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林黛玉進賈府有感范文(通用6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這時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林黛玉進賈府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林黛玉進賈府有感 篇1
從小便聽人說《紅樓夢》乃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文學獨一無二的經(jīng)典,聽得多了,便漸漸產(chǎn)生了好奇,初中時,從圖書館借來閱讀,怎奈才疏學淺,卻無法弄懂其中意味。經(jīng)過幾年的學習,終于又有機會與它再續(xù)前緣,心中實在有些激動。
其實也不敢談什么讀后感,只是斷章取義罷了。單單就《林黛玉進賈府》這一回來說,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潑皮破落戶”王熙鳳。雖然在這一回中,她并不算是主要人物,但這是她的第一次出場,實在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王熙鳳出場時,曹雪芹通過黛玉的心理活動,寫出了王熙鳳的與眾不同:“這些人個個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在那個男尊女卑,三綱五常的封建社會,王熙鳳的形象無疑是不合乎那個時代的要求的,但這也正是她的獨特之處。她敢于突破常規(guī),張揚個性,也許,這也是曹雪芹想要表達出的一種愿望。其實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從曹雪芹對丫鬟晴雯的描寫中看出來——雖然晴雯只是一個小小的丫鬟,但她敢于表達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喜怒哀樂,真正的把自己當做一個獨立的人,而不再只是主人使用的工具。雖然她最后病死在自己家中,十分凄涼,但她至少得到了寶玉——她的主人——最真摯的關(guān)心和愛護,她也最終為自己爭取到了真正的人格。不過,我覺得王熙鳳和晴雯還有所不同,雖然她們都是追求個性,但王熙鳳是有強大的后臺作支撐的:寵愛她的賈母,親姑母王夫人,甚至賈寶玉也是十分敬愛她,所以她不怕,而晴雯什么都沒有。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說,王熙鳳并不是真正的要挑戰(zhàn)世俗,可以說,她這么做只是因為恃寵而驕罷了。但王熙鳳雖然潑辣,卻始終把握了一個度,即在老太太喜歡的范圍之內(nèi),并以適度的調(diào)皮讓賈母更加喜歡她,這也體現(xiàn)出她真的是十分聰明。
王熙鳳的聰明還表現(xiàn)在逢迎附和上!白焯鹦目,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當她初見林黛玉時,雖然她也許與林黛玉并沒有什么感情,但還是應(yīng)景地拉著林黛玉的手,為她的不幸落淚哭泣,當聽到賈母說:“快再休提前話。”她“馬上”轉(zhuǎn)悲為喜,說著:“該打,該打!闭沁@樣的應(yīng)聲附和讓她在人前笑語逢迎,左右逢源,也博得了老祖宗的喜愛。但這卻讓人們感到,她每次的熱心關(guān)懷,甜言蜜語都顯得不是十分真誠。
王熙鳳十分聰明,有著一般女人所沒有的管理才能,堪稱榮國府的“總經(jīng)理”,她生性愛張羅,喜歡在人前展示自己的才干。林黛玉進賈府后,她忙前忙后,一面問黛玉需要什么,一面又招呼婆子們,一會茶果上來,她又親為奉果奉茶——一切人想不到的,她全都安排準備的妥妥當當。在后幾回中,她協(xié)理寧國府,更是風風火火,將原先懶懶惰惰的下人們組織得井井有條,將喪事辦得十分圓滿。這時她越發(fā)驕縱了,卻也為她日后的悲慘下場埋下了禍根。
王熙鳳真的十分聰明,也因她的聰明在賈府中榮耀一時,但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雖然王熙鳳的結(jié)局無從考證,但從曹雪芹在前幾回“一從二令三人木”的暗示中可以推斷出,她最終被休妻,也許下場十分悲慘。87版《紅樓夢》中,王熙鳳死后只用了一層草席裹著,就扔出去埋了,這不禁令人唏噓,曾經(jīng)多么輝煌不可一世,最后卻只落得如此下場,真真是“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王熙鳳這一輩子機關(guān)算盡,她為了自身利益,逼死尤二姐,拿著賈府錢財干些不可見人的勾當,這一切,都最終使她聰明反被聰明誤,白白送了性命。
王熙鳳的一生也是賈府的一個縮影,王熙鳳最得意時,也是賈府無限繁華之時,當賈府最終走向沒落,王熙鳳便也奄奄一息,這似乎在說明,世間萬物,當走向最繁盛之時,也正是在走向滅亡。
