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原列傳》讀后感 推薦度:
- 讀《屈原列傳》有感 推薦度:
- 《屈原賈生列傳》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屈原列傳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屈原列傳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屈原列傳讀后感1
偶然間在微信讀書APP上翻到了歷史書籍《屈原賈生列傳》,今天剛巧是端午節(jié),便點開讀了讀,雖全為文言文,但其中的主要內(nèi)容還是可以讀懂的。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這部書中的人物,不只有帝王將相,而且有諸子百家,文人雅士等各個階層的人物的,通常司馬遷把具有類似人生軌跡的人物放在一起記敘,屈原和賈誼就是其中的典型人物。
屈原和賈生雖是不同時代的人,但同為才高八斗,又是忠貞愛國之士,為小人所忌恨,繼而遭到誹謗而信而見疑,忠而被貶,最終被流放,二人在政治上抑郁不得志,但在文學(xué)上都給后人留下經(jīng)典之作,所以太史公把他們寫在一篇之中。
該列傳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對屈原的介紹,作者先寫他因才能出眾而到楚懷王的信任,他博聞強識,明于治世,嫻于辭令,但正因如此受到上官大夫的嫉妒恨,上官大夫因此進讒言于楚懷王,楚懷王因此而逐漸疏遠屈原,最后將他貶謫到南方。司馬遷在列傳中著重描寫了投江時的屈原。屈原在投汨羅江遇見漁夫,漁夫和屈原的一席對話直接有力地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滿懷經(jīng)國之志而又報國無門的屈原。他的滿腔抑郁無人能懂,只能通過詩賦來表情達意,世道既容不下他正道直行的性格,自己又不愿與世推移,隨波逐流,所以死亡自然是他獲得解脫的最好選擇。一代英豪就這樣被留在了汨羅江之中,時年六十二歲。
后半部分是對賈生的介紹,作者也同樣先寫他年少成名,年十八,就以能誦詩屬書于郡中,僅僅一年之內(nèi),就官至太中大夫,又實行一系列改革,因此與舊貴族產(chǎn)生矛盾,最終在他們進諫之下,以“年少初學(xué),專教擅權(quán),紛亂諸侯”的`罪責(zé)而遭貶。
同樣,司馬遷對被貶之后的賈誼進行了細致的描寫。首先些他的《吊屈原賦》賈誼以屈原自比,吊古傷己,以此來表達他的抑郁不快之情。除此之外,他的《鵩鳥賦》中,“庚子日施兮,服集予舍……予去何之,詔予其期"可以看出他獨居于長沙,找不到傾聽者,只能向這帶來死亡之兆的貓頭鷹訴說,表明了他對前途的迷茫,不知未來是吉是兇,也不知死亡到來是早還是晚,抱著這樣的抑郁心情,他再入宮廷兵雖得到重用,卻因梁王劉勝墜馬而死而深感自責(zé),前168年,他抑郁而終,時年三十三歲。
司馬遷將敘事和抒情融為一體,筆端時常流露自己的情感,正如他自己所說:“……關(guān)屈原所自深淵,未當不垂涕,想見其為人……讀鵩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表達了對屈原、賈誼的人格贊美和對其文學(xué)成就的肯定,又表現(xiàn)了對屈原賈誼的無限同情,或許其中還夾雜著司馬遷對人生的思考。
屈原,賈誼的死亡是否有意義,在今天存在著極大的爭議,但無論哪種看法,共同肯定的是他們的愛國情懷。在今天的中國,我們倡導(dǎo)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無疑是我們愛國之路上的楷模和精神鼓勵。
屈原列傳讀后感2
這個寒假,我拜讀了韓兆琦先生的《史記精講》一書,受到了很大啟發(fā),其中的《屈原賈生列傳》一文,給我的觸動最大,對于屈原,作者先寫他的才能之高。他“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但也因此深受上官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進讒言使懷王疏遠屈原。
