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讀書筆記 推薦度:
- 國學論語讀書筆記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論語讀書筆記通用(1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領(lǐng)悟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讀書筆記1
《論語》這本書,我在中學時候就曾通讀過了,那時候受階級斗爭為綱的影響,對孔夫子的世界觀和理論抱著一種審視的態(tài)度,有些地方甚至用譏笑的眼光看。如孔夫子的“自行束樇而上,吾未嘗不誨焉”,覺得迂得可以。用這樣的心情讀書,得到的收獲可想而知。今年初丁檢在會上推薦讀《于丹論語心得》,于是在網(wǎng)上下載了認真看,看了后,有了嚴肅的思考和心得。于丹是北京大學的一位女教授,她以讀《論語》這本書為引領(lǐng),把高深的道理寓于生動通俗的語言中,抓住了論語的核心要義,剖析并展開來,結(jié)合我們當前的社會,很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對《論語》這本書重新認識的體會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把握自我,不為外界表象所迷惑。忠孝禮儀是《論語》這本書對“士人”的基本標準和要求。以前的人一聽到“忠孝”,立刻肅然起敬,乃至于“流涕”。但文革后我們根據(jù)學到的理論對這些看法有了變化,對“忠”,認為是愚忠,封建禮教的產(chǎn)物,“孝”是封建社會家長專制的工具,“禮”是偽善。于是,我們沒有了文化行為標準,沒有判斷是非的鏡子,除了法律因素外,我們的工作關(guān)系、家庭關(guān)系、同事關(guān)系、上下級關(guān)系、社會關(guān)系,如何處理好?馬克思主義上沒有,法律上除了基本準則外也沒有。于是,種種千奇百怪的事情出現(xiàn)在我們身邊。有些掌握了機密的國家工作人員通敵,出賣國家機密,背叛了黨和人民;有的不孝敬父母,欺詐老人的錢財;生意場上,有的不講誠信,要么貨到不拿款,要么款到不發(fā)貨;官場上,買官買官,拉幫結(jié)派,做一些昧著良心的事情,乃至貪污受賄。搞得來使人們對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壞的,都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了。其實,《論語》這本書早就把這問題解決了,只是我們以前沒有注意到而已,處理好各項關(guān)系,就是要講求“忠孝”。對黨,對國家,對事業(yè),對領(lǐng)導,要“忠”;對朋友,對工作,要“誠”,對父母,對老人要“孝”,對子女,對孩子要“悌”,對他人,乃至敵人,要有“禮”。把忠深深植入到心中,不是說說了事,有時候要用生命來解讀,有時候要用幾十年的苦難解讀。西漢時蘇武出使匈奴,單于愛其才,要其歸順,蘇武拒絕。單于為了瓦解蘇武意志,將蘇武發(fā)到北海牧羊,一去就是十九年。蘇武“渴飲雪,饑吞氈”,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始終將漢武帝賜的使節(jié)拿在手上。十九年后,單于兒子即位,突發(fā)善心將蘇武放歸漢朝。漢武帝開始聽說的是蘇武已經(jīng)投降匈奴,大為震怒。后來得知真相后,非常感動,動員了全京城軍民出城迎接蘇武。蘇武仍拿著當年漢武帝賜的使節(jié),衣著襤褸,儀態(tài)從容,他的赤膽忠心感動了所有的人。
二是安貧樂道,淡薄名利思想。我們工資收入不高是多年的事實,我們都已經(jīng)“習慣了”。但有的人卻很不適應,有的甚至口出狂言。所謂“靠山吃山,靠樹吃樹”,“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等等,言論既已如此,行為上必然出現(xiàn)偏差。所以看見一些“勾兌”現(xiàn)象,也就不奇怪了。但任何事情都有個度,超越了度,事物本質(zhì)就發(fā)生了變化!胺稍试S范圍內(nèi)”、“違紀”、“違法”懸殊往往在一線間,有的人偏就喜歡在這鋼絲上走,思想根源上還是不能正確看待“安貧樂道”思想。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墩撜Z》這本書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我認為人要真正獲得自在、寧靜、最要緊的就是安貧樂道?鬃拥膶W生顏回家境貧寒,住漏雨破屋,三天兩頭缺糧,“瓦灶繩床”,都還朝不保夕,還得經(jīng)常依靠子貢的周濟?鬃臃Q贊顏回能在貧困中“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清朝有個清官任滿回家時候,因為沒有收受賄賂,覺得不好意思,在行李里裝了很多石頭,以示“宦囊豐富”,居然還被人舉報,上面居然還派員“調(diào)查”,結(jié)果查出了一個清官。笑話之余,這個清官清政不留名,體現(xiàn)了安貧樂道思想。我們不排斥富裕,我們不崇尚貧窮,但如果在富貴中,要學子貢一樣,要同情、周濟貧困的人,并且不要名利。如果在貧困中,不能怨天尤人,要有安貧樂道精神。
