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科學讀后感2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身邊的科學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身邊的科學讀后感1
你知道圓珠筆是怎么誕生的嗎?你知道甜甜的軟糖是怎樣被做出來的嗎?你知道美味的冰淇淋是怎么出現(xiàn)的嗎?別急,《身邊的科學》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的長者一樣一一告訴你答案。
這本書是由日本的小石新八所著,荒賀賢二繪圖,中國的張羽佳譯,內(nèi)容是從我們身邊的常用物品以及食品入手,用可愛的插圖和實際生產(chǎn)現(xiàn)場的照片,講述各種原材料是如何變成我們都熟悉的物品,從小小的鉛筆、膠水、白熾燈到大大的車道橋梁都有關于原材料的制造工序與故事。全書共有100多個專欄,可以帶領同學們走進“科學工廠”,參觀近50種美味食品和有趣的物品的生產(chǎn)車間,領略他們的生產(chǎn)小故事,了解他們的制造奧秘,進而激發(fā)同學們動手探索和“發(fā)明”制作的熱情,幫助同學們成為小小工程師和未來發(fā)明家。
這本書的插圖也很精美。書里除了工廠里的寫實照片,還有小小人在工作的場景畫面。這些小人們雖然不足一顆青菜長,可是他們會磨刀、吃飯、切菜和許多事情,多么的可愛!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愉快地發(fā)現(xiàn)了身邊的科學。
讓我們一起看一下“香濃巧克力的秘密”這一篇吧。篇中先用文字介紹了巧克力的組成及發(fā)展歷史,接著又用可愛的插圖和漂亮的照片按照制作工藝與過程詳細地介紹了巧克力的六個制作步驟:烘焙可可豆--磨碎--混合--精煉--再攪拌混合--定型,出模,包裝。
一組一組憨態(tài)可掬的小人拿著大鏟子忙碌工作的畫面真是引人入勝,仿佛把我們帶入了生產(chǎn)現(xiàn)場,鼻息間就彌漫著新鮮制作的巧克力的陣陣香味……
哎,對了,告訴你一個小秘密,每個篇目的最后一項都有補充知識,比方說食品制作的補充知識,多貼心呀!
這么好的書,希望你也能喜歡,讓我們一起讀吧,一起去體驗無限廣大的科學世界的神奇!
身邊的科學讀后感2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很多東西的制作方法,比如:軟糖的制作方法,番茄醬的制作方法,砂糖的制作方法等,但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還是巧克力的制作方法:
第一:把可可豆中的懷豆子和雜質(zhì)去掉(橄欖球型的可可豆果實長10-32cm,寬5-15cm,黏糊糊的白色果肉里包著20-40顆茶色的可可豆)。
第二:去除可可豆的皮,把里面的豆芯取出來。
第三:用100度的`高溫炒豆芯,一定要炒熟。
第四:把可可豆芯磨成糊狀,這就是可可醬。(把可可醬倒進研磨機里,使它口感更好。)
小知識:可可粉是巧克力的兄弟,可可豆中含有40%-50%的脂肪成分,即可可脂。把豆芯磨碎后會變成糊狀可可醬,就是因為這些脂肪成分在起作用,把糊狀可可醬中的脂肪成分去掉后就得到了可可結晶?煽山Y晶磨成粉末后,就得到可以沖泡的可可粉了。
第五:在可可醬里加入可可脂、奶粉、砂糖等混合后,進一步研磨,使它變得柔滑柔滑的。
第六:對柔滑的可可醬進行長達24小時的精煉。(用來精煉巧克力的機器名叫做精壓機)
第七:調(diào)節(jié)到合適的溫度,然后用力攪拌,讓巧克力醬透亮有光澤,而且稠度要一樣。
第八:把粘稠的巧克力醬倒進磨具里。
第九:讓巧克力醬在模具里慢慢冷卻凝固,要有耐心哦。
第十:把成型的巧克力從模具里倒出來,然后包裝,香濃美味的巧克力就做好了。
小知識:巧克力曾經(jīng)是飲品,十三世紀到十六世紀在現(xiàn)在的墨西哥一帶,人們把可可豆磨成糊狀,然后加入香草和香料做成飲料喝,這種飲料帶著苦味,含著大量脂肪,口感也比較粗糙,算不上什么好喝的東西,但在當時卻是一種貴重的飲料,只有身份高貴的人才能喝到。
我還感覺這本書寫的非常周到,因為它采用的方法讓我們很容易讀懂,也讓我長生了一種對作者的敬佩之情。我也對書中的每一種制作方法都很感興趣,因為我天生就很喜歡看制作,越復雜越好。我還認為我們應該向日本學習,因為日本中的工廠制造出的食品都很健康,和中國大不一樣!
【身邊的科學讀后感2篇】相關文章:
我身邊的雷鋒作文01-04
測2014你身邊的小人02-27
我身邊的最美老師征文11-16
描寫科學精神的成語09-05
科學小論文的格式08-04
中考科學應試的方法集錦09-17
身邊的白手起家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故事12-02
感受身邊的愛作文3篇03-25
科學類的手抄報資料12-01
描寫科學精神的成語及解釋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