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1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這本教育名著,我深深被他的理論折服,被其教育實踐所吸引。蘇霍姆林斯基用自己的行動給廣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勵我們用童心喚醒愛心,用愛心滋潤童心。
在這本書中蘇霍姆林斯基所寫的教育實踐字里行間流露出他的愛,這包括他對教育事業(yè)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讓他們擁有愛心、懂得怎樣去愛別人。他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作者深愛著這些孩子,他親昵地稱他們?yōu)椤靶〖一铩⑿」怼,他認為教師首要的職責就是“愛孩子”。因為愛,他期望每一個孩子都有著健康的體魄;因為愛,他也竭盡全力去幫助孩子們學會學習。愛孩子,應該說是作為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但如果是始終如一的愛,堅持不懈的愛,面向全體的愛,也是不容易做到的。愛孩子,很重要的一點是愛得要純粹。不是施舍,不攙雜功利。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告誡教師們:“請記。撼晒Φ臍g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教師的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師愛是教師發(fā)自內心的對學生關心、愛護、尊重、信任、期望、賞識以及盡責的美好情感,我們上課時,向學生露出的親切笑臉,投去的友善目光,;下課時,我們留在教室和學生們談心,說笑話……都是師愛的表現(xiàn)。當學生感悟到這種師愛后,便會激發(fā)出積極向上的熱情,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學生才會把我們當朋友,敞開心扉,讓我們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如果我們發(fā)自內心地向學生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語言去打動他們、啟發(fā)他們、感化他們、誘導他們,讓他們增強信心和勇氣,讓他們認識到問題的根源,奮起直追,最終他們會成為生活和學習的強者。
蘇霍姆林斯基曾多次在書中強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知識的入門。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杰也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碑斠粋人對某種事物發(fā)生興趣時,他就會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必將成為他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生對學習有無興趣,既是反映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教師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應該成為每個教師在教學中不斷追求、探索的重要內容。愛爾維修如是說:“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贊嘆,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們是哺育萬物的陽光雨露,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當把關心留給社會,把熱心留給學校,把中心留給教育,把真心留給同事,把耐心留給自己,把愛心留給學生;讓我們真正做到:把整個心靈獻給每一個孩子!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2
前幾日,終于把蘇老的這本著作完整地拜讀了,下面是我的一些感觸,與大家共勉:
蘇霍姆林斯基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他對教育實踐的愛,包括他對教育事業(yè)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他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
的確,愛是人類復雜情感中高尚的結晶。父母對孩子的愛,有著本能之愛的情感成份,往往較多地滲透著長輩對下一代的保護、支配的情緒色彩,甚至摻雜無原則的將就和溺愛。師愛則具有完全不同于父母之愛的特征。師愛的本質,是教師對學生的主動給予,是奉獻,它表現(xiàn)為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尊重、負責和理解,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有愛心的人,我們的教育本質上實在就是愛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在書的前言部分寫到:“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盡不猶豫地回答說:愛孩子!
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高尚道德情操的體現(xiàn),其對孩子們深沉的愛,兼有父母的親昵溫存和睿智的嚴厲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那種愛。該書中浸透著蘇霍姆林斯基對孩子們的愛,正如他在書中所說:“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于我是最大的幸福!敝挥邢裉K霍姆林斯基那樣把孩子放到心靈的深處,和孩子們共同活動,在活動中與孩子們進行活躍的、自然的、不中斷的交往,才能成為孩子的知心的朋友,到達教育活動的至高境界。 愛孩子首先要接觸孩子。蘇霍姆林斯基以為“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
看到這里,我不由得想到我剛上班時的一些事:我們開始以為擁有豐富的知識就能當好教師,結果卻不是那樣,哪怕你滿腹經綸,口若懸河,課堂上照樣會有人充耳不聞。我們當時在想是不是教學方法有題目,隨后的教學中自己更加注重教學方法多樣化,教學魅力確實提升了,但仍有人對你熟視無睹。我們當時挺困惑、挺委屈。后來與老教師交談后我們才知道題目的所在,原因是我們在剛開始的時候沒有主動參與到孩子中往,與他們的交流不夠。以后的日子里我們放下身份,懷著童心主動往找孩子們,主動與他們交流,與他們“打成一片”,作為孩子的知心朋友與他們一起學習,一起做游戲,最后師天生為了好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時間固然很短,但我們對孩子付出了真心、付出了愛,同時也得到了孩子們的愛和尊重。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3
看完《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頗受觸動。作者從自己平凡的教學生涯中提煉出自己對教育的研究,來源于實踐又回歸于實踐。令我感動的是他對教師這份職業(yè)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戰(zhàn)爭結束之后,他的領導問他戰(zhàn)后想要從事什么職業(yè),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我要回到學校去當老師,這本來就是我的職業(yè)!庇谑,他就一直從事教育研究,直到去世。我想,這份堅持與執(zhí)著,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都是難以達到的。蘇霍姆林斯基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孩子們,所以他給這本書題名叫《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他說,他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愛孩子,不僅愛自己的孩子,而且要愛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這種赤誠的教師之心,令人感動。
