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東坡傳》有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蘇東坡傳》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蘇東坡傳》有感1
再次購買《蘇東坡傳》,是網上看到推薦書目后。然后還是麻煩兄弟,網上購買。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是一部很好的歷史人物傳記,同時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學作品。通過這本書,我清楚地了解了蘇東坡這位偉大人物的一生全貌,而作者在字里行間里透射出的灑脫、超然以及慈悲的情懷,非常完好地詮釋了蘇東坡的性格和精神境界——我認為林語堂的文筆非常適合描繪蘇東坡這個人,因此本書不但是傳記,甚至可以當做文筆優(yōu)美的小說來讀。
好事多磨。本應快遞公司送到家的書,卻要求家人去市中心自己齲而他那幾天工作又特別忙碌,讓市里的一位朋友去齲朋友取書后又去了外地。等朋友從外地回來把書送到家的時候,已是十多天后。
當時正在讀也是讓兄弟買的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大家的作品,與以往看的書有明顯的不同。高屋建瓴,學貫中西,深入淺出是什么樣子,從書中終于大致了解。遺憾的是書中許多都是摘錄論語等的章節(jié),才疏學淺的我,應該能看懂實在卻看不太懂。于是轉換戰(zhàn)場,捧起了《蘇東坡傳》。
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與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一樣,大家的作品,讀之味道的確不一樣。
這是一本作者用英語寫就而通過譯者翻譯成漢語的書。而書的主人公卻近千年前的很中國的人物。真的很有感慨。
對于林語堂這樣大家的佩服,更是增加了理由。因為是英文寫作,大概作者考慮到讀者以西方人居多,于是在寫作過程中,他盡可能的少寫有關同人不同的名、字。而在文中,把蘇東坡、蘇轍等與西方作家的比喻,對于好的詩詞與著名品牌的小提琴作比較,都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寬闊的文學視野。
對于書中人物蘇東坡的喜愛,作者在自序中也有所表示。首先是在舉家搬遷轉輾的過程中,都把有關收集到的蘇東坡的資料帶著,一直計劃著要寫一部蘇東坡傳。而對于資料收集之全,肯定是非一般人所能達到的。其實,作者說,在書房中,有居室中有這樣的一位詩人,畫家,哲學家陪伴自己,將是多么幸福的事。于是我想,因為自己的最終購得這本《蘇東坡傳》,這本書也將進入我的書房,那么,我是擁有林語堂那種與智者相鄰的快樂了!
閱讀這本書,對于宋朝那個歷史時期的那場戰(zhàn)爭,終于有所明白。而對于王安石的變法,也知道了大概。是的,不是所有的變法都能夠如計劃那樣都是朝著好的有利于國家發(fā)展的方向走的。而王安石變法,大概就是如此。青苗法,兵役等,也許這樣的改變的確能夠使國家國庫充裕起來?墒,破壞的卻是廣大老百姓的利益。于是,蘇東坡的一生,就永遠地被卷入了王安石變法的另一面,建議皇帝破除新法,讓老百姓過上原本的應有的還算有家的生活……
因為變法,歐陽修,司馬光,蘇東坡,蘇子由……那么多的志士仁人,被王安石所領導的變法派而打擊。而兩派的斗爭,真的是六十年風水輪流轉,不是這方人士遭貶,就是那方的人員被流放……這樣的斗爭,何時是休?好在那個朝代的皇太后都是一些有惠眼的女性,雖然他已經看破一切,希望自己如陶潛一樣寄情于田園,讓蘇東坡終于在人生過程中有一段那么輝煌的時光。為朝代,為百姓,為朝庭做了有益的事,進有益言。
蘇東坡的一生,其實到過許多地方做官呢:徐州、杭州,密州,黃州……甚至,他把他年老后安居的地方選擇在宜興,由這些地理位置來看,蘇東坡還真與大家很近呢。說不定在宜興的某一處游玩時,也是近千年前蘇東坡看中的歸隱的地方呢!
