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1
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創(chuàng)造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綜合學習課程》早已有所耳聞,但由于各種原因一直未曾細看。湊巧同事處正好有這本書,于是就借來看看。以下就是我看過此書后的點滴感悟。
一、靜心閱讀,偉大的教育都有人通點。
靜心閱讀后,發(fā)覺整本書與“新基礎”的理念有共通之處,在某些理念的闡述也有一些不謀而合的地方,因此有了一定的“新基礎”理念后,閱讀該書,總會有一種“熟悉”的感覺。這本書比起以往的教育書籍又有一點較吸引人的地方:配合許多生動的實例。在這些實例的配合下使原本枯躁的教育理論變得深動、形象、栩栩如生起來。
書中有這么一段文字“如果確定了教學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以與學生的應對為軸心,那么,教師的活動該怎樣進行呢?這種教師的活動可以作一個大致的區(qū)分,主要表現(xiàn)為兩種活動形式。一是與每個學生應對活動,一是與學生各種各樣的想法、認識相互激蕩的回響活動。”這段文字與在以往某些教育家的“教學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的基礎上同時,也再一次強調(diào)了在這種教學中教師應該發(fā)揮的作用,以及在這種教學中應該扮演的角色。教師、學生單方面再也不是課堂的主體,只有兩者之間的充分互動,以及教師明確自己在課堂中地位,教師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在教學中產(chǎn)生“交響樂”的效果。
書中又提到要產(chǎn)生這種“交響樂”般的教學,基礎是要創(chuàng)設“以聽為中心的教室”。這傾聽是指師生、生生之間的傾聽。傾聽這一行為,是讓學習成為學習的最重要的行為。在新基礎中對教師捕捉資源的能力是非常注重的。而一個會傾聽的教師,較之一個不會傾聽的教師,其捕捉資源的能力肯定比后者強。傾聽的課堂對教師的要求是擁有捕捉資源的能力。讀后感·而對學生的要求則是傾聽教師的授課中掌握知識,內(nèi)化成自己的本領;傾聽同學的發(fā)言中發(fā)現(xiàn)其發(fā)言之不足,以及再次鞏固自己所學的'途徑,“善于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擅長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說話而不傾聽別人說話的兒童是不可能學得好的”。
二、閱讀靜心,讓你對教育的理解更加透徹。
在這個繁鬧的世界里,讀書可以確實可以使人靜心。片刻讀書,靜心片刻;時常讀書,靜心常伴。
書中又提到要產(chǎn)生這種“交響樂”般的教學,基礎是要創(chuàng)設“以聽為中心的教室”。這傾聽是指師生、生生之間的傾聽。傾聽這一行為,是讓學習成為學習的最重要的行為。在新基礎中對教師捕捉資源的能力是非常注重的。而一個會傾聽的教師,較之一個不會傾聽的教師,其捕捉資源的能力肯定比后者強。傾聽的課堂對教師的要求是擁有捕捉資源的能力。而對學生的要求則是傾聽教師的授課中掌握知識,內(nèi)化成自己的本領;傾聽同學的發(fā)言中發(fā)現(xiàn)其發(fā)言之不足,以及再次鞏固自己所學的途徑,“善于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擅長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說話而不傾聽別人說話的兒童是不可能學得好的”。我們在教學中就需要有這種傾聽的能力。而這個傾聽的能力需要我們需要有一顆安靜的心。
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2
《靜悄悄的革命》是一本好書,在文中欣喜讀到佐滕先生的許多精辟之言,對照日常教學,有許多共鳴之處,淺談自己的體會,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文中精辟之一:我們的課堂教學應當追求的不是“發(fā)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傾聽的教室”。
