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的讀書筆記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體會呢?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術的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的讀書筆記1
“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美的存在,要喚醒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必須讓他們感受到美術的魅力。
藝術教育的內涵是廣泛的,在藝術教學中,我們不能停留在學校里,停留在固有的書本知識上。要大膽鼓勵學生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及時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畫下來,在原有畫面的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新。通過觀察、思考把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融入到美術作品中來,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認識到美處處存在。我們要從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出發(fā),去巧妙地,耐心地,愉快地激發(fā),使學生用真實的心靈去感受、描繪。
新課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時間能力,而創(chuàng)新性思維是學生創(chuàng)新的基石。其它課堂教學中,老師們都很注意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火花,創(chuàng)設適合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情境,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發(fā)散思維,學生的思維呈現(xiàn)出開放、多樣的特征。
美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以在課程講授時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只在教室中講授理論,最多再輔助一些模型示范教學,這樣雖然也可以完成教學任務學生也可以學到一些知識,但總是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調動不起來,理論和實踐是硬幣的兩面,聯(lián)系不起來。學了理論在實際中用不上。
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在上課時引導學生在自然環(huán)境中講解手繪圖像,在實踐中教學,為學生設立情景,讓學生體會大自然給人帶來的視覺的藝術美感,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愛好。感受娛樂之中的快樂,陶冶了學生的情感。與學生一起互動,實踐教學增強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
在對風景的講解中,使學生學到了運用速寫的方法繪畫風景畫,學會了如何取景構圖,了解近景、中景、遠景的虛實關系。抓住了事物的結構特征進行描繪。教師通過運用在真實景中繪畫,提高學生的繪畫興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制作的本領;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發(fā)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如今的美術課不再是以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進入美術教學,在課堂中以發(fā)展學生為本,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作業(yè)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美術課堂就好像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么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chuàng)設、環(huán)節(jié)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后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功夫來思考、推敲。
美術教育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學生的人格的健全,素質的提高,并非光是技能技巧的掌握和賞心悅目的作業(yè),即要學生在玩中有所學,更要讓學生在玩中有所得,這里的“得”應是影響學生一生的良好品德和習慣等。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美化環(huán)境,美化生活的良好習慣;在收拾整理中形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等。
另外,以往和當前的美術教育,由于單一偏向繪畫或工藝課的教學,還有許多方面不能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地方,特別是還有許多阻礙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fā)展的因素存在:
1、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審美視野狹窄、遠離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
偏向于寫生編成的“圖畫本”,主要從寫生的角度、以成人的審美目光去考慮內容的編排,其缺點是審美視野狹窄,遠離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偏向于想象編成的美術教材,展現(xiàn)了一定程度上兒童的生活世界,但僅以同齡兒童作品的呈現(xiàn)來啟發(fā)兒童學習美術,也只能使兒童的審美水準停留在比較低的層次。無論是偏向于寫生構成的“圖畫本”,還是偏向于想象編成的美術教材,都抑制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學生體驗活動不足,課堂教學方式單一。
偏向于寫生或想象的課堂教學,“純寫生教學法”強調學生以眼觀察為主來對現(xiàn)實世界進行真實性地描繪,該教學法項目重于理性的分析和概括,難度大、枯燥,不利于兒童美術興趣的養(yǎng)成;“純想象教學法”強調學生用腦思考來表現(xiàn)幻想狀態(tài)的圖式。該教學法偏向于低層次的思維誘導,對現(xiàn)實生活的認識比較貧乏,對高層審美文化更是較少觸及。
因此,這樣的想象活動的根基是不扎實的,脫離生活實際,不利于創(chuàng)新意識的發(fā)展。無論是“純寫生教學法”與“純想象教學法”,從而割裂美術文化本有的多元形態(tài),最終往往會因學生感官缺乏足夠的參與,而致使學生因缺少相應的文化支撐而無法得到很好的建立,更談不上什么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3、興趣活動空間狹窄,作品的創(chuàng)造性存在明顯的局限。
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受圖畫課、美術專業(yè)課的影響,許多教師對“美術”這個概念缺乏思考與理解,從而導致一部分教師在輔導之中只注重客觀對象的描繪或脫離實際生活的想象繪畫,致使學生從小就形成依葫蘆畫瓢或胡亂想象涂抹的不良學習習慣。
偶爾或許有幾件令老師看了比較滿意的作品,但由于創(chuàng)作時學生缺乏對生活主動的多元體驗,作品中使人產生此畫非童畫的感覺,美術創(chuàng)作脫離了學生生活經(jīng)驗和實際,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從長遠看肯定是相當有害的?磥,如何從“純寫生教學法”與“純想象教學法”的單一美術教育中走出來,構建一個有利于學生趣味學習美術的審美教育理論框架,并在教材內容、課堂教學、興趣輔導上找到一條行之有效的操作途徑,已成為當前美術教育中急待解決的問題。
對此,近幾年許多美術教育工作者,積極引進啟發(fā)式教育、愉快教育、情感教育、體驗教學以及成功教學法等的相關原理,在某些領域里作了許多探索與嘗試,并獲得了不少富有建設性的成果,為美術教育的新發(fā)展注入了活力。但由于許多研究缺乏兒童美術學習方式的足夠考慮,且深受“純寫生教學法”與 “純想象教學法”等教學方式的影響,因此,目前美術教學還未能找到一種較能體現(xiàn)現(xiàn)代小學美術學科特點,反映兒童審美心理發(fā)展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我們認為小學美術“趣味教學法”對于彌補傳統(tǒng)美術教育的弊端以及吸收當前美術教育中的優(yōu)秀成果是一個很好的結合點、切入點,對于激發(fā)學生美術興趣,開發(fā)學生思維,提高審美能力,以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術的讀書筆記2
今天,精讀《給老師的建議》一書中“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一篇。我想用一個詞語概括心中的感受,怎奈翻遍腦中所有的詞匯,竟找不出哪一個詞可以淋漓盡致的表達我的敬佩之情。語言有時候就是如此的蒼白無力。
整篇文章使我最難忘的是這樣一句話:“如果學生沒有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前進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這堂課對他來說就是白費了。無效勞動——這大概是學生和老師可能遇到的莫大的嚴重危險。”是啊,想想自己平時的課堂,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了嗎?自己總是在用一個標準來要求無論從認知還是心理上都不一樣的孩子。更另人無法容忍的是,當一個認知能力稍差的孩子沒有達到自己所謂的標準的時候,自己更是像民工工頭一樣,以冷冰冰的白眼相加。自己雖然從某種程度上得到了發(fā)泄,可是,可是,我可憐的孩子呢?那時候你們是什么感受?老師對不起你們啊!
我又想到了平時的公開課,為了課堂結構的緊湊和學習的深度,在制定學習目標的時候眼里總是那一部分好學生,對于學困生來說,這不是一架可望而不可及的天梯嗎?那些被我遺忘的孩子們啊,你們站在底下是怎樣無奈的抬頭望啊。
美國的教育家杜威,他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強調:“我們學校老師規(guī)定給學生的學習任務,應該是他們易于達到的,不應該是高不可攀的,是呈階梯狀的。要讓兒童一步一步去實現(xiàn),并能從中得到收獲與樂趣。做到“教育隨時都是自己的報酬!
是的`,以后無論在什么時候,我不再指定統(tǒng)一的目標讓不同的孩子去達到。我將動腦思考,怎樣設法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在進行腦力勞動!讓孩子切身感受到進步的樂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哪怕他們的進步是微小的。
美術教師讀書筆記5
最近讀了《中國教師最需要的新理念》這本書,書中談到了“教育要強調個性,健全人格”,并且理論聯(lián)系案例深入淺出的進行了探討,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深有感觸。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曾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人的個性!眰ゴ蟮牡聡娙烁璧乱苍f“一棵樹上很難找到形狀完全一樣的葉子,一千個人中也很難找到兩個在情感上完全協(xié)調的人。”這說明個性是一種客觀存在,是一種價值,世界的豐富多彩、人類的千姿百態(tài)也正源于此。
學生在美術活動中比在其他教育活動中能更大程度地張揚和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因為美術課程是一種綜合性、活動性強且活動結果無對錯之分的課程。在這種以美的熏陶為主的活動中,學生的個性得以全面自然地釋放;性格、氣質、情感得以自然流露;手、眼、腦得以協(xié)調發(fā)展,溝通了其物質層面與觀念層面的關系,促進了個性的內化和健康發(fā)展,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能力、智力、人生觀和情感價值觀等綜合素質。因此,在美術課堂中引導學生形成社會共同價值觀的同時,也應努力尊重、保持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要培養(yǎng)學生獨特的個性,就是要使學生的個性得到自由的發(fā)展,增強他們的主體意識,形成開拓精神、創(chuàng)造才能,提高其個人價值。因此,我們的教育就要具有個性化,就要在教育過程中重視受教育者的需要、興趣、創(chuàng)造和自由,尊重人的尊嚴、人的潛能。在教學中通過情感的滲透、傳達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來實現(xiàn)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促進人的個性自主和諧發(fā)展。
(一)在教學情境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教師是創(chuàng)設情境的主導者和調控者,通過各種方式、手段,有意設置一定的情境氛圍,讓學生產生激情,主動參與,釋放激情,在這一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個性化探究欲望、創(chuàng)造欲望,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
。ǘ┰诮虒W內容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教師要靈活地掌握課程的內容,可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從學生的生活、興趣出發(fā),選擇一些具有時代氣息的知識內容,深入淺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施展自我的個性魅力。
。ㄈ┰诮虒W活動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開拓思維、綜合的運用多種材質,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由表現(xiàn)力,促進個性的形成。采用集體合作的方式,加強相互間的交流,增強體驗,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精神,張顯其個性。鼓勵想象,求異創(chuàng)新,畫畫要畫出個性。
