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后感(精選13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
在孩提時候就知道蘇東坡,不過,真正認識蘇東坡是讀了《蘇東坡傳》之后。
做為詩人,“大江東去浪淘盡”他文采飛揚,談笑風生;作為官吏,“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他嫉惡如仇,愛民如子;作為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他樂觀豁達,清逸曠遠。
蘇東坡的一生,命運坎坷,仕途崎嶇。但這不能阻礙他。王安石得勢,幾乎所有忠良賢能之士都棄官而去。蘇東坡在連上三書之后不出預料的被貶,但他絕不因此退縮他將新政的不滿與缺陷訴諸筆端去因此得罪了當權的'群小,遭到逮捕,險些喪命。但他說:“若遇飯中有蠅,仍需吐出。”于是群小繼續(xù)對他進行迫害。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他屢遭貶嫡。甚至被貶蠻荒之地海南島
可是那些群小自認可打倒蘇東坡的措施卻沒使那些小人達到目的。蘇東坡管理之處政通人和,他頗受百姓愛戴。他處處為百姓著想。練習瑜伽,研究佛道,與高潔之士相交,訪山水,與高僧相研佛道。林語堂筆下這樣評價這位文壇巨子:“蘇東坡始終富有青春活力。他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成尖酸刻薄!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蘇東坡一生清貧但一世為人坦蕩。回看那些群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榮華富貴卻也不可能有蘇東坡半分的安逸。他們的生活充斥著算計與仇恨。其實所謂權力,所謂地位不過過眼煙云,轉眼不見,又何必太為權財所困,落得一世罵名。
在《蘇東坡傳》的序中,林語堂先生寫到“我寫《蘇東坡傳》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如果林語堂先生寫蘇東坡傳是以此為樂,那么讀《蘇東坡傳》也是一種快樂?梢詮淖掷镄虚g讀出人物的個性,品嘗人物的喜怒哀樂,并從他的事跡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啟示。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2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他曾這樣評價過文壇的巨子:“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再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薄疤K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成尖酸刻薄。”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后,幾度升遷的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嘗。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的得寵人物,位高權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的心斗那種善于剪除異己,心胸狹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的。類比蘇子由——蘇東坡的同胞親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
說道底,在于蘇軾面對,面對錯誤,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評的態(tài)度。也許是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的私欲,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奮斗目標是定位在百姓生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愉悅或是疾苦。只要他認為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于水火發(fā)生了抵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轄的州府里,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
作者曾經也這樣描述過:“一個高明的政客必然要精通一條藝術手法:那就是要多說話,但內容必須空洞!边@很好理解,如果你的存在不會對那些帶頭人物有所威脅,那你就不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案呙鞯墓賳T永遠不說出什么,但只要否認。高明的官員必須深有休養(yǎng),長于說‘無可奉告’‘閣下聽說,誠然不錯!’這樣便大有前途了。第二條,他必須討好朋友。第三條,當特別提防開罪他人。守口如瓶,低聲而斯文,使人高興的竊竊私語,早晚會積勞成疾,因公殉職。”作者說這就是朋黨之爭時政治之中的規(guī)則。
顯然,蘇軾已一一犯規(guī)了,但這并不是他不明白這些“秘訣”,實是因為他的本性就是如此,他的'本性就是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更何況這些本性是值得歌頌的。蘇軾就是要做到說話做事都要對得起天地良心。當朝云產下一個男嬰之時,蘇軾也曾寫到:“惟愿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币苍S他知道,這許許多多的災禍,全是由于他的才智。但我想,這更是因為他本性中的明辨是非,實事求是到死都未曾泯滅呀!
