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聰明教師》讀書筆記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做一個聰明教師》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做一個聰明教師》讀書筆記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做一個幸福的教師》。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題,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樂和陽光的,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畢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尋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對幸福缺乏認識、感悟和理解,還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中就有對幸福的闡述,它非常生動而具體地告訴人們: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陽;是雪中送炭;是為他人忘了自己;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勺鳛橐幻胀ǖ慕處----幸福在哪里?
我想對于教師來說,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影響著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著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才會感到幸福,那么教師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臺,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臺,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
其次,要懂得享受學生。教師職業(yè)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權(quán)威,那也許你會離幸福更遠。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閑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許手頭錢是有點緊,但還得學會舍得用杯水車薪中的一水一木去買些喜歡的書、買件心儀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個會、旅趟游。開朗、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第三,要懂得研究教學。把教學工作看做是一種簡單的重復,那必然厭倦,也無言幸福。應把研究教材、教學當成提高自己素質(zhì)的必走之路,應把教學作為自己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一個體現(xiàn)。
其實,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是一種心態(tài)和狀態(tài),也是信念與追求的體現(xiàn)。教師是精神的“傳道士”,必須擁有好的心態(tài)面對工作和社會,這與我們的幸福“魚水情深”。心態(tài)決定狀態(tài),有了好心態(tài)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傳遞的,教師是愛的事業(yè),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對生活,就能愛每一個學生,同他們“打成一片”,非常專一的構(gòu)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就能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禮、引導和激勵。況且,有了好心態(tài),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少些狹隘多些豁達,就會視教師為一種藝術,在忙碌之中、創(chuàng)造之中收獲更多的幸福,樂此不疲雖苦猶甜。我認為,當我們教師的勞動被他人、社會認可時,必然會帶來無比的快樂,會被幸福緊緊“包裹”。
我想,教師的職業(yè)幸福就是來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實的每一天。這也許正是所謂天長地久的幸福吧!那么,我也會說我愛教師這個職業(yè),我也會為教師這個光榮的職業(yè)貢獻畢生的精力。(樊曉娟)
本學期我閱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感受頗深。
長期以來,教師被認為是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無形中給教師帶來壓力。面對壓力,抱怨產(chǎn)生不了任何喜悅,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chǎn)生更多的不快。所以我們作為教師,要調(diào)節(jié)好自己的心態(tài),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高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樣才能生活得簡單而充實。
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么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于孩子的成績。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yōu)秀;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馬上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為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么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面對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必那么緊張,在摩擦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因此,我們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我們經(jīng)常也會抱怨,抱怨現(xiàn)在的孩子不聽話,上課坐不住,難教,不愛學習,抱怨家長不管孩子。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zhuǎn)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yè)沒完成,可能確實是家里有事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為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jīng)盡力了。當面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要試著相信自己的學生,試著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面對事情,有話好好說。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棄努力。我們不能帶著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時需要引導;漸漸長大需要放手;完全獨立了還需要鞭策鼓勵。愛不是只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于引導,使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對癥下藥,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這就是當教師的幸福和收獲。我們要更用心地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
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蔽覀兘o學生希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希望了。你是笑著面對自己的希望呢,還是苦著面對自己的希望呢?笑著面對希望,希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保持快樂的心情,做個陽光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做一個聰明教師》讀書筆記2
這個假期里的某天去學校玩,在一個同事的桌子上看見了《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本書,隨手拿起來翻了翻,在漫不經(jīng)心中卻被那新穎的前言給吸引了,于是就先借回家看了!蹲鲆粋聰明的教師》這本書從教師的思維方式入手,通過90個案例討論教師思維方式對教育教學的影響,幫助教師“認識自我”。這本書傳達著王曉春老師的思想,傳播著他的理念,書中有許多精彩的句子發(fā)人深省,我摘錄一些和大家分享:
1.聰明人其實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們往往有良好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是指思維傾向、思維習慣等、思維脈絡、思維策略等
2.教育的本質(zhì)不是管理,而是幫助和交流。
3.越是純粹的教育,管理色彩越淡。
4.真正面對現(xiàn)實的人,首先應該面對自己的失誤,面對自己思路的僵硬與不合時宜。
5.在現(xiàn)在的學校制度下,沒有管理是不行的,問題在于,我們需要什么類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應該嚴,哪里應該寬,哪里必須管,哪里不必多管。千萬不要迷信“管”字,迷信管理的人,永遠不會懂得什么是教育。
6.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管住學生,而是幫助他學會自己管住自己(培養(yǎng)主體性、自覺性),最可靠的辦法不是使他立刻讓我滿意,而是讓他自己確實有所成長。
7.教育如果不能引發(fā)學生真實的自我教育,就是純粹的管理主義,就是形式主義。這種管理是在破壞學生的自覺性,因為管得越嚴,自覺性越?jīng)]有用武之地,漸漸地,人就會變成兩面派。
8.安全固然重要,但安全如果壓倒了教育,學校就不再是學校,變成保險公司了。學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應該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不是只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
9.人活一輩子,先甭說活出多大光彩,即使要活個明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糊里糊涂的教一輩子書的人,可能大有人在。難怪古人說:“朝聞道,夕死可也!