而西湖之有蘇堤,原來是蘇東坡在杭州做太守時,發(fā)現(xiàn)西湖中有一種水草,破壞了湖中的水質,影響了杭州百姓的生活飲水。于是帶領大家清除水草。清除的水草無處放,就想到了在西湖中建堤,既為這些水草找到合適放置的地方,同時還可以方便人們在西湖的出行。真是一舉兩得的好舉措。
然而這樣的好事,在一些奸臣的眼中卻成了蘇東坡醉心風景的證據……
一輩子做官,蘇東坡后悔嗎?我想大概是有點的。有多少次,到一個地方,當他正好建好居室,想長期在此居住時,一紙皇恩圣旨到。于是,他不得不繼續(xù)遷移,就如候鳥一樣。只是到哪里,自己是沒有決定權的。而有時候,到哪里怎么走,水路不審陸路,還得向皇上申請……真是想不到,那個時代的生活,真是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兵,莫非皇臣啊!
應該是蘇東坡不是政治斗爭中的老手,可是凡是政治斗爭其結局必定是兩敗俱傷。年老體弱之時,他還被貶到瓊州,那個野蠻之地去生活,而此時妻子都已先后去世,陪伴他的只是其中的一個兒子……而當他最終獲釋可以回到他選擇的安居地方可以歸隱時,他的身體卻不再給也機會了……
《蘇東坡傳》,能夠了解宋朝那個朝代歷史的書,能夠找到那個朝代許多智者,知道他們許多事情的書,一位大家寫的不朽的書。
讀《蘇東坡傳》有感2
合上厚厚的《蘇東坡傳》,心中感慨萬端,種種雜緒像被書頁攪動的灰塵縈繞著我,我開始思考人生,思考命運。
世界瞬息萬變,人不過是滄海一粟,那么既然渺小,就無需去爭奪,去奔波勞碌,爭取虛幻的浮名。同時,人生在世一趟也不容易,不要讓這珍貴的生命做了奸詐小人,受人唾罵。做本真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謂“草木有本心,何須美人折”,更何況人呢?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是堅持自我的一生。林語堂稱她為“大自然的頑童”,我認為很貼切,兒童最真,率性而為,而“頑”又帶著倔,正是這股率性和倔勁,讓他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能擁有一顆快樂、平靜的心。他的政治生涯在新黨與舊黨斗爭、政權的更迭中起起落落,于他是可悲的,他像是被裝在木箱里,拋到海上,隨海浪起起伏伏,官場似海,他的性格決定了必然被拋之于浪尖上,是他的正直、他的直言、他的調侃諷刺,讓政敵們掀起了一浪又一浪。
我想,從來沒有人外方貶謫的足跡有遍布這么廣的,也從來沒有人在貶謫期間過得這么安然恬淡的,連政敵都嫉妒了。我覺得除了耳熟能詳?shù)娜遽尩劳昝廊诤系脑蛑,還有幾個不容忽視的原因。
1、是文學的支持,在窮鄉(xiāng)僻壤,寫作是他的重要內容,有詩、有詞、有信件、有墓志銘、有經典注疏,這時,他寫東西已經沒有什么功用目的了,而是完全抒發(fā)本心,所以他的成就才更大。當文學回到了寫本心的'位置,才有了不朽的價值。
2、是眾多的朋友,蘇東坡有很多交往一生的朋友,每到一個地方,也廣交朋友,尋訪奇人異士,他對朋友傾心相待,信任有加,好多引為知己。他像一株散發(fā)著特殊氣質的君子蘭,吸引著三教九流的朋友,就像他自己說的“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記得初中看到一句話,謂之“人不癡,不可與之交”,大概有癡氣的人一旦與之相交,便可長久。這些朋友給予蘇東坡極大的精神安慰和鼓勵。
3、則是情趣廣泛,腦中總有這么一個印象。