在剛開始讀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這個名字時,我對他就充滿了幻想與憧憬,作者將會通過怎樣的方式來撰寫這樣的一本書,將用怎樣的方式來將心靈獻給孩子。帶著這樣的疑惑,我翻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對于即將成為教師的我們,這本書無疑成為一部啟蒙“教材”。兒童世界是一個特殊的世界。兒童有他們自己的善惡和榮辱觀念及人的尊嚴觀念;他們有自己的審美標準,甚至有自己的時間尺度。而作者正是站在兒童的角度,在快樂中教育,在孩子的世界里陪同他們成長。在孩子面前作者不是老師,不是校長,是朋友,頂多是一位大朋友,能夠牽著孩子們的手玩耍、學習、成長。而作為明日之師的我們,從中學習的不僅是思想,而更重要的是行動,切合實際的作為。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這本教育名著, 我深深被他的理論折服。被其教育實踐所吸引。蘇霍姆林斯基用自己的行動給廣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勵我們用童心喚醒愛心,用愛心滋潤童心。
在這本書中蘇霍姆林斯基所寫的教育實踐字里行間流露出他的愛,這包括他對教育事業(yè)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讓他們擁有愛心、懂得怎樣去愛別人。他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作者深愛著這些孩子,他親昵地稱他們?yōu)椤靶〖一、小鬼”,他認為教師首要的職責就是“愛孩子”。因為愛,他期望每一個孩子都有著健康的體魄;因為愛,他也竭盡全力去幫助孩子們學會學習。愛孩子,應該說是作為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但如果是始終如一的愛,堅持不懈的愛,面向全體的愛,也是不容易做到的。愛孩子,很重要的一點是愛得要純粹。不是施舍,不攙雜功利。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贊嘆,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們是哺育萬物的陽光雨露,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當把關心留給社會,把熱心留給學校,把中心留給教育,把真心留給同事,把耐心留給自己,把愛心留給學生;讓我們真正做到:把整個心靈獻給每一個孩子。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4
蘇霍姆林斯基,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一個把整個心靈都獻給孩子的人,對于他的教育故事,一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是:
一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在校園里散步,看到幼兒園一個4歲的女孩摘下了校園的花房里新開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從容地向外走。蘇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她為什么要摘花,就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摘這朵花是送給誰的?能告訴我嗎?”小女孩說:“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訴她學校里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奶奶不相信,我現(xiàn)在摘下來送給她看,看過后我就把花送回來。”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顫動了,他帶著小女孩,從花房里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孩子說:“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你媽媽的,感謝她養(yǎng)育了你這樣好的孩子!
這個故事是意味深長的。對于蘇霍姆林斯基來說,沒有什么比人更重要的了。他談論的中心始終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智力、人的情感。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沒有生硬的說教,沒有繁瑣的理論,只有溫和的話語和天才的思想,豐富著我們的心靈,如同聆聽一位長者的諄諄教誨。
只有那些始終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作者深愛著這些孩子,他親昵地稱他們?yōu)椤靶〖一、小鬼”,他認為教師首要的職責就是“愛孩子”。因為愛,他期望每一個孩子都有著健康的體魄;因為愛,他也竭盡全力去幫助孩子們學會學習。愛孩子,應該說是作為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但如果是始終如一的愛,堅持不懈的愛,面向全體的愛,也是不容易做到的。愛孩子,很重要的一點是愛得要純粹。不是施舍,不攙雜功利。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敝挥邪押⒆臃旁谧约旱男撵`深處憐惜、愛護,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憂傷,才能贏得孩子的心。同時,無論年青還是年老,教師都要擁有童心。以孩子的眼光來看待事物,時時提醒自己,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孩子,你就能夠更寬容,更豁達,也能夠讓孩子更喜歡你。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啟發(fā)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贊嘆,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們是哺育萬物的陽光雨露,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5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晚年之作,該書記述了作者晚年期間與一個班的三十一名學生朝夕相處的平凡歲月,內容是一年級小學預備班和四年級小學班的日常教育和教學工作。咋看之下沒有什么奇特之處。那么這本書的魅力何在?掩卷細思,一顆熱愛教育工作、熱愛兒童的火熱的心鎖迸發(fā)出來的無窮創(chuàng)造力呵生命力,正式它的魅力所在。
本書第一部分講述“快樂學校”,是出自這位教育家的愛心的一項成功創(chuàng)舉。作者以滿腔熱情發(fā)出了“要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的呼聲。
本書第二部分《兒童時代》寫的是小學四年的學校教育。這部分總結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小學教育思想,強調健康和掌握知識的范圍,反對過重的課業(yè)壓力。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中,德育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德智體美勞五育是緊密相聯(lián)的。他一方面把小學生的健康提到了首位,同時又指出合理的學習生活、勞動、豐富的精神生活對于兒童身心健康的重大影響。而作者本身也正是為了培養(yǎng)這樣一種和諧的人嘔心瀝血。可以看到,帕夫雷什中學創(chuàng)造的豐富多彩的活動都是從屬于這一目標的!暗轮求w美勞”五個字,絕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是有纏綿不斷的關系的。盡管這五個字的各自用處不同,但卻都緊緊聯(lián)系著個人之人生與社會。作為教師一言一行都無不在影響學生。所以,教師要不斷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要做學生的楷模。
