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情表讀后感 推薦度:
- 陳情表讀后感600字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讀《陳情表》有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陳情表》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陳情表》有感1
“;丶铱纯矗;丶铱纯础笔煜さ男苫仨懺诙希也挥傻厮妓,何為孝也?
漢文帝親嘗湯藥是孝心使然,老萊子戲彩娛親是孝心使然,庾黔婁嘗糞憂心是孝心使然,黃庭堅滌親溺器是孝心使然,朱壽昌棄官尋母是孝心使然……
古往今來,從帝王到臣子,從臣子到百姓,并不缺乏孝順父母之人。可對父母之外的人仍能保持一顆真摯孝心之人,屈指可數(shù)。我想,晉朝的李密,應(yīng)是此寥寥數(shù)人中之一!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為了給祖母養(yǎng)老送終,他屢次辭官不去任命!霸t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此時,面對如此浩蕩皇恩,他冒著人頭落地的危險,依舊辭官不去就職!俺紵o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寥寥數(shù)語,道出了母孫二人更相為命,一國帝王晉武帝讀后動情地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
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的確,如此感人肺腑,怎不催人淚下?
然而,又有多少游子,父母重病在床,斷然離去。他們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衣錦還鄉(xiāng)之時,可以從容盡孝?上麄兺耍藭r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的脆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zhuǎn)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量的程度。但父母以子女為圓心而轉(zhuǎn)動,失去了圓心,他們的軌跡將寂寞且不完整。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xiàn)的幸福!靶ⅰ笔且皇ё愠汕Ч藕薜耐,“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鏈接。今日事,今日畢,何必要將孝心藏到明天?當然,“孝”也絕不止于父母。
也許你無法給他們一處豪華的別墅,但你一定能夠給他們一片堅固的磚瓦。也許你無法給他們一桌美味的`佳肴,但你一定能夠給他們一只可口的野果。也許你無法給他們一襲盛世的華衣,但你一定能夠給他們一雙潔凈的舊鞋。也許你無法給他們數(shù)以萬計的金錢,但你一定能夠給他們含著體溫的硬幣。在“孝”的天平上,它們是等值的。
梁繼章在寫給兒子的信中說道: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少,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既然與親人之間的緣分如此珍貴,我們何不好好珍惜呢?為你的親人盡一份孝心,趁他們健在的光陰!
讀《陳情表》有感2
弱者,不是在卑賤中滅亡,就是在卑賤中變強!他是弱者,但是他從未抱怨過上帝,也許六月喪父的他,曾默默地躲在墻角抽泣;也許四歲離娘的他,常靜靜地佇立,望著遠方:也許九歲不行的他,也一次次地祈禱自己的福。灰苍S······所有的也許在他與祖母的相依為命之中化為烏有。他感恩祖母,在呈進給皇帝的奏折中,用一顆感恩的心,感動了皇帝。也感動了后世的我們。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對于李密來說,祖母的撫養(yǎng)之恩,是自己一生最大的感動。正如他在《陳情表》中所寫道:“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睘榱藞蟠疬@片恩惠,他不顧殺身的危險,拒絕了皇帝任命官職的要求。在李密的心中,祖母是他唯一的親人,如果李密真的因為這封信而引來殺身之禍,我想,他也不會后悔,就算再給他一次選擇的機會,他還會選擇他的祖母。殺身之禍不可免,他也會到陰曹地府照顧他的祖母。沒有人能改變他的這份感恩心,他的感恩的心,也不會因地點不同而發(fā)生改變。
古代的醫(yī)療并不發(fā)達,能活到七十歲便是長壽,而“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一個古代女子活到了九十六歲,如果不是李密的精心照養(yǎng),又有幾個人能活到這個年齡呢?祖母的撫養(yǎng)之恩,在李密心中深深地扎了一個要報答的'根。李密的照看,可以說讓祖母盡享了天倫之樂。感恩,竟如此偉大!