凡是興趣愛好廣泛的人,總是精神飽滿,充滿活力,百折不饒。民間有很多蘇東坡的傳奇佳話,有很多是關于他的興趣愛好,像東坡肉,研制藥方,聽說曾經還創(chuàng)造了制墨秘方,差點把房子燒毀,這時,他更像一個頑童了。興趣廣了,才有做不完的事,即使被炒魷魚,被架空,生活也可以忙得不亦樂乎。
現(xiàn)代社會,人們的精神生活越來越荒漠化,人們抱怨、煩躁。也許我們沒有那時免費的無限風光可以游覽排遣,也沒有妙筆生花的文筆抒寫,但可以擁有蘇東坡式的心態(tài),坦然達觀,安之若素,不必媚上,不必偽裝。
讀《蘇東坡傳》有感3
讀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心里久久不能平靜,總是覺得蘇東坡跟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的《西西弗的神話》中的西西弗很相似。
在希臘神話中,小西西弗因犯了錯誤,而受到天帝宙斯的懲罰,讓他把一塊巨石推到山頂,當石頭到山頂后又會滾到山腳,西西弗又得再把他推到山頂。如此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西西弗推著石頭,痛苦不堪,但有一天他突然變得特別快樂,他發(fā)現(xiàn)他在推石頭的過程中,他推過了世間最美麗的風景,他推過了春夏秋冬,推過了風花雪月,推過了藍天白云,推過了電閃雷鳴,天上的飛鳥為他歌唱,地上的走獸為他舞蹈,微風為他送來花草的芳香。雨水給他帶來了土地的清香,他感到幸福極了。
蘇軾一生被貶謫三次。時間長達20年,而且一次比一次遠,在這幾十年的謫居生活中,蘇軾是怎么推著那塊如西西弗推動的石頭走完自己的人生呢,我想從蘇軾被貶到黃州,惠州和儋州的生活和精神方面說說。
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烏臺詩案出月之后,蘇軾來到這所黃州,這是蘇軾記入自己人生里程碑的一站,這里偏僻多雨,氣象昏昏,魚稻薪碳頗賤,雖充團練副使,但沒有職權,并被限制了出行的自由,不能探親,一無所有的蘇軾,從此變成了一個農夫,躬耕于黃州的一個小山坡,遂自稱東坡居士,他的化解方法是“閑居未免看書,為佛經以遣日,不愛近筆硯焉,與佛禪與晚鐘相伴”。
生活的艱辛,使他學會了親自下廚做飯,由于沒有錢買好的肉,就買當?shù)刈畋阋说呢i肉,又想做得好吃,于是他發(fā)明了東坡肉的做法,還學會了釀酒,很注重養(yǎng)生和合理的飲食,在與陳十二一首中寫到“今日養(yǎng)薺極美,唯有天然之珍,雖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他認為,吃飯不僅是生理的需要,更是一種文化,一種藝術。生活的真正情趣是對有閑時間的處理。
他同時熱衷于游覽和月下漫步,精于佛理,在他的書信中可以看出他的精神世界很獨特,這就是曠達。如他寫給范子豐的信中的:“臨皋亭下不數(shù)十步,便是大江,其是峨眉雪山,吾飲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回鄉(xiāng)哉,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讀后感·公元1094年,58歲的蘇軾再次遭到打擊,被貶到惠州,這里風土差善,幽水透邃,食物粗有,但少藥爾,但他也能因為有荔枝可吃,而一笑置之。此缺醫(yī)少藥爾,食物粗有的嶺南。蘇軾花光了積蓄,蓋了間房,本以為可以在惠州安享晚年,新的貶謫令又到了放逐湖南的儋州。
儋州是個未開化的黎族之鄉(xiāng)。62歲的蘇軾被從破舊的官舍逐出,野人般結蘆露處的生活,使這位年過花甲的老人吃盡了苦頭。但他仍常月下漫步,在給范子夫的一封信里就記載了他回憶在黃州游赤壁的月下背景,這些生活情趣,很好的體現(xiàn)了蘇東坡的生活態(tài)度。
