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通用2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 篇1
我外出上學時,只有寒暑假才會回家。沒回家的時候,媽媽總是打電話一而再再而三的確認我的歸家日期,每次到家都有一大桌美味佳肴在等著我?纱涣硕嗑,媽媽就會嫌棄我睡懶覺,不收拾屋子,問我為啥還不回學校。
媽媽是同一個媽媽,可為何差別待遇如此之大?讀《一個人的朝圣》時,我亦發(fā)現了這個問題。莫琳是同一個莫琳,可為何對哈羅德態(tài)度變化如此快?
莫琳擦好桌子、洗好衣服、鋪好床單時,很慶幸哈羅德不在家。哈羅德在家,她大概又有更多的事情好忙活了?蛇@慶幸之情未過一刻鐘,她又有些焦慮了,為啥哈羅德還未回家?他以前從不會這么晚回家。
仔細想想上述的問題,不過是因為待一起的時間久了,會產生厭煩感。就像一成不變的生活,總要有點新鮮事才能與眾不同。
我拿起水杯,淺淺地抿了一口白開水,靜靜地繼續(xù)往下讀。
莫琳想找點事情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可隨處都是哈羅德的影子。給他打電話,電話又在樓上。找不到人,不知道他身在何處,莫琳內心開始慌亂,腦子開始亂想。
忽然她的腦子里蹦出一個可怕的想法:哈羅德遺傳了他父親的老年癡呆,他會不會迷路?又或者沒被人發(fā)現?莫琳被自己的想法嚇了一跳,找到鞋子和鑰匙就往門外沖。可沖到門外又覺得自己真荒唐,又回到門內。
慌慌張張確實有些滑稽,可我卻怎么也笑不出來。因為這種事情,我經歷過,所以我懂。
去年某日大半夜,凌晨1點左右,我朋友在微信里跟我說她的車拋錨了,停在了半路,真是倒霉。當時我已經進入夢鄉(xiāng),早上睡醒看到她發(fā)的微信被嚇得半死。
一個女孩子,三更半夜車子拋錨,想想都后怕。我立馬翻身坐起,忙打電話,可只聽到冰冷的女音:歡迎使用來電助手業(yè)務……氣得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那一整個上午,我都不在狀態(tài),實驗頻頻出錯,腦子總是走神,對同事也是愛理不理。滿腦子都是我朋友的影子,她會不會出事?她該怎么辦?我一邊安慰自己她不會沒事,可一邊又靜不下心來。直到接到她的平安電話,我才回到正常狀態(tài)。
當隔壁的好心人雷克斯打電話詢問哈羅德有沒有回家時,莫琳選擇了隱瞞,她說:已經到家了。有人說這個善意的謊言是為了讓雷克斯放寬心,但我更覺得這個回答是讓莫琳自己相信哈羅德沒事,相信他會平安到家。當時的莫琳內心定是無比惶恐,她怕哈羅德出事,她只能一遍遍自我安慰;蛟S這個答案本就是下意識的回答。
當莫琳接到哈羅德的電話,她是欣喜的。終于,聽到了他的聲音?僧斔拦_德要走路去看奎妮時,她開始慌了。那么遠的距離,他一個六十五歲的老人竟然要走路去?莫琳一次次地阻止他,希望哈羅德從實際出發(fā),她希望他不要去。
哈羅德一副勢在必行的樣子,似乎只是告知他的妻子莫琳,而不是與其商量。莫琳生氣、發(fā)怒,可電話忽然就斷了,她的勸說于事無補。哈羅德還是上路了,她要去看奎妮,去那個遙遠的地方。他相信只要他在路上,奎妮就不會死。
可莫琳就可憐了,她一個人在家擔心受怕忽,這件事對她來說卻是噩耗。毫無疑問,莫琳是愛著哈羅德的,他和她一起牽手走過長長久久的歲月。
可原文卻在此埋下了伏筆:
這么多年過去了,那些久埋的回憶,開始在她身體里簌簌發(fā)抖。
回憶里的那些東西是什么?
哈羅德、奎妮、莫琳之間又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 篇2
87天,627英里,沒有精良的裝備,60歲的老人就這樣徒步穿越了大半個英格蘭。
這長途跋涉的87天,不僅僅是一個對身患癌癥的奎妮的承諾,我想這更是哈羅德重拾生活之旅。作為一個“被拋棄的兒子”,“不合格的父親”和一個“失敗的丈夫”,每天的生活除了為活著而生活以外,哈羅德在心里想著一輩子就這樣完了。這條朝圣的道路上,哈羅德學會了接納自己,“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眲倖⒊痰墓_德是木納而拘謹的,不管任何事,他首先想到的都是別人的看法,當遇到越來越多的陌生人,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后,哈羅德學會了打開自己的心靈,回到了年輕時的那種對生活的熱愛,對感情的追求。
“原來只要知道尋找的是什么,就往往能從身邊隨手拈來。”有時候人甚至連自己想要什么根本不知道,其實你那夢寐以求的東西就在你的身邊,比如說愛情,親情,友情,只不過有人沒看到與它們要么錯失了,要么遺棄了!皼]有愛的生活不是生活”就像哈羅德與莫琳,年輕時的一見鐘情,熱烈的愛著對方,后來兒子的出生與死亡,讓原本深愛著彼此的兩個人從此有了深深的隔閡。87天的旅程,距離和點點滴滴的回憶又讓他們找回了彼此。
現實生活何嘗不是這樣,自己是一個怎樣的自己,也許很多時候看到的都不是真實的內心深處的那一面,當對生活變得麻木了,對一切事物覺得理所當然了,我想活著的確是為了活著,一生也只是為了活著走下去了。我只知道當用心擁抱生活的時候,心會開始悸動的。
剛著手看這本書時,初覺平淡無奇,越看到后面越覺得引人入勝,當哈羅德開始他的朝圣時,自己的心靈之旅也開始了。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 篇3
四月中一個平凡不過的早晨,空氣中飄著洗衣粉的香氣和清新的草腥味。故事的主人公哈羅德收到了那封改變了一切的信。那封信來自哈羅德的前同事奎尼,信中,奎尼寫道她被確診患了癌癥,雖然已經沒有了治愈的希望,但是她依然很平靜,并感謝多年前的這段友誼。震驚中的哈羅德難以平復心中洶涌的感情,他拿著自己斟酌了半天的回信,離開自己的家,朝著街尾的郵筒走去。
故事第一章在英國最南部的一個叫金斯布里奇的靜謐小鎮(zhèn)展開,這里也是哈羅德和妻子莫琳住了大半輩子的家。出發(fā)的那一刻,沒有人料到這將是哈羅德朝圣之旅的開始,也包括哈羅德自己。
哈羅德是一個65歲的老頭,在小酒廠干了四十五年銷售代表后默默退休,職場上勤懇謙遜、自卑且不起眼,沒有升職,連退休時告別會也沒有舉行。他的性格和他的家庭背景息息相關,在很小的時候,母親離他而去,16歲時父親又趕他出門,工作后,又遇到暴躁的老板,干著枯燥的工作,更不幸的是,唯一的兒子還因抑郁癥自殺身亡,妻子20年來和他形同陌路,失去信任和交流,新鄰居也幾乎互不認識?傊,他的一生總伴隨著各種不幸,而他,始終隱忍并自卑地接受。如果他突然離世,沒有人會注意到他存在過。但當他收到前同事的信那天,積壓在心頭多年的感情讓他決定出發(fā),奇跡般地在87天徒步627英里,橫穿整個英國腹地。這一路,他經歷了很多熱心相助的陌生人,認識了一群素昧平生的追隨者,內心從忐忑、到崩潰、再到堅定,最終抵達了奎尼所在的療養(yǎng)院。
哈羅德希望用徒步的時間挽救老同事的生命,他堅信“如果我走著去看老朋友她就一定會好起來”。但是他沒有想到,這場徒步也讓他得以從新審視自己的原生家庭,新生家庭,以及過往的生活。
年少的哈羅德生活在支離破碎的家庭。父親和母親關系不和,時常爭吵。終于有一天,母親無法忍受父親而離家出走。瘦小的哈羅德依然記得母親離開的那個早晨,狹小屋子里滿地都是母親的衣服,有的甚至落到了被稱之為“前院”的草坪上。小小的哈羅德將衣服一件件撿起,上面充滿了母親的氣味,極度悲傷的他需要將指甲掐進手臂才能忍住不哭出聲來。然而母親再也沒有回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又一個陌生的阿姨。學校里的孩子都叫他“沒媽的哈羅德”,以至于他再也不愿去上學。十六歲生日的那天,哈羅德被醉醺醺的父親趕出了家門,從此開始自力更生。幼年家庭的變故讓小小的哈羅德天生缺乏關愛。母親出走,父親不務正業(yè)對哈羅德不管不顧,年幼的哈羅德不知道合格的家長應有的模樣,這也為之后兒子與他的隔閡埋下伏筆。
哈羅德不像父親一樣玩世不恭,他按部就班在小酒廠謀得一份差事,并與莫琳結婚生子。他們的小孩戴維從小聰慧異常,哈羅德從內心里愛著這個兒子。可是他卻不知道如何與兒子溝通,在兒子膽怯的時候他也不知如何鼓勵他。戴維六歲那年,他們一起去班特姆海邊游泳,小戴維越游越遠,眼看著要被海水吞沒。幸虧一個海上巡邏員及時相救,把嘴唇紫黑的戴維救起。而情急慌亂之下的哈羅德當時卻由于恐懼不敢入水而假裝在岸邊解鞋帶。哈羅德的膽怯逐漸讓莫琳不滿,而這積蓄已久的不滿在戴維上吊自殺的時刻終于爆發(fā),夫妻的感情由此降到冰點,二十多年即使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但卻形同陌路、鮮有交流。
當人的生活令人絕望的時候,身邊即使再細小的理解也是莫大的幫助。內向的哈羅德在小酒館工作多年仍沒有朋友,直到遇到奎尼?崾且粋矮矮胖胖,貌不驚人的女人,從她加入小酒廠的第一天起老板和同事便對她指指點點。即便如此,她仍能力排眾議勝任每一份工作任務,并且?guī)缀跄茏龅酵昝。外表堅強的奎尼有一次在文具柜旁偷偷哭泣時正好哈羅德撞見,不善言辭的哈羅德似乎看到了剛加入酒廠時的自己,處處碰壁,也屢屢被同事嘲笑。他鼓勵奎尼堅持下去,而奎尼的確挺過了那段最艱難的階段。后來,哈羅德和奎尼由于工作的需要經常一路去小酒館查賬,奎尼時常會關心小戴維和哈羅德的近況,這讓生活在無助和失望中的哈羅德有了對生活的希望。然而這一切都因哈羅德在酒醉之后打破老板心愛的穆拉諾玻璃而戛然而止?嵋蛑鲃犹婀_德背了黑鍋而被逐出酒廠,從此音訊全無。
哈羅德從未想過徒步會讓他出名,當很多慕名而來的追隨者開始和他一起向貝里克進發(fā)時,他十分感動。然而好景不長,由于慕名追求者大多有著各自的盤算和企圖,旅途上開始充斥著各種不和與爭吵。熱鬧只是暫時的,哈羅德始終知道自己徒步的初衷,不為名利,只是為了拯救昔日的好友和自己內心的救贖。最終他告別了追隨者,重新開始一個人向北進發(fā)。這讓我不禁想起《阿甘正傳》里的主人公阿甘,他跑步橫跨美國,直到無數追隨者慕名而來并跟隨著他跑。直到有一天,阿甘突然想明白了什么,突然停下腳步,淡淡說道:我要回家。于是眾人讓開道路,目送著自己的偶像一個人默默往回走去。而在這本書中,也許這是哈羅德從自卑到成熟的標志,不隨波逐流,堅信自己的初衷,并有勇氣執(zhí)行下去。
抵達療養(yǎng)院的那一刻,哈羅德看到的奎尼已經不再有之前的外表,但他知道,奎尼還是亦如以前的文雅與善解人意。而哈羅德自己黝黑的外表下的面容雖然和之前相差無幾,但是他的內心卻已更加釋然與安定。
文中對奎尼的描述不多,讓我感慨良多的是如下這一段:
“哈羅德?弗萊。她想起來了。他來道過別了。
她曾是一個叫奎尼?軒尼斯的女人。她會算賬,還寫一手極好的字。她愛過,也失去過,這樣應該就夠了。她觸碰過生命的實質,也曾游戲人生,終于有一天,我們都將關上那扇門,把一切放下。這個可怕的想法伴了她許多年,但是現在?她不怕了。什么都不怕了。只覺得累。她把臉埋入枕頭,感覺有什么東西像花朵一樣在腦子里綻放,頭越來越重…
奎尼張開嘴,想吸入一口空氣?諝鉀]有進來,但是另外一樣東西來了,像呼吸一樣輕松自然。”
哈羅德最終成功履行了諾言,但是卻依舊沒能扭轉奎尼的病情。故事的結尾,奇跡沒能發(fā)生,正如加油站女孩的愛也沒能挽救她罹患癌癥的阿姨,F實總是殘酷的,也許這個故事本是告訴我們現實的殘酷才是更加真實的。
故事的末尾,重歸于好的莫琳和哈羅德重新牽起彼此的手,走向海岸,兩個小小的身影印在黑色浪花的背景下,一邊走一邊笑,漸行漸遠。即使現實殘酷,終有一天,我們將學會和這世界好好相處。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 篇4
因為保羅科埃略的《朝圣》才被這題目吸引,我想又是一個自我發(fā)現,探尋人生意義的旅程。因為《朝圣》帶給我很多的思考,特別是其中的幾個“靈操”,有的時候也會想起,讓我們在無聊乏味的日常生活中注意到那瞬時的美好,嘴角不自覺的上揚,感嘆一聲:哦,人生,也挺美好!
哈羅德只是出門將寫好的信投遞到郵筒,卻因為尋找下一個郵筒,而越走越遠。經過一個加油站,女孩不經意的鼓勵卻讓他下決心徒步去貝里克。因為加油站女孩說: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哈羅德也堅持一個信念:只要他走,奎妮就會活下去!就這樣哈羅德兩手空空口袋里一封寫給奎妮的信,就這樣開始縱跨英格蘭的徒步行走。路上遇見很多人,有鼓勵的有潑冷水的。幾次想放棄,幾次又重燃激情、信心堅持走下去。途中哈羅德對自己的一生不斷地回顧思考,家中的妻子莫琳同樣在哈羅德離開后獨自一人對兩個人所走過的一生進行回味反思。曾經相愛的倆人因為兒子戴維的自殺,各自的心結深藏心底,誤會一天天加深,從此倆人成為生活在一個屋檐下的“陌生人”。最終在各自“獨處”的思考中找回失去許久的二人世界,屬于他們本該有的生活和幸福!
