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德州過年風俗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斑^年”歷來是中國人的重大節(jié)日,德州也不例外。依循古歷,農(nóng)歷臘月三十(小建二十九),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謂之“除夕”。德州城人們有許多過年的事情,必須在這一天辦完,如:撒歲、貼對聯(lián)、祭天、布燈、放鞭炮、接神、包餃子、辭歲、守歲等。以下是山東德州過年風俗,歡迎閱讀。
撒歲
除夕清晨,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元旦至初五,不準動笤帚),并把水缸挑滿,然后將芝麻稈遍撒院中,名曰“撒歲”或“踩歲”。因“歲”與“祟”諧音,其意,將“邪祟”撒開踩爛,以期新年吉祥,吉慶。
貼對聯(lián)
除夕上午貼對聯(lián),亦稱“貼春聯(lián)”,“貼對子”。貼對聯(lián)與貼門神并行。“門神”系民間用木板彩色套印,有的繪披掛甲胃執(zhí)戈、懸弧佩劍的神荼和郁壘(傳說善于捉鬼的兩兄弟),有的繪蔚遲恭和秦叔寶,以示驅(qū)鬼避邪,保護家人平安。
對聯(lián)古稱“桃符”,據(jù)說古人過年時,把兩塊畫著鬼王的桃木板放在大門兩邊避邪。到了五代十國時蜀國君主——孟昶在除夕這天,令學士辛寅遜在木板上寫上吉語獻歲,結果孟昶并不中意辛學士所寫的字,他自己提筆寫了“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這就是我國最早的一幅春聯(lián),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歷史。
張貼對聯(lián),門戶不同,講究也不同。如:一般人家可以寫“一元二氣三陽泰,四時五福六合春”,“五風十雨皆為瑞,萬紫千紅總是春”,“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等;書香人家可寫“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書香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余”,“柏葉為銘椒花獻瑞,龍纏肇歲風紀書元”等;商號店鋪貼:“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和氣生財有道,童叟無欺義風”等;新婚人家貼“白首齊眉鴛鴦比翼,青陽啟瑞桃李同心”“燕翼貽謀承后裔,鳳毛齊美耀前人”等;藥店貼:“滿架讀書破故紙,一天星斗夜明砂”,“但愿世上人無病,何妨架上藥積塵”等。院內(nèi)影壁及其它能見處貼:“抬頭見喜”及大“!弊。總之對聯(lián)之多,不勝枚舉。對聯(lián)都用丹紙黑字,工筆正楷,內(nèi)容吉慶,端正雅致,烘托千門萬戶,氣象一新的節(jié)日氣氛。
祭天
州城舊式庭院,正房(北房)屋門左右墻壁上,各修有一個“神龕”,形似小廟。有的人家所修的神龕磨磚對縫,雕刻玲瓏,造型優(yōu)美。東側神龕名曰:“天地堂”,供奉天地之神位(俗稱“老天爺”);西側神龕名曰“宅神堂”,供奉宅神之牌位(俗稱“宅神爺”)。除夕中午,家家戶戶舉行祭天儀式。天地堂前擺設供案,供品一般是葷菜五碗(雞、魚、肉、肘、丸),什錦糕點五盤,鮮果五盤,干果五盤,兩個大棗糕,糕上再摞上打著紅點的.大饃饃,正中一大碗米飯,米飯上綴上紅棗,插上三五雙筷子。有的人家在供品上還插上“八仙人子”,“石榴元寶”,“鹿群回春”等。還有必不可少的香爐、蠟臺、酒盅、茶杯等祭器。祭祀開始,由家中長者焚香,插入香爐,然后虔誠地行叩拜禮。家長行禮后,繼之全家再一一跪拜磕頭。待全家禮畢,即焚燒黃表紙,稱作“上午供”。
布燈
除夕這天,將庭院灑掃干凈后,在庭院或空房子內(nèi)都要置燈。早年民間多用“燈碗”(棉蕊燃花生油、豆油)、彩紙燈、玻璃罩燈(燃蠟燭)。布燈之意在于驅(qū)除黑暗,換來光明。
放鞭炮:當夜幕降臨,家家把自己祖先“接”回家來過年,鞭炮聲大作,此起彼伏,通宵達旦。放鞭炮的目的在于驅(qū)邪,傳說古時每年除夕晚上“諸神下界”,其中有一叫“年”的鬼怪,也乘機出來禍害人,而這種鬼怪最怕火光和響聲,于是人們便點燃竹子使其發(fā)出亮光和劈啪聲音籍以驅(qū)鬼避邪。
接神