李密的感恩是偉大的,在現(xiàn)代,我們也有一顆顆感恩的心,也許他們很渺小,但在湛藍的天空中,發(fā)揮著自己全部的作用。
魯迅是個有感恩的心的人。他在日本留學期間,藤野先生教會了他很多。對于魯迅,他沒有歧視,沒有侮辱,這讓魯迅非常感動。他不僅將藤野先生的畫像掛在自己屋內(nèi)的墻上,還特地寫了一篇文章來表達自己對藤野先生的愛戴。盡管只是一篇小小的文章,但是,那里包含了魯迅對藤野先生滿滿的感恩之情。只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不論行動是否宏偉,都能展示出感恩的力量。
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感恩。聽過這樣一則童話故事。一只老鼠落入了一片對于他來說是大海的水洼中,他不停地呼喊著救命,就在老鼠以為自己的生命將以被淹死而告終的時候,一只老虎出現(xiàn)了,并把老鼠救了出來,老鼠非常感激老虎,便對老虎說:“我會報答你的!崩匣⒉灰詾槿唬褐^走了。幾個月之后,老虎一不留神,掉入了陷阱中,本來以老虎的身手是可以爬出來的,可是一張從天而降的網(wǎng)罩住了老虎,老虎動彈不得,只能聽著獵人的腳步聲越老越近。就在這時,老虎聽到了咬繩子的聲音,沒多會,網(wǎng)便破了,原來是自己曾經(jīng)救過的老鼠幫助自己脫離了險境。老虎非常的感激老鼠。興許這個故事還會繼續(xù)發(fā)展下去,因為老虎和老鼠都有一顆感恩的心。盡管只是一則童話故事,卻要引起我們的思考,連動物都知道感恩,何況我們?nèi)祟惸?忘恩負義,注定要被社會所唾棄;知恩圖報,也應(yīng)是人的本性。所以,我們要感恩。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中,忘恩負義的狼,注定是要被打的。
學會感恩吧,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愛,讓我們一同在感恩中成長!
讀《陳情表》有感3
如果說,友情是燃燒孤獨的心靈之燈,那么親情則是撐好溫馨的港灣之傘。從降生到離去,它始終會為你遮風擋雨。
李密在《陳情表》中用肺腑之言向皇上傾訴到:他從小父母離去既無叔伯,也沒有兄弟,唯有祖母與他相依為命。特別是“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中余年”是那樣令人感動,又是那樣的令人心酸,這不禁讓我深思:李密本可以升官發(fā)財,但是他為何那般依然決然地冒著生命危險推辭這等美差?
再深入的了解他的《陳情表》,我想我明白了他的那般決然,那般勇氣從何而來。正如他所言“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他是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寫給晉武帝,亦是懷揣著烏鴉反哺的心表達自己對祖母的感情。他寧可放棄榮華富貴,也不愿意放棄親情;寧可抗旨,也不敢懈怠報恩,這樣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中國人講“百善孝為先”并非是沒有道理的,在我們功成名就之時,為我們撐起一片天空的父母悄然退在了我們的身后;在我們一事無成時,他們默默沖在我們身前為我們鋪好前方的路。但是,我們只是不斷的向他們索求:在幼年時除了花錢就是貪玩;在壯年時,除了工作便是孩子,從未把心思放一點兒在父母身上。也許有一天我們終于想起為父母做什么事的時候,父母已然離去,這是我們除了無能的哭泣還能做什么呢?
為什么,我們不能向李密學習?
就如他所言,“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恒,有所希翼,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薄皡^(qū)區(qū)不能廢遠!惫γ,只要有實力,何懼明朝?可是時光如梭啊!在我們長大之時,就是父母老去之時,他們沒有時間,也不可能像等著兒時我們長大那樣,等著我們擁有一切之后再來陪伴著他們了。所以我們應(yīng)該深思李密的《陳情表》,更應(yīng)該學習李密的勇氣與精神,在能抓住的時候,牢牢抓住親情吧!別只顧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忘記了身后逐漸老去的父母。
我們說,每一對父母與子女的相遇都是注定的,卻忘了問,父母天生就是父母嗎?忘了問,爸爸媽媽這個千呼萬喚的稱謂背后的男孩,女孩是誰?在做父母之前,他們也是王子與公主;在做父母之后,他們甘愿淪為提款機與保姆;在你成為他們的全部之前,他們是那樣的灑脫,在你成為他們的全部之后,他們卻是擁有千萬種顧慮與擔心,這便是偉大的親情。
請在還算及時的現(xiàn)在,多多陪伴家人,多聽聽父母的嘮叨,多分一點兒心思給他們,路從今日起親隨。
讀《陳情表》有感4
天底下唯至情最動人心魄。 ----題記
不得不說,初讀這篇文章,還真是沒什么感覺!相反,繞口如同嚼蠟般難受。不覺得有什么特殊之情,不就是為人盡孝、盡忠、忠義嘛!這種事情,大千世界,比比皆是!干嘛說得那么煽煽動人,好像感天動地似的!
