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里的科學讀后感
這本書讓我了解了許多昆蟲和果實,我覺得它們非常有趣,書里的每一種昆蟲,每一株草,每一棵樹都有不一樣的樂趣。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四季里的科學讀后感,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四季里的科學讀后感一
這個夏天,我拜讀了一本有關于科學的書,我來到了書店,看中了一本名叫四季里的科學的書,因為是暑假,所以我就買了這本書的夏天版本。下面就和我一起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吧!
經過一個春天,空蕩蕩的樹林變得綠油油,樹葉開始工作,給我們制造新鮮的空氣,有高喬木、矮喬木、松樹、灌木等,我知道了生長在樹林里的植物是分層的,這是它們所默許的秩序,只有這樣它們才能更好更充分地吸收陽光與養(yǎng)分。這些都是我們所熟悉的樹種,在這本書中我還認識了許多平時沒見過也沒聽過的樹。
原來高喬木包括松樹、櫟樹,矮喬木包括鹽膚木、三椏烏藥,就連灌木也只是小野珠蘭、野薔薇的統(tǒng)稱。你們說竹子到底是樹還是草呢?在這本書里我找到了答案,因為在冬天竹子的主干不會枯萎死去,也不會變粗,而且它是空心的,沒有年輪,所以竹子既不是樹也不是草。書還教會我如何判斷松樹的年齡、今年和去年生長的松球的區(qū)別等。細長的柳樹葉子,圓溜溜的黃楊葉子,長得像松樹的小野珠蘭葉子,有漸變色的毛漆樹葉子有點像風鈴草的刺槐葉子還有有奇形怪狀花紋的葉子,啊,葉子種類真是太多了!
炎炎夏日,我們也下水游泳去吧!咦,翻開石頭,拂走泥沙,原來水里有這么多小昆蟲。側身縱躍的是淡水鉤蝦,缺氧時會快速上下運動身體的是石蠅幼蟲,喜歡生活在山谷凈水里的`甲蟲是龍虱,喜歡生活在凈水里的是白尾蜉蝣幼蟲,喜歡生活在臟水中的是小魚型蜉蝣幼蟲。聽說過壁虎為生存可以斷了尾巴,其實在水中也有類似的昆蟲,它就是蝲蛄,蝲蛄在被人或天敵捉住時,就會自斷腿腳逃生,而且它的腿是會重新長出來的,是不是很神奇呢!連大鯢都可預知天氣,大自然真是神奇啊!
水中除了或浮動或蠕動或游動的昆蟲外,更易被我們發(fā)現(xiàn)的就數(shù)游動的魚兒了,這里有我愛吃鯽魚,媽媽愛吃的黑魚,爸爸愛吃的泥鰍。在這里也一直發(fā)生著奇特的事情,喜歡藏在泥堆里只露出眼睛的似鮈交換著養(yǎng)孩子的高體鰟鮍和淡水蛤蜊,這些都是我們以前不知道的吧!
讀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我懂得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讓我對夏天有了更多的了解,我真為擁有這本書感到自豪。
四季里的科學讀后感二
暑假里老師讓我們讀一本關于科學的書,于是我走進了書店,看中了一套名叫《四季里的科學》的書,這套書籍是探索自然奧秘的絕佳讀物,因為現(xiàn)在是夏天,所以我就選了一本夏季篇。下面我把這本書的內容和我讀后的感受介紹給大家。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夏天里的科學。它的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樹啊,和我們一起玩吧!通過閱讀,我知道了竹子既不是樹也不是草,因為它是空心的,沒有年輪,所以竹子的主干不會枯萎;而當我看到書上說銀杏樹是屬于針葉樹時,我很好奇,心想:銀杏樹葉子那么大怎么會是針葉樹呢?再往下看,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銀杏的葉子雖然寬,但胚珠是裸露的,屬于裸子植物,所以,也就是針葉樹了。哈哈,看來,有不少人和我一樣都被銀杏像小扇子一樣的外形給騙了吧!