還有,我想說的可能都在我下面的“字句摘錄”里。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 篇5
看草地,看花園,看樹,看籬笆,看樹葉,看楊柳,看地里的馬鈴薯。
達特姆爾高原,有紫色,綠色,黃色的山。
看田埂的土地高低起伏,被劃分成一個個方塊,周邊的樹籬高高低低?瓷钌顪\淺的綠,深得像黑色天鵝絨,淺的幾乎成了黃色?搓柟獾牧咙c,看蒼白的不知名的小花?匆磺幸郧白谄嚴镲w馳過從來沒有注意到過的景象。
轉過山,涉過水,一直順著馬路走,看散落在樹叢上的烏鴉撲騰翅膀,看灌木叢中倏忽沖出的年幼小鹿,看路旁房屋門后的狗,看排水溝旁邊的一只毛茸茸的獾,路旁邊的櫻桃樹站在厚厚一裙花云里,一陣風吹過散下一地五彩的糖果紙。
離開金斯布里奇,夜晚端一杯檸檬水,到外面屋檐下和那些抽煙的人一起多余。這一季開的最早的勿忘我在月光下的水洼里閃閃發(fā)亮。
陽光滲過厚厚的枝葉,新發(fā)的葉子在風中起伏,乍一看去像極了銀箔。到了布萊福斯貝克,屋頂都變成了茅草,外墻也不再是打火石的顏色,而是轉為暖暖的紅色調。樹枝被沉沉的繡線菊壓低,飛燕草的新芽破土而出。哈羅德對著手中的辭典,認出了老人須,鐵角荷葉蕨,朝顏剪秋羅,羅伯特氏老鸛草,白星海芋。他捧著辭典又走了兩英里半,
天空是冷冷的鈷藍色,太陽還未升起,霧氣還微微閃著白光。
到目前為止,順著A396國道走到提伯頓的三英里半是最艱難的。路邊幾乎沒有躲避來往汽車的余地,雖然越過剛剛修剪過的灌木可以看到?怂购用骈W爍的銀光,但他寧愿自己沒有看見那些四棱八葉的枝葉。
暴風雨突然停頓,東邊的云層撕開一道裂縫,一道矮矮的,閃亮的銀光破云而出。哈羅德停下來看著那塊巨大的灰云一點一點裂開,呈現出全新的藍色,明亮的琥珀色,還有蜜桃色,綠色,深紅色,漸漸云層透出了一種暗暗的粉色,放佛被那些鮮活的色彩穿透了,融合在一起,他動彈不得,急切想要親眼看見每一點改變:地上的光是金色的,連他身上的皮膚也因此暖起來;腳下的土地咯吱作響,放佛在耳語什么;空氣聞起來是綠色的,充滿了新生;軟軟的水汽升騰而起。
第二十五天,一層層厚厚的烏云灰壓壓蓋住天地,一場又一場豪雨幾乎要將所有東西的顏色輪廓都打掉。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艱難。
他不再望向天空,山麓,樹木,不再尋找能表示這趟旅程進展的標志物。埋頭逆風而行,看到的只有雨,天地之間剩下的也只有這無窮無盡的雨。
臨近傍晚的時候,哈羅德到了陶頓的郊區(qū)。這里的房子密密麻麻疊在一起,頂著圓圓的衛(wèi)星天線。窗內一律掛著灰色的窗簾,有些還裝了金屬防盜網。
每天早晨,太陽升上地平線,爬到最高點再回落,這一天就宣告結束。為下一天讓路。哈羅德花很長時間看天,看遠方的地面如何在天色轉變下幻變。日出時山頂是金色的,反射朝霞的窗戶是橙色的,仿佛有一團火在燃燒。傍晚暮色在樹底投下長長的影子,變成黑暗匯聚成的另一片深林。
他穿過廣闊的薩默賽特濕地,看過銀光一般閃爍的水流,格拉斯頓伯里突巖遠遠佇立在地平線上,在他前方看不見的還有門狄普山。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 篇6
小說講的是哈羅德徒步去看望20多年未曾見面的老友奎妮·軒尼斯的故事,在步行過程中,哈羅德遇到形形色色的陌生人,他們給予哈羅德溫暖、幫助和感動。同時,他不斷回憶起他的過去。他想起母親、妻子、兒子、奎妮,還有那些本來想做,應當能做而最后沒做的事情。這是哈羅德第一次靠信仰去完成一件事情。在路途中,他漸漸能夠坦誠地面對自己、自己的過去。
故事開始時,哈羅德已經是一位60多歲退休的老人。退休半年來,他就一直坐在椅子上等待日出日落,似乎生命快到盡頭了。一封信的到來打破了寧靜,身患癌癥的朋友奎妮寄來信件表達了對哈羅德的思念?莸膩硇,像一把鑰匙開啟了哈羅德多年前塵封的記憶。哈羅德給奎妮回信,后便外出寄信。沒有任何信仰的他,卻突發(fā)奇想步行去看奎妮。自此,便開始了他87天,627里的路程。
在旅途中,哈羅德的回憶不斷浮現,圍繞著母親瓊、父親、納比爾、奎妮、莫琳、戴維,其中最重要的是妻子、兒子、朋友三個關系進行展開。
哈羅德與莫琳
哈羅德有個不幸的童年,父親是退伍軍人,父親對哈羅德來到這世上很是冷漠,喝醉酒后會打罵他和母親。母親瓊在他六七歲時離家出走,帶走了對哈羅德最后的愛。自此,父親與不同的阿姨上床,對他更是漠不關心。在他16歲的時候被父親趕出門,讓其自生自滅。因為童年得不到關愛,他始終覺得自己是被拋棄的,他寡言少語、自卑,希望自己是透明,不愿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哈羅德與妻子莫琳是在一次舞會上相識的,并一見鐘情。哈羅德夸張的舞步一下子吸引了莫琳,她被哈羅德深深吸引住。他們很快相愛、結婚,盡管莫琳的母親并不滿意哈羅德。
莫琳知道丈夫不幸的童年,婚后她想給丈夫更多的愛。她學做各種料理,在花園里種花瓜蔬菜。結婚后他們有了兒子,戴維。莫琳天生知道怎樣扮演一個母親的角色,她幾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戴維身上。
兩人夫妻關系發(fā)生變化是因為20年前兒子的自殺。莫琳對兒子的死一直無法釋懷,她心理不斷埋怨丈夫。妻子回憶起戴維小時候溺水時,責怪丈夫沒有第一時間去救他,而是停下來解鞋帶。自此,莫琳搬到客廳居住,兩人形同陌人。
在得知哈羅德步行去看奎妮后,莫琳一開始是反對的,她生氣、嫉妒,生活節(jié)奏變得紊亂。然而,在哈羅德不在家的時間里,莫琳也開始正視自己的過去,她才發(fā)現她依然愛著哈羅德,這么多年來一直被自己漠視了。后來,她甚至在哈羅德快放棄的時候,支持他繼續(xù)走下去。
哈羅德與戴維
戴維聰明,大學被劍橋錄取,這也是哈羅德夫婦最引以為傲的。哈羅德很愛戴維,在戴維小時,哈羅德卻總顯得手足無措,甚至不敢去抱他。在戴維獲得榮譽的時候,他想給予表揚;在戴維遇到挫折的時候,他想給予擁抱安慰。但他都不曾表達出來,他所表現出來的都是克制、冷靜。父子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冷漠疏遠。
妻子莫琳加重這種關系的失衡,她盡心照顧、呵護著戴維,更顯得哈羅德對兒子的漠不關心。莫琳與戴維是同一陣營的,他們不懂哈羅德的笑話,也不關心哈羅德所說的內容。在家,哈羅德的存在感近乎透明。
戴維聰明,也孤傲。大學畢業(yè)后,他一直找不到工作,回了家,便整天呆在房間里。生活的不如意,讓戴維抽起了大麻,他變得消瘦無力。在戴維虛弱地倒在一堆嘔吐物中后,哈羅德將他抱起,幫他擦洗身子,依然什么話也沒說。最后,戴維選擇在花園工具棚里的一個鐵鉤上吊自殺。
這讓哈羅德夫婦痛心不已,莫琳一直不肯承認戴維的離去,悲傷不已。莫琳悲痛跟戴維道別,而哈羅德一直在門外守著,不敢告別。當他聽到莫琳哀鳴的時候,趴在旁邊的垃圾桶吐了出來。莫琳出來的時候眼神冷漠,隨后戴上墨鏡,哈羅德明白,他們之間有些東西不一樣了。莫琳開始埋怨丈夫,對丈夫冷言冷語。哈羅德很愛莫琳,但莫琳的疏遠令他漸漸變得麻木,生活單一無味。
哈羅德與奎妮·軒尼斯
哈羅德一輩子都在釀酒廠工作直到退休,但相識好友幾乎沒有。20多年前,奎妮是廠里的新女員工,卻不符合酒廠女銷售的形象,老板納比爾對其也并不滿意。在一次下班后,哈羅德發(fā)現躲在柜子里哭泣的奎妮,他給予了奎妮簡單的安慰。這是兩人的第一次交集。
此后,因為工作關系,兩人常會乘坐同一輛車。哈羅德會講妻子、兒子的故事,一旁的奎妮會細心聽講?菟闶枪_德在釀酒廠里真正的朋友,但莫琳和戴維并不喜歡奎妮。
哈羅德因戴維的去世,怒砸了納比爾母親留給他的遺物,他做好了一切最壞的打算,甚至于被納比爾暴打。這時候,奎妮站了出來幫哈羅德頂了黑鍋,也因此被納比爾辭退了。自此,奎妮便不辭而別。多年后回想起來,哈羅德一直指責自己連聲再見也不曾跟奎妮說過,什么也沒做過。
奇跡般地,身患癌癥的奎妮真的撐到哈羅德的到來,盡管那時候腫瘤已經占據了她半邊臉,她已經說不出話,人瘦小得可怕。哈羅德見到這樣的奎妮,震驚不已,他止不住顫抖。后來,妻子莫琳也來到奎妮所在的療養(yǎng)院,見到丈夫。兩人也終于打破了20多年來的心結,互相依偎地走在海邊。
奎妮的來信像一根導火索一樣,解開了一個接一個哈羅德不愿想也不敢正視的回憶。哈羅德身材高大,但內心卻相當脆弱、敏感。他不敢愛,也不懂得怎樣表達愛。他后悔、自責曾經的自己錯過了表達自己的機會。
在最先開始的步行中,他是不大敢向陌生人解釋自己的行為,怕被嘲笑,他想盡可能不要引起別人的注意。慢慢地,路上的風雨變幻,草木鳥獸,都給予了他能量,他開始直視自己,有了一步步下去的勇氣。后來,他走得隨心所欲,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繼續(xù)前行,日夜兼程。他開始露營野外,接受陌生人的幫助。經過重重歷險與心理掙扎,最后到達終點貝里克。
最開始的時候,我并不喜歡哈羅德這個人物特點,一輩子活得小心翼翼,生怕行差踏錯。當事情發(fā)生的時候,他不敢表達,只會用沉默代替行動。雖然他后來有嘗試拉近與戴維的關系,但父子的關系還是漸行漸遠。對于奎妮幫他背了黑鍋,他依然不知自己應該作何反應。但步行中所遇到的'陌生人,所發(fā)生的事,讓哈羅德開始慢慢變化,他看到了自己之前未曾了解到的一面,這也是他不曾意料到的。
其實,我們每個人何嘗不是哈羅德?我們因為自卑、孤僻,不敢去愛,也不敢表達。當發(fā)生問題的時候,我們下意識地選擇逃避,嘗試去無視它。但問題并不會因為你的壓制,它便會自動消失,它會在某個時刻重新出現,讓人不得不去面對它。但當自己敢于去面對解決的時候,也看到了自己新的一面。
人要不斷正視自己,且行且不斷反省自己!別吝嗇自己的愛,愛就勇敢表達出來。有些人錯過了、離開了,就永遠也見不到了,那便是一輩子的遺憾!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 篇7
一人的朝圣,就是關于他——65歲的哈羅德弗萊的故事。他,毫無預兆毫無準備地就出發(fā)了,他用自己的雙腳從西南到東北跨越了整個英格蘭。讀完他的故事,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有太多想表達的感受,有太多喜愛的句子。這注定又是將成為我不斷向他人推薦的一本書。
因為想說的實在太多,而自己平乏的文字還并不能表達內心真實感受。所以,暫且用幾個詞來概括這個故事了:溫暖與難過,振奮與沉重,孤獨與寬慰,失去與得到。這是一個關于救贖的故事,救贖的不只是一個人。
1、溫暖與難過
故事的開頭是美好的,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溫暖的退休的老頭,因為加油站女孩的一句話,下定決定通過步行來拯救老友。這是信念的力量,堅信只要自己還在走一天,對方就還會活一天。一路遇見的人的信任和支持,堅定了他的信念,他又信念又傳遞給病人,支撐著她努力活下去。故事中充滿著溫暖和感動。
或許是這根想看著哈羅德不斷走下去奎尼最終會怎么樣的主線一直牽引著我們的好奇心地往下讀下去。然而故事的結局卻是那樣倉促簡單,就像整個行程的開始,突然,毫無準備,哈羅德最終沒能救回奎尼,在讀故事的過程中其實我們能猜到,但是親眼看到整個結局,心里還是滿滿地難過。
也許,這個故事一開始就不是為了結局而寫的,而是為了過程——這段救贖的旅程。
2、振奮與沉重
這趟旅程是振奮人心的。讓他穿越自己、走過社會百態(tài)、跨越時間和地理風景。天空中云彩的變化,腳下土地的變化,充滿了新生與希望,行走在路上的自由的感覺對他來說太珍貴了,自由自在,他終于不再是以前的那個他自己了,再沒有什么可以阻止他,讓他再回到小花園里除草去了,他能將眼光集中在比自己偉大的事物上——神秘的大自然,他不斷地挑戰(zhàn)著自己,為自己小小的成就感到滿足,也希望得到“贏得”戴維的認同和妻子的滿意。
然而,旅程并不是一直美好的。在行走中,他一邊探索著這個新奇的世界,一邊又在回憶和后悔著過去。他是一個糟糕的丈夫,也沒有做好父親和朋友的角色。兒子的角色都做不好,不僅辜負了奎尼,他的父母不想要他,他還把和妻兒的關系弄得一團糟,他就這樣走過了一生,沒有留下任何印記,他痛苦不已。這樣的哈羅德讓我們看著很沉重很沉重。
3、孤獨與豐盛
哈羅德是孤獨的,他不是用英里丈量自己走過的路程,他用的是回憶。哈羅德是孤獨的,沒有人知道他行走的真正原因,他們都憑空猜測,沒有一個人是對的;哈羅德是孤獨的,他用力邁步,更像是為了逃避自己,而他要做的卻是直面并克服了自己的短處,這注定是一場深埋于內心孤獨的戰(zhàn)斗。在旅途中,過去二十年就這樣被抽絲剝繭、原形畢露,他再也無法躲到那些平淡無奇或陳詞濫調背后,所有偽裝都不復存在了。沒有誰可以想象這樣的孤單。
