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1
《相約星期二》是一位不認為生活中有“來不及”的、最后走向死亡的智者說給他的學生的對生活的感悟。文中的莫里,是一位社會學博士,以前發(fā)誓永遠天真活潑的活下去,以前是一位舞迷。
他得了幾萎縮性側索硬化,病魔一點點侵犯他,從腳到腿,再到肺部。就在他倍感孤獨的時候,他的學生米奇撿拾起若干年前的承諾,重新走進他的生活。米奇每個星期二都如約而至,手中持有老師愛吃的食品,即使老師不能吞咽下它們,但可愛的學生仍然持續(xù)原來的習慣。于是,這位喪失了駕駛潛質,喪失了行走潛質的老人坐在輪椅上,躺在病榻上開始了每周一次的人生課。愛憐之感常咬米奇的心,老人的怡然、泰然、悠然和坦然也常在我的腦中跑馬。再次品讀,讀完這本書的時候,這匹馬跑得不停蹄------
認識世界——世界的所有人都就應學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理解愛。感恩話語
認識自憐——人有悲哀,需要時就大哭一場。但悲哀過后要立刻想生活中完美的東西,想要來看自己的人和想聽得好聽的故事。
認識遺憾——要習慣于退后一步,經常審視自己的生活。要問自己:“我所做的就是我需要的一切?是不是缺點什么?”
認識死亡——認識到自己會死亡,并時刻做好準備,但要死而無悔,死而無憾!
認識家庭——如果沒有家庭,便失去了能夠支撐的根基。如果得不到來自家庭的支持、愛撫、照顧和關心,我們擁有的東西就少得可憐。心有余悸
認識感情——理解所有的感情。對人的愛戀,對親人的悲傷,以及由致命的疾病引起的恐懼和痛苦。
認識對衰老恐懼——衰老并不是衰敗!它是成熟,要理解現狀并自得其樂,理解自然賦予我們的一切權力。
認識金錢——錢無法替代溫情,權力無法替代溫情。因此要給與他人你要給與的東西。
認識愛的永恒——生活中就應有許多擁抱、親吻、歡笑、交談和道別。
認識婚姻——感情和婚姻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不懂得尊重對方,如果不懂得怎樣妥協(xié),如果彼此不能開誠布公的交流,關聯(lián)都將有麻煩。共同的價值觀很重要!
認識文化——當我們受到威脅時,我們就只會為自己的利益思考,就會視金錢為上帝。要投入到人類的大家庭中去,建立一個由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組成的小社會。
認識原諒——我們不僅僅需要原諒別人,也需要原諒自己。原諒自己就應做而沒有做的事情,不好陷在遺憾的情緒中無法自拔,跟它和解,跟自己和解,跟他人和解。
我的一生沒有遇到這么好的老師,不惑之年的門檻旁,莫里老人補充了這個空缺。他用智慧把我打磨得有點發(fā)亮。是啊!該是思考就應追求什么,避免什么樣的錯誤的時候了。
凡事宜早不宜遲!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2
“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多么簡單的一句話,卻成為本書的資料概括。應對這樣的概括,你或許不會對這本書產生怎樣的興趣?但是,看一看這本書的目錄吧:世界、自憐、遺憾、死亡、恐懼、永恒…看到這些,你還能說它是“簡單”的嗎?