10.我們干工作不怕累,不怕苦,怕的是累得不值,苦的冤枉,怕的就是把寶貴的精力用錯了方向。
11.我感覺習慣可以分成兩類:初級習慣和高級習慣。一般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屬于初級習慣,這種東西,通過管理式的訓練比較容易養(yǎng)成。高級習慣,比如閱讀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這種東西需要的內(nèi)驅(qū)力特別大,它的活動主要在腦子里,用行為訓練的方式就很難奏效了。你能強迫他做注意聽講狀,卻無法強迫他真正專心聽你的課;你能強制學生摘抄,卻無法保證他抄的時候真的在“閱讀”,你更無法強迫他喜歡閱讀。于是當你不強制的時候,它的本相就露出來了。好習慣不光是管出來的,它更是有好習慣的人帶出來的。這就叫“熏陶”。熏陶比管理和訓練更接近教育的本質(zhì)。
12.該當醫(yī)生的時候,你別當警察;該當警察的時候,你別當醫(yī)生。
13.我總覺得多數(shù)教師的嘴利用率太高了,而頭腦則嚴重“開工不足”。
14.沒有愛是不行的,光有愛是不夠的。
15.不要以為專家說的都是對的,要相信自己的思維。
《做一個聰明教師》讀書筆記3
利用空余時間,細細研讀了《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本書,讀后真有一種相見恨晚之感。這本書從教師的思維方式入手,通過90個案例討論教師思維方式對教育教學的影響,幫助教師“認識自我”。這本書傳達著王曉春老師的思想,傳播著他的理念,那里面許多發(fā)人深省的語句深深吸引著我,從許多的教學案例中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要做一個聰明的老師。王曉春老師的“做一個聰明的老師”如一縷春風讓教師們呼吸到春的氣息,如絲絲細雨滋潤著教師的心田,給迷茫中前行的我們指明了方向。這句話看似簡單,其實要做到不容易。
“有時候,我們老師常會好心辦壞事,造成這種情況其實還是我們工作的不細致,想的不周全!贝藭r,我的眼前又出現(xiàn)了這樣一幕:有次排隊做操時,我發(fā)現(xiàn)一位男生在交頭接耳,于是批評了他,男孩羞愧得低下了頭,眼淚也在眼眶里打轉(zhuǎn),我心軟了,問他:“以后還講廢話了嗎?”男孩委屈極了,“老師,我是提醒同學戴上紅領巾,才講了這句廢話的!蔽翌D時為自己的簡單粗暴的做法后悔不已!如果早看到這句話,我也許就不會好心辦壞事了。
“鼓勵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種,尤其是對行為偏差生上的鼓勵老師更應該多想想辦法,多從這些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帶著一些寬容的心態(tài)去面對這些孩子!弊x到這,我想到了去年我班轉(zhuǎn)來的一名新同學。上課時,他總愛把手伸進抽屜里做小動作。剛開始時,我看到時輕輕地叫一下他的名字后,他就坐端正了。過了一會兒,老毛病又犯了。幾天下來,總不見起色。我想,是不是我方法上出了問題。后來,我說:“這幾天我發(fā)現(xiàn)某某同學比以前上課用心聽講了,作業(yè)也做得很棒了。希望他做個永遠的乖孩子!甭犃宋业谋頁P,他很端正地坐好。幾天下來,盡管有時還要做一下小動作,但比以前少多了。在以后的幾次默寫中,空格也少了很多。好多次早晨,他看掃地的同學沒來,都主動打掃著,看著他認真的背影,我的心里一陣激動。是啊,我們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不妨多動動腦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讓孩子、家長都能接受的好辦法。
書中有這樣一篇案例:集體批評——對任何事情都要采取分析的態(tài)度。一個叫平的同學因為老和同學處理不好關系,被老師“請”上講臺接受同學們的集體談話,最后同學們原諒了他,事態(tài)也就平息了。