然而,他的旅程又是豐盛的。加油站女孩、等待男朋友歸來的護士、偶然出現又突然離去的小狗……這些一路上見過的人和風景,表面上看似很平凡,實際上卻千差萬別。在路上,他可以對一個陌生人表現出不是自己的那一面,或者很久之前已經失去了的那一面,甚至是成為一個自己“可能會成為的人”,這對他來說是充滿感動的;在路上,他明白了他旅程的真諦,他既是一個偉大過程的一部分,又不屬于這個偉大事物;在路上,他學會了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也正是在路上,這些人、事、景,教會他生活,在最艱難的時刻支撐著他走下去。
4、失去與得到
他錯過和失去的那些東西:那個不再愿意與他對話的兒子,還有被他辜負了的妻子,療養(yǎng)院里的父親,丟棄他的母親,一個在二十年前就已經證明了自己一篇真摯的朋友。給他換來的,是他無恐懼和沉默的童年,父母親都不想要自己的痛,糟糕的妻兒關系,自己卑微的一生。
而在彌補自己錯誤的這段旅途中,他的人生似乎在不斷地變化。他開始接受陌生人的各種不可思議。一路走過去,他從每個人身上都吸收了很多東西,那些他曾經忽略的東西。隨著行走,他更加思念妻子,更加想念兒子,更加感激奎尼。經歷磨難后他又重獲新生,重新認識自己,重新贏得妻子的愛。
5、救贖與重生
一段旅程,整個人生。行走中堅定與猶豫,振奮與痛苦,各種復雜情緒交織伴著他走過千山萬水:道路、農田、森林、河流、狂野、荒原、高峰、深谷,還有數不清的人。他救贖的不只是他自己,更是身邊的人和千千萬萬的讀著。
他看清了很多東西,看清了自己的人生,看到了自己的性格弱點。他通過對維爾夫的關照關愛,來彌補從前沒有為戴維做過的事情,小狗的出現也把他與戴維聯(lián)系在一起,在于小狗的相處中,讓他更了解自己的兒子,小狗的來來去去,讓他體會到失去的痛苦。通過旅程,他化解了與莫林間二十年的沉默與距離,喚醒了她最初的愛,換來了她的成全與支持,這是比什么都珍貴的。這段徒步之旅,他雖沒能讓奎尼活過來,但卻讓她帶著笑容和滿足離開。與其說是對奎尼的救贖,倒不如說是奎尼對他的救贖,讓他走了這么遠的路,終于找到了最重要的是什么。
故事看完了,作為千千萬萬讀者之一的我們,還要繼續(xù)我們的生活。這段救贖之旅,哈羅德完成了他救贖的使命,接下來是我們要對自己進行救贖了,學會去愛,學會珍惜,學會感恩,學會接納,學會包容,學會看這個世界。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 篇8
從一開始看到書名以為又是什么雞湯文到開始看,一開始挺無聊,因為很多事情都只是個引子都沒有講清楚,有些云里霧里的,到最后一切真相大白,還是挺難想到的。
但是這本書真正吸引我的地方是哈羅德一路上的過程,既包括他一個人的徒步路途也包括他和莫琳在這之中的心路歷程。深深地被哈羅德途中一邊走一邊遇到不同的人聽不同的故事,學習新的對待生命的方式,不斷回憶找尋會最初的熱情和愛。就像書中一開始的一句話,旅行有時會毀掉一段婚姻,有時會拯救一段婚姻。毫無疑問,哈羅德是第二種。
這本書也常常給我兩種不同的矛盾的感覺。一方面會感覺場景和心路歷程等等都很真實,很實在,尤其是對于哈羅德和莫琳心理變化的描寫簡直是人之常情。但另一方面令我感到矛盾的是書中所描寫的社會環(huán)境背景,里面不同的人的故事的復雜多樣,對待哈羅德大多都是那種對待陌生人沒有防備的態(tài)度讓人有些難以接受。并非說人性本惡,而是就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而言,沒有多么不友善吧但也沒有這么人間大同吧……所以說,這就是寫作的藝術效果?亦或者說真的有人在過著這種我想象不到的生活?
總而言之,還是喜歡里面對于哈羅德一個人徒步時候路途中植物環(huán)境的描寫和哈羅德與莫琳兩個人不斷變化的心路歷程,真的是人之常情,深入人心的感覺。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 篇9
不知為何,讀到結尾突然想起了哈桑的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哈德羅終于完成了500公里的朝圣,一開始我狹義的以為朝圣一定是西藏人、尼泊爾人、印度人那樣的信徒去朝拜拉薩,朝拜自己心中的信仰。看完此書才明白朝圣是去朝拜自己心中的那片圣地,并不一定特指什么。哈德羅一路向北朝圣的途中,慢慢的也救贖改變著自己。救贖著妻子。童年母親出走、父親遺棄他,讓他變得自卑。中年喪子讓他變得自閉。直到收到多年前好友圭妮患癌癥的來信,哈德羅再寄回信的途中偶遇加油站的女孩;決定徒步去看圭妮。這一路哈德羅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也漸漸的變得自信慢慢的打開自己;學會了“斷”“舍”“離”。妻子在他的離開中,也漸漸的反省到了自己的不是;知道了丈夫的重要性。開始接納哈德羅,開始接受失去兒子的事實。
在現實中,我并不贊成哈德羅的貿然出走。這是對家庭的不負責任,沒有顧慮到家人的感受。同時突然理解那句“家才是我們溫馨的港灣”,我很感謝我的家人,在我成長的這一路,只要是我確定的事情,他們都無可厚非的支持我。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 篇10
《一個人的朝圣》講的是哈羅德收到一封年輕時女同事奎妮的來信,得知其病重,將不久于人世。哈羅德內心十分悲傷,一段和加油站女孩意外的對話,讓這個老人決定在毫無準備的狀況下步行跨越大半個英國去看望奎妮。在老人獨自困難前行的過程中,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同時回憶了許多關于因抑郁而自殺的兒子戴維及妻子莫林以及小時候的往事。在哈羅德獨自走完這一段旅程之后,妻子莫林對于戴維的往事也放下了許多,兩人最后能夠鼓起勇氣,理解孩子已經離去的事實。
哈羅德的童年并不快樂,導致他從小性格孤僻,不愿意同人打交道。哈羅德·弗萊是個高大的男人,卻一輩子彎著腰生活。
他既無朋友,也無敵人,退休時如他所愿,連告別會也沒有舉行。這個可憐的男人,其實都生活在我們心中。大家的內心里或許都有那個一個膽怯的自己,不自信,而且有著讓自己深深后悔的事情。
哈羅德和莫林的生活自從兒子戴維自殺之后,再也沒有開心過。莫林搬去了其他的房間,房子里拉起來厚厚的窗簾,夫妻之間越來越沉默的對話。兩個人都在懲罰自己,兩個人都沉浸在失去兒子的痛苦之中。
奎妮是一個人哈羅德踏上心靈朝圣旅途的一個契機。對于一個65歲的老人而言,他平常走路最遠的距離也只但是是從家走到停車場,而此時這個老人卻決定獨自一人踏上那么漫長的一段旅途。
起初,哈羅德的身體經不起這樣大強度的長途跋涉,但是內心的意念在不斷的堅持著他。而在這漫漫旅途中,哈羅德那些封存已久不愿想起的回憶一件件涌出。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讓他不斷去審視自己,凈化心靈,打破了自己心靈的桎梏與對兒子的愧疚還有對奎妮友情的回饋。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也是我在這一個暑假最有體會的):“也許當你走出車門真真切切用雙腿走路的時候,綿延不絕的土地并不是你能看到的事物!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 篇11
《一個人的朝圣》是一本講述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獨自一人跨越千山萬水僅靠徒步去看望好友的故事。它講述的至純至真的友誼,只要走在路上,心靈就會飛翔。
《一個人的朝圣》從名字上就能知道其文章中的內容,一個人向著目標前進,向著既定的方向努力,這或許是對它最好的詮釋。最后看著看著終于明白了朝圣是什么意思。這本書主要講的就是主人公哈羅德弗萊,已經上了年歲,過著孤獨的生活,身邊沒有朋友,陪在身邊的妻子也和自己過著類似分離的生活,平淡的日子,被一封好朋友的信掀起了波瀾。這個朋友患了癌癥,臨別之際,想起了好友,而哈羅德弗萊看到信之后,就寫了一封回信給她,本想在就近的郵局郵給好朋友,但是想著想著一種神奇的力量驅使他不斷向前。最后,他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87天,627英里,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文中的他是落寞的,是無奈的,身邊既無子女也沒有朋友,上了年紀的他和自己的妻子關系也不好,后來慢慢的才讀到原來他妻子疏遠他是因為對兒子死了的這件事還心存埋怨。如此年老的他,竟能自己徒步走了這么遠、這么久,邊走邊回憶,邊走邊發(fā)現新的事物。其實,最后他也有過似乎想放棄的時刻,但是家人的支持使他戰(zhàn)勝了困難,人之所以為人,有時難免有懈怠或是退縮的時刻,但是能成為人物的關鍵是他有戰(zhàn)勝退縮、戰(zhàn)勝自己的能力。隨著小狗的加入,朝圣者的加入,正如哈羅德所說,什么人都有。他們攪亂了哈羅德的步伐,旅途充斥著矛盾和商業(yè)的氣息。哈羅德在人群中感到孤單,唯有夜里獨自徘徊才能讓心得到自由。好在最后身邊的人都走了,連小狗也離開了他,終于他又能像以前一樣,自己走在信仰和朝圣的路上,恢復了身體和心靈上的絕對自由。當他不遠萬里到達目的地時,也沒能喚醒沉睡的朋友,但是他得到了人生的令一種境界。喪子之痛如何放下,我無法想象,但幸好,莫林原諒和理解了哈羅德,也放過了自己。
讀過之后,喜歡這種淡淡的風格,淡淡的溫暖,但卻傳遞著堅決的力量。
哈羅德上路了。
從他收到來自老友奎妮的信,到他決定出發(fā),一個人走路去看望千里之外,正在病榻上喘息將死的老友,這兩者之間——不到四個小時。
庸庸碌碌,平凡安靜孤獨又莫名的執(zhí)拗,哈羅德如此這般地過了大半輩子。他知道家里擺設的每一個小細節(jié),卻不知道活著的意義如何;他知道街頭拐彎一家家小店的排列順序,卻不知道自己的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他了解隔壁鄰居每日的作息時間,但是卻不了解妻子心中喪子的悲痛和冷漠。
當生活平鋪在他面前不過是一張一眼望盡的白紙時,哈羅德打算給它上點色彩。
于是,一個看似借口的理由,一個傳說中真正“說走就走”的旅途就此展開。
在他打電話給奎妮說,要她等著,他要過去救她的時候,或許他心里根本還沒有做好要獨自一個人上路的準備吧?是這樣的吧,難得生活中會有這樣一個機會,慫恿著他,生平第一次任性地,不顧一切地,大步向前。
只穿著他的帆布鞋,帶著一點零錢和一份堅定的信念,甚至都沒有折回家拿行李和做好路線規(guī)劃。就在去寄信的路途中,就這樣自然而然地錯過一個又一個郵筒,就這樣自然而然隨心地前進!昂唵蔚剑皇前岩恢荒_放在另一只腳的前面!
鞋子破了就補,腳受傷了就休息,路過每一站購買的小禮物,遇見的人,受到的幫助,得到的無視和質疑,突然成名之后的無奈……所有這些伴隨著哈羅德一同上路。他的堅韌可以說,簡單得近乎執(zhí)拗,他不懂人情世故不知道前路漫漫也不聽他人的好生相勸,帶著那只一路陪伴的小狗,只顧低頭——“把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的前面!
在看到哈羅德抵住內心掙扎懷疑苦悶脆弱失望之后,歷經長路漫漫翻越千山萬水,跨越627公里,徒步行走87天,終于,終于,終于見到了他電話那頭,曾經對其承諾過的奎妮。然而,他見到的是——“奎妮像破了的洋娃娃一樣任她(注:護士)擺布,這就是哈羅德記憶中她最后的樣子——一再忍受著,當別人將她提起來放在枕頭上,開著他非常反感的玩笑!
看到這里,故事將近結尾,我積蓄已久的情緒終于爆發(fā),兩行淚水忍不住下落。我一路看著哈羅德前進,和他一起期待盼望,想象著他可以趕在奎妮失去意識之前、在她死去之前到達,和這位改變了他一生,影響了他一生的朋友好好做最后的告別,好好傾訴一番。然而,當他到達的時候,才知道,許久之前因為手術,奎妮的舌頭被摘除了。
好吧好吧,是不是現實都要這樣打擊人?哈羅德或許跟我想的是一樣的。他做在河邊的長椅上,一動不動。他似乎不想記起這一路以來自己的種種期望,他希望見到奎妮的笑顏聽到她的聲音和歡笑聲。但他似乎忘記了,這一路的救贖,不僅僅是為了奎妮,更是為了他自己!許久的思索之后,他終于寫出一封信,給那位當初無意間促使他急迫上路的加油站小姑娘,把他心里最黑暗,最深處的那個秘密一紙告知。啊,他終于愿意面對那段關于兒子的悲傷過往,他也終于知道如何去承受大悲大痛,如何再次,和自己的妻子牽起手擁抱并親吻彼此。我感受到他真正地快樂起來了。
故事最終結束在,他們夫妻討論著兩個人第一次見面的舞會,哈羅德說了一句逗趣的話惹得妻子笑得前翻后仰。這句話是什么?其實這句話是什么真的重要嗎?