在儋州時,他對自己一生的坎坷多舛和眼前的困境作了表態(tài)。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出無友,病無炭,夏無寒泉,然亦未易悉數(shù),大率皆無耳,南此身,付與造物,聽其運轉,流行坎上,無可者,故人知之免憂!杜c陳秀才一首》,聽憑造物,與佛定禪宗的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蔑視荒謬的紅塵,堅毅不屈。不向厄運屈服的蘇軾,活成了一個重負之下的快樂英雄之神。
正如西西弗在推巨石的過程中,推出了勇氣和耐力,推出了胸懷和智慧,推出了生命活在過程中的真諦。
讀《蘇東坡傳》有感4
最初接觸蘇東坡,也是從他的詩文開始。誠然,其詩亦莊亦諧、遒健樸茂,集太白詩的清新俊逸,自然瀟灑,子美詩的悲天憫人,樸實典雅;李后主之詞不以其堅韌陽剛,永叔之文不以其汪洋恣肆。作者言其詩文如雨燕回風,風行水上,將儒、道、佛三家精髓融會于一,縱是大家也難與之媲美。
東坡才華之高,非謂其不可及。但凡是人,總有些生活情調。東坡貶于黃州,迷上瑜伽與煉丹,《黃州安國寺記》中就記錄了他練習打坐。深居不出,則是學習練道家的絕食和氣功,此興致從何而來?原是羨慕弟弟子由的元氣煥發(fā),想變得精神些罷了。蘇軾在與王鞏的信中也提到了對于煉丹的想法:道術多方,難得其要,惟能靜心閉目,以漸習之。并寫了《陽丹訣》《陰丹訣》此二札記。又貶于雷州,竟好梳頭、制墨、采藥。這些墨后來到了京城,也竟可賣到千錢之價。此外,"吃貨"東坡也是為人熟知的,以東坡肉為代表的還有東坡餅、東坡湯、東坡羊脊和東坡生蠔等等,可見他對食物也十分講究。
蘇軾先后被貶于黃州、惠州、雷州,竟不感到憂傷,反而學會如此多的本領,也是讓人大為驚嘆。他怎能做到?豁達樂觀、四海為家精神之謂也。有一張某向他請求長壽良方,他說:安步以當車,晚食以當肉。沒有車沒關系,散散步,欣賞沿途風景也很美妙;沒有肉也無妨,晚點吃,饑餓后的溫飽也很滿足。東坡對百姓也是極好的,他最關心的就是居民用水問題,在西湖上建蘇堤,不僅方便灌溉,也是極美裝飾。一年陰雨連綿,暴雨頻繁,諸多縣令中,只有他一人將情況如實稟報朝廷,并不顧個人名利,向朝廷索要糧食,分發(fā)給百姓。一小生賣不出扇子,蘇軾就在上面作詩圖畫,賣于千錢;一書生入京趕考,蘇軾親筆寫了一封短信,免于抽稅。"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不好人"東坡性情豪爽,廣得民心。
以詩文、政績、民心聞名天下的蘇東坡,深得太皇太后的重視,可為何一生仕途坎坷,難逃一貶再貶的命運呢?也只能怪他的實事求是、敢怒敢言、嫉惡如仇了。蘇東坡遇有邪惡,則"如食中有蠅,吐之乃已",如他厭惡一詩人的詩,就說是"食瘴死牛肉,飽后所發(fā)者也".作者說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渦之中,卻風光霽月,高高超越于蠅營狗茍的政治勾當之上",敢跟皇上說"苛政猛于虎"的也許只有他了。
蘇東坡多才多藝,又懷有一顆赤子之心,也難怪"一提到蘇東坡,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
看完了蘇軾,我們再回到作品本身。此書是林語堂先生的代表作,他用英語寫作,查閱大量資料,將蘇東坡——這個屬于中國的驕傲,帶向了美國、世界。