從美學的角度來說,風格,是指美術作品顯示出的一種格調和氣派。藝術風格,是藝術作品整體上呈現(xiàn)出來的獨特面貌。它和人的風度一樣,不僅具有獨特的外形特點,而且還顯示出內在的精神氣質。藝術作品顯示的是藝術家的個性。是個人風格。所以,個人風格就是藝術家在作品中呈現(xiàn)出的有別他人的獨特個性。獨特性,又是藝術家的鮮明個性的顯現(xiàn),也是藝術家創(chuàng)造精神的表現(xiàn)。這種獨特性是藝術家觀察事物的一種獨特視角和藝術表現(xiàn)的獨特技巧在長時間的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中所形成的。中國書法里的“顏筋柳骨”,就是說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兩個人楷書不同的個人風格——顏體豐腴、柳體瘦勁。在中國的美術欣賞中,常以“雄偉、秀麗、豪放、典雅、古拙、飄逸、沉著、奇險、質樸、空靈、濃艷、淡雅、蒼老、稚拙、縝密、疏野、高古清新、率真、自然、平淡等詞語來欣賞、評價不同的個人風格”。所以,我們要在長時間的教學實踐當中,不斷的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尤其是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畫出個性來。
我們通過以上的教學活動,一定會使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明確一個良好的學習流程,即:構思──選擇制作材料──學習、運用不同的創(chuàng)作形式、技法、進行大膽、自由表現(xiàn)──個性化風格形成。這樣,學生能夠找到適合展示自我獨特個性的藝術語言,培養(yǎng)學生對于審美的個性情感,最終成為一個具有獨特藝術個性、獨特審美修養(yǎng)的人。
美術的讀書筆記3
今天,精讀《給老師的建議》一書中“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一篇。我想用一個詞語概括心中的感受,怎奈翻遍腦中所有的詞匯,竟找不出哪一個詞可以淋漓盡致的表達我的敬佩之情。語言有時候就是如此的蒼白無力。
整篇文章使我最難忘的是這樣一句話:“如果學生沒有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前進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這堂課對他來說就是白費了。無效勞動——這大概是學生和老師可能遇到的莫大的嚴重危險!笔前,想想自己平時的課堂,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開展了嗎?自己總是在用一個標準來要求無論從認知還是心理上都不一樣的孩子。更另人無法容忍的是,當一個認知能力稍差的孩子沒有到達自己所謂的標準的時候,自己更是像民工工頭一樣,以冷冰冰的白眼相加。自己雖然從某種程度上得到了發(fā)泄,可是,可是,我可憐的孩子呢?那時候你們是什么感受?老師對不起你們。
我又想到了平時的公開課,為了課堂結構的緊湊和學習的深度,在制定學習目標的時候眼里總是那一局部好學生,對于學困生來說,這不是一架可望而不可及的天梯嗎?那些被我遺忘的孩子們啊,你們站在底下是怎樣無奈的抬頭望啊。
美國的教育家杜威,他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強調:“我們學校老師規(guī)定給學生的學習任務,應該是他們易于到達的,不應該是高不可攀的,是呈階梯狀的。要讓兒童一步一步去實現(xiàn),并能從中得到收獲與樂趣。做到“教育隨時都是自己的報酬!笔堑,以后無論在什么時候,我不再指定統(tǒng)一的目標讓不同的孩子去到達。我將動腦思考,怎樣設法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在進行腦力勞動!讓孩子切身感受到進步的樂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哪怕他們的進步是微小的。
人說:讀書足以移情,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yǎng)性靈。因為書中有著廣闊的世界,書中有著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假,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獲非淺。
《中國古代美術》讀書筆記
我國的古代的美術教育,在普通學校的教育中始終沒能占一席之地。宮廷畫家和在野的文人士大夫畫家習畫大都臨摹入手,選擇優(yōu)秀的臨本進行臨摹,掌握筆法、墨法、并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進行。北宋設立畫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家美術學院,在招收制度、課程設置等方面都已趨于完善,在中國美術教育史上具有不可磨滅的地位。明代中葉以后,隨著版畫得到空前發(fā)展,畫家傳授畫法的“畫譜”大量出現(xiàn),成為我國古代習畫的教材。
在近代美術教育中,我國中小學美術教育戶肇始于清朝末年。在近現(xiàn)代的歷史發(fā)展中,雖然,我國的教育經(jīng)歷了戰(zhàn)火、天災、人禍,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曲折和挫折,但一些美術教育先驅者們,在維護和弘揚民族傳統(tǒng)的基礎上,吸收和借鑒國外的美術教育經(jīng)驗,把西方美術中的色彩學、透視學、解剖學,設色、明暗等畫法;以及設計、工藝制作中的一些新的理念引進了中小學美術教育之中,不斷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美術教育體系,經(jīng)過幾代人不懈努力,普及了美術教育。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大陸推行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改革開放政策,短短的20多年間,大陸的經(jīng)濟有了長足的發(fā)展,社會面貌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令世界瞠目。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下,大陸的中小學美術教育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2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的中小學美術教育經(jīng)歷了恢復與建設、發(fā)展與提高這樣兩個時期。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建立的一些組織和機構,形成了信息傳播和反饋的完整系統(tǒng)。環(huán)環(huán)相連的各級藝術教育組織,在傳達貫徹上級精神、反映基層藝術教育情況、組織開展教研活動、總結交流教學經(jīng)驗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教育部曾在1956年5月頒發(fā)中小學圖畫教學大綱,這是我國建國以后的第一個圖畫教學大綱。1988年11月,國家教委頒發(fā)了《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教學大綱(初審稿)》初中美術教學大綱的目的任務是:通過美術教學,向學生傳授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在教材編寫方面有所突破:(1)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有所突破;(2)在改變以學科為中心組織學習內容方面有所突破;
。3)在目標層次和課程多樣性方面有所突破;(4)在評價方法上有所突破;(5)在研究成果向實驗現(xiàn)實的轉換方面有所突破。
中等專業(yè)學校和職業(yè)學校普遍開設了藝術教育課程。高等院校開設的藝術課程門類多達數(shù)十門,其中內容涉及音樂、美術、戲劇、舞蹈、影視、書法、攝影、美學、文藝理論等方面。高中藝術欣賞課的開設與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的發(fā)展,為學校藝術教育教學體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學思想的進一步端正和教學觀念的不斷更新,學校藝術教育逐步確立了面向全體學生,著重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教育目標。美術課
加大了工藝設計教學課的比例,加強了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普通高等院校的藝術課程注重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養(yǎng)。這些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陶冶和藝術興趣的培養(yǎng),淡化了單純知識傳播和技能訓練,充實了藝術文化教育的內容,強調學生主動參與體驗。通過這些改革,使藝術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與此同時,藝術教育科研有了一定的發(fā)展。
20世紀90年代后,各級政府和學校把中小學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當作衡量教師隊伍水平的基本指標之一。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我國藝術教師隊伍建設發(fā)展很快,藝術教師的素質不斷提高。
新世紀中國美術教育的展望,美術教育思想的確立,對外開放與保持中國文化特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美術教育,綜合藝術與綜合藝術課程,大眾參與藝術活動的趨勢。美術教育途徑的拓展,學校美術教育倍受重視,社會美術教育前景文明。
讀了這本書,感悟很深,對美術的起源有了新的認識,對認識美術的發(fā)展有了深刻的理解,對美術教學有了非常好的作用。
美術的讀書筆記5
通過對這本書的學習,讓我對兒童寫生畫教學的方法有了新的認識,讓我能與實踐相對照看清自己的不足和差距,F(xiàn)就個人的幾點體會談一談:
一、通過學習,讓我對兒童寫生畫教學方法有了新的認識。
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大背景下,每當我面對兒童寫生畫指導時,總是不知所措,不懂得采用怎樣的方式、方法去指導學生寫生作畫,而認為是教師講理論、示范是唯一的方法。在過去的指導過程中,我都是先擺靜物(或選景),然后分析物體的形體結構、造型,再通過示范最后是學生作畫,老師個別輔導,而且在輔導過程中,我大多去幫學生改畫,學生畫完后,展示講評這一過程、方法去輔導的。另外在選實物上,不懂得根據(jù)兒童的年齡心理特點去選取兒童熟悉且感興趣的實物讓學生去畫,總認為學生作畫應由簡單到復雜,所以選的實物過于簡單,讓學生無內容可畫。而在改畫中,我沒有注意保護兒童的原創(chuàng)性,不懂得如何去引導。教學的結果是大部分學生作品簡單,構圖不合理,而且一些畫得較好的學生作品也和老師的范畫如出一轍,沒有個性,通過這次學習,讓我領圖到現(xiàn)代兒童繪畫指導方法的真締,也使我懂得在課堂繪畫寫生課的指導過程中如何去落實新的課改理念,改變自身的指導方式,F(xiàn)就書中帶給我們的指導方法概括如下:
1、是精心選擇課題,課題內容是兒童熟悉的、感興趣的、符合訓練目標和兒童心理特點的。
2、是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分析實物的外輪廓和形體結構,色彩關系。
3、是讓學生欣賞名家的作品,感受作品的美感和畫家的處理方法。
4、是學生寫生、老師不斷的啟發(fā)、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觀察實物細節(jié),讓兒童有內容可畫,并引導學生如何組織線條或處理色彩關系等;在構圖方面,讓學生先設立主體、畫出主體,主體要求要畫大、突出,再引導學生自己組織畫面,完成作業(yè)。
5、作業(yè)展示、點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沒有親自去示范,只是不斷的引導,畫法上也不作統(tǒng)一要求,讓學生從感興趣的地方畫起。如果初次上課,必要作示范時,教師也不過是畫一局部,讓學生懂得從何畫起,教學生如何用筆、用線、上色等。這種方法我認為非常適合現(xiàn)代兒童寫生畫的指導,也很符合新課改的理念要求。
二、通過學習,讓我了解了兒童畫創(chuàng)作的指導方法。
過去,我去創(chuàng)作畫指導上,方法過于單調,不善于引導啟發(fā)。讓兒童不從下手,創(chuàng)作體裁與兒童的生活脫離,沒有很好的收集各種形象資料讓兒童去感受,特別是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學生無法完成。通過學習,讓我對兒童只創(chuàng)作的指導方法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我決定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去實踐、嘗試,走出我省農村美術教育的新路子。
三、通過學習,能有機會吸取好的經(jīng)驗,確實獲益匪淺。
從書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從書中,我們看到了一種對教育事業(yè)的執(zhí)著與追求的敬業(yè)精神,看到了哪種勤奮好學,刻苦研究的學習精神。對藝術、知識的追求與渴望深深的打動了我。如講在聽課時,認真的做好記錄,對于名師講課,要多反思體會,學習與實踐能結合的經(jīng)驗,在教學中敬業(yè)精神、學習精神和探知精神,我要不斷學習,不斷吸取更好的教學精華。
以上所述,乃是我在這次讀書學習中的一點膚淺體會。在今后的教學工作和學習工作中,我將以實際行動,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力爭做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美術教師。
美術教師讀書筆記3
平時由于忙于教學,一直很少有時間能靜下心看看書,有時間也是做一些繪畫之類的練習,自打靜下心看了這兩本書以后,我才覺得光有實踐也不行,還需理論指導,理論很重要,是知道你正確實踐的方向標,因為它是前人總結出來的文化瑰寶。下面就這本書,結合平時的教學,談談我個人的一點收獲,因我的水平有限,觀點比較膚淺,還請老師批評指正:
1、正確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
美術的教學一直都是臨摹、寫生創(chuàng)作相結合進行學習的,而興趣是進行美術學習的關鍵,學生沒有美術興趣,也就談不上學習美術,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次再談方法。從古至今,從國內到國外,各種不同學習美術的方法無論是自學還是教學都離不開直接認知與間接認知兩條基本途徑,為我們改革美術教學選擇教學途徑提供可靠的依據(jù)。