重要的是,哈羅德終于知道,他需要珍惜的是什么了。
去年。當朋友給我介紹一本“適合你這種喜歡一個人去旅行的人看的”書時,我剛從云南四川兜一圈回來。
一個人去旅行,搭順風車坐火車,遇搭訕遇騙人遇好人,遇地震遇坍塌遇大雪,五味雜陳,可以說什么都體驗過了。去年那時,那是一段人生的迷惘期,剛大學畢業(yè),在陌生的城市上班倍受打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未來究竟在哪里。說這話矯情了,可當時確實是這樣想的。那時心里有一個聲音說,“不如出去走走吧!
其實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去多久,能去哪里。但是,重要的是,我出發(fā)了,并且一路向前。
我從廣州出發(fā),我來到形色匆匆黝黑面容各帶笑顏的昆明,我感受過大理和雙廊的恬靜舒適,我看過香格里拉的藏族情懷,我在納帕海草原上起舞,我踏上海拔4000多米的亞丁,我走過慢節(jié)奏的成都,我路過火車城市株洲,我回到自己的廣州。22天一路前行,我甚至忘記了,當初決定出發(fā)的時候,是為了找到所謂的“真我”。那些散落在旅途中點滴的記憶,那些和陌生驢友的談笑風生,那些我納入眼里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美景,或許都已然成為了我人生的一部分,于是我終于明白,在我“尋找真我”的路途上,我又在“創(chuàng)造真我”,這個雞和雞蛋的輪回,讓我豁然開朗。
原來我不是沒有真我,只是,完整的我,還在路上,等著我去尋找。
真實地面對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整,在每一個日子里努力著,整裝待發(fā),隨時遇見一個路口,隨時轉彎,只為了拾掇一路的零星碎片,拼湊完整的自己。
小說里有這樣一句話:“這世上有許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斷將一只腳放到另一只腳前面!边@看似再簡單不過的事情,然而卻有那么多人困頓自己的世界,無法真正邁開腳步。旅途,不僅僅是真正地邁開腳步前進,還有,真正往自己內心深處前進,更加看清自己。
好久沒有完整的讀過一本小說。剛開始《一個人的朝圣》只是平緩的敘述風格吸引著我,喜歡雷秋·喬伊斯對風景細致的描寫,喜歡主人翁在耳邊輕輕細語的感覺,喜歡想象他在看到這些文字時的心情。
打破主人翁哈羅德的平靜生活是從郵寄一封給朋友奎尼的信開始的,那時我只能看到哈羅德生活的平淡沉寂甚至有點祥和,并不能感受到哈羅德的痛苦。27章之前我一度認為平淡的生活麻木了哈羅德的神經,兒童時期的陰影時不時的襲擊著哈羅德,不懂得如何去愛導致哈羅德對生活諸多躲避,一路上,哈羅德回憶著童年對愛的渴望而感到痛苦,婚后對妻子莫林和兒子戴維的所作所為而懊悔不已。直到哈羅德給加油站女孩的那封信,我才知道哈羅德的喪子之痛,才明白為什么莫林和哈羅德產生了無法跨越的鴻溝。那一刻我的心沉重了很多很多,我突然理解了第12章結尾為什么哈羅德會張開雙臂在雨中揮打對回憶吶喊:不要。為什么會無法制止痛苦一直私語:原諒我,原諒我,原諒我讓你失望。
心路歷程啊!哈羅德剛踏上旅程時幾經掙扎,徘徊在放棄的邊緣,又因為一些小啟發(fā),讓哈羅德重拾自信。這讓我不由的想起了自己的生活,很多時候,我不正是和哈羅德一樣嗎,選擇的,疑惑著,徘徊著,又堅定著。第18章開始,哈羅德是堅定的,他放下了一切不需要的東西,地圖、手電筒、膠布膏藥送給了需要的人,植物百科記在腦子里,手表,銀行卡郵寄回家,哈羅德輕裝上陣,卸下了不需要的累贅,欣賞沿途的風景,思考過往的人生,溫和的對待相遇的人們。這是我不能及的,我還無法卸下外界的誘惑,甚至有時會因此而感到苦惱。
小狗的加入,朝圣者的加入,正如哈羅德所說,什么人都有。他們攪亂了哈羅德的步伐,旅途充斥著矛盾和商業(yè)的氣息。哈羅德在人群中感到孤單,唯有夜里獨自徘徊才能讓心得到自由。讀這段時我在想,如果是我也許會選擇離開他們一個人上路,但哈羅德卻是感激并覺得有責任保護他們,直到朝圣者們一個個離他而去,包括最后小狗的離開,哈羅德終于又一個人了。又一次經歷了失去,這讓哈羅德想起了父母的遺棄,兒子的孤獨,妻子的怨恨,哈羅德崩潰了。我一度懷疑結局是不是哈羅德和他父親一樣老年癡呆,那該多么的殘忍啊!幸好,哈羅德只是精神上極大的痛苦,對現實中自我徹底的否認,對徒步意義的極度懷疑進而導致了他如行尸走肉般的行為。終于哈羅德昏昏沉沉的走到了貝里克,87天,627英里(1英里=1.6093公里),靠一雙帆船鞋。這時沒有歡呼,不是興奮,相反倒多了許多惆悵,痛苦和不知所措。人就是這樣的,這符合常理,比如我們辛苦了半學期,考了個高分,以為會很興奮卻沒有高興?甲C書,得獎學金,拿獎金都好像是這樣的心情。所有為什么會有過程很重要這句話了。我們應該在過程中多快樂些,到了結果,人總是開心不起來的。
喪子之痛如何放下,我無法想象,但幸好,莫林原諒和理解了哈羅德,也放過了自己。結局是他們回憶第一次在舞會上的一見鐘情,還有他們笑到肚子疼。到底是怎樣的一句話呢,能讓倆個人笑的如此開懷?書中是這樣寫的:“你說得對,連好笑都算不上!惫_德邊說邊用手帕擦眼睛。有一會他好像正常了。“那就是愛的威力。其實最平常不過的一句話,一定是我們太快樂了,所以才覺得那么好笑!
我喜歡靈魂跳躍時的感覺。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 篇12
這本書主要記載了哈羅德從英國最西南走向最東北的途中所見、所聞和所想。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重溫哈羅德的自我救贖之旅。
這場自我救贖由星期二寄到的一封信開始。老友奎妮身患癌癥,寫信向主人公哈羅德告別。哈羅德寫了回信,但在寄信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于是越走越遠,歷時87天,行程627英里,橫跨了整個英格蘭。旅途中哈羅德遇到了不同的人,聆聽了不同的故事,最后實現了自己的救贖:加油站女孩使他有了朝圣的信念;一個全新的開始使他意識到自己對妻子莫琳的依賴;跟隨者維爾夫的出現使他自責對兒子戴維的虧欠;與瑪蒂娜的談話使他釋然了父母的行為。
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我能感覺到哈羅德身上滲透出一種安靜而勇敢的力量。 在這趟經過自己、走過現代社會百態(tài)、跨越時間和地理風景的旅程,哈羅德敞開了自己傷痕累累的心,讓世界走進來,讓生命重新發(fā)光!短┪钍繄蟆分杏羞@樣一條書評:“遇見哈羅德那一刻起,我再也不想離開他。”其實,讀完這本書,你會發(fā)現哈羅德就是你自己。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傷疤:回想,你是否因為害怕傷痛而不敢回憶你失敗的戀情?你是否因為經常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而不敢再靠近他?你是否因為錯過了父母的老去而不敢面對他們……
沒有勇氣去觸碰,只是一味地逃避,那么什么時候才能活出自己呢?記得《誰動了我的奶酪》書中的一句話:“克服你內心的恐懼,改變你自己,釋放你自己!
記得一句話:“生而為人,實屬不易。”每個人出生以后,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不同的苦難,這些苦難就像火紅的炭,在我們心上烙印一道道印記:朋友的離去、愛人的背叛、上司的責罵……血淋淋的殘酷現實給了我們一個又一個耳光。最后,我們遍體鱗傷,因而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里。
后來,我對世界,冷漠以待。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旦受過傷,我們就會決定不再觸碰它。有時候這是一種優(yōu)點:決心;有時候卻是一種缺點:懦弱。豺狼虎豹固然可怕,但其實世上最可怕的是人。沒有什么可以戰(zhàn)勝人。可是為什么那么多人是逃兵?因為打敗人的是人本身。手被刺了,便再也不伸手,那么沒有了手的幫助,人又能完成什么呢?
理想遠大,奈何目光恐懼;志在千里,奈何止步不前?
“每件事情發(fā)生都有它的道理,它在教你人生的道理 ”云來,為你帶來風的撫慰;風來,為你帶來雨的問候;雨來,為你帶來彩虹的微笑……萬事皆有緣由,我們應該養(yǎng)成自我反省的習慣:挖掘因,尋找果。世界如此精彩,為什么偏愛蜷縮于一處無光的角落?
面對真實,迎接未來!
“撥開云霧見青天。”烏云不會一直做天空的主宰。很多困難并不難,只不過我們把自己困在里面了。理清思緒,找出解決辦法,太陽又將照耀大地。
萬丈光芒,仍是少年!
我曾經是一個很缺乏自信的人,因為擔心出錯不敢在班級回答問題,因為擔心出丑不敢當眾講話,因為擔心孤立而不敢做自己……但我不喜歡那樣的自己,然后我開始挑戰(zhàn)自己,例如,現在我敢站在這里與大家分享一本書。
每個人要做的是真實地面對自己,正視自己的不完整,在每一個日子里努力著,整裝待發(fā),拾掇一路的零星碎片,拼湊完整的自己。
《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選擇了一條自我救贖之路——他成功穿越自己19年挖成的密道來到自己向往的自由世界;《追風箏的人》中,富家少爺阿米爾在拉辛汗的鼓勵下,踏上了充滿生命危險的自我救贖之路;《無問西東》中,不同時空、不同主題的四個故事連貫起來表達了聽從自己的內心,實現靈魂自我救贖的主題……
思考這樣幾個問題:如果你自己都放棄了自己,還有誰會來救你?你是否屬于20歲就死了,80歲才被埋葬的那類人?再回過頭面對自己的生命和摯愛的人,你又是否已留下了諸多遺憾?
人生不是用來埋怨的,要學會領悟其中的真諦。
他人終是過客,不要為離別感傷,學會接受一個人的生活;
所有事情都是經歷,不要為失敗哭泣,學會微笑每一段旅程;
過往均是云煙,不要為回憶傷感,學會感謝每一場邂逅;
完整的你還在路上,等著你去尋找。向自己的內心深處看去,克服自己的短處,這樣你的旅程才真正揭幕。學會傾聽,學會傾訴,學會釋然過往壓抑自己的一切。理解、原諒、支持。那將是一次內心救贖的朝圣之路,是一次自我發(fā)現、愛的回歸的朝圣之路。
拂去歲月蒙塵,歷經心路孤獨,實現自我救贖!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 篇13
哈羅德在旅途中不斷回憶過去,兒子的聰明、孤獨、酗酒、溺水到去世,這些其實都不是誰的錯,而他責怪自己沒能作為父親給予兒子更多一點關注和陪伴。
奎妮替他承擔下納比爾的怒火而辭職時,他沒有站出來承認錯誤,連道別都沒有,就與奎妮失去了聯(lián)系。
莫琳因為兒子的去世,悲痛不已,甚至會和去世的兒子對話,莫琳一直責怪丈夫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他也手足無措無法安慰妻子,以至于兩個人的關系越來越疏遠。這么多年,夫妻兩人各自悲傷,互相折磨,喘不過氣。
一個人的朝圣,是一場逃離壓抑、面對自己的旅程,只有一個人在獨處時,才能直面自己不愿承認的錯誤,盡情地折磨自己,直到幡然醒悟……只有一個人在孤獨無措時,才知道自己最應該珍惜的是什么……生活不可能是完美無憾的,過去的某一天某一刻某一瞬間,現在的我們想起來都可能后悔沒有多做一點,再多做一點……
哈羅德一路上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那么多人想要一場哈羅德似的朝圣,卻沒有勇氣逃離現實,跳出生活圈。當哈羅德聽多了看多了各式人們的生活之后,反而能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過去,寫出給加油站女孩那封坦白一切的信……
承認錯誤很難,放下過去很難,哈羅德的自責內疚,莫琳故意忽略的那些細節(jié),不是不愛了,只是生活的挫折模糊了內心,而這場朝圣之旅開始之后,所有的愛都漸漸清晰。
看了這本書,我突然覺得每年計劃一次旅行是非常好的事情,一個人也好,和愛人也好,或者和父母,畢竟在諸多繁雜瑣事和壓力山大的現在,時不時地跳出生活圈,看看外面的人和世界,確實可以凈化心靈,找到自己生活的動力。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 篇14
一個人老了的時候,總會有些遺憾,有些悔恨。有些事情總是郁結在心頭,揮之不去,又遺忘不了。
哈羅德就是這樣一個人。
當他在那天清晨,開始踏上旅途,為了就是消解心中的這一點郁結的遺憾和悔恨。
徒步去貝里克代表了什么呢?代表著哈羅德這一生從來不敢做的事情,從來不敢去爭取的事情。名義上是去看望他的朋友奎妮,實際上是期望對自己人生的一個突破,一個和解。
奎妮代表什么呢?奎妮本身就是一個遺憾,一個悔恨。當年奎妮幫他頂罪,而哈羅德卻沒有正式的感謝她。類似的事情,在哈羅德一生中不斷發(fā)生,而哈羅德的選擇卻始終是逃避。
當他的母親離開他的時候,他沒有去阻止。
當他的兒子溺水的時候,他不知所措。
當奎妮離開的時候,他避而不見。
當他們夫妻關系出現裂痕,他也不曾去補救。
哈羅德就像是一葉浮萍,隨著世間的波濤起伏流轉,看似隨遇而安,其實就是內心軟弱,提不起一絲改變現狀的勇氣。
這世界上平凡的人千千萬萬,每個看上去平凡的人,說不定都歷經了苦難。但是像哈羅德這樣的,說實話,我并不同情。他的一切遭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當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的父母給他的影響。
但是我依然被哈羅德所感動,他的善良,他對莫琳的愛,他對兒子的愛,深深打動著我。
莫琳對于哈羅德來說,是拯救他生活的天使,卻也是毀滅他生活的魔鬼。哈羅德在看見莫琳的第一眼,就愛上了他。他們的第一次相遇就帶著命中注定的色彩。
她一眼就注意到了哈羅德。不可能看不到他,這個人在舞廳中央搖擺,仿佛要把體內鎖著的東西都跳出來。她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人,母親給她介紹的年輕人個個都了無生氣地系著黑領帶;蛟S是感覺到了她的目光,他突然向她看過來,身體繼續(xù)搖擺。她沒有移開眼睛,仿佛被粘住了,吸引她的是那種原生態(tài)的能量,他是一個完整的人。他再次停下,看向她,終于曲曲折折穿過擁擠的人群來到她跟前。他站得那樣近,她能感覺到他身上散發(fā)出的熱量。
如今憶起這場景,她仿佛親眼看著它發(fā)生:他微彎下腰,嘴唇貼近她的耳朵,伸手撥開她的一綹頭發(fā),才開口說話。這大膽的舉動讓她感覺到一股強烈的電流順著脖子傳上來,甚至今日想起,肌膚下仍能感受到那一份悸動。
這一份相遇,多么美好。哈羅德對莫琳的愛是自始而終未曾改變的。即使莫琳對他惡語相向,對他冷漠,精神上折磨他。他依然深深愛著她。
在一個人的旅程中,哈羅德每到一個景點城市,都要給莫琳買一份禮物,給她寄一張明信片。他經常要給莫琳打電話,即使莫琳對他冷漠,即使兩人基本是無言以對,但是哈羅德依然在內心涌起要跟莫琳訴說的沖動。
在旅程中,哈羅德不止一次遇到苦難,每次在苦難中,莫琳的身影總會浮現在他腦海。有時候跟莫琳的回憶讓他輕松愉快,他記起他們新婚的時候,那么快樂,那么幸福。
他想起剛結婚的那幾年莫琳緊貼著他的身體,以及她雙腿間美好的隱蔽。
有時候一想到莫琳,卻又覺得特別痛苦。他的痛苦并不是莫琳如何折磨他,而是他們之間的愛怎么會變成今天這樣,為什么莫琳不再愛他了。他并不怨恨莫琳,而是深深地責怪自己,恨自己沒有做好一個父親,一個丈夫,從而導致今天這樣的局面。
哈羅德對兒子也是充滿悔恨和自責的。他深愛著自己的兒子,卻從來不知道怎么去表達。他連抱一下兒子都做不到,因為他的父親、母親從小就沒有言傳身教過怎么去愛一個孩子。
哈羅德把兒子戴維的照片深藏在床頭的抽屜里,是他抽屜里唯二的兩張照片之一,另外一張是年輕的莫琳。
當哈羅德來到貝里克的咖啡店,看到一對年輕夫婦抱著一個嬰兒的時候,哈羅德第一次表達出了自己對兒子戴維的思念。
她回頭看向管理層和咖啡店里的其他顧客,直視他們的眼睛。他說:“我想要我的兒子!
