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六祖壇經(jīng)》感悟
《六祖壇經(jīng)》是一部經(jīng)書的名稱,主要講述了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的言論,是佛教禪宗典籍,禪宗代表著作之一,簡稱《壇經(jīng)》、《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讀《六祖壇經(jīng)》感悟 篇1
傳說佛陀有一天拈花沉默不語,眾弟子不知其故。惟大弟子迦葉突然微笑,佛陀便說:“我有一個法門,不可說,已被迦葉悟去!”
二祖慧可在達摩菩提面前斷臂示學(xué)佛決心(也示無相),后傳衣缽給三祖僧璨,再傳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再是六祖慧能。
六祖慧能原為嶺南樵夫,有次砍柴聽人講經(jīng)開啟慧根,遂苦修佛法。關(guān)于他,有兩個著名典故:“本來無一物”偈子和“仁者心動”。
相傳五祖弘忍要傳衣缽給慧能,但慧能當時在寺中地位低微,弘忍恐其遭嫉恨,于是想出一招:作偈子選傳人。他的大弟子神秀在墻上寫下:“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朝朝勤拂拭,莫使染塵埃。”后慧能經(jīng)過,見眾僧都在誦讀此偈,便說:“我也有一偈,但我不識字亦不會寫字,請幫我寫下來。”于是有人幫他寫在墻上,即:“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境界自是高出一大截,但弘忍為了保護慧能,把鞋脫下來擦掉此偈。后弘忍來到慧能舂米處,在他頭上敲了三下,于是慧能晚上三更來到弘忍的房間。弘忍與他論佛法,把衣缽正式傳給慧能,并連夜送慧能出寺。
慧能在外隱匿了十五年,有一天來到廣州法勝寺,聽到兩位僧人在辯論到底是風(fēng)動還是幡動,他說:“既非幡動,亦非風(fēng)動,仁者心動。”一語驚人,正在講經(jīng)的印度法師立刻跪拜慧能,慧能開始正式宣講佛法。
佛法渡得是眾生,這里面有美丑、善惡、貴賤、富貧......《圣經(jīng)》中說夏娃經(jīng)蛇的誘惑與亞當吃了智慧果,從此知道善惡,有了分別心,這分別心讓他們知道了赤身祼體的羞恥,也使人類永遠離開了伊甸園。
可見一個人沒有分別心,是可以永遠居住在天堂的。無門禪師曾有詩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節(jié)。”什么是閑事什么不閑了?哈哈,分別心又來了。不過六世達賴倉央嘉措詩云:“世間事,除了生與死,哪一件,不是閑事?”
“平常心是道”由馬祖道一始發(fā)揚光大。他說的平常心是指“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斷常、無凡無圣”。
道不僅在高山禪院,還可以在大千世界、一花一草。
不被心靈與外相束縛,餓即吃、渴即喝、困即睡,撇除當下的分別心,隨緣即變,不變隨緣。
讀《六祖壇經(jīng)》感悟 篇2
這次《六祖壇經(jīng)》第五講的內(nèi)容非常精彩,主題是《壇經(jīng)》中的廟堂與江湖;叵胫袄蠋焽@這個主題布置的課前作業(yè),我是絞盡腦汁地寫,也沒能把所有的題做完。不是不愿意寫,而是難度太大,如果沒把《行由品第一》讀懂,這份作業(yè)是很難做出來的,因為所有的題在經(jīng)文里找不到標準答案,所有的題都在考查你的思維和心性。這是老師傳授學(xué)問的高明之處,目的是讓你將所學(xué)落實到“知行合一”上。盡管作業(yè)寫得艱難,但是過程卻很美妙,因為先寫作業(yè)再聽講和不寫作業(yè)直接聽講,得到的效果很不一樣。