美是客現(xiàn)存在的,現(xiàn)實生活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培養(yǎng)學生生的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yǎng)是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來的美術教學的首要任務。但是,不經(jīng)過美術學習和培養(yǎng)的人明明生活在“美”的身邊,卻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發(fā)現(xiàn)”,即審美。美術教育就是要通過審美活動,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欣賞美、體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審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特別是現(xiàn)代社會媒體因素的影響,很多學生不知道什么是美,奇裝異服,怪異發(fā)型甚至都覺得是美。我們應該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中,努力提高學生的識別水平和鑒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高尚的審美能力。初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身心發(fā)展的速度加快,他們的審美心理也明顯的由低級向高級發(fā)展。但是如果不能正確引導,學生的審美觀將會扭曲向不健康方向去發(fā)展。
2、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
美術教學既要遵循教學教法的一般規(guī)律,又要結合美術這一學科自身的特征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審美喜好來設計教學的程序和步驟。首先應加強美術作品的背景知識進行必要介紹外,不要急于從歸納思想內容到概括藝術特征的程式化教法,學生會感到很枯燥而不想聽,更不想再去審美了,也審不出美了?梢詮淖髌繁旧恚瑥姆治鲆庀,情節(jié),造型,色彩,線條到藝術表象入手,編成故事,啟發(fā)引導學生去探究作品在構思與立意上的特點及整體藝術風格和藝術表現(xiàn)方面特征,使學生真正學習到美的方法。對于欣賞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動地進行“再創(chuàng)造”,這就要依賴于學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是審美活動中的一種重要的心理功能?梢哉f,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鑒賞和藝術創(chuàng)造。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常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獨立觀察的欣賞,讓他們沉浸到欣賞對象中去,運用已知的美術知識與理論進入到對作品未知的個性特征的探尋。
在教學過程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形象思維來分析、研究、綜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對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綜合,進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維能力,打開自己的想象空間。
3、在感受認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師經(jīng)常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自主發(fā)表個人的欣賞見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交流欣賞體會中達到互相啟發(fā)的目的。在培養(yǎng)孩子審美素質時,必須使之樹立健康的審美觀,才能辨別美和丑,從而愛美,并接受美的陶冶。教師的審美觀點對他們也起到直接的指導作用,所以,教師要正確地引導學生教其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如:在繪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能直接看到教師作畫的具體過程,讓他們在掌握繪畫技能的同時,感受教師的每一筆和每一畫所表現(xiàn)的對大自然和社會生活進行審美觀。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這些范例及大師名作來進行講解,感悟作者的審美品質。
美術的讀書筆記6
最近讀了《中國教師最需要的新理念》這本書,書中談到了“教育要強調個性,健全人格”,并且理論聯(lián)系案例深入淺出的進行了探討,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深有感觸。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曾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人的個性!眰ゴ蟮牡聡娙烁璧乱苍f“一棵樹上很難找到形狀完全一樣的葉子,一千個人中也很難找到兩個在情感上完全協(xié)調的人!边@說明個性是一種客觀存在,是一種價值,世界的豐富多彩、人類的千姿百態(tài)也正源于此。
學生在美術活動中比在其他教育活動中能更大程度地張揚和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因為美術課程是一種綜合性、活動性強且活動結果無對錯之分的課程。在這種以美的熏陶為主的活動中,學生的個性得以全面自然地釋放;性格、氣質、情感得以自然流露;手、眼、腦得以協(xié)調開展,溝通了其物質層面與觀念層面的關系,促進了個性的'內化和健康開展,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能力、智力、人生觀和情感價值觀等綜合素質。
因此,在美術課堂中引導學生形成社會共同價值觀的同時,也應努力尊重、保持和開展學生的個性。要培養(yǎng)學生獨特的個性,就是要使學生的個性得到自由的開展,增強他們的主體意識,形成開拓精神、創(chuàng)造才能,提高其個人價值。因此,我們的教育就要具有個性化,就要在教育過程中重視受教育者的需要、興趣、創(chuàng)造和自由,尊重人的尊嚴、人的潛能。在教學中通過情感的滲透、傳達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來實現(xiàn)學生的個性開展,促進人的個性自主和諧開展。
教師是創(chuàng)設情境的主導者和調控者,通過各種方式、手段,有意設置一定的情境氣氛,讓學生產生激情,主動參與,釋放激情,在這一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個性化探究欲望、創(chuàng)造欲望,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
教師要靈活地掌握課程的內容,可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從學生的生活、興趣出發(fā),選擇一些具有時代氣息的知識內容,深入淺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施展自我的個性魅力。
開拓思維、綜合的運用多種材質,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由表現(xiàn)力,促進個性的形成。采用集體合作的方式,加強相互間的交流,增強體驗,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精神,張顯其個性。鼓勵想象,求異創(chuàng)新,畫畫要畫出個性。
從美學的角度來說,風格,是指美術作品顯示出的一種風格和氣派。藝術風格,是藝術作品整體上呈現(xiàn)出來的獨特面貌。它和人的風度一樣,不僅具有獨特的外形特點,而且還顯示出內在的精神氣質。藝術作品顯示的是藝術家的個性,是個人風格,所以,個人風格就是藝術家在作品中呈現(xiàn)出的有別他人的獨特個性。獨特性,又是藝術家的鮮明個性的顯現(xiàn),也是藝術家創(chuàng)造精神的表現(xiàn)。這種獨特性是藝術家觀察事物的一種獨特視角和藝術表現(xiàn)的獨特技巧在長時間的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中所形成的。
中國書法里的“顏筋柳骨”,就是說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兩個人楷書不同的個欣賞中,常以“雄偉、秀麗、豪放、典雅、古拙、飄逸、沉著、奇險、質樸、空靈、濃艷、淡雅、蒼老、稚拙、縝密、疏野、高古清新、率真、自然、平淡等詞語來欣賞、評價不同的個人風格”。所以,我們要在長時間的教學實踐當中,不斷的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尤其是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畫出個性來。
我們通過以上的教學活動,一定會使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明確一個良好的學習流程,即:構思──選擇制作材料──學習、運用不同的創(chuàng)作形式、技法、進行大膽、自由表現(xiàn)──個性化風格形成。這樣,學生能夠找到適合展示自我獨特個性的藝術語言,培養(yǎng)學生對于審美的個性情感,最終成為一個具有獨特藝術個性、獨特審美修養(yǎng)的人。
美術的讀書筆記7
平時利用空余時間翻閱了<<中國美術史>>這本書。剛開始,接觸這本書時,看著厚厚的一本我還擔心沒有信心看完它,但當我真正翻閱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這本書真的很精彩,不僅可以了解中國的美術,還把我國的歷史也研究了。
美術包括:建筑,雕塑,繪畫,工藝美術.可是在中國美術史上還包括了書法和篆刻兩大類.光繪畫這一個門類就經(jīng)歷了從石器時代---漢代的壁畫---漢唐的宮殿壁畫(由于時代的久遠,很多沒有保存下來,留下來的只是墓室壁畫和一些畫像石,畫像磚),還有很多宗教美術保存在石窟中,到了唐末又出現(xiàn)了很多屏風畫和卷軸畫。
我國是從舊石器時代漫漫演化過來的,光是從舊石器時代到新時代就經(jīng)歷了上萬年的歷史,在石器時代我國就出現(xiàn)很多“美”的事物,當時的磨制石器和陶器上的花紋更是當時人民藝術的結晶.其中彩陶和黑陶標志著古代美術創(chuàng)造的第一次高峰。
宋是我國陶瓷發(fā)展的高峰時期.當時以青瓷和白瓷為主,但也發(fā)展了彩繪以及產生窯變的彩釉陶。著名的五大名窯是:官窯、哥窯、定窯、鈞窯和汝窯。其中汝窯以青瓷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蝦青等,汝窯瓷胎體較薄,釉層較厚,有玉石般的`質感,釉面有很細的開片。汝窯瓷采用支釘支燒法,瓷器底部留下細小的支釘痕跡。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銅器式樣,以洗、爐、尊、盤等為主。汝窯傳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貴。官窯是宋徽宗政和年間在京師汴梁建造的,窯址至今沒有發(fā)現(xiàn)。官窯主要燒制青瓷,大觀年間,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綠三種顏色最為流行.官瓷胎體較厚,天青色釉略帶粉紅顏色,釉面開大紋片。這是因胎、釉受熱后膨脹系數(shù)不同產生的效果。瓷器足部無釉,燒成后是鐵黑色,口部釉薄,微顯胎骨,即通常所說的"紫口鐵足"。
定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為民窯。始建于唐,興盛于北宋,終于元代,燒造時間近七百余年.窯址分布于河北曲陽縣磁澗、燕川以及靈山諸村鎮(zhèn),這里唐代屬定州,故稱為定窯.定窯以燒白瓷為主,瓷質細膩,質薄有光,釉色潤澤如玉。黑釉、醬釉稱為"黑定"、"紫定",也別具特色,制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紋千姿百態(tài),有用刀刻成的劃花,用針剔成的繡花,特技制成的"竹絲刷紋","淚痕紋"等等.出土的定窯瓷片中,發(fā)現(xiàn)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樣,這說明定窯的一部分產品是為官府和宮廷燒造的.。鈞窯分為官鈞窯、民鈞窯.官鈞窯是宋徽宗年間繼汝窯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窯。
鈞窯廣泛分布于河南禹縣(時稱鈞州),故名鈞窯,以縣城內的八卦洞窯和鈞臺窯最有名,燒制各種皇室用瓷.。鈞瓷兩次燒成,第一次素燒,出窯后施釉彩,二次再燒.鈞瓷的釉色為一絕,千變萬化,紅、藍、青、白、紫交相融匯,燦若云霞,宋代詩人曾以"夕陽紫 翠忽成嵐"贊美之.這是因為在燒制過程中,配料摻入銅的氣化物造成的藝術效果,此為中國制瓷史上的一大發(fā)明,稱為"窯變".哥窯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窯之一,確切窯場至今尚沒有發(fā)現(xiàn).據(jù)歷史傳說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兩浙路處州、龍泉縣各建一窯,哥哥建的窯稱為"哥窯",弟弟建的窯稱為"弟窯",也稱章窯、龍泉窯。有的專家認為傳世的宮藏哥窯瓷,實際上是南宋時修內司官窯燒制的。哥窯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規(guī)則的開裂紋片,俗稱"開片"或"文武 片"。細小如魚子的叫"魚子紋",開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紋",開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
到了元明清時期,我國的制瓷中心轉入了江西景德鎮(zhèn).成功創(chuàng)制了色釉瓷器和彩繪瓷.這為我國的瓷器事業(yè)打開了另一座宮殿,其中有元朝的<<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明代的<<斗彩雞缸杯>>和清朝的<<各色五彩大瓶>>,他們不僅造型新巧,胎骨精細,圖案華麗,色彩繽紛,而且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陶塑是在同一時期發(fā)展起來的,而且技術水平也相當高超.按材質分:陶塑,石塑和泥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漢代的俑類雕塑,樣式趨于多樣化.如:<<雜技俑盤>>表現(xiàn)了一組形式各態(tài)的表演者,活靈活現(xiàn),好象真的有那么多樂師在表演特別是<<說唱俑>>更始把表演者生動化了,夸張的表情令人著迷.還有唐朝的隨葬俑類,主要是哪個時期實行陪葬政策,所以當時的這類俑很多也很細致精美。其中唐三彩更是文明全世界。如:<<獵騎胡俑>>。
讀了中國美術史瓷器和陶器篇,不僅被那些歷史所迷住,更被那些藝術品和人們豐富的想象力所震撼。
美術的讀書筆記8
1、因為以前系統(tǒng)的學習過嚴伯鈞老師的西方藝術史的課程,所以讀這本書困難很小,書里面的人物我大都聽說過,一些作品也有一定了解。
2、但我還是在打折的時候買了來,因為覺得課程始終沒法滿足我,實體的書拿到手上,翻看那些名畫更有視覺的沖擊。
3、這本書從原始社會的工具開始,一直到現(xiàn)在社會。大部分的美術作品,著名畫家,著名雕塑家和建筑物都包含進來了。
4、每一個時代特征,造就了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
5、讓我很意外的是,所有的開始,竟然是人類會使用工具。這個點是我以前從未接觸過的,覺得很新奇。
6、一口氣讀完,就像是自己一下子擁有了從古至今所有的.名畫、知名建筑、知名雕塑,帶來的是視覺上和精神上的滿足。
7、這本書也是開頁的,很方便翻閱。出版社毫不吝嗇,有時候一頁紙一幅畫。
8、讀這本書,把我?guī)肓嗣恳粋時代,就像做了一次時光機,從古穿梭到今天。
9、也像是mini版的藝術課,很系統(tǒng)!