這句話讓他身體整個顫抖起來,不是輕輕的戰(zhàn)栗,而是從身體深處發(fā)出來的劇烈的震抖。那股疼痛撕裂胸前的肌肉撞上他的喉嚨,哈羅德的臉都扭曲了。
哈羅德是一個內向的人,他連跟妻子、兒子都沒有表達過自己的情感,但是在這段旅程的最后,他終于說出了自己內心深處最痛的思念。
對于兒子的去世,哈羅德的痛苦其實不亞于莫琳。莫琳因為戴維的去世,無法接受,開始變得精神不正常,一直在等待戴維回來。
哈羅德其實也是無法接受,但是他只能埋在心底。莫琳怪他,連兒子的最后一面也不見。但是她不知道的是,哈羅德正是由于失去愛子的痛苦,才無法面對已經去世的兒子的遺體。
這一段旅程,起因是奎妮,但是真正解脫的其實是哈羅德和莫琳。他們在兒子去世20年后,終于能面對自己的內心,面對現實,接受現實,跟現實和解。
每個平凡的人,每個普通的家庭,都會經歷這樣那樣的苦難。哈羅德和莫琳的悲劇之處,在于哈羅德在幼年時期的缺愛,導致哈羅德不懂得怎么去表達愛。
當磨難出現的時候,哈羅德完全是消極的,茫然無措又放任自流,以至于事情越發(fā)惡化,最終釀成苦果。
所以這段旅途,與其說是為了他人的極善之旅,還不如說是意外獲得自我解脫機會。解脫的契機就是打斷生活的常態(tài),破壞了生活的慣性,使得自己能跳脫出來,從而能回頭看,能有時間、空間去思考,從而直面痛苦,獲得解脫。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 篇15
歷時半個月的時間,讀完了《一個人的朝圣》,這是我讀得最快的一本書了,但是讀完總想說點什么,卻又不知道該說些什么……索性就大概介紹下這本書吧。故事的主人公叫哈羅德·弗萊,他是一個65歲的老頭,在釀酒廠做了四五十年的銷售就退休了,為人謙遜,獨善其身,從來沒有過太高遠的追求。
正如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哈羅德·弗萊是個高大的男人,卻一輩子彎著腰生活,像是隨時防備著前方會突然出現一道低梁,或是被人投偏了紙飛機似的!
“哈羅德從小就學會了安身立命之道——保持低調,做個隱形人。”小時候,哈羅德的母親不辭而別,父親便經常給他換不同的“母親”,但他并沒有真正感受過什么是母愛和父愛。
成家后,他的婚姻生活也是不盡如意,兒子戴維患上了抑郁癥上吊自殺,妻子由此便和他分居形同陌路人。在如此窘迫的境況下,他收到多年前的女同事兼好友奎尼的一封信,并告訴她自己得了癌癥,不久便離開人世。
從此,他便決定一個人上路,親自把自己的回信交到奎尼手中,并一路不停地給奎尼的療養(yǎng)院打電話寄明信片,讓奎尼一定堅持等著他。一路上,他一邊回味往事,一邊自我反省,還幫助許多人分擔了一些東西,可回想起自己的從前,對待妻子莫琳、對待兒子戴森、對待好友奎尼,他總覺得虧欠了他們好多,甚至很多都是無法彌補的東西……一路上,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深刻體會了外面的生活,雖然旅途中也常有同行者陪伴,卻沒有一個人能夠走近他的心,真正地了解他,懂得他“在路上”的意義。
從英國的南部到北部,從金斯布里奇到貝里克,歷時八十七天的時間,六百二十七英里的里程,哈羅德終于到達了貝里克的圣伯納丁療養(yǎng)院,實現了對奎尼的諾言,奎尼最終也安然地離去,哈羅德和莫琳的感情也重歸于好。
其實,整本書通讀下來,讓我一直都不懂的是,這本書為什么要叫“一個人的朝圣”而不是封面內的那句話“那么,我是誰?”朝圣往往不應該和“宗教”相關聯(lián)的嗎,而哈羅德并不是宗教信仰者啊,抱著這個疑問我請教了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對“朝圣”的解釋是:
朝圣是指教徒朝拜圣地的宗教活動。朝圣是一項具有重大的道德或靈性意義的旅程或探尋。通常,它是一個人前往自己信仰的圣地或其它重要地點的旅程。果然,“朝圣”的確是與莊重、信念、宗教有關。但這本書講述的是主人公哈羅德在去看友人奎尼的旅途中,通過憶往事,自我反省,給自己心靈的一次洗滌,最終又重拾勇氣,開始坦然面對生活。
如果非要說這是一種朝圣,那就是哈羅德堅定了一種信念:只要他一直堅持走,奎尼就一定會活著,直到他到達目的地。嚴格來說,這的確是一種信念。但與其說是哈羅德為了“拯救奎尼”而開始“一個人的旅途”,倒不如說是奎尼拯救了哈羅德,如果沒有奎尼的信,就不會有哈羅德“在路上”,就不會有他重新審視自我和面對生活的勇氣,更不會有莫琳最終對哈羅德的原諒。
坦白來說,我覺得這本書用“朝圣”來命名,顯得過為沉重,如果叫“那么,我是誰?”,也許會有另一種意境吧,也說不定呢。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 篇16
非常壓抑然而很有用的自省,為什么漸漸發(fā)展成只有努力就會有希望的雞湯,還演變成“言情小說”,續(xù)集干脆來個小三赤裸裸大表白?!
書中接近一半的時候哈羅德備齊了徒步需要的裝備,又或者莫琳與雷克斯成為朋友開始,“朝圣”真正成型,亦漸漸顯露雞湯的本質。作者后半部啰啰嗦嗦的段落大概是為了合理化哈羅德徒步的決定,其實大可不必,多數時候人的重大決定都是一時沖動。中后部一堆人的圍觀讓書的脈絡俗套化,仿佛是大眾的注視讓故事必須朝著雞湯方向發(fā)展,繼續(xù)呈現陰暗壓抑的自省模式不夠積極向上正能量。而尾聲時哈羅德與莫琳和好的隱喻如此童話般的不切實際——如果87日的步行就能修補20年的裂痕,那么這個裂痕其實并不深,那怎么可能20年間都沒有任何契機可以修補?而且明明朝圣者是哈羅德,怎么最后獲益最多的好像是他的妻子莫琳——交了朋友,修整了花園,敞開窗戶接納陽光,充實地過著一個人的時光。到頭來弱者仍舊是哈羅德,甚至最后一程路都幾乎堅持不住,要從妻子身上尋找勇氣。
我認為書到中途就此打住或許更好,路程完成與否,是否在朝圣路上實現自我救贖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路上,在獨自一個人行走的路上有時間反思自身。但我對此非常悲觀主義,到了65歲才反省20年前的所作所為是來不及了,所以我認為悲劇能賦予這本書更偉大的意義。這本書看到一半其實有背脊發(fā)涼的恐怖感——莫琳的內心獨白,“問自己過去二十年到底哪里出了錯”——二十年耶,整整二十年過去了才忽然驚覺“錯了”,真的還能挽回么?那么失去的20年怎么辦?“雨打在電話亭頂上,窗外昏暗的燈光化成了液體。他想留下來,好好和莫琳聊聊,但沒有可說的話了。兩人之間培育了二十年的沉默與距離已經太深太遠,連老生常談都感覺空洞,直刺人心!薄皟蓚靈魂之間的裂痕是無法彌補的!
如果第一部是雞湯,第二部是根本不用讀,對奎妮最后的一絲同情也喪失殆盡。本來第一部就沒怎么提到這個人,到底是發(fā)了什么神經作者才覺得要來個續(xù)集——如此不堪的續(xù)集?菘诳诼暵曊f自己愛哈羅德,但是明知道哈羅德兒子情況很糟糕,為什么不提醒他?她以為自己有什么資格偷偷地介入別人的家庭,還以為自己的心思藏得很好。全世界都知道了,她還自以為是地扮演弱者!拔易铋_始的打算是站在配角的位置上,安靜地愛著你。但我卻把自己置于你生活的正中了,看看我都做出了多么可怕的破壞。”真正可怕的小三不是咄咄逼人那種,而是什么都不說什么也不做就一直黏在男人身邊裝善良裝可愛那種!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 篇17
世間最動人的愛是一顆獨行的靈魂與別的一顆獨行的靈魂之間最深切的呼喚和應答。
一直是隱形人的哈羅德甘于平淡,一封意想不到的來信將即將逝去的生命赤裸裸地展現在他面前,深深震撼了他,讓他走上了朝圣的路,從而體驗到了超越平凡的生活!