因為喜歡看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所以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摘錄下來。順便談談自己的感悟。
1、對教師來講,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猶疑地回答說:愛孩子。
愛孩子,應該說是作為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但如果是始終如一的愛,堅持不懈的愛,面向全體的愛,也是不容易做到的。愛孩子,很重要的一點是愛得要純粹。不是施舍,不攙雜功利。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這樣,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憐惜、愛護,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憂傷,才能贏得孩子的心。同時,無論年青還是年老,教師都要擁有童心。以孩子的眼光來看待事物,時時提醒自己,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孩子,你就能夠更寬容,更豁達,也能夠讓孩子更喜歡你。
2、兒童世界是一個特殊的世界,兒童有他們自己的善惡和榮辱觀念及人的尊嚴觀念;他們有自己的審美標準,甚至有自己的.時間尺度:童年時代,一天猶如一年,而一年則是無限長的。我一向認為,要進入童年這個神秘之宮,就必須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一個孩子。
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憐惜、愛護,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憂傷,才能贏得孩子的心。同時,無論年青還是年老,教師都要擁有童心。以孩子的眼光來看待事物,時時提醒自己,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孩子,你就能夠更寬容,更豁達,也能夠讓孩子更喜歡你。
2、學習,是兒童精神生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領域。真正的學校,那是獐集體的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多彩的精神生活,它以多種多樣的志趣和愛好把施教者與受教者聯(lián)系在一起。
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是一個教師最大的收獲。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6
自從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這本書,對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啟發(fā)。啟發(fā)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的微笑,由衷的贊嘆,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
蘇霍姆林斯基,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一個把整個心靈都獻給孩子的人,對于他的教育故事,一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是:一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在校園里散步,看到幼兒園一個4歲的女孩摘下了校園的花房里新開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從容地向外走。蘇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她為什么要摘花,就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摘這朵花是送給誰的?能告訴我嗎?”小女孩說:“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訴她學校里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奶奶不相信,我現(xiàn)在摘下來送給她看,看過后我就把花送回來。”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顫動了,他帶著小女孩,從花房里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孩子說:“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你媽媽的,感謝她養(yǎng)育了你這樣好的孩子!
這個故事是意味深長的。對于蘇霍姆林斯基來說,沒有什么比人更重要的了。他談論的中心始終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智力、人的情感。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沒有生硬的說教,沒有繁瑣的理論,只有溫和的話語和天才的思想,豐富著我們的.心靈,如同聆聽一位長者的諄諄教誨。只有那些始終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教師。
從這本書中,我還感悟到教師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頭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人們希望別人肯定和重視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種積極情感,是不斷追求、積極向上的動力,是生活的精神支柱,有了自尊心,孩子才能自愛、自嚴、自重;做了錯事才能自責,才能自我評價和自我監(jiān)督,自我控制及自我教育。所以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在處理孩子之間發(fā)生的矛盾時,首先把孩子個體的尊嚴放第一位。
教師是人類最偉大最神圣的事業(yè),擔負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希望。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深知道自己所擔負的責任和使命感,與孩子們一起成長,一起歡笑,“沒有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是的,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教師,在工作中應該身體力行,用愛心感染每一位學生。只有這樣人與人之間將會達到和諧圓滿,師生之間將會達到互敬互愛。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要對孩子做到有耐心,耐心的告訴他們,讓他們知道哪些事情是對的,哪些事情是不對的,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教育他們要做一個有愛心、懂禮貌的好孩子。我們要用愛心打開了孩子情感世界的第一扇窗,讓孩子們在被愛中學會愛。
所以,每天我要用愛撥動孩子們心靈的七弦琴,用心感受孩子們純真的笑容、稚嫩的聲音,讓愛的種子在孩子中發(fā)芽。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心得體會10-11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05-28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后感10-15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后感05-27
(推薦)《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后感10-11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的讀書心得體會02-09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