三是愛人猶如愛己,敬人猶如敬己?鬃雍苤匾暼粘I钪械亩Y節(jié)。當做官的人,穿喪服的人,還有盲人路過他面前,他一定要站起來;如果他要從這些人面前經(jīng)過,他就小步快走,這表示對這些人的一種尊敬,F(xiàn)代人一般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關(guān)愛、得到他人的尊敬。但自己付出了什么呢?卻很少去思考。有的人挺起個冬瓜一樣的大肚,唯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在眼里;有的人“出口成臟”,開口就是粗話臟話,不管他人接受不接受;有的人不講社會公德,隨地亂丟臟物,公共場所旁若無人地喧嘩、吸煙、吐痰;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自己心中沒有別人,很難得到別人的尊重。特別是生活中本來有諸多不如意的人,憂患多于歡樂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自尊、自愛,并對他人的付出。美國原總統(tǒng)里根說他在中國的一次經(jīng)歷是他一生中最受教育的事。里根訪華到西安,當然是微服私訪式。看見街邊有個小女孩賣甘蔗,里根突然想買根甘蔗來吃,一根甘蔗一毛錢,里根沒零錢,拿出一張10元“大團結(jié)”付錢,小姑娘找不起,漲紅了臉。那時候中國還沒有開始改革開放,人們生活水平不高,對賣甘蔗的來說,10元相當于巨款了。里根也知道這個事實,于是以一種“周濟”的心情,“美國式的寬容”,搖手說不要了,然后懷著一種對第三世界國家作了貢獻的滿足離開。沒料到一會兒小姑娘叫喊著,迅速追上來,把該補給的錢補給里根。里根后來說,他感到了自己的感情貧乏和空虛,他以一種施舍的心去施舍,反而到是自尊自強的中國小女孩對他進行了施舍。使他先前的施舍成了一種不尊重他人,不禮貌的行為。里根之所以受人尊敬,除了總統(tǒng)因素外,他以尊重他人心做事,尊重的對象不光是經(jīng)濟巨頭、國家首腦,對一個普通老百姓也注意到細節(jié),這些都值得我們?nèi)W習。因此我們?nèi)魏螘r候都要保持一顆誠敬的心,真心贊揚他人,真誠對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對待不友好的人,要“以德報恩,以直抱怨”。用《論語》這本書精神指導我們的行為。
看于丹論語心得,重新認真領(lǐng)悟古老理論精華,心里產(chǎn)生許多共鳴。在多年忽視文化、漠視文化之后,終于發(fā)現(xiàn)文化的重要性;在感受了人生百態(tài)、生活艱辛之后,更深刻感受到文化的精神,文化的魅力,文化調(diào)節(jié)社會行為的作用。但要真正達到論語的境界并不容易,還要靠自己繼續(xù)深入學習,勇敢實踐。以前只要一談論語,或者引用一句古話,馬上有人說“寶氣”,更不用說身體力行了。“君子敏于行而訥于言”,我們應該重新解讀論語,重新認識論語,讓論語成為一面鏡子,時時對照自己的行為。
論語讀書筆記2
《論語》,一部中國人的圣經(jīng),一條古老而又永遠不朽的龍脈,一條浸透了中國人血脈的永不停止流淌的河流!墩撜Z》讓我明白了做人可以平凡網(wǎng),但不能平庸!
在我初中學習生涯里,我常常急于求成,卻忽略了學習的過程,這些致使我學得不扎實,另外再加上各種教輔書籍上的學習方法更是讓我眼花繚亂,滿頭都是星星在轉(zhuǎn)。后來,我反復回味那《論語》中的“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些話都令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以前,我有做事沖動,有不經(jīng)過大腦的過濾就忙著做事的壞習慣,自從讀了《論語》后,我總結(jié)出了——三思為妙,怒上心頭,忍讓最妙。若能以此去處事,一生快樂任逍遙。哈哈!怎么樣,我這么長時間的努力沒白費吧!
《論語》中倡導的是老實、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一定要反復學習舊的知識,從中就會學到新的知識!如同在炎熱下品嘗那苦中略帶一絲清涼的檳榔!雖苦,但卻可以從中回味出沒有苦就沒有甜的道理!所有人都是從苦中走出來的,苦代表著成長!
還記得,小學剛畢業(yè),心里還有著對過往生活的一絲留戀,也曾因此流過淚。是《論語》把我從陰霾中拉出來,帶到一個光明的世界。我回味著《論語》給予我的所有。悟出了畢業(yè)就像一窗玻璃,我們遲早要撞碎它,擦著鋒利的.碎片走過去,血肉模糊后,開始一個不同的生活!從此走向另外一個光明的世界!
相信我,走過悲傷吧!
回味那些曾經(jīng)因為悲傷而打破的夢,從中品出本應散發(fā)著濃郁清香的歡樂語錄!你會走向一個不同于尋常的人生,慢慢成長起來!
走過通往成功的途中,手中捧著一本千萬中國人心中的圣經(jīng)——《論語》,會讓你的人生更完美.
論語讀書筆記3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孔子在這段話中,談到了看待他人的標準。這里的“縲紲”原來意思是捆綁犯人的繩子,在此代指監(jiān)獄。傳說公冶長雖然家庭并不富裕,卻十分有才能,甚至懂得鳥語。這樣一個身負奇才的能人,卻不知為什么鋃鐺入獄。作為公冶長的老師,孔子了解他的為人,認為這黑鍋并不應該由他來背,“非其罪也”。但別說是古代,就算是現(xiàn)在,人們只要一得知某某蹲過監(jiān)獄,上過勞改所,就惟恐避之不及,哪里還記得去想一想:這人真的`有罪嗎?因此,不難想見公冶長出獄后遭世人冷遇的凄涼境況了。
但是,孔子卻不以世俗的眼光來打量這位落魄弟子,更不因公冶長曾坐過牢而疏遠、羞辱他。相反,孔子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自古以來,世人一提到談婚論嫁之事,莫不是講究門當戶對,攀龍附鳳?鬃赢敃r名滿天下,想攀這高枝的人想來也不會少了。但是孔子卻選中了公冶長這個當過囚犯的窮小伙兒,只因為他從公冶長身處窘境而不怨的平淡中,嗅出了君子的氣息。這就說明,在孔子的眼中,品行第一,財富和地位倒是次要的了。
子謂南容曰:“幫有道,不廢;幫無道,免于刑戮!币云湫种悠拗
更奇的是,孔子繼而又為自己哥哥的女兒相中了一位乘龍快婿——南容。他既入得孔子的法眼,自然有其過人之處。依孔子的形容,南容是一個很有才具的人。他無論在盛世還是亂世,都可以進退自如。這樣的人,確實是鳳毛麟角。
從公冶長和南容的例子中可見,孔子的相人之術(shù)實在是高超。不為名利所惑,看中人的本性和真才實學。這般眼光的父母之命,實在是讓人嘆為觀止。
論語讀書筆記4
本章旨在孔子的禮讓與治國關(guān)系的思想。意為如果能以禮讓治國,有什么不能治理好的呢?如果不能以禮讓治國,講禮又有什么用呢?