我認為:學會相互傾聽,是課堂教學的首要條件,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傾聽,更有利于開展教學活動。在我們的平常課堂中,學生發(fā)言熱烈,一個問題出來,學生展開思索、討論,然后爭先恐后的回答,在反饋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腦子里裝著自己的見解,而沒有用心傾聽同學的回答,這樣的學習,就顯得片面、欠主動。課堂中的熱烈發(fā)言固然重要,但傾聽是前提。其實,我的課堂中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班級孩子們研究問題或是討論問題看似異常激烈,而實際上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雜亂、學習的質(zhì)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淺薄與貧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文中提出學生要學會相互傾聽,我認為我們的教師更要學會傾聽,不但要會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內(nèi)容,更要會傾聽學生的心情與想法,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作孩子的最佳聽眾。對于學生的錯誤回答,做到不輕易下結(jié)論(如:回答錯誤、不當?shù)?,以免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宜用委婉的語氣,因勢利導的開導與糾正。同時,讓每個孩子也學會傾聽他人的看法與結(jié)論,這樣使每個孩子都能打開心扉,讓他們的差異得到關注,正如“木桶原理”中的那塊最短的木板,使較差的學生也能得到發(fā)展與提高。
精辟之二:在教室里并不存在“大家”,存在的只是有自己名字和容貌的一個一個的學生。即使在以教室中的全體學生為對象講話時,也必須從心底里意識到,存在的是與每個學生個體的關系。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每一個學生都是以個體形式存在的,教師面對的、處理的是一個一個的單獨的生命體,因為他們有著各不相同的個性和差異,教師要關愛學生,與每一個學生在同一視線上相互交換目光,相互交流,進行心靈的溝通,實現(xiàn)等距、等高、等愛,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愛的溫暖與在意。“學會蹲下來與孩子說話”;“學會與學生交朋友”;“學會贊賞你的學生”;“學會向他們請教”等等,這將都是你成功教學的法寶。
精辟之三:要充分的重視“開頭” ,這是寶貴的經(jīng)驗之談。
“好的結(jié)果總需要好的開頭,沒有好的開頭就不會有好的結(jié)果”,開頭決定了一切。有時在教學中為了趕時間,或是為了其它什么,往往是快速開場,忽視了開頭的'重要性,一心只想著完成任務,只想看到好的結(jié)果,這樣做的結(jié)果可想而知,事倍功半。我們在平常的教學中,教育學生做事要持認真的態(tài)度,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能心急,一定要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注重學習的過程,還要重視“開頭”,不管結(jié)果怎樣,都是可以的,不過這里的“結(jié)果怎樣都行”,不是指有始無終的學習,而是指經(jīng)過認真研究的、學習的、努力過的,直至最后出現(xiàn)的結(jié)果,結(jié)果的好壞、成功與否不是衡量學習的標尺,而學習態(tài)度、學習的過程、持之以恒的毅力、方法的選擇,才是最值得注重的。
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3
佐藤學教授認為:“那些對枯燥無味的或者無意義的課題表現(xiàn)消極、毫無興趣的學生不僅是自然的,而且是健康的,對這些學生的表現(xiàn),教師應視為理所當然,并首先有必要來一番認真的自我反思。而那些不論對什么課題都抱著積極的“態(tài)度、關心、欲求”的學生在認知上是不健康的,是思維邏輯懶惰的學習者!币婚_始我很不贊同這句話,學生踴躍的表現(xiàn)不是我們老師最喜歡的嗎?可我現(xiàn)在深思這句話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其中真的很道理——這些優(yōu)秀的學生只關注自己的表達和想法,從不會傾聽其他同伴是怎么想的,除了老師的認知。
其實孩子對某些內(nèi)容不夠感興趣,那是自然的現(xiàn)象。就像我們老師一樣對有興趣的`抖音會多看幾遍,對沒興趣的抖音直接跳過。我們期待孩子對學習感興趣,也要有值得孩子感興趣的地方,當孩子不感興趣時,我們第一要做的是反省自己。在我的課堂中有時甚至因為有些學生答非所問或者吞吞吐吐講不清楚時,我會無理的打斷他們的發(fā)言,并自以為是的用自己的想法加以補充,沒有把足夠的時間留給學生,學生的想法也沒能真正的在班內(nèi)引起交流和討論,只是留于一種教學的形式。正因為部分學生由于感到自己的發(fā)言沒能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漸漸也失去了舉手的興趣,久而久之他們就成為課堂上的聽眾了。而我還自認為自己富有激情的講課之道深深吸引學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實那只對部分學生有用。
