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得見兒童找得到課程》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看得見兒童找得到課程》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尋找生活中的課程”一直是讓一線年輕教師棘手和頭疼的事。
近日,我們幼兒園購入了《看得見兒童找得到課程》這本書。本書是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張俊主編的,內容大體由各個年齡段的班級老師基于幼兒的興趣與問題生成的班本課程活動,經過實踐與反思總結出的一個個生動的課程故事,也是“活教育”思想在鶴琴幼兒園初步實踐的成果。
閱讀此書我們能體驗到幼兒園一日生活皆課程,一個游戲,一次談話,甚至一片樹葉、一塊石頭都可能成為孩子津津樂道的話題。我們輕輕俯下身,傾聽孩子們的童言趣語,課程故事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課程就是課程故事嗎?書中提到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課程故事不是課程本身,它是對課程的敘事,更是對已經實施的課程的反思。書中解釋道:一個不完美的課程也有可能成為一個精彩、發(fā)人深思的課程故事。
此書12個課程故事充分體現(xiàn)了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活教育”的靈魂——努力追隨兒童的心靈,關注兒童的興趣和需要,注重兒童的天性,關注兒童的生活。我深深地被孩子們的自由徜徉、充滿智慧的瞬間而吸引,也看到了教師的專業(yè)理念,看到了教師支持與引導的重要性,這些都不斷引發(fā)著我的思考。
首先,在課程來源方面要貼近幼兒生活。可以是主題活動中的衍生;可以是班級的種植活動;可以是來源于生活中真實問題的解決;也可以是來源于孩子們在生活中偶然的發(fā)現(xiàn),課程還有來自孩子們之間的一次爭論、一次意外……盡管這些課程來源、課程主題、課程開展情況各不相同,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貼近孩子們的生活,來源于孩子們實際的問題、真實的生活。
其次,在課程探究過程中,重視每一次小小的探究。幼兒是活動的主體,但教師的支持與引導的策略同樣重要。
最后,教師要注重自身的反思,如在課程實施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幼兒在課程中獲得了哪些經驗增長?本課程還可以衍生出什么價值?教師能獲得什么?目前存在的不足等等,在這些反思中繼續(xù)前進和成長。
這就是我正在讀的一本書,通過閱讀此書,我充分體會到了兒童是真正的學習主人,只有教師認真觀察,看得見兒童,才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是課程。在努力追隨兒童的同時,我們也在成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