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泥濘,可從他的詩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fā)現,他的人生態(tài)度是樂觀,是積極向上的。即使是雙足深陷的時候,他依舊能唱著小調,邀上三五個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為妓nv提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為百姓求雨,他四處游歷。蘇東坡的詩詞良篇里,他即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的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意義的詩句。
拿林語堂做結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庇梦易约旱脑捳f就是:蘇東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氣,必當永存。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3
《蘇東坡傳》這本書我才只讀了一半,便對蘇東坡這位大文豪有了足夠的認識。書中提到過許多地名,多得數不清,這也正提示了我們蘇東坡一生漂泊。
在書中,我最喜愛的是蘇東坡爽朗的笑聲——他的笑聲告訴了我許多道理。
他的笑是一種自得其樂的笑,他被貶之后賞景便成了他最大的樂趣。蘇東坡常對著風景寫詩,寫完之后總會為自己又完成一篇文章而高興地笑;蘇東坡的笑,還包含著一種不與人斤斤計較的笑,朝廷的官員為了針對他,因挑不出蘇東坡平時表現完美,就拿他的'文章骨頭里挑刺;蘇軾顯然沒與他們計較,反而還寫出“何日遣馮唐”這句話,話中毫無歸罪之意;蘇東坡的笑,更多的是苦中作樂。誰被貶之后不低落?就像你突然由組長被降到普通成員一樣,不再被人肯定你的能力。
時勢造英雄,蘇東坡之所以在中國古代文學史談論上經久不衰,多半是因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造就他頗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正因為蘇軾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猶如一顆璀璨的星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我喜歡他毫不恭維、仗義執(zhí)言的性格。雖然他比較沖動、做事不經過“大腦”思考,但正因為這一點,才使他更富有魅力!吨袊四銥槭裁床簧鷼狻防锩嬲f過:“不要以為你是大學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較重要;不要以為你是殺豬的,所以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也不要以為你是個大學生,不夠資格管社會的事。你今天不生氣,不站出來的話,明天――還有我、還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為沉默的犧牲者、受害人!”蘇軾這種激烈的性格,對當時、和我們后世都有極大的影響,他告訴我們:不能讓那些不好的東西繼續(xù)下去,要阻止他們,阻止他們必須要有帶頭人。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誰也不想當那第一個人,凡是有點頭腦的人,都不會那樣去做,蘇東坡正因為“沒頭沒腦”,就毅然去當帶頭人。
盡管在仕途路上坎坎坷坷、得罪過許多人、多次被貶,但蘇東坡依然不乏幸福籠罩。他有非常愛他的妻子、生死相依的弟弟、陪伴他的朋友、非敵即友的王安石、以及朝廷上的眾多好官。這里面最讓人感動得便是皇上和皇后,皇后非常重視蘇東坡的文采,蘇東坡每次犯錯之后皇后總會為他求情;皇上對蘇東坡極其嚴厲,他重視蘇東坡的文采,但因蘇東坡做事欠思考、直言不諱,皇上怕他終有一天得罪大官,就把蘇東坡貶謫。
我對蘇東坡永遠懷有一顆仰慕之心,我喜歡他的真誠待人、真心交友以及直言不諱,如果我身邊有這樣的以為親人、朋友或者是同學,我會非常珍惜!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4
今年寒假格外的漫長,為了開闊視野完成閱讀作業(yè)借來一本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本來是想草草讀完了事,沒想到自己被蘇東坡命運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對這位中國文化史上偉大的詩人產生了無限的敬意。
我敬仰蘇東坡,正因他無可比擬的才華。一說起蘇東坡,就不能不提他的曠世詩才。他的詩詞,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豪邁,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于筆端。透過東坡,我觸碰到中國文人飄忽的衣袂,聆聽到中國文化舒緩的脈動。
我敬仰蘇東坡,正因他樂觀豁達的性格!俺梢财湓,敗也其詩”用在東坡身上再恰當不過了。“烏臺詩案”讓人不禁感嘆: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蘇東坡太有才華,鋒芒太露,原來與之為友的同道也不會轉而排擠他,他也不會落的幾度外放他鄉(xiāng)的下場,好在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沒有郁郁寡歡,而是隨遇而安,創(chuàng)作才情與此同時也越發(fā)充沛。在密州,他寫出了公認為最好的中秋詞《水調歌頭》,那動人的詞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長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處的嶺南蠻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也正是蘇東坡明朗豁達心境的寫照。
