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學勇氣 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勇氣 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勇氣 讀后感1
當你非常熱愛你的工作——如許多教師那樣——擺脫困境的惟一途徑是深入地了解教學。面對教學中的困惑,我們須知難而進而非逃避,對其更好地理解和更得體地協(xié)調(diào),這不僅僅是為了守護自己的靈魂,更是為了愛護學生的心靈。
——帕克帕爾默《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P.002
早在數(shù)年前,就有很多朋友尤其是名師推薦閱讀本書。但聽不少人說該書內(nèi)容較深奧,理論知識很多,很難讀懂讀透。因此,自然而然對該書產(chǎn)生了畏讀心理。參加了青葵園共讀活動,堅定了閱讀信息,于是網(wǎng)購了一冊《教學勇氣》,嘗試著閱讀。無奈不能深度讀進去,僅僅是蜻蜓點水的瀏覽。但是,也為其中的段句而嘆服。
盡管讀來不是那么輕松,但是每讀一次,就有一次收獲。隨著閱讀次數(shù)的增多,我發(fā)現(xiàn)這本書寫得真得非常棒,書中有很多精彩論述,不少地方描寫的簡直就是我們自己的心聲。這本書講述的是美國教師的教學故事,或真實有趣,或充滿智慧,或深切感人。美國教師為學生成長付出的努力令人敬佩,他們愛學問、愛學生,渴望將自己熱愛的學科與學生建立牢不可破的聯(lián)系,總是千方百計點燃自己的教育激情,積極與同事合作,探討和研究,創(chuàng)造更好的教育氛圍,使每一個學生都具有最好的品質(zhì)。這些故事同樣適用于我們的教師。
通過閱讀,我才知道,原來這世上的教育有很多的共通之處;我才知道,并非只有我一個人對教育有如此復雜曲折的心情;我才知道,經(jīng)歷煎熬和苦悶,經(jīng)歷彷徨和警醒,享受快樂與痛苦并存,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經(jīng)歷的,頓時釋然。我會努力像帕爾默所期望的那樣,真正地向世界、向生活、向同伴、向?qū)W生敞開心扉,做一名享受教育幸福的“心靈之師”!
《我的教學勇氣》自始自終沿襲一個這樣的主要觀點:“真正好的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比绱,教師的心靈便是關注的焦點。因為,“教學得失與其說是取決于教師是采用的具體方法,不如說取決于教師奉獻的仁愛之心,取決于用仁愛之心穿針引線將自己、學生、學科編織在一起,使三者之間進行面對面、聲對聲、心對心的溝通和互動!保ā段业慕虒W勇氣》P.12)但是,要維系并呵護教師的心靈何其難也!面對教學中的困惑,我們須知難而進而非逃避,對其更好地理解和更得體地協(xié)調(diào),這不僅僅是為了守住自己的靈魂,更是為了愛護學生的心靈。
記得電視連續(xù)劇《太行山上》有句臺詞:“在戰(zhàn)爭中學習戰(zhàn)爭”,其實,我們的教學工作,不也是這樣的道理嗎?縱觀中外的教育名家,無一不是從關注課堂基礎入手的,他們有的甚至在教育一線工作數(shù)十年,才會對教育洞悉若微。我們教育同仁也經(jīng)常會參加一些教學培訓會、教學研討會、名師講座,大凡那些講析透徹、內(nèi)容豐盈的講者,均是活躍在一線的師者;而那些夸夸其談者,因為缺少了一線教學的經(jīng)驗,講座很熱鬧缺不能通過做課展示自己的實力,實為一大缺憾。
盡管對本書領悟得還不夠透徹,但是,通過比對、反思、實踐,通過和同伴交流、研討,閱讀本書讓我真切體會到自我反省獲得的過程,從而真正感受到互通心靈、互通智慧能產(chǎn)生的巨大力量,深刻體驗到用心靈聯(lián)系課程和學生的教學所產(chǎn)生的無窮魅力,使我從令人興奮的新視角來體驗教學的喜悅,真正使我沐浴了一位偉大導師的諄諄教誨。在此,感恩帕克帕爾默教授,感恩吳國珍教授等翻譯團隊把這么好的典籍帶到我們面前。本次閱讀,只是一個小小的歷程。今后,我還會重新來讀、來悟并汲取書中更多蘊含無窮的深邃力量!
教學勇氣 讀后感2
《教學勇氣》適合這些教師:他們體驗過快樂和痛苦的時日,而且其痛苦僅僅源于其所愛,因為他們熱愛學生、熱愛學習、熱愛教學生涯。在這本書中,作者用通達的語言讓我認識到,我們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對“我們自己是誰”的認識。當堅定地立足于一種真實的自我意識中時,我們才能獲得雖然困難但有意義的工作所需要的所有資源和力量。
人們出于情感的原因選擇教師這個職業(yè),他們深愛著自己的學生和課程。但是,教學上的種種要求常常使得許多教師感到激情消退甚至無心教學。我們能不能也像一些優(yōu)秀的老師那樣,把愛獻給孩子們,用心來教,為我們的教學注入鮮活的情感?
《教學勇氣——漫步于教師的心靈》的作者帕爾默帶領教師們進行一次心靈之旅。這是一次重新把教師職業(yè)和學生結合起來的旅程,它重新激發(fā)教師從事這份異常艱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熱情。“這本書建立在一個簡單的前提之上:良好的教學不在于教學技巧的純熟,真正好的教學源于教師正直、誠實的優(yōu)秀品質(zhì)!比珪灿邪藗篇章組成:導言,源自心靈的教學;第一章,教師的心靈——教學中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第二章,一種恐懼文化——教育和分離的生活;第三章,潛藏的整體——教與學的悖論;第四章,認知于共同體中——為偉大事物魅力所凝聚;第五章,教學于共同體中——以主體為中心的教育;第六章,學習于共同體中——共事切磋;第七章,不再分離——心懷希望教學。
在眾多和教育相關的話題中,教師的“心靈”是鮮有人關注和討論的。人們熱衷于討論“教什么?”“怎么教”這些能夠能對教育現(xiàn)狀產(chǎn)生立竿見影的話題。當然,這個話題往往會讓人覺得“遙遠而空泛”,然而,當我們面對一個新的班級,面對一張張新的面孔,我們內(nèi)心深處還是會有難以抑制的恐懼冒出來,甚至當我們面對每一堂新課、每一個突發(fā)事件、每一次未知的挑戰(zhàn)時,恐懼都會不時來突襲我們的心靈。我們恐懼,恐懼未知的糟糕結果,恐懼一切不順利,而與此同時,學生也深陷恐懼,他們害怕失敗,害怕不懂,害怕被拖進他們想回避的問題中,害怕暴露了他們的無知或者他們的偏見受到挑戰(zhàn),害怕在同學面前顯得自己愚蠢。當學生的恐懼和我的恐懼混合在一起時,恐懼就以幾何級數(shù)遞增――這樣教育就癱瘓了。
為了保護自己,教師選擇了和學生相隔離,用權力、身份、學識等等筑起高墻,教學牽動著教師的心,讓教師或激動、或傷心——越熱愛教學的教師,或許傷心也越多,而教學的勇氣就在于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即使遇到了重重困難仍然能夠堅持,保持自己身心的完整,感受到教育生活真實的苦與樂。
“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對教學來自與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币黄鹪陂喿x當中尋找教學的勇氣吧!
