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嘆點評版《水滸傳》讀書筆記
內筒簡介
古典名著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確立,首先當然是這些名著本身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所致,但是也與這些小說刊刻之后,一大批眼光獨到的小說批評家們極力批點評說有極大的關系。像李卓吾、金圣嘆、毛宗崗、脂硯齋等名字在人們的心目中,就是與《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密切相連的。他們不僅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典小說批評史的新局面,也使更多的讀者通過他們的批評更深入地了解了這些古典名著的精髓和魅力。金圣嘆腰斬《水滸傳》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說法,自從金圣嘆推出他的貫華堂本《水滸傳》后,有近兩百年人們不知道世上還有一百回和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滸傳》。自鄭振鐸們挖掘出所謂全本《水滸傳》后,金圣嘆的七十回本《水滸傳》又很少有人見到其廬山真面目了。那么,金圣嘆的批評本《水滸傳》是不是被腰斬的,他為什么要腰斬《水滸傳》,七十回本的《水滸傳》和金圣嘆的批評究竟是什么樣子,他所批評的七十回本《水滸傳》究竟有沒有獨特的魅力。這些問題,相信讀者在讀完這個批評本之后會找到答案,也會由衷地佩服金圣嘆的膽識和才華。而金圣嘆那些見解獨到、語言獨特的批評文字,也會讓讀者耳目一新。他所提出的人物"性格"說,在中國小說批評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金圣嘆簡介
金圣嘆(1608.4.17—1661.8.7)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嘆,別號鯤鵬散士,自稱泐庵法師。明末清初蘇州吳縣人,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批評家。
明末諸生出身,為人狂傲有奇氣。他本姓張,因明亡誓不仕清,常喟然嘆曰:“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嘆?”從而改姓“金”,字“圣嘆”,名人瑞。
金圣嘆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學批評,對《水滸傳》、《西廂記》、《左傳》等書及杜甫諸家唐詩都有評點。
他乩降才女葉小鸞,寫下動人篇章,成為江南士人佳話,亦為曹雪芹構思和創(chuàng)作《紅樓夢》的素材之一。金圣嘆提高通俗文學的地位,提出“六才子書”之說,使小說戲曲與傳統經傳詩歌并駕齊驅,受推崇為中國白話文學運動的先驅,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金圣嘆點評版《水滸傳》讀書筆記一
不讀金圣嘆的《水滸》等于沒讀《水滸》,這話雖然聽起來有點夸張,可實際上也并非言過其實。
自金圣嘆七十回(到英雄排座次,盧俊義驚夢止)評本一出,全國上下,只知有金本《水滸》,而不知有全本百二十回《水滸》。直到鄭振鐸將古本翻出,加上本朝太祖“《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的推波助瀾,金本的地位才一落千丈,甚至金圣嘆本人,也因為腰斬《水滸》的罪名而被百般問責。實際上從我的個人閱讀體驗,七十回以后的內容讀不讀兩可,尤其是明顯后人所加的征遼以及討伐田虎王慶等內容,更是明顯帶著明末清初的時局色彩。征方臘……怎么說呢,我從小就不喜歡看,前七十回的英雄,一個個何等英雄氣概,氣宇軒昂,到這里就如砍瓜切菜,齊刷刷倒下,正可謂,你(續(xù)作者)讓我死,我怎敢不死?死也罷了,卻偏死得窩窩囊囊,毫無性格,比起前四十回篇篇字句飛舞,令人大快朵頤的酣暢淋漓,那真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了——因此金本一出,腰斬《水滸》,想來大多數人(如我一般)的心里,皆都拍手稱快,不亦快哉!
金圣嘆可謂清初一奇人、狂人、怪人,恐怕再多的頭銜和贊美之詞加在其頭上也不足為過,他立下宏愿,要評點的六才子書,第一才子書:莊子所著《莊子》;第二才子書:屈原所著《離騷》;第三才子書:司馬遷所著《史記》;第四才子書:杜甫的《杜詩》;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所著《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原書一百回,刪定為七十回;第六才子書:王實甫所編《西廂記》。
可惜由于哭廟事件受株連,到臨死之時,只完成了《水滸》和《西廂記》的評點(金本《西廂記》也刪去了最后的大團圓結局,結束于“草橋驚夢”,這充分顯示了金圣嘆的卓越見識和藝術眼光),唐詩的評點只完成了一小部分,他不無遺憾地在臨刑前說,“且喜唐詩略分解,莊、騷、馬、杜竟何如?”到如今我們所見到的金圣嘆作品,也只能從這兩部才子書和《金圣嘆批才子古文》一書中領略一二了。
學習小說寫作和文法,不得不提金圣嘆。因為他是李贄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小說評點美學的大家——甚至說是古典小說評點的最高峰也不為過。很多小說的寫作手法,在金圣嘆的.評點中都會將妙處逐一揭示出來,令人有清風拂面、醍醐灌頂之感,后人的小說評點,例如毛宗崗評的《三國》和脂硯齋評《紅樓》,便明顯受到了金圣嘆評點風格的影響,脂硯齋還曾經感嘆過這樣的話,“假使圣嘆見之,正不知批出多少妙處”、“作者已逝,圣嘆云亡,愚不自諒,輒擬數語,知我罪我,其聽之矣”云云,可見在脂硯齋心目中,金圣嘆的小說評點地位是多么高高在上而不可超越。
關于金圣嘆腰斬《水滸》的功過,這里無法一一細說。且喜本版中將七十回(差異最大的文本)單獨列出,后接續(xù)百二十回文,以供感興趣的讀者研究參閱。
感受金圣嘆的魅力,請從《第五才子書:水滸傳》始!
