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法的精神》讀后感1000字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論法的精神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F(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法的精神讀后感 ,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論法的精神讀后感 1
《論法的精神》全書分為三卷。第一卷主要是關于法的概述以及法與政體之間的關系;第二卷討論的是法與政治權力的關系;第三卷論述了法律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該書中提出的追求自由、主張法治、實行分權的理論對世界范圍的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很大影響,被載入法國的《人權宣言》和美國的《獨立宣言》。
讀孟德斯鳩的這本書,我最直接的感受是他反復強調的“道德”兩個字,貴族的道德,平民的道德,君主的道德,這兩個字最直接的反映出他對人性的研究,就是啟蒙運動從人性的角度來說明法律的存在及作用。他說“君主政體具有法律的力量,專制政體有君王永遠高懸的手臂”(其實也就是君主個人的道德)兩者治理或支撐著一切。但是在平民政治的國家里,卻需要一種更為強悍的原動力,這就是品德”。品德是什么?品德即道德品質,是指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準則和規(guī)范行動時,對社會、對他人、對周圍事物所表現(xiàn)出來的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或傾向。個人的心理傾向是要滿足自身生理與心理需要。那么肯定要與啟蒙思想家一直宣稱的自由,平等的思想相一致的。也就是人性的標準,總而言之,你不管什么樣的法律是要符合人性的。
這讓我想起一個法律案例南京一男子彭宇稱因攙扶摔倒老太太,反而被告上法庭。南京市鼓樓區(qū)法院對彭宇案做出了一審判決,稱“彭宇自認,其是第一個下車的人,從常理分析,他與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較大”。裁定彭宇補償原告40%的損失,即45876元,10日內給付。判決書中還稱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醫(yī)院,而可以“自行離去”,“但彭宇未作此等選擇,他的行為顯然與情理相悖!蔽覀儾还苁聦嵲趺礃,就法院所作出的判決而言就是違背人性的,人性是向善的,而此中案例并沒有做到真正符合法的精神的判決,當然這是在我國法律體系尚未完全成熟的條件下的特殊情況,但我相信到了最后我國的法律一定能做到符合人性的程度。
其次,他將政體分為三種類型共和政體、君主政體、專制政體。并且給出了三個定義,“或者更確切地將它們稱之為三個事實共和體制就是全體人民或部分人民擁有最高權力的體制;君主政體意味著只有一個人統(tǒng)治國家,只不過遵循業(yè)已建立和確定的法律;至于專制政體非但毫無法律與規(guī)章,而且由獨自一人按照自己的意志以及變化無常的情緒領導國家的一切!
論法的精神讀后感 2
“法是源于事物性質的必然聯(lián)系!弊x《論法的精神》孟德斯鳩開篇的第一句話。世間萬物都有自己要遵循的法則,也都有屬于自己的法律。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保護世界,熟悉世界,是因為他制定了規(guī)則,是因為他有智慧和權力。而“造物主”是人類的信仰,是希冀。所以,在這個世界之外如果要創(chuàng)造另一個世界,那這個世界不是永恒不變,就是滅亡。創(chuàng)造看上去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但是永恒不變的規(guī)律和法則則是維持它運作的基本條件。
規(guī)律無處不在,如果沒有規(guī)則,這個世界將無法繼續(xù)存在。在法律創(chuàng)制之前,就有了公平的關系。如果說人被成文法所規(guī)定的外,就沒有公正了,那就是說,在圓還沒有被畫出之前,所有的半徑都不相等。人在制定公正的法律之前,公正就已經存在并以確定了關系。但是不是說只能世界和物質世界管理的一樣。同時,在獸類和植物相比較,獸類由于生理快感的誘惑,保持了它們的個性。所以,它們并不是完全地遵守自然法律。獸類沒有人類的所擁有的至高無上的優(yōu)點。獸類沒有人類所擁有的希望,也就不存在有期望。沒有期望就失望,就不會有憂慮和恐懼,也沒有煩惱。同時,沒有欲望,它們就能很好的保護自己,對它們來說欲望只是為了繁衍。