教學勇氣 讀后感3
讀這本書的感覺:帕克帕爾默這本書理論性很強,很難懂,需要反復看。經(jīng)過細細品味,慢慢咀嚼他的真知灼見,讓我感受良多,也使我對好的教學有了一定的認識。
一、好的教學源自于心靈的呵護和撫慰
帕爾默在書中說:“教育是引導學生邁向理解和生存于世界的更真實途經(jīng)的精神之旅,如果不鼓勵察內(nèi)心領域,學校怎樣能夠?qū)崿F(xiàn)它們的使命呢?”帕爾默這句話可謂擲地有聲。他的這一席話,讓我懂得了教學藝術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和鼓舞;教育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是一棵大樹撼動另一大樹,是一個心靈碰撞另一個心靈。
二、好的教學源自于教師自身的認同與完整
在生活與工作壓力日益增大的今天,作為一名教師,對自身的認同與完整很重要。不少老師常常容易有意或無意把自己定位為一名教書匠,往往滿足于教學的技能而不是當成事業(yè)來做。帕爾默在書中強調(diào):“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自身的認同與自身的完整!蔽艺J為作為教師不僅要引領孩子學習知識,還要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魅力去淺移默化地影響和感染學生,也只有這樣,好的教學才能得以彰顯。
三、好的教學來自于以主體為中心的共同體中
“教學于共同體中──以主體為中心的教育!边@是帕爾默在書中提出的觀點,我認為很有道理。傳統(tǒng)的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學生被當成盛知識的容器。嚴重挫傷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使教學事倍功半。因此,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全新課堂模式騰空出世,然而學生學習很熱鬧,但沒有序列,沒有深入,往往淺嘗輒止,課堂效果并不太理想。所以在學生為本的課堂理念的同時,也不能忘記教師在課堂上的重要組織、引導、啟發(fā)作用,讓課堂成為師生共同發(fā)展的理想天地,讓真正好的教學源自以主體為中心的共同體中。
帕爾默那一句句真知灼言,猶如深埋在沙坑里的美麗貝殼,需要我們一點點,慢慢地去深入挖掘…
教學勇氣 讀后感4
春花秋月總能引發(fā)詩人的感懷,而寒來暑往卻能激起老師的惆悵,在周而復始的疲憊、迷茫、失落中,我們能否可以再一次鼓起教學勇氣,像優(yōu)秀教師那樣——把心靈獻給學生嗎?
漫懷著一分教師的執(zhí)著,拜讀了帕克·帕爾默教授的著作《教學勇氣》,讓自己的心靈作了一次深刻的洗禮,被書中通透教師心靈世界的深邃智慧和深刻啟迪所震撼。他的天賦帶領我們進入教學工作最深奧的領域,并以他足以永遠改變我們的洞察力和勇氣照亮了我們的心靈之旅,整合了嚴密與典雅、熱情與精確、智慧與人性,從關注教師心靈的角度,從智力、情感和精神來解讀教師,解讀教學,解讀教育,讓我如浴春風,重獲教育生命之感。
面對教師心靈的迷失,帕克。帕爾默在他的《教學勇氣》一書里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從生物學、心理學、甚至物理學、化學、宗教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他的很多觀點都給我震撼的感覺,加之字里行間自然流露的對教師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讓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聆聽,去體會。帕爾默認為教學的困惑主要來源于教師的教學行為與自我認同的分離,而當分離產(chǎn)生后,面對源自內(nèi)心的恐懼,教師只能在面具后隱藏,與內(nèi)心隔離、與學生隔離、與學科隔離、與同伴隔離……此刻,教師深感疏離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離”。所以,帕爾默呼喚讓我們重新認識自我,坦然面對恐懼,積極重建聯(lián)系,在“共同體”中實現(xiàn)真正的教學,也重新找到自我的價值和教學的勇氣。我驚嘆作者從自己做教師的角度出發(fā),將他幾十年教學生涯中獲得的心得通過許多真實的教學故事,生動地為我們一一展現(xiàn)。身為教師的我也進行了一次認識自我心靈的旅程。而且讀到一些地方,我心中就會不自覺地發(fā)出一些共鳴:“教師的內(nèi)心有一個警衛(wèi),守護著自己的個性,把有損我們自身完整的任何東西拒之門外,把有益于我們自身完整的一切東西擁入懷中,”“教師需要找到各種可能的方式來傾聽來自心靈內(nèi)部的聲音,并認真地接受內(nèi)心的指引,不只是為了我們的工作,更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健康!
我們要學會去傾聽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學生在恐懼、沉默的背后,是想去發(fā)現(xiàn)他們自己的聲音,想去發(fā)出他們的聲音,想讓人們聽見他們的聲音。能夠傾聽學生甚至尚未發(fā)出之聲音———意味著不斷地寬容他人,關注他人,關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著不能匆忙地用我們可怕的言語去填塞學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們說我們想聽的話;意味著充滿深情地走入學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傾聽他人真話的言而有信者。這樣有一天學生會能夠真實而又自信地說話。
教學勇氣 讀后感5
今年暑假,學校要求教師認真閱讀《我的教學勇氣》一書,我讀后感到這本書震撼著我的心靈之旅,吹醒了我沉睡的教師心靈。
《我的教學勇氣》是一部關注教師心靈勇氣的著作,在平常的教育敘事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意味。書中講述了25位美國教師的教學故事和心路歷程,這些故事或真實有趣,或充滿智慧,或深切感人,他們?yōu)閷W生成長付出的努力令人敬佩。他們愛學問、愛學生、渴望將自己熱愛的學科與學生建立牢不可破的聯(lián)系,總是千方百計點燃自己的教育激情,積極與同事合作,探討和研究,創(chuàng)造更好的教育氛圍,使每一個學生都具有最美好的品質(zhì)。他們的講述向我們展現(xiàn)了超越職業(yè)恐懼和重拾教師心靈勇氣的精神,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實現(xiàn)了《教學勇氣》中提出的“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的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我完善”的觀點。
下面就書中的幾個教學故事,談一些閱讀體會。
第一個教學故事是艾米·西蒙斯的《說出心里話》。
艾米是中學老師,教授英語和人文學科課程。在她的課上,學生們不專心,還有各種外界干擾。艾米不愿意假裝嚴厲,而是向?qū)W生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因愛而教。艾米由此贏得學生的理解、同情和支持,但仍有所擔心。
向?qū)W生說出心里話,我國教師也常有,尤其是中學教師,只不過有時說的并不高尚,有的中學老師常說:你們學成什么樣都跟我們老師沒關系;要不要學好了,你們看著辦;誰上課搗亂就請家長……。這話雖然說得不客氣,但是作為老師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向?qū)W生說出的心里話,是他的應對風格,但是能不能起到作用,是不是真愛教育,是值得懷疑的。
向?qū)W生說出心里話,只要我能真心熱愛學生并因此登壇任教,就沒有理由不相信學生的心靈,更不必害怕向?qū)W生表露心跡。
第二個教學故事是吉姆·伯克《教學的真諦》。
吉姆·伯克是中學英語教師。在一個暑假里,志得意滿的吉姆收到一個學生的電子郵件,諷刺指責他教學水平低而又自鳴得意。吉姆既沒有因此生氣,也沒有置之不理,而是準備在開學前為學生的要求而重新調(diào)整自己。
學生給老師挑刺,甚至根據(jù)老師的特點提綽號,這種想象在我國是比比皆是,可是老師是如何應對處理這種事情的呢?大多數(shù)老師拿出師道尊嚴的態(tài)度,對學生進行嚴厲的批評,甚至謾罵,好一點的裝作不知道置之不理。但是“吉姆既沒有因此生氣,也沒有置之不理,而是準備在開學前為學生的要求而重新調(diào)整自己。”這需要勇氣,需要好心態(tài),更要有好的教學觀。
記住無論是不是學生故意挑刺,作為老師都要珍惜由正視學生意見帶來的溝通機會,博得信任并改進教學質(zhì)量。
第三個教學故事是瑪麗·愛麗絲·斯科特的《用大愛做小事》。
瑪麗想通過教學來做大事,于是讀了一個中等師范專業(yè),面對實習對象卻無法施教,于是改行。在為一個小女孩做護理的時候,她忽然感到上帝的降臨,體悟出自己的小和世界的大;認識到不該自私自大,而要用大愛做小事。終于她還是成為了一名普通教師。
我們從小到大都會不時地做白日夢,夢想自己在某個職位、某個領域取得了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卻很少知道自己其實連一些很“弱”的任務都還做不好。假如也讓我當個普通教師,我能當成什么樣?
