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影》讀后感 推薦度:
- 《邊城》讀后感 推薦度:
- 《匆匆》讀后感 推薦度:
- 《匆匆》讀后感 推薦度:
- 《匆匆》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浮士德》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F(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浮士德》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浮士德》讀后感1
寒假里,我閱讀了德國文學家歌德的著名詩劇作品——《浮士德》,這本書讓我實在是受益匪淺啊。
詩劇的主要內(nèi)容是:上帝與魔鬼靡非斯陀打賭:由靡非斯陀引誘浮士德,看他是否會放棄高尚的追求,棄善從惡,成為魔鬼的俘虜。魔鬼幫助浮士德恢復青春,遨游了人間和神界,經(jīng)歷了對愛情、宮廷權(quán)勢和財富、古希臘藝術(shù)之美的追求和享受,但均未能滿足浮士德的心靈。最終,在圍海造田這一事業(yè)中,主人公浮士德找到了心靈的家園,說出了決定賭局勝負的那句話,然后便倒地而死……
我印象最深的是故事的結(jié)局:浮士德并沒有成為魔鬼靡非斯陀的俘虜,而是升入了天堂。因為他雖然說出了決定賭局勝負的那句話——“真美!請停下來”,但最后做的圍海造田屬于上帝當初所規(guī)定的“帶領(lǐng)人們走向幸!边@個標準。他享受愛情、財富、權(quán)力,只是滿足了自己的欲望,其實并未獲得心靈的滿足。只有最終在圍海造田這一既征服了大自然,又能替大眾謀取福利的公益事業(yè)中,百歲高齡、雙目失明的浮士德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心靈的家園,此時,他死了,死得心滿意足了。
由此我想到:人的一生,如果只是毫無目的地空虛度過,直到死,心靈也就沒有真正充實、滿足過。只有在活著的時候奉獻自己的力量,多做一些利國利民的事情,生命才會顯得有意義。
《浮士德》讀后感2
第一部1773年開始寫,1808年出版;第二部1832年臨死前才完成,死后才出版。中間跨越六十年,花費其畢生心血。
《浮士德》是我迄今為止看的最為晦澀難懂的一本書,花了我整整兩個多月的時間,還是僅讀了個大概。
詩體哲理悲劇《浮士德》是偉大詩人、作家、思想家歌德最重要的代表作。它與荷馬的史詩《伊利亞特》、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并列為歐洲文學四大名著。主人公浮士德是16世紀德國歷史書和民間傳說中的人物,通占卦、天象、巫術(shù)、煉金術(shù)。歌德在《浮士德》中,根據(jù)這個民間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浮士德和魔鬼靡非斯托的形象,展現(xiàn)了一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資產(chǎn)階級精神生活的發(fā)展史。
浮士德的形象反映了歌德對人性、對人的精神內(nèi)涵與境界的深刻洞察和把握。他塑造的浮士德性格中兩重性使他處在上帝和魔鬼之間,兼有神性和魔性。他若不斷地追求知識與真理,追求美善的事物,追求高遠的理想,會上升到靈的境界;如果他貪圖享樂,胸無大志,庸碌無為,且執(zhí)迷其中不能醒悟,將墜入魔道,走向墮落。歌德認為,沉淪和進取的雙重引力在浮士德身上并不對等,他的神性要強過魔性,他本質(zhì)的、主導性的一面是自強不息、發(fā)奮進取、永不滿足、積極向上,這就是所謂“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讀后感3
這部不朽的詩劇,主要塑造了浮士德——一個滿腹經(jīng)綸的知識分子,由于不滿現(xiàn)狀,進而竭力探索人生的意義。
劇中,魔鬼靡非斯特使用魔法引誘著浮士德,先從小世界的沉迷酒色,到大世界的官場、戰(zhàn)場、直至改造自然、為民造!咸烊氲亍Ⅲ@心動魄,從這種種奇特的人生體驗,塑造了一個不斷探索人生真諦,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形象。
浮士德說:“我只是匆匆走在這世上,任何歡樂都抓緊嘗一嘗,不滿意的立刻將之拋棄,抓不住的干脆將它釋放!彼J為,人生就是不斷的體驗,不斷的`追求,永不滿足!這,也許就回答了,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么?
魔鬼靡非斯特也說:“如果你不走錯路,你就不會明事理!迸c我們常說的,實踐出真知相吻合——魔鬼竟然也說出了人話?其實,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之分,在人性中,也是善惡共存、共生的。歌德憑借這兩位主要人物,道出自己的理念:只有努力,人不怕犯錯誤,但怕不努力!言外之意: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人活著,就要不斷的追求;哪天,追求停止了,生命的意義也就結(jié)束了。這僅僅是我自己膚淺的理解。
《浮士德》讀后感4
面對死亡的浮士德,對自己為了欲望出賣了靈魂(正直、理想、本心、道德等等)的悔恨在結(jié)局時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生生不息的宇宙啊,為我停下你尊貴的腳步,讓時間停止,午夜便可永不再來。
或者讓這一小時變成一天、一周、一月、或者一年。
以便在懺悔中讓浮士德拯救自己的靈魂。
最終24年的約定鐘聲將至,浮士德無助又恐慌,他逃無可逃,開始撕心裂肺地咒罵。
他開始詛咒掌管他出生的星辰。
他希望自己從來都沒有靈魂,能夠化成一縷青煙逃脫。
他開始乞求上帝,并回想曾經(jīng)學過的畢達哥拉斯的輪回說。
他開始咒罵父母,咒罵自己,咒罵地獄的魔王。
可最終,這些都阻止不了結(jié)局的發(fā)生,最終浮士德死了。他所受的天譴,就讓后人來警示自己吧。
如何看待浮士德這個角色:
我們行事時有兩套道德準則,一套用來衡量其他人,一套用來衡量自己。有時候我們嚴于律己、寬待他人,有時候則相反。
這部作品中迷茫又充滿欲望的浮士德是一位很像我們的普通人:
、偃绻覀冇煤侠砘约旱臏蕜t來看他,會理解他,同情他,接納他;
、谌绻覀冇脟烙诼杉夯蛩说母叩赖聹蕜t來看他,就會厭惡他,懲戒他,想讓他自嘗惡果。
不過,無論我們怎么看待浮士德這個人,我們都能從他身上獲得一些啟迪。
【《浮士德》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鯨》讀后感04-22
燕子讀后感04-19
幸福讀后感04-18
感恩讀后感04-18
《IT治理》讀后感04-16
《態(tài)度》讀后感04-15
兄弟讀后感04-12
《魔戒》讀后感04-12
《早》讀后感04-12
《智慧人生》讀后感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