10、在當代,藝術越來越?jīng)]有邊界,越來越廣泛。這一路看下來,才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曾擁有這么多財富。
11、唯一不足的是,可能是因為彩印的原因,書里的甲醛味很濃。我看的覺得自己要甲醛中毒了[撇嘴]
12、我覺得這本書的書名也是一語雙關的,“大家”即是大眾又是強者。因為這本書是寫給普通大眾讀的,但能選擇讀這本書的,也是個有內涵想去探索美的人,也是藝術界的大家。
美術的讀書筆記9
聽說此書寫得不錯,值得去看一看,《美術學科教育學》讀書筆記。我當時聽了不以為然,因為印象中諸如教科書之類大多枯燥乏味,難有激發(fā)人的讀書欲,何況此書“貌不驚人”。學習歸來,順手把書往書架上一放,時間長了,也就漸漸淡忘了……
直到在備課查找資料時發(fā)現(xiàn)了這本《美術學科教育學》。所謂“用到書時方恨少”,因為需要,所以看得格外認真細致。先是整體劉覽一遍,感覺挺好,再逐章逐節(jié)地看。慢慢地,我被吸引了。他以嚴謹?shù)倪壿媽哟、準確的概念界定、融合時代性的教育觀、藝術觀,系統(tǒng)而又全面地闡述了美術學科教育學。無論是學科教育的本質、特點、功能、目的,還是學科教育原理、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等,作者都一一展開探討,逐層分析,層層深入。同時運用大量的實例圖片,相關數(shù)據(jù)加以說明,做到圖文并茂。使讀者“觀之有肉,食之有味”。
如果問:書中哪些地方讓我印象比較深刻?我覺得對美術教育功能目的的闡述和美術教學方法的分析,感觸是最深的。因為前者使我全面認識和了解了美術教育的功能和意義,樹立起科學的教育觀;后者使我明了靈活多變、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拿美術教育的功能目的來說,很多人對它的認識還停留在比較膚淺的表層階段。認為教學中只要落實美術知識的傳遞和技能技巧的傳授便可,對其潛在的“附加值”往往忽視或者不善挖掘。常先生在書中特別強調指出:美術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是綜合性的。它可以拓展學生的學識視野,豐富其知識領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人格優(yōu)秀特征的個性發(fā)展,讀書筆記大全《《美術學科教育學》讀書筆記》。此外,美術教學應確立體現(xiàn)素質教育,以人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目標。任何單項價值取向的教育目標,都不符合現(xiàn)代教育觀念,不能充分體現(xiàn)美術學科的教育價值。可見,美術教育的功能是多元化的,作為美術教師對自己執(zhí)教的學科有一個系統(tǒng)正確的.認識是多么重要!
“教有法又無定法”,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結合的雙向活動的體現(xiàn)。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我比較注重教法的選擇與設計,對學生的“學法”往往考慮得不多。通過閱讀“教學方法”這一章節(jié),加深了我對學生“學法”的認識。比如演示法,對學生的學法要求如下:
1、按講授思路注意觀看演示;
2、模仿、記憶地看;
3、理解、審美地看;
4、觀摩汲取地看。
簡要的幾句話,道出了“看”的契機,解決了授課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學會看、怎么樣看的難題?梢姡處煹慕谭ㄅc學生的學法是互為一體的。教師的教法必須適應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思維規(guī)律,與學生的學法契合。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才能學有所得。
“美術學科教育的關鍵是美術老師”。在本書的最后,作者從業(yè)務文化素質、教師能力、心理品質三方面提出要求。呼喚所有從事美術教育的老師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做到博采眾長,“一專多能”。不斷完善自己,超越自我,成為社會和時代發(fā)展需要的新型教育者。
美術的讀書筆記10
中國繪畫肇始于原始社會,至少有6000年以上的歷史。原始社會人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改造了自然,同時也改造了人本身。進入舊石器時代晚期,中國的古代祖先已由早期智人發(fā)展為晚期智人。生產勞動和工具的制造,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既能進行物質生產,又能相對獨立地進行精神生產,這就為繪畫的萌始準備了條件。在距今 3萬年左右的山西省朔縣峙峪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一件刻著似為羚羊、飛鳥和獵人等圖像的獸骨片,獵人以此寄寓獵獲野獸的意想和愿望。
這種刻有仿生圖像作品的`出現(xiàn),為繪畫的產生揭開了序幕。 約1萬年前,中國進入了新石器時代,人們在長期的有秩序的定居生活中,不斷地總結和積累經(jīng)驗,從而掌握了制陶技術,并且在陶器制作和圖案裝飾的過程中,提高和豐富了藝術造型的能力。由于技術的進步,出現(xiàn)了先在陶坯上彩繪花紋后再燒制而成的彩陶。分布在渭水、涇水流域一帶的老官臺文化(距今約7000~8000年間)已有繪著簡單紋樣的彩陶。這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彩陶。老官臺文化彩陶的彩繪顏色有以氧化鐵為主要成分的紅色和高嶺土為主要成分的白色。在距今6000多年的陜西省寶雞市北首嶺半坡類型文化遺址中,還出土了紫、紅兩種彩色顏料錠。老官臺文化彩陶上的紅色寬帶紋用寬筆繪成,而幾何圖案和符號則用細筆繪成。由于人們進一步掌握了顏料、筆等繪畫工具,使繪畫的興起具備了必要的物質條件。
中國原始社會繪畫的發(fā)展有自己的特點,這和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有關。中華民族是由各區(qū)域的不同部族融合而成的,因此隨著各族的不斷交融,繪畫表現(xiàn)的社會內容愈來愈豐富,除去寫實的表現(xiàn)方法外,還有運用想象的表現(xiàn)方法。從這特點來說,對以后中國繪畫的發(fā)展方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美術的讀書筆記11
本學期我研讀了《小學美術教師專業(yè)能力必修》一書,讀后感觸頗多,尤其是在美術教學方面,深刻認識到了一些問題。
孩子學習繪畫最初就是從畫第一筆線條開始的,線條可以畫出一切,表現(xiàn)一切,而且小孩子的線條最具表現(xiàn)力,最有創(chuàng)造力,他們的線條不受美術學習原則的束縛,沒有經(jīng)過規(guī)范的學習,這樣的才是最真的,但并不是說他們的線條就是最美的。孩子的線條從手中來,從心中來,從他們純真的思維中來。
學生腦中固有的形其實是很難改變的,他們在幼兒時期學過的畫法,大多是教師、家長所教授,或是從書中看來的,他們并沒有真正的、實地的去看過和觀察過,比如一些動物,他們只是在書中或電視上見過,甚至他們都沒見過真正的雞鴨鵝等家禽,因為動物園里沒有。他們畫的只是他們看到的、學到的“形”。讓孩子們多看大師的作品,可以讓他們認識到藝術也可以是“無形”的,可以突破外輪廓的局限。多安排寫生課,讓孩子們去畫那些自己親眼所見的物象,真正的體驗“形”的概念
不知其他教師有沒有同樣的想法:在剛開始當老師,或者是每個學期剛開學的一陣子,都會制定計劃,認真?zhèn)湔n,想方設法地進行精彩的教學設計,讓課堂內容生動有趣,讓自己的狀態(tài)達到最佳,目的是吸引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上聽話。當然,效果是明顯的,前幾課師生配合默契、課堂紀律良好,但過一段時間,由于學生和教師之間形成習慣,學習疲倦,教師的.各類業(yè)務逐漸增多,比如教科研工作、各類論文比賽、各級繪畫活動和比賽的展開、學;顒拥脑黾樱甲尳處煱迅嗟臅r間轉移到此,對上課也就不那么上心,再加上學生的不配合,美術課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玩樂課”。所以,學生是很容易厭倦教師的同一種上課模式的,教師要多花時間在教學設計上,盡量每一節(jié)課都展示不同的自己,讓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保持下去。
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課堂上的一些語言的問題:講話太多,不能讓學生主動思考。由于我一直從事低年級美術教學,我深深的感覺到:一二年級的學生自我約束力差,課堂紀律和學習意識較薄弱,最容易在音、體、美等“副課”上講話,不遵守紀律,于是我不時的提醒他們,或整頓課堂紀律,便養(yǎng)成了一種“嘮叨”、“多嘴”的毛病,平時發(fā)現(xiàn)不了,看了這篇文章之后才覺得這樣是不對的,美術課應該給學生相對輕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的語言應該為這種課堂服務也。
回顧自己的美術課堂,總是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孩子們不配合、不聽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自己沒有真正投入到課堂中去,沒有進行積極充分的準備。實物進課堂、課堂進場館,課外、校外課堂都是很能豐富課堂的方法,但這種方法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并不能真正應用到普通的課堂上,也只能在一些優(yōu)質課、研討課、公開課上使用。我們平時使用最多的就是多媒體和網(wǎng)絡,正如書中所說,這也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一些東西是需要學生親自體驗,親眼見到才能有所感受,有所啟發(fā)的。讀書之后,我深有體會,我也要在以后的課堂中,做到盡可能的讓實物進課堂、課堂進場館。
美術的讀書筆記12
非常欣賞上海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教學生四十年,為學生想四十年,為國家民族想四百年。
那么我們歷史教師承擔著怎樣的時代使命?通過歷史課,學生學到的應該是什么?難道只是為了讓他們記住一些朝代,背下一些都城,了解一些屈辱,知道一些探索嗎?我認為問題可能出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tǒng)的教學目標基本上是以傳授知識和培養(yǎng)歷史思維能力為主,在思想教育方面,多為政治性的國家教育和民族教育,缺乏情感影響和人格教育。
2、過于強調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知識點羅列過多,授課時間不足,教師教學緊張,導致教法實施以灌輸、說教和畫重點最為普遍;教師包辦壟斷和一言堂,忽視學生主體性的存在,也導致學生和社會對歷史課程產生誤解和偏見,認為歷史的學習方法無非是死記硬背而已。
新的《歷史課程標準》界定歷史學科的性質為人文學科即歷史教育要關注學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設。所以我們要使學生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那么,如何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呢?