《我的教學勇氣》喚醒了我沉睡的激情,無論愛的過程是愉悅或是痛苦,我都要把愛獻給孩子們,用心來教,因為孩子值得我們付出。特雷莎修女說過:“我們做的從來不是大事,只是用大愛做小事!蔽蚁耄何壹热贿x擇了教師這個職業(yè),那就讓我從小事做起,我也要重新找回我的教學勇氣,重新點燃我的教學激情,忠實地為學生服務,為學生托起明天的太陽。
教學勇氣 讀后感6
每個學生都是一棵果樹,只是結果的多少和季節(jié)不同。作為一名教師,要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yōu)點,用縮小鏡看學生的缺點,寬容的態(tài)度處理學生的錯誤。如作業(yè)中有的學生答對的很少,甚至全錯,但我們可以從作業(yè)書寫的認真態(tài)度,能否按時獨立完成等方面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上課不專心聽講、講話、搞小動作等學生,可用他們的能夠接受的語言吸引他們,或在課外找他們談心,等等,想方設法的去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初中生天性好奇,求知欲盛,作為課堂氣氛的調(diào)控者,可把一定的時間留給學生,啟發(fā)學生提出各種問題和設想,發(fā)表意見看法,讓他們展露靈性,展示個性,使課堂氛圍輕松愉快,這樣學生思維得到了更多的訓練,我們也可從學生的觀點中吸取自己所疏忽或未能想到的東西。在上完一節(jié)課后,應引導學生自我總結,并說清楚為什么,使學生能夠自己抓重難點,如果學生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要告訴他們應采取什么策略,還要幫助學生把本節(jié)課學過的知識和以前學過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使它們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同時反思自己一堂課的教學過程,總結成功之處,反思失敗的地方和原因,并加以改正,以備下次再用。
回首十幾年教學路,我若有所悟:原來,育人永遠是一門藝術,永遠沒有固定的“套路”,而是以欣賞的眼光,接納學生一切優(yōu)點和包容他們的缺點...
教學勇氣 讀后感7
在《教學勇氣》一書中,作者提到讓學生參與真正共同體的動態(tài)是優(yōu)質(zhì)教學法的原則。優(yōu)秀的教師所做的,要遠超過把共同體中的新知識傳遞給學生,優(yōu)秀的教師通過讓學生積極參與真正共同體的動態(tài)演變,重復認知的過程。教學不同于技巧,優(yōu)質(zhì)教學一直在本質(zhì)上是群體共享的!叭后w共享”一詞引起了我的興趣,我繼續(xù)往下看,讓我了解了作者所闡述的“以主體為中心的教育”,它既不是傳統(tǒng)教學法中的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只把結論傳授給學生的方法,也不是關注主動學習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在共同體模式的教學中,課堂既不以教師為中心,也不以學生為中心,而是以主體為中心。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同時關注一件偉大事物,主體-不是教師或?qū)W生-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的最優(yōu)特質(zhì)獲得融合和超驗升華。
作者通過自身的經(jīng)歷讓我們看到了他在共同體的學習中是如何把握的。在被邀請演講時,碰到的是一群習慣于只聽課,不參與討論的學生。這樣的場面讓作者不安,甚至緊張到違背規(guī)則地向?qū)W生胡亂發(fā)問。感覺到演講像是公開絞刑。當有一個出于對作者同情的學生舉手提問時,作者馬上熱情響應,接著引起了更過的交流,真正的對話、學習就出現(xiàn)了。
這不也是我們近幾年來的教學探索、教學改革,推翻了傳統(tǒng)的教師一言堂,倡導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發(fā)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弊端,提倡合作學習,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合作,共同學習。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可以當學生,學生也可以當教師,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教師不是知識的代言人,也不是學生關注的唯一焦點,被關注的是知識本身。當然讓學生參與真正的學習并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圍坐一圈或是分成小組,在一起討論討論。而是共同關注于知識,學生接觸的是知識本身,學生與學科建立了緊密的關系,在參與共同體的學習中,使學生在比學習書本知識時更真實。
在實際的教學操作中我也致力于讓學生參與真正的學習,在6A U7 at Christmas的學習中,介紹的是一個西方的節(jié)日文化。在對于這一知識的學習時,學生本身已經(jīng)對一些西方的假日有所了解,可以運用一些簡單的句型來表達自己喜歡的節(jié)日以及在這節(jié)日時所做的一些事情,他們有這些知識基礎,并不是對于Christmas一無所知的,這樣為本單元的學習就奠定了基礎。嘗試在學習前,布置前置性作業(yè),讓學生們通過自己的方式查找有關Christmas的一些資料,對這一西方節(jié)日做最大的了解,知道它是在哪一天,人們通常會做些什么事情,有哪些風俗習慣等等。課堂上從談論學生自己喜歡的節(jié)假日入手,進行相關的聯(lián)想,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Christmas的相關知識上,所有的內(nèi)容都是通過學生自己搜集,表述,所以比起直接從引入課文,在課文中學習到的知識就更加深刻,掌握得也更好。
教學勇氣 讀后感8
特殊時期的相遇,讓我對你倍加珍惜。
沒和你相見前,你的大名就如雷貫耳。在拜讀了幾位老師寫得關于你的讀后感,深深激起了我內(nèi)心的好奇。你該是一本怎樣的好書。〉玫竭@么多大咖級人物和期刊的高評價!督處煛冯s志如是說:我已經(jīng)久未曾讀到一部如此絕妙的書寫教育的杰作。更有期刊這樣寫到:如果你是一名教師,這本書將改變你的人生。這應該是一本多么神奇的書!