不過,讀著讀著,我的心就泛起了疙瘩,心情頓時很沉重。開始的輕蔑支離破碎,苦楚在心底蔓延滋生。霎時,感到一陣陣清涼,心中不由得向往起那位進退兩難的官人。
李密,他雖為前蜀之臣,敗朝之遺人,身份之低微,根本不值一提。但帝君不舍英才,極力召用。可是他一腔惆悵難離,患得患失。祖母臥病在床,皇帝詔書特下,“前有虎,后豺狼”進退兩難。毅然的,上書陳情
言況……
六月失父,四歲離娘,孤苦伶仃,身心俱傷,他---從小便無依無靠,沒了家眷。祖母親,祖母養(yǎng),成就了他,祖母便是他的全部。面對那承墨的詔書,節(jié)節(jié)攀升的任命,他心動。但卻止步不前,一心想著養(yǎng)育祖母,陪她安享天倫。官職,在封建社會無數(shù)人垂涎,但他一句話就撥了回去;權(quán)利,那么多人渴望,他一句話就壓了下去。在他眼里,祖母一人變勝過所有。
話都有些語無倫次了!我激動地不知該說什么了!整篇文章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密這個人了;最感動的就是他的那些經(jīng)歷;最佩服就是他的果斷。我不知道還能說些什么,感覺就像是整個腦海不停在轉(zhuǎn)動,暈乎乎的。恍惚間,我仿佛看到這位偉大孝子在向我微笑。那一笑,仿佛包含了艱辛、困苦、憂愁、歡樂、期待,仿佛世間所有情感都被這一笑包容了進去……
感慨還是蠻多的`,一瞬間,我感覺自己好小,雖然自己也有決斷。但與他的果斷相比,一下子就變得不值一提,大有小孩子氣!看來我需要成長的地方還有很多,我需要走的路好有很長。
對了,差點就忘了。李密他告訴我,百義當頭,孝字為先。父母很重要,他們太重我們放不下,莫待“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方知后悔。
記住了,珍惜眼前的,方是最好的!
心有千千結(jié)……
讀《陳情表》有感5
從儒學巨著《論語》里的百善孝為先到《詩經(jīng)·小雅》里《蓼莪》這樣膾炙人口的名篇,從《樂中由百里負米》的故事家喻戶曉,到將領(lǐng)岳飛的至親至孝萬苦流芳,一張羅中立的油畫《父親》揩去了多少人的眼淚,一首筷子兄弟的《父親》唱碎了多少人的心弦,孝,就這樣從古至今流傳下來,成為一種美德,一種習慣,時時刻刻震蕩著我們的心泉。
隨著近代潮流的大門緩緩打開,人們逐漸屏棄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修改了披麻戴孝,守喪三年這樣繁瑣的禮節(jié)。魯迅先生也深刻地揭露了《二十四孝圖》中臥冰求鯉老萊娛樂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的本質(zhì),孝脫去了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涂脂抹粉的光鮮亮麗的外衣,融入了普通生活。
可在當下,孝似乎變了味,任憑廣播里一遍遍地彌漫著;丶铱纯吹腵歌曲,一些在在大城市里打拼的年輕人還是無動于衷,不愿也不肯回到黯淡破敗的老家,任憑老人們在電話里一遍遍地呼喚著兒女的名字,得到的也只是我還在忙二句冷冰冰的話語。他們坐在舒適的辦公室里,往父母的賬戶上扔下幾個冷冰冰的數(shù)字,便自認為報答了父母親辛苦哺育的恩情,可誰知花高價所買來的孝也撫慰不了老人們在門邊翹首以盼的孤寂的心。大抵還是孔子明白得透徹,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道理我們都懂,只是,轉(zhuǎn)身便忘了。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不少老年人隨子女漂泊異鄉(xiāng)主,照顧新生嬰兒,這些老人也被學術(shù)界冠以新的標簽-----老漂族。表面上,他們是這座城市極為普遍而自然的一部分。但他們并不屬于這里,這些老人從四面八方來到子女所在的都市,在每天的黃昏中奔波忙碌,也在一生的黃昏中漂浮不定。兒女們只知道工作忙,沒時間帶小孩,這時才驀地想起被遺忘在角落里的他們,匆匆一個電話過去,他們便馱著大袋小袋家鄉(xiāng)的氣息搭上火車,放下電話后被需要的欣喜,兒女們無法體會;廣場舞是很多老年人的消遣方式,但他們更多的選擇是遠遠地觀望著。兒女們不曾知曉,和當?shù)乩先舜钤挄r,對方聽不懂的尷尬處境,兒女們感受不到;還有孫輩們因為代溝的嫌棄他們整日奔波在狹小的圈子里,卻達不到子女的標準。