我敬仰蘇東坡,正因他的浩然之氣。當王安石變法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弊端,蘇東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對,蘇東坡利用他最擅長的武器——筆,寫了上奏神宗皇帝的萬言書,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表示其個人之氣質與風格,其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都顯然可見。隨后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于是,他遠離了喧囂,回歸于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灑脫;他明白了如何應對困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蘇東坡這一豪氣干云的驚世駭俗之語昭告世人: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
誠如林語堂所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他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的浩然之氣,也將如他的詩詞一樣永留千古!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5
這些天,看完了林語堂為蘇東坡寫的傳記。在看這本書之前,一直在看王安憶的《長恨歌》,小說中自始至終籠罩著的對舊上海昔日繁華的懷舊氣息以及王安憶略顯晦澀冗長的敘述筆調,確實有些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在這種情況下再翻開這本《蘇東坡傳》,不得不說確實是讓人有眼前一亮,心曠神怡之感。
這本傳記是林語堂在美國用英文寫成,又由張振玉翻譯成中文的。一個中國作家寫的東西卻要由別人來把它翻譯成中文,我一直覺得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不過好在譯者很用心,也很有功底,使得整本書的語言十分的精致典雅,基本上沒有英文翻譯成中文的那種隔的感覺,甚至很有些像林語堂自己的行文風格。
關于這本書的內容,我實在是非常喜歡,因為它記述的是蘇東坡這樣一位如此可愛的大文豪的生平經歷。林語堂說“我寫《蘇東坡傳》并沒有什么特別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又說“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我想,正是因為這份喜歡和了解,使得整本書充斥著一股熱情和張力。林語堂帶著對蘇東坡的喜歡、崇拜、理解、佩服,甚至是惺惺相惜來寫他,在敘述蘇東坡的生平經歷的同時又不忘發(fā)表自己的人生感悟和見解。這是兩顆相似的心靈之間的碰撞,因此下筆成文就必然是如行云流水一般,行于所當行,止于不可不止。我覺得,正是這份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激情、瀟灑和自信構成了這本傳記的靈魂之所在。它也許不像其他的傳記那么的注重敘述的脈絡和條理,而更多的是隨性所至地敘述蘇東坡的一個又一個小故事,也許看上去有些散漫,但正是在這份散漫與灑脫不羈之中,我看到了一代國學大師林語堂與豪情詩人蘇東坡的心靈契合,它深深地感染了我。
翻開這本傳記,我滿眼看到的都是蘇東坡從一個地方趕到另一個地方,林語堂說他自從當官之后就沒有在一個地方呆的時間超過三年。他從家鄉(xiāng)四川眉州出發(fā),到開封,到鳳翔,到杭州,到徐州,到密州,到黃州,到惠州,甚至還以六十一歲高齡被貶謫到當時尚屬域外的海南,他的足跡由北至南幾乎踏遍了大半個中國,而這些卻都是身不由己的。宋朝的官吏任命制度使得他在一個地方的任期不得超過三年,而眾群小的嫉妒毀謗又使他終生都籠罩在朋黨之爭的陰影里,遭致一貶再貶。所以林語堂說,中國的讀書人如果能有其他的事做,最好就不要做官。然而蘇東坡的魅力之處就在于,他似乎總能以他的達觀知命、樂觀豁達來化解這些在別人看來是巨大災難的事情。他在黃州親自躬耕,為衣食錢財而精打細算,完全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但他卻寫出了前后赤壁賦、《浪淘沙·赤壁懷古》這些足以光耀千古的美文。他在海南食糧不繼,與兒子“相對如兩苦行僧”,他卻在雜記中興致勃勃地記載“食陽光止餓”的辦法。他自己制墨,自己釀酒,自己采藥,自己造房子,閑來無事時去附近的寺院轉轉,與高僧仙道聊聊,晚上與朝云一起研習瑜伽之術。他充分利用每一天,讓人感覺這似乎完全不像是在遭受貶謫。曾經我的一位老師說蘇東坡是一個最善于從日常生活之中發(fā)現詩意、發(fā)現美的人。林語堂說他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兼具蟒蛇的智慧與鴿子的溫柔的天地間的'鳳毛麟角,是在一提起他時,就能引起中國人親切敬佩的微笑的人。秦觀的詩說得最好“不將俗物礙天真,北斗以南能幾人?”這“天真”二字真是道盡了蘇東坡人格的最大魅力之所在。我看著他的傳記,突然想到,世間竟有像他這樣才華和人格都接近完美的人,而這樣的人竟然就是我們一千年前的先祖,他給我們留下了那么多璨若星斗的詩句以及那么多風趣優(yōu)雅的逸聞趣事,可以供我們細細品味咂摸,我想我們真是太幸運了!我想起了一句話“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用它來形容蘇東坡當是再恰當不過了!