很可惜,我沒有找到你的電子版,趕緊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官方旗艦店買了一本。不想,一場疫情席卷神州大地,打破了春節(jié)的熱鬧喜慶。你在路上奔波了20多天,才來到我的身邊。等待是難熬的。等待時間越長,好奇就越強,期盼著與你早日相見。真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經(jīng)歷這些波折,讓我對你更是倍加珍惜。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打開翻閱。我深深的被你吸引,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帕爾默有難得的寫作才能,嚴謹?shù)姆治雠c高雅的言辭融為一體,提出的問題范圍廣,層次多,耐人尋味.既與個人利害相關,也與大眾福祉相連,他的談吐義正辭嚴,但又不乏富有感染力的中西部幽默和根植于真正謙遜之中的自我挪揄。
身處困境,但心中力求完善和淡泊的個人得用充滿勇氣的心靈來接觸外界教師,在其職業(yè)生涯中,越來越清晰,看清了,他們正在付出的個人代價,喪失了有勇氣的心靈。當我們真正全身的投入到感召我們的工作中,我們就能再一次把我們的心靈獻給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同事,我們的學校以及我們的世界,一個心如鐵石,但指向從內(nèi)心生發(fā)的材質(zhì)和美德,低頭的世界,我們復歸本性,扎下根基,重獲新生,再從容面對我們生活的外在景觀。
帕爾默用深厚的專業(yè)知識,獨特的見解,以及對教育的無限熱忱寫下了這本經(jīng)典巨著。在超越教學技巧的教學篇章中講到,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我認同與自我完善。這句話深深地吸引了我。
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我也有過很多的困惑和不解,就像帕慕爾在開篇中寫道。上課時總有一些同學做小動作,隨意講話,擾亂課堂紀律。跟老師頂撞,不按時完成作業(yè)。課間在校園里生龍活虎談天說地,可是一到上課就無精打采,一言不發(fā)。催作業(yè)成為老師的重要任務,而學生寫作業(yè)成了他主要負擔。一個催著交,一個不愿學,不愿寫。老師和學生成了一對自相矛盾的載體,就好像老師和學生之間有了不可逾越的鴻溝,不可逾越。在考試的時候,我們精疲力竭的帶領孩子刷題提分數(shù),可是在我們教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之后,當許多年過去之后,這位學生再提到這名老師,他的內(nèi)心又留下的是什么呢?是老師課本堂上所教的那幾段話,幾句文章或?qū)懽鞣椒▎?還是這位老師潛移默化當中對他更深的影響。
我常常在想,從教這么多年教過的學生,對我有什么樣的評價呢?我最后都有留給他什么東西呢?當離開學校,離開教室,他們是否還能記起我這位老師呢?帕爾默在這里告訴我們,要有超越教學技巧的教學。教學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性的的手段。這個工作的魅力更在于教學是一個教書育人的過程,是老師和學生在彼此對話,彼此熏陶,彼此潛移默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互助的成長。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我認同與自我完善。
有人說教育是用生命影響生命,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那在教學中的真我又是一個怎樣的生命呢?是一個什么樣的云朵呢?好的教學來自好人。這個好人說的就是自我認同,自我完善,他首先不僅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更是一個心懷大愛的人。
一名優(yōu)秀教師教的知識會被遺忘,但其本人的音容卻永駐在心,它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在文中帕爾默就講到了一位影響到他一生的導師。這位導師,他似乎違背了優(yōu)質(zhì)教學的所有金科玉律,講起課來眉飛色舞,口若懸河不給學生留一點提問和評說的時間,他只沉溺迷于自己的想法。因此他上的課幾乎都是獨角戲,而學生只配當聽眾。如此這般的滿堂灌,聽起來像是一場教學噩夢,但當時帕爾默卻莫名其妙的著迷于這位導師的教學。因為這位老師為帕爾默揭示了追尋自我認同的線索。這位上課侃侃而談的教授,使帕爾默初次認識到自己的天賦,讓他發(fā)現(xiàn)了仍在休眠的自我認同。導師上課能毫無掩飾的亮出他的心智活動,充分表現(xiàn)出他好學善思的品質(zhì),成為了一把打開帕爾默認識自己的鑰匙。直到后來帕爾默認同自我,尋找到真我,把心智活動作為職業(yè)的支柱,堅信內(nèi)心深處對做學問的呼喚。從而才有了《教學勇氣》這樣的經(jīng)典巨著。
所以,每個老師教學方式是多樣的,教學技巧也是多樣的。但是優(yōu)秀的老師能把教學技巧發(fā)揮得恰到好處。如何發(fā)揮到恰到好處呢?更多更深的了解自我時,我們就能學到展現(xiàn)而非掩飾自己個性特點的各種教學技巧,由此可產(chǎn)生優(yōu)質(zhì)的教學。我們只有真正的了解了自己的特點,了解了自身的性格和知識水平,才能夠選取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優(yōu)質(zhì)課堂并不是模仿而來的,優(yōu)秀教師也并不是學來的,最重要的是認識自我,完善自我。
認識自我就要善于去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反思自己的教學經(jīng)歷。完善自我就是要付出行動。去充實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一名老師要以育才興邦為己任!敖▏,教學為先”,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專著《學記》中的一句話,意思是建設國家,管理公眾事務,教育為最優(yōu)先、最重要的事業(yè)。發(fā)展教育的關鍵在人才,所以教師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主要承擔者,一定要以育才興邦為己任。教師還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一個高素質(zhì)的教師要具備合理的文化知識結構?茖W與人文并重,既有精深的學科專業(yè)知識,又學習豐富的職業(yè)理論,即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相關知識,還要具有廣博的文化常識。愛上閱讀,愛上學習.
教師還要有強健的體魄。強健的體魄是高素質(zhì)的人必備的一項素質(zhì)。作為教師一定要樹立身體鍛煉意識,堅持鍛煉身體。長年堅持鍛煉的人,往往性格開朗,樂觀向上,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恰恰是一個人最可寶貴的。教師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這是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品質(zhì)。教師要有開闊的心胸,開朗、大度,關心他人。
同時,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還要不斷地增加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多閱讀,多積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超越自我的老師,才能夠影響學生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熱愛學習的學生。接受自己一個完美的自己,不斷的去學習,遇到更好的自己!有對自己的自信,也有對遇到更好的自己的期許。
最后,引用第一章節(jié)的開篇詩句:
現(xiàn)在我終于找回了自己
曾度過了多少歲月,
曾換過了多少場地,
我一次次的動搖,
我一次次的迷失,
戴著別人的面具……
反思,
認同,
完善,
最終,
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教學中的自我認同和自我完善是一個漫長成長的過程。我熱愛我的三尺講臺,我熱愛我的學生,我熱愛教育。我愿找到教學中的真我,更加真誠的為學生服務,指引每一位學生走在心明眼亮的做事做人的人生大道上。
教學勇氣 讀后感9