孔子是春秋時代的沒落貴族,去日久遠,那個時代有沒有標點符號,因此該句的句讀在宋代的時候已經(jīng)成為儒者爭論的一個焦點了。所以,朱熹就說:“此章之旨諸家皆不能盡善。今詳上句之說則范氏得之,下句之說則李氏得之。蓋以禮之繁文末節(jié),當世所尚,皆時人所易行者。至于辭讓之心,則禮意之實,而人所憚為。故言能以禮讓為國而先民,則其為國也不難。若不能以禮讓為國而徒相與從事乎繁文末節(jié)之間,則亦無以為禮耳。至于句讀之間,諸說亦多不同,往往多至讓字為絕句,而以為國者屬之下文,雖于上句為通,然施之下句則不通甚矣。要之,此但當為三句,而中句至國字為絕乃安耳。謝、楊、周說皆失之,謝氏上句猶可通,而下句以如禮何者為一身之禮,則無所據(jù)矣。且其上句之讀與下句文勢正相戾,又與諸說不同也。楊氏周氏以禮而讓之說,則巧曲而支離矣。李氏之讀恐亦未免此病也。”經(jīng)過長期思考,朱熹在《集注》去繁就簡,解釋說:“讓者,禮之實也。何有,言不難也。言有禮之實以為國,則何難之有?不然,則其禮文雖具亦且無如之何矣。而況于為國乎?”
明代大儒劉宗周在《論語學案》中說“天下之亂皆起于爭,人情相爭則不足;相讓則有余。故先王制禮以教之。其間一進一退、一俯一仰,玉帛之交錯、拜跪之趨承,大抵先人后已之意。人主躬行讓徳以制禮之本。凡事皆深自抑損,視匹夫匹婦皆能勝。予不敢以崇髙自恃,由是而禮教行焉。百官讓于朝,萬民讓于野,紀綱犁而風俗成,治國之所以易易也。舍讓而言禮,其人主實有爭心,一切制度文章不過為涂飾耳目之具,天下何所稟式?與人以為禮之無當于治也,而不知其畔禮已甚矣。蓋春秋之末,禮文日盛,禮意已亡,人情漸趨于囂爭,遂流而為戰(zhàn)國,故夫子有感而言之!
綜上所述,禮與讓治國是儒家的政治訴求。不同的時代賦予了禮和讓不同的意蘊。在孔子的時代,孔子贊成的是周禮,禮不僅是一種道德規(guī)范,還具有行政法、民法的性質(zhì),在社會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維護公序良俗、民事調(diào)解不可或缺的工具。三國時期民間還有“讓禮一寸,得禮一尺”的諺語呢,就是今天民間仍然有“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說法。什么是讓呢?讓首先是一種舉手的禮節(jié)儀式。鄭玄注《儀禮·聘禮》“賓入門皇,升堂讓”,“讓謂舉手平衡也!痹谧ⅰ稌虻洹贰霸使Э俗尅睍r說:“推賢尚善曰讓!薄秶Z·晉語》也有“讓,推賢也”的說法。而《左傳·襄公十三年》有語:“讓者,禮之主也”。《禮記·曲禮》亦明:“退讓以明禮”。就字義而言,《說文解字》曰:“讓,相責讓也”!缎栄拧氛Z:“詰責以辭謂之讓”!稄V雅》謂:“讓,責也”。由此可見,讓不是無原則的退讓,讓是禮讓,是有原則的相讓,一是見人的'禮貌動作,如現(xiàn)代人見面握手等肢體語言,二是表示推賢尚善,禮敬賢達善人,三是因責而讓,如當仁不讓。總之,禮讓是一種做事敬的原則,回歸到孔子的本意就是人人禮讓可修身,修身禮讓可齊家,齊家禮讓可治國。為什么要強調(diào)讓呢?因為“讓者,禮之主也!弊穸Y、守禮不僅僅在于有禮的形式,更在于踐行禮的精神,身體力行地踐禮。
儒家的智慧在今天仍然有積極的作用,今天講禮讓就不是講周代的禮,更不是講歷史上某朝某代某個國家的禮,而是講我們自己的禮。我們這個既有文化傳統(tǒng)的歷史傳承又有時代的意義,這個禮一方面是以法為禮,另一方面是以德為禮。遵法守德,維護公序良俗就是現(xiàn)代禮讓的基本要義。以法為禮不僅在于依法做事,還在于遵守憲法為守一切法的依據(jù),基于母法與部門法基礎上的民約鄉(xiāng)規(guī)、單位規(guī)章制度就是今天禮讓的內(nèi)涵。以德為禮就是尊重私德維護公德,既不以公德害私德,也不以私德侵占公德。堅守公德是每一個人的基本道德底線。
正如禮為繁文縟節(jié)一樣,今天各種各樣的法律條文、規(guī)章制度實在多得了不得,而且還在不斷地制定出來更細更多條條框框來。然而,“有禮無讓”可以嗎?不可以。無論外在的法律條文有多少,關(guān)鍵還在于人自身法律信仰,無論是法律制定的者,還是執(zhí)法者甚至是全體公民都需要對法律的信仰,法律信仰也是公民的基本素養(yǎng)。如此,現(xiàn)代的“讓,禮之主也”才有意義。守法基礎上的謙讓、讓賢、當仁不讓才有實在性,難道還有什么比一個有著禮讓核心價值為導向的社會對百姓生活更有意義嗎?
