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讀后感大全600字左右(通用10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游記讀后感大全600字左右(通用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西游記讀后感600字左右 篇1
《西游記》這部經(jīng)典的文學名著,已經(jīng)在中國乃至世界上家喻戶曉了。我想不少文學家已經(jīng)發(fā)表過這部名著的言論了,所以我不想對這部名著的內(nèi)容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只想對其中的人物談談自己的想法。
在其中,我最欣賞孫悟空的勇敢機智,豬八戒的情感真切,沙僧的任勞任怨,唐僧的善良待人。豬八戒是他們四司徒之中最讓讀者討厭的,可是我對他卻不這樣認為,他結合了大家的優(yōu)點,雖然他不夠孫悟空那么勇敢機智,但是他也會不停地運用一些自己的思維,在困難面前為大家出主意;雖然他沒有沙僧的任勞任怨,但是他在一路上仍然會幫助大家提東西;雖然他沒有唐僧的優(yōu)柔寡斷與善良,但是他也會動真情。
在生活中,像豬八戒特點的這種人好象是比較普遍的,但是也可以說是最少見的。為什么這么說呢?證據(jù)如下:
(一)在新世紀的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凡事都提倡“愛的教育”,無論對于小孩,年輕人還是成年人。小孩喜歡這樣的老師(當然外表除外),因為這種老師比較和藹,并且對外面的世界還是比較了解的(因為他以前是天蓬元帥,當然了解世事啦),交給大家很多課外知識,從他平時的言語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他是個比較幽默的人,那么就可以帶給大家很多歡樂。學生都是比較喜歡這樣的老師,不是嗎?
(二)除了小孩以外,現(xiàn)代年輕人更喜歡這種人,他們總是動不動就說愛情,像豬八戒這種人就是再合適不過了。豬八戒這種人對愛情有責任感,并且會用真心去愛別人,他不像孫悟空那么寡情薄意。他的真情能感動別人,所以更能取得別人的信賴。俗話說,想要別人愛你,首先就要學會去愛別人。豬八戒已經(jīng)學會了怎樣去愛人,所以他能獲得他人的愛。
(三)成年人也就包括年輕人,老人和中年人。他們同樣需要豬八戒這種人做家人或朋友,有責任心的人總是能取得別人的青睞與喜歡的。但是生活中真的有那么多有責任心的人嗎?答案沒有人會清楚。我想會比較少見吧,現(xiàn)代人總是希望別人對自己負責,卻沒有想過自己是否應該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豬八戒也許是個幽默,有責任心且值得信賴的人吧。這是我對他的印象。
西游記讀后感600字左右 篇2
小時候,最喜歡看電視里的《西游記》,看了幾乎不下十遍,至今還愛看,這個寒假,我看了吳承恩寫的《西游記》,不覺感嘆萬分!
漫漫長路,多年跋涉,師徒四人歷盡九九八十一難,去西天取經(jīng),為的是普度眾生。
在《西游記》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了,他有七十二變化。在西天取經(jīng)路上,悟空付出了很多,他不僅本領高強,而且機智聰明,隨機應變。當師傅落入敵手,他總是與敵人周旋,其中的坎坷都一一化解,是當之無愧的大英雄。
盡管豬八戒給大家的印象不太好,但我還是要為聲"冤",首先是錯投了豬胎,變得人不人,豬不豬的,到哪都嚇人,盡管老豬本性貪婪好色,但他在西天取經(jīng)路上幫助悟空降妖除怪,出了不少力,他吃苦耐勞,善良正直(有時還愛貪點小便宜)。
在西天取經(jīng)路上,沙僧肩挑旦扛的身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路上,他無微不至地照顧師傅,陪師傅打坐念經(jīng),任勞任怨。
唐三藏是取經(jīng)人的核心,本著一顆慈悲之心,他經(jīng)歷了14年,風餐露宿,任何磨難都無法打倒他西天取經(jīng)的決心。
唐僧師徒不畏千辛萬苦,歷經(jīng)種磨難依舊不放棄,直到取得真經(jīng)。
奔流的河,如果沒有暗礁的阻擋,就無法激起迷人的浪花;羽毛豐滿的小鷹,如果沒有暴風雨的搏擊,就無法實現(xiàn)展翅高飛的自由;人的一生,注定要經(jīng)歷風雨的洗禮,才能"長大"。