教師為什么會恐懼?《教學勇氣---漫步教師的心靈》的作者帕爾默把教師心中深處的想法和做法以及心中的矛盾闡述出來了,而且剖析的非常深刻。帕爾默教授的《教學勇氣》一書,帶領教師,為重新點燃教師對人類最困難最重要的教育事業(yè)的熱情,進行一次心靈之旅。這是一次激動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學本質(zhì)的精神之旅。這是一次重新把教師職業(yè)和學生結合起來的旅程,它重新激發(fā)了我們從事這份異常艱苦和重要工作的熱情。
讀了《教學勇氣》后,我才知道原來這世上并不只有我一個人有這樣的心情,而且看上去數(shù)量也并不少,快樂與痛苦并存,也許就是我們每個人在經(jīng)歷著的。書中的內(nèi)容,讓我理性去審視自身的內(nèi)心恐懼,勇敢地面對恐懼。其實我們也不能缺少恐懼,它是一種警示,告誡我們將要關注方向,努力方向;預示著我們的新的生長點。因此,要正確利用恐懼,不必置身心于恐懼之中就行。
作為老師只有對教學充滿樂趣與熱愛,才能促使自己不斷學習,不斷創(chuàng)新。以此來提高教學質(zhì)量,使學生能健康地成長。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學習是最陽光的、最快樂的、最充實的。作為教師,內(nèi)心必須包含著知識、情感、精神和意志。
書中告訴我們:優(yōu)秀教師都有這樣一個特點:他們完全沉浸在課堂上,和學生作深層次的交流。他們能編織一個復雜的網(wǎng),這張網(wǎng)聯(lián)結著學生、文本和他們自己。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會為自己編織出一個世界。這張網(wǎng)以及它所包含的種種聯(lián)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師的內(nèi)心中。
對于教學中的困惑,帕爾默認為:我們教授的學科是象生命一樣廣泛和復雜的,因此我們有關學科的知識總是殘缺不全,無論我們自己如何致力于閱讀和研究,教學對控制內(nèi)容的要求總是使我們難以把握。其次,我們教的學生遠比生命廣泛、復雜。要清晰、完整地認識他們,對他們快速的做出明智的反應,需要融入智慧。如果學生和學科可以解釋所有教學的復雜性,我們使用目前的標準教學方式,學習足夠的教學技術以及保持在專業(yè)領域的更新就可以。但發(fā)現(xiàn)這樣遠遠是不夠的。
最吸引我的是另一種解釋教學復雜性的理由:我們需要教導自己認識自我。事實上,認識學生和學科主要依賴于關于自我的知識。[為您編輯]當我不了解自我時,我就不了解我的學生的特點,我就不能夠教好他們。當我不能夠清楚地了解自我,我就不能夠懂得我教的學科不能夠出神入化地在深層次的、個人意義上吃透學科。我只是在抽象意義上,遙遠地、孤立看待學科,就象我遠離自己的本真一樣。
在這本書中,我可以真正體會到自我反省獲得勇氣的過程,從而真正感受到用心靈聯(lián)系心靈、群體共享能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真正體驗到用心靈聯(lián)系課程和教學產(chǎn)生的無窮魅力。
教學勇氣 讀后感10
讀完《教學勇氣》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好像是我的朋友一樣在跟我對話,給我指引方向,鼓勵我先成為自己,然后重新拾起教學的勇氣。然而我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窮盡整本書,所以選取了最令我有共鳴的第二章作者對教學恐懼的詮釋,來談談我的感受。
正如作者所言,作為教師,我們每個人都免不了恐懼,回想這一年,似乎“恐懼”是我常有的情緒,當我精心準備的一節(jié)課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時、當我使盡渾身解數(shù),他們就像石頭一樣保持沉默沒有任何反應時......我常會感到恐懼。我恐懼上課時因為自己不得要領而把學生弄得糊涂,但是,我并沒有正確認識到自己內(nèi)心的恐懼,所以有時我會選擇以粗暴和不理智的方式去掩飾這種恐懼。經(jīng)常使用的方式就是笑容燦爛的臉上會慢慢愁云密布,用極為嚴肅甚至是可怖的面孔來震懾學生的喧鬧,用強勢武裝著自己。因為沒有認清自己的恐懼,所以我根本也就沒有洞察到原來學生也是恐懼的。
帕爾默在文中告訴我:“我恐懼,我的學生一樣恐懼,他們的恐懼決不在我之下!碑攲W生恐懼時,他們往往會采取沉默的方式,他們會覺得只要不開口說話就是安全的。他們害怕不懂,害怕不會的問題正好被老師問到,害怕在同學面前顯得自己愚蠢!闭绗F(xiàn)實的課堂中一樣,我們班的一個男孩子,他課上課下完全是兩個人,課下活潑可愛好動,還主動撿起同學掉在地上的物品交給者,問老師累不累,讓他干點什么等。課上,他就會變得十分靦腆、惜字如金,每次提問他,他都磨磨蹭蹭地站起來,那聲音小到聽不到他在說話,任我怎樣鼓勵,他還是那個樣子。這正是帕爾默所說的恐懼。我親身體驗了,而當學生的恐懼和我的恐懼混合在一起時,這樣課堂就會癱瘓,教育就會癱瘓。
這樣的恐懼如何突破?最關鍵的是“傾聽人們說話”!拔覀兊膶W生在恐懼、沉默的背后,是想讓人們聽見他們的聲音的。一個好老師能夠傾聽學生,甚至尚未發(fā)出的聲音。傾聽學生尚未發(fā)出的聲音意味著不匆忙地用我們可怕的言語去填塞學生的沉默;意味著充滿深情地走入學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傾聽真話的言而有信者。并在知識探險中給予他們保護。
隨后,帕爾默寫出了那個著名的比喻,“好的教學是對學生的一種親切款待,而親切的款待經(jīng)常是主人比客人受益更多的行為”。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室里親切款待了學生,學生將給教師帶去新鮮的思維,超越教師所能理解、超越教師所能想象的思維。這種思維的分享、碰撞的狀態(tài),讓整個課堂變成了一個有溫度的學習共同體。
面對課堂上的焦慮和恐懼,作者幫助我們剖析恐懼并告訴我們不要害怕:我可以有恐懼,但我不必置身于恐懼。我恐懼我的教學很糟,這種恐懼或許不是一種失敗的信號,而是關注我的教學技藝的一種證據(jù)。我恐懼課堂上學生提出的某個問題我解答不出來,這種恐懼或許不是警告我逃避這個話題,而是發(fā)出一個信號:這個話題我必須注意,我應該為每次的教學做更多的準備,我應該多看書,多充電,以此來鞭策自己。我恐懼課上學生回答問題不積極,這可能是在告訴我:我設計的教學不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征,提出的問題不符合孩子們的認知水平。如果我們懂得怎樣去破解恐懼,而不是因為恐懼而停滯,那么恐懼就能幫助我們生存,甚至幫助我們學習和成長。
其實,我原本也畏懼攻讀理論書,但誠如書中所言:“當我們遇到陌生事物,并且被迫挑戰(zhàn)去擴展我們的思維、我們的自身認同和我們的生活時,我們感受到加繆提到的恐懼——這種恐懼讓我們知道我們處在真正學習的邊沿上,……在那個時刻,我們焦躁不安,但也有所感悟、有所觸動,因此稍微一碰就使我們渾身顫抖。我們穿越了一片普灑大地的陽光,那正是永恒圣地!
教學勇氣 讀后感11
本章的重點,將由教學實踐轉(zhuǎn)向教育改革的問題,即是否有可能將我們關于教育學感悟最深刻的見解,體現(xiàn)在可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的社會變革運動中?
一、停滯、絕望與希望。
變革運動有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獨立的個體決定過一種不再分離的生活。第二階段,這些個體形成志同道合的共同體。第三階段,這些社群開始走向公眾。第四階段,一個選擇性激勵系統(tǒng)開始出現(xiàn),使獎賞激勵系統(tǒng)的標準發(fā)生變化。
本章后面的四面部分,就是對這四個階段依次進行論述。
二、不可分離的生活。
孤立的個體決定拋棄并改變機構組織的邏輯,決定過一種不再分離的生活。決定過一種不再分離的生活,個體要比批判體制還要更進一步,還要具有自我批判意識。即使我拒絕遵從制度的要求,制度也沒有凌駕于我的力量。敵人不僅僅是“在外面”,而是首先“在我們自身”,即我們每個人對邪惡的妥協(xié)之中!傲_莎。帕克斯決定”,帕克斯堪稱“不可分離地生活”的活典范。她勇敢的坐到公交車前排座位,拒絕給白人讓座。如果是我們深愛教育,不忍使他墮落,應走進尊重心靈呼喚的新天地,以敬重自己內(nèi)心最推崇的價值的方式教學。
三、同道合的共同體。
過不分離的生活,最初最好還是把自己的感情隱藏起來,安分守己,保守秘密,避免傷害。
教育中志同道合的共同體形成的條件是:第一,在大大小小的校園中,逐漸增多的教與學的中心,這些中心為那些有誠信的教師,提供一個結識交談的地方,并且尋求不斷相互支持的途徑。第二,那些在自己的校園里,感到孤立無援的教師,可以加入向區(qū)域性和全國性協(xié)會這樣的組織,參加諸如此類的活動。那就不會再感到孤立無援,而是有了盟友,就會備受鼓舞,只是地方遠點罷了。其實,致力于改革運動的人們,在遠方的朋友通常比在本地多。第三,找到近鄰的朋友。一個人必須要讓他不再分離的生活的決定被人們發(fā)現(xiàn)。我們有時會對這種就近加盟的方式感到吃驚。
四、走向公眾。