作者,我們權且叫他米奇吧,在他一如平常人一樣忙碌于工作的縫隙中偶然看到了一次電視采訪,嘉賓是他的大學老師,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施瓦茨,他才想起畢業(yè)時曾與老師有約相見。而此時的莫里已經患了肌萎縮癥(ais),一種不治之癥,莫名的沖動驅使米奇急切的盼望去看望老師。于是,在此后的每周星期二,米奇都會應老師的要求來上課。十四周后,課程學完了,老師也如流星般消逝了,留下來的卻是一本200頁的暢銷書,名字叫—“相約星期二”。
我們的人生是在不停的奔波當中的,上學、就業(yè)、升職、結婚、生子、創(chuàng)業(yè)、賺錢,太多的羈絆使我們感到勞累。為什么呢?正因我們需要,大多數人至死都好不懷疑這一點。但是,莫里教授告訴我們:這不是“需要”,而是“想要”。他說:“擁有越多越好。錢越多越好。財富越多越好。商業(yè)行為也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們反復地對別人這么說——別人又反復地對我們這么說——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認為這是真理。大多數人會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決定潛質。簡單來說,我們總落入‘他人的圈套’”。
所謂我們的需要,卻經常是他人的圈套。超出自己潛質之外買了lv的皮包,是你的需要還是品牌的圈套?千辛萬苦送孩子出國,是你的需要還是西方世界的誘惑?追逐名利,不擇手段,是你的需要還是世俗的脅迫?最快樂是人,不是神。只要有可能,你就摘下方具,放松別人,也是放飛自己。
生活是很艱難的,生命中有太多的不能承受,應對它們,我們該怎樣辦呢?莫里教授給出他的答案:世間病與痛,盡付笑談中。
“千萬別把我燒過了頭。”這就是教授死亡前設想被火化時的話語。最后一堂課,他期望學生有空時能去去墓地,還有什么問題盡管問。愛徒說:“我會去,但到時候聽不見你的說話了!倍鲙熣f:“到時候,你說,我聽。說說你遇到的一切麻煩問題,我已作過提示,答案由你自己去尋找,這是課外作業(yè)……”
聽一聽這幽默的對話吧,死亡也能夠這樣的詩意。
假設生命中只剩下一天,你該如何度過?莫里是這樣設想的:“早晨起床,進行晨練,吃一頓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請朋友們共進午餐,我一次只請一兩個,于是我們能夠談他們的家庭,談他們的問題,談彼此的友情。然后我會去公園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麗小鳥,盡情地享受久違的大自然。晚上,我們一齊去飯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鴨子——我喜愛吃鴨子——剩下的時刻就用來跳舞。我會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個好覺!
平常的不能再平常了,但也許這就是所謂幸福的本質吧!在這紛紛擾擾的世界中,需要不知足的奮斗,來滿足我們多欲的身,更需要知足的享受,來撫平我們焦慮的心。
死亡是黑色的,莫里的心態(tài)卻是金黃色的,他說:“我感覺到了依靠別人的樂趣。此刻當他們替我翻身、在我背上涂擦防止長瘡的乳霜時,我感到是一種享受。當他們替我擦臉或按摩腿部時,我同樣覺得很受用。我會閉上眼睛陶醉在其中。一切都顯得習以為常了”……“這就像回到了嬰兒期。有人給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們都有過當孩子的經歷,它留在了你的大腦深處。對我而言,這只是在重新回憶起兒時的那份樂趣罷了”……“如果早知道應對死亡能夠這樣平靜,我們就能應付人生最困難的事情了。”
死亡帶給莫里的不是痛苦,而是安詳的“圓寂”。高明的是,莫里不僅僅能夠把杯具變成喜劇,甚至能夠將這一切升華為課程。14堂課的旅程,不就是我們人生的主題嗎?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3
在美國小女兒家忙里偷閑看了幾本閑書,對我感觸最深的是一本《相約星期二》,這本書是講人生的,或者說是一位老教授對人生的感悟,主人公叫莫里。施瓦茨,社會學教授,他已患了絕癥,受一家電視臺的《夜線》節(jié)目采訪,被他十六年前的一位學生,當今的作家記者米奇。阿爾博姆偶然看到,學生匆匆趕來看望即將離世的老師,而老師宣布要給這位學生上最后一門課,每星期一次,時刻是星期二。這樣的課程沒有那位學生會拒絕,于是每星期二,這位學生坐飛機飛行七百英里,趕到病床前去上課。
這門課講授了十四個星期,最后一堂是葬禮。老師謝世后,這位學生把聽課筆記整理一下交付出版,書名就叫《相約星期二》,這本書引起全美國的轟動,連續(xù)四十四周名列美國圖書暢銷排行榜。該書已譯成中文。
這門課的資料有:世界、遺憾、死亡、對衰老的恐懼、家庭、金錢、文化等等,莫里老人對待病痛、衰老、年齡、死亡的心態(tài)及有關的論述對我們年長者可能更有現實好處,關注更多一些,他樂觀平和的心態(tài)和富有哲理性的論述,我感到很受啟迪。
莫里老人得的絕癥,他是逼視著自己如何一部分一部分衰亡,這比快速死亡要殘酷得多,他不能動,活著全靠別人幫忙,他是怎樣對待的呢?對別人的照顧開始覺得不便,但很快又釋然了,他說:“我感覺到了依靠別人的樂趣,此刻當他們替我翻身,在我背上涂擦防止長瘡的乳霜時,我感到是一種享受,當他們替我擦臉或按摩腿部時,我同樣覺得很受用,我會閉上眼睛陶醉在其中,一切都顯得習以為常了。這就像回到了嬰兒時期,有人給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們都有當孩子的經歷,它留在了你的大腦深處,對我而言,這只是在重新回憶起兒時的那份樂趣罷了”。這種心態(tài)足以化解一切人生杯具。他還說:“你就應懂得一個哲理,拒絕衰老和病痛,一個人就不會幸福,正因你終究會要變老的”。是。≌蛩ダ虾筒⊥纯倳䜩,你為此擔驚受怕又拒絕不了它,那還會有幸福嗎?