在我們身邊,也會有這樣調(diào)動集體輿論批評、教育問題學生的情況。我們有時會指著一個孩子對全班學生說:“以后我們都不要理他!”但是我們的教師顯然對事情的原因不感興趣,教師不想走進孩子的心,老師只想管住他。于是調(diào)動集體輿論告訴他:“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再這樣做,我們不理你了!”問題學生迫于集體輿論的壓力,暫且“改邪歸正”,一旦離開集體他又會露出他的“真面目”,這就是所謂的“兩面派現(xiàn)象”,學校、家庭判若兩人。
王老師說:這就是我們的教育,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掩蓋問題的教育。所以我主張,對任何事情,都采取分析的態(tài)度。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教育,千萬不要浮在“管理”的表層,不要只抓現(xiàn)行問題。教育必需深入孩子的靈魂。
“教育科學是一門指導和啟發(fā)的科學,是引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科學,是研究如何幫助學生的科學,是研究師生如何交流的科學!薄敖逃谋举|(zhì)不是管理,而是幫助和交流。”的確,在現(xiàn)在的學校制度下,沒有管理是不行的,問題在于,我們需要什么類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應該嚴,哪里應該寬,哪里必須管,哪里不必多管。書中談到,一個名副其實的教育者,最關注的應該是學生本身的發(fā)展,而管理者則不然,管理者最關心的是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教育者以人為本,管理者以任務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務的工具。但是,我們要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管住學生,而是幫助學生學會自己管住自己,而是幫助他學會自己管住自己(培養(yǎng)主體性、自覺性),最可靠的`辦法不是使學生立刻讓我滿意,而是讓學生自己確實有所成長。教育必須深入孩子的靈魂。
“安全固然重要,但安全如果壓倒了教育,學校就不再是學校,變成保險公司了。學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應該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不是只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時下,安全問題似乎成了一所學校的核心問題,大部分學校不準學生外出活動、在校園內(nèi)不準奔跑打鬧,可是孩子活潑愛玩的天性卻被壓抑了。怎樣把握這個度呢?安全問題也成了捆綁學校德育活動開展、削弱德育教育職能、束縛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一塊絆腳石。作為班主任的我們應該多多思考,如何讓安全與德育并行并重。
王曉春老師反復強調(diào),愛心是師德的靈魂,沒有愛心就沒有教育!皭叟c責任”是當代教師之靈魂,“師愛”是師德之必備。但是,王老師同時指出,不能因此迷信“師愛”。他說,迷信“師愛”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好心的糊涂人,真的以為愛能點石成金,愛是萬應靈藥,一旦他不能把學生“愛成”好學生,他會懷疑自己愛得不夠。我想到了自己,有時好同學犯了錯誤,不是讓他意識到自己錯在哪里,以后該怎么做,而只是告訴他:“你是個乖孩子,以后不要這樣,老師就依然喜歡你。”這種缺乏幫助的愛不是真正的愛!