把志同道合的人聚集成一個共同體,增強尚脆弱的信念。改革中要最大限度的縮小陰影和最大限度的擴大光明,唯一的方法是使運動面向公眾的批評一一走向公眾,以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接受公眾的批評。使參與者的自身認同和完整都在公共舞臺上活躍的多元價值與愿景中接受考驗,這樣,改革運動和我們自身的完整性就會一起成長。
五、精神獎勵。
隨著變革運動的展開,在每一個階段,它都會提供無形而有力的精神獎勵。在第一階段,精神獎勵是每個人都可以更好的認識自己的身份;在第二階段,精神獎勵是不斷從志同道合的共同體的人們中獲得聯(lián)系和支持;在第三階段,精神獎勵是過一種更為廣闊的公共生活。
運動不但提供精神的回報,也提供物質(zhì)上的回報。不少奉獻于教育改革事業(yè)的學者就運動以及運動的目的出版了研究專著或者研究文章,從而在傳統(tǒng)學校機構中獲得提升或者終身職位。其實,到第四階段會獲得來自不再分離的生活的精神獎勵,但任何人所能提供的獎勵都比不上他們自己按照自己的本真生活所獲得的內(nèi)在獎賞,因為人類并不只是靠面包活著。
我是一個認真的教師。如果我關心教學,我必須不僅關心我的學生和我教的學科,也要關注教師工作的內(nèi)容和外部環(huán)境,F(xiàn)在,世界成了我們的教室,教與學的權力無所不在。在這個世界中,我們只需要開放心靈,成為真正的自己。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去棲身于此的教學勇氣。
教學勇氣 讀后感12
一、關上門的教學。
世界上沒有優(yōu)質(zhì)教學的公式,而且專家的指導也只能是杯水車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如果想要在實踐中成長,我們有兩個去處,一個是達成優(yōu)質(zhì)教學的內(nèi)心世界,一個是由教師同行組成的共同體,從同事那里,我們可以更多地了解我們自己和我們的教學。所以,我們不能關上門教學,不能自我蒙蔽和故步自封。我們需要一種同事之間互相切磋、對話的共同體的指引,集眾家之智慧來完善教學。我應該帶頭建立同事共同體,有計劃地多組織教研活動,多組織聽評課,展開關于優(yōu)質(zhì)教學的真誠對話,既提高我們的專業(yè)實踐,又從中提高自我認識。但提高同事共同體的坦誠對話需要三個元素:對話的新主題,對話的基本規(guī)則,需要領導。
二、對話的新主題。
開展有廣度或深度的同事之間的對話共同體,需要有對話的新主題。本節(jié)探究兩個能生成優(yōu)質(zhì)教學和促進源自教師的自身認同進行優(yōu)質(zhì)教學的適當話題:在教與學過程中的關鍵時刻,以及能豐富我們教學自我感的隱喻和影像。文中通過列舉兩個例子來說明這兩種對話的新主題。主題一,是要求在代表課程進度的線上指出老師所經(jīng)歷的關鍵時刻,通過時間線和我們自己經(jīng)驗的資料,我們把類似的、共同的時刻聚集在一起。當我們聆聽彼此的故事時,我們時常會默默反思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自身認同和完整。主題二是要求教師填空,“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________!鄙珊吞骄课覀兘痰米詈脮r我們的獨特身份認同所蘊含的言語和影像,更深入探究自身認同和完整。
三、對話的基本規(guī)則。
新的對話主題能幫助引發(fā)一些關于優(yōu)質(zhì)教學的有效談話,但需要有對話的基本規(guī)則來幫助我們尊敬彼此的弱點,而且避免在開始之前使對話冷場。我們需要設立一些基本規(guī)則,讓我們安靜地、以接納的心態(tài)面對別人的問題,去鼓勵別人的心靈走出來,允許別人的心靈以他自己的水準和速度去自行發(fā)現(xiàn)自己的答案。反思我在聽評課時,有時,我的評課有點自以為是,說得太多,以后要注意評課方式,點到為止,引起授課老師自我反思即可。
四、需要領導。
共同體是動態(tài)的,每時每刻都需要領導。關于優(yōu)質(zhì)教學的真誠對話能改造教學的過程,它有很多形式,能影響很多人。但是,只有領導者期待這種對話并發(fā)出邀請,而且提供舒適的空間,它才真的會發(fā)生。好的領導常常都與教學過程相關。好的領導從我們一直探討的教學本身的模式出發(fā),以教與學的偉大事物為中心,創(chuàng)造著圍繞這個中心聚集在一起的真正的共同體空間。領導者把老師召回教育學過程的核心,鼓勵教師共同工作、分享工作激情,才很可能建立這種共同體。
反思我的工作,要努力做到:第一,要堅持每天至少兩節(jié)的常規(guī)聽課,評課時點到為止,允許講課老師的心靈以他自己的水準和速度去自行發(fā)現(xiàn)自己的答案。第二,按計劃多組織并盡量全程參加主題教研的學習共同體中,與老師共事切磋。引領教師評課時遵循規(guī)則,圍繞對話的新主題,公開坦誠地探討。第三,除了開發(fā)本學區(qū)資源外,多給老師搭建更大的學習共同體,采用“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法,讓老師開闊視野,放大格局,開拓創(chuàng)新。幫助老師們深入探究自身認同和完整。
教學勇氣 讀后感13
暑假中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美)帕爾默著,吳國珍等譯這本書,我第一次感悟到,教學是需要勇氣的。并將帕爾默的如下一番話作為教學的箴言:一種優(yōu)秀教學永遠需要的是重獲內(nèi)心世界資源的小徑。記住我們是誰,就是把我們的全部身心放回本位,恢復我們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重獲我們生活的完整。
在這本書里,作者通過對教學勇氣的追問,建立了這樣一個信念:優(yōu)秀教學不能降格為技術,優(yōu)秀教學源自于教師的自我認同和自我完善。這一信念與教師的心靈有關。很少有人像帕爾默一樣,如此關注教師的心靈,并以如此的方式進入教師的心靈。因而,有人認為:“這是一本引導教師返回內(nèi)心,走向自我的書,是試圖超越于外在的技術、技巧,而走向內(nèi)心的書,是一本涉及到教師的靈魂奧秘的書”。帕爾默提醒我們。教學不外乎是人生中的心靈工作,是生命本身的一件樂事,既游離于學科又與學科關系密切。教學對于教師本人最大的價值在于,教學滋養(yǎng)著他的心靈,“在我所知的任何工作中,教學對心靈最有益!痹谒磥,任何一本討論教師的書,都不能不涉及到教師的心靈問題,都應該以某種方式去探索教師的靈魂奧秘。
提到教師,人們常常馬上想到的是教學,是艱辛的勞作,進而聯(lián)想到奉獻精神,僅此而已。似乎“奉獻或犧牲”就是教師全部的靈魂奧秘。在這樣的靈魂世界里,教師的靈魂是圓滿的、完善的,這樣的靈魂始終流光溢彩。與此同時,教師情感中的焦灼、困惑、迷惘、痛苦等心靈風暴常常遮掩在黑暗里,教師心靈中的軟弱甚至懦弱,常常被視而不見。在以往,教師的勇氣,是朝外的,是面對學生和教學之事的,因而是與自己無關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教師成長的過程中,常常被教導,要勇敢地面對教學中的困難和失敗,要無懼地面對學生的挑釁,換而言之,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以迎接“外部”的挑戰(zhàn),很少有人告訴他們?nèi)绾斡印皟?nèi)在”的挑戰(zhàn),很少有人直截了當?shù)叵喔妫耗阈枰氐阶陨,你需要返回?nèi)心,直面你的內(nèi)心,透析精神懦弱、心靈浮躁、靈魂無根等種種心靈的缺失,將它們勇敢地挖出來,置于陽光之下,日日揣摩反省。
在教學中,教師之所以常常缺乏勇氣,是因為我們往往把這些困境歸結為外部環(huán)境,歸結于學生,但很少歸結于自身,很少從自我的角度去尋找教學困境的根源。我們?nèi)狈γ鎸ψ晕业挠職,當自我受挫,遭遇傷害之后,立即匆匆忙忙地奔赴外部,尋找可以療傷的止痛藥和安慰劑,然后把它們像膏藥一樣貼在創(chuàng)口處,像遮羞布一樣遮擋自己的隱私。殊不知膏藥下的傷口正在持續(xù)地腐爛,遮羞布里的隱私正在發(fā)生隱秘的癌變。帕爾默的意義就在于揭開了靈魂的傷疤,讓丑陋的、腐爛的、觸目驚心的傷口裸露出來。他以充滿激情的理性方式對教師的心靈說了真話,這是一本說真話的大書。種種關于教師心靈的真話,可以歸結為一句話:教師具有對自我的恐懼,害怕打破心靈的幻象,害怕看到那個因幻象消失后裸露出的存在著種種缺失的“我”,因此,他缺乏返回自身的勇氣。這句話背后的預設是:教育者首要的任務不是塑造別人,而是重建自身。
僅僅把教師視為“犧牲者”,并不能簡單地視作具有“教學的勇氣”,如果同時犧牲掉的是返回自我、正視自我的勇氣,如果這樣的犧牲是以喪失自我存在的價值為代價,那么,我們可以將其看做是懦弱的犧牲和不道德的犧牲,正如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這份報告中所言:“假如把犧牲性的行為看成是只對別人有意義而對自己毫無意義的行為,這恰恰意味著自己只不過是一件工具而不是一個顯示著人的價值的人,如果一個人自身是無價值的,那么他所做的犧牲也就成為無道德價值的貢獻!