用作者的話講,應該讓教室里的學習成為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尊重,每個學生都能放心地打開自己心扉去學習。
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4
佐藤學教授說:“不是聽學生發(fā)言的內(nèi)容,而是聽其發(fā)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應當追求的不是“發(fā)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想想我之前的教育設想以及每次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發(fā)言,自以為自豪的地方現(xiàn)在想想,自己做的真不夠好,學生的傾聽效果怎么樣,我不知道。
從他的教學案例中能夠感受到佐藤學教授比我們有更深一層的關愛之心。我們都知道言由心生,學生的每次發(fā)言都是包含者心情和想法的,我們要透過言語看看孩子們的心情和對課堂的對學習的看法,幫助孩子們更愉悅地進行學習。為了能夠幫助后進生,我太關注學生的方式、方法,理解、包容等,可效果卻不盡人意。在林莘校長的這節(jié)課中,我聽不到激情的老師講課聲,更多的是寧靜的課堂,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傾聽的聲音。大家對一個個有深度的問題,探討、交流。
在我們的平常課堂中,學生發(fā)言熱烈,一個問題出來,學生展開思索、討論,然后爭先恐后的回答,在反饋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腦子里裝著自己的見解,而沒有用心傾聽同學的回答,這樣的學習,就顯得片面、欠主動。課堂中的熱烈發(fā)言固然重要,但傾聽是前提。我曾經(jīng)認為這樣的課堂是我的'驕傲,看了佐藤學教授的這本書后,我發(fā)現(xiàn)我錯了。我所得到的只是片面的,是我自己所希望的答案,學生有沒有其它想法我并不知道。
傾聽,不僅僅是學生聽教師、學生聽學生,對于教師來說,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十分重要。佐藤學先生把傾聽學生的發(fā)言比作和學生在玩棒球投球練習,無論學生投過來的是“好球”還是“差球”,都應能準確地接住。如果我們讓學生投出的球一個又一個地掉落在地,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厭學?佐藤學告誡我們:應當正面直對學生,去接住他們的每一個球,重視他們的每一個球,不要總想著按照自己的教學計劃,希望孩子說出你想要的那個結(jié)果,當我們和學生真的融為一體時,真正的課堂對話才算發(fā)生,學生的學習也才能真正發(fā)生。
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5
“讀一讀佐藤學先生的著作吧,肯定你們會受益匪淺的。”譯者李季湄教授在序中這樣建議。于是,《靜悄悄的革命》這本書悄悄地走進我的視線,它到底敘述著怎樣的教育故事?到底對我們有怎樣的指導?這是一場怎樣的革命?為何是靜悄悄的?……帶著諸多疑問,我靜悄悄地讀起來。
可愛的小林老師跳入我的眼簾,當看到徹也在教室外哭鬧,覺得“學校不快樂”而不進教室時,他感到十分吃驚;當聽到全班同學大聲應答“學校不快樂”時,他深深地震撼了;當?shù)弥獙W生認為自己太嚴格或太溫和時,他沒有火冒三丈,也沒有垂頭喪氣,而是以這一件小事為契機,開始自己的研究……這大概就是日本教師所具有的專業(yè)精神吧,遇到問題,能夠跳出自己的情緒圈子,尋找問題的根源,爭取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小林老師認為,判斷自己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能看教室里的每個學生的表情、學習的姿態(tài),看他們是否在持續(xù)學習。我想,有這樣思想境界的老師,工作起來還會感到累嗎?他把教育當作自己真正的事業(yè)來做,以一種研究者、探究者的姿態(tài)在工作,每天都會有新發(fā)現(xiàn),每天都會有新希望,教室里有這樣的老師,學生不會改變嗎?每個學生在靜悄悄地改變,學校不會改變嗎?學校在靜悄悄地改變,社會不會改變嗎?