讀林黛玉進賈府有感 篇2
《紅樓夢》的真正開端應(yīng)當是第三回后半部分《林黛玉拋父進京都》節(jié)其中,作者不但借黛玉之眼對賈府概狀、上下人等作了一一的描述,更為其在賈府中的悲劇命運埋下了伏筆。
黛玉到賈府來,身份是孤女投靠親眷。因此,她為自己立下的行為宗旨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去”。這一準則在本回中即得到充分表現(xiàn)。作者在字里行間,無不表現(xiàn)了林黛玉的敏銳小心、對一切都細細觀察、行為恭謹。例如在邢夫人處一節(jié)、王夫人處一節(jié)、喝茶一節(jié),還有與寶玉相會一節(jié)。試看寶黛相會,寶玉一見她便貓直:“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而黛玉見到寶玉時雖然也有同感,但只是“吃一大驚,心下想道......”后面的寶黛問答,黛玉只是問一答一,絕不多說一句話,并且當寶玉問“妹妹可曾讀書時”,她說“不曾讀......些須認得幾個字”。這與前文賈母問她時她回答“只剛念了《四書》”區(qū)別何其大也。她前后不一的原因,不過是為了迎春姊妹們只“認得兩個字”罷了。寶玉的癡狂與黛玉的謹慎形成強烈對比,這也為他們在后文中的愛情悲劇埋下了伏筆。
黛玉在賈府內(nèi)的命運,還通過“一個翻頭和尚”(即茫茫大士)的俄語有所預(yù)兆。茫茫大士說她的病“若要好時,除非從此以后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生”!安辉S見哭聲”預(yù)示她“淚盡而死”的結(jié)局,而所謂“外姓親友”自然是指她母族賈家了。但是黛玉概不聽勸,孤身人了賈家,其前途可以想見。首先是她在賈家的地位。試看她進榮國府時!皡s不進正門,只進了西邊角門”,進門后,又是幾個婆子扶她出轎,走了許多路,方到正房,冷冷清清等著的是兒個“穿紅著綠的丫頭”。只有賈母才給了她一點溫暖,被“一把接入懷中”。賈母疼她,為的是她身世的可憐;而熙風等人跟她親熱,所為只是賈母。至于賈赦、賈政等,則都托故徽得見她。試與后文中寶釵進府相比,就可見黛玉處境之艱難了。
由此可見,黛玉在賈府中處于一個特殊而微妙的地位。一方而由于賈母的疼愛,她得以與寶玉并肩,高出“迎探惜”之上;另一方面,她無親無友,無財無勢,為人所孤立。她特殊敏感之性格的形成,正是由她的處境所決定的。也正是因為此,方有了后文的一出出悲劇,有了這一冊“傷金悼玉的《紅樓夢》”。
讀林黛玉進賈府有感 篇3
兒時的我在讀《紅樓夢》時,總被書中的人物哭個不停而心生厭惡,隨手棄之于毫不起眼的角落。而今,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真正體會一個封建家庭的興衰沒落,才真正體會“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無奈與痛楚。
紫鵑在床頭哭得厲害,而此刻的黛玉,已然奄奄一息。但墻的那邊,鑼鼓喧天,張燈結(jié)彩,好不熱鬧!披紅掛彩的寶玉,面對的是頭戴紅蓋頭的寶釵妹妹。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黛玉啊,你若早知今日的下場,當初,你還會進賈府嗎?
那年的你年方二八,母親因病去世,體弱多病的你,怎能經(jīng)受如此的打擊?你也重重地病了一場。父親把你送進賈府,從此改變了你一生的命運。
“臉若銀盆,眼似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蓖跷貘P面對美若天仙的你都直夸沒見過如此標致的人物。賈寶玉見了你也是一見鐘情,燈火闌珊處,你還在為了自己所引起的寶玉擲玉的事,掉了許多淚。多愁善感的你,始終無法忘卻繁華近處寶玉那矯健的身影;無法忘卻夕陽西下,一起漫步的余暉,踏花而行;無法忘卻分別前“執(zhí)手相看淚眼”,將記憶定格為一種永恒。然而,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經(jīng)意,談笑間灰飛煙滅,留下的只是那斑駁的記憶,刻骨銘心的牽掛和執(zhí)著的守望……
于是,我明白了。黛玉——是你告訴我只有失去了,才會懂得擁有的快樂;只有分別了,才會懂得相聚的溫馨;只有經(jīng)歷了,才會懂得拼搏的艱辛。咫尺天涯,面對溝壑,相鄰也常是天塹,相逢也常是美麗的錯誤。即便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的傷感,還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悲壯,黛玉永遠不悔的堅守“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那動人而圣潔的等待!