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是否可以學習蘇軾爽朗、無畏的性格,學習他平等待人、直言不諱的精神?是否可以學習林語堂先生求實、嚴謹?shù)膶懽鲬B(tài)度,學習他弘揚中國文化的意識?值得學習的事很多,我們也時刻準備著。
讀《蘇東坡傳》有感5
“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這句出自《蘇東坡傳》的話,既是對東坡先生的高度評價,又是對蘇東坡的真實寫照。作者林語堂先生帶著滿腔的熱情,花費大量的精力,查找了大量史實,相對完整地勾畫出了東坡其人。翻閱此書,東坡先生仿佛穿越了近千年的時間,鮮活地展現(xiàn)在我面前。他的天縱之才、卓越風姿,他的文學才華、個人修養(yǎng),他那似乎永遠豁達樂觀的心境,以及隱藏在超然脫俗的外表下憂國憂民的心懷,都讓人由衷地欣賞他、敬佩他、仰慕他。
當然,東坡先生所為人稱道的,不止這些。我們說“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以東坡先生的天才,似乎不用靠打拼了,但他仍然十分努力。他幼時讀四書五經,能做到所有課文倒背如流滾瓜爛熟;他為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用抄書的方法,這使得他的文筆在日后可以影響皇帝的食欲。他剛正不阿,因為看不慣當時官員的做派,所以不支持當時的兩派,這使得他被兩派的人一同排擠。他的這些品質,和他的作品一樣,熠熠地散發(fā)著光彩。
東坡先生最廣為人知的品質,應該是他的豁達樂觀。東坡先生生前絕筆,寫的是“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東坡先生一生,最為輝煌的應是在杭州做太守,而以上所提的三個地方都是他謫居之地,這是何等的豁達樂觀,才可以讓一個人認為自己的貶謫之地,是自己的功勞所在。想象一下,年老的東坡先生,在回顧自己的一生時,認真又坦率地認為自己的功勞,是那些自己身處貶謫之地時的所為。東坡先生的豁達樂觀,人們認為是他天性使然,實則不然。如若真是天性使然,在漫長的貶謫歲月中,其天性必定是會被磨損的。依我看來,東坡先生的豁達樂觀,應該是緣于極高的個人修養(yǎng)的沉淀吧。東坡先生是“大事聰明,小事糊涂”,盡管他的一生大部分都由小事組成,可在調節(jié)自己心態(tài)這件大事上,東坡先生可從未讓人失望啊。
這般的豁達樂觀,是存在些超然物外的性質的。東坡先生若是想要出世,我想是極容易的吧!可他沒有,他流連在人間瑣事中,他入世、鮮活,所以他被人熟知。他一生坎坷,顛沛流離,可這也正是他的魅力所在,他善于在困苦中尋找出快樂來。他曾和弟弟子由說,他因為買不起羊肉,所以只能買羊脊骨,他把羊脊骨放在火上烤,烤到香味溢出,他就用牙簽,把骨縫里的肉挑出來吃。他和弟弟說這肉有股螃蟹味道,對他夸耀自己的創(chuàng)意,不過也很無奈地表示旁邊等著吃骨頭的狗有點生氣。在我們看來,這位風光時位極人臣的大文豪,此時的行為屬于“和狗搶骨頭吃”,可不是嗎?但東坡先生明顯對此無甚不快,還將此事當作和家人的談資。他開解自己,同樣也幫助別人。他在貶謫的每一處都兢兢業(yè)業(yè),認真治理。他在徐州時與百姓一起抗洪,到杭州后治水,疏浚西湖。他在西湖留下了“蘇堤春曉”和“三潭印月”。在密州捕蝗蟲,在惠州修水管,在黃州治瘟疫。他立良行,且從不記恨他人,他不遺余力地幫助他人,因為他擁有赤子之心,他的心靈至誠至善,滿含溫暖。
我們不是蘇軾,沒有他的天才,沒有他的坎坷,也許我們會一生順風順水,永遠也無法像他那樣豁達樂觀,但我們仍然可以學習他,學習他的博覽群書,學習他的赤子天性,和他一樣立良行。