如果教師敢于犧牲自我固有的種種幻象,敢于因承認心靈的缺陷而犧牲對自我的種種預設,敢于犧牲一遇問題就歸結于外部因素的教學習慣,這樣的犧牲,可以稱之為完美的犧牲和有道德的犧牲,這樣的犧牲,就是一種教學的勇氣。因為,這種犧牲不僅成全了別人,也成全了自己。
對教師而言,教學的價值就是能夠滋養(yǎng)教師的心靈。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學都能達到這樣的目的,不好的教學反而使自我的缺失彌漫擴大,從而變成對自我生命的傷害。我們時常可以看到一些因教學而傷害了甚至摧殘了身心的教師。好的教學之所以能夠成全自己,滋養(yǎng)心靈,是因為教師將教學和自身認同、自身完整結合在一起,他不會只顧埋頭于教學之術,而不顧教學之“我”,不會把外在的“技術”和內(nèi)在的“自我”割裂開來。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回到內(nèi)心世界,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在帕爾默看來,就像任何真實的人類活動一樣,教學不論好壞都發(fā)自內(nèi)心世界。教師把自己的靈魂狀態(tài)、所教的學科,以及教師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學生心靈上,教師在教室里體驗到的糾纏不清只不過折射了其內(nèi)心生活中的交錯盤繞。從這個角度說,教學提供通達靈魂的鏡子。如果教師愿意直面靈魂的鏡子,不回避他所看到的,他就有機會獲得自我的知識,而就優(yōu)秀教學而言,認識自我與認識學生和學科是同等重要的。相反,自身的不認同、不清晰和自身的四分五裂,是不好的教學的源頭,是教師不幸的根源。
能夠進行如此好的教學的教師,就是好教師。帕爾默對此不吝筆墨:“好的老師有一共同的特質(zhì):一種把他們個人的自身認同融入工作的強烈意識”,“好的老師則在生活中將自己、教學科目和學生聯(lián)合起來”,“好的老師具有聯(lián)合能力,他們能夠?qū)⒆约、所教學科和他們的學生編織成復雜的聯(lián)系網(wǎng),以便學生能夠?qū)W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好老師形成的聯(lián)合不在于他們的方法,而在于他們的心靈——人類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歸根到底,好教師擁有豐富的關于自我的知識。帕爾默深信,作為教師,無論我們獲得哪方面有關自我的知識,都有益于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和學術。優(yōu)秀教師需要自我的知識,這是隱藏在樸實見解中的奧秘。這種奧秘可以解釋教學為什么如此復雜:因為教學的過程,不僅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教導自己認識自我的過程。兩個過程如此緊密地縫合在一起,隨著學生的變化和教師的變化,展現(xiàn)出復雜多變的格局。
這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與之相遇的首先不是學生,不是課程內(nèi)容,而是自我。當教師還不了解自我時,他也不能夠懂得他教的學科,不能夠出神入化地在深層的、個人的意義上吃透學科。這種對自我的知識,不僅在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起始階段很重要,對教師發(fā)展過程中的任何一個階段都至關重要。無論“我”處在教師生涯的什么階段,無論“我”教的學科多么學術化、專業(yè)化,“我”教的東西都是“我”關心的東西——“我”關心的東西就是“我”的自我。這種對自我的關心,并不意味著對學生的漠視。教學不僅僅是為了守護自己的靈魂,更是為了愛護學生的心靈。如果教師對自我毫不關心,導致靈魂失守,如何去愛護學生的心靈?
因此,教師愛的力量,首先來自于愛自身的力量。隨著教學生涯的延續(xù),我們中的很多人失去了這種心靈的力量。我們怎樣才能在教學中把我們的心靈找回,像優(yōu)秀教師那樣,將真心獻給學生?獲得這種力量的首要途徑就是,返回自己的根基,在自己的根基上教學和思考。毫不奇怪,教學牽動著教師的心,打開教師的心,甚至傷了教師的心——越熱愛教學的老師,可能就越傷心!教學的勇氣就在于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即使力不從心仍然能夠堅持,那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被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構中!币坏┙處熯M入到了這樣的共同體中,教師就可能重獲失去的內(nèi)心世界的資源和內(nèi)在的力量。有心靈力量的教師,有完整心靈的老師,才會培育出具有內(nèi)在力量的學生,才會教導學生獲得完整的自我。
教學勇氣 讀后感14
讀此書,甘之若飴,前段時間讀過一部分,后來它神秘失蹤,讀過的部分像美酒一樣不斷在心里發(fā)酵。昨日它又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重讀了讀過的部分,又一次感嘆它的真實,感嘆它的影響力之深,不禁為這折服。采擷部分精彩內(nèi)容,以做賞析。
一、心靈缺失的原因
“當學術文化貶低內(nèi)在真實,僅僅贊譽外部世界時,學生和老師就失去了心靈!笨吹竭@句話時,心中想到許多關于名師的爭論。魏書生是我97年剛參加工作時接觸到的名師,因為聽說此人有神力,帶著兩個班的語文兼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井井有條,學生的自我學習扎扎實實,所帶的學生成績突出。然而今年在Q群卻看到了對魏書生的質(zhì)疑,說他是技術派的代表,在他的眼里只有管理的技術,缺少語文的涵養(yǎng),在語文教學方面缺少建樹。徐江老師“用哲學思維解讀文本”,程少堂老師的“語文味”等觀點都遭到了質(zhì)疑,質(zhì)疑者稱“用哲學思維”解讀文本,會造成泛語文化,語文會上成政治課,而“語文味”的提法更不靠譜,語文這一提法本身就不科學,是在特定歷史階段為了迎合某種統(tǒng)一雜合在一起的概念,遠比不上“語言”或“母語”更明確科學。
在我看來,有質(zhì)疑的聲音,說明“語文學科”的成長和進步,不管是魏書生、徐江,還是程少堂,他們都對語文教學做出了有益地探索,語文的教學既需要管理技術,也需要哲學化的解讀,還需要語文味的體現(xiàn)。這不是簡單的雜合統(tǒng)一,因為他們提出的角度都不是語文的本質(zhì),而是冰山一角,魏書生的管理技術為我們提供了秩序和自我管理的可能性,徐江老師的哲學解讀為我們進一步理解文本價值提供了可能,而程少堂老師的“語文味”,則是上課過程要注意的一個元素,至于語文味是酸的,還是甜的,則要根據(jù)文本的內(nèi)容來體現(xiàn)。當然語文不一定從“味”的角度進行建設,還可以從音律的角度,從動態(tài)的角度,從視覺的角度進行探索。
每位教師都具有獨一無二的潛在價值,魏書生、徐江、程少堂老師在一定的角度上啟發(fā)了你,你是否能用好他們教給你的招,能否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招,取訣于你對自身的認識和自身潛力的發(fā)揮。而不要忙著去公開迎合或質(zhì)疑他們的觀點,你思非你想,世界就是這樣的微妙。
二、心靈叩問的力量