有一次,周一早晨舉行升國旗、唱國歌的儀式。讓我們感到尷尬的是站著一千多名學生的大操場,幾乎聽不到唱國歌的聲音。面對這樣的場面,我做了這樣的工作:南京大屠殺固然是日本犯下的不可饒恕的罪行,但也正是由于國家放棄了人民,將軍放棄了士兵,軍隊放棄了百姓,男人放棄了女人,兒女放棄了父母,大人放棄了孩子的因素,所以才會出現(xiàn)這樣束手
待斃的情形。而在一個公民的社會里,每個人都是國家的主人,如果我們在任何時候能想到我就是國威,就是國儀,就是國家的尊嚴與安全,那么,我們就能做到在空無一人的廣場上獨自一人長國歌升國旗,而那一個人的力量將勝過千百個不負責任的匹夫。這里面沒有一句直接的說教,沒有一句直接的批評,但我想每一名學生都會被震撼,每一名學生都會深思。這件事告訴我們,歷史教育無處不在,歷史教育大有作為,歷史教育責任重大,它關系到國家、民族的存在與興衰。
著力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人的智慧,完善人的人格。從歷史學科內容看它包括了人的思想、行為等各個方面。對人各個發(fā)展側面的教育也應該是最全面最具體的,所以歷史教育應當具有養(yǎng)成和塑造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功能,它可以提升人的智慧、完善人的品格。有一次,我朗誦了《天才還是魔鬼》一文,然后發(fā)表了自己的感慨:哈伯因為攻克氨的合成這一世界難題,將無數(shù)人從饑餓的死亡線上拯救出來;他也因發(fā)明大量化學武器并用于戰(zhàn)爭,使無數(shù)人傷殘致死;他是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受人尊敬,他也是戰(zhàn)爭魔鬼遭人唾罵。我把問題拋給了學生,讓學說發(fā)表議論:你認為應該將諾貝爾獎頒發(fā)給哈伯嗎?請說明理由。學生們討論的非常熱烈,各執(zhí)己見。面對這樣的爭論,我做了恰當?shù)囊龑В汗疄榱藝亿A得這場戰(zhàn)爭而制造毒氣,那么他的國家德國為什么要發(fā)動這場戰(zhàn)爭?你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給人類帶來了什么?我們該怎樣面對戰(zhàn)爭?怎樣面對科學發(fā)明?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的討論,是學生認識到科學發(fā)明既可以用來造福人類,也可用于毀滅人類文明,科學發(fā)明既可以用于正義的事業(yè),也可以助長邪惡的`勢力,這一切都取決于樹立怎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的歷史教學需要生動的故事、富于感情的 語言去打動感染學生,使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水到渠成。
通過學習歷史,我們可以分清哪些是美的、善的,哪些是丑的、惡的;哪些是應該學習、發(fā)揚的,哪些是應該批評、斗爭的,更讓我們明白:改造自然要符合自然的規(guī)律和必然性,改造社會要符合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必然性。
通過學習歷史,教師可以運用勞動對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運用人類改造社會的 曲折和艱難對學生進行思想和意志品質教育。
通過學習歷史,使學生認識到為了實現(xiàn)偉大的理想,需要付出代價,有時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但應堅信正義終將戰(zhàn)勝邪惡,從而提高學生為美好社會奮斗的自覺性。
美術的讀書筆記13
小學美術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開闊視野、發(fā)展想象、探究技法、提高審美能力的重要課目。縱觀現(xiàn)行的小學美術欣賞教學,存在著以教師為中心的“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難以吊起學生的學習“胃口”,教學中重視審美結果的獲得,忽視審美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和融入,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美理和審美能力,影響了學生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對美好生活追求的熱情。為了改變這—現(xiàn)狀,對欣賞教學進行實踐性的研究,立足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生動活潑、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審美功能,讓童眸映五彩。
新的教育理念正在興起,它不僅重視教師教材的作用,而更重視學生自我的作用;不僅重模仿,而更重視創(chuàng)新;不僅重視知識,而更重視創(chuàng)造。
作為一個小學美術教師,我在課堂上,實施了愉快教育這一教學方法,又針對小學生見異思遷、喜新厭舊、缺少韌性心理特征,并根據(jù)兒童心理特點和教材的不同內容,采取了適合兒童特點的一些教學方法。所以給學生上美術課時,我千方百計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產生興趣的條件。上課時,利用導入語(常用編故事、編兒歌、猜謎語,做游戲、競賽性活動)直觀教具和直觀演示等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高漲的情緒和作畫的強烈欲望,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藝術并不神秘,就說畫畫吧,這個行為可以使一個普通的孩子,一下子擁有一個自由敘述的途徑,可以無拘無束的進行心靈的秘密對話,甚至先于語言。
對孩子來說,興趣是如此重要,家長一定要千方百計的保護它,扶植它。孩子總是不容易專注,因為孩子是真正感性的,孩子敏銳的感知著周遭的一切動靜,可是一旦對某種行為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就一下子安靜專注了。孩子精力越集中,創(chuàng)造力就越強。
美術課的實質,除了培養(yǎng)孩子的視覺美感,更要幫助孩子尋找一種特殊的,開放的觀察和解讀世界的角度,最要避免的,是用成年人固有的感受方式,來取代孩子新鮮自由的天性。我們每個人都有過童年,童年總會過去,有些孩提的感受沒有了,但勇氣和本能,還有積極表達的愿望卻是完全可以保留下來的,正像馬蒂斯提倡的那樣,畢生能夠像孩子一樣看世界的勇氣是很可貴的,因為喪失了這種視覺能力就意味著同時也喪失了每一次可能的獨創(chuàng)性的表現(xiàn)。
總之,美術教學要通過美術學科具有情感性的基本特點,注重情感,以情動人,突出感受性,使學生想創(chuàng)新;要鼓勵學生面對美術作品,善于表達各自的審美體驗,注重內涵,突出表現(xiàn)性,使學生敢于創(chuàng)新;通過采用探索性、自主性、發(fā)散式等多種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突出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會創(chuàng)新。
美術的讀書筆記14
一、什么是美術?美術有哪些種類?
。ㄒ唬 什么是美術?
藝術和技術的融合是一種新興趨勢。"藝術"這個詞起源于古羅馬語言中的"ars",在現(xiàn)代英語中演變?yōu)?art",它最初的意義與“自然造化”相對,是指人類運用其手工技能所制作的各種藝術品、文學、戲劇、音樂等,也包括拳擊、魔術、時裝設計、農業(yè)等廣泛領域。
今天,英語中的“art”一詞有兩個含義,一個是指所有藝術門類,如音樂、舞蹈、文學、戲劇、電影等,另一個則是指視覺藝術,包括繪畫、雕塑、工藝和建筑等。在視覺藝術方面,“art”更常用于表示美術,而在其它藝術門類中,則更多地是指“藝術”。
很多西方文獻中,他們所謂的“art”僅僅是指我們中國人所稱的“繪畫”。而他們所說的“thefinearts”(我們可以簡單譯作“藝術”),包含了詩歌、音樂、繪畫、雕塑、建筑等多種藝術形式。
“美術”這個專門名詞,在中國是從“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被文藝家和 教育 家普遍運用的。當時蔡元培運用“美術”這個術語時,也還包括了詩歌和音樂。
其后,在中國的文化領域和教育領域,我們逐漸將“美術”和“藝術”這兩個概念區(qū)分開來。所謂“藝術”,是指用各種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來反映自然界和社會現(xiàn)實,以及展現(xiàn)人類情感和思想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它包括了美術、音樂、詩歌、舞蹈、戲劇、電影等多種形式,甚至還包括了服裝、園林等非常廣泛的范疇。
“美術”,則專門用來指藝術的一個重要分支,即視覺藝術(繪畫、雕塑、建筑、工藝設計、書法篆刻)部分。一種精神產品,“美術”它有別于聽覺藝術的意義、語言藝術的文學,具有造型性(形象)、可視性(視覺)、靜態(tài)性(瞬間)、物質性(材料)的一種空間(二或三維)藝術。
名詞概念:
1.美術是一種藝術活動,它運用各種物質材料來創(chuàng)造可視的平面或立體的視覺形象,反映自然和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思想觀念和感情。這是人類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也是能動的審美反映。美術可以被稱為視覺藝術、空間藝術、造型藝術等。
2.美術作品:是基于客觀現(xiàn)實之上的人的內在生活(思想、觀念、情感)的物化形態(tài)。
3.美術史:是對美術現(xiàn)象和具體美術作品及與之相關的歷史事實的學術性研究,并通過對歷史上各個時代的美術的研究,概括各個時代的審美意識和文化特征,把握美術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
。ǘ 美術有哪些種類?
因地理環(huán)境、文化習俗、審美追求的不同,世界美術分為東西兩大體系。
東方傳統(tǒng)美術以中國為代表,重傳神寫意、崇尚主觀意象的表現(xiàn);西方傳統(tǒng)美術重模擬,崇尚客觀物象的再現(xiàn)。所以,我們這門課將以比
照的方法來學習。
按“形”來分:具象美術、意象美術、抽象美術。
按制作方法分:繪畫、雕塑、建筑、工藝、設計、(書法和篆刻)。
按作用功能分:純美術和實用美術。
第一章 原始社會的美術
一.新石器時代的陶器藝術
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磨制石器、彩陶藝術
中國彩陶文化發(fā)源地:
1、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早期發(fā)展起來的文化,其分布范圍包括陜西、山西、河南一帶。該文化主要分為半坡類型和廟底溝類型兩種,其中半坡類型以魚紋為典型裝飾紋樣,多數(shù)圖案繪制在器物內側;而廟底溝類型則以花瓣紋為主要裝飾,常采用連續(xù)的二方圖案繪制于器物腹部外壁。
2、馬家窯文化是指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在今甘肅和青海一帶出現(xiàn)的一種特定文化。其特點是紋樣圖案以自然物象和幾何形圖案為主,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這些圖案不僅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存環(huán)境和生產方式,還表達了他們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
彩陶是一種具有獨特魅力的陶器,它是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使用天然氧化鐵和氧化錳作為顏料進行描繪的。在攝氏一千多度的高溫中燒制后,彩陶于橙紅色胎底上形成黑、紅、白等色的圖案。這種工藝不僅需要高超的技巧和耐心,還需要對顏料的精準掌控和火候的把握。彩陶的制作過程繁瑣而嚴謹,但它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都是無可比擬的。
半坡人面魚紋盆屬于什么文化?其裝飾紋樣的涵義有哪些?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藝術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的陶器作品之中。西安半坡出土了一件名為“人面魚紋盆”的陶器,屬于仰韶文化的半坡類型。這個陶盆內壁裝飾著圖案,展現(xiàn)了人面與魚的簡練造型和生動組合:人面為圓形,畫有鼻眼,頭上有飾物,兩耳左右各有一條小魚,口內又銜兩條小魚;人面圖案與魚或網(wǎng)并列相伴。這種圖案有一定神秘色彩,被認為與半坡氏族公社的原始信仰有關。
最早的原始繪畫遺跡(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
其具體涵義主要有崇拜魚圖騰說、祈求捕魚豐收說、祈求生殖繁衍的祝福說等。
該作品耐人尋味,是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的繪畫杰作和典型器物。
二. 雕塑與繪畫
雕塑;稚拙率真的原始繪畫:裝飾性繪畫、巖畫、地畫。
原始雕像的特征:多為裸體,形體夸張,突出女性特征及生殖部分,而面部和四肢都被異常簡化。
小結:原始社會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早期階段,人們處于一個野蠻、蒙昧的狀態(tài)。由于當時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主要以謀生為中心,但也開始展現(xiàn)出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審美精神。在中國原始審美文化中,物質產品的實用性和美觀性并不分離,這表現(xiàn)在工具系統(tǒng)和器物系統(tǒng)的設計中。石器的形制和裝飾,以及陶器的造型和紋飾都成為了該時期審美設計的范本。總體上來看,這個時期的審美設計呈現(xiàn)出“樸實無華卻躁動不安”的特點。
第二章 奴隸制時代的美術
1、概述
殷虛甲骨文
這是一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演變的漫長時期。這一時期,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工藝美術、雕刻、繪畫、建筑等都獲得較大發(fā)展,其中祭神敬天的青銅器被奴隸主視作財富、地位和權勢的象征,發(fā)展的水平最高。
2、燦爛的青銅工藝(青銅"禮器"的藝術精神;青銅的造型與裝飾特點;青銅器造型和紋飾的演變)
青銅器是指將紅銅與錫合成的一種合金制作而成的器物。在中國古代,夏、商、周時期是青銅器制作的黃金時期,大量精美的青銅器問世,這些器物的造型和紋飾對于工藝美術史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青銅器的出現(xiàn),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同時也為后世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
青銅器種類主要有禮器(生活用器,體現(xiàn)尊卑)、樂器、兵器、工具及車馬器四大類。
青銅器的裝飾紋樣有哪些?