在漫長的歷史畫卷中,東坡先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讀《蘇東坡傳》有感6
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林語堂《蘇東坡傳》
《Thy Gay Genius》,這是《蘇東坡傳》的英文書名。如果直譯過來,應當叫作《歡樂的天才》,想來是個頗具喜劇色彩的名字——譯者張振玉先生依然選擇《蘇東坡傳》為名,我想,應當是考慮了中華歷代的人才濟濟,只怕僅以《天才》為題,便會引發(fā)我們太多的遐思吧。蘇東坡——應當指出,這是一個快樂且無所畏懼的文人,天真爛漫的心至死不渝。他走過的路,與大多數(shù)中國古代文人相似;但他靈魂所經歷
的一切,卻足以讓其他文人嘆為觀止。
林語堂先生用“心靈的喜悅”來描述蘇東坡的一生。蘇軾自己也說:“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碧K東坡像是有著一種特殊的魅力,他的身上有一種熠熠光輝,恬淡之中,撥響我們靈魂的琴弦……也許,千百年后,當我們站在這樣的一個視角上,重新去審視這個偉大靈魂的背影時,理應明白——那樣一些人,相對與永恒,他不過是微乎其微的塵埃罷了——然而,他們卻用自己有限的生命,締造著永恒的奇跡。我想,這便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蘇東坡了。
我以為,蘇東坡作為一代文豪,有著超乎尋常的才華是其次,最為重要的,還是他的性情。他的性情,甚至不能說清是溫柔還是豪放——如果說山水滋潤了他的靈魂,那么赤壁便激蕩著他的胸臆。于是《赤壁懷古》、《前后赤壁賦》這樣優(yōu)秀的作品應運而生了——如果,東坡居士僅僅流連于江南的詩情山水之中,想來我們也沒有機會聽到“大江東去”的千古一嘆了。一個靈魂對于文化與地域的兼容并包,對于浪漫豪壯的雙重詮釋,才可以稱得上是健全和完善的。
蘇東坡的文章,經得住推敲并不多——從杜撰一事,就可窺見一斑!跋氘斎欢,《禮記》上的事本是周公身上的,東坡來了個“張冠李戴”,成了堯的故事。雖說杜撰讓蘇東坡的形象有了一絲幽默的意味,但談笑之余,亦驚嘆其人格之灑脫。人的性格難免有缺憾,也許完美之是一種苛求。但是,蘇東坡的一生有著一個通向完美的趨向。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言:“生命畢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盡情享受人生!边@是一種通往永恒的希冀,一種靈魂的升華。我想,說蘇軾至孝、至仁,那是溢美之辭;說他至慧、至善,未免也不夠貼切;然而,回首凝望那個千年之前的生命——他的靈魂,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縷煙塵,但是,他的自我,已經超越了人生。
是的,蘇東坡只是一個性情中人,一個用喜悅來填充自己一生的人。也許他的言辭在嘆息,也許他的心靈在嘆息,但他的生命,卻閃爍著熠熠的和諧之光。他的生命,浩然之氣猶存。
讀《蘇東坡傳》有感7
余秋雨貼地穿行一千多公里,橫跨歐亞版塊,探微究深于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與各古文明。荒野的冷井,沉默的風雨閣,陽關塞外凄迷紛飛的風雪,收歸于他的《文化苦旅》。其間,他特意從書里挖出一塊空白,盛放啟迪他的林氏《蘇東坡傳》,與深思之后感知到的,蘇軾身后醇和而圓熟的生命形態(tài)與厚重從容的文化面貌。