這是一次一具皮囊包裹著一顆心的羈旅。
加油站的漢堡女孩使哈羅德第一次朦朧地碰觸到了信仰,他在女孩“只要信,就能行”的啟發(fā)下踏上了這信仰之途,在哈羅德的心中種下靈魂的種子。
一步又一步,繼續(xù)走下去,他慢慢接受這種緩慢的前進,反而開始驚訝自己走了多遠,平凡人也可以嘗試不平凡。他開始用雙腳去丈量深不可測的愛。視野的盡頭是淡如水的一抹藍,有屋子,有樹,去欣賞豪雨之后帶來一番萬物復蘇的景象,他在這個路途中不斷獨自回憶著自己的過去:
在新婚之夜本應與妻子共享美好的洞房花燭夜,但看著床頭如瓷娃娃一般精致的美人,他卻躲進了廁所,最后莫琳還傷心地問:“是我的問題嗎?”并不,這是哈羅德的陰影在作怪,他小時候父親酗酒,放蕩,童年時看著母親帶著旅行包一去不返,他不知道父母是否愛過他,就像他不知如何去關懷自己的天才兒子戴維一樣,讓他過著一樣的童年:沉郁而悲傷,這時,他開始悔過,他學會如何去完善自己,他的靈魂變得渾厚,像一個光球,從內部照亮了他,為了他的至愛,點明方向,
淡去浮華,耳畔除了腳步聲,迎面吹來的輕輕微風讓沿途越發(fā)安靜。就這樣重復地邁著雙腳,身體疲憊不堪,而眼中閃爍的是一顆炙熱的心,慢慢地,心靈變得澄澈了……
他害死了自己的兒子,因為自己的懦弱和害怕,在戴維溺水之際卻還在看似從容地解鞋帶,戴維和他之間如絲如縷的親情就此斷裂,戴維迫受生活的壓力變得尖銳而郁郁寡歡,而沒有父親的保護與支持,終于不堪重負在后花園自殺了,他的妻子莫琳也陷入了絕境,她認為她的兒子還沒死,她很平常地與他談話,哈羅德墮入無盡的自責當中,但這卻只是為掩飾自己的難過而所做的徒勞罷了!芭叮」_德”,莫琳輕輕地嘆了一句,心底深處,她想著,不知道千里之外的哈羅德是否聽到了這一聲嘆息。但夫妻二十多年的隔閡正在慢慢地消散,他們隔著平行空間在互相傾訴,最真切的愛莫過于這千里之隔的心靈對話吧。果然,悲傷最好的狀態(tài)不是凝固而是融化,夫妻之間的關心冰釋了前嫌,在這旅途中,他找回了屬于他的愛。
其實,哈羅德的人生就是一個無聊枯燥并充滿痛苦的階段這時,他不僅失去了兒子,和妻子之間的感情也已經變質。因此,哈羅德去走,表面上看完全是為了奎妮,但是他也是為了自己,他必須要走出他的生活,他的悲傷,他的痛苦來。一切關系的解決都在他這次行走了。于是我們看見,六十歲的哈羅德如同一個嬰兒,柱著拐杖,自洽獨處,去測量心靈之間的距離,終于,他直面了這些過往,他在這信仰之旅上找回了自己。他作為一個靈魂的朝圣者走出了自己的路。
路上有許多的人加入了哈羅德,彬彬有禮的英國紳士,虛榮自滿的里奇,善解人意,無比貼心的凱特,還有那個讓她留宿幾日治療哈羅德并對她敞開心扉的可愛女孩瑪蒂娜,讓他覺得他并不孤單有很多人認可他,在心靈層面陪伴著他旅行。但他好像錯了,本被信仰所擊敗的世俗的冗雜又卷土重來,正如他自己所覺得“我發(fā)現我自己離起點越來越遠,也離終點越來越遠”。他的靈魂愈來愈黯淡,正因為他不得不分心去觀察別人的看法。
既然每一個人的思考無法統(tǒng)一,那么這份一塵不染的圣潔所帶來深沉的孤獨就理應自己消化,或許,這需要安靜。原來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冗雜,豐富,是因為去掘取自己心靈的寶藏。
一個人,八十七天,六百二十七英里,從英國的最南端走到了最北,遇到了奎妮,堅守了信仰。
我曾經想,一個人的回憶堆滿了他的墳墓,那么脫變過后的他,所經歷的一切必將是救贖。正像是哈羅德一樣,在反省自身過后,之前的一切都已成煙云,他已經看透了這一切的瑣事他現在懷著的靈魂偉大而又堅定,他終將到達自己信仰的目的地就像是在老友臨死之前為他的告別,這一切都是對自己之前皮囊所做一切骯臟可恥之事在靈魂層面上最高的救贖。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場朝圣,有多少人經歷過這類美好,但只有少數人抓住了幸福,從而自我發(fā)現,召喚愛回歸,去發(fā)現這世界的萬物之美。
敬這一場轟轟烈烈的遠行。讓我們暫時離開這個世界一小會——在云端和朝圣者共同去跨越生死間的距離。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 篇18
一位退休不久的六十歲老人,在遠方的朋友寄來一封“小吃一驚”的癌癥晚期道別信后,他毅然決然的認為他可以拯救他的朋友。于是,開始了徒步之旅。
他并不是一個佛教徒,但他在路途中明白了信仰的重要性。他一路往北,沒有手機、沒有徒步鞋、甚至沒有指南針,全然靠著自己的堅定信念,勇往直前。他學會了在野外如何烹飪食物,什么樣的蘑菇可是食用,他明白如何能夠避開危險……他感受著大自然賦予他的能量,他體驗著前所未有的幸福。盡管路途使他精疲力盡,可他卻堅定他的堅持會拯救一個生命。
孤獨的時候,他開始回憶,他想起他剛遇見妻子的時刻。那是一段想起就心頭甜蜜的羅曼史,在偶然的一次聚會上,他穿過人群一眼就看到了她,她多么驚艷美麗,他在她的身上停滯,他呼吸急促。他大膽而自信的走到她面前,撩起她柔美的秀發(fā),他在她耳邊輕輕說了一句話,繼而他們就發(fā)瘋般大笑不止。于是,他們約會、旅行,結婚、生子。
已經有二十年他沒有再和妻子親密過了,只是因為他死去的兒子。妻子把責任全都怪罪在這位父親身上,責備他,他沒有做好父親的責任。他的愧疚感充斥著他的內心,他一定又想起兒子不顧一切向海水深處奔跑的情景,一個巨浪將兒子弱小的身影打翻,旁邊的救護員慌忙跳進海里救出了兒子,他卻在岸邊解鞋帶。他愧疚,他不配做個父親。夜的寧靜使他肆無忌憚的想著,想著,他覺得自己和兒子之間的溝壑再也無法填補。自從兒子上吊自殺之后,他與妻子就漸行漸遠了。兒子生前有抑郁癥,他反省這個做父親的,他應該可以挽回點什么,發(fā)現一切都無動于衷了。
此時,他最好的朋友,在生命終將奄奄一息之時,他想大怒一場,在此一搏。他的腳因為長時間摩擦起滿了水泡,他不再年輕的筋骨因為摔跤而更加疼痛緩慢。一路上,他昏倒過,善良的人們總是幫助他,為他治病,鼓勵他,贊賞他的勇氣和毅力。他明白,這世界終會有美好降臨,即使是那些素未謀面的人,他們的故事,他們的善行,都刻在這樣一位朝圣者心里。他帶著他們虔誠的愛和美好的祝福繼續(xù)前行,感動的淚早已洗刷了他那顆因為世俗而污穢不堪的心,他變得柔弱、變得慈愛、變得寬恕。
一只小狗跟著他,他擔心他因為沒有足夠的食物而使小狗忍饑挨餓,所以他試圖用石子趕走小狗?尚」芬琅f跟著,步伐堅定穩(wěn)健。于是,小狗就陪著他走了一段曼妙的旅程。小狗它沒有名字,有名字的小狗就會成為他的寵物,它就是小狗,它是自由的朝圣者。小狗在一個夜晚消失了,他回頭去找,原來它臥在一個年輕女孩的腳旁,繼而女孩扔一顆石子,小狗跟著女孩上了車。本來他想叫住那個女孩和那只小狗,可他發(fā)現他不知以何種身份,他感謝小狗陪他走了這么一段路,小狗對它主人的選擇是自由的。
他也曾徘徊,也曾想放棄,因為這實在太累了?伤靼拙嚯x終點越來越近了,往前走一步就又進一步。他終于看到了他的朋友,他看著那瘦小的骨瘦如柴的背影,她像是有兩個頭,因為腫瘤凸出的緣故。他告訴她,他走了很遠的路來看望她,只是想和她道別。他給她買了很多禮物,她靜悄悄的,蒼白無力的眼神早已預想這一切,她像平靜的湖泊,又像翻滾的波濤,總之她是神秘莫測的。她好像有很多話想要說,但生命的旅途就要結束,病痛使她失去了說話的自由?伤琅f記起了她這位善良的朋友,她終于想起了,后來,她就離開在一束光中。
他看著自己手里的石英,回想著自己做過的錯事,就在那一瞬,煙消云散。
他緊緊抱住自己的妻子。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 篇19
米黃背景,兩排柵欄勾勒出田野的輪廓,一條空曠的鄉(xiāng)間大道延伸向遠方,幾朵并不明麗的云點綴暗調的天空,一個行走中的渺小的背影,被帽子、大衣、鞋子裹成人形,只露出一根指向地平線的拐杖。這是這本書的封面圖,一個心靈雞湯顏色、我不太喜歡的封面。
外貌協(xié)會的我以為自己也不會喜歡這個劇作家編造的、開頭不符合常理的故事。一個平常周二的清晨,一位六十歲剛退休的清閑老人,一封二十年未見的老友的來信,一個簡短的因癌癥晚期臨終前的告別。哈羅德寫下回信后跟妻子說:“我去一趟郵局,很快回來!比欢康牡剜]局,先是變成了一個又一個下一街區(qū)的郵筒,到了晚上竟變成了六百多里外英格蘭最北端的貝里克,老友奎妮的療養(yǎng)院;“很快”最終成了歷時近三個月的漫長旅程。他只是單純地想再走走,卻在加油站被陌生女孩善意的謊言啟發(fā),一位不信宗教的老人決定為了“信仰”走去看望老友,認定自己走下去對方就一定能活下去。哈羅德的出走沒有任何準備的,他已年老到有些老年癡呆的征兆,平日走過的最長的路是取車,卻妄想從英格蘭南端徒步到北端;也沒有考慮妻子的感受,就孤身去看望一個多年不見的女性朋友,這不得不讓人揣測他的動機。在長途的孤獨中,在與陌生人的心靈碰撞中,這位老人六十年來的生活片段一一清晰再現,拼湊出一個平凡卻又特別的人生。
童年家庭的陰影讓哈羅德難以把握父親、丈夫這兩個角色,本應更加美滿的家庭反而因孩子的誕生開始出現裂痕。妻子莫琳是個幾乎完美的母親,兒子戴維是個聰明能干的孩子,而他,對父親責任充滿恐懼感的哈羅德,在選擇沉默和逃避中與這個家庭漸漸疏遠。他在釀酒廠里工作也一如既往的平淡,只是某次下班無意間撞見躲在文具柜里啜泣的因被排擠新同事奎妮,一個矮矮胖胖卻能干精明的女人。面對這個不太熟悉的女人,他沒有匆匆離開再次逃避,而是嘗試著安慰她。在后來的工作中,他們成了搭檔,他也漸漸對奎妮袒露心聲,講述自己的一切。擁有朋友本給生活帶來一絲慰藉,然而兒子意外的自殺再次打擊了哈羅德,他甚至在殯儀館沒有與兒子告別,面對妻子的悲痛、埋怨,他再次沉默,任由空酒瓶堆砌成頹廢的日子。他最終在酒精作用下失去了理智,甚至闖入釀酒廠打壞了苛刻老板的珍藏品。酒精導致的興奮還是敗給了軟弱,善良的奎妮替哈羅德頂罪,被解雇后離開,而他,連道別未曾有過。和妻子成日的吵架最終演變?yōu)槎甑睦淠嗵,直到哈羅德收到了那封意外的信。
讀完小說合上書再次看到封面,這真是一個不合適的封面,書中的哈羅德沒有帽子,沒有大衣,沒有拐杖,只有一件臟又臭的T恤,一雙破舊的帆布鞋,一顆曾經迷茫卻堅定下來的心。無意間打開了外包裝頁,里面呈現出單調的綠色,一雙手繪帆布鞋,沒有標題,鞋下一行小字:“那么,我是誰?”這個色調的內封面和那行字讓我想起另一本書,《蘇菲的世界》, 然而蘇菲是在哲學中尋找自己,而這位老人顯然不是,他并不需要尋找,一直以來他都知道自己的怯懦和失敗,只是妻子承擔了太多他在生活中的責任讓他不明白自己所扮演的是何角色。經歷過這旅程,在野地中風餐露宿,他也并未感受到解放天性,找到自己的另一面,哈羅德還是哈羅德。不是外界傳聞的一段過往羅曼史的浪漫延續(xù),也不是媒體捏造的與命運對抗的壯舉,那么,這里的“21世紀朝圣”對他來說意味著什么呢?哈羅德所謂的信仰?但是他到達療養(yǎng)院不久奎妮就離世了,不是有信仰就能有奇跡的。救贖?他并不是教徒,又何來贖罪?而且與奎妮最后面對面的告別,哈羅德沒有道歉,沒有道謝,也還是沒有道別,走了這么多路他卻沒準備好最后的見面,看到虛弱的奎妮不知道該說些什么,默默離開。但在小說結尾,奎妮的葬禮后,莫琳和哈羅德解開了心結重新牽起手,顯然是因為這次“朝圣”帶給了他們一些改變。莫琳在哈羅德離開家后發(fā)現了自己曾忽視了他為家庭做過的努力,但這并不代表他不軟弱,經過二十年的隔閡能再次與他相愛,或許只是因為哈羅德回顧人生后多了份坦然吧。堅持這次不可能朝圣之旅,不是頑固想讓他向莫琳證明自己的堅強,而是過去終于給了他一次重新審視自己的機會,最終他做到了面對自己的弱點,接受自己的軟弱。
或許對于曾經的哈羅德來說,安慰文具柜里失落的奎妮而沒有逃避是他做過的最勇敢的事,后來他愿意對奎妮敞開心扉其實是因為面對一個能干優(yōu)秀的人,平庸的他卻看到過對方的軟弱一面,覺得愛逃避的自己能被理解、寬容吧。而他無法與妻子、兒子好好溝通,恰恰是因為了解、熟悉讓家人深知并習慣了他的軟弱,而他也習慣了顯露出自己的軟弱,但逃避也讓他還未接受這樣的自己。二十年后再次回憶往事,在即將到達終點時哈羅德反而因周圍人態(tài)度的多次轉變、回憶的逐漸深入而近乎崩潰、找不到方向,他在心里積壓多年的情緒終于爆發(fā)。行走在貝里克郡的街區(qū)里,冷靜過后整理好自己,曾經未知的生活讓他恐懼到不愿面對,而現在他走向療養(yǎng)院去追尋一個未知的結局——看看奎妮是否依舊活著。面對病床上曾經傾聽他心靈的老友,哈羅德終于接納了軟弱的自己,這也是一種勇敢。接納自己的缺點,往往比妄圖改變更難。
朝圣之旅結束,他仍不是一個英雄,還是一個軟弱的平凡人,只是多了些釋然,多了些自我包容,但這已足矣。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 篇20
啟程:去探尋一些你不了解的東西,去爭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一些事情。
哈羅德自退休后,日子一天天過去,幾乎每天都是一樣了,與妻子莫琳可以在一個房間里連續(xù)幾個小時不說話,但她的存在就像一面墻,即使不看你也知道她一直在那。一封信打破了這沉寂的氣氛,老友奎妮患了癌癥寫信告別,哈羅德寄回信時,想起自己一生錯過的……自問這次是否還要放棄,一封回信太不夠了,一定還要做些什么?當聽到加油站女孩說:“如果有信念,你一定會把事做成”。哈羅德當即決定去看奎妮,去救她,只要走路過去奎妮就會好好活著。
鼓勵:期待一種比不言自明的現實更大更瘋狂也更美好的可能性。
新的開始總會伴隨著猶豫,哈羅德第一夜就開始懷疑平時連路都不愿多走幾步的自己如何走到千里迢迢的奎妮身邊,還是乖乖地乘公交車回家吧。鼓勵與相信是前進第一步最不可少的支持,當賣天線的小伙子聽到哈羅德的計劃時,大吼一聲:“好樣的,伙計!”他真希望莫琳也這么說,盡管得到莫琳的鼓勵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哈羅德也認為如果把自己的計劃說足夠多次的話,說不定真的可以變成能把這件事做成的人。當餐廳的人一起祝福哈羅德一路順利時,他們都相信他!從這一步開始,他的目的地歷歷在望。
給予與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