書中另一個讓我非常感動的地方,就是蘇東坡和弟弟子由的手足情。長期以來我一直非常遺憾,魯迅和周作人這樣一對本來可以傳為文壇賢昆仲佳話的兄弟最后卻分道揚鑣。我一直在想,在中國文學史上,到底有沒有這樣一對兄弟或姐妹,他們年齡相仿,志趣相投,彼此理解并引為知己;他們在生活上相互扶持,在工作上相互幫助,一起走完漫漫人生路,以他們的手足之情溫暖和照耀整個文壇的呢?而現在,我找到了,蘇東坡和蘇子由,這兩兄弟,我每次看到書中提起他們倆時,總不由得想起一句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這樣的知己又正好是自己的手足同胞,這是人生何等的幸事呀!書中多次寫到了兄弟二人分別時的場景。蘇東坡前往鳳翔任通判,他們生平第一次分手時。子由送行四十里才肯離開;東坡則在鄭州西門外,望著弟弟在雪地上騎瘦馬而返,頭在低陷的古道上隱現起伏,直到后來再不能望見,才趕程前進。他在詩中寫道“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寒燈相對記疇昔,多雨何時聽蕭瑟。知君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边@種“風雨同床”的約定我現在讀來仍然覺得具有溫暖人心的力量!他們二人經常寫詩互相唱和,而巧的是,每回蘇東坡只要想起子由,他總能寫出最好的詩來,他那首為懷念子由而作的《水調歌頭》真是寫盡了千古中秋之作。蘇東坡曾說“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我讀到這句詩時,真是有落淚的沖動,那種在茫茫人海之中卻只有一個親人相依為命,相知相守的感覺,是心酸,更是溫暖吧。
另外,我非常喜歡林語堂寫的蘇東坡青少年時期在家鄉(xiāng)眉州,以及后來任杭州太守的那幾段,很有一種優(yōu)雅、恬淡、明媚、舒適的小城鎮(zhèn)生活的味道。也許是因為林語堂面對的是美國的讀者吧,為了更便于理解和接受,他在寫這本書時更多的是采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花了較多筆墨不急不緩地描繪了北宋年間眉州城、開封城、杭州城的街道布局、城市設施以及風俗民情等方面情況,于散漫悠閑的文字中,很有一些詩意的味道。林語堂一定是很喜歡杭州吧,我覺得他關于蘇東坡在杭州的兩段寫得尤其的好,杭州的如畫風景、名妓高僧,以及蘇東坡在此期間所建的工程,都仿佛近在眼前;那個年代里杭州的繁華綺麗、風情韻致,也是如在眼前,令人神往。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6
生活是一臺織布機,將困苦與幸福交錯排放,織出一張生活之網。看著那交叉產生的紋理,一個人的一生過去了。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就將那古老的布拆開,在那“回首向來蕭瑟處”的每一個交織點,看到的是“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樂觀。一生從一個狀元落到天涯海角,一切都像被赤壁之水沖著前進的,泥濘雖多,但他踩在了上面,踏進文學。
在那一個下著大雨的日子,看著一只只烏鴉叼走紙錢,留下的卻不是什么絕望,而是一片樂觀。因為當他說“死灰吹不起”時,就把自己吹起了。那些烏鴉是否是詩中的大力神。紙錢是否就是蘇東坡的青春,也無人知道。但無論如何,黃州就是他生命上的一條橫線,痛苦之線。
而蘇東坡一生,當然也有豎線,那中狀元的那一刻,那僅六個月的朝廷時光。烘出了那豎線,那歡樂之線。
歡樂與痛苦,才能織出一張生活之網。一個新中國,不就是經歷了許多恥辱之火的練就,才爬上了如今窗高臺,俯瞰世界。司馬遷也經歷了恥辱與皇帝的贊承,才飛進了二十四史。拿破侖是經歷了早年得意與晚年失意,才被人記住。一個完全成功者是與美相違的。網不堪后人一擊。就連蘇東坡政敵王安石也有晚年的“騎驢時代”。
蘇東坡的.命運令我想起自己。上個學期銀獎沒考上,但媽媽鼓勵我說,只有把這當成一個檢查自己的機會,才能進步,我就用這個困難治“網”,取得了一些進步。
誠如林語堂先生所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或許有人連記憶都不是,只是空虛。蘇東坡之所以能留下都是因為那一張苦樂交加的網,網住了他的名字。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7
縱覽古今幾多光陰,明明滅滅,沉沉浮浮,流俗終至于湮沒,故今之觀者,非賢即能者是也。然品蘇于是也,尤感其奇?zhèn)シ潜瘸H,堪稱翹楚,瀆至情深,心生共鳴,不禁落淚。想其平生,古人之所以仰慕,令人之所崇拜,溢美之詞數不勝數,今亦心動,跋《蘇東坡傳》謹寄敬愛之情,望錦書以傳。
蘇軾,號東坡居士,字子瞻,謚文忠。蓋其一生,唯“文忠”二字險以微表。文,則經緯天地曰文,愍民惠禮曰文,圣漠丕顯曰文,博聞多見曰文;忠,則事君盡節(jié)曰忠,盛衰純固曰忠。蘇之于當時,居廟堂之高則爭諫,不顧己利一心為國,處江湖之遠則懷民鞠躬盡瘁兩袖清風,實為君子所慕,小人所妒也;其于當世,雖不可見其形,然其音容笑貌尚得以于書典窺知一二,悟之于心則若脫胎換骨,影響之深遠,弗能盡述,今之國人,概有東坡,雖陌生之人而可以談笑風生,狀如親友,當為極譽!
東坡前時少年,聰穎好學,胸懷壯志,始欲擬以范滂,既承望于老父,又乞歡于老母。及至科舉,作策論《刑賞忠厚之至論》,其間言及皋陶,自有一番大膽創(chuàng)新,不禁驚異間有古之身而載今之神韻,更有歐陽修嘆為弗如。后始仕,不圖功業(yè)立就,無念衣錦還鄉(xiāng),但求順己之心。隨己之意,激濁揚清,宦海沉浮而獨行其是,諸惡付之悠悠。其后調為湖州而復為知州也,書有《湖州謝表》,徒有滿篇真情暢快,元氣淋漓,盡付與牢獄之災,是曰“烏臺詩案”。知其為官意不在功名,仍不免怨新黨之冤詞“愚弄朝,妄自尊大”,憤哉!亦喟嘆其浩然之氣、英雄本色,正是“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钡琅c義,盡融于真性情,快哉!