“我是誰?我有沒有把全部身心放回本位?我有沒有恢復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我有沒有獲得生活的完整?”讀到這句,想到的是《塵埃落定》那個傻子,每天起床后都會叫仆人問自己“我在哪里?”“我是誰?”通過這兩個追問,傻子少爺表面上像個得失憶癥的傻瓜,而實際上卻很清楚自己每天該做什么,這兩個追問讓他活在當下,盡量做好符合自己角色的事情;钤诋斚,是多么簡單又高深的生活藝術呀!當年于丹老師就是憑著“活在當下”的視角來解讀《論語》而成為學術超女的。歷史上有多少故事都是活在當下的最佳解釋呀!活在當下是生活的一種態(tài)度,也是生活的校準儀,你可以高瞻遠矚,也可以回味往昔,但你主要精力還是要放在當下。昨日不可挽回,明天遙不可及,只有今天才是你真正擁有和正在擁有的。
帕克的這一句叩問,讓我清楚今天的力量,也讓我知道,我必須為自己的將來——幸福而完整的將來規(guī)劃一下。
三、心靈伙伴的影響
“師徒是人類古老的舞伴,長輩以他們的經(jīng)驗增強晚輩的能量,年輕人以他們新的生機充實、激發(fā)長者,在他們的接觸和交流中重新編織人類社會的結構。”教學相長是儒家經(jīng)典主張之一,在接觸到帕克這個解釋之前,教學相長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存在于心,雖然在師范實習之時,已經(jīng)撰文寫過關于“教學相長”的小文。從帕克的解釋當中,我知道了長輩擅長的是經(jīng)驗,而晚輩所擁有的是生機。我們的教育如果繼續(xù)禁錮年輕人的生機,只強調(diào)長輩的經(jīng)驗傳承,我們的教學生活就會因為缺少舞伴而失去許多精彩。獨舞和合舞的區(qū)別就是:獨舞更重表演性質(zhì),比如眾多公開課淪為表演課的事例;合舞更重互動性、和諧性,合舞能戰(zhàn)勝人類的害羞、恐懼等陰暗心理,每一個參與者都是演員!蔼殬窐凡蝗绫姌窐贰保覀兊慕逃虒W過程中,如果能搭建學生傳播生機的舞臺,我們的教育教學必然不是像現(xiàn)在這般的死氣沉沉。
教學勇氣 讀后感15
輕輕地合上帕克·帕爾默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幾個詞語在腦海中漸漸顯得清晰,那就是在閱讀時觸動我心靈的幾個詞語。
1、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首先觸動我的是這一句話:“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弊陨碚J同與自身完整讓我聯(lián)系到另外一個詞語——內(nèi)驅(qū)力。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內(nèi)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礎,是事物運動的源泉和動力,它規(guī)定著事物運動和發(fā)展的基本趨勢。外因是事物存在和發(fā)展的外部條件,它通過內(nèi)因而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發(fā)展,加速或延緩事物的發(fā)展進程。所以,內(nèi)因是第一位的,外因是第二位的。內(nèi)驅(qū)力無疑是教師成長發(fā)展的內(nèi)因。但是教師從事這一職業(yè)的目的不同,對教育的理解不同,自我設計和自我發(fā)展的目標不同,由此造成內(nèi)驅(qū)力有和無、大與小的差距。內(nèi)驅(qū)力隱藏于自我個體之內(nèi),具有隱蔽性,只有對他們的行動追根溯源才能找到他內(nèi)驅(qū)力的源頭。學校進行“教壇新秀”、“教學能手”的評比,教育局進行“學科帶頭人”“縣級名師”的評選,這些都為激發(fā)教師的內(nèi)驅(qū)力提供了外因。但這些榮譽絕對沒有個人達到自我期許、自我認同的目標后所產(chǎn)生的成就感更有價值。帕爾默說:“外部加諸于你的懲罰絕不會比你加諸于自己、自我貶低的懲罰更糟。”這句話也可以反推過去:外部給你的表揚和榮譽絕不會比你給自己的表揚和鼓勵更有價值,更有成就感。最高的境界就是教師在這份工作中能夠獲得內(nèi)心的寧靜與愉悅,按照朱永新的說法,就是“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恐懼。第一次看到用這個詞語來形容教師的心理,第一次知道一個年近60歲的老教授在走進教室前也會恐懼——我之前以為只有自己才是這樣;叵胱约涸趶慕痰那叭昀,幾乎每天都在恐懼中度過?謶置魈斓恼n沒有充分地準備好,恐懼課堂紀律難以控制,恐懼難以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更恐懼自己任教班級的考試成績與其它班級的差距有一大截!半y道教師的生活就是這樣子的嗎?”“難道其它教師的心理也是這樣子的嗎?”我多次自問,對自己的教學失去了信心?吹脚翣柲瑢謶值慕忉屛医裉觳呕砣婚_朗,F(xiàn)在經(jīng)歷了十年的磨煉,雖然沒有以前在教室前有一種想逃跑的感覺,但還是有一絲恐慌,因為我無法預料這節(jié)課的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如何。帕爾默告誡我們說“不要害怕”,因為“我可以恐懼,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恐懼之中——只要我愿意立足于我內(nèi)心世界景觀中的其他天地而教學”。
3、共同體。帕爾默對共同體的解釋是:“共同體是個體內(nèi)部不可見的魅力的外部可見標志,是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與世界聯(lián)系的交融!被蛟S他的另一種說法更通俗一點:“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求真理!薄肮餐w”這個詞語讓我想到海鹽獨創(chuàng)的一個詞語——“一體兩翼”( 以校本教研為主體、以區(qū)域教研和網(wǎng)絡教研為兩翼的教研體系)。共同體的成立無疑為教師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的實現(xiàn)建立一個圈子,搭建一個平臺。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教學共同體,小到備課組、教研組,大到片的教研活動,校際聯(lián)動。但自己總感覺這些共同體的的交流還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我們無法在共同體內(nèi)體驗到那種表達與傾聽的愉悅。是的,我們不習慣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們不敢提出自己的疑惑,我們不愿聽取別人的批評,我們更不愿批評別人,我們對別人的看法不以為然。長期形成的個人思維與矜持阻礙了我們的溝通。為什么我們的共同體難以起到應有的作用?帕爾默的這句話無疑給出了最好的解釋:“在共同體形成外在形狀和形式之前的一段日子里,它一定要在完整的自我中生根,只有當我們充分認識自己后才能與別人和睦相處。”是的,我們還沒有充分認識自身,還沒有達到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我們的個體還沒有想要表達自我的渴望,所以還沒有真正的交流與溝通。這促使我思考另外一個問題——在教師的成長發(fā)展中,是內(nèi)因先起作用,還是外因先起作用呢?
一本書讀完了,思索還沒有結束。一本好書不在于它能幫助我們解決了多少問題,而在于它能啟發(fā)我們更好地認識自我,更深地理解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我覺得,這本書做到了。
【教學勇氣 讀后感】相關文章:
勇氣教學設計02-06
勇氣經(jīng)典教學設計03-19
《勇氣》教學設計03-20
《花的勇氣》教學設計02-05
《花的勇氣》的教學設計03-20
《教學勇氣》讀后感11-09
教學勇氣讀后感10-11
花的勇氣教學設計及反思06-21
語文《花的勇氣》教學設計03-31
《花的勇氣》優(yōu)秀教學設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