讀著讀著,“潤澤”一詞揪住了我的心。佐藤學教授說,我們一味地要求學生用手勢表示贊成或反對,把那種既不贊成也不反對的同學認為是根本沒專心聽講;我們總是讓學生大聲清楚地回答問題,對那些慢慢思考的學生,都會“善意”地撇到一邊……所以,作為教師,我們不僅僅是聽學生發(fā)言的內(nèi)容,而是聽其發(fā)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追求的`不是“發(fā)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傾聽的教室”,這樣的教室才是“潤澤的教室”,大家安心地、輕松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使聳聳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見來,也能夠得到大家自覺地尊重。不過,“潤澤”的程度深淺,我認為與老師的評價傾向有直接關系。讀到這里,我不由得會想起自己剛開始的“生本課堂”,努力想實現(xiàn)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教學,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學習,最后匯報學習成果并互相補充,可結(jié)果往往是發(fā)言的學生始終在先發(fā)言,不發(fā)言的學生最多是學著別人發(fā)言,在熱熱鬧鬧地學習過后,很少看到各種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蕩,回響共鳴的現(xiàn)象,也許有的同學是帶著多少知識來到課堂,又帶著同樣多的知識回到家,這可能和傾聽不足有關吧。沒有認真地傾聽,就沒有認真地思考,沒有認真地思考,就沒有切中要害的發(fā)言,從而也不會產(chǎn)生“交響樂團式的教學”。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教室變成“潤澤的教室”呢?可能首先需要我們自己成為“春雨”,能及時、準確、細致、無痕地滋潤學生,達到“潤物細無聲”,才會出現(xiàn)“花重錦官城”的景象吧。
讀著讀著,“學習共同體”、“綜合學習”和“參與學習”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詞匯不斷地沖擊著我的頭腦,拓寬我的思維,這場靜悄悄的革命似乎正在我的內(nèi)心靜悄悄地開始。
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6
與優(yōu)秀的人同行是一種幸福。
從未細讀過地道的江南小鎮(zhèn),所以在暑假聽說安排班主任去杭州培訓時,異常興奮,去火車站之前,買了一大袋子吃的,想著可以打發(fā)八個多小時的動車。大家一塊出去在車上最方便的就是能隨意的換座位。最終,李靖老師在我身邊“安頓”了下來。厲害的老師到底是厲害,坐下沒多久李靖老師就從背包中拿出了讓我汗顏的物件------《靜悄悄的革命》,并且對喧嘩的車廂無感,認認真真的邊讀邊畫。優(yōu)秀的人之所以優(yōu)秀,大概這是其中之一。而我也在她休息的時候借來讀了幾頁。果然,左右嘈雜陣陣,再也入不了我的耳。
回來的路途上,李靖老師還拿著這本書說:“這本書寫得非常好,你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看看,我們剛開始那會兒,都是自己摸索,沒人教給我們怎么做,你們現(xiàn)在多好,書里面好多都寫得清清楚楚”。一番話,平靜如水,但我的內(nèi)心已經(jīng)激流暗涌。
《靜悄悄的革命》,沒有故作高深的語言,也沒有不切實際的的空洞理論,整本書讀下來,就像一位經(jīng)驗豐富、刻苦鉆研的老教師在給自己說話一樣,不是書面語言但又非常凝練,沒有一句話是毫無意義的,平實、質(zhì)樸,深中我意。而且讓我訝異的是,我現(xiàn)在在班級管理和日常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很多年前佐藤學先生同樣也遇到過,在各項艱苦的.任務完成之后,還給出了近乎完美的解決方法。下面就《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給我的啟發(fā)略談一二。
一、 教室里的風景
高二下有一段時間覺得自己被失落環(huán)繞,因為我發(fā)現(xiàn),學生們對我口沫橫飛、語重心長的批評教育形成了超強的免疫功能,我到底是哪里出現(xiàn)了問題?不解。但書中給出了答案:“在扯著嗓門喊叫的教室里,在自我中心盛行的教室里,在僅僅只有一部分學生能夠發(fā)言的教室里,在有若干學生幾乎從不發(fā)言的教室里,在聲音都感到帶刺兒的教室里,學生籠罩在自由放任或自暴自棄的氣氛里,要進行自立、合作的學習是根本不可能的。造成這種教室分為的根源在于老師的對應……要把教室變成能讓學生情緒穩(wěn)定、相互間能夠誠懇、親切發(fā)言和傾聽的教室,反過來即是說,如果能讓教室的空氣遠離浮躁,讓學生自然平靜的聲音回到教室,那么,無論什么樣的教材都能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高三開學之前,讀到了這一章,我決定開學之后一定要讓班級發(fā)生一些變化。