自然法,顧名思義是在人類出現(xiàn)之前就有的法則。不是人類而經營,是源自生命的本質。自然法使得人類的腦海里樹立起“造物主”的概念。是讓人類獲取知識而不是有多少現(xiàn)成的知識。在遠古時期,人類會出去覓食,是自然法的原則;遇到危險想要逃脫,是自然法的規(guī)則;畏懼大自然,是自然法的規(guī)則;誘捕小動物,逃避大動物,是自然法的規(guī)則。而有了社會以后,人類置身于社會,彼此平等的觀念逐漸消失,爭斗開始。每一個國家擁有自身的力量,而國與國之間又想要得到彼此的東西,這樣戰(zhàn)爭就出現(xiàn)了。戰(zhàn)爭出現(xiàn),傷害的不只是人,還有基礎設施。然而戰(zhàn)爭總要被規(guī)避,總要完結。就這樣,為了減少傷害,人類制定了法律,規(guī)定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行為準則,與其在傷害中療傷,還不如一開始就沒有傷害。
在這其中,意志是很重要的連接方式。意志的一致性使得個體力量得以聯(lián)合。法律的力量得以連接。而支配人類的行為的的法律就是人的理性。只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否有危害他人的行為,能夠替人著想。就能真的做到守法。而國家的法律還應該和自然狀況相連接。但是他們彼此的聯(lián)系又是密不可分的。而政治法和民事法也沒有分開的必要。法律的精神不在于它在哪一個領域,而在于他說產生的影響是否能夠夠真正的使各個事物涉及其中。使得其互相相依,互相聯(lián)系,而又互相制約人的行為。
論法的精神讀后感 3
從學哲學開始,就知道物質決定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一個時代所產生的意識性的東西肯定有這個時代的深深的烙印,現(xiàn)在21世紀如此,同樣把目光轉到18世紀上半葉也是如此。
法律,其本質是什么,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解釋,馬克思主義把法律總結為兩個方面法是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體現(xiàn);法的內容由統(tǒng)治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馬克思主義的解釋是經過多少代人總結、補充、完善所得到的,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作總結的。那么在沒有前人明確的.概括與總結的條件下,我們該如何一步一步的去摸索法律的本質,為后來者指明方向呢,讓我們跟著孟德斯鳩的思路來一點理清。
18世紀上半葉,正值啟蒙運動發(fā)展的時期,在這之前已經有了“文藝復興”運動,而在文藝復興之前是被稱為“黑暗的中世紀”,封建主義與宗教相結合的勢力統(tǒng)治者這片大陸,人們的思想比較僵化,欲望與人性被壓制。不可否認,在生產力較為落后的條件下,這是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社會是發(fā)展的,在生產力發(fā)展的條件下,人們的就要求更多的享受,包括物質與精神的,這時原來的社會制度與思想就不在適合。“文藝復興”只是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反對禁欲,要求自由,對宗教腐敗現(xiàn)象的不滿,這是最基本的。就像我國在與封建主義斗爭時,也是先從最基本的開始,要求官吏清廉,賦稅減輕等等,而后才發(fā)展到制度的,思想層面的批判,這也符合生產力的發(fā)展規(guī)律與社會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這里不再贅言。
那么到了啟蒙運動就面臨著“推翻一個世界”與“重建一個世界”的任務。孟德斯鳩選擇了法律的這條路,因為他從古希臘、羅馬法中得到啟示,這如他自己說的“只有法律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權利”,他認為的法律不應是統(tǒng)治者一個人或一群人隨便制定出來,法律應該同政體、自然地理環(huán)境、宗教、風俗習慣等各種因素有關系,法律之間也有關系,總而言之就是即法律符合人類理性的必然性和規(guī)律性,就是“法的的精神”。
作者探求“法的精神”并沒有用理論去研究理論,他的全部理論都建立在對歷史事實和世界各國古今政治、社會與法律制度實踐分析基礎之上,從社會──歷史──文化以及人們生存環(huán)境中的各個因素相互聯(lián)系與影響的動態(tài)關系中把握一國政制與法律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運用的歷史主義和整體主義的研究方法使政治學和法學的研究向科學前進了一大步。這是對傳統(tǒng)政治學、法學研究方法的超越,在社會理論"前科學"時期,也正也因為這樣的創(chuàng)舉使得他的理論不再拘泥于傳統(tǒng)的那些思想,創(chuàng)造了一個時代,為資產階級革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論法的精神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法的精神讀書筆記三篇01-18
《論法的精神》讀書筆記1500字05-25
《論法的精神》讀書筆記(精選7篇)09-23
《論法的精神》讀后感1000字01-13
班級精神文化精神口號02-15
司法考試學習理論法學的技巧12-30
試論法律階級性理論的新出路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