本次講座既有驚人的江湖故事,又有比較深入的關(guān)于“心法”的原理與運用。聽完,感覺老師給的寶貝太多了,由于自己的'心沒到,一時半會兒不能都拿走,能拿走其中的三分之一就不錯了,F(xiàn)將自己的心得和收獲與您分享,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用陰陽的觀點看世界
壇經(jīng)行由品,向大眾揭示了當時佛門中的江湖世界。由于語言文字比較平淡,一般人可能不能完全讀出來。為什么說行由品隱含了一個江湖世界呢?這一點,從慧能到五祖寺見五祖,五祖對待慧能的態(tài)度,五祖選拔繼承人,以及后來五祖寺的徒眾追殺慧能,等等;一系列事情可知。我固定的思維認為,佛門乃清凈之地,到五祖寺出家的和尚都是奔著修行解脫去的,怎么還會有衣缽、位置之爭,五祖讓徒眾寫偈子選繼承人,結(jié)果上千弟子,只有神秀寫了,難道五祖其他弟子都沒修行?當神秀呈送一偈后,五祖明知神秀未見性,不僅沒揭穿,還給神秀開小灶,給他小抄,讓他重新寫。這不是弄虛作假嗎?當慧能到五祖寺,跟五祖說是為做佛而來,五祖也觀察到了他的根器,把他打發(fā)到柴房舂米,難道僅僅是為考驗他嗎?五祖跟慧能見面為什么還要偷偷摸摸,竟說暗語,像地下黨一樣,連傳衣缽都是偷偷的,這些行為又說明了什么呢?在慧能繼承衣缽后,五祖讓慧能趕緊逃跑,而且還告訴他往哪個方向跑比較安全,過多少年才能出來弘法……仔細分析五祖一連串的行為,可以判斷五祖定是開悟之人。這樣一個有智慧的人,為什么不能在五祖寺光明正大地傳衣缽?種種疑問,經(jīng)過老師的剝繭抽絲,我才明白,當時的五祖寺已被一股黑惡勢力所控制,那個局面是五祖不能掌控的,他所有的做法其實都是為了保護正法能在慧能手里傳承下去。
老師在講述這段歷史時,多次提到陰陽交互的情節(jié),如果懂得了陰陽的原理,再來看五祖寺的問題,就不難理解了。因為有廟堂就會有江湖,有官方就會有民間,有利就會有弊,有明規(guī)則就會潛規(guī)則,有正法就會有邪法。陰和陽是同時存在的,有陰就會陽。這個領(lǐng)悟讓我知道,在面對選擇、看待問題時,不能執(zhí)取一端,要同時觀照到陰和陽。如果想得到“陽”,就得接受“陰”的可能性,同時也要預(yù)知到他人“陰”的可能性。只有傻瓜,才會認為世上有完美,才會從一個角度去看問題。
心念的力量和作用
一、何謂 “心生則種種法生”
心生萬法,萬法唯心造,這兩句話對很多人來說并不陌生,甚至常常掛在嘴邊。不可否認,心是很奇妙的東西,它的力量非常強大。心生的不同,創(chuàng)造的世界就不同。馬云生了一顆要幫助所有中小企業(yè)成長的心,所以造就了阿里巴巴,成為全世界最好的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喬布斯生了一顆讓手機更加方便、快捷、智能的心,所以造就了蘋果。這就是心的力量。也許您會認為馬云、喬布斯他們都是非常聰明,有能力的人,他們可以做到,我可沒那本事。如果您這樣認為的話,就等于否定了心的作用。其實每個人的心都有無窮的力量,只要你真心想做,你就能做到。你之所以不相信,是因為你的心不相信。有一點佛學(xué)常識的人,都應(yīng)該了解,很多大成就者、成功的人,他們修行的功夫越深,心念顯現(xiàn)的結(jié)果就越快?赡芤荒钚膭偵穑Y(jié)果不一會兒就呈現(xiàn)。
二、如何做到心想事成
既然心的力量這么強,這么奇妙,那又如何做到心想事成呢?首先要明確的是,心想事成不是向外求,不是在佛前燒幾支香,求佛菩薩保佑,就叫心想事成。真正的心想事成,其實很簡單,就是不斷培養(yǎng)“我是”、“我能”的思維模式。當慧能到五祖寺拜見五祖時,五祖問他為何而來,慧能回答“唯求作佛”,這里的“求”就是“我是”。“我是”、“我能”,是經(jīng)營者思維,代表富足的心。當你常常保持“我是”、“我能”的模式,不斷付出的時候,你怎么可能不會心想事成呢。所有的大成就者、成功人士基本都是“我是”、“我能”的模式。而“我要”就是消費者模式,它代表的是內(nèi)心的匱乏,向外索取,不愿付出?偸潜3“我要”思維模式的人,他們的人生通常不會很幸福。
三、怎樣管理好自己的心