動容之余,心生好奇,遂取《蘇東坡傳》,細細讀來,念罷擲筆,我沉默而滿足。
我向早已溘然長逝的大師深深致敬。林語堂先生本人博聞強識,通曉古今,故引經據典,旁征博引毫不費力,著實令人難以望其項背,而同時,又秉承著對蘇軾這位大文豪的一派熱忱與景仰,為其筆耕不輟,以一只燦然生花的妙筆,行文腔調詼諧輕松,一字一句又壓得端莊肅穆,使整本書并不流于富艷輕浮,也不過分地板正迂腐,將蘇東坡本就波瀾壯闊的一生,寫得更添風起云涌,頓生心生望洋興嘆之感。
林先生剖析他的一生已經非常全面了,少時才華橫溢,得到當時文壇泰斗歐陽修刮目相看,以至于因福得禍,科舉中屈居第二?犊愒~,直言不諱,針砭時弊,非但沒有被"察納雅言",反而觸怒新近,囿于囹圄之間幾陷于死也,眾友力挽狂瀾,免其一死,而后,又屢屢卷入云譎波詭的政壇時局,一邊流離著為生計奔走,一邊自得其樂地縱情逍遙,一直到客死異鄉(xiāng)。
生命的終了,是一抔黃土,三兩凄凄哀哀的啼哭,幾縷悠悠蕩蕩的青煙繚繞不絕。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這世上所有所有的人,終究難逃生死兩個大字,不過,能用他晚年最傾心的五柳先生的詩去歌詠他的一生,也堪稱圓滿,蘇軾若泉下有知,定會歡喜異常,取酒醉飲。
筆尖在此徘徊,墨水在纖薄的紙張上暈染出一個黑黑的圓點。這是篇讀后感,這樣有讀無感,寥寥幾筆,猝然結尾,顯然不行,無形中令人覺得態(tài)度敷衍而輕慢。
我輕輕地撥開記憶,慢慢思索著我眼中的蘇軾,蘇子瞻,蘇東坡。
有一句庸常的話可用以描摹,"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正如蘇轍點評,"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
蘇轍真是太了解他的哥哥了。蘇軾的文章如此渾然天成,他的筆端如此行云流水滔滔不絕,他的想法如此洞若觀火針砭時弊。毫不夸張,蘇軾悠游地握住了一個時代的文脈。小人在濃稠綿密的黑暗恨得牙癢癢,眼發(fā)紅,瘋狂地想鞭撻摧毀他的靈魂。即使蘇軾并沒有很主動地涉及朝廷政事,他的詩名早已讓他沾染了一身的是非,也注定了他人生的并不樂觀的走向。
這同時是一個時代的悲劇,縱容小人為所欲為,而讓懷揣家國情懷,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的有志之士被淹沒,被吞噬。古中華文化脈絡中缺乏明辨真與假的弊端,就在此逐漸顯露,一呼而天下應和,云集景從,然而沒有自我辨別的前提,文字就變成相互攻伐的利刃,傷得人體無完膚,著實是一種不太明智的文化面貌,多少沉冤由此而生,東坡僥幸得雪,那么除此之外的其他人呢?
言歸正傳從細微處看,蘇軾被一代又一代樸實的人銘記。其偉大之處,恰恰不在于他的偉大,——當然他遭的罪都是源于為民請命——而是他的真實,可愛,可親。
他是如此鮮活的在十丈紅塵里摸爬滾打,卻不是擺在神壇上慈孝溫文的圣人。東坡嘗過戰(zhàn)栗的滋味,欽差奉旨前來提他時,他棲棲惶惶,藏匿于屋里不敢出來;他也手足無措,對家人的安危憂心忡忡,幾欲投江以解當前困境。這是他性格中非常平凡的一面,乃至于每個人能從中窺探到曾經狼狽的自己。
但某些人自誕生那日呱呱啼哭,便一生學不會沉默,蘇軾恰算是其中拔尖兒的。記得滿城風雨的"烏臺詩"案,潑得他滿身臟水,拉得他鋃鐺入獄,身心俱疲。然剛踏出牢獄,酒香濃郁,穿巷而來,他頓時忘乎所以,揮毫潑墨"畢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斗少年雞。""塞翁失馬""曹操竊祿"的暗諷,辛辣更勝往昔!直教人血氣上涌,仰天大笑,不愧是蘇東坡!