商代主要有饕餮紋、云雷紋、夔紋、龍紋、風鳥紋等
西周主要有夔紋、鳥紋、等
春秋主要有蟠魑紋(繁縟)
戰(zhàn)國出現(xiàn)了生活氣息濃郁的狩獵、習射、采桑、宴樂、攻占等圖案。
饕餮紋:饕餮是一種想象中的神秘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撐死。它是貪欲的象征。是東海龍王的第九個兒子。
饕餮紋最早出現(xiàn)在距今約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玉器上。據(jù)《呂氏春秋·先識》所述,周鼎上有饕餮圖案,其頭存在,身體缺失,正在吞噬人類。饕餮紋也出現(xiàn)在二里頭文化和夏文化時期的青銅器上,通常是以鼻梁為中心線,左右對稱排列,下唇分明。商周時期的饕餮紋種類繁多,有像龍、虎、牛、羊、鹿的;還有如鳥、鳳、人形等。饕餮紋這個名稱并非古代就有,而是隨著金石學的興起而由宋代命名。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饕餮面具高達21厘米,現(xiàn)存于美國西雅圖圖書館內。隨著時間的推移,饕餮紋在西周時期逐漸失去了其神秘色彩。
已知最早的完整的青銅器是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址出土的“二里頭爵”(夏朝)
青銅藝術的分期:
青銅器育成期、青銅器鼎盛期、青銅器轉變期、青銅器更新期
青銅器的形制特點:
。ㄏ某┢餍涡。鞅诒。
(商朝)器形大,穩(wěn)定厚重
。ㄖ艹┿懳氖⑿
。ù呵飸(zhàn)國)飾紋世俗化
3、建筑(溯源;宮殿建筑之濫觴)
4、繪畫與雕塑(繪畫;雕塑)
小結:夏商周三代是中華 民族 有野蠻步入文明的時期。該時期占統(tǒng)治地位的巫史文化,一方面帶有濃厚的原始文化的痕跡,同時已具有了“遵禮”、“敬祖”的文明化特征。其物化形態(tài)的范型(主要美術遺存)是青銅器,它象征著奴隸主專制的宗教等級制。青銅器的形制沉重,紋飾構象獰厲可怖,內含著某種神秘而威嚴的力量,表現(xiàn)出中華文化黎明期審美設計的特征:神秘的崇高。
第三章 戰(zhàn)國秦漢美術
一、概述
總體把握秦漢時代美術發(fā)展概貌
二、繪畫盛勢
漢代繪畫藝術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形式中?
漢代是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其主要表現(xiàn)形式包括宮殿衙署壁畫、墓室壁畫、帛畫、工藝裝飾畫以及兼具雕刻與繪畫特點的畫像石和畫像磚等。這些作品在表現(xiàn)手法、題材選擇、色彩運用等方面呈現(xiàn)出獨特的風格和藝術魅力,為中國繪畫藝術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墓室繪畫發(fā)達的原因;墓室繪畫的題材
縑帛畫
畫戰(zhàn)國帛的用途、內容及藝術特色是什么?
戰(zhàn)國帛畫主要指湖南長沙楚墓出土的兩幅旌幡性質的帛畫。
內 容:,1.《龍鳳人物圖》31×22.5CM 、(內容:細腰長裙的貴族婦女;鳳鳥翅膀伸展、引頸似飛;神龍張舉雙足、體態(tài)騰飛。)
2.《人物馭龍圖》37.5×28CM 、(貴族男子戴冠、長袍、佩長劍、側身持韁;長龍似舟、飛向天國)
用 途:葬儀中的旌幡,墓主肖像,表示在龍鳳的指引下,靈魂不朽,升歸天國。
藝術特色:用帛子繪制人物立像,側面呈現(xiàn),比例協(xié)調勻稱,姿態(tài)莊嚴肅穆。勾線流暢挺拔,色彩采用平涂和渲染相結合的方式,使畫面更加莊重典雅。
西漢帛畫
湖南長沙馬王堆1號墓出土的西漢帛畫的主題內容和藝術特點是什么?
。ā袄L”字是“絲”字偏旁,指的就是用顏料在絲上設色的意思)
畫面構圖分天上神境(太陽金鳥與月亮蟾蜍、坐著說話的仙人、飛龍)、人間生活(墓主人和侍從)和地下生物(大力士撐著大地、人頭鳥、鰲魚)3個部分,此畫把寫實(人間)和幻想(天界、地界)都融合在一起了。在藝術處理上有這樣幾個特點:構圖上以穿壁的蛟龍,將天上與人間、地下部分有機地聯(lián)合起來,形成一個浪漫熱烈的整體;將墓主人的形象置于旌幡的中心和醒目位置,通過侍從的襯托,顯示其高貴身份;墓主人呈全側面表現(xiàn),突出形象描繪,其形貌服飾刻畫的惟妙惟肖;姿態(tài)矯健生動,富有奇特的想象力;畫面勾線挺拔,線條粗細變化中富有流暢韻致;設色莊重典雅。
三、畫像石、畫像磚藝術
什么是畫像石、畫像磚?分布在哪些地區(qū)?
畫像石與畫像磚是秦漢時期遺存豐富的美術史資料。在堅硬的磚石上面雕繪精美圖像,作品兼具繪畫、雕刻兩種因素。畫像石是雕刻著不同畫面,用于構筑墓室、石棺、墓前祠堂和石闕的建筑石材;畫像磚是用于墓室建筑的磚刻繪畫,是具有裝飾意義的建筑構件。畫像磚以河南、四川出土最多、其藝術造詣最高的當屬四川地區(qū)。
畫像石(磚)的分布;
古樸深厚的山東畫像石藝術;
山東嘉祥武氏祠畫像石的藝術手法是什么?
山東嘉祥武氏祠畫像石采用減地平雕加陰線刻的技法雕成。畫像善于抓住歷史故事矛盾沖突的高潮,善于運用必要的景物以表現(xiàn)特定的環(huán)境,人物之間的關系也處理的非常出色,以夸張的戲劇性動作,在構圖的均衡平穩(wěn)中表現(xiàn)出動感和力度。畫像具有工整、嚴謹、樸素、古拙的寫實特色。
潑辣豪放的南陽畫像石藝術;
清新明朗的四川畫像磚藝術
四川畫像磚的藝術特征有哪些?
四川畫像磚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珍品之一,其主要表現(xiàn)了伏羲、女媧、日月神、西王母等美好神話內容,同時也描繪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車馬出行、宴樂觀舞、門闕儀衛(wèi)等場景。特別是在反映漢代封建莊園經(jīng)濟的農副業(yè)生產活動和集貿活動方面,畫像磚更是做到了淋漓盡致。四川畫像磚風格清新、充滿鄉(xiāng)土氣息,采用了剪影式的圖象、夸張的造型、大的塊面以及簡練的線條,使得畫面物象充滿了運動感和神韻。同時,也體現(xiàn)了雄健、撲拙、生動流暢和博大渾穆的時代特征。作為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一部分,四川畫像磚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四、壁畫
宏麗的廷殿壁畫;
紛繁的墓室壁畫
漢代墓室壁畫有哪些重要遺存?
漢代時期的墓室壁畫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遺產,其主要保存在洛陽卜千秋西漢墓壁畫、洛陽燒溝61號西漢墓壁畫、遼寧金縣營城子東漢墓壁畫、河北望都1號墓東漢壁畫、內蒙古和林格爾東漢墓壁畫等遺址中。這些壁畫描繪了當時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的情況,對于研究漢代歷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反映了漢代藝術的獨特風格和高超水平。這些珍貴的墓室壁畫是我們了解漢代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
五、器物上的裝飾繪畫
銅壁上的畫卷;
瑰麗的漆器裝飾畫
六、秦漢的繪畫藝術特征
七、雕塑
秦漢雕塑的作用與成就是什么?
秦漢時期的雕塑藝術是中國雕塑史上的第一個高峰,被統(tǒng)治者廣泛應用于宣揚統(tǒng)一成果、展示王權威嚴、美化陵園建筑以及紀念功臣將帥等方面。這一時期的陶塑、石雕、木雕、青銅鑄像和工藝裝飾雕塑等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展現(xiàn)出深沉雄大的氣勢與風范。
深沉雄大的大型紀念興石雕:《霍去病墓前石雕》;
西漢霍去病墓石刻的用途、內容和藝術手法是什么?
霍去病墓石刻是西漢紀念碑性質的大型組雕,現(xiàn)存陜西興平縣道常村。漢武帝為紀念多次率兵反擊匈奴侵擾,立下赫赫戰(zhàn)功但不幸病逝的青年將領霍去病而建,并在墓冢周圍放置各種石刻動物,以烘托霍去病戰(zhàn)斗生涯的艱苦和其戰(zhàn)斗功勛的卓著;羧ゲ∧故坦灿14件,全部用花崗石雕成。其藝術特征是;運用循石造型的手法,巧妙地將圓雕、浮雕、線刻技法融會在一起,刻畫形象以恰倒好處、足以表現(xiàn)客體特征為度,不作過多雕鏤,使得作品具有整體感與力度感,堪稱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的杰作。
《馬踏匈奴》雕像的藝術特征是什么?
《馬踏匈奴》置于霍去病墓冢前面,是群雕中的主體和代表作品。雕像高1.68米,以一匹氣宇宣揚、傲然卓立的戰(zhàn)馬來象征這位漢代大將軍;以戰(zhàn)馬將侵略者踏翻在地的情節(jié)來歌頌霍去病抗擊匈奴戰(zhàn)爭中的勇敢;以仰面倒在馬下手持弓箭的敵人形象表現(xiàn)失敗者的垂死掙扎。馬踏匈奴的造型,輪廓準確有力,馬頭到馬背部分作了大起大落的處理,形象醒目,主題突出,風格古樸雅拙、凝重雄健,是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統(tǒng)一的典范,也是西漢雕刻藝術成就的標志性作品。
寓美于樸的陶俑《秦陵兵馬俑》、《擊鼓說唱書》;
秦始皇陪葬陶塑兵馬俑的布局、功能和藝術特點是什么?
秦兵馬俑1974~1976年發(fā)現(xiàn)于陜西臨潼秦始皇陵東西楊村。先后發(fā)掘3座埋葬大型兵馬俑的叢葬坑,其中1號坑象征以戰(zhàn)車和步兵組成的主體部隊;2號坑為弩兵、戰(zhàn)車、騎兵組成的混合部隊;3號坑是軍事指揮部。其中1號坑埋葬的與真人真馬等高的陶塑兵馬俑達6000余件。秦兵馬俑是秦代近衛(wèi)軍的寫照,既擔負著守衛(wèi)陵園的象征職能,又是對秦始皇完成統(tǒng)一中國歷史功業(yè)的紀念。
秦俑的藝術特點是:手法寫實,造型嚴謹,形象生動,性格鮮明。在布局上利用直立靜止體的重復,組合關系的多樣統(tǒng)一和空前的數(shù)量,形成了雕塑群巨大的體量和排山倒海、震撼人心的雄強氣勢。
什么是俑?漢俑的雕塑特點及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俑是古代用于殉葬的物品,題材多是被役使的衛(wèi)士、奴仆和樂舞伎的偶人或現(xiàn)實生活中的畜獸等。傭最早是替代奴隸殉葬的摹擬品,起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漢與隋唐盛行,宋代因流行紙冥器而漸衰。
漢俑的雕塑特點是:長于動態(tài)刻畫,造型適度夸張,形象鮮明,手法簡潔概括,極富生活情趣,表現(xiàn)出稚拙、憨厚、渾樸的藝術風格。代表作品主要有陶塑陪葬兵馬俑、侍女俑、樂舞雜技俑、擊鼓說唱俑等。
多姿多彩的銅雕:《長信宮燈》、《銅奔馬》
漢代重要青銅雕塑與工藝雕塑作品有哪些?