東坡仕途,盛衰雖曰命,豈非其心性也哉!蘇信佛,本自知在者短暫,失者永恒,來時如露,去時如電,無所物以憑借終生,故無所畏,似風隨性,暢言無忌,信人無疑,心胸寬廣則眼無狹隘之人,觀其人為佛則自為佛。進退自如,寵辱不驚,游走于萬千深沉而獨自清明,行云于幾多羈絆而全生養(yǎng)性,純然淳樸,不染污穢,不拘于詆盡流俗,不止于私心讎隙。甫言于弟:“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是故廟堂之濁難染其光風霽月,狗茍蠅營莫改其行云流水,正謂之“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爝然泥而不滓者!比挥址悄鼙扔谔諠撝畬伲蝗胧,一出世,一迎世,一棄世,自然之本性可見一斑而從人之所無以望其項背。
命焉,清者知其本原,或長也,或短也,或順也,或險也,或樂業(yè),或戚也,無有定法,然持命則在于心也。命雖有定,而性豁達,而心清明,而情淳樸,豈非人事哉?讀蘇子如椽之筆,無加矯飾,淡如兒戲,縱有萬丈豪情,業(yè)已余淡然矣。傲而妄不與狂相隨,靜而冷不與凝相依,悟而魂不與心相接,旦有郁事,尤覺“如蠅在喉,吐之方快”。然反觀今人,甚至哀其弗如先人之通明,更無有超脫之意,或囿于功名祿餌,或羈于業(yè)次世俗。純然易以極端,廣博易以狹隘,雖囊中沉沉,尚不比心中輕輕。濃處味短,淡中趣長。靜則神藏,躁則神天,以身外之物奪至珍之德,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度人之言“累”,由不逾“氣”。是人也,大氣者,方不累于輕浮俗套。氣著,可增而強,可消而衰。強,則至大至剛,守本原,不移以外物,持自然之道;衰,則至弱至懦,失本心,同其流,合其污,棄自然之道而復之所棄矣。曷以習“氣”,盡言以效蘇子之狀也。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8
小學的時候就接觸過蘇東坡的詞,“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弊屛覀兛吹搅嗣篮玫淖T福稍诎烟K東坡當作摯愛的林語堂的筆下,將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的一生娓娓道來,同時,也把一個性格鮮明、多才多藝、形象飽滿、可敬可愛的蘇東坡清晰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他稱蘇軾的一生是“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
貫穿中西的作者林語堂的書中寫道: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墒沁@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穌所說,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柔敦厚,在蘇東坡這些方面,其他詩人是不能望其項背的。這些品質之薈萃于一身,是天地間的鳳毛麟角,不可多見的。而蘇東坡正是此等人!
其實蘇軾的'一生一直卷在政治漩渦中,屢遭貶官——他元豐三年因為烏臺詩案受到誣陷被貶官黃州任團練副史。晚年又因為新黨執(zhí)政被貶惠州。但是他卻光風霽月,高高超越于狗茍蠅營的政治勾當之上。他不忮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然表達心之所感,至于會招致何等后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他一世貧窮卻過得安逸,兩袖清風,豁達開朗。他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曠達的胸襟,瀟灑地面對一切。周國平評價蘇東坡說:“讀蘇東坡豪邁奔放的詩詞文章你簡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艱難的一生!碧K東坡人格中也有那豁達樂觀的一面,他的詩文自然清新,奔放靈動,豪放不羈。他保持天真淳樸,終身不渝。政治上的鉤心斗角與利害謀算,與他的人品是格格不入的;他的詩詞文章,或一時即興之作,或是有所不滿時有感而發(fā),都是自然流露,順乎天性,剛猛激烈,正如他所說的“春鳥秋蟲之聲”;也未嘗不可比作他的詩句:“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他的書畫也筆筆流露著豪邁、灑脫、跌宕之氣。不僅如此,東坡對朋友對家人也很真誠,仁愛有加,甚至對他的政敵都能以直抱怨。正如東坡自己所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這是何等的胸襟和大度!所以他的朋友遍天下,快樂一直陪伴他。真可謂是“像一陣清風度過一生”。
把所以的不快樂都丟給明天吧!盡管生活中有許多坎坷,凡事多往好處想。一起像兩袖清風的蘇東坡一樣做一個樂觀豁達、開朗的人。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9