開學之后,因為時補課時間,所以學校的管理部門都不在。在以前,我認為板報的制作非常耽誤時間,所以就怎么簡單怎么來,甚至有些圖畫我覺得畫的還不錯就讓學生下期接著再用。但是,高三開學之后我就急切的想辦板報,心想著:對我的話形成免疫,那就再刺激一下同學們的其他感官。把我們班的板報小組長孫春陽叫過來,大致說了一下要怎么辦,讓他準備準備,趁周六的時候時間多些把這件事情做了。
周日進班,我是真正的被震撼到了,剛開門覺得班級氣氛有些異樣,再抬頭一看“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幾個大字鋪滿了后黑板,黃色的毛筆字體,紅色的陰影,像火焰中我們拼搏前進的青春。我不太容易感動,但是那幾個大字確確實實觸動了我的心底。還有照片墻,同學們會有一種家庭的溫馨感。雖然是小小的變化,卻起了大大的作用。
這一段路程很難走,但是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
二、 與冷漠作戰(zhàn)
高中有段時間,我最大的障礙是對自己的不接受。所以,外界與我沒有太大的影響,別人好,我這樣;別人不好,我還是這樣。因為沒有處理好自己與自己的關系,所以對外界漠不關心也是必然,可怕的是外界也包括成績。后來真正刺激到自己還是成績,到了低谷才開始知道反彈。一段時間的低沉給自己的成績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所以,在高考之前的日子里,我希望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做到拒絕冷漠。
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7
在我國當今教育界反復強調(diào)并形成這樣一種共識,那就是課堂教學要多一些互動,多一些精彩,強調(diào)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發(fā)揮其主體性的作用.基于現(xiàn)實的要求,合作、探究互動的學習方式得以倡導,并在各地積極實施,面上搞得轟轟烈烈,實際上學生果真在學習中發(fā)揮了自身學習的主體性了嗎?我看不見得,在強調(diào)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學生在我們的課堂中仍處于被動的地位,教師滿堂講、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還比比存在,使學生喘不過氣來.另有些老師受到新課改的影響,甚至出現(xiàn)了怕講,少講,不講的現(xiàn)象,他們認為新理念引導下的教學行為就是要少講,由此有些老師在課堂上泛泛而讀,冠之以“自讀自悟”,濫用多媒體手段想法設法追求學生的活動,千方百計在教學形式上做文章,而不顧教學的實效.
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閱讀指導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要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由于每個學生的個性、基礎都有差異,教師因?qū)Σ煌瑢哟蔚膶W生分層式教學,教師的講要有的放矢,該扶的就扶,該放的就放,力圖達到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而不是表面現(xiàn)象的教學上的走過場.在教學中,要提倡一種新的學習觀,把教學作為一種合作的、反思的學習過程.新課改的“改”最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學生由被動的接受學習繼而轉(zhuǎn)變?yōu)樘骄啃缘膶W習,課堂上多一些批評,多一些鼓勵,少一些灌輸,多一些自主.
其次,我覺得,閱讀教學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新課改中特別提出,要讓學生拓展自己的視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想法,這里反復強調(diào)的是自己,即學生的的主體參與,要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正如本書中所提到的,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應該是個沒有正確答案的學習,語文學習,它不像數(shù)學、英語學科那樣,答案比較單一,比較標準,語文學習,它本身答案的指向空間較大,語言材料往往是多義的,人的個性、經(jīng)驗、表達的不同使得對語言材料的反應也往往是多元的,即使是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對同一材料完全有不同的見解。因此,閱讀中的答案也應該是多樣化的.比如詞語“好象”,如果要讓學生得出它的近義詞,則可以用不同的答案來替代,可以是仿佛,也可以是似乎,猶如、如同,可見,我們的老師在設定答案時,不能用答案筐來封閉學生的思想,而應該集中所有學生智慧的火花.
