺我的頭”》有點想笑,但后來不笑了。當看到“阿基米德毫不懼色,用手推開了劍,十分平靜地說道:“等一下殺我的頭,再給我一會兒工夫,讓我把這條幾何定律證明完畢。可不能給后人留下一道還沒有求解出來的難題。 彼麆傉f完,又沉思起來,繼續(xù)研究著地上的幾何圖形。殘暴的羅馬士兵不由分說,一劍砍死了這位偉大的科學家”這段文字時,我眼睛里甚至閃動著淚花,阿基米德為了下一代人能減少負擔,在無情的劍刃下竟然毫不畏懼,他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我看見《烈火燒不了真理》這個題目,就知道了故事的大意,我看完了之后,情不自禁地流下了幾滴淚花,布魯諾因為堅持白歌尼的“日心說”而被捕,但是各種懲罰動搖不了他,最終,教會殘忍地將布魯諾扔進了熊熊火海中,后來,真理戰(zhàn)勝了強權,布魯諾的死亡終于有了回報,他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看完了這本書,我深感萬分,科學家們?yōu)榱俗屓嗣竦纳钭兊酶茫I出了那寶貴的生命,不過,有了付出就有回報,科學家們的所作所為得到了所有人的懷念。
《科學的故事》的讀后感6
我仔細地閱讀了《大科學家的小故事》,這篇文章很具有吸引力,越讀越引人深思,我不禁掩卷沉思,一時思緒萬千,趴在桌子上思索著,想著什么,似乎感悟到什么。
文章講了近代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換舊畫時從梯子上摔下來,他覺得奇怪,便把想法記下來,這對他研究相對論有很大啟發(fā)。還有一次,愛因斯坦在雨中等一位學生,朋友誤認為他在揮霍時間和青春,他卻不以為然,覺得自己想出了一個出色的想法。還有愛因斯坦無論在為成名時還是成名后,他總是穿著件舊大衣在街上行走,朋友們很疑惑,但愛因斯坦卻泰然處之。
從這篇文章中,我了解到愛因斯坦是一個善于思考,珍惜時間,生活簡樸的人。 魯迅曾說過:“節(jié)約時間等于延長一個人的生命”。愛因斯坦的事跡不正是一個很好的說明嗎? 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難道不是珍惜時間善于思考所結出的碩果嗎?
一幕幕世人感嘆,佩服,催人奮進的畫面總是閃現在我眼前。再看看我自己吧,在溫暖舒適的家庭里,卻既怕苦有怕累,老是不能持之以恒地發(fā)奮學習。我做數學題遇到難題時,不勤于思考,不會的就丟在一旁,或者抄別人的答案,他們再給我講解思路時,我又聽不下,都是因為我不愛思考的原因造成的。嗨……真是太不應該了!幸虧我現在知道人家時怎樣學習的,如何考好的,正視了自己不愛動腦筋的缺點,我課真的得感謝愛因斯坦,他然我懂得一個平凡的人時如何成為一個世界公認的大科學家的道理,也使我懂得了只有思考,成功才能和你握手,因為思考時成功的翅膀,這一切正激勵著我發(fā)奮圖強,馬不停蹄地沖上學習的最高峰!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要向愛因斯坦學習,他善于思考,珍惜時間,生活簡樸的精神,激勵著我幼小的心靈。我要從現在開始認真學習,不懂就思考,勇不放棄,不辜負父母和老師對我的期望,讓我插著成功的翅膀飛得更高,更高!
在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就像乘坐著時空穿梭機一樣,又回到了他們那個年代。
在這些科學家中,我最崇拜居里夫人。因為她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在女科學家里,她是獨一無二的。她之所以能有這么大的成就,與她的辛勤工作是分不開的。她和她的丈夫一起用了800噸水、100噸化學試劑才發(fā)現了1克鐳,人們都叫她“鐳的母親”。因為居里夫人忙于實驗沒時間看孩子,她都抱著孩子啃著干面包做實驗,她這種忘我的工作精神真是值得我們學習。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8篇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8篇
俗話說得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學的未來,只能屬于勤奮而又謙虛的一代”。
我一定要認真學習,刻苦鉆研,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科學的故事》的讀后感7
在這幾天,我閱讀了葉永烈寫的葉永烈講訴科學家故事100篇這本書。科學家故事100個里講的都是名人,他們各自都發(fā)明了東西,讓現在的我們帶來了幸福。
里面一個個故事吸引了我,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我站在巨人的肩上,里面寫的是牛頓請來一個還就沒有見到過的一個老朋友。他端來了一盤燒雞給老朋友吃,后來他說要去拿東西了,但是老朋友見他好久也沒有來,就自己先吃起了燒雞,再等一會兒,牛頓從實驗室里走了出來,打開盤子,見里面有骨頭,牛頓一拍腦子,說我聽好了飯了,我記性怎么這么差啊,說完,又回到研究室里,讀到這兒,我的心被打動了,牛頓學習是這么嚴謹認真,一絲不茍我要學習牛頓那樣可貴的精神,我再往下看,牛頓這種堅強不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可是我看到最后,但是我真有個小問題憋在心里,為什么牛頓會發(fā)明望遠鏡,他這種東西是哪來的?他怎么會發(fā)明,他成功的目的是什么?科學家故事100個 讓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讓我們懂得許多道理。
