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與城市讀后感
曠野和城市,從根本上講,是對立的,看過了《曠野與城市》,下面請看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曠野與城市讀后感,供大家閱讀參考。
曠野與城市讀后感1
讀了這片文章后,我認為曠野是人類城市的祖先,沒有曠野就沒有城市。曠野是寧靜的,城市是喧囂不已的,為什么?
曠野是人跡罕至的世界,曠野是動物的世界,城市是人類的世界,城市在無限的擴大。據(jù)資料顯示,地球上有29%的陸地,這其中就有1/3是沙漠,我們停止開發(fā)曠野,不如去開發(fā)沙漠。沙漠的面積在以每年6萬千米的速度擴大,照這樣下去,我們不停地開發(fā)曠野,沙漠就會不停的擴大,到時候沒有了曠野,只有沙漠,那是我們該怎么辦?我們一定會譴責那個提議開發(fā)曠野的人,是他把我們害成這樣的。
大自然是地球的一部分,也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境,為什么鄉(xiāng)下的空氣比城市的空氣新鮮呢?那是因為城市里過于現(xiàn)代化,到處都是汽車尾氣,如果沒有綠化帶,我們可能已經(jīng)二氧化碳中毒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個公益廣告,一位老爺爺在鋤地,本來有很大的'一片田野,可是隨著我們?nèi)找嬖鲩L的生活需求,立交橋、高速公路、高樓大廈越來越多,田野的面積不斷地被減少著,最后只剩下一點點了。看過這個廣告后,我感慨萬分:如果沒有了田野,沒有了氧氣制造機,我們有那么多的現(xiàn)代化設施有什么用呢?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沒有了曠野,城市也會不復存在,讓我們來保護這個世界吧!
曠野與城市讀后感2
我讀了曠野和城市的這篇文章
曠野是一個心曠神怡的地方,而城市是一個氣魄雄偉、高科技的地方。
曠野心曠神怡的原因是,綠色代表生命,那里有充足的新鮮空氣和一望無際的草原?墒且驗槿祟惒煌5乜撤淠,用科技斗爭,導致森林變成沙漠,綠色世界漸漸離去。人類也將會漸漸滅絕。給后代留一個綠色世界不是很好嗎?如果在這樣下去,人類簡直是在殺自己。
城市雖然雄偉,但是卻有造影污染,沒有新鮮空氣,很少有綠色。但是兩個世界各有各的優(yōu)點,城市,擁有高科技,讓外國人不敢入侵。而且讓城市里的人過的快快樂樂。
人類一直以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其實人類往深處想,其實,自然才是世界的主宰,無論人類有多么強大,也強大不過世界上的動物和自然,人類用智慧,動物當然用智慧,人類有感情,動物當然也用感情。凡是人類會的,動物總有一天也會有。包括那看不見的微生物。那就是因為,這個世界上所用的生物永遠都會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死了一個等于我們都死,因為,我們是在一個星球上生存的生物,我們應該互幫互助。
曠野與城市讀后感3
如今的繁華都市,已再無曠野的美感。這里有的,是繁榮,是喧鬧,失去的,是清幽,自然。許多人拼了命也要擠到城市里來,而我,則想要逃到曠野去。正如錢鐘書先生所寫的《圍城》中那樣: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
乍看,覺得這只是一篇在講環(huán)保的文章罷了,可卻引我無限深思。我想,人生的選擇,是否正如曠野與城市的選擇一般?截然相反的兩個選項,將引領你走向完全不同的兩個極端。
城市的生活方式是滿足物質(zhì)需要,是多數(shù)人選擇的。蘇軾曰:“我隨眾人”,而我不隨蘇軾?晌乙膊粚儆谀欠N孤僻到堅決選擇曠野的生存方式——即滿足精神需求的人。我選擇中庸之道。“大隱隱于市,小隱隱于野!睍缫芭c城市何嘗不可兼得?無非是個心的境地罷了。心在野則人在野,心在市則人在市。所以,只要心在野而身在市,則即滿足了精神需求又滿足了物質(zhì)需求。我認為這才是最可取的生存之道,因為物質(zhì)令人或者,而若精神完全得不到滿足,心死了,則如同行尸走肉。所以,二者兼得,才是完整的人。
【曠野與城市讀后感】相關文章:
曠野城市閱讀答案09-30
《曠野與城市》閱讀答案10-01
曠野與城市閱讀題答案06-03
曠野與城市文章閱讀答案06-03
《曠野與城市》一文閱讀答案06-07
曠野的呼喚讀后感04-27
曠野的呼喚優(yōu)秀讀后感04-24
曠野閱讀答案02-14
曠野-閱讀理解與答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