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歷史白鹿原讀后感
《白鹿原》是部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nóng)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主人公娶六喪六,神秘的序曲預示著不祥。一個家庭兩代子孫,為爭奪白鹿原的統(tǒng)治代代急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活劇:巧取風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為匪,親翁殺媳,兄弟相煎……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內(nèi)戰(zhàn),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變幻,家仇國慨交錯纏結(jié),冤冤相報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陣痛中戰(zhàn)栗。
民族歷史白鹿原讀后感 第一篇
"白嘉軒后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娶了七房女人"《白》的開頭用第一句話,就俘獲了讀者眼球,全新推出了一個西北男子的豪邁與陽剛。再次拜讀陳忠實的《白》,感受又大不同以往。它像一桌豐盛的滿漢全席,即使再空腹的人,也無法一次性的消受。怎么辦?只能一遍一遍的去閱讀,一次一次的去感悟,蠶食般的細嚼慢咽。直到全席融入腹中為止!栋住返娜呢炌ǖ拿鑼,似乎讓我的思維更加清晰明了。
一個會看書的人,自然不能站在作者和讀者的角度,必須站在第三者的位置去靜心品味,這樣才能給一個作品公平的概論。不摻合任何感情上的雜質(zhì)。
故事情節(jié)最為定型的莫過于白鹿書院的朱先生。故事寫到了第14開頁,才把朱先生像一湖清澈碧藍的湖水,呈現(xiàn)在讀者視野。(笫20開頁)有這么兩句描寫評價朱先生:”凡人永遠也看不見眼前一步的世事,而圣人對紛紜的世事洞者觀火。…"不難看出作者是一個崇尚知識的人,寥寥幾筆就對文化人定下了至高的定論。作者筆下雖是用了點水般的手法描寫朱先生,實質(zhì)是下了很大的功夫。這位西部文匠給一腔憂國憂民的文弱書生身上注入了一股靈氣。給博學識廣的朱先生做了全文大量的鋪墊。故事中不管情節(jié)怎樣的跌宕起伏。或者是抑揚頓挫,始終都是圍著朱先生迵回在全文鏈接之中。以瞰視的姿態(tài)靜觀世亊變遷,他的臺詞不多,每在關(guān)鍵的時候,他都是沉穩(wěn),睿智。書中一位彭縣長在走投無路的時候,請教朱先生指條明路。朱先生懸腕運筆寫下四個字"好人難活"。詮釋了人生正道多滄桑最清晰的脈絡(luò)。朱先生是《白》故事中唯一其善而終的人。其結(jié)果,唯他不是其善而終。誰是?留給細心的讀者思考。
《白》結(jié)近尾聲,獨有鹿子霖趴在垅坎上去挖奶奶草是最幸福地,唯有他一個人在凡俗糾葛之中遁形。我們一起看看這段堪稱經(jīng)典的描述:(第505開頁''鹿子霖抬頭盯了白嘉軒一眼,又急忙低下頭去用左胳膊圈蓋了一片羊奶奶 的莖蔓。而且咕噥著:"你想吃你自個找去,這是我尋見的,我全占下咧!"白嘉軒往前湊了湊問:"子霖,你真的認不得我了咧?"鹿子霖頭也不抬,只忙于挖刨"認得認得,我在原上沒有生人喀!你快放你的牛,我忙著里!…"收尾相當?shù)耐昝?
沒有朱先生,沒了鹿三,瞎了一只眼佗了背的白嘉軒內(nèi)心是孤獨的。他必定是俗人,也就無法逃脫俗世的枷鎖。這時候他倒是羨慕起鹿子霖。這個和他一生叫勁的對頭,一個尻子客的后人,也淡淡地拋棄了他。在鹿子霖的眼里,只有一坨綠茵茵的奶奶草,然后拔起連根帶泥的放入口子,香甜四溢…在神志不清的混沌中,入禪簡賅!
其實人生就是這么簡單。
故事中的主角白嘉軒,因為他的清醒和過余聰慧,仍然繼續(xù)承受靈魂深處的鞭拷。
從他對死后的朱先生兩句感嘆中就可以看岀(第472開頁)"白鹿原最好的一個先生謝世了…世上再也出不了這樣的好先生了!…"作者這一句吶喊,喊出了當今文壇空前絕后的尷尥與窘迫,不敢仔細回味,字字滳血,魄感悲傷…
文中其中另一個具有影響的角色黑娃,看他是給朱先生送了一幅怎么樣的大氣磅礴挽聯(lián)(第473開頁)"自信平生無愧事,死后方可對晴天”這是一個出之民意的心聲,它不是任何一個平庸之輩所承受得起的,也僅朱先生一人爾。僅這一錘!就是給文人們奠基下了一個不杇的豐碑,同時也給這個當世才鋒的作者,樹下了人生追求最高的境界和信念。
《白》的整部再次看完,似乎我終于看清了一個人:朱先生就是陳忠實,陳忠實便是朱先生。
民族歷史白鹿原讀后感 第二篇
終于把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看完了,結(jié)尾令人有些震驚。思緒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波動有些紛亂,白鹿原上的生活百態(tài)隨著白鹿兩家的主線而展開,在中國大地上描寫的這一小塊兒地方折射著整個社會時代的變遷。