人生就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而苦就是磨難的滋味,只有品嘗過"苦",享受"甜"時,才更有滋味,只有品嘗了人生五味,什么才更有意義。
西游記讀后感600字左右 篇3
這個暑假,我讀了《西游記》這本書。被書中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jīng)路途中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故事深深吸引。使我懂得不管多難的事,只要我們勇敢面對,就一定會成功的。
《西游記》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書中主要敘述了孫悟空、沙和尚、豬八戒、唐僧師徒四人經(jīng)過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從西天取回真經(jīng)的故事。作者吳承恩用細膩的描寫,將過程寫得活靈活現(xiàn),讓我身臨其境。
合上這本書,我陷入沉思:唐僧四人在取經(jīng)的道路上遇到種種困難,雖然他們之間有時會發(fā)生一些矛盾,但是遇到困難時他們團結一致,不畏艱難,勇往直前。正因如此,師徒四人才能一直向前,取回真經(jīng)。俗話說得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奔偃缢麄儙熗剿娜擞鲆娛虑榫湍懶∪缡,選擇逃避,那也許就會是另外一個結局了。
其實,類似的事例不光出現(xiàn)在唐僧師徒身上,在我的.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
記得有一次,爸爸帶我去參加長跑比賽。剛開始我還信心滿滿,攢足了勁兒,準備大展拳腳?墒桥艿揭话胛揖蜌獯跤,越跑越慢,最后變成了走路。爸爸突然大喝一聲,“快跟上來!”這時我想到《西游記》書中唐僧師徒四人有一次遇見火焰山都不怕,靠著頑強的毅力勇往直前,翻過了火焰山。那我再堅持一下,是不是也可以。于是我迅速大跨幾步追上了爸爸,在爸爸的帶領下完成了長跑比賽。
在我們?nèi)松牡缆飞希缤魈烊〗?jīng)的道路上一樣,會遇到各種挫折與困難,都需要我們不畏艱難的去面對。讀完《西游記》這本書,我更加堅信: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就讓我們勇敢的追吧!
西游記讀后感600字左右 篇4
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jīng),路上磨難重重,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大難,才從如來佛祖的手中拿到真經(jīng)。
唐僧師徒四人為什么能夠拿到寶貴的真經(jīng)呢?就是因為他們持之以恒,目標專一,一直朝著那個目標去做,一次又一次嚴寒酷暑,一趟又一趟爬山涉水,一天又一天忍饑挨餓,更是有持之以恒者事竟成。如果我們也能像他們師徒四人那樣持之以恒,目標專一,又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世界上就有許許多多的人因為持之以恒而取得勝利。宋代著名的大詩人蘇軾小時候勤奮學習,持之以恒,將約4700萬字的《二十四史》背得鬼瓜爛熟,經(jīng)過許多年的努力,最終成為了一位偉大的詩人、書法家。我國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家境貧寒,沒有文憑、沒有導師,地處窮鄉(xiāng)僻壤,但他勤奮學習,持之以恒,甚至臥床三月翻書不止。
再如本世紀最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童年時并不顯得聰明,三歲時才學會說話,父母因而認為他是一個傻子。十六歲時,他報考蘇黎世大學,又因成績差而名落孫山。但他并不灰心,勤奮學習,廢寢忘食,幾十年如一日,寫出震驚的《相對論》。
還有一些人因為做事不持之以恒而失敗。春秋末年吳越戰(zhàn)爭中,吳王夫差為替父闔閭報仇,富國強兵,終于一戰(zhàn)敗越,本來已經(jīng)要滅了越國了,卻半途而廢放虎歸山,自己則貪圖享樂,不再勵精圖治。而越王勾踐知恥后勇,堅持不懈,20年過后終于一舉滅吳,夫差身死國滅。敗者虎頭蛇尾,臨陣退卻;成者勇往直前,始終如一。
我們應該向那些成功人士學習,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這樣就一定能實現(xiàn)美好的理想!