蘇軾固執(zhí)并且超然地保持著自我,保持著深層的生命自信,雖自嘲曰"無藥可救",竊以為正是他人格魅力之所在。故而他能脫出常人碌碌無為,日復一日生活軌道,拋棄欲望的追求,唾棄名利的纏繞,從而獲得個體的獨立,逃離人生的困境,縱使塵滿面,鬢如霜,也能同歲月一起悠悠變老,同生命并肩走到白頭。
,念蘇詩,高唱赤壁賦,追溯時間洶涌的潮水逆流而上,文藻詞句的濃郁芬芳剎那間馨香滿懷,東坡巉巉矗立,云深沾衣,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讀《蘇東坡傳》有感8
我讀蘇東坡,并不是讀他的悲天憫人、他的詩詞書畫、他的幽默詼諧,而是讀他豁達的情懷!}記
“以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文忠公……這就是蘇東坡。他有著超凡的文學天賦,但他的天賦不僅僅拘限于詩歌,還有詞、散文、書法、繪畫等。他的豁達——其他詩人是不能望其項背的。
蘇東坡曾對其弟子由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庇纱擞^之,蘇東坡豁達情懷可見一斑。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童年與青年——壯年——老練——流放歲月都過得很快樂,無所憂戚,好似一陣清風拂過。而他豁達的情懷刻在他飽滿的精神豐碑上,終將不朽。
蘇東坡交友廣泛,皇帝、官宦、文人……都是他的朋友。蘇東坡死的時候,有人曾冒著殺身之禍為蘇東坡送葬,其中還包括百姓、書生、歌女等。蘇東坡生性放蕩不羈,與黃庭堅、秦觀、王詵、米芾等文人墨客、朝廷命官乃是至交。他們會聚一堂,在宣紙上展示自己的飄逸才華,放飛自身的文采。蘇東坡有如此好友,我的羨慕之情油然而生。我深刻領悟到,友誼十分寶貴,要好好地去珍惜它,結交更多的朋友。蘇東坡不正是因為他豁達的情懷,得到譬如泰山厚重般的友誼嗎?
在黃州的安適田園生活是他最快樂的一段時光。他厭惡宦海的兇險,看透了政治上的勾心斗角與利害謀算。蘇軾手持鋤頭、戴著斗笠在東坡上種菜,臉上洋溢著笑容,還哼唱著自己寫的小曲,好不自在!抬望眼眸,蘇軾的居所是山頂?shù)娜g房子。從山頂俯見茅亭,亭下就是小有名氣的雪堂。做田務累了,他便坐在田埂上,拿起身旁的濁酒,環(huán)視著自己經營的“東坡農場”,開懷暢飲。此時此刻的他,拋下了所有的困擾與煩惱,真正的適應了田園生活,那個天真淳樸、始終不渝的蘇軾,也從此成為了名聞歷史的“東坡居士”。
蘇東坡在政治的風暴中,被政敵貶到海南島,那時還是一個窮乏荒涼的孤島。但是,蘇東坡并沒有氣餒,他以“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豁達,樂觀地看待生活的困難境遇。他自己搭建房子、種菜、治病……一切自食其力,他卻依然樂天達觀,忘懷得失。面對蘇東坡的遭遇和態(tài)度,我不禁想到自己。我有一次單元測驗數(shù)學考了92分,上課都無精打采,深陷一片悲傷與茫然中,對我內心打擊很深。而后我又轉念仔細一想:我并沒有考多差呀!這只是一場測驗而已,又不是大考。如果再不抓緊,必將在大考上失利!似乎覺得那時的我擁有了蘇東坡的豁達,能夠積極地看待問題了。
豁達——這高深的人生境界修養(yǎng),相信我也能做到。聚會娛樂應當謙讓他人,生活學習更需忍人忍事。當別人指出我的錯誤時,更要接受建議,并立即改正。
“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這超然的豁達,化作縷縷輕煙,始終縈繞著這本《蘇東坡傳》。小心翼翼地翻開第一頁,豁達不經意間撲面而來,襲卷我的身心,令我受益無窮。
【讀《蘇東坡傳》有感】相關文章:
讀《悟空傳》有感(11篇)04-16
讀《悟空傳》有感11篇04-16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04-22
讀《名人傳》有感 (15篇)05-02
讀《名人傳》有感 15篇05-02
讀《岳飛傳》有感集錦15篇04-24
讀《岳飛傳》有感(集合15篇)04-24
讀呼蘭河傳有感(15篇)04-23
讀《李清照詞傳》有感4篇04-19
讀《悟空傳》有感(精選11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