歲月的風霜雨雪,風和日麗一遍又一遍,一茬又一茬地涉足這片古老的平原,精靈的白鹿躍動著人們記憶中久違的傳說,不管經(jīng)歷多少坎坷風雨,生活的輪子依然不分晝夜地滾動前進,這是歲月蘊含的冷酷而堅實的力量。《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軒、鹿子霖兩大家族有形或無形的較量推動著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與深入。為了生活而爭,為了臉面而爭。當然書中并無直接而露骨地描寫兩大家族的斗爭,而是從生活的各個方面體現(xiàn)出來。最終以鹿家慘敗結(jié)局。性格決定命運或許是條真理。白嘉軒是中國傳統(tǒng)男人的寫照,墨守陳規(guī)、自力更生、謹小慎微、兢兢業(yè)業(yè)地生活。因此,他沒有干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始終以一個威嚴族長的身份立信于白鹿村,恪守明哲保身的理念。鹿子霖的性格與白嘉軒不大一樣,他追求功利,爭強好勝,作風不謹,卻又有膽小怕事的一面。他一生雖然也經(jīng)歷了起伏的官場,但終究也沒創(chuàng)造些什么輝煌,最后也以悲慘收場。我覺得性格變化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是白孝文,一個是黑娃。白孝文經(jīng)歷了一場饑荒的'打擊之后,由軟弱變得堅強起來,這也多虧他鹿三叔的話語刺激的作用。他從原來的唯命是從,規(guī)規(guī)矩矩,優(yōu)柔寡斷的性格中走出來,變得桀驁不馴,急功近利了。而黑娃的性格可謂一波三折,先是小時的膽小羞怯,后又勇猛剽悍,最后又歸于知書達禮,學為好人。其實性格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是辯證的,環(huán)境塑造了某人某種性格,而某人憑著某種性格來重新塑造環(huán)境。
《白鹿原》作為矛盾文學獎的作品,它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一個平原,一個族群的生活畫面,讀進去,我們仿佛身臨其境。隨人物之悲而悲,隨人物之喜而喜。我們往往被小說中的人物感染,這大概就是大師筆下寫實筆觸的力量吧!
民族歷史白鹿原讀后感 第三篇
讀罷一本書有一種快感,我稱之為讀罷感。無論是書之好劣,皆逃不過,有酣暢漓淋,也有落荒而逃。這是一種儀式,也許可以歸之為成就感。
我不知該用怎樣的方式寫讀罷感,這些年也好久沒有正正經(jīng)經(jīng)地寫過文。畢業(yè)的好處就是,你不需要寫作文了,而是想如何寫就如何寫。讀書也不需要刻意去考究這里或者那里有什么深意。我就嘮叨幾句,可謂之“嘮叨體”。
如所有人一般,我被書中歷史原生態(tài)的厚重所震懾。民族、土地、人性凡讀者都會有所觸動。然而我不想在這里寫下這些,只是嘮叨一番。若讀之有與人對話之感,幸甚。
一本好書,讀著讀著就想停下來寫點兒什么,卻又不忍。一本好書,讀到瑕疵之處嗟嘆異常,絕無瑕不掩瑜之說。
我讀《白鹿原》就有這種感覺。前面大半本,舒暢些。
陳老爺子死的時候我想起來要讀的,五十多萬字,讀起來并不費勁,安安靜靜地讀完,很順暢。不至于通宵達旦欲罷不能,斷了再拾起又氤氳著清香,舒坦。
“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巴爾扎克這話在首頁,陳老爺子該是抱著這樣的心去寫的,也做到了。那些不愿不能寫入歷史的也許都被以各種手法寫入小說這部秘史當中。后半部之所以不喜,就是缺了個“秘”字。中國是個很有歷史的地方,這地方生長的人也愛寫史。學校里學的那些頂多是個千年大事記,讓你明白全了這一大步一大步是怎么走來的,不至于糊里糊涂。“知興替”大概也就寥寥,”以之為鑒“怕是遠遠不及。
辛亥至建國這段,人人都知道點兒。關(guān)于革命。關(guān)于戰(zhàn)爭,腦子里那些詞啊,那些大義,過在腦子里總是不真實。全然不如這些雞毛碎碎的原上的事那般真切,不只是可以想象,甚至是親歷的。給老百姓講戰(zhàn)爭就該用柴米油鹽。
我喜歡書中不寫年歲,只在最后滋水縣起義解放的日子標明了“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不知道日子的讀著,你模模糊糊能抓到這大概是哪些時日,模模糊糊能感覺到原上的事和外面的聯(lián)系,但又不真切,待到恍然,這一章節(jié)也許就過去了。
陳老爺子不愧是自學成家的,老舍也是,滿書都是地地道道的陜西話。我一個南方娃,沒咋接觸過陜西話,更別說這么土的了。有時候看著某句,讓我翻譯成普通話或者四川話我是決計翻不過來的,只有一種道不明藏在心的味道。也許只有那句“就是這個味兒”能解釋的清。
“就是這么巧!就該這么巧!”,尤其是印證在大的歷史之中,無盡的巧合。只是最后朱先生去世掘墳那段,在我看來有些做作了。我喜歡鹿兆海,也是全書我最可憐的一個角色。理智、謹慎、單純,就像是可憐自己一樣可憐鹿兆海。
讀到最后一個字,完全沒有未完待續(xù)的感覺,就像是這個故事就該這么結(jié)束了。
【民族歷史白鹿原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白鹿原》讀后感04-22
白鹿原讀后感03-22
白鹿原的讀后感09-02
《白鹿原》讀后感精選03-10
名著《白鹿原》讀后感02-28
《白鹿原》小說讀后感12-23
《白鹿原》讀后感(15篇)08-09
名著白鹿原讀后感范文05-19
白鹿原讀后感700字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