金圣嘆點評版《水滸傳》讀書筆記二
《水滸》幾乎家喻戶曉,但是對水滸的了解到達入門級別的人絕對少于5%。
學生時代一直本鄙視水滸,原因是看著宋江不爽,直到我看到了金圣嘆的點評,才認識到這部名著的價值。之后我看金本水滸無數次,感觸頗深。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水滸傳》根本就有兩本書,其中一本是金批的水滸,另外一本是其他的水滸。簡單說,我們?吹姆北尽端疂G》(簡本體系的諸版本價值基本體現在學術上,其藝術水準一般)有三種:70回(即金圣嘆點評的本子)、100回、120回。除此以外49年以后一些文盲還出過一種坑爹的71回本(將楔子獨立出來作為第一回),不談也罷。
有人想當然以為故事越全越好(120回),有人以為故事最本色最好(指100回,學術界多數認為這是最早的版本),但是在讀過這三種版本之后,我深深體會到,還是70回本文學成就最高,而70回本也是近300年來最通行,直到民國以前,人們談水滸都是指金批的70 回本,所謂百回本,120回本幾乎被人遺忘——最簡單的證據是,很多水滸的續(xù)書(如蕩寇志等)都是接著“驚惡夢”(或者說排座次)來繼續(xù)的。直到五四時期,人們才開始重新發(fā)現100、120等版本,這些版本的“復活”對學術當然是一種成就,但從文學水準方面看無疑是一種倒退。具體的大家還是自己看書體會,要講清楚是論文甚至專著的任務,我這小小一篇短評擔不起。
其次,70回本和其他的版本完全是兩部書。大家千萬不要以為其他的版本就是多了招安的情節(jié)啊,如果你認真讀過不同的版本,就會發(fā)現,作品的主旨,人物的定位都是完全不同的。盡管粗看起來70回本與其他版本在文字上差別不大,但細細看來已經脫胎換骨。比如說,其他版本中宋江是真的“忠義”,是自始至終就實實在在想招安的。而70回本中,宋江是一個堪于曹孟德比肩的奸雄形象,而這種效果基本上來自金圣嘆改編的文字——總量不超過5%。但作品的立意、人物的形象全翻轉過來,真是非常神奇的事情,這已經遠遠超出了文學批評的范疇,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創(chuàng)作了。因此我一直以為,金圣嘆應該算《水滸》的作者之一。是啊,既然高鶚可以算紅樓夢的作者之一,金圣嘆為什么不能算《水滸》的作者之一呢?
最后講一下,在學術界,主流意見認為100回最古老,70回本依據的所謂“古本”完全是金圣嘆的杜撰。我不同意這種觀點。因為我經過認真的研讀,發(fā)現有很多證據顯示100本的前70回和后30回的文筆是有明顯差異的。而且,前70回中有很多跡象顯示,其原作者確實是將宋江看成是“奸雄”的,按照中國的文化傳統,重視“正名”,表現在文學傳統中就是,好人恒好,惡人恒惡,人物首先有個“定性”,一切的情節(jié)和描寫都不應該違背這種定性。例如在三國中劉備是仁主,所以即使他摔阿斗的虛偽,奪四川的不義也被渲染成“仁義”。紅樓夢對人物的多側面描寫在水滸的時代還沒發(fā)展出來。在100回本中,宋江是個忠臣義士,因此合理的情況是文本應該始終強調這種“定性”,事實上,在后30回中這一點做得非常到位。但是在前70回中卻不然,盡管在作品自己的行文中不斷強調他如何“忠義”,但是很多細節(jié)卻暗示他是“魔君”,是變亂天下的亂臣賊子。最硬的證據是書中對天象的解釋、對“童謠”的解釋——這兩者在今人看來是封建迷信,但在古人來說是被人廣為接受的宗教觀念,其權威性不亞于當今世界的意識形態(tài)。
這些都是非常反常的。
看看水滸的不同版本會覺得,修改書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情,一個行為怎么解釋,改一下就行了,甚至可以直接加作者的評論,因此,如果70回本確實有一個“古本”的話,將之改成現在100回本的樣子很簡單。但是那些暗示宋江是亂臣賊子的細節(jié)確實沒法改的,因為那是深深根植于中國傳統的文化觀念,無法被修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