《金剛經(jīng)》講“善護念”,意思就是要時刻守護好自己的心,不要隨意起心動念。由于心念的變化速度太快,一秒鐘我們可能生很多個心念,這些念頭基本都是雜亂的,若不護好你的心,你的心就會亂掉,清凈就會離自己越來越遠,智慧就難以開發(fā)。之前老師交過一個空心法門,當有煩惱出現(xiàn)的時候,要觀照自己的心,看看當下起的心是妄心、貪心,還是色心、傲慢心等等,找到后把它空掉。
“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與活在當下
“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來自《金剛經(jīng)》。以前讀金剛經(jīng),每次讀到這句話時,我怎么也弄不懂。但這次聽老師講,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么簡單。我認為這句話很難理解,是因為把它想得太復(fù)雜了。它的意思很簡單,就是你不能在一個地方打轉(zhuǎn)。因為心念是不斷變化的,過去的已成為過去,未來的還不知,唯一能把握的就是當下。換言之,如果你的心總是糾結(jié)在過去,期盼著未來,這都是愚癡的表現(xiàn)。你的心就無法得到成長。所以,真正懂得了“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你就學(xué)會了活在當下,知道現(xiàn)在該做什么就做什么,你會隨著心念的變化而動。不會糾結(jié),不會焦慮。如果有糾結(jié)、有焦慮,說明你的心還住在過去。
活在當下,是不是不用思考未來,不需要有人生目標呢?告訴您,所有的偉人都有人生目標,同時懂得活在當下。當他們有了一個確定的人生目標之后,他們不會活在目標的想象中,而是根據(jù)自己的目標,做當下最能實現(xiàn)目標的事,一步一個腳印前進。另一方面,活在當下的人,他每天不會重復(fù)自己,他會不斷突破自己、更新自己,日新又日新。老師就是這樣。
以上分享的內(nèi)容,只是我自己所能理解和領(lǐng)納的一部分,如果您有興趣的話,可以嘗試做做下面的作業(yè)。
一:“惠能一偈,徒眾總驚”。為何這些徒弟看了他的偈語,就發(fā)現(xiàn)了他的層次和地位很高,認定他是“肉身菩薩”?(其實惠能是“肉身佛”,地位比他們的想象更高)。這反映這些徒弟的心性和認知水平如何?
二:為何五祖對惠能的評語是“也未見性”?如果他順勢就推惠能出來,說他是“古佛出世”,借機幫助上位,順利成為六祖,不至于顛沛流離15年?梢杂酶鄷r間來傳法,同時還可以與師父親近,增加學(xué)習(xí)。但為何他非要貶低惠能?
三:您能夠從行為來反向推導(dǎo)出,五祖身邊的徒弟具有什么樣的心理思維和人格素質(zhì)?這些徒弟的生活狀態(tài),組織行為模式是什么?
四:你如何理解【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為何惠能對此理解為【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五:請翻譯解釋五句【何其自性】,并解讀惠能說這些話的時候的心情和態(tài)度。
六:五祖云:“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設(shè)想假如他當年就不傳衣缽給惠能,只是讓惠能做身邊做“教學(xué)助理”,或者讓惠能得法后就這樣輕松離開,惠能不就平安無事了嗎?五祖明知是爭端,還把爭端交給惠能去處理,不是害惠能嗎?請設(shè)想你是五祖,穿越回唐朝的話,你應(yīng)該怎樣處理此事才好?
七:禪宗從來不重視神通,那你認為禪宗祖師有神通嗎?干嘛不用神通來度眾生?他們的神通是用來做什么的?
八:你從惠能和惠明的交流互動,你看到了當年禪師們修行的境界了嗎?比你們現(xiàn)在水平如何?
【讀《六祖壇經(jīng)》感悟】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