除夕這天,有的戶請出祖先神主,畫像,有的戶將家堂軸子懸在堂屋內(nèi)正中,并設供案,上擺錫燈燭臺,香爐香筒,酒盅茶杯等。供品、祭器擺列有序。晚飯過后,酉時開始接神,由本族或本家長者(男性)帶領子孫,其中,有一兒童在前方提著燈籠,家長端著木方盤,盤上放著兩只“引魂附”(俗稱“長錢”,用兩棵芝麻稈扎上許多長紙條,據(jù)說請祖先的靈魂附在這長錢內(nèi)進家),還有香、酒、紙錢等物,去大門外道路上、街頭或十字路口,老幼懷著虔誠孝敬的心,一齊雙膝跪地,家長在地上畫一圓圈,內(nèi)中再畫一個十字,然后在圓圈內(nèi)焚香燃紙,有的奠酒如儀,由家長帶領磕頭,并禱告:“祖宗爺娘,爺爺奶奶回家過年去了……”,紙錢燃盡,起身回家,進大門、二門、屋門都要燒紙,其意求門神讓路放行。把神“接”回家中,大門、二門之內(nèi),都要橫放以木棍,名曰“攔門棍”,其意請神在家過年,匆再出門。另一說把一切游魂惡鬼攔在門外,有祠堂的戶,在祠堂接神,則不沿用上述習俗。
進屋后,先把引魂附立放在祖先牌位兩旁,然后供上數(shù)碗熱氣騰騰的餃子,燃蠟焚香,此時滿屋香煙繚亂,燈燭明亮,家長首先給祖先磕頭禮拜,次之全家依次叩拜,籍以緬懷祖先養(yǎng)育之恩。
辭歲
全家向祖先磕完了頭之后,晚輩開始向長輩磕頭,并向長輩稟告。如兒女給父母磕頭時說:“爸!給你辭歲啦”,“娘!給你辭歲啦”,父母答曰:“磕吧”。多少年來除夕之夜,人們叩謁尊長,代代相傳,體現(xiàn)“百善孝為先”的傳統(tǒng)美德,此俗謂之“辭歲”或“辭舊歲”。
包餃子
過年從除夕至初一,兩天不食葷。人們吃素餡餃子是由來已久的飲食風俗,特別是對除夕之夜的素餡餃子,非常重視,意思是:一年之中平平安安、素素靜靜。若有家人在外地做事,除夕之前急忙趕回家來,與父母分居的兒孫,也都湊齊來到老人跟前,回家團聚,吃除夕的餃子。家家戶戶婦女們準備好餃子餡,除夕之夜包出全家明天(初一)一天所吃的餃子來。早年吃餃子有“驗歲”的習俗,除夕之夜包餃子時,將一枚制錢包在其中,初一清晨吃餃子時誰吃到那個有制錢餡的餃子,誰就有福,這種習俗稱“驗歲”。
守歲
除夕之夜,把“神”接回家中,辭歲完畢,家長便肅敬地坐在祖先牌位的下首,婦女孩子則回到廚房,大人包餃子,小孩圍在大人身旁,直到夜半子時,煮餃子上供、燒紙,名曰“發(fā)錢糧”,徹夜不眠以待明天,故曰“守歲”。守歲的含意是“祖先一年回家一次,做晚輩的守在已故祖先身旁,以示孝敬”。年老的人在辭舊歲之際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的人有祝老輩延年益壽的意思。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 “守歲樽無酒,思分淚滿巾”,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拜年
除夕過后,就是農(nóng)歷正月初一,過去稱“元旦”,新中國成立后改稱“春節(jié)”。黎明前闔家吃素餡餃子,天亮之前,家家戶戶,無論老幼,皆穿新衣,男人戴上新帽子,穿上新鞋襪,女人頭上戴紅花(有絨花、綾花、絹花、綢花)。富有人家的孩子,胸前還掛著用紅絨繩串著制錢的“錢排子”,取華美、吉祥之意。然后開始拜年:晚輩先向自己長輩磕頭拜年問好,長輩則給孩子們錢,俗稱“壓歲錢”。相繼走出家門,拜謁鄰里親朋長輩,都行叩拜禮。平輩則抱拳作揖,會互相道賀“恭喜發(fā)財”,“新年好”等吉利話。
“拜年”的含意是增進長幼感情,消除隔閡,和睦鄰里,蠲免前嫌,舊隙宿怨盡棄,新歲重歸于好。據(jù)《玉燭寶典》說:“正月一日為元日,亦云三元,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舊稱“喜報三元”,歲首之喜,一年平安,因此過年忌不愉快的事情發(fā)生,忌“白色”,婦女忌針。還有已嫁女不準在娘家過年,德州有句老話“看了娘家供死公公,看了娘家火死婆婆,看了娘家爹,窮得娘家沒空帖!碑斎贿@都是老風俗舊習慣,現(xiàn)在很少有人遵守了。
送神
初二開始“送神”。相傳軍戶在黎明時“送神”,民戶多為傍晚時“送神”。送神時仍由家長率子孫,將祖先送走(其儀式與接神同)。清晨家家爭先挑水,把水挑滿缸,謂之“搶財”。此時州城各商號店鋪,祭祀財神,故放鞭炮者甚多。財神廟(在線市街西首路北)開山門。
破五
初五,俗稱“破五”,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當?shù)亓曀壮韵笳髟獙毜乃,希望生意興隆,財源茂盛。這天的水餃要故意下破幾個,掌柜的在廚房外高聲問道:“元寶掙了沒有?”伙計則高聲回答:“掙了!”以此來圖個吉利。這天最忌諱說“賠”、“散”之類的話。吃大蒜不許吃蒜瓣,得吃蒜泥,而且蒜泥要稱“義合菜”。初六,年節(jié)已過,商號店鋪漸次開門營業(yè),市肆行人漸多。
【山東德州過年風俗】相關文章:
山東的過年風俗05-03
山東臨沂過年風俗06-02
山東威海的過年風俗05-27
山東各地的過年風俗05-07
山東過年風俗作文(通用5篇)02-23
東北過年風俗04-09
寧海過年風俗01-26
各地過年風俗06-05
家鄉(xiāng)過年風俗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