屈原被貶之后,作者極力表現(xiàn)他忠君愛國的一腔熱血和滿懷赤誠,“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但屈原最終也沒能使懷王覺悟,反因此得罪了令尹子蘭,慘遭放逐。屈原被放逐之后,作者重點寫了他的壯烈犧牲。上不能為國盡忠效力,下不能躬耕壟畝,歸隱田園,“舉世混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是一種偉大的、難得的孤獨,唯有堅強者方能如此,唯有高尚者方能如此。所以屈原才表示:“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蠼乎!”就這樣,屈原懷抱沙石,沉江而死,實現(xiàn)了自己“伏清白以死直”的諾言,其正直剛烈堪稱千古之冠。但是,合上書頁,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當故國淪陷之時,向那滾滾汨羅江水縱身一躍,了卻殘生,當真是最好的選擇么?在重新閱讀過《史記》和《史記精講》中的相關(guān)章節(jié)后,我對屈原以身殉國的做法有了更多的認識。我認為:當自己的國家深受外敵蹂躪之時,我輩青年當拍案而起、跳將出來,拼盡自己的力量,為國奮斗,哪怕馬革裹尸,血染沙場,也算死得其所!而不是喪失信心與勇氣,獨自徘徊于江湖一隅,毫無意義的輕易了結(jié)自己的生命。話雖這樣說,屈原的做法卻仍值得后代永遠尊敬,我認為:他的以身殉國雖然在某種程度上講確有值得商榷之處,但他的精神卻永遠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特別是在這個喧囂、輕浮的時代,當金錢的作用被夸大到一個令人瞠目的地步時,當愛國精神被大眾所譏諷為“老土”時,當有識之士們驚呼“我們已經(jīng)窮的就剩錢了”時,我們太需要屈原的精神了!他的正直、他的剛烈,他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一般高潔的'品質(zhì),正是我們所極為欠缺的!所以,讓我們暫時忘卻身旁的浮華,閉上雙眼,讓思緒飛過千年的風(fēng)霜,去聆聽一下汨羅江畔那凄涼的歌聲,與偉大的心靈做一次深入的對話吧!
成語馬革裹尸: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尸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zhàn)場。如: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又如:馬革裹尸當自誓,蛾眉伐杵休重說!巍ば翖壖病稘M江紅》
成語舉世混濁:舉:全;混濁:不清明。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比喻世道昏暗。如:戰(zhàn)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庇秩纾号e世混濁,清士乃見!妒酚洝げ牧袀鳌
屈原列傳讀后感3
他博覽群書、知書達理,有長遠的目光;他有滿腔熱血去報國,輔佐兩代君王,可最終官場失意,落得令人惋惜的下場;他從不與亂臣賊子同流合污,總是品性清高;他更有一顆愛蘭之心,幽蘭花香繞梁不息;他文采極好,詩歌造詣極高,我國的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便是他所創(chuàng)……他就是羋性屈氏,名平,字原、靈均,楚國人,生于公元前340年,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
自古以來,忠臣或是有民族氣節(jié)的人,都是滿腔抱負,激揚文字,憂國憂民之人。有的人留下佳話,如:班超、班昭、魏征、上官婉兒等等。也有未能有一展抱負,遺憾丹青。如:班固、屈原、司馬遷等等。美名流傳,愛國赤子,令人感嘆!可屈原又何嘗不是呢?
屈原的一生,唯愛蘭。自古以來,文人墨客都喜愛梅蘭菊竹。蘭乃花中君子,它不與世爭俗,長在幽芳的山澗之中。世人贊美蘭,用詩歌頌蘭,如:王肅的“芝蘭生于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等。屈原品性清高,立志為國打下一番事業(yè),他不斷的磨練自己,他的愛國之心令人為之動容。他踏入了水火兩熱的朝堂,輔助君王左右,治國理國。他吸取前朝的經(jīng)驗,提出“選賢任能”的新政。因為立新政,才使楚國強大。他之所以在官場上有如此大的成就,離不開他的'自我磨練與自我提升和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屈原為人正直,是一位諫臣。直言相勸于君王,必定會困難重重,他追隨于君王身后,指出君王之過錯,他不能容忍君王的錯而不改。他看不慣那些大臣們阿諛奉承,禍國殃民?墒,誰又明白他的一番苦心呢?即使,他知道前方道路之艱辛,但他依然義無反顧地向前走去。他的忠貞,同樣令人敬佩。
因為他的剛正不阿,導(dǎo)致楚懷王對他漸生不滿,禁不住受一些流言蜚語離間,疏遠了忠臣,最終流放了屈原。
官場失意的他,明明可以游山玩水,好不快樂!但,他沒有。被貶之后,屈原仍然心系廟堂,感嘆民生多艱。難道這不代表了他愛國,忠貞不渝嗎?如不入朝堂,種蘭、愛蘭、寫蘭,這樣他不至于后來被流放;僅憑詩,他也可以令后人贊賞。但他,還是選擇了朝堂,因為他有雄偉壯志!