《靜悄悄的革命》是我們這學期老師共讀的書。這本書通俗易懂,里面主要敘述筆者在一些學校參觀時發(fā)生的一些事情,在這些事情中確揭露了日本教育正在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革。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師生關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的思想在慢慢對新課程由批判轉(zhuǎn)變?yōu)檎J同,再到身體力行的去執(zhí)行新課標。這本書分別從教室布置、教學改革、課程設計、教學實踐等幾個方面來講述日本的課程改革是超前的,而且是靜悄悄的。筆者的一個重要的觀點是教育是一個慢的學科,教育改革急躁冒進是很難成功的。
這本書最大的特征就是通過一件件鮮活的事例來描述當下日本教學改革的實況,我們知道日本的教育教學現(xiàn)狀與我國的相差不大。在本書的前面,教室里面的風景,向創(chuàng)造性學習邁進。其中一個老師說:“判斷自己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能看教室里每個學生的表情、學習姿態(tài),看他們是否是持續(xù)學習?”這說明新課程里面的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已經(jīng)引起教育評價的注意。一切自主的學習都是理想的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才是目前新課程改革的學生學法指導的中心即自主學習能力。
在這本書中提出反對形式主義的教學形式——手勢。在教學效果中應當追求的.不是“發(fā)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傾聽的教室”。只有在用心相互傾聽的教室里,才能通過發(fā)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則交流不可能發(fā)生的。交流不是突然發(fā)出信息而得到應答,而是在發(fā)出信息之前就想到了對方的“應對”。多數(shù)教師只注意自己的教學進度,并沒有去想準確地“接住”每個學生的發(fā)言,未能與那些傾心“投球”的學生的想法產(chǎn)生共振。這些話讓我想到了我國古代的私學,特別是孔子的教學形式因材施教。對話才是最有效的教學。對話是要把沉默后面蘊藏著的聲音轉(zhuǎn)化為語言,對話是學習的核心問題。只有對話才能把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所以現(xiàn)在大學里面的讀書沙龍對學習十分重要。
此書中有兩個形象的關于教師的比喻:服裝裁剪和交響樂團。在此書中,服裝裁剪是按照每個人的身體尺寸量體裁衣那樣去對應每個學生的個性創(chuàng)造課堂。每個學生的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蕩,回響共鳴的活動,所以稱之為“交響樂團”。
此書中強調(diào)的另一個重點是在中小學中的公開課非常重要,因為學校中的教研只有相互之間聽課,相互指出缺點,切磋。只有這樣每個老師才能共同進步。學校里面的教研才能真正實施,有效進行。我也認為教學行為是一種公共行為,所以開門上課是正常的,推門聽課也是每個老師應該接受的。教師上課應該主動讓別人聽。
教師常常愛用“大家”來稱呼學生,但是在教室里并不存在“大家”。存在的只是有自己的名字和容貌的一個一個的學生。所以教師不應該忽略深入學生內(nèi)心,來教育他們。班級授課的一個缺點就是老師目中無人,悲哀的事是對待不同的學生用一種方法。這樣不利于發(fā)現(xiàn)拔尖人才。如果想真正教育一個人,前提條件是了解他們。
教育是一個人人都參與的事情,包括家長。家長應該常常去學校了解教育。此書中,如果學校失去了這些熱心于教育和學習的人們,那么,它即使能夠招收和訓練學生,也不過是一個不能發(fā)揮任何創(chuàng)造能力的機構(gòu)而已。
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8
佐藤學先生在《靜悄悄的革命中提到了“潤澤”的教室,聽上去好像是很容易理解的,不就是教室里的氣氛要恰到好處,可要是仔細琢磨,卻沒那么簡單就可以達成的效果。一個潤澤的教室,如走進一個周圍環(huán)繞著柔和的輕音樂,到處擺放著古樸、典雅的家具的咖啡屋,人坐在那里,再火熱的心情也會平靜下來。沉浸在一個心情舒暢的氣氛中,學生和老師都超越了“主體性”神話,可以自由地發(fā)展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的關系,使課堂教學變?yōu)榇蠹抑鲃有缘恼n堂。這時候,課堂上上的對話也會加深每位學生的印象。課堂上的'傾聽也會如愿地實現(xiàn)。如果老師能蹲下來傾聽學生的心聲,和他們平起平坐,用一個平視的目光來打量學生,那么和他們的溝通也會暢通無阻,這就要求老師要學會傾聽,聽學生的,聽自己的,聽課堂的。學生的內(nèi)心在想什么,老師自己是不是在合理引導學生,課堂的氣氛如何等等,都在傾聽中得以釋然。