不僅僅是老漂族數(shù)目的寵大,現(xiàn)在的孩子們也難再有《陳情表》里李密對祖母深深的感激。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我們大多在抱怨父母的條件,不停羨慕那些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二代們,抑或整日為代溝所困,處在無限的不被理解的煩惱中。
孝,逐漸成為一種形式,逐漸淡化,感情亦是如此,如今,是人人捧著一部手機,時而的寥寥幾語的幾句交流,那么以后呢?且不論《螢火蟲之墓》里節(jié)子兄妹在戰(zhàn)爭中被舅父舅母無情拋棄的人之常情,也不說知名國際公司珀萊雅CEO被女兒告上法庭的習以為常的豪門鬧劇,可這樣下去,當小說里的那些想象成為現(xiàn)實,《李爾王》中,葛羅斯特一家的自相殘殺,甚至是《1984》里的孩子們主動告發(fā)父母們的二心,將他們投入監(jiān)獄,人們沒有了一切感情,一刻的輕松,一個可以傾訴的人,我們該怎么辦?
當然,盡管孝的提倡仍需思考和改進,許多感人的瞬間也在一次次地溫暖我們。孝心少年曹胤鵬烏鴉反哺,生死相隨,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其實大多數(shù)人都懂得孝的含義,可不幸的是,我們往往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慢慢體會正如龍應(yīng)臺在《目送》中所說:
我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這一端,看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所以,從此刻開始,別再一遍遍地出神地談著孝,別再為教師布置的為父母洗腳的任務(wù)發(fā)愁,對他們真誠的說一句我愛你!
讀《陳情表》有感6
無根的浮萍只能隨波逐流,扎根沃土的大樹才能參天聳立。書是朋友,讀經(jīng)典文學作品使我平淡的生活豐富多彩,給我以智慧的啟迪,給我以深刻的感悟。文學經(jīng)典是滋潤干涸心田的雨露,是孤苦絕望的希望。在文學經(jīng)典中,我看到了雄姿英發(fā)、豪情壯志的項羽,聽到了文豪蘇軾高吟“千古風流人物”,嗅到了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月光”的醇香,更聞到了李密“烏鳥私情”的至孝。
李密至孝,與祖母相依為命,寫此奏章,陳述自己不能奉詔的原因,提出奉養(yǎng)祖母的要求!笆浅急M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北磉_了李密至孝之情,感人肺腑。
李密面臨著錦繡前程與侍養(yǎng)祖母的抉擇,他依然選擇了后者,他是亡蜀的降臣,不應(yīng)招會招來殺頭之罪。有人說他傻,放棄美好前途冒著生命危險,一點不懂得輕重之分。他真的很傻嗎?我卻不這樣認為,他的'至忠至孝重于泰山,值得歌頌。
孟子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泵康街苣,從浙江磐安縣城到冷水鎮(zhèn)的30多公里的路上,人們都會看到一輛奇怪的電動車,騎車的是帶著眼鏡的青年,身后坐著他的老母親。60歲的她患了嚴重的癡呆癥,為了照顧母親,陳斌強去上班都會帶上母親。5年的不離不棄體現(xiàn)的不僅是一個兒子的擔當,更為我們書寫了一篇人生的范文。