論語讀書筆記5
古人云:“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可見《論語》這本書在中國古代的地位?鬃釉谥苡瘟袊鴷r無意中的言行變成了世人的楷模,《論語》于是問世并名動天下。
打開《論語》,像是走進了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來到了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的謀略,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也是由于此原因了。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的孔子,一個誨人不倦的孔子。我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自己敞開心扉,說無愧于天,無愧于地,不用察言觀色。
子曰:“君子周而不必,小人比而不周。”現(xiàn)在一想可不是嗎!君子在品德上團結(jié)人,而秦檜之類的小人,以錢取人,用榮華富貴來團結(jié)人,所以朋友可能會勾結(jié)的很多。
孔子講究孝道。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在今天的人們眼中卻在褪色。因此對我們來說重提孝道是非常必要的。當我們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時,我們才會有一顆感恩的'心。父母給予了自己生命并把自己精心養(yǎng)育成人,期間父母付出的何止是金錢與精力,更多的是濃濃的愛心以及無私的愛?鬃诱f:“事父母能竭其力”。即為父母要竭盡自己的所能。此句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強調(diào)為人子女要孝順父母,而這是考察一個人品德好壞的一個重要依據(jù),F(xiàn)在的我們習慣于依靠父母,索取多,奉獻少。這看在古人的眼里,應該是大逆不道吧。另一層含義是指孝敬父母要憑自己的真實能力,如為此而觸犯法律,則會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為父母提供充足的物質(zhì)并不是孝的根本,按照父母的教誨行事做人,才是真正的孝。
時代在發(fā)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的發(fā)展變化著。也許孔子的一些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吻合,但對于這部影響了中國文化幾千年的經(jīng)書,是非常有必要一讀的。讀《論語》可以使我們更好的與人相處,讀《論語》可以學會求知的方法,讀《論語》更能體會與人相處的道理,做人的哲學。讓讀《論語》吧,讓我們在中華古老文化的滋養(yǎng)中成長,讓它打亮我們的精神底色。
論語讀書筆記6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我不是孔子,收不了徒弟教不了學生。和病友交流方面,以前把自己當菩薩普渡眾生,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有些人我根本幫不了,自己著急上火的,F(xiàn)在是有所選擇的了,就像銀碗說的“佛亦只度有緣人”。
不憤不啟,不發(fā)憤圖強的不啟發(fā),不想康復,只是找個人聽他的哀怨和控訴,從根本上就不想轉(zhuǎn)變的不啟發(fā);不悱不發(fā),不接受自己病癥,醫(yī)院確診了也說自己沒病,拒絕交流和幫助的,不啟發(fā);不舉一反三,不主動積極,任何事不自己思考只管問別人該怎么做的,只想找捷徑和固定模式的,不重復說。
這些都是有教訓的。有的病友交流了一兩年也沒有起色,有的交流過一段時間就有很大的好轉(zhuǎn),其實我說的話,我對每個人的態(tài)度都是一樣的,關(guān)鍵只在于他自己。
主觀能動性對于康復很重要,我老說:“你想好,你就能好;你不想好,你就好不了”,如果連求治的欲望都沒有,我也無能為力,我不是醫(yī)生,也不是自殺干預機構(gòu),我的能力和精力有限,要放在能夠發(fā)揮作用的地方,那就是和希望康復的病友交流,提供我的經(jīng)驗給他們做參考依據(jù),告訴他們我的經(jīng)歷,給他們鼓勵和信心。我不可能跑到誰家去把誰從床上拉起來說:“你,現(xiàn)在出去運動,和人交往”,也不可能把飯喂到誰的嘴里說:“你,必須要吃飯”。我的話說完,字寫完,我的能力也就到此了,具體怎么做,只在于個人。我能在你身邊給你喊加油,可不能背著你上路,自己的'飯要自己吃,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自己的日子要自己過。
現(xiàn)在比剛開始“冷酷”了很多,不再是哄孩子一樣,哄是哄不好的。既然我打算把這個當作一輩子的事去做,那我就需要選擇正確的方向去進行,如果幫助別人,我自己都感受不到快樂,我還拿什么去幫助別人?所以,我只幫我能夠幫助的人,唯有如此,唯有快樂的進行下去,我才可能不給自己不必要的壓力,好讓這事真的能夠做一輩子。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人人都會說。交友之道也莫過于此。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凡事問心無愧,做人光明磊落,自然坦蕩蕩,逍遙自在;小人自私自利,只為自己不為他人,虧心事做多了,怎么不怕夜半鬼敲門?