在《靜悄悄的革命中》,佐藤學先生以一種務實的精神,從老師到學生,到學校行政整個流程都注入了自己在實踐中總結(jié)的經(jīng)驗。書中的每個觀點都是精華,有些觀念不是第一眼看上去就能馬上理解,但經(jīng)過多次琢磨后會發(fā)現(xiàn)是你在教學中確實的那些內(nèi)容。打開自己的課堂,走入別的老師的課堂,和同事之間開展合作,在共同的成長中豐富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
看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這本書,仿佛置身于一個教育花園的夢幻世界里,到處都是思想的芳香裊裊升起,醉人心脾,F(xiàn)在說是讀完了,那是囫圇吞棗,書中的很多精辟論述只是被舌尖觸摸了一下,有一點點的味道,但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味道,還需要細嚼慢咽地細細體會。
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9
“學以致用”一直是我們教書的根本,以學生為本一直是我們所堅持的。因為無論做什么,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不殆。
《靜悄悄的革命》中記錄的一節(jié)綜合實踐課令我印象深刻。這節(jié)課是要到敬老院照顧老人,學生們各出其力,為的是博老人一笑。于是他們有的陪老人聊天,有的陪老人打撲克,有的喂老人吃東西,但這些都于事無補,但學生們并不死心,教師也沒有阻止,而是靜靜地看著他們繼續(xù)做事情,最后讓學生把活動實錄記下。這節(jié)課最后有一個自問自答的問題使我受益匪淺,他是這樣寫的“為什么這位教師不讓學生在這段時間里只默默地陪坐在老人身邊呢?因為從活生生的人那里學習,從活生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中學習,是綜合學習的特點,離開這一特點的綜合學習,其結(jié)果只會一事無成。”其實不僅僅是綜合實踐課,任何一門學科都是活生生的人的教育,我們就好比引路人,帶給孩子的是生存的方法,至于以后成長為什么性格的人,取決于孩子的本心。
既然是人的教育,我們就要依據(jù)課標、學情、教材來決定我們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的.問題。我們提前了解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知識獲取的多少,對我們的幫助是事半功倍的。曾經(jīng)有一家長問我,他說:“老師,我們孩子的乘法口訣背的特別的熟練,隨便問張嘴就來,他的每一筆開銷也記得特別清楚,但是解決問題的題目還是不會,這可怎么辦。俊逼鋵嵾@個家長的做法有很大的可取之處,可以讓孩子養(yǎng)成做事情有條理的好習慣,同時也可以在生活中讓孩子把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于是我就問他:“孩子的帳是怎么記得?”他回答我說:“就是買什么東西花多少錢一條一條的記清楚啊!”我在等待著他后面的回答,因為這僅僅是解決問題的條件而已。我等了會也不見他開口,我們陷入了沉默的尷尬局面。于是我問他:“你有沒有讓孩子算花了多少錢?還剩多少?”他笑了笑說沒有,我說你下次再試試讓孩子算下孩子還剩多少錢。就這樣,過了段時間后,這位家長說孩子面對這類問題正確率提高了許多。其實這就是以人為本的教育,關注孩子,了解還在需要什么。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和孩子的父母誰都不可能陪孩子走完他們的一輩子,去為他們謀劃未來,為他們遮風擋雨,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在自己陪他們的這段日子里,交給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
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10
從書聲朗朗到議論紛紛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學習狀態(tài),然而這種情形在小學最為常見,隨著年級的增長,這種盛況似乎不復存在。
讀了《靜悄悄的革命》這本書,我仿佛窺探到了這種情形的原因。小學生對事物較為新奇,敢發(fā)表自己的言論,會說出心中的質(zhì)疑,慢慢的,在課堂上不知所措。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一部分是我們的,我們有時過分追求內(nèi)心想要的答案;有時過分追求掌控課堂,關注進度,從而忽略一些較慢的`學生,甚至認為他們不專心聽講,或故意為之;有時我們過于追求形式主義,會在教學中利用一些手勢或者行動表達他們的意見,比如說“同意他的回答的同學請舉手”之類的語言,這看似高效的課堂活動可能在無形之中扼殺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尤其是那些本就缺乏自信的學生,他們會通過其他孩子的行為來衡量自己的答案,同意人數(shù)過多則還好,如果是同意人數(shù)較少或是哄堂大笑,那么這個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傷害,或者是就此沉默。因此,我們應學會等待,或者用恰當?shù)难赞o去鼓勵孩子,尤其是那些較慢的孩子。