莫里以一種更獨特的視角來看待年齡問題。他說:“你就應發(fā)現你此刻生活中的一切完美真實的東西,回首過去會使你產生競爭意識,而年齡是無法競爭的”!爱斘揖蛻莻孩子時我樂意做個孩子,當我就應是個聰明的老頭時,我樂于做個聰明的老頭。”學生問他你從來沒有害怕變老?莫里說:我樂于理解老,這很簡單隨著年齡的增加,你的閱歷也更加豐富,如果你停留在二十二歲的年齡階段,你就永遠是二十二歲的那般淺薄,要知道衰老并不是衰敗,它是成熟。學生問:如果變老那么有價值的話,為什么人總說我愿意變得年輕?莫里說:你知道這反映了什么?生活得不滿足,生活得不充實,生活的無好處。正因你一旦找到生活的好處,你就不想回到從前,你想往前走,你想看的更多,做得更多。“老年人不可能不羨慕年輕人,但問題是你得理解現狀,并能自得其樂”!抑滥贻p也會是一種苦惱,因此別向我炫耀年輕的魅力,有他們的煩惱,矛盾、迷惘、不成熟、活著感到累---’。
他是怎樣看待死亡呢?莫里說:死亡是一種自然,人平?偸怯X得自己高于自然,其實只是自然的一部分罷了!敖咏劳霾⒉槐仨毷菈氖,當你意識到這個事實后,它也有十分用心的一面,你會因此而活的更好!薄耙庾R到自己會死,并時刻做好準備,這樣你活著的時候就會更珍惜生活!薄皩W會了死也就學會了活”,他還說:“如果早知道應對死亡能夠這樣平靜,我們就能應付人生最困難的事情---與生活講和”。他還設想幾天后死亡火化時突然一句笑話把大家逗樂了,“千萬別把我燒過了頭”。在死亡面前真正懂得了與生活講和,這簡直是一個充滿哲理的結論。
我因此摘錄以上莫里老人的話,是讀后我感到頗受教益,生老病死任何人都不能逃脫,這就是自然。病痛、衰老、死亡是老年人面臨的現實,如果都有莫里老人的樂觀平和的心態(tài),就能化解人生一切杯具。
日過中午就是一天,人的年齡過五就進入下一個整數,再過幾天就是我七十五周歲生日了,過了生日就向八十邁進了。當我五六十歲時,還覺得七老八十離我還遠,如今我已是七老八十行列中的一員了,一下子感到余年不多了,自問怎樣會這樣?倒不是我心態(tài)年輕,而是感到時光過得太快,拽也拽不住,忽忽的過去了。有人說要忘記年齡,其實不可能,每年家人為你過生日自然記起年齡,每一天日出日落就是時光的流逝。莫里老人還說:“人意識到會死,看問題的眼光也就不一樣了,更珍惜活著的生活”。我想人活到這份上,就是要和生活講和,活的豁達些,少操閑心,有的老人活得累,想為子孫留下什么,最近看電視劇蝸居,李老太太為給孫子留下房子,最后把老命都搭上了,我沒什么留的,因此不想。有的人想到死后墓地,我只想活著的事,死后的事不管。我想人老了要大度,自得其樂,少找煩惱,一切順其自然,過平常日子,每一天看到太陽升起,高高興興的迎來新的一天,我就想這樣平平淡淡快快樂樂的度過余年。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06-09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通用15篇)11-26
讀《相約星期二》有感04-30
相約星期二的讀后感04-08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02-28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01-16
讀《相約星期二》有感(精選38篇)08-21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4篇04-10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5篇02-05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5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