另一種人則不然,他們其實是把“愛”當成棍子用,他們的本事是把自己對學生施加的一切壓力都解釋成“愛”,他們嘴里是“愛”,心里想的是“權(quán)”,是對學生的“管、卡、壓”。“只要下課鈴一響,時間就不是我的了。我要占人家的時間,只好和人家商量。這不是什么‘愛’,這是起碼的尊重,這是教師的法制觀念問題。我不能借口‘我是為你們好’來侵犯學生的休息權(quán)!闭媸且徽Z中的,令人深思。
反思我們的德育工作:為什么我們那么多人喊累?是管理體制的問題?還是我們的工作方法有問題?也許我們都應該改變一下我們固有的思維方式。老師們,讓我們走出思維方式的誤區(qū),做一個聰明的教師,做一個輕松、睿智的管理者!王曉春老師對聰明人的界定太經(jīng)典了:聰明人其實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們往往有良好的思維方式,而思維方式對于我們教師太重要了。
最后,我引用書中的一句話來激勵自己——“我是一個行者,步履輕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臉上帶著笑容,我的心中充滿陽光,我的行囊中為教育準備了一切:澎湃的熱情、寬容的胸襟、迷人的書香、思考的大腦!痹诮窈蟮慕虒W生涯中,我更應嚴格要求自己。
《做一個聰明教師》讀書筆記4
當我手捧《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閱讀的時候,我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親切”;當我在每次合上這本書反思我一年工作的時候,就會有當頭一棒的感覺;當我在寫這篇讀后感的時候,我如同在黑暗中行駛的小舟朝著那點點光芒的方向前進……
如果將我們在學校學習的教育理論聯(lián)系我們的實際工作,教學中往往將簡單淺顯的問題變得復雜,往往將現(xiàn)成的問題肢解細化,細嚼慢咽的灌輸給學生,往往有“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溝”的感慨,讓我們這些青年教師有點兒不知所措。王曉春老師的《做一個聰明的老師》給像我這樣的新教師送來了一劑沁人心脾的良藥。
王曉春老師認為“教育科學研究的內(nèi)容不外乎兩個方面:客觀世界的研究(教育規(guī)律的認識、教育對象的認識等)和主觀世界的研究(教師的自我認識)!蔽覀冊谶@兩個方面的研究都很薄弱,而第二個方面尤其薄弱。教師普遍缺乏反思意識,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認知沖動,結(jié)果就是嚴重缺乏自知之明,不是盲目自信,就是盲目自卑。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思想的蘆葦!钡芽栒f:“我思故我在!苯處煈撌莻思考者。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做個有心人,去認真總結(jié)教育的得與失,要經(jīng)常有解剖自己的認知沖動,要善于思考。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認識自己比了解學生更重要。
在初登講臺的一年里,很多老教師就會發(fā)現(xiàn)我老是和學生較勁,他們就會開玩笑的說我,像孩子一樣老是和學生吵,說以后心態(tài)變了,連吵的勁都沒有了。當時聽到這些話,我會覺得和學生吵也是需要激情的,我甚至還洋洋自得的認為,我的激情要一直保持下去。就從來沒有反思過自己,這樣的激情是不是有作用,有多大的作用呢?難道在很多問題的處理上,靠著這樣的激情和學生較勁,就能完全解決嗎?直到,我看了這本書,我開始反思我這一年的幼稚行為,我發(fā)現(xiàn)我的思維方式是單一的、主觀的,甚至是狹隘的?偸且晕业囊鬄闇,學生做不到,我就在那干著急,結(jié)果是學生覺得我莫名其妙,我自己氣的跳腳,旁觀的人無奈的搖頭。那么改變我的思維方式究竟有多難呢?其實,只要我將“你怎么可以這樣?”“你為什么不按我的要求做?”這樣的話省去,換一種邏輯,換一種語氣,事情處理的結(jié)果完全不一樣。比如,以前在教學結(jié)束的時候,學生亂七八糟的就出機房了,有的椅子就這樣散落在各個角落,裝鞋套的袋子也滿天飛,學生在機房里就把鞋套脫掉了,還有追逐打鬧的,那個場面簡直可以用混亂來形容。以前我總是在那大叫大喊的,收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學生根本不聽我的,我的威信自然也降低了很多。這學期開始,我要求學生聽到我說“準備下課”的時候,就把椅子和書歸位,在身邊尋找垃圾抓在手里準備帶出機房,然后那一小組表現(xiàn)好,就哪一小組先出門,在走廊上脫鞋套。這樣一來,混亂的場面沒有了,我也用不著在那拼命的指揮了。要求也深入學生心中,長此以往,我相信會成為一種習慣的。
“我是一個行者,步履輕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臉上帶著笑容,我的心中充滿陽光,我的行囊中為教育準備了一切:澎湃的熱情、寬容的胸襟、迷人的書香、思考的大腦!痹诮窈蟮慕逃虒W中,我更應嚴格要求自己,學會反思和改變自己,向做一個智慧的教師這個方向而努力。
【《做一個聰明教師》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讀《做一個聰明的教師》有感03-07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讀后感05-02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讀后感11-02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讀后感2500字05-01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筆記02-02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筆記04-02
《聰明的投資者》讀書筆記02-04
《做一個聰明的班主任》讀后感03-25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讀書筆記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