地球若停轉(zhuǎn),會是在哪年?時鐘的搖擺在瞬間決定沉淪,彼此不再相見?疲憊的柔情叫思念,紛亂的記憶叫掛牽,……
于是,我明白了。黛玉,你讓“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成為不朽的佳話;使“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融合成一曲樂章。真正的愛應(yīng)是在物質(zhì)消亡后仍存的牽掛,你的敏感,飽嘗著世態(tài)人情的炎涼,怎能不如履薄冰?你的深刻,承受著流年似水的憂傷,怎能不形銷骨立?你的倔強,尋覓著靈犀一點的知己,怎能不人比黃花?也許,生命的純粹,注定了生存的失敗。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在寶玉掀開蓋頭的一刻,你疲憊地閉上了雙眼……
黛玉,為你感動。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當西風古道不再有漫天的黃沙,絲綢也帶不走那悠揚的駝鈴;當曾經(jīng)的輝煌成為往事,傳說也成了永垂不朽的奏鳴。黛玉,若有來生,你還會進賈府嗎?
但愿,靈河畔,早色依舊。
讀林黛玉進賈府有感 篇4
黛玉母親去世,拋父進京,《林黛玉進賈府》即通過黛玉的眼睛觀察到賈府方方面面的人物。
首先出場的自然是林黛玉。作者對黛玉容貌的'描寫共有三處:黛玉進府后,眾人眼中的黛玉體弱、有自然的風流態(tài)度;王熙鳳夸她“標致、氣派”;寶玉眼中的黛玉美貌多情。
棄舟登岸后,黛玉乘轎來到榮國府,先到賈母房中拜見,此時賈母登場。賈母是寧榮二府備份最高的老人,因此首先介紹。之后見了邢夫人、王夫人、李紈,這幾人都是略寫。之后在賈母的吩咐下,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登場,作者介紹了這三人的容貌,然而因不是主要人物,故也是略寫,而且是群體描寫。
之后出場的是本回的主要人物--王熙鳳。作者為王熙鳳的出場精心設(shè)計,巧妙安排。首先,在王熙鳳出場之前,黛玉已經(jīng)和眾人見過了面,知道賈母身邊人物的狀態(tài),即“恭肅嚴整”,之后王熙鳳“大笑”著出場,一下子烘托出王熙鳳在賈母面前的特殊地位。正因為她地位高,身份特殊,所以敢采用這種“放誕無禮”的出場方式。之后作者不惜筆墨,鋪排形容王熙鳳的衣著和容貌。王熙鳳穿金戴銀,珠光寶氣,反映了她精神上追求不高,俗不可耐,不懂高雅;喜歡聚財斂財,人前炫耀。外貌描寫中最能體現(xiàn)作者對王熙鳳性格定位的便是“丹鳳三角眼,柳葉吊稍眉”。因為在麻衣相法中,“三角眼”、“吊稍眉”是“刁鉆”、“狡猾”、“淫邪”之人的特點,作者故意這樣寫,恰恰是為體現(xiàn)王熙鳳刁鉆、狡猾的性格。之后王熙鳳對黛玉的語言描寫體現(xiàn)了她的機變逢迎,表面上夸贊黛玉,實際上又阿諛了賈母,安慰了迎春三姐妹。她的又哭又笑也反映了她見風使舵的特點;赝醴蛉说恼Z言描寫,體現(xiàn)了她的精明能干。
之后黛玉去見賈赦、賈政,作者對此二人采用了虛寫,因為這二人并未正面出場。這樣處理,避免了敘述上的重復(fù)。
最后是寶玉出場,在寶玉出場前,作者已對其進行了側(cè)面描寫,通過王夫人和林黛玉母親的描述先點出眾人眼中寶玉的特點“混世魔王”、“頑劣異!保缓髮氂裾降菆,作者再鋪排描述寶玉的衣著及容貌,點出黛玉眼中的寶玉“最是極好”,表現(xiàn)了寶玉與黛玉之間惺惺相惜,此一見面,黛玉便將前番聽眾人所述的寶玉其人的特點徹底推翻。
《紅樓夢》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代小說,選入中學課本的《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是小說的第三回--《賈雨村夤緣復(fù)舊職林黛玉拋父進京都》的節(jié)選。我們可以對比的方法來學習這篇課文,一窺紅樓夢的偉大成就。
丫環(huán)數(shù)量的對比
林黛玉進賈府的時候,帶了兩個人:一個是自幼奶娘王嬤嬤,一個是十歲的小丫頭雪雁。而“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娘外,另有四個教引嬤嬤,除貼身掌管釵釧盥沐兩個丫鬟外,另有五六個灑掃房屋來往使役的小丫鬟!比绱怂銇恚旱热,每人至少有十二個仆人,是黛玉的六倍。王熙鳳出場時,是被一群媳婦丫鬟圍擁著。再從全書看,當時榮府上下大小主子有十四人(加惜春),總?cè)丝诩s有四百人,主子與仆人之比達到了1∶25。而從她們的家世看,賈林兩家都是世襲王公貴族。賈赦,時襲一等將軍;賈政,時任工部員外郎。林如海是前科探花,蘭臺寺大夫,欽點巡鹽御史,林如海父親以上曾四代襲過列侯。家世相當,門第相當,豪侈之氣則有天壤之別,賈府安能不?結(jié)局安能不慘?