西游記讀后感600字左右 篇5
《西游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人物特點鮮明,唐僧、八戒、悟空、沙僧已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情節(jié)曲折離奇,令人百看不厭。
從小就聽人說孫悟空神通廣大,長大后一看卻不以為然。孫悟空多半是自己降服妖怪少,請眾神幫忙除妖多。我們常常講求自力更生!常常鄙視那些借助他人力量的人!總覺得他們靠別人成功――不算好漢!但現(xiàn)在一想,孫悟空的本領確實大,大就大在他能利用外界的力量幫助自己成功。
其實在生活中也有許多事情需要像孫悟空一樣學會利用外界的力量幫助自己,可以讓我們少碰很多壁,少走很多彎路!我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個例子:
有一個小男孩,在沙灘上想要移走一塊對他而言是非常巨大的石頭!可惜,他用盡了各種辦法!都沒有移走那塊石頭!就在他坐在沙灘上嚎啕大哭的時候!他的父親走過來問他,為什么不用上他所有的力量!
小男孩哭著說,“爸爸,我用了我所有的力氣,我已經(jīng)盡力了”
小男孩的爸爸說道“不,你沒有!因為,你沒有請求我的幫助!”說完,小男孩的爸爸彎下腰,輕而易舉的就把那塊對小男孩來說是“巨大”的石頭移走了!
我自己出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一道數(shù)學題,百思不得其解。我絞盡腦汁,怎么也解不出。于是捧著數(shù)學題去找爸爸。爸爸看后思考了一會兒,用手指著這題目,給我分析了他的思路,我茅塞頓開,很快解出了那道題。
確實,當自己遇到困難時,外界的力量會向你伸出援助之手,這時的你就要有孫悟空的本領,緊緊地抓住這只有力的大手,助自己解決所處的困境。所以,朋友!好好借助你的資源吧!―――借他人之力,助幾成功!
西游記讀后感600字左右 篇6
從古至今,有許多名言贊美書中的知識,如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又如高爾基所說的:“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等,因此我喜歡書、喜歡閱讀!我最喜歡的書莫過于《西游記》,書中曲折而又光怪陸離的情節(jié)、唐僧師徒的離奇經(jīng)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游記》主要講述唐太宗委托玄奘法師去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玄奘法師在取經(jīng)途中收了三個徒弟,師徒四人一路上除魔降妖、齊心協(xié)力、戰(zhàn)勝困難,最終到達西天取得了真經(jīng)。
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孫悟空,因為他嫉惡如仇,神通廣大,法力無邊,他可是取經(jīng)路上的好幫手呢!有一回,取經(jīng)途中遇到一個妖怪,白骨精,為了吃唐僧肉,先后變幻成村姑、婦女、老爺爺,唐僧和豬八戒都被她的假相給蒙騙了,多虧孫悟空火眼金眼識破,三次棒打白骨精,不然唐僧和豬八戒早就沒命了。
寫到這兒,我回想起去年的一件事,有一次我看見舞臺上在表演跆拳道,覺得很酷,特別想學,于是叫媽媽報名了。剛開始練習的時候都還好,壓壓腿,彎彎腰,打打拳,我并不覺得難,練了一年多,我感到練習越來越累,真想放棄。后來,我讀到了《西游記》,這本書改變了我的想法,唐僧師徒四人西行取經(jīng)不僅路途遙遠,最難的是一路上要經(jīng)歷九九八十一難,面對各種各樣的妖魔鬼怪,各種各樣的真假善惡。有時下雨沒地方住,還得住在破寺廟里,風餐露宿,那么多困難他們都沒有怨言,而我只遇到一點點困難就堅持不了,真是慚愧極了!于是我答應媽媽好好練跆拳道,不半途而廢!
通過這本書我更加明白,遇到任何困難,只要堅持不放棄,就一定能到達勝利的彼岸!