《科學的故事》的讀后感8
寒假里,媽媽給我買來了一本《科學家故事100個》,我愛不釋手,一天時間就把它讀完了。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100個科學家刻苦鉆研,探索科學奧秘的故事。其中有“炸不死的人”——諾貝爾,世界發(fā)明大家愛迪生,還有“昆蟲迷”法布爾等。
這些著名的科學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做一件事情堅持不懈,不怕困難。1864年9月3日,一場大爆炸把諾貝爾的實驗室炸得無影無蹤。參加實驗的人當中有5人被炸死,其中包括他的弟弟——埃米爾。諾貝爾!可是,這并沒有嚇到諾貝爾。他毫不畏懼,繼續(xù)試驗。他發(fā)誓一定要造出一種威力巨大而又可以由人控制的安全炸藥!愛迪生一生有1000多項發(fā)明,每一項都失敗過無數次,正是由于他有鍥而不舍的精神,才使他成為世界著名的發(fā)明家。他們不怕困難,甚至甘愿為科學付出自己的生命,這種精神真讓人敬佩。
我們應該學習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遇到困難,勇敢的面對,永遠不放棄,不退縮,就一定會戰(zhàn)勝困難,獲得成功。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學有所成。
《科學的故事》的讀后感9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關于科普的書——《科學家故事100個》。
我翻開書本,就被書中的故事吸引住了。書中的科學家們?yōu)榱巳嗣竦纳罡用篮茫麄儾幌б磺,堅持研究,永不放棄,哪怕用一生的精力來搞科學研究,他們也毫無怨言。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敢于”改錯“的人》,我看到”改錯“這兩個字,心中出現了無數個問號:改錯為什么要加上雙引號呢?我?guī)е蓡枺_始讀這篇故事。
書中講到,在清朝,有一位醫(yī)學家,他花了四十二年的功夫,寫成了《醫(yī)林改錯》這本書,他就是鼎鼎大名的王清任。作為醫(yī)學家,就一定要了解自身的構造,可當時在中國封建社會時期,要是誰解剖人體,就會帶上”大逆不道“的罪名。正因為這樣,人們只能根據自己的想象來描繪人體的構造,所以,會發(fā)生許多的錯誤。王清任卻一定要解剖人的尸體,這樣才能弄清楚人體的秘密,有一次,一個人被大車扎死了,他趕過去,可是又不能動手解剖,只能在旁邊看。時機終于到了,有許多的孩子被麻疹奪走了生命,窮人的孩子死后,就被扔在野地里,有的被狗咬破肚皮,內臟露了出來,王清任看到,立馬跳下馬車,仔細觀察尸體的內臟,并把它畫下來。之后,王清任在墳場、野地里,招到了三十多幅比較完整的內臟,畫了人體的許多構造圖,發(fā)現了古人以前的錯誤,把它改正了過來。之后,王清任成功寫了一本《醫(yī)林改錯》。
《科學家故事100個》讓我懂得了許多的知識。王清任就敢于改正生活中的錯誤,我們也要像他一樣敢于改錯。
《科學的故事》的讀后感10
今天我讀了《葉永烈講述科學家的故事100個》這本書這100個故事給我的印象很深,它告訴我每個科學家經歷的困難和挫折,并讓我知道了勤奮,惜時如金的科學家法布爾、牛頓;勇敢、知難而進的科學家哥白尼、諾貝爾;謙遜而永不滿足的科學家阿基米德……
《科學家故事100個》是一本有趣的故事書,講了100個關于科學家的故事。
書中有個故事叫“從‘朝三暮四’到專心致志”,主要講了法國的拉馬克,年輕的時候有很多夢想,當將軍、金融家、音樂家、醫(yī)生……然而,由于他朝三暮四,最終都沒有成功。
后來,他遇到了一位良師,讓他做生物學家。
從此他就開始研究生物這門學科。
漸漸的迷上了生物學,他用畢生的精力研究植物學,最早提出了生物進化論,被人們稱為“拉馬克學說”他的一生在貧窮和冷漠中度過,他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了科學,把個人的悲痛辛苦都置之度外
讀了這本書,使我明白了,科學家是多么勤奮,惜時如金;多么勇敢,知難而進;多么謙遜,永不滿足;多么如學,孜孜不倦;多么堅定,捍衛(wèi)真理……讓我們一起學習科學家們的種種優(yōu)秀品質吧!讓我們一起向科學的高峰進軍吧!。
【《科學的故事》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科學家的故事手抄報資料08-19
啟讀智慧的小故事讀后感09-19
創(chuàng)業(yè)故事讀后感05-22
描寫科學精神的成語02-26
科學小論文的格式08-04
中考科學應試的方法集錦09-17
求職故事:我的求職故事06-23
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08-22
馮驥才的故事03-05
耶穌的故事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