漢代青銅雕塑與工藝雕塑代表作品分別是《馬踏飛燕》(馬在漢代象征了軍力的強大,又如“馬踏匈奴”)和《長信宮燈》。
秦漢兩代,中國封建社會如日東升。大一統(tǒng)的秦帝國的建立,標志著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基本形成,秦皇霸業(yè)氣象不可一世。西漢承秦制,加強中央集權,國勢強盛,文化發(fā)達。顯示王權威嚴,炫耀帝王功業(yè),成為審美設計的主潮。秦漢都城、宮室、陵墓等建筑以及旌幡等工藝的審美設計。
復習:比較秦始皇兵馬俑和漢代石刻(霍去病墓前石刻)藝術的異同。
秦漢時期的雕塑藝術,堪稱中國雕塑史上的巔峰之作。這一時期的雕塑作品,被用來宣揚統(tǒng)一的功業(yè)、展現(xiàn)王權的威嚴、美化陵園建筑、紀念功勛將領等,成為當時統(tǒng)治者們展示權力的有力工具。這些作品所呈現(xiàn)出來的氣魄深沉、雄渾。
秦朝的陵墓兵馬俑注重寫實手法,精細地刻畫了戰(zhàn)士們的裝備和神態(tài);而漢代的霍去病墓前石雕則更注重寫意手法,通過石雕形象傳達出南方楚文化的象征意義。這種風格隨后成為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發(fā)展的主流,對后世雕塑家的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漢代霍去病墓前石雕與秦陵兵馬俑不同的有兩個方面:
1> 題材除了兵馬俑,更多的是文俑,舞俑,雜技俑,侍仆俑等。
2> 藝術處理手法上,漢代注重人物神態(tài)和動態(tài)的刻畫,忽略形體比例結構,甚至有意通過夸張變形達到傳神的藝術效果。
在中國的古代文化中,石刻是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羧ゲ∧骨暗氖袷侵臐h代藝術作品之一。這些雕刻以其神秘和生命力充沛的整體感和力度感而聞名。它們的造型大氣磅礴,堪稱中國漢代最出色的藝術代表之一。這種“寫意”的創(chuàng)作方式逐漸成為中國造型藝術的主流。相比之下,秦始皇兵馬俑是以現(xiàn)實生活為題材進行塑造的,使用了細膩、明快的藝術手法來表現(xiàn)不同手勢、臉部表情和神態(tài),彰顯出強烈的時代特征和個性,是泥塑藝術的巔峰之作。它們?yōu)橹腥A民族古老燦爛文化增添了光彩,也為世界藝術史提供了珍貴的貢獻;羧ゲ∧骨坝16件石刻,包括石人、馬、臥牛等多種主題和題材。它們用簡練、雄健、古拙粗獷的手法刻畫出立體的形態(tài)和生動的表情,彰顯著古代藝術的魅力。這些石雕與秦始皇兵馬俑一起構成了中國古代藝術寶庫中的珍品,展示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為我們的后代提供了無盡的歷史記憶和啟迪。
秦兵馬俑雕塑寫實手法不僅表現(xiàn)在整體的把握上,而且在細部方面也體現(xiàn)了一絲不茍、形象逼真的特點。如秦俑的發(fā)型,有螺旋紋式、波浪式等。發(fā)辮有三股、六股,盤曲扭結,絲絲頭發(fā),陶俑的發(fā)舍有單環(huán)髻、雙環(huán)髻、三環(huán)髻、四環(huán)髻等等,表現(xiàn)了現(xiàn)實生活中束發(fā)絡髻的各種式樣。發(fā)髻的帶頭,有呈扇面形,有為折波形,有的則表現(xiàn)飄擺翻卷。陶俑的服飾衣紋隨體曲折,刻畫得維妙維肖。甲俑鎧甲的甲釘疏密有致,也刻劃得絲毫不差。陶俑腰間所系革帶和帶鉤,腿部扎的行縢,以及靴、履等細部,與實際對比具有極高的相似性。連跪射俑右腳鞋底兩端密中間稀的排列,也是基于人腳著地后部位摩擦輕重不同的考慮。像手指上的骨節(jié)和指甲等也刻畫得十分逼真。就連陶馬口中的牙齒這一不為人注意的細節(jié),以表示馬正處于青壯年時期,把寫實主義手法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其藝術上的地位和意義,而且在世界藝術發(fā)展史上都占有光輝的一頁。
秦兵馬俑的大型藝術群雕用高度概括和細膩寫實的藝術手法,生動地再現(xiàn)了兩千多年前秦軍的磅礴氣勢,是我國雕塑藝術史上的一支奇葩。陶俑制作都很寫實,精確地刻畫出了武士的不同身份,個性與心理活動。兵馬俑不僅形象生動,規(guī)模宏偉,再現(xiàn)了當年秦國兵強馬壯、氣吞山河的風貌,開創(chuàng)了我國雕塑史上大型群塑的先河。即形體高大、數(shù)量眾多、形象逼真。形象逼真,是指兵馬俑的塑造追求畢肖的寫實作風,嚴格地模擬實體,力求與實體相似。不管是兵馬俑的形體、裝束,還是軍陣編列、車的形制、結構等等,都一絲不茍地忠實于現(xiàn)實生活。鬼神在冥間的生活和在人間一樣,追求畢肖便成為塑造俑像的指導思想,也是造型藝術表現(xiàn)上十分普遍的規(guī)律。秦俑的面型是豐富多彩的,可以說是千姿百態(tài)。多種多樣的發(fā)髻、發(fā)辮,反映了作者在統(tǒng)一中力求變化,使俑的形象更加豐富多姿。秦俑造型,把外部形體與內在的氣融為一體。那立如鐵塔似的武士俑,往往表現(xiàn)性格粗曠,氣度勇猛;清秀型身材的俑,則顯得文雅、聰明、伶俐;身材魁梧的軍吏俑。
而在其相比之下,漢代霍去病墓前石雕的價值體現(xiàn)在:其一,借《伏虎》贊美英雄,這較之于秦兵馬俑直接以馬或立像雕塑表現(xiàn)更富于詩性的想象,這是中國紀念碑的“借喻法”。其二,以原石、原形為體,開創(chuàng)了望石生意、因材雕琢的創(chuàng)作方式。這種方式的哲學根基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一方面尊重自然、時間對石頭的“煉就”,另一方面融入人的創(chuàng)造。這與秦兵馬俑相比,更顯漢代重“意”的藝術表現(xiàn)思維方式。秦兵馬俑以物真實為依據(jù)而打造、磨練石頭,使之合乎事理,并通過對生理的刻劃來表達形體的量和力。而漢代霍去病墓前石雕直接借助原石的方式,則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利用了自然的力量,這對建于室外的紀念碑雕塑無疑是最為合適的藝術表達。漢代霍去病墓前石雕:一是“相原石”,先審視石材形狀大體近似何物;二是“合他我”,這是對象與作者的契合;三是“一形神”,在整體把握的大略雕刻中從石里剝出體、面、線,使材料、物象、作者融三為一。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美術
一、概述
總體把握本期美術發(fā)展概貌。
漢朝結束后,中國歷史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一個時期,那就是三國時代。這個時期的特點就是中國被分裂成了魏、蜀、吳三個國家。北方由曹操和曹丕建立了魏國,四川由劉備建立了蜀國,而南方由孫權建立了吳國。這段歷史長河中,三國相互爭斗,形成了一系列的戰(zhàn)爭和斗爭。
三國的時間并不長,大約前后五十年左右,司馬炎又統(tǒng)一了中國,改國號為晉。
司馬炎建立的晉朝,后來因為被北方幾個少數(shù)民族聯(lián)合進攻而滅亡了。但是,晉朝殘余的力量遷到南方,定都金陵(南京),在歷史上稱為東晉。東晉時期,北方被許多外來的少數(shù)民族占據(jù)(十六國到北朝),漢族的文化大都被破壞。許多原來住在北方的漢人,避難到南方。他們保有傳統(tǒng)的文化,重視教育,也產生了很多優(yōu)秀的文學家、書法家和畫家。從東晉開始,漢人在南方建立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南朝)。文化的形式和北方有了很大的差距。
一、人物畫的新發(fā)展
時代新風的開拓者 曹不興、衛(wèi)協(xié);
南北朝時期的重要畫家
陸探微,劉宋時期杰出畫家,創(chuàng)造了“秀骨清像”的繪畫形象。
張僧繇,蕭梁時期代表畫家,造型為“筆才一二,象已應焉”的疏體。
曹仲達,北齊畫家,創(chuàng)造了“曹之筆,其體稠疊而衣服緊窄”的“曹衣出水”的形象與風格。
楊子華,北齊宮廷畫家,在表現(xiàn)當時題材的人物畫和貴族生活的風俗畫上有很大的成就。
人物品藻與傳神寫照——顧愷之和南朝人物畫,顧愷之繪畫理論“遷想妙得”,代表作《洛神賦》、《女史箴》、《烈女圖》。
顧愷之的藝術成就與代表作品
顧愷之,東晉畫家,字長康,小名虎頭,出生于江蘇無錫的貴族家庭。他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擅長詩賦和繪畫。他的繪畫作品涵蓋肖像、歷史人物、道釋、禽獸和山水等各個領域。其中,他的人物畫作品非常傳神,注重描繪眼睛。顧愷之認為,繪畫要傳神,不僅要準確地刻畫人物外形,更要著重表現(xiàn)眼睛的神態(tài)。他曾說:“傳神的描繪正處于阿堵中!边@說明在顧愷之看來,人物的美丑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能夠準確地傳達人物的性格、情感和思想。
顧愷之繪畫筆跡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悠緩自然,將戰(zhàn)國以來形成的高古游絲描發(fā)展到完美境地。顧愷之善用睿智的眼光來審查題材和人物性格,在繪畫中加以提煉,故其畫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耐人尋味。
南朝人物畫陸探微《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張僧繇;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墓室磚畫的內容與表現(xiàn)特點
“七賢”:魏晉時期的文人都有著獨特的個性和追求。他們中有阮籍、嵇康、王戎、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等人,他們擅長詩歌、琴棋書畫,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這些文人熱愛自然,常常去山林中聽松、泛舟湖上、漫步竹林,領悟大自然的美妙。他們也喜歡暢飲美酒,有時候會喝得醉醺醺地高聲唱歌、裸體跳舞,展現(xiàn)出孩子般的天真和不羈。雖然這些文人大多有過深厚的學問和藝術天賦,但卻不愿沉浸在官場紛爭之中,也不屑于與虛偽的人交往。他們推崇玄學清議,喜歡隱逸山林,對于世俗的事物持消極態(tài)度。
“榮啟期”:春秋時代的一個隱士,也和竹林七賢一樣崇尚自然。
此磚畫在南京的一座墓中發(fā)現(xiàn)的。南京是當時東晉的首都。
此畫不是依靠很多的情節(jié)與動作來表現(xiàn)人物故事和生活好尚,而是以刻畫人物的外貌和表現(xiàn)人物的內在精神氣質為主要特征。畫中刻畫了七賢的相貌,塑造了每個人的性格與個性,表現(xiàn)出人物不同的愛好和典型神情,簡練的筆墨中突出了傳神的情趣。壁畫具有南朝人物畫所特有的清瘦秀麗,表現(xiàn)手法寫實,人物動態(tài)生動。
繪畫理論著作——《畫品》標程千古的“六法論”。謝赫品畫藝術標準“六法論”:“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jīng)營位置,傳移模寫!保
《畫品》的作者是南齊(479~502)前后的畫家、繪畫理論家謝赫!懂嬈贰肥枪糯钤鐚L畫作品、作者進行品評的理論文章!懂嬈贰返膬热萦校禾岢隽死L畫的社會功能;闡述了繪畫批評的標準即“六法”;同時對曹不興以來的27位畫家分品第高下!懂嬈贰分刑岢龅睦L畫功能是“明勸戒,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明確地論述出繪畫創(chuàng)作與政治教化密切相關的主張!傲ā笔牵簹忭嵣鷦;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jīng)營位置;傳移摹寫。
北朝繪畫
三、山水畫的興起
顧愷之與山水畫;
宗炳、王微的山水畫論,宗炳《畫山水序》“暢神說”,王微《敘畫》;山水畫興起的原因
四、中國早期的佛教藝術
佛教與佛教藝術溯源;
佛教藝術的東漸與興盛;
早期佛教壁畫的內容和美學特征;
北朝石窟寺壁畫的主要表現(xiàn)題材
北朝石窟寺壁畫以新疆克孜爾石窟壁畫和敦煌莫高窟壁畫最為著名。
壁畫中盛行本生、本緣故事畫。本生指釋迦前生姻緣故事,常以前生為國王、王子、婆羅門、商人,以及弱小動物的遭遇為比喻,突出施舍、仁義等思想,宣揚忍辱犧牲、舍己為人的苦行。如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尸毗王本生、鹿王本生、薩埵那太子舍身飼虎等。
石窟寺藝術及其代表石窟寺
石窟寺藝術是我國佛教寺院的一種藝術形式,用于禮佛和修煉的地方,始于公元4世紀(漢末),盛于5~8世紀(南北朝~五代),此后逐漸衰落。石窟寺多依山開鑿,窟前建造木構或仿木構窟前建筑。
石窟寺藝術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是石窟寺佛教壁畫和佛教造像。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的佛教繁盛發(fā)展,許多寺廟建立了石窟來供奉佛像和經(jīng)文。其中,代表洞窟有四個:甘肅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以及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這四處石窟都是我國佛教歷史上的重要遺址,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文化和藝術遺產。