第二部分——蟲子啊,你們在干什么呀?它講述的是一些小蟲子的故事。我對龍虱很感興趣,書中說龍虱沒有鰓,那它是怎么在水中呼吸的呢?原來龍虱先在水面用背部的氣門吸入空氣,并將空氣貯存在翅膀和背部之間,然后潛入水中,利用儲存的空氣呼吸。
第三部分——小魚,你叫什么名字呀?這一部分主要介紹了淡水魚的種類。有馬面魚,高麗雅羅魚,淡水鰾形魚等等。我最感興趣的是泥鰍。為什么泥鰍會不停地扭動身體呢?原來它在進行腸呼吸呢。泥鰍的鰓不發(fā)達,在缺氧的環(huán)境中,它可以通過腸呼吸和皮膚呼吸來獲得氧氣。這是不是很有趣呢!另外根據(jù)魚的形狀可以判斷出它生長的水域:身體長而扁平的魚適合在淺灘快速游動如馬口魚和淡水鰾;身體比較圓背鰭比較大的魚生長在水流比較急的水域如高麗雅羅魚,它還有一個別名叫“沙灘美人”呢;身體比較寬而扁平的魚生長在水流緩慢的水域如鯽魚等。
讀完這本書,讓我對大自然很向往,也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其實科學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保護大自然,在大自然里學知識吧!
四季里的科學讀后感三
在我們的生活中,科學是無處不在的。不論是一個現(xiàn)象、一些變化、一個季節(jié),它們都包含著科學知識。秋天,就是一個充滿著科學的季節(jié)。
你聽過秋天里演奏的昆蟲音樂會嗎?你知道泥土會呼吸嗎?你見過果實會旅行嗎?如果你不知道,就讓《四季里的科學—秋天》來告訴你答案。
秋天的昆蟲音樂會主角有鳴蟬、蟋蟀、蟈蟈……鳴蟬的發(fā)音器官是它的鳴肌,鳴肌位于鳴蟬的上腭。當它發(fā)音時,鳴肌會產生震動發(fā)出清脆的叫聲,是當之無愧的“男高音”。蟈蟈的發(fā)音器官位于翅膀上,通過刮片和摩擦脈的摩擦發(fā)出聲音,并經過發(fā)音鏡放大變得響亮。蟋蟀不但會發(fā)出“歸嘟歸嘟”的叫聲,還長了一對位置奇特的耳朵—長在前腿關節(jié)上。
在我們的眼中一塊泥土很不起眼,可在他的背后卻有很多的科學道理。我們說泥土會呼吸、泥土要吃飯是因為泥土里面有很多生物需要呼吸和吃飯。你知道泥土的構成嗎?它是由25%的空氣、25%的水、45%的礦物質和5%的有機物。所以聰明的農民伯伯會常常給莊稼松土、澆水、施肥以保證泥土的“生命”。挖一鍬泥土,里面有數(shù)量驚人的微生物和小動物。泥土里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動物的排泄物、尸體、落葉、枯樹和小草,使泥土有充分的養(yǎng)料;泥土里的小動物不停地穿梭、進食、排泄、翻土使泥土變得松軟透氣。他們是地下的農夫。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到處上演著果實和種子的聚會。小小的果實種子里隱藏著大大的科學,他們是聰明的“旅行家”,用各自的方法到四面八方去安家。有乘風飛行的,有帶著刺或者黏黏的跟著動物走的,有躲在鳥兒肚子里跟著鳥兒走的、有的隨著果實的綻放蹦到遠處的……這些果實會在地下沉睡,等到第二年春天發(fā)芽成長。
無論是昆蟲音樂會、會呼吸的泥土、會旅行的果實都有科學的道理?茖W無處不在,我們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用心尋找無處不在的科學。
【四季里的科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簡歷里的自我描述12-14
時光里的愛作文12-09
春節(jié)里的減肥措施02-01
描寫科學精神的成語02-26
科學小論文的格式08-04
《你的名字》里的經典臺詞04-14
權力的游戲里的經典臺詞03-05
中考科學應試的方法集錦09-17
個人簡歷里的自我評價08-25
拔出招聘信息里的“刺”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