“雖九死其猶未悔”,為了楚國,無論遇到多少困難,他都會勇往直前,付出一切!他的一生可悲可惜可嘆!他的一生絢麗多彩,也充滿了坎坷!可他的抱負,卻空遺憾!楚懷王,又何曾真正賞識過他呢?屈原在聽聞秦將白起攻破郢都之時,懷抱大石,跳入汨羅江!
屈子屈子,千古一人!屈原一生,感人肺腑,愛國之心和遠大志向,讓后人賞識敬佩!屈原,美名長流后世!
屈原一生令人悲嘆和惋惜,端午時節(jié),更讓我們追憶古人。雖然不求每人都像屈原那樣雄才偉略,但自強自立,愛家愛國之心,更應(yīng)從我做起;厥鬃蛱,我們應(yīng)問心無愧;面對今天,我們更應(yīng)腳踏實地;展望未來,我們必將斗志高昂!
屈原列傳讀后感4
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謝空山丘——題記
拂去歷史的粒粒塵埃,走進那漫漫歷史長河。拾取這歷史沙灘中的粒粒貝殼。誒,這一顆竟是如此的玲瓏剔透,光彩奪目。原來這是一顆閃光的珍珠。楚人的珍珠,亦是世人的珍珠,這就是為世人所敬仰的屈子,靈均。
曾幾何時,你也是性格之奇特,品性之高雅。你以芰荷為衣,以芙蓉為裳。"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曾幾何時,你也是學(xué)富五車,才華橫溢,你"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曾幾何時,你也是憂國憂民,心懷天下無奈地發(fā)出了"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聲聲哀嘆。曾幾何時,你也是忠君愛國,視君為美人。
你博聞強志,嫻于辭令,也曾聲明顯赫,貴為左徒。你推崇改革,實施美政?山K究還是觸及到封建貴族的根本利益,他們只顧及自己的利益,置百姓民族的利益于身后。他們嫉賢妒能,視你為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把你粉身碎骨。這就是你所說的"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吧!而此時你所朝思暮想的`"美人"確還不明白你的良苦用心,不分善惡,不辨忠奸,察納雅言。對你是避之唯恐不及。
面對如此打擊你并沒有氣餒,因為你還有"舉長矢兮射天狼"壯志未酬,又怎能說放棄就放棄呢?于是在秦國正準備打擊楚國之時,你便力求合縱抗秦,然而,怒張儀之狡詐,哀楚王之愚笨。便為張儀的商於六百地所欺騙,從而使齊楚兩國從此斷交。致使楚國遭受偷襲,而無一國援救,楚國亦是屢戰(zhàn)屢敗,合縱抗秦之術(shù)也早已名存實亡了。最后楚王也死于秦國,你也被不知覺醒的頃襄王所放逐。
面對山河的支離破碎,面對百姓的流離失所,雖然你已清楚的明白楚國已經(jīng)病入膏肓,已經(jīng)爛到骨子里了,但是這泱泱楚國的命運豈是以你一人之力可以改變的。于是你沉淪了,你絕望了。那天,你面容憔悴,形容枯槁,獨自一人失魂落魄地走在這汩羅江畔,你深深地感慨道:"舉世混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有人問:那你為什么不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呢?但你任然以"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俗之漫蠖乎?"來維護自己的高潔志向。
你如出水芙蓉,出淤泥而不染,綻放在我心田里;亦如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盛開在世人的思想里。你就是楚國的淚,亦是楚國的魂,你的詩也隨汩汩江水流入我的心里,在我的心里蕩起陣陣漣漪。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約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列傳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屈原列傳教學(xué)設(shè)計06-14
《屈原列傳》優(yōu)秀教學(xué)設(shè)計02-24
《屈原列傳》讀后感04-28
讀《屈原列傳》有感06-27
讀《屈原列傳》有感01-03
《屈原賈生列傳》讀后感04-12
高中文言文專題復(fù)習(xí)學(xué)案屈原列傳閱讀試題及答案08-04
贊美屈原的對聯(lián)01-22
描寫屈原的句子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