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離讀后感作文1200字
捧起《詩經(jīng)》,打來《黍離》,總覺得有種悲觀的空氣籠罩著。《黍離》出自《王風(fēng)》,歷來被視為悲悼故國的代表作。
西周末年,相傳幽王為博寵妃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后戎族入侵,諸侯不再勤王,西周于是滅亡,都城鎬京被夷為平地。周平王被迫東遷洛陽,國勢就此一蹶不振。后人便以為周幽王之亡國,便與這場“焰火晚會”有關(guān),說是幽王拿國事和諸侯開玩笑,以致后來果有戰(zhàn)事,再舉烽火,諸侯便無動于衷,不來相救了。
實際上,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幽王千金買得美人一笑,足見他也是一個正常男人。偶爾的一次烽火戲諸侯絕對不至于亡國。西周亡國的真正背景其實仍是一場權(quán)力斗爭。史載幽王與虢石文為御,用事,國人皆怨,這是其一,用錯了人,引起了國人的憤怨!坝謴U申侯,去太子也”,這是其二。因愛褒姒,廢去了申后和太子,另立褒姒為后,伯服為太子。“申侯怒,與僧西夷犬戎攻幽王”,這是其三。申侯是幽王的國丈,你廢掉了人家愛女的王后之位,他就賣國勾結(jié)犬戎造反!坝耐跖e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边@是其四;蛟S出于對幽王國政的不滿,或許還有申侯的收買,諸侯不救國難,或許來不及等到救兵趕到,因為這是內(nèi)外勾結(jié),進(jìn)兵自然神速,致使西周滅亡。
平王東遷后,一位朝中大夫出差經(jīng)過宗周都城豐鎬一帶,親歷從繁華到荒涼的'變遷的詩人,目睹昔日的繁華一變而為禾黍離離的景象,再聯(lián)想到天子失宮,周天子由天下共主淪落為諸侯同列,不禁悲從中來,賦出這首《黍離》。
如今我們不會相信因果報應(yīng)之說,但歷史似乎在冥冥之中確有某種“因果報應(yīng)”。西周初年,原殷商的大夫箕子被周王室遠(yuǎn)遠(yuǎn)地打發(fā)到朝鮮去做諸侯,臨行之前,箕子去朝周,經(jīng)過故都殷墟,看到宮室毀壞,原來繁華的王都成了一片廢墟,還長出了禾黍。史載,“箕子傷之”,因作《麥秀》之詩以歌詠之,殷民聞之,無不流涕。
而今歷史在這里重演了,連詩人所感嘆的都是如此相似!氨耸螂x離,彼稷之苗”,和箕子所唱的“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與我好兮!”如出一轍。
盡管西周開國之初的統(tǒng)治者早就說了,“殷鑒不遠(yuǎn),在夏后氏之世”。然而,終不免好了傷疤忘了痛,一旦國將不國,才又回想昔日,感慨如今。后世便依此詩詩題,稱之為“黍離之悲”。
這首《黍離》,沈青崖說的好:“述其所見,既非托物,因所見而行為之靡靡,心為之搖搖,亦是實寫其憂,而非由于黍稷引起,直是賦體,不兼有興!比绻亲铀几,則應(yīng)該側(cè)重思,而不是憂。而且,根據(jù)《詩經(jīng)》的經(jīng)驗,寫思往往多以比興的手法。
詩一開頭就點出了一幅頹敗的景象,而且這是一種無法修復(fù)的頹敗,故都城闕已完全被“黍離”所取代,蓬蓬春色、葳蕤草木中透露著滿目凌亂與荒蕪,如同今天那無法修復(fù)的圓明園一樣。彼,彼宗廟宮室。邁,行也。靡靡,猶遲遲也。搖搖,憂無所想。離離,散垂之貌。搖搖者,神魂之無主也;如醉者,意緒之俱迷也;如噎者,憤氣之填滿胸臆也?梢,愈是綠色離離,愈見出昔日繁華之瓦裂,見者之心都為之崩解。(www.53331.com)愈是春意盎然,愈是見出作者心中之冷。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做了肥黍的肥料。那么,導(dǎo)致這種劇變的到底是什么呢?“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詩人心里應(yīng)該馬上被喚回到當(dāng)年那個烽火戲諸侯的年代。
此情此景,“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我憂什么呢?只不過是位卑未敢忘憂國,只不過是思往事,憂來者,只不過憂別人不理解我這種憂,還以為我別有所求。
此詩之奇就奇在這里。與其說是懷古,不如說是傷今。若今日果如離離禾黍這般春意盎然,倒也不必再問蒼天,若今日已是一片秋意闌珊,倒應(yīng)讓詩人豪情滿懷才是。詩人偏不寫今日之風(fēng)雨如晦,偏偏以禾黍離離之春意映出今日之如晦風(fēng)雨。
《詩經(jīng)》時代的詩人不是為作詩而作詩,這一點與我們今人作詩絕對不同。詩人心憂為何,所求為何,指責(zé)何人,皆不一一道明,是情動于中,發(fā)至極處,語言自然流露。這種語言便是初民的原始語言,不同于后世之詩人靠推敲來煉字,煉成一種詩境。
千載以來,每當(dāng)碰到這樣一種風(fēng)雨如晦的時候,“黍離之悲”就起。哪朝哪代沒有人唱過?左思剛唱完,楊
【黍離讀后感作文1200字】相關(guān)文章:
黍離之悲的成語解釋及用法05-14
離太陽最近的樹閱讀答案01-04
你是無聲的離歌:阮玲玉傳02-16
唯一的聽眾讀后感作文08-08
《童年》讀后感05-13
《匆匆》讀后感05-09
邊城讀后感05-09
童年讀后感05-09
簡愛讀后感05-08
《簡愛》讀后感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