本書講述的蘇東坡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性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林語堂的這本《蘇東坡傳》與其說是對蘇東坡一生經歷的評述,不如說是對蘇東坡才華、品質、性情的歌頌。雖失了傳記的客觀,但使我們喜歡上這個人。全書讀下來,深盼能有這么個朋友。說句不自量的話,雖然我與人家在層次上不止云泥之別,但在風格上,我也是這一類的。
蘇東坡的才華令人欽佩,公心令人敬仰,但能讓人親近的是性情。他對一切都好奇,對一切都喜愛,在什么環(huán)境下都能自得其樂,跟什么人都能成為至交。雖然以前就知道蘇東坡善于苦中作樂,但讀到他以老邁之軀被貶海南,沒有米飯,沒有房子時仍然不禁慘然。雖然走過蘇堤,但讀到他親自畫圖設計水道,設立中國第一所公立醫(yī)院,仍然再次肅然。
我想,他大概是個存在主義者,他眼里的世界沒有高下之別,只有體驗、趣味。他愛這個世界的一切事物:詩文、工程、種田、煮飯……,也關心這世上的每一個人。他比杜甫更活潑有趣,比李白更悲天憫人,比張岱更善于在粗糙的生活中發(fā)現精致。
然而,整本書讀下來,最令我震驚而久久無法平靜的是這段并不起眼的.話:
“男人一生在心思和精神上有那么奇特難言的驚險變化,所以女人只要聰明解事,規(guī)矩正常,由她身上時時使男人聯想到美麗、健康、善良,也就足夠了。男人的頭腦會馳騁于諸多方面,凝注新的事物情況,為千千萬萬的念頭想法而難得清閑,時而欣喜雀躍,時而隱憂劇痛,因此覺得女人的寧靜穩(wěn)定,反倒能使人生在滔滔歲月之中進展運行而不息,感到納悶難解!
林語堂寫這段話時只是在講到蘇夫人時感慨一下蘇東坡本人的困惑,他本意并沒有任何討論男權主義、女權主義的意思,放到蘇東坡那個時代,能注意到女性的美麗健康善良寧靜沉穩(wěn)對詩人的影響,已經是有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了。蘇東坡晚年甚至是和侍妾朝云共同修道,而不是朝云服侍他修道。
然而,然而,男人有風云變幻、奇特驚險的人生,他探尋自己的潛能,磨練自己的心性,發(fā)現生活的樂趣,在人生的長河里逐浪,那女人呢?女人的風云在哪里?女人的奇特在哪里?女人的長河在哪里?難道女人只能是美麗的、健康的、善良的、寧靜的、沉穩(wěn)的——添香紅袖?
人啊,無論男女、美丑、賢愚,總該有自己的風云際會,有自己的馳騁凝注。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可以體驗的樂趣,還有很多很多。性別、金錢、世俗眼光、相貌、身份、年齡……這都算個什么事兒?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0
《蘇東坡傳》終于看完了,一方面俗務纏身看得慢,另一方面是寫得太好了,不忍掩卷。作者林語堂先生不愧是大師,幾十萬字夸一個人都不帶重復的,使我們有幸與一位天才有了全面認識和交流的機會。
我們先前認識的東坡居士是何等人也?大文豪、一生漂泊流放的落魄官員、一位創(chuàng)造了菜譜的美食家。太膚淺!如果我來評價,應該再加上,東坡先生是一位讓人無法仰望的天才,一個忠誠于政治理想的政治家,一個愛民如子的官員,一個癡情的丈夫,慈愛的父親,父親一樣的兄長,親切的朋友,隨遇而安與鄰為睦的和藹老人,甚至是政敵眼中打不死的小強。這些還不夠,他還是一位有獨特見解的經濟學家,用富有遠見的判斷力和強有力的措施,抑制了轄區(qū)內由災害引起的饑荒。他疏浚河道,整治西湖,造福百姓,是一位治理有方的能吏,甚至還兼任一段時間的浙江軍區(qū)司令,整肅了軍營風氣。他還是一位出色的.醫(yī)生,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所公立醫(yī)院。一個情商極高的人,從不恃才傲物,每一個流放地的上至官員下至販夫走卒農婦,皆為朋友。當他從海外流放歸來,每到一地,都受到熱烈歡迎,眾人爭睹風采。
東坡先生是一位偉大的人。從容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既能安居翰林謀劃天下,亦可在每個流放地入鄉(xiāng)隨俗隨遇而安結廬而居。在其位謀其政,處江湖之遠思其民。他是一個天生的樂觀主義者,在一生經歷了無數嚴重的政治迫害里,總能在山水、醇酒、詩詞歌賦中找到平衡,最后他居然寬恕了不斷施害的惡毒的政治對手,彰顯了博大的胸襟。
這絕對是一個偉大而有趣的靈魂,在這面鏡子前,那些自稱中國文人的,不過是些懂得識文斷句粗通文墨,用以為生的俗人罷了。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1
一提到蘇東坡,總會讓人產生敬佩之感,因為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蘇東坡傳》以蘇軾的一生為主線,他黃州四年生活及心路歷程為重點內容。通過古樸的語言,從文學、藝術、美食、情感等多角度解析了蘇東坡的傳奇一生和他至高無上令人驚嘆的品性,讓我感觸頗為深沉。
公元一零五六年,年滿十九歲的蘇東坡初次離開生活將近二十年的故鄉(xiāng)湄州,前往汴京科考。
那年,他遇上了主考官,北宋文壇的領袖歐陽修。歐陽修閱卷時,讀到一篇文風質樸而明懷太志的文章。歐陽修本以為這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避嫌予了一個第二名的成績。當拆去糊名的紙片,歐陽修才發(fā)現,作者并非曾鞏,竟是蘇東坡。歐陽修不禁感嘆道,“三十年后,無人再知我歐陽修,只知有蘇子瞻!