1. 甘肅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地處河西走廊西端,位于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里鳴沙山東麓。前秦(北朝)建元二年(366)開始建窟,此后洞窟的開鑿與寺院德望興建逐漸興盛,形成歷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11個朝代不斷修造而成的莫高窟。莫高窟至今存有492個洞窟。
2. 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在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的麥積山上,開鑿于十六國晚期,隋、唐至明、清續(xù)有修鑿,現(xiàn)存洞窟194個,各種造像7000余尊。佛教造型清新秀麗,明顯有別于云岡、龍門的龐大造像。
早期佛教雕塑,第一階段以北魏云崗石窟造像為代表;
3.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部的武州山,在北魏時期被開鑿出來。寺內主要雕像宣揚了“皇帝即是當今如來”的思想,強調君權和神權的統(tǒng)一。主像高大雄偉,占據(jù)整個窟內空間,給朝拜者帶來無比威嚴和壓迫感。雕像造型粗壯,面型方圓,鼻梁挺直,衣紋流暢簡潔,呈現(xiàn)出中亞造像的特色。
第二階段以洛陽龍門賓陽洞造像為代表;
4.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郊,坐落在伊水兩岸。這里主要有賓陽洞、古陽洞、蓮花洞、石窟寺洞等。石窟內的雕像面容秀美,身穿華麗的衣袍,神態(tài)優(yōu)雅,與印度、西域以及北方造像風格大不相同。這些雕像的出現(xiàn)標志著外來佛教藝術已經(jīng)開始與中華民族傳統(tǒng)藝術相互融合,為漢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第三階段以北齊石刻為代表;
佛教建筑
南朝陵墓雕刻——辟邪的作用與雕刻特點
南朝陵墓前石獸一般稱辟邪。它形如獅子而有翼,有角或無角,是根據(jù)傳說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取其驅邪求;蛏傻暮x。在細分,雙角為辟邪,獨角為天祿。
其藝術特點是:形體碩大,氣度恢宏,形象夸張。
這種雕刻的特點在于使用整塊石頭進行雕刻,塑造出頎長的身形,腰部微曲,昂首闊步,展現(xiàn)出強有力的曲線美。雕塑上刻有雙翼,但不會給人輕盈靈動之感,而是注重體積和重量感,顯示出雄壯氣勢,以凸顯墓主人尊貴的身份。
小結: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亂世”之一。然而,在這個動蕩混亂、充滿沉郁悲涼之氣的浮塵亂世,卻出現(xiàn)了中國古代文化多元走向的繁榮局面。該時期的寺廟、園林建筑以及服飾制作、青瓷工藝等方面的審美設計,都達到了很高水平。追求清高脫俗的名士生活方式,樹起了后世文人雅士生活發(fā)生審美觀的標準和規(guī)范。
該時期的審美設計兼容各種風格,佛寺建筑的華美富麗,中亞風格的金銀器的精美燦爛,與女式常服的輕盈飄逸,園林的自然天趣,青瓷設色的清玄幽雅,相映生輝,構成多姿多彩的魏晉風光。
復習:顧愷之其人與其藝術成就,并賞析其代表作品《洛神賦圖》
顧愷之(公元346—407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省無錫縣﹞人。東晉時期杰出的人物畫家。曾為桓溫及殷仲堪參軍,義熙初任通直散騎常侍。他家祖輩都是晉朝官吏、書香人家。顧愷之很小就博覽群書,嶄露才華。博學有才氣,工詩賦、書法,尤精繪畫,擅畫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有“才絕、畫絕、癡絕”之稱,“才絕”是說顧愷之聰穎,多才多藝;“畫絕”是說顧愷之擅長繪畫;“癡絕”就是顧愷之對藝術研究專心致志的精神。與陸探微、張僧繇并稱“畫界三杰”。
顧愷之學畫師從衛(wèi)協(xié),最善于圖畫人物,東晉的大名士謝安認為顧愷之的人物畫是前無古人的。后人評論其畫:意存筆先,畫盡意在,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其筆法如春蠶吐絲,輕盈流暢,遒勁爽利,稱為“鐵線描”;造型布局六法俱全,運思精微,襟靈莫測。與師承他的南朝宋陸探微、梁張僧繇,并稱“六朝三杰”。而“像人之美,張得其肉,陸得其骨,顧得其神,神妙無方,以顧為最”。與陸探微合稱“顧陸”,稱為“密體”畫派,以區(qū)別于南朝梁張僧繇、唐吳道子的“疏體”畫派。
畫跡有《秋江晴嶂圖》、《廬山圖》、《雪霽望五老峰圖》等名作,其中《雪霽望五老峰圖》被推崇為山水畫開創(chuàng)之作,F(xiàn)存《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均為唐宋人摹本。
《洛神賦圖》是一幅以曹植的著名詩篇《洛神賦》為題材的巨幅絹本著色畫卷。這幅北宋摹本,絹本,水墨著色的畫作,縱27厘米、橫572厘米。曹植是曹操的次子,他和哥哥曹丕一同跟隨曹操破袁紹時得到了甄氏女子。然而,曹植深愛甄氏,可曹操卻把甄氏許配給了曹丕。曹植在一次朝見中得知甄氏已經(jīng)去世,心情極度沉重。他在回家的路上路過洛水,更加激起了他對甄氏的思念之情。追想宋玉所講的神女故事,曹植寫下了敘事賦《感甄賦》,后來被魏明帝改名為《洛神賦》。這篇賦表達了曹植在愛情生活中的感傷情緒,是我國古典文學中非常有名的一篇韻文。顧愷之以此賦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洛神賦圖》。
顧愷之的繪畫巧妙地將詩人的幻想形象化,尤其是他對洛神的描繪,讓她多次出現(xiàn)在水面上,手持麈尾,衣帶飄飄,動態(tài)委婉從容。這種可望而不可及的無限惆悵的情境將洛神的美麗和神秘感完美地表現(xiàn)出來。曹植則頭戴梁冠,身穿寬袍大袖,在華蓋下隨從者的簇擁下,展現(xiàn)了一個貴族詩人的高雅風度。這些都是顧愷之藝術中的獨特之處。
這幅畫展現(xiàn)出洛神的美麗和光彩,同時也描繪了她與曹植之間若即若離的關系。畫面上,曹植身穿紅色長衣,坐在洛水邊,背后站著三名侍者手持宮扇,另外兩名侍者手捧詩書。曹植對洛神表露出深深的愛慕之情,而洛神則穿著奇異的服飾,猶如驚鴻翩躚,仿佛游龍般婉轉多姿,榮耀如秋菊,華茂如春松。她梳著高高的云髻,手持麈尾,望著曹植,帶著依戀的神情,好似兩人正在相互交流。
美術的讀書筆記15
大家都知道課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我們美術教育也不例外。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教師教,學生學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很多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的新知識。通過平時的教學工作以及課外學習探索、實踐與反思,我說說我自己一些心得體會。
一、讓學生有正確的學習動機,明白為什么要上美術課,增強理性認識。
學習的過程,第一層是學習動機,第二層是學習興趣,再向上依次是愛好、習慣、對事物價值的判斷,最后一層是世界觀。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就不會有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更不能達到預期效果。中學生比小學生更具有理性思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個特點因勢利導,把美術與世界發(fā)展、個體發(fā)展、歷史發(fā)展、科學發(fā)展等的關系進行分析,深深打動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同時,要告訴學生,學習美術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要虛心和耐心;美無處不在,要隨時隨地注意感受和分析,以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
二、以教材為根本,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課程。
中學美術教材以欣賞課為主,學生實踐課較少,這在一些基礎教育較弱的地區(qū)實施起來要困難一些,因為有些農村小學、初中沒有開設美術課或沒有開足美術課,即使開了美術課的學校課也上得很敷衍,這使很多學生沒有美術基礎。沒有作畫體驗,進行欣賞就有一定難度。所以我認為有必要從實際出發(fā),安排一些實踐課,如靜物寫生、風景寫生、人物頭像寫生、人物速寫、簡筆畫及創(chuàng)意課等,讓學生體會空間、平面、用筆、用色、觀察、創(chuàng)意等,這樣有了體驗再來進行高層次的欣賞,學生感受要深刻一些、輕松一些,也會感興趣一些,教學效果也好一些。
三、使學生的思維活躍。
學生思維的.活躍就是課改后教師觀念轉變、教學方法更新、師生關系融洽的結晶。傳統(tǒng)美術教學多是圍繞“欣賞畫”或“比著畫”為主要內容展開的,以最終大家都一樣為結果;美術教學的真正意義基本上沒有得到充分體現(xiàn),學生僅有的一點靈感也逐漸在“比著畫”中消失。當然,臨摹能力作為基礎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必須的,但在小學階段,即使臨了也要以能臨出獨特的個性為佳。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開發(fā),是新課程改革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四、要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開拓廣闊的課堂教學空間,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fā)展。
美術是用來表現(xiàn)豐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種手法。事物、情感是時時推陳出新的,創(chuàng)新精神也是社會成員最重要的心理品質之一。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是教學的根本任務。通過美術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將會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也給教師的課堂有了更廣闊的空間,在傳承古今文化的同時也有了時代的產物。這對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全面的發(fā)展是有獨特的作用的。
五、課改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藝術素質
新的《藝術課程標準》指出“關注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的整合發(fā)展,以人的發(fā)展為中心”。在以前的小學美術教學中,往往忽視了兒童美術教學中的教育對象——人,作為一種“生態(tài)現(xiàn)象”和人生的一個“生命階段”獨立存在的意義。我認為,小學美術并非僅僅是純粹意義上一幅圖畫的完成,而是從內心深處一種似乎原始的藝術表現(xiàn),它的稚拙、天真和爛漫是我們成年人所無法理解的。有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不教而教”的隱性教育方式, “美術教師只不過是材料的供應者和鼓勵者”。我認為:“不教而教”中的“不教”,就是你不要過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規(guī)范他。“教”就是要啟發(fā)他、引導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美術習慣。
總而言之,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創(chuàng)立更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與學的美術實踐方式,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體現(xiàn)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各種課型的美術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有更大地提高,在美術教學中能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美術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美術教師讀書筆記03-05
美術教師讀書筆記01-20
關于美術的讀書筆記(通用25篇)04-30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讀書筆記07-10
讀書筆記11-12
讀書筆記05-15
《老人與!纷x書筆記-讀書筆記07-06
經(jīng)典讀書筆記11-25
童年讀書筆記 童年讀書筆記通用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