西游記讀后感600字左右 篇7
再次閱讀《西游記》時,不再是因為當初那份淺薄的好奇,也不是因為傾慕某個人,而是沉醉之余的回味過往。
書中,我被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寫作手法給降服了,特別是對師徒四人的描寫,出神入化,入木三分。永不言棄的唐僧、敢于斗爭的孫悟空、內(nèi)心善良的豬八戒和安于天命的沙和尚各有各的特點,既形成強烈對比,又形成一個團結整體。
取經(jīng)路上,孫悟空總是主角,人們總是不自覺地把注意力移向他,如磁鐵吸引鐵屑般理所當然。他擁有七十二變化、火眼金睛、筋斗云等許多本領。仔細欣賞,發(fā)現(xiàn)孫悟空就像初一時的我們那樣純真、天不怕地不怕、自由自在,甚至易怒易躁。也最愛作弄豬八戒、小妖,看著他就仿佛看見那年少時充滿純真和頑皮的我們。
《西游記》里老豬那憨厚老實的形象給我深刻印象。他橫沖直撞,像個懵懂的少年,但卻樸實,且知錯就改,也重情義。豬八戒使我回想起初二時,我們的雄心萬丈,即使常常出錯。
印象中,沙僧好比頓悟的初三時期,我們似乎總是獨自默默地挑著擔子走在末端,任勞任怨的樣子應該充滿了干勁!我仿佛感覺到他嘴角始終掛著一副若有若無的微笑,或許“奮斗并快樂著”是他對幸福的詮釋吧!
故事里,我非常喜歡沙僧,原因無它,只是因為他是一個忠臣,是個老實的和尚,又是個天宮的卷簾大將,可惜在蟠桃會上摔碎了天宮的琉璃盞,惹怒了王母娘娘而被貶下界,在流沙河里為妖。他的兵器雖是降妖杖,但是他平時都用杖來挑擔。
我終于明白,為了尋找、追求實現(xiàn)一個美好的理想和目標,或為了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業(yè),必然會遇上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困難和挫折,而我們,則必須去頑強地戰(zhàn)勝這些困難,克服這些挫折。
西游記讀后感600字左右 篇8
《西游記》是家喻戶曉的名著,是吳承恩的作品。一只石猴學了法后,大鬧龍宮,大鬧地府,大鬧天宮,被如來佛壓五行山下,500年后成為唐僧大徒弟,護駕取得真經(jīng)。
孫悟空從一個普普通通的太乙散仙成為一個斗戰(zhàn)勝佛,靠的是什么?開始靠規(guī)矩,后來靠自制――因為這緊箍,孫悟空在前面降魔伏妖才會并無異心。
這本書真正講的是取經(jīng),不見風雨怎能見彩虹。這支取經(jīng)隊伍曾經(jīng)常提到散伙的事,但它們又放棄了散伙,心往取經(jīng)處想,勁往取經(jīng)使,這才讓它們?nèi)〉昧苏娼?jīng),其實,這是取得任何成功的秘訣。
像明代醫(yī)學家李時珍,發(fā)現(xiàn)當時的藥總十分零碎,有些甚至是錯誤的,十分擔心人們的生命安全。從此,他每天早起,帶著干糧,翻山越嶺,訪名醫(yī)、漁民……幾次差點中毒身亡,但還是挺了過來,二十幾年的努力寫成了巨著《本草綱目》。
譬如美國的發(fā)明家愛迪生,并沒有受過正規(guī)教育,幼年就自謀生計,當小販、報務員等,但他迷戀電學實驗研究,畢生孜孜不倦,于發(fā)明竟有電燈泡、電影放映機等1000多項發(fā)明專利權!
