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三傳》讀后感【優(yōu)秀】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巨人三傳》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巨人三傳》讀后感1
我也不住地贊同譯者的標題——《巨人三傳》。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他們不是什么所謂的曠世奇才、藝術名家,只是靈魂的偉人、思想的巨人。但是,在此之前,他們首先是人,擁有人最基本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因為他們是人,甚至是再普通不過的凡人,所以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他們的靈魂被束縛、思想被羈絆。然而,最終成功掙脫命運的指派的,也是他們。這是一群不服輸?shù)娜,逆境、痼疾、貧窮、寂寞都不能阻擋他們的步伐。他們跌跌撞撞地在苦難中掙扎以求解脫,成功與否并無定論,但他們自己在這個寶貴的過程中,已歷練成為巨人。
人是會死的。我總是在想,當我們生命終結(jié)的那一刻,會不會有這樣高貴而飽受磨礪的精神流淌在血液里?會不會有這樣攝人心魄、超凡脫俗的文字留在世間?會不會在經(jīng)歷過許許多多之后,能夠心靈蛻變而成長為強大的巨人?或是,在這之前,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和思想高度,去坦蕩地直面死亡?
這是《巨人三傳》留給我的思考。人是在不斷成長的,苦難是高傲的注腳,閱歷是才華的基石,思想與靈魂的偉岸高貴,必是人類永恒的追求。
《巨人三傳》讀后感2
《巨人三傳》是羅曼羅蘭寫的關于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的人物生平和生活,通過這本書,我了解到:貝多芬是德國音樂家、樂圣、交響樂之王,代表作是《命運交響曲》;米開朗琪羅是意大利雕塑家,意大利文藝復后三杰之一,代表作《創(chuàng)世紀》、《大衛(wèi)》;托爾斯泰是俄國大作家,列寧評價他是俄國革命的鏡子,代表作是《戰(zhàn)爭與和平》、《復活》。
我感受最深的'是貝多芬的一句名言: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貝多芬命運是坎坷的,身為音樂家的他耳朵聾了,聽不見任何的聲音,他的精神是與命運斗爭,蘇軾曾經(jīng)說過:“吉之立大事者,非惟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也”,雖然貝多芬是不幸的,但是他還和命運做斗爭,何況年級輕輕的我們呢?
媽媽說:“人生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人生永遠不可能只有歡樂,可不能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不同的人生,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向貝多芬學習,不要因為一點點的挫折就輕言放棄,一定要堅持不懈,不向命運低頭,只有經(jīng)過不斷地努力,一定能獲得成功!
【《巨人三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巨人三傳》讀后感02-05
巨人三傳讀后感03-05
巨人三傳讀后感(熱)11-15
巨人傳讀后感03-30
《巨人傳》讀后感03-15
讀《巨人傳》有感02-15
《巨人傳》讀后感10篇04-17
巨人傳讀后感4篇04-12
巨人傳讀后感(精選21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