人物描寫的對比
王熙鳳和眾人之比王熙鳳出場時,作者采用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寫作手法,正當賈母說多配一料丸藥時,“一語未了,只聽后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有曾迎接遠客!’”。而其它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在林黛玉看來,此人實在是放誕無禮。但這恰恰突出了王熙鳳在賈府中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刻劃出她性格中潑辣的一面。她深受賈母的寵信,除了賈寶玉,合府再無一人敢在賈母面前如此說笑。正因為萬千寵愛集一身,所以才敢如此恣行無忌。
王熙鳳和賈氏三姐妹之比賈氏三姐妹出場時,只有輪廓描寫:“第一個肌膚微豐,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第二個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第三個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而王熙鳳呢,“這個人的打扮與眾姑娘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慶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一略一詳,一簡潔一鋪陳,一高貴一庸俗,寫出了賈氏三姐妹的神韻和高貴氣質(zhì),暗示了王熙鳳的貪婪及俗氣,側(cè)面反映出她內(nèi)心世界的空虛。
王熙鳳和王夫人之比黛玉去拜見賈政時,“王夫人再四攜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到了吃飯時,“賈母正面榻上獨坐,兩邊四張空椅,熙鳳忙拉了黛玉在左邊第一張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讓”。一“攜”一“拉”,一親切一熱情,一穩(wěn)重一猛浪。作者在這里突現(xiàn)了王熙鳳的熱情,而這種熱情無非是一種表演,是以取悅賈母為最終目的的,體現(xiàn)了王熙鳳的精明和狡詐。
林黛玉和賈寶玉之比寶黛相見時,兩人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镑煊褚灰,便吃一大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Z母笑道:‘可又是胡說,你又何曾見過他?’寶玉笑道:‘雖然未曾見過他,然我看著面善,心里就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亦未為不可。’”一個是寄人籬下,一個是混世魔王;一個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一個是率性而為,心直口快。所以盡管感覺相同,但一個只是深隱內(nèi)心,另一個則是赤裸裸地表達出來。這樣的描寫,使環(huán)境和人物達到了完美的融合。
林黛玉對賈寶玉認識之比林黛玉從王夫人口中得知賈寶玉是一個孽胎禍根,是一個混世魔王,一時甜言蜜語,一時有天無日,一時又瘋瘋傻傻,所以不知是怎生個憊懶人物,懵懂頑童,心想倒不見那蠢物也罷了。結(jié)果一見之下,卻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雖怒時而若笑,即嗔視而有情。何等眼熟到如此!心有靈犀,立即站到了賈寶玉一邊。成為背叛封建家長、背叛封建社會的堅定同盟者。欲揚先抑,突出了林黛玉對賈寶玉的認同感。