現(xiàn)代著名書畫家齊白石,在數(shù)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始終沒有停止過揮毫作畫,在畫室里掛著自勉的條幅:“不教一日閑過。"就是到了晚年,他也堅持每天作畫三幅。正是因為專一,精益,他堅持不懈地創(chuàng)作,畫藝才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這樣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你看,他們一出生也不是特別聰明的人吧,但是因為后天專一,忘記一路的辛苦;因為后天專一,哪怕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辭;因為后天專一,哪怕路再坎坷,再曲折,也設法向前,才成為了有價值的人。
《西游記》告訴我們的道理就是: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xiàn)我們的美好理想。
西游記讀后感600字左右 篇9
他,將一根如意金箍棒揮舞得出神入化,令各洞妖魔聞風喪膽;他,拿一把九齒釘耙,讓妖怪命喪黃泉;他,用一根降妖寶杖與自己的憨厚老實,當起了任勞任怨的腳夫;他持一支九環(huán)錫杖,披著寶袈裟,以自己對于目標的堅定信念以及勇氣,在徒兒的保護下歷盡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jīng),修成正果。他們,就是西天取經(jīng)四人組,誕生于文學百花園中怒放的一朵奇葩——《西游記》我初讀《西游記》時,最不理解的是唐三藏,他坐擁了九環(huán)錫杖和寶袈裟兩件稀世珍寶,最起碼可以賣萬兩白銀,他本可以異國他鄉(xiāng)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他卻偏要歷盡艱險地去取真經(jīng)。唉,真搞不懂這個唐僧吶……
時光飛逝,當?shù)诙慰吹健啊段饔斡洝分链私K”時,我的腦海里掀起了驚濤駭浪。這二讀《西游記》,不但解決了我初讀時的諸多不解,對唐僧這個人物有了新的認識,唐僧常懷大慈大悲之心,責任心也十分強烈。責任心是他取經(jīng)緣由之一,大慈大悲之心是其二,以及不被九九八十一難嚇倒,這種不被困難嚇倒的精神也是難得可貴的。從何處看出唐僧的責任心?九九八十一難,難難都體現(xiàn)出他的責任心,在此我略舉幾個:車遲國,三妖師中的虎力大仙與他比坐禪,用妖法干擾唐僧,使唐僧險些命喪黃泉;盤絲洞七妖女千方百計的將唐僧引入洞內(nèi),使得唐僧又差點成為七妖女的口中餐;白骨精,紅孩兒,黑風怪……那個不想吃他?那次被悟空救出后有退卻之心?
最美的雪蓮開在最陡峭的冰崖,不歷盡九九八十一難,怎能取得真經(jīng)?正如那句詩句所說“不僅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西游記》,你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記讀后感600字左右 篇10
《西游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中國四大名著、四大奇書之一。
第一次看西游記,其實是在電視上,那個時候只知道:西游記是一部師徒四人斬妖除魔,最后功德圓滿的故事。長大以后看《西游記》,才發(fā)現(xiàn)這個故事遠沒有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簡單。
很多人都看過《西游記》,但很少人去思考它背后的道理!段饔斡洝烽_篇就寫到: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游釋厄傳。想要知道人生的真諦,就必須要看《西游記》。
第二次看《西游記》,我發(fā)現(xiàn)取經(jīng)之路看似只是一場冒險,實則是教人成就自己。唐僧師徒代表了我們身上的各個方面。比如說:唐僧代表了善良、悟空代表了能力、八戒代表了懶惰、悟凈代表了憨厚。只有協(xié)調好了,才能達到人生的最佳狀態(tài)。
仔細回味《西游記》,結合近來很火的一句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蔽乙嘤兴形。唐僧一行人在取經(jīng)路上磕磕絆絆、打打鬧鬧,但不論遇到什么困難,最后都能順利解決,最后取得真經(jīng),這正是源于“初心”。成功之路源于不忘初心。
從他們身上,我也看到了難能可貴的品質——堅持?v使前路再難,他們依舊風雨無阻、堅持到底。人生路上,困難何止九九八十一,就看我們有沒有往前走的決心。陽光總在風雨后,請相信有彩虹!
因為他們對取經(jīng)的堅持,《西游記》的結局才能是圓滿的。唐三藏把佛經(jīng)送回長安,真身又返回靈山。三藏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被封為斗戰(zhàn)勝佛,豬八戒被封為凈壇使者、沙僧被封為金身羅漢,白龍馬被封為八部天龍。自此五圣修成正果,共享極樂。這何嘗不是一個修行的故事?
人生就是修行,我們都是行者。帶著從《西游記》中悟出的道理,我們繼續(xù)走著腳下的路。
【西游記讀后感600字左右】相關文章:
西游記讀后感300字左右02-04
《西游記》讀后感500字左右范文07-29
讀后感600字左右精選03-11
西游記讀后感600字07-31
《西游記》讀后感600字07-31
童年讀后感600字左右02-13
小學西游記讀后感600字02-27
小學《西游記》讀后感600字06-28
西游記讀后感初中600字06-24
樓蘭的憂郁讀后感600字左右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