說到傾聽,不得不說我時常會犯下的錯誤,我以為傾聽學生的語言就是對他的回答加以解釋或者是重復,以此達到和學生共鳴的效果。直到看了這本書,才發(fā)覺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書中是這樣敘述傾聽的:“傾聽不僅是傾聽學生發(fā)言的內(nèi)容,而是傾聽其發(fā)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從而產(chǎn)生‘啊,真不簡單’、‘原來如此’、’‘真有趣呀’等共感共鳴!焙喍灾褪菑膬(nèi)心深處傾聽,讓學生知道你的傾聽不是敷衍了事,而是有一種遇到知己的感覺,以贊美的言語回饋,以鼓勵的眼神答復,育人于無形之中,讓學生也慢慢的靜心傾聽,而不是固執(zhí)己見,忽略他人的想法,錯過精彩的言論。也許,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等待發(fā)言,以自身的行為示范傾聽應該怎么做,默默的傾聽,關切的注視,不急于打斷,不機械的重復,讓學生各抒己見。我們所做的就是懂他,知音難覓也得尋覓,情感上的共感共鳴是最好的傾聽。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從內(nèi)心深處傾聽,彼此成為知己,高效的課堂便會逐漸形成。
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11
這個假期,我又翻開了書柜中《靜悄悄的革命》這一本書,想起當初捧回這本書時,心中莫名就有一種親切感,心中揣測著這本書里講了一些什么呢?我由“靜悄悄”這一詞立刻想到了“潛移默化”,我想任何事物的改變都是慢而緩的吧。
假期中,我懷著滿心的期待靜心拜讀了此書,我被作者佐騰學先生的研究態(tài)度深深感動,同時也被書中一個個鮮活的案例深深吸引。
佐騰學先生一直在積極地推進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的教育實踐活動。他認為21世紀的學校是“學習共同體”的學校。在作為“學習共同體”的學校里,不僅學生之間相互學習、成長,而且為了促使學生相互學習,教師也必須要相互學習和提高,教育行政人員、家長、市民也都要相互學習和提高。想到達到這種理想狀態(tài),我們得先改變教學。改變學校的第一步,就是打開教室的大門,在校內(nèi)建立所有教師一年一次的、在同事面前上公開課的體制。只有教師間彼此敞開教室的大門,每個教師都作為教育專家而共同構(gòu)建一種互相促進學習的“合作性同事”關系,學校的改變才有可能。
記得上個學期開學之初,我們美的學校推出了“見面課”,所有老師人人上一堂公開課。當時我們確實非常辛苦,每個人精心備課、上課,抽出時間聽課、學習,但是對于我們整個學校每個成員、尤其年輕教師來說,卻是一場場視覺盛宴。正是因為一次次的`公開上課、共同交流研討,我們整個團隊成長特別快,同事之間的關系也更為融洽和諧。
佐騰學先生認為開放了教室,在校內(nèi)建立起了“合作性同事”關系,學校就有可能向社區(qū)敞開大門。學校的改革只能從內(nèi)部開始,但是,為了把改革繼續(xù)深入下去,學校內(nèi)部的改革必須要有來自外部的支持。教師和家長間合作關系的建立,只有雙方都各自自覺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才能將合作變成現(xiàn)實。小千古小學的挑戰(zhàn)切切實實地邁出了走向“學習共同體”的第一步。在進行學校改革時,第一年里就把當時各個學校盛行的家長“參觀學習”改為了“參與學習”。讀后感·自從家長們參加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后,學生變得更聽話了,每個學生都能安心地學習。教師、家長相互信任,真正實現(xiàn)了教師、家長在明確各自責任的基礎上的團結(jié)合作關系。
家長“參與學習”這一做法,我們可以借鑒和學習,在目前部分家長不是那么信任教師、關注自己孩子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將家長邀請至教室,讓他們親身體會和孩子共同學習的樂趣、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狀況。這樣家長也許會慢慢地發(fā)生改變,共同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來,與教師形成一股合力,更利于孩子的成長。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書中我特別喜歡的一句話:“他們的變化盡管是很緩慢的,但越是緩慢,就顯得越是扎實!泵恳活w種子都在靜悄悄地發(fā)芽,我們只要用心澆灌,用行動實踐,終有一天會有不一樣的收獲!作者:張喆歡
【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相關文章:
《靜悄悄的革命》讀后感02-11
《靜悄悄的革命》讀后感(合集)02-18
《靜悄悄的革命》讀后感(通用26篇)06-08
靜悄悄的革命讀后感(通用5篇)11-11
孩子悄悄的長大的文案05-28
《國家與革命》讀書心得05-30
關于革命讀書心得04-07
請允許我悄悄的愛你03-26
革命先輩讀后感07-20
《清單革命》讀后感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