賈寶玉和封建學士之比文中說“黛玉亦常聽得母親說過,二舅母生的有個表兄,乃銜玉而誕,頑劣異常,極惡讀書,最喜在內(nèi)幃廝混”,這在眾封建學士看來實在是荒唐之舉,所以西江月中批道: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nèi)原來草莽。倒不通世務(wù),愚頑怕讀文章?蓱z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湛肖無雙。寶玉無意于功名利祿,厭《四書》而喜《西廂》,避功名而趨閨房,自為封建家長所不容,也必遭封建統(tǒng)治者所唾棄,所以才會屢屢遭賈政責打。西江月似貶實裹,卻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封建統(tǒng)治階級叛逆者的光輝形象。
通過對比,我們能一窺賈府敗落的原因;通過對比,我們能一睹人物的風采,黛玉的細心謹慎、嬌弱風流,寶玉的似傻如狂、離經(jīng)叛道,鳳姐的庸俗潑辣、張狂精明;通過對比,我們可一嘆曹雪芹的筆力,人物的出場,先后適宜,詳略得當,虛實兼用,不但筆法變化多姿,而且在眾多人物中可使描寫的重點突出。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加深對紅樓夢的了解。
讀林黛玉進賈府有感 篇5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雖是短短幾頁課文,卻讓我們得出了一個答案:《紅樓夢》的:“千紅一哭(窟),萬艷同悲(杯)”昭示著封建制度的必然衰敗,它的成功也不僅僅在于其文學價值。
想著曾在哪一回中所見的文字,我空吟著“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鴻蒙太空,吾誰與逝,與吾從,渺涉茫茫,歸彼大荒。”我不再只醉心于詞句的優(yōu)美了,而是對那個時代的悲哀有了重新認識。
了解了顰兒“孤高自許,目下無塵”背后的無奈,漸漸了解了寶玉“富貴閑人”中隱藏的叛逆。了解了那個終日以淚洗面,輸?shù)袅蒜O黛之爭,在凄涼中香消玉殞的黛玉,如果說悲愁是東方古典女性的特點,那么黛玉無疑是悲秋的集大成者。
穿越了時空,打破了歷史的界限,似乎見了她初到賈府的處處小心,步步留神,似乎望到了那個削瘦背影整日封存在那些封建禮教與各種人際的束縛中,無法理解,無法承受,盡力的躲避與應(yīng)付。
讀林黛玉進賈府有感 篇6
《林黛玉進賈府》向我們第一次展現(xiàn)了賈府。賈府的環(huán)境,有著豐富文化內(nèi)涵,通過院落建筑與服飾儀節(jié),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了賈府的特點,像賈母在賈府至高無上一樣,賈府透示給黛玉的是骨子里的王尊王貴,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個樣板,是一個封建上層統(tǒng)治者的生活寫照。
對黛玉的描寫,處處表現(xiàn)她的“步步留心時時在意”,謹小慎微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她“寄人籬下”的心境,黛玉“上無親母教養(yǎng),下無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強的自尊心,也有很強的自卑感。
鳳姐一出場,滿屋子全是她一個人在說話,別人都成了陪襯,她夸黛玉標致,嘆黛玉命苦,對黛玉關(guān)懷備至,一切都依著賈母的心思行事,一切為了討得賈母的歡心。她善解人意,巧手逢迎,乖巧機靈的性格和在賈府的實權(quán)地位都表現(xiàn)出來了。
賈寶玉生活在封建貴族家庭,處在封建正統(tǒng)勢力的重重包圍之中,這個家庭使他“留意于孔孟之間,委身于經(jīng)濟之道”這對賈寶玉是沉重的壓力,他的“愁”和“恨”正是欲求擺脫而不得的苦悶心情的表現(xiàn),他的“傻”和“狂”正是在痛苦中尋求新的生活和理想,卻又找不到出路。以致陷于失望和迷惘的精神狀態(tài)。
最后,我們要感謝作者曹雪芹,是他一手策劃了我們這次穿越時間隧道的“故園神游”。
【讀林黛玉進賈府有感】相關(guān)文章:
《林黛玉進賈府》句子分析03-02
優(yōu)秀教案-《林黛玉進賈府》06-19
《林黛玉進賈府》教學設(shè)計03-02
林黛玉進賈府教學設(shè)計03-16
林黛玉進賈府讀后感05-13
《林黛玉進賈府》教學設(shè)計范文01-01
林黛玉進賈府教學設(shè)計范文3篇03-01
《林黛玉進賈府》讀后感(通用5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