論語讀書筆記7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而在二十一世紀的現(xiàn)代社會,我從它簡潔樸實的文字里,懂得了很多人生之道。書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笨鬃痈袊@時光飛逝,感慨人生世事竟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復返。
時間雖然可以很長很長,但也可以很短很短,也有人認為時間是世界上最無情的事物,不愿多等待一秒鐘,可時間就是如此,如果你不珍惜,它不會等待任何一個人,就像高爾基曾經(jīng)說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人生中我們走過很長很遠的路,一步兩步,一秒兩秒,一年兩年,一直積成我們煙花般燦爛輝煌的人生。
世事變遷如此之快,我們要好好珍惜,雖然我們沒有超能力讓時間停止或者倒退,但是我們可以過好每一秒鐘。在這大好青春年華里,我手持一本書——《論語》,坐在夢幻一般的教室中品讀書中教給我的人生真理。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雖說時間無情,但它又是有情的,它對每一個人又都是公平公正的,如果你珍惜時間,那么時間將會回報你的付出,如果你認真對待它,它一定不會辜負你。時間會幫助那些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人,因為他們明白時間是真正寶貴的,人生是珍貴的!。
如果我們能把握人生的每一秒,我們的人生才不會顯得空虛,我們要珍惜它,不要看著時間讓它從我們指尖流逝。每天中我們都會浪費許多時間,可他們并不知道那些浪費的時間對那些已經(jīng)到生命盡頭的人來說是何等的重要。
曾經(jīng)聽我班主任說過:“時間不會等你,只有你去等待時間。如果你浪費別人的時間,那你就是在謀殺,如果你浪費自己的.時間,那你就是在自殺!彼自捳f: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墒郎喜粫泻蠡谒,也不會有時光機,如果不想讓未來的自己后悔,那么此刻我們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等到生命的盡頭才知道時間的可貴。
時間是寶貴的,但它總是悄無聲息地從我們身邊溜走。為了讓將來的自己感謝現(xiàn)在的我們,所以此刻要珍惜時間才能擁有更輝煌的明天。
論語讀書筆記8
《論語》為四書之一,經(jīng)典之一,過去考取功名的教科書,這個過去指的是科舉時代,明代起,還必須用朱老夫子的注解。在我,所謂受過現(xiàn)代教育的人,只聽過半部《論語》治天下,至于《論語》是個什么樣子,沒有讀過。覺得那是舊的東西,沒用的東西,如果去看是個搞笑的事情。
這是南懷瑾老師講解《論語》的書,南老謙虛地稱為《別裁》,原來自己曾經(jīng)那么多耳熟能詳?shù)母裱院途涑鲎浴墩撜Z》,如: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子曰: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鳳鳥不至,河不出圖,洛不出書
后生可畏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子曰:“當仁不讓于師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
………
好多好多,自己竟然不知道。
南老師娓娓道來,用平直易懂的語言,親切地述說著孔子思想的精髓,敢于挑戰(zhàn)朱老夫子和前人的權(quán)威,重新詮釋被誤解的儒家思想,引領(lǐng)著我去解讀儒家真正的'意義。讀來不枯燥,不是老學究似的,生硬的一句解釋一句,那樣肯定會打嗑睡的。
《論語》二十篇本身就是一篇文章,前后連貫,不可分割。都在說明一樣東西:怎樣為人處事,怎樣完善自己的品格修養(yǎng)。
南老師以自己半生修習佛法的經(jīng)驗,從“體、相、用”上來解釋儒家思想的“仁”,也說了宋代理學家盜用佛、道家的觀點來解釋儒家學說,最后又打擊佛道的不應該,讓人心中一亮。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個“學”,原來不僅僅是學習,而是“學問”,這個學問不是通常的知識,是做人做事的修,這一點是始終貫穿整部論語,也是孔子的偉大之處,這是南老師的觀點,讓人信服。
書中這樣被先儒們誤讀的詞還很多,“里”、“命”……
儒學能夠流傳幾千年,孔子能夠尊為圣人,聽了南老師解讀才覺得原來他是名至實歸的,原來這位圣人竟如此地被冤枉過?磥硪环N學說或思想流傳久了也有流弊,后人總是以自己的認為來解釋前圣先賢,傳統(tǒng)文化離我們竟?jié)u行漸遠。
論語讀書筆記9
讀了《論語》這篇著作,我受用不盡,不僅知道了做人的道理,還親密接觸,讓我對孔子了解的更深更多。
《論語》書是對孔子日常生活的舉止與語言方式,還有記載中國史代偉人對孔子的評價與生活故事。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這句話反應了孔子與別處倆人行走中,必定有一位是其師傅,還反應了孔子好問好學的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他還非常謙虛,自己成了老師,還是求學,對問題都不恥下問;不像我們,遇到獎勵就萬分驕傲,遇到困難就不理不睬。
在我練字期間,我在書法班的名譽上是大名鼎鼎的;于是,我非常驕傲,在學校的作業(yè)本上寫得亂七八糟,還差點被批入“差字黑名單”;自從讀了這本著作,我在數(shù)學方面的字體大有進步,連老師都對我刮目相看;有一次,還在課堂上公開贊揚我的作業(yè)本呢!原來論語是多么重要。
因此,我們要向孔子學習,不能驕傲自大,要做一個謙虛有學問的人,并向孔子取長補短,讓自己更完美!