看到這里,我不由得被歐陽修的話所震驚。歐陽修身為詩詞大家,他慧眼識珠,能對年輕初出茅廬的`蘇東坡如此贊譽,可想蘇東坡那是怎樣的文采!十年后,果不其然,正如歐陽修所言,蘇東坡名震北宋文壇,三十歲便成了文學大家。如此來說,蘇東坡從小就與文學有法著不解之緣。
誰知世事難料,蘇東坡因詩聞名于世,卻也因詩零落下獄。
公元一零七九年,“烏臺詩案”爆發(fā),蘇東坡入獄。他以為自己時日不長矣,日夜給弟弟蘇轍寫詩,抒發(fā)自己愁苦,悲涼的心境。蘇軾一生坦蕩,到此刻,對死亡也未曾有過任何畏懼。看到這里,敬佩之意不免在我心中油然而生。蘇東坡心憂天下,一心為國,生死早已被他置之度外;他無所恨懼,兩袖清風,早已不是凡人所能比擬。我不禁贊嘆道:“好一個蘇東坡!”
經過諸多波折,在不見天曰的黑牢中過了一百多天的蘇軾,終是出了獄。在漫天風雪中,踏上了去黃州的迷茫之路。從此,他由詩人變?yōu)檗r民,由生活無憂變?yōu)橄绿锔N。但他心中卻是更加坦然,將城郊的一塊無的身荒地以“東坡”命名,自號“東坡居士”。
世事的風雨滄桑,草木的萬千變化,都被收納進蘇東坡的生命里,假若他不曾遭遇“烏臺詩案”,假若他不曾躬耕東坡,心境必然大不同。不經歷那些痛苦與折磨,他不會知道“也無風雨見無晴”,竟是讓人喜悅。
我與蘇東坡相識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當時,我只知他對人世間悲歡離合的感嘆,與兄弟的手足情深,卻未曾想他竟有如此的傳奇一生:
身居高位,他清高文雅,心懷天下百姓,被敗離京,他悠然自得,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如此拿的起,放的下,這人世間也唯有蘇東坡。
當枯樹發(fā)芽,石頭花開,一張紙頁成為傳奇,人們就會從那張古老的紙上,嗅出舊年的芬芳。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2
今天,當我們提到蘇東坡時,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宋代一位偉大的詩人和散文作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然而,他不僅詩作得好,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書法家。不過相比這些,更為讓人難忘的應屬他的詩,以及我們從他身上感受到的屬于他的人格魅力。
讀一本書,就是要將其讀透。讀《蘇東坡傳》,也就是要讀透蘇東坡這個人,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閱讀第一本的人物傳記,也是我首次真正意義上認識蘇東坡,在閱讀它之前,對蘇東坡,最熟知的莫過于他的《水調歌頭》了,我們只是通過字里行間的揣摩,來想象蘇東坡。以前在的我心中,蘇東坡就是一個大文豪,也許還帶著些許的高傲。現在閱讀《蘇東坡傳》,才算是開始真正認識他,了解他。
當別人問我們:蘇東坡為何成功?也許我們只能干巴巴地應上一句:我也不知道。其實,想要真正了解一個人,須先從心出發(fā),從細節(jié)上發(fā)掘。在讀了《蘇東坡傳》的前三章后,我才對蘇東坡其人有了淺薄的認識,然后我才發(fā)現他與我想象的蘇東坡是截然不同的。他是一個好學之人,在幼年之時,便想要成為范滂一樣的人,可見從幼年起,蘇東坡心里就埋下了好學的種子,在長大以后,綻放出來,這好學之中更是帶有勤奮,在他聞名遐邇之時,卻沒有飄飄然,而是每天在家背誦漢書,由此可見他的`謙與勤,更有一次,他的朋友見他在抄漢書,卻只抄一個字,很是疑惑,隨即才知道蘇東坡背誦漢書,只靠一字便可背誦出數百字,由此可見,蘇東坡除了謙虛勤奮好學之外,更是懂得學習方法的人。他還是一個豪爽之人,他能在大雨傾盆而下,狂風卷地而來之時,仍若閑庭落步,在雨中漫步,風中吟詩,而不似其他人那般,紛紛狼狽地在風雨中四處逃竄,尋找遮雨之處,他瀟灑而又不失禮節(jié),能迎風面雨,無論風多大,雨多猛。任憑晴空萬里,光芒萬丈,又或是陰云密布,電閃雷鳴,他,始終是那個他,不論遭遇如何,他總能“一蓑煙雨任平生”,無論前方是禍還是福,“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東坡也是一重情之人,在第一任妻子死后,著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樣的千古哀詞,不可謂不凄美。也許蘇東坡還有許許多多我未曾了解的事,未曾認識的性格,但至少現在看來,蘇東坡定不是高傲之人,也不是飄忽然之人。蘇東坡的成功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偶然之處在于,他生在宋朝這個公認的重文輕武的朝代,他出生在一個崇尚好學之風,辯論之理的地方,有一個如此好的家庭環(huán)境,讓他有了舞筆揮毫的機會與無限可能;必然之處在于,他在人生短短百年間,幾乎經歷了所有人加起來可能經歷的一切,才能讓他有深厚的心靈積累。蘇東坡的一生讓我們明白,人的一生有中太多太多偶然性,可誰又能說沒有什么是必然的呢?
