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F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米開朗基羅》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米開朗基羅》讀后感1
米開朗基羅是意大利著名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筑師和詩人。
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在26歲的時候就創(chuàng)作出了舉世聞名的杰作——《大衛(wèi)》。1508年,米開朗基羅應教皇朱利奧二世的要求,為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繪制穹頂畫《創(chuàng)世紀》。他在創(chuàng)作壁畫的時候,踩著梯子,仰著頭,嘴里還叼著畫筆,長時間的工作,使他的精神和身體受到了傷害,但是它依然沒有停止創(chuàng)作。連他自己也說:“我不停的工作,直到精疲力盡,沒有人能像我這樣工作過,我除了沒日沒夜的工作外,什么也不想了!笨磥,天才在于積累,聰明在于勤奮。
米開朗基羅是個天才的藝術家,可是,他很不注重衛(wèi)生,他睡覺的時候直接和衣而臥,有一次,他長時間的工作,腿腫了,靴子脫不下來了,他不得不把靴子割開,再脫靴子的時候把腿皮給撕了下來。我認為這是他唯一的一個缺點。
我也要向米開朗基羅一樣學習,勤奮努力,堅持自己的主見,我長大了,要學好我自己的專業(yè),做一位國家的棟梁。
《米開朗基羅》讀后感2
米開朗基羅,一個出生在貴族家庭,從小就受著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藝術教育的他,卻經歷著精神上的`失敗和挫折。
他無妻無兒,母親也在他六歲的身后逝去,他的家人卻只會從他的身上索取錢財。凝聚著自己心血的作品也毀于戰(zhàn)亂,他為了得到自由,不得不依附他并不愿意依附的教皇;15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銅像,可是銅像也未能逃脫戰(zhàn)爭的損壞。
終于,經過他的不懈努力,在他的手中產生了完美的作品:摩西像和兩座奴隸像?墒菫碾y又一次降臨了,他的合約一次又一次的被取消了,而他的敵人卻取得了輝煌的成就,1520年4月6日,他的敵人離開了人世。米開朗基羅是一位藝術的巨人,他有英雄般的藝術思想,藝術的幻想不斷破滅,使米開朗基羅感到很疲憊,很疲憊……
讀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有夢想,就要勇敢地去追,戰(zhàn)勝困難,不怕挫折,一定要相信自己,克服重重困難,向我們的夢想前進吧!
《米開朗基羅》讀后感3
米開朗琪羅,他是最純粹的天才。羅曼羅蘭形容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就像天才爆發(fā)一樣,幾乎不需特別的觸動和培養(yǎng),就擁有了長流不竭的創(chuàng)作潛力。然而他一生都受人擺布,在各種紛爭中苦苦掙扎。盡管在繪畫和雕塑上,他的成就稱得上驚人的偉大,但就自身的想法來說,他并沒有將自己頭腦里最完美的構思予以真正的實踐,身外之事總是制約著他的創(chuàng)作藝術,很多作品都是草草收尾,這對一個追求完美的藝術家來說,無疑就是一種失敗。
米開朗琪羅的一生可以說是屈辱和矛盾的一生,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不因屈辱而沉淪,那么就一定會沖破精神上的束縛。米開朗琪羅一生是勞累的。他不斷給教皇當傭人。教皇們讓米開朗琪羅為了他們自己的欲望修建。但卻不給他一分錢,迫使他無法,家庭破裂,父親、哥哥一直逼著米開朗琪羅把在佛羅倫薩的財產全部分給米開朗琪羅身上所體現的堅持、忍耐的精神是我們所需要的。有時候,忍耐是最好的選擇,有時候堅持你自己的方向,也會成功。
《米開朗基羅》讀后感4
我讀完《名人傳》的《米開朗琪羅傳》后我才認識米開朗琪羅,而且還了解他的故事。
米開朗琪羅是一個從小就愛藝術的人。小時候很愛素描,但他的爸爸和叔父很瞧不起他,因為他們都很憎恨藝術家這個職業(yè)。即使是這樣他的爸爸還是允許他進了入了佛羅倫薩最大的一個畫室學習。他的成績很好,但慢慢的他開始厭惡繪畫。他轉入了一所由梅蒂希斯親王主辦的雕塑學校。這位親王很賞識他,還讓他住在自己的宮殿里。因為米開朗琪羅從小接觸一些古代的書籍他接觸到了柏拉圖,接觸到了古希臘,接觸到了整
個文藝復興的氣息,所以他的夢想就是將來成為一個類似于古希臘雕塑家的人。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但實現夢想之后的路很坎坷,壓力也很大,即使是這樣米開朗琪羅也不放棄自己的夢想,而是堅持不懈的克服了重重困難。
看完《米開朗琪羅傳》米開朗琪羅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學習,還有我還懂得一個道理就是:自己有一個偉大的夢想,就要堅持不懈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不管那個夢想里自己有多遠都一定要努力實現。米開朗琪羅值得我學習的精神就是堅持不懈的去克服重重困難。
《米開朗基羅》讀后感5
意大利有兩個歷史的驕傲:一個是古羅馬的鼎盛,歷經數千年的輝煌歷史,是很長一段時間內世界上幅員遼闊的最強帝國;一個是文藝復興的輝煌,它直接啟發(fā)并推動了全球現代文明的興起。
在古羅馬那個時代,開放包容,質樸剛毅,折射出背后文明的迷人魅力。
文藝復興那個時代,百花齊放,英才輩出,煥發(fā)了人文主義重生的光輝。
說到文藝復興,就不得不說“文藝復興三杰”——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
漫步在羅馬或佛羅倫薩的街頭,常常會不經意就與三杰的作品撞個滿懷。
石頭哥曾在盧浮宮《蒙娜麗莎》的畫像前駐足良久,從那神秘的微笑中,一窺達芬奇無與倫比的才華。
也曾在普拉多博物館一瞥令人驚艷的《紅衣主教》,從畫中主人公那優(yōu)雅自然的眼神中,感受拉斐爾筆下的古典主義之美。還有幸站在羅馬萬神殿的透光穹頂下,注視著圓頂中央的光灑在拉斐爾的墓前,聆聽后世人們對神祗低沉的禱告。
還曾在圣彼得大教堂和佛羅倫薩大教堂兩座同名為《哀悼基督》的雕塑,從圣母凝望懷中死去基督的寧靜神態(tài)中,領悟米開朗基羅那鬼斧神工的刀下所刻畫的生死并非兩隔的悲憫,以及崇高而圣潔的莊嚴。
【《米開朗基羅》讀后感】相關文章:
電影克羅克羅10-23
《羅生門》讀后感3篇03-21
羅姓男孩起名04-01
羅舊驛閱讀答案04-02
阿圭羅:崛起之路12-24
關于羅姓男孩起名03-11
2017三基培訓計劃06-27
《羅生門》讀書筆記03-13
羅生門觀后感01-27
宗教節(jié)日羅讓扎花節(jié)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