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封鎖》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封鎖》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常規(guī)、長態(tài)、日常生活,往往會使人不知不覺的迷失本性,丟失自我。
當“突發(fā)”降臨,人們措手不及的時候,反而會在忙亂中真情流露。這種流露出來的“真我”,顯現(xiàn)了人類自身固有的“最美”。
所以大喜大悲、怦然心動、劫后余生的瞬間,才那么讓人感動、心動。真實,真實的自我,竟成為了我們永遠追求的夢。
哀也罷、嘆也罷,想來想去,真我就在不知不覺流逝的日子中被一層層的包裹起來,愈包愈厚,到最后,連自己都不知道哪一層下面是真實的自己了。層層的包裹日積月累下來已經(jīng)連皮帶肉,真要揭掉,會是徹骨之痛。
也有例外,這就是面對突發(fā),當生活的層層包裹在突發(fā)面前一下子失去了意義的時候,真我一下顯現(xiàn)出來。反正那些包裹也沒有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生命都朝不保夕,就讓“真我”站出來暢快一回吧。
只可惜,當生活又恢復了常態(tài),日子又開始了它的周而復始,人們又自覺自愿的鉆進那層層的包裹,將真我更深的藏在里面,又一切如舊。人生,多么的滑稽!
張愛玲的《封鎖》將這種滑稽演繹得入木三分,她說:“封鎖期間的一切,等于沒有發(fā)生,整個的上海打了個盹兒,做了個不近情理的夢”。好一個“不近情理”,人性就是在近情近理中一點點的磨失掉了。
70年前一個23歲女子寫的故事,讓如今成年的我讀起來由衷地感嘆:好一個精靈透徹的女子!同時又深深地為之嘆息:喜歡她文字的人多,懂得她的人卻那么少。因此,她的一生無比寂寞,縱有萬種風情,又能與誰說?過多的才華,給她帶來的是自信,不是快樂。
“她在自己的臥室里獨自憑窗,孤獨且不被了解,像一顆孤星,幽微的發(fā)著冷光,溫暖不了她自己!
【《封鎖》讀后感】相關文章:
封鎖自己的心的說說聚集01-01
《簡愛》讀后感 讀后感03-04
《青銅葵花》讀后感_讀后感02-15
《燈光》讀后感作文_讀后感01-10
《論語》讀后感優(yōu)秀 讀后感03-04
關于邊城的讀后感 讀后感03-05
奧德賽讀后感最新 讀后感03-05
魯迅故鄉(xiāng)的讀后感 讀后感03-05
傅雷家書讀后感傅雷家書讀后感的讀后感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