行走的哈羅德體力不支快要失去平衡時,從不愿給別人添麻煩的他只好敲一扇門,開門的善心女人為他提供水、食物、身體得以休息片刻,臨別時女人感謝他來敲門,數倌染绕鸬乖诘厣系墓_德,為他處理傷口時說:“如果你要走到他媽貝里克那么遠,我們就要好好伺弄你的這雙腿,哈羅德!边@是第一次有人把這段艱辛的旅程說得好像是兩人共同的責任一樣。哈羅德感激的幾乎留下淚來,但他只是點點頭。她溫柔地抬起他的腳踝,哈羅德能感覺到她手心的溫暖與柔軟。為他提供休息住處、上藥包扎傷口、并教他如何照顧自己的身體、送他必備的指南針與行囊。這一切哈羅德雖怯于接受,但在接受的過程中,他也學到了新的東西。他開始給遇見的陌生人講述奎妮和加油站女孩的故事,詢問他們是否愿意給予協(xié)助。作為回報,他會傾聽他們的心里話。他相信自己的旅程真正開始了。
自然中的豐盛希望:如果他能一直將眼光集中在比自己偉大的事物上,他知道自己一定可以走到貝里克。哈羅德發(fā)誓他上次透過窗簾觀察室外的時候,福斯橋路的喬木、樹籬還像一堆暗沉沉的骨頭和紡錐指向天際;但如今站在這里,他無論看向哪兒,那草地、那花園、那樹、那籬笆,都散發(fā)著藏不住的生機。新發(fā)的枝葉蓊郁厚重,覆在樹頂聚成一片華蓋。一云云黃色連翹,一道道紫色南亭霽,都叫人驚詫不已。
轉過山,涉過水,哈羅德一直順著馬路往前走。散落在樹從上的烏鴉撲騰著翅膀四散飛起,路旁的櫻花樹站在厚厚一群花云里,一陣風吹過,便灑下一地五彩的糖果紙。無論再有什么突如其來的際遇,哈羅德都不會擔心。這種自由的感覺太珍貴了。走過拂曉,他驚異地看著天空從一片血紅轉為統(tǒng)一的淡藍,仿佛是全新版本的白日狂歡。他簡直不相信自己過去那么多年從未注意過。哈羅德在外面度過的第一個夜晚,躺在稻草堆上,聽雨點落在倉頂,雨聲輕柔,充滿了耐心,他的腦海漸漸澄明,身體像是融化了。這一刻,天空、大地和他之間,似乎已經沒有什么距離。
與過往同行:在路上,他解放了自己過去二十年來努力回避的記憶,任由這些回憶在他腦子里絮絮著說著話,鮮活而跳躍,充滿了能量。哈羅德小時候努力練習吃東西時不發(fā)出聲音。父親不喜歡這種聲音。有時他什么也都不會說,只是捂起耳朵、閉上眼睛,仿佛這孩子是他的眼中釘;其他時候他會直接說哈羅德是個骯臟的小乞丐。有些時候,還是小男孩的他會有觸摸父親的愿望,想站在他身旁,嘗試被一個大人的雙臂環(huán)繞的感覺是什么樣。眼前掠過一幕幕畫面,但沒有一幕是母親親吻哈羅德的頭,或是告訴他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母子間沒有親昵的接觸,看見母親笑就變成了他可以盼望的最美好的事情。他努力尋找各種讓母親笑的方法:講笑話,扮鬼臉。有時奏效,有時沒什么用。母親在他十三歲生日前幾天走了,哈羅德躺在床上,小小的身體繃得緊緊的,感覺自己已經不再是人,成了“寂靜”的一部分。他無法擺脫父親癱坐在廚房的椅子上等母親回來的畫面。家里開始來了一個又一個阿姨,16歲生日那天,父親丟給他一件大衣,就把門指給他,讓他離開了。
童年時代的結束讓他如釋重負。雖然他做了所有父親沒有完成的事——找到工作、娶妻生子、贍養(yǎng)家庭、深愛他們,即使只是剛剛做到——但有時他發(fā)現早年的沉默其實一路跟著他,進了他們的房子,藏身在地毯下、窗簾后、墻紙里。歷史就是歷史,你無法逃離你的出身。那段一去不復返的與莫琳相愛的時光。曾經一度的快樂日子,隨著戴維一天天長大,他們之間出現了一道越來越寬的裂縫,莫琳太會做母親了,她當然會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線。二十年他們都自覺和對方停留在最表面的交流,因為言語之下是深不可測、永不可能逾越的鴻溝。
“父親”這個身份成了他最大的考驗,也促成了他的失敗。那天早上他的兒子看著自己的爸爸求助說:“我不想上學”,他卻什么都沒有給他,他躲進車里開車上班去了。如果當時找不到話可說,將戴維攬入懷里,就好了,但是他什么都沒有做。兒子不顧一切游入深海溺水時,哈羅德停下來解鞋帶,他看到了自己很害怕的事實。試著給孩子講個笑話,戴維聽完后整個臉都皺起來,“我不覺得好笑”。哈羅德含著淚回憶著這些畫面。面對著聰明的兒子,一向低頭的哈羅德不知道怎么辦,即使兒子得了抑郁癥,對酒精藥物上癮,哈羅德除了默默地收起酒瓶卻什么都做不了。戴維拿身體冒過所有的險,仿佛都是為了反抗父親的平凡。
真相:過去就這樣被抽絲剝繭、原形畢露,他再也無法躲到那些平淡無奇或陳腔濫調背后。與這片土地上細節(jié)一樣,所有偽裝都不復存在了。
哈羅德給加油站女孩寫了一封信,一個完整的故事。二十年前,哈羅德手埋葬了自殺的兒子,失去控制的他拆了花架,砸了老板的心愛之物,好友奎妮為自己頂罪,而他連句道謝都沒有。二十年來與莫琳的關系也生生地被切成兩半。這些噩夢回來時,無處可逃,哈羅德想要自己的兒子,痛入骨髓的孤單席卷了一切?粗患膊⊥淌傻目荩M管什么都做不了,但是這次可以伸手握著她的手,與她告別。
接納:哈羅德現在肯定奎妮、戴維會一直陪著他,還有他的父親母親,只是他們不會再有斗爭和過去的傷痛,他們會成為他走過的空氣的一部分,就像那些他在旅程中見過的路人一樣。
真實自我之路首先是有改變的愿望,愿意為過去沒有做到的負責,愿意與現在的生活方式方式不同。而這一路最難的就是堅持。
剛起步時,就會猶豫,因為前方的路充滿了未知,退回去是安全的。中途也會質疑,這樣走下去可以到達嗎?第二十六天哈羅德打電話給療養(yǎng)院,療養(yǎng)院的回應,肯定這是罕見的治療方法,奎妮有了奇跡的變化,再次給了哈羅德堅持的信心。最后的旅程,距離目的地16英里,本以為一定充滿了喜悅的時刻,哈羅德卻突然感到了恐懼,再次懷疑自己此行目的,此刻他只想回家,但這次他獲得了他最需要的人莫琳的支持。就如我們在前行時隨時都會有放棄的念頭,尤其在三個瓶頸期,開始、中斷、成功在即時,而只有支持、有希望才能堅持走完全程。
第二個基礎是與自然鏈接
哈羅德的世界仿若一潭沒有流動的水,失去色彩與活力,即時向外望去也只能看到沒有鮮活的事物。當哈羅德愿意打開內心的門走到自然里,身為一個匆匆過客去看去聽自然的生機與活力,捕捉每一點的變化,同時又成為眼前世界的一部分,與他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渾然與自然之間。這也是旅程的真諦,我們既是一個偉大過程的一部分,又不同于這個事物。
與他人的鏈接必不可少,擁有更多的經驗與可能性
哈羅德說第一句話就已經推測出莫琳會回答什么,沒有不同出現。在路上,哈羅德遇見一個個不同的人時,每個人都用他們的方式對待他,同時他也在改變,被瑪蒂娜的溫柔觸動,接受好心人的幫助,照顧威爾夫以彌補過去未曾給戴維的關愛。他獲得了更多的新的也是與過去預料不同的回應。在這個全新的體驗中,他嘗試用新的方式表達自己,由過去的隱形人到被成為焦點人物追隨,又再次回歸為真實的自己。一路上見過的人有平凡有渺小有孤獨,內心都藏著黑暗與磨難,每個人是獨特的卻又是一樣的,這就是人生的兩難。在其他人眼里,他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別人。
與內心情感的鏈接是自我救贖最核心的一步也是必經之路。
這二十年來哈羅德用看似平靜的生活將自己的內心世界隔離開來,內心的情感像一塊凝結的冰,里面封存的是不能觸及的痛。在路上遇見的一個個的人,不同的故事,大自然靈動的生機,經歷陽光、暴風雨、星空下的身體,過去一幕幕的畫面的浮現,開始慢慢消融那塊堅冰;在每一步踏出去都是艱辛的路上哈羅德盡情放任父母親都不想要自己的痛;曾經擁有的莫琳的溫情;成為父親這個角色的不安、擔心、不知所措;面對戴維求助時的回避;從未給戴維擁抱的遺憾;來自奎妮從不評價靜靜傾聽的友情;想要回戴維的渴望;最痛的是不能原諒自己是個糟糕的父親與丈夫。一點點觸碰到的真實的情感開始流動,他開始原諒自己的父母不要自己,不教他怎么去愛,甚至是不教他表達出來。他可以原諒他的父母,還有他們父母的父母;接納過去的痛苦與自己不曾做到的事,成為真實的哈羅德,與莫琳一起分享過去的故事,回到愛里。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 篇21
最近讀了一本書《一個人的朝圣》,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作家蕾秋·喬伊斯,本書講述了一位六十五歲的退休老人哈羅德·弗萊接到了來自貝里克的二十幾年未見的友奎妮的告別信,信中陳述她患了癌癥,將不久于人世,特來告別。在震驚悲痛之余,他寫了一封回信,在經過了幾個郵筒之后卻遲遲不肯把信寄出,在路過加油站時碰見了一位女孩,她安慰他要有信念,要相信奎妮能夠起來。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要走過去看望奎妮,并堅信,只要他走過去看她,她就一定能夠起來。于是,他就開始了長達87天,627英里的朝圣之旅。
旅行,當你決定要出發(fā)時,旅行中最困難的部分已經結束。
哈羅德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開始了旅途,沒有現金,沒有地圖,沒有換洗衣服,只有一雙帆船鞋,甚至連路都不認識,只知道往北走,但是他還是毅然決然的出發(fā)了。回想自己在生活當中,想做一件事時,總會仔細考慮、反復掂量,恨不得把所有的細節(jié)和可能出現的狀況都考慮在內,然而自己總是在這些充分的“思想準備”之中瞻前顧后,裹足不前,最后不了了之,錯過了一次又一次開始的機會。
一旦停下來太久,就很難繼續(xù)了。
旅途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在一個下雨天,他摔破了膝蓋,腳上全是泡,鞋子也破了。一位女醫(yī)生幫他包扎,并挽留他過夜,她還勸他多待幾天,等傷口痊愈后再出發(fā),但是哈羅德謝絕了,因為他知道,一旦停下來太久,就很難繼續(xù)了。旅途是艱苦的,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挫折,你可以短暫地調整一下,重整旗鼓,卻不能畏懼困難停滯不前,因為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半途而廢。
只要一直往前走,當然一定能抵達的。
最后的路途是最艱苦的,就在快要到達離貝里克還有十六英里的時候,他卻錯誤頻出,走向相反的方向,或者不停的兜圈子,他堅持不下去了,在妻子的鼓勵和幫助下,他終于繼續(xù)了這最后的旅程,他腦子里什么想法也沒有,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地把一只腳邁到另一只前面。在出門的第八十七天,他終于到達了貝里克。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越困難,越需要堅持,絕不能做一個功虧一簣、扼腕嘆息的失敗者,哈羅德就是我們的榜樣。
旅途是艱辛的,卻也是美的,在旅途當中他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和事,也在不斷地回憶自己的過去,直面自己的內心,雖然他沒能夠救回奎妮的生命,卻挽救了自己的婚姻,走進了自己的內心深處,完成了心靈的朝圣之旅。生活當中亦是如此,找準自己的目標、立即行動、堅持到底,到最后你會發(fā)現,最美的不是結果,而是奮斗過程當中的各種艱辛和挑戰(zhàn),是擺脫自己內心的束縛后直面人生的勇氣和信念。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 篇22
第一次讀《一個人的朝圣》的時候,前半段是有些平淡無奇的,曾想過要放棄,最終在必須讀完完整的一本書的驅使下,竟然越來越癡迷,這已經是第三次細細的讀這本書了,它給我?guī)淼挠|動依然不減,再讀一次,又獲得了新的啟迪。
哈羅德,六十五歲的退休老人,過去六十多年的生活都不怎么順利,小的時候,父親是一個整天醉醺醺的酗酒者,母親是一個夢想四處旅行的人,兩個人在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有了他,他變成了父母都不想要的人。遇到愛情,生活有了一絲色彩,然而卻因為自己孩子的到來,生活再此陷入困境。從小沒有與父母親密過的哈羅德,也不知道如何跟自己的兒子親密,直到兒子自殺去世,他和妻子終成了陌路。
哈羅德期望在通往貝里克的路程中,自己能改變些什么,我們總是想要相信自己能改變點什么才行的。這樣的信念支撐著他到了貝里克,然而,經歷了八十七天的旅程,他發(fā)現,他其實什么都改變不了。正如那些帶著巨大能量的海浪,用盡精力,穿洋過海,載舟駛船,最后的結局就是成為人們腳邊的一團泡沫而已。
哈羅德什么都沒改變,奎妮依然去世,戴維再也回不來,他們父母親仍然不愛他,莫林和他的曾經依然晦暗無光。但是,他們找到了最重要的東西:敞開心扉,接受那些不能理解的東西,帶著希望活著。
生活中,總會因為一些事把親密無間的人切成兩半,相互仇恨,但愛卻深深埋在心底。
小時候,我堅定的認為自己是女兒身的原因遭到了父母的嫌棄,才會在出生四天之后就被抱到姥姥家寄養(yǎng)。曾經,我瘋狂的希望自己是一個男孩身,為了就是得到父母的愛。我剪短發(fā),穿男裝,走路大搖大擺,裝出瀟灑冷酷的模樣,惹來周圍人的側目,也讓父母臉上無光。慢慢的長大,認清了自己無法變成男兒身的事實,就改變了策略,我一定要比弟弟強,這樣,就會讓父母知道,女孩也不差!于是我開始拼命的學習,目標只有一個,考上大學,考出家鄉(xiāng),考到一個離家遠遠的地方,再也不回來。青春年少的我,就這樣和父母別別扭扭的一直到十八歲我離開家鄉(xiāng)的那個日子。
第一次父母帶著我離開家鄉(xiāng),北上去學校,我依然記得他們把我安頓好之后,為了省錢連夜坐火車回家鄉(xiāng)的時刻,母親在眾人面前哭的不能自已,對父親喃喃低語:長這么大,從來沒離開我這么遠呢。也許這也是第一次,我知道了,母親也是愛我的吧。
大學四年,離家很遠,每次打生活費,總會在電話里聽到父親在旁邊囑咐道:夠不夠,在多打點吧,一個人在外面不容易,多帶點錢方便。我知道家里的情況,也知道父母的拮據,十幾年內心的倔強也松軟下來,父親也是關心我的。
慢慢長大,談婚論嫁,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慢慢變懂得父母的不易,懂得每一位父母都會深愛自己的孩子,只是,年輕的時候,他們也有自己的不易。他們表達自己的愛也許很拙劣,但是愛從不少一分。