百行孝為先。黃香,9歲那年母親病故。他懷著悲痛之心,悉心照顧父親。天氣熱時他就把父親的枕席扇涼,天冷時就先進被窩躺著,待被褥暖和之后,再請父親入睡,如此年復(fù)一年,流傳的是一段感人千古的故事,這就是我們學習的典范。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并不慈愛,總是在其父面前數(shù)落王祥,因而他失去了父親的關(guān)愛。繼母朱氏常常想吃魚,但因天氣寒冷,河水結(jié)冰,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臥在冰上禱告,突然間冰裂,冰縫里躍起鯉魚,王祥非常高興,拿著它侍奉繼母。王祥臥冰求鯉的孝心之舉感動了許多人。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孝敬父母是義不容辭的,父母對我們的愛重如山,深似海。其實父母要的不多,僅需要我們的孝順和關(guān)愛,我們要以反哺之心孝敬父母,以感恩之心關(guān)愛父母,用真心挽起父母那衰老的臂膀,陪他們走好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讀《陳情表》有感7
讀名篇《陳情表》,可以讓我們反思自身義不容辭的責任。
“百行孝為先”。李密是一個典型的孝子,他的《陳情表》一文感人肺腑。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是不幸的,但祖母卻用自己的溫暖讓這可憐的孩子長大成人,且名揚四方,為官做相是多少讀書人畢生的夢理,十年寒窗不正為一朝為官?然而當這個機會真正來臨時,李密卻不曾忘記自己的祖母,他堅決地放棄了這個機會。因為他知道,“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在為官和報恩之間他選擇了后者,向世人彰顯了一首偉大的感恩詩篇。
孝敬和感恩是本能,是良心,是美德。敬老、愛老是每個子女的職責與義務(wù),孝敬自己的父母是義不容辭的,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應(yīng)繼承并把它發(fā)揚光大。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曾經(jīng)告訴人們:“感恩即靈魂上的健康。”“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古人如是說。入選感動中國人物的孟佩杰,就是用她的行動踐行了這一古訓(xùn),孟佩杰父母相繼去世后,由養(yǎng)母照顧,養(yǎng)母因病癱瘓,養(yǎng)父不堪生活壓力離家出走。幼年的她開始為生計而操勞,承擔起待奉養(yǎng)母的'重任,養(yǎng)母照顧了她3年,她卻要照顧養(yǎng)母一輩子,不離不棄。孟佩杰被距家百里的大學錄取,由于不放心養(yǎng)母的她決定帶著養(yǎng)母上學,悉心照顧養(yǎng)母。這位平凡的女孩,在我們看來,不離不棄體現(xiàn)的不僅僅是一個孝子的擔當,更為我們樹立了一座精神豐碑!
有人說,“感恩”的昨天叫明理,“感恩”的今天叫回報,“感恩”的明天叫傳承。試問:千年華夏文明如何傳承,我們的民族氣節(jié)又將如何秉承?如今社會道德滑坡。行走在大街上,你會發(fā)現(xiàn),來來往往的人們的目光,和從前大不一樣,低頭匆忙趕路的,他們的目光只停留在眼前的路上,那目光幾乎是呆滯的;拇指一族,他們的目光只停留在小小的手機屏幕上,那目光有時是旁若無人的,卻幾乎是隱晦的,沒有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眼神。冷漠的眼冰封了付出的熱誠,只有感恩的余溫才能重燃那偉大的圣火!學會感恩吧!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夠時刻感受到幸福和快樂!
【讀《陳情表》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陳情表》有感04-28
《陳情表》讀書心得12-10
《陳情表》讀書心得04-11
陳情表讀后感03-29
陳情表的讀后感02-15
《陳情表》讀后感03-07
陳情表讀書心得(精選23篇)12-23
《陳情表》讀書心得8篇06-03
陳情表讀后感10篇02-12
陳情表的讀后感5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