蘇東坡之所以在歷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一則是由于他詩文書畫上的卓絕之美;二則是由于他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堅定而不移。
蘇東坡的一生起起落落,這就像是我們每個平凡人不平凡一生的寫照。他得意之時不驕不躁,失意之后不喪失斗志還對生活充滿熱愛與情趣,如清風般吹過,然后流芳百世。他的這種生活態(tài)度不正是我們今天所缺失的嗎?正如書中所寫到:“蘇東坡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性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蘇東坡充當的角色如此之多,在一千個讀蘇東坡的人眼中也會有一千個蘇東坡。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其二的人物。今天,我們悲嘆他命運的不公的同時,更加欣賞和崇拜的還是他的那份人格魅力。
在讀了《蘇東坡傳》之后,真有一種見到蘇東坡本人的感覺,這也說明了只有在閱讀之中,才能有更深層的交流。今天的我們不應只是欣賞他的作品,更應該感受他的人格與靈魂。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3
翻開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字里行間,一串悠長而又深刻的回憶被逐漸喚醒。
青山隱隱,波浪奔涌,水氣彌漫。云霧繚繞間,站著一位中年,長袖寬袍,眼望前方,眉宇間散出一種氣定神閑,手持折扇,豪放卻暗藏淡淡的惆悵。這是《念奴嬌·赤壁懷古》帶給我對蘇軾的印象。
初識蘇東坡源于宋詞。兒時的我總是搖頭晃腦,咿呀念經,常常把“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睊煸谧爝。那時還不懂得其中大意,就覺得寫的真好,月亮上那些神話里的良辰美景都被包含其中了。再長大一些,經歷過些許悲歡離合,我才終于明白“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蹦乔Ч沤^唱中蘊含著綿綿情思與長長久久的.美好祈愿。
詩詞比賽讓我走近蘇東坡!坝盐骱任髯樱瓓y濃抹總相宜!笔撬鳛橐晃挥^賞者和詩人,對西湖之絕美抒發(fā)的贊嘆;“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彰顯著他強烈的報國之心,卻又飽含著即將步入老年而壯志未酬的無奈;“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笔撬鳛橐晃徽煞驅ν銎蘅缭綍r空的深深思念。
偶然的機會,我觀看了《經典詠流傳》,譚詠麟演唱的蘇軾的《定風波》讓我印象頗深。當聽到他用粵語唱道:“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一瞬間,我的心被深深擊中,整個人久久地怔住;秀遍g,一位白發(fā)飄飄的老者,拄著拐杖,在風雨飄搖中,步伐顫顫巍巍地向我走來,他伸出雙手,仰天大笑。這種豪邁與樂觀,仿佛是與生俱來,又深入骨髓。無論怎樣的磨難,任憑無盡的風雨,他也毫無畏懼,永不言棄,
蘇東坡的一生雖然跌宕起伏,但足以擔得起“精彩”二字。我作為一名中學生,即使不能洋洋萬言,寫下許多豪邁詩篇,也希冀在閑暇之余去感受他“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達觀心態(tài);去體味他“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胸懷大度,收放自如。
在匆匆流年的時光長河里,在喧囂陸離的世間百態(tài)里,我愿沏一壺清茶,細品東坡詩詞之風度,探尋內心深處最平淡樸實之清歡。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后感08-10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后感3篇01-20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11-06
初中蘇東坡傳讀書隨筆大全10-29
讀《蘇東坡傳》的心得體會08-25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精選29篇)03-26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精選42篇)08-23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精選15篇)08-09
《蘇東坡傳》讀后感09-25
《蘇東坡傳》讀后感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