在離家一千多公里的地方,我有了自己的小家,父親母親擔心我在這里吃的不好,只要有親戚朋友來這個城市,他們總是帶滿了各種各樣家鄉(xiāng)的肉食,美其名曰給外孫們打牙祭,其實是為了讓我吃口媽媽的菜?粗@些沉甸甸的吃食,總會因為年輕時候的不懂事而悔恨,那個時候的自己真的倔強任性并無知。
每次回家看他們,喝點小酒,父母便開始聊我小時候的事情,說我在姥姥家的時候,每次去看我,母親總是笑著去,哭著回,父親用僅有的工資給我買當時最貴的奶粉。說到這,父親總是不自禁的流著淚躲開。從未見過父親流淚,望著他離開的背影還在擦拭眼淚,心中一痛,這段往事不僅僅是我的心結,也是他們的。
過去的,我們雖是主角,卻也成了自己的過錯。每個人都會犯錯,不要為自己犯過的錯不停的責怪自己,寬恕自己比寬恕別人更需要勇氣;不要把過錯和悲傷留給最愛的人,他也有自己的悲傷。做點什么,彌補自己的過錯,開始就好,無需準備,不要顧慮,勇敢的踏出第一步,堅持到最后,我們需要一個信念。
也許小的時候,離開父母對自己的影響太大,有了孩子之后,公公婆婆再三提出想要帶孩子回去養(yǎng),他們會輕松的說:養(yǎng)大了在抱回來,他們還是你們的孩子。經歷過,我知道,孩子在父母身邊多重要。在我們身邊長大,這是我的底線,為此,我可以付出一切,也可以放棄一切。經常我會跟他們說“我愛你!”我們這輩人,表達愛的方式逐漸大膽開放起來,我不知道未來的生活里,我們會有什么樣的問題,我能做的,就是好好愛他們,好好愛自己。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與父母漸行漸遠的過程,終有一日,我們會望著他們的背影,看著他們義無反顧的走向遠方,為了自己的詩和夢想,我們能做的,就是學著放手。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我們人生的路上得到了,失去了,愛過了,不愛了,傷過了,結痂了。正如龍應臺說過的:“人生,其實是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伙而行,歡樂地前推后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檔路,情形就變了,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個人的方向。那推推擠擠同唱同樂的群體情感,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儕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才有。離開這段純潔而明亮的時光,路其實可能愈走愈孤獨。你將被家庭牽絆,被責任捆綁,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復雜和矛盾壓抑,你往叢林深處走去,愈走愈深,不復再有陽光似的伙伴。到了熟透的年齡,即使在群眾的懷抱中,你都可能覺得寂寞無比。”。
也許哈羅德八十七天的旅程不曾改變什么,也許那些他曾經走過的路依然是平凡的路,但是,一路上他審視曾經的人生路,獲得了內心的救贖。“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著的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 篇23
《一個人的朝圣》,是參加讀書會后讀的第一本小說。喜歡這種風格的小說,人物不多,情節(jié)也不復雜,作者心思細密,文筆細膩,讀著輕松卻又發(fā)人深思。
男主人公哈羅德是一位剛剛退休的釀酒廠銷售代表,和妻子的感情日漸平淡。然而,就是這么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鄰家大叔”,獲悉20多年沒有聯(lián)系的朋友奎妮身患絕癥即將不久于世,籍著“我要走到貝里克郡,因為奎妮·軒尼斯不能死”這個既不理智又不符合邏輯,似乎完全完全站不住腳的奇怪信念,憑一雙破帆布鞋,用了87天一路向北,步行了627英里,穿越整個英國,終于見到好朋友最后一面,了遂心愿,圓滿地完成了《一個人的朝圣》。主人公哈羅德沿途上的所思所想,包括他身邊親人、朋友、偶然遇見的人的所思所想,看似匪夷所思,卻又讓人感覺合情合理。
一路向北,哈羅德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加油站女孩、客店旅人、遠足的男人、銀發(fā)紳士、騎自行車的母親,還有愛玩游戲,跟隨了幾天卻又跑掉的一只狗。這些路上偶遇的人,聽到哈羅德的徒步計劃,除了吃驚,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有支持,有反對,還有跟隨著走了或長或短的路途,但最后,走著走著,也都走失了。一路向北,哈羅德經歷了各種各樣的事情,有人樂施好善,有人趁火打劫,有人釣名沽譽,有人獲得開悟,但不管是什么樣的情況,也總能找到事情背后的合情合理性。一路向北,87天艱辛的徒步,是一次心靈和靈魂的洗滌。在行進的過程中,哈羅德每天都擁有新篇章,又在擁有的同時失去著;厥60多年的漫漫人生路,哈羅德那些喜怒哀樂、那些悲歡離合,那些陰晴圓缺,就像放電影,一段一段地在腦海里重現。而最讓哈羅德沉重不堪的心結,也是最放不下的的,是惟一的孩子的去世。隨著徒步之旅的完成,身體和信念不斷地承受重重考驗,過去纏繞在心頭,揮之不去的煩惱和怨恨,最終也輕輕的放下,只留下了人生的美好片段。有一首歌里是這么唱:“路過的人,我早已忘記,經過的事,已隨風而去...”,這會不會是哈羅德朝圣之旅完成后的感覺呢?
很多年前去藏區(qū),時?吹铰飞嫌谐サ牟孛,一直不太理解他們的行為方式,為何不安坐家中,利用空余時間自行修煉開悟?還有印度的苦行僧,追求智慧又何需如此虐待自己?但是,看到哈羅德在行進過程中:“穿過一個又一個人聲鼎沸的城鎮(zhèn),走過一條又一條寥落的公路,哈羅德開始明白某些逝去的時刻,仿佛他們剛剛才發(fā)生。有時他覺得自己已經脫離現在,陷入了回憶。曾經的場景一次次重現眼前,他成了被迫留下的觀眾,目睹一個個錯誤、矛盾,不該做的選擇,卻無法改變任何事情”。以及哈羅德在向切爾滕納姆進發(fā),看見遠處工廠的屋頂、教堂的輪廓、房子和來往的汽車時,想到“那里有如此多事情在發(fā)生,如此多生命在忙碌、受苦,奮斗,全然不知在這座小小的山上,有一個他坐著,靜靜眺望。又一次,他覺得自己既超然物外,就是眼前世界的一部分,既和他們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又不過是個匆匆過客。哈羅德開始明白這也是他旅途的真諦。他既是一個偉大過程的一部分,又不屬于這個偉大的事物”。看到這些片段,對藏民們的朝圣,還有印度的苦行僧的行為油然心生理解。畢竟,在熙熙攘攘的凡塵俗世里,人得的眼、耳、鼻、舌、身、意容易被虛妄蒙蔽,只有在身體和心靈經歷重重磨煉后,才能得到超凡的感悟。
我們常把“珍惜眼前,活在當下”掛在嘴邊,但是很少真正做到心口如一地“珍惜”和“活在”!兑粋人的朝圣》,既教我們如何理解“珍惜眼前”,又提醒我們如何做到“活在當下”。每個人的人生既是“一個偉大過程的一部分”,又不“屬于這個偉大的事物一個過程”;每一個年齡階段,每一段時光,酸甜苦辣,點點滴滴,都是寶貴的財富,也都是生命的饋贈,理應欣喜接受、滿懷感激。盡管不一定能做到像哈羅德那樣,孤身步行千里,去追尋人生真諦,但也要時常提醒自己,不沉迷、不糾結、不埋怨。只要抱著朝圣的心態(tài),過每一天,見每一人,經每一事,說每一字,人生的每一過程,本質上也是“一個人的朝圣”呀!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 篇24
對于“朝圣”這個詞,大家的第一個感受是什么,是神圣的,那么大家有沒有看過《一個人的朝圣》這本書呢?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朝圣之路,孤獨嗎?但我們生來就是孤獨的。
一直以來,提起“朝圣”這個名詞,總會讓人聯(lián)想起一步一叩,匍匐前行的朝圣者,我常常想,一個人要有多堅定的信仰,才能舍家離土,拋塵棄世,忍風暴飛雪,翻山越嶺,轉山轉水轉佛塔,去追尋自己的圣地,觸摸那圣殿中的經筒?
我也是懷揣著這種感覺去讀《一個人的朝圣》,但他褪去了我的這種想法,這是一個平凡的故事,乏味、簡單甚至無聊,但不知怎么,卻不愿釋卷,初讀乏味,掩卷沉思,回味落淚。
周國平說"世上有多少個朝圣者,就會有多少條朝圣路。每一條朝圣的路都是朝圣者自己走出來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只要你的確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實并不孤獨。"
不孤獨嗎?
其實我們生來孤獨。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 篇25
讀到一本書能讓我?guī)状温錅I,輕輕地合上書本,平復一下情緒,好像已經是很久遠的事了.我承認,我的淚點低,可文字事,前者通過作者的渲染,極盡煽情之能事,也算正常,卻讀后抹抹眼淚也就作罷,后者能讓讀者閱后思索的,我想,應該就是寫作者成功了。
《一個人的朝圣》,顯然屬于后者。這是一個關于自我發(fā)現和愛的回歸的歷程。
哈羅德,一個已經退休的老人,身體不是那么健康,也沒什么朋友,與妻子的感情已經淡到形同陌路的地步,夫婦倆住在一個不知名的小鎮(zhèn)上過著安寧寂靜,平淡無奇的生活,慢慢的漠然的等著生命終結的那一天。忽然有一天,他收到一封來信,是前公司女同事奎妮寄來,告訴他,自己已經身患絕癥,將不久于人世。哈羅德出于何種目的邁出第一步?對未來沒信心?想到自己的暮年,顧影自憐?沖動!肯定是沖動!他異想天開的認為自己的行走能拯救奎妮,毫無準備,甚至連同妻子也沒告別就上路了。(我很疑惑,他帶了足夠路上用的花銷么)。開篇實際上不是很抓人,耐著興致讀了幾頁后將書合上。
幾日前惶惶然想起這本書將送去野草書吧,趕緊讀完了事,于是又翻開書頁讀了下去。怎料隨著哈德羅的里程,第一次跟著他的步伐,去發(fā)現,去思考,去回歸。
或許你現在就可以改變,從把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前面開始。
一個人走路是一件很乏味的是。特別是對于一個年老體衰,平日里又沒啥運動愛好的人來說。哈德羅在此之前沒有信仰,不相信任何宗教。一路走下去,他開始有了自己的信仰,他相信自己如果能一直走下去,走到貝里克的療養(yǎng)院,奎妮就會脫離死神的召喚。因為咖啡店的姑娘告訴他,她的親人就是由她的信仰拯救的。
一個人走路是一件很無聊的事。無聊的時候就會想起平日里被我們忽略的淡忘的細節(jié)。妻子的冷漠,孩子無法和他的交流,都起源于愛的缺失,以至于不知如何去愛,愛自己,愛別人,因為愛封存太久,已經不會表達了。
一個人走路是件很痛苦的事。沒有體力,一天只好走幾里路;沒有野外生存經驗,受傷了不知如何處理。幸運的哈德羅是一個好的傾聽者,他從不善于和人交流溝通,到一路得到陌生人的幫助,做一個好的傾聽者,還是受益匪淺。原來,除了自己的世界外,陌生人光鮮的外表下也隱藏了很多的無奈、惶恐不安。你不必做什么,你只要傾聽就可以了,對一個陌生人而言,也許這輩子都不會再見,所以他們才會肆無忌憚的暢所欲言。
一個人走路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哈德羅從不認識路邊的植物,轉變?yōu)榭梢哉_地選擇果腹的各種野果菌類;從拂曉天空云彩的變幻,到落日余暉的完美;從沒有方向感到可以隨著走路時影子的變換,辨出應該去的方位。(當然是走了很多冤枉路的教訓)這確實是一件漸入佳境的事情。哈德羅終于相信自己的旅程真正開始,有些時候,你以為自己已經展開了新的一頁,實際上卻可能只是重復以前的步伐,他直面并克服了自己的短處,所以現在終于可以說他的旅程真正意義上的揭幕了。
第一次為哈德羅感動,是在他狀態(tài)很差將要放棄時得知奎妮仍在堅持等候他,“她在等你,就像你囑咐的那樣”照顧奎妮的義工說。哈德羅大聲笑了,沖出電話亭,落下的眼淚回蕩在電話亭內“請叫她不要放棄,告訴她我會走下去!”我也笑了,笑中帶淚,就在昨夜還在為習琴的事糾結,讀到這里,我笑了,哈德羅適時地告訴了我,會一直走下去。
從起點到終點,627英里,87天,一個人。
從渴望愛不會愛到學會愛;從誤解到理解;從喪子之痛的自怨自艾和相互指責到執(zhí)子之手的完美結局。
從一個人的朝圣之旅到一群人的朝圣之旅,包括一只狗,它在哈德羅無助的時候出現,填補了精神空虛的空白,又在旅程即將結束時莫名離開(狗是否預示著他失去的孩子)
一路上我記起了很多東西,很多我都沒有意識到的回憶,有些回憶很不容易,但大部分都很美。我很害怕,我怕有天或許很快,我就會把它弄丟,永遠都找不回來。
有些記憶,只有在剝離了堅硬的繭,忽然驚慌失措后,真正柔軟的觸覺才會被喚醒。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11-30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06-21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06-08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15篇)11-01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精選15篇03-25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15篇10-05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匯編15篇03-25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合集15篇03-28
一個人的朝圣語錄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