論語讀書筆記10
儒家是一種入世的積極學說,是了解人性,建構(gòu)了合理的價值觀,更重要的是我們平凡人可以實踐、修煉的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其中,人性向善是基石,仁是核心觀點,天命是自因自根,其提倡“守經(jīng)達權(quán)”“通權(quán)達變”,而且儒家具有相當?shù)撵`活性。
人性向善
之前一直認為儒家是相信“人性本善”,如果用人性本善的、純善的,來解讀《論語》,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矛盾之處。
譬如,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毖獨獯硪粋的本能、欲望與沖動,因此,在青年、中年、老年的時候都要小心,這樣看來,人性哪里有本善的影子呢?在《孟子》和《論語》里,都沒有本善的說法,最早用本善是宋代理學家張寨,經(jīng)《三字經(jīng)》廣泛傳播,造成誤解。
因此,作者提出新的解釋是人性向善,“向”是真誠引發(fā)的力量“,”“善”與他人適當關(guān)系的實現(xiàn),是內(nèi)心的感受要真誠,對方的期許要溝通,社會規(guī)范要遵守。三者沖突時,以真誠為主。向善是一種內(nèi)在產(chǎn)生的自我要求,人生正路。
懂了向善,相當于解碼,很多矛盾和理解奇怪的地方,通通講得通了。從而今人性和生理角度來講,人生而有良知,通過教育得以向善,也是更有道理的說法。
向善就是典型的入世思想,因為向善適用與人有關(guān)的問題。經(jīng)常反省,慎獨的修煉就可以不計較外在的得失,內(nèi)心坦蕩、問心無愧。雖然平凡人很難做到,但可以往這個方向努力,如孔子所說:“雖不能至,然心往之”。
孔子懷著“人性向善”之信念,不對人生設限,促使自己不斷修煉自己,每十年都提升至新境界——“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而)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仁者無敵
仁者管仲
整部論語中,只有六個人被稱為仁者:微子,箕(Jī)子,比干,伯夷、叔齊和管仲。前面五位的遭遇都很慘,有的裝瘋賣傻,有的被剖心,有的做奴隸,有的被趕走,有的餓死了,只有管仲吃喝玩樂很快活,卻也被認為“合乎仁者”。子路直爽,就直接說管仲不仁不義,既然跟錯了人,輸了就該自殺,為什么茍且偷生,還要幫齊恒公做事呢?子貢也覺得管仲差勁,達不到仁者標準。
歷史背景是:當時管仲和鮑叔牙是好朋友,齊國發(fā)生內(nèi)亂,齊襄公被殺,他的兩個弟弟逃到國外,這兩位公子將來有一位會回國當國君。管仲和鮑叔牙有投資頭腦,考慮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管仲跟公子糾,鮑叔牙跟公子小白。后來,兩位公子爭權(quán)打仗,管仲一箭射中了小白,小白差點被射死,小白一直懷恨在心。最后小白勝出,公子糾和管仲都留在了魯國,魯國擔心被齊國攻打,就把公子糾及其手下關(guān)押起來。
后來齊恒公(小白)找到鮑叔牙說,你當宰相吧。鮑叔牙問他,你想稱霸天下嗎?齊恒公當然想呀。鮑叔牙說,能夠讓你稱霸天下的只有一個人,就是管仲。齊恒公一直想把管仲殺了,報一箭之仇呢。鮑叔牙說,你自己看著辦,要是殺了他,就沒有人能夠幫你成就霸業(yè)了。齊恒公度量很大,為齊國霸業(yè)著想,愿意讓管仲回來當相。管仲有幸遇到齊恒公,更有幸有鮑叔牙這樣的朋友。事實上,管仲確實有能力,做宰相的表現(xiàn)非常出彩。
從管仲個人行為來看,孔子也認為管仲:器小、不儉、不知禮。不過,孔子還是為管仲作了辯護?鬃拥睦碛墒枪苤儆猛饨皇侄伪苊鈶(zhàn)爭,少死了成千上萬的百姓,真是造福了天下百姓。讀到這里,發(fā)現(xiàn)孔子實在了不起,很有智慧,一直在踐行自己的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因為善是我與別人之間適當關(guān)系的實現(xiàn),如果超過自己的職責范圍,達到并超越了善的要求,就是在行仁。管仲是宰相,他的別人是齊國百姓,避免戰(zhàn)爭,造福百姓,這是偉大事功,他個人的道德差點,不影響他合乎行仁的要求。
儒家的價值觀分為三個層次,第一為自我中心;第二為人我互動;第三為超越自我。善是我與別人適當關(guān)系的實現(xiàn),歸根結(jié)底,就是我與內(nèi)心適當關(guān)系的實現(xiàn)。仁也分三個層次,也都與善有關(guān),第一,人之性,向善;第二,人之道,擇善固執(zhí);第三,人之成,止于至善。
孔孟思想是靈活的`
雖然孔子承古,但是更強調(diào)與時俱進和靈活性的。
比如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硁硁(Kēng)小人哉”。孟子進一步解釋道:“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背鲎浴睹献印x婁下》。因為從說話到實踐有一個時間差,不能為了實踐諾言而不顧其間的任何變化,否則可能害了別人,反倒違背愿意。
例二:對父母的孝道
孝是儒家對父子關(guān)系的實現(xiàn),而且根據(jù)對善的理解,對人性的認識,不能容許父母子女相互檢舉的行為。這體現(xiàn)孔孟對人的天性尊重,對最自然的情感的理解。
因為父子是特定關(guān)系,與儒家強調(diào)的仁者不矛盾,因為仁者是一種普遍理想,行善避惡,沒有私心。如果忽視人的這種親情,只剩下社會正義,人與人之間就沒有任何感情,個個刻薄寡情,但情感不能泛濫,除了唯一的、特別的父母子女的情感。
那父母子女之間怎樣做才對呢?孔子提倡“不相責善”,“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服侍父母時,發(fā)現(xiàn)他們有什么過錯,要委婉勸阻。儒家認為,如果父母的罪過大,一定要抱怨,不然就等于讓父母犯錯;如果父母過失小,就不要抱怨,可以建議。
結(jié)束語
之前擔心讀不懂,一直不敢開卷,讀完此書,感受到《論語》的思想之美:該如何安頓內(nèi)心,向內(nèi)生力,實現(xiàn)與他人的適當關(guān)系。它為我們平凡人該如何活出精彩一生,指出了一條正道。
最后,以子曰結(jié)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
論語讀書筆記11
一本好書就好比一座礦山,只要你不斷地從中挖掘,反復品味,就能受益無窮。
讀一本好書,就像在和書的作者談話,因為書是作者內(nèi)心所見,所感,所思。而我第一遍閱讀一本書往往沒有什么深刻的體會,但在深入的了解,思考,你就會發(fā)現(xiàn)一片好比天空和海洋一樣讓你寧靜致遠的世界!墩撜Z》就是這樣一本好書,一本站在諸子百家頂峰的作品,其中包括了政治,人文,禮儀,道德等許多方面,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而這部經(jīng)典之作在當下依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走進《論語》,跨越時空的障礙,何其有幸見到了和藹可親的孔子和他那些勤勉好學的弟子。我聽見了孔子對我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看見了孔子和他的學生們的學術(shù)討論,互相交換自己的志向,我感受到了孔子及其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對自身嚴格的要求。我便向孔子提問說:“怎樣才能做一位君子呢?”孔夫子一縷胡須,呵呵笑道:“君子不器!薄熬犹故幨帲∪碎L戚戚”……我與孔子交談一番后,又看到了他的門生曾子,他一邊走一邊吟誦:“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他誦完后微笑著看著我,我猛然醒悟,他是在叫我每天反省自己過錯并加以改正,我謝過曾子,繼續(xù)往前走。不一會兒,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人正坐在路邊若有所思,心想此人一定是顏回了。便不由得低吟起孔子的那句話“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此情此景,孔子之言不虛!所有的.身外之物都拋諸腦后,只想著去提高自己的學識和學養(yǎng),我暗暗記下這一幕,不去打擾顏回。遨游在仁愛的海洋里,我不能自已。
中華泱泱大國,上下歷史5000年,長江,黃河,遼闊中原,孕育了深厚的古代文化,它是《論語》,是中華五千年歷史的積淀;它是《論語》,是華夏璀璨文明的結(jié)晶;它是《論語》,是國家乃至世界的瑰麗寶藏。而《論語》讓我最受用的是它告訴了我生活中許多處人為事的道理:腳踏實地地做人、認認真真地學習、誠實守信地交友、孝順地對待家人,這樣會使我們變得更加完美。這就是論語的智慧,它像一劑良藥,治愈著我們的心靈,它是一盞明燈,點亮我們勇往直前的道路。
論語讀書筆記12
宋代開國宰相趙普曾標榜說,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而如今,多少人知道《論語》,多少人會去研讀《論語》,更別說有人會去潛心研究和體會《論語》帶給我們的真理和境界。
于丹老師以其深厚的古典修養(yǎng),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yǎng)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fā)來解讀《論語》,讓我們有機會來到孔夫子身邊,聆聽人生的真諦。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庇诘ふf,“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薄啊墩撜Z》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钡拇_,世間的真理不一定是束之高閣、高不可攀的,而應該是平淡的、樸素的、具有普適性的。就像《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我們,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而閱讀《論語》的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孔夫子教育學生時很少疾言厲色,他通常是用緩和的,因循誘導的,跟人商榷的口氣。這是孔子教學的'態(tài)度,也是儒家的一種態(tài)度。這種從容不迫的氣度,這樣一種謙抑的態(tài)度,是多么得令人敬佩啊!
這讓我聯(lián)想到了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們時常提倡要努力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真正的和諧是什么?它不僅僅是小區(qū)里的和諧,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還有人對自然的一種敬畏,人和社會的一種融合。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擁有孔夫子那樣的心胸,擁有孔夫子那樣的態(tài)度。
現(xiàn)如今社會貧富差距越拉越大,社會矛盾比較突出,許多人越來越覺得不平衡了,總是埋怨為什么別人可以住海天別墅,自己卻蝸居于簡陋的屋子之中,別人為什么可以開名車喝名酒,而自己卻還每天擠著公車上班。于丹老師說:“一個人的視力本有兩種功能:一個是向外去,無限地拓展世界;另一個是向內(nèi)來,無限深刻地去發(fā)現(xiàn)內(nèi)心。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弊迂曉鴨柨鬃印柏毝鵁o陷,富而無驕,何如?”孔子說,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境界:“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即一個人不僅安于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內(nèi)心能時常保持快樂,這種快樂,不會被貧困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nèi)心快樂的人。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zhì)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內(nèi)心的那份恬淡和安寧?追蜃咏探o我們的快樂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內(nèi)心的那份安寧。
我想,這就是《論語》能給我們的現(xiàn)實啟示吧。
論語讀書筆記13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薄懊舳脤W,不恥下問!边@是《論語》里給我感受最深的兩則。前一則,那么,他們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后一則告訴我們:聰敏而一則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我的人請教為羞恥。這兩句話雖是說:幾個人在一齊出自20xx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是在這天對我們的學習仍有重要的指導好處。
人不怕犯錯誤,只要勇于改正就好。孔子就常坦言自我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當?shù)臅r候,一經(jīng)別人指出,他就會立即的道歉并且改正。他的'弟子子貢就以前感慨過?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本褪钦f教師對自我要努力學習,永不滿足;對學生要勤奮教導,不知疲倦!墩撜Z》引孔子的話說:“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去爾已矣!彼f,如果說到圣與仁,那我怎樣敢當!我只但是是學習和工作從不厭倦,教誨學生總不知疲倦,那是能夠這樣說的。
在《論語》里對以前犯過錯誤的少年,孔子表現(xiàn)出寬宏的胸懷。他說:“人潔以進,于其潔也,不保其往也!币馑际钦f人家已經(jīng)去掉了污點而進步,就要贊許他的潔凈,對他的過去不就應抓住不放。我想,如果將孔門的七十二賢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樹苗的話,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們共同營造了一片生命的綠洲,兩千多年來,我們?nèi)A夏大地。這一片綠洲一向點綴裝扮著。
孔子認為,學習務必有明確的目的,但重點在于“學以致用”。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也就是說,熟讀《詩經(jīng)》三百篇,交給他政治任務,卻辦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國,又不能獨立作主應對;這樣,雖然書讀得很多,又有什么用處呢?又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币簿褪钦f,品德不去修養(yǎng),學問不去講習,聽到正義的事不能去做,有錯誤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論和實際不能結(jié)合,這才是我們憂慮的。
透過了學習《論語》,我懂得了許多做人、處世的道理,更讓我明白了關(guān)于學習和讀書的方法、態(tài)度,真是得益非淺!
論語讀書筆記14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此刻有一些人辦事,無論事大事小,總是要把前因后果,種種可能都思考清楚。反反復復,舉棋不定。用當今主流的眼光看來,這種人都是能夠統(tǒng)領(lǐng)大事的,因為他們是那么的謹慎,精打細算。由此看來,“三思而后行”是夸贊人謹言慎行的。
但是,在孔子的.這段話里,卻并不贊成以季文子為例的“三思而后行”!叭痹诠盼闹卸嘧魈撛~,當“多次”講。季文子是魯國大夫,十分計較個人得失。這人思考事情反復不定,辦事過于謹慎。孔子說:“思考兩次就能夠了。”為什么是兩次而不是多次思考呢我想,這就牽扯到前面孔子所云:“敏于事而訥于言!笨鬃铀淼娜寮宜枷,提倡君子之道。何謂君子君子也是血肉之軀,但是辦事講究迅速敏捷,說話謹小慎微。這就是季文子的謹慎之所以不為孔子所稱贊的緣故。
孔子所說的“敏于行”,并不是說毫不思考后果地草草了事?鬃邮且藗冋遄糜媱潈纱巍R驗橛小懊粲谛小弊鳛榛A,所以第一次思考便就應定下了大致脈絡,第二次思考只但是是錦上添花,查漏補缺罷了。由此看來,第三、第四次的的思量便純數(shù)剩余了。這種狀況和我在考場上的境況大致相同。第一遍填完答卷,整個試卷就明白了打半。這時候的勝負其實幾乎成了定局,只但是還就應檢查一遍,以防有小節(jié)有虧。但是別說時間無多,就算有時間一遍又一遍地檢查下去,我也不會做。為什么因為這時候第三次視察考卷,雖然更加細致謹慎,但是不免患得患失,個性是在一些改動過的大題目上,往往疑心大盛,先前的果斷全都拋諸九霄云外了,當真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反倒壞了事。
謹慎是人沉穩(wěn)的表現(xiàn),但是過于謹慎了,卻是小器,拘泥于瑣屑之中了。所謂“物極必反”,如此“三思而后行”,就只有坐失良機,自己吃自己種下的苦果了。
論語讀書筆記15
坦白地講,一直沒有讀過孟子及其作品,因為本人喜歡道家,尤其是《莊子》,F(xiàn)在拜讀過這本書,才明白孟子和孔子一樣都為我們留下了非常燦爛的文化,他們和諸子一道形成了中國人的核心價值體系。
作為“亞圣”的孟子對中國的影響是達數(shù)千年之久,我們自然難以三言兩語以概括,雖然我的認識只是鳳毛麟角,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氣魄卻早已穿越了千年的歲月,我即使局限于視野和眼識,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在談及學習時,有一點叫做“尚友”。怎樣跟古人交朋友?吟詠他們的詩,閱讀他們的書,同時還要討論他們在當時的所作所為。比如,大家喜歡讀歷史、傳記方面的書,了解古人的'生活、志向與作風,就等于跟古人做朋友一樣!睹献印る墓稀分姓f“有為者亦若是”,他做得到我也做得到,很多人正是以這種方式獲得了成長。
在談及教育時,學習主要靠學生深造自得、持之以恒,但教師也不是無所作為的,教師的作用在于積極引導,啟發(fā)學生思維,因此,教學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而應根據(jù)不同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他說:
再來看看孟子對“人格”的看法吧。他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認為人格的重要遠遠高于財富、權(quán)力、地位,孟子還主張做人要做有“浩然之氣”的“大丈夫”。怎樣產(chǎn)生“浩然之氣”?那就是:一要持志養(yǎng)氣,堅持崇高的志向追求;二要“動心忍性”,有意識地在逆境中磨礪意志;三要“存心養(yǎng)性”,就是要清心寡欲。做有“浩然之氣”的“大丈夫”,自古以來激勵了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
【論語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論語》讀書筆記11-04
論語的讀書筆記02-22
論語讀書筆記04-23
《論語》讀書筆記01-15
《論語注譯》讀書筆記10-17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01-08
論語優(yōu)秀讀書筆記12-04
關(guān)于論語讀書筆記06-15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書筆記02-21
讀論語讀書筆記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