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匯編7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 篇1
竹筍頑強地從土地里鉆出來,搖搖身子,來湊熱鬧,順便帶給我們一些竹筍葉,好像在喊叫:“快來咯!多么嫩的葉子呀!過了這個村,沒了這個店!”
農歷五月是一個燦爛的春天,我們這些小孩子都忙得不易樂乎,拿起小籃和大伙蹦蹦跳跳來到河邊,就動起手,別看我們小,但打蘆葦葉的速度可不慢。大家像比賽似的,搶著打。不一會兒,我們的籃子里就裝得匯成商學院的,一眼望去蘆葦像被拔去新衣裳。蘆葦打好了,我們又來到竹林,竹筍已經長成青竹,身上的葉子也落了下來,我們撿在青竹旁邊的落下來的葉子。但我們不會去掰那些新的沒有落下來的竹筍葉。因為下面的竹子還沒長好,拔去之后,下面的竹子就會壞掉的。
收獲匯成商學院的我們就高興得回家了。媽媽把蘆葦葉和竹葉煮了一下再撈出來,把糯米泡好,準備好臘肉和紅棗。要開始包了,把三四張?zhí)J葦葉放在一張竹葉中重疊在一起。小孩子也七手八腳動起來,把好好的粽子包的歪歪扭扭的,粽子煮好以后,香味四溢,看著自己包的粽子就想笑,但吃起來還是津津有味。我們把自己的粽子拿著四處跑和別人交換著吃。
我們的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就是這么與眾不同,就是這么熱鬧。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 篇2
端午節(jié)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xiāng)——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jié),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株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jié),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jié)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株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詞,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后,再把那一?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 篇3
看完賽龍舟,我們意猶未盡,爸爸提議我們一起去劃船,我們痛快的答應了。我們同學四個在爸爸的帶領下,買好票,坐上租來的船,就往湖中間劃去。
我們幾個人一人掌舵,其他幾個人也沒閑著,一會兒坐在船尾,一會兒站在船頭。岸上的爸爸媽媽們看到了,擔心急了,不停的說,小心點,小心點!
我們看到湖中的小島上,有好多灰鷺,它們時而展翅盤旋在空中,時而停留在枝頭上,自由自在。
湖岸邊開滿了各種各樣的不知名的野花,蘆葦抽綠,睡蓮綻放。岸上游客絡繹不絕,穿梭在花叢中,流連忘返。我們靜靜的徜徉在湖面上,看著天上的白云,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消磨著上午的時光,感覺很是愜意!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 篇4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按照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有的地方還要組織劃龍舟比賽等等活動,我問爸爸:為什么要包粽子劃龍舟呢?
爸爸說;"端午節(jié)就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于五月初五抱石投江而死,楚國百姓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啃食屈原的身體,將粽子丟進江中,同時,劃龍舟敲鑼鼓可以驚走蛟龍,就這樣,形成了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舟的習俗。
我們要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我們要有一顆愛國的心。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 篇5
端午節(jié)是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不僅僅因為它能吃粽子和綠豆糕,更因為它是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大家知道嗎:每年是端午節(jié)。這可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
每逢端午節(jié),人們都要把房子打掃得干干凈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這個小常識大家要知道哦!
對了,訴大家一首關于端午節(jié)的兒歌,要看仔細哦!“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水下喜洋洋。”怎么樣,好聽嗎?
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活動,主要活動有兩個,分別是:賽龍舟、吃粽子。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jié)流行的民族地區(qū)很廣,有漢、壯、布衣、侗、土家、仡佬等。
我喜歡端午節(jié),因為我愛吃粽子。呵呵!你們喜不喜歡端午節(jié)呢?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 篇6
“五月五,是端午節(jié)。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泵慨斅牭竭@首歌,我就知道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jié)來了。端午又稱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
端午節(jié)有許多風俗也與“五”這個數有聯(lián)系。有用紅、黃、藍、白、黑絲線系在兒童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長命縷。各家也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每逢這一天,人們會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酒,用來殺死毒蟲或孳生。
關于端午節(jié),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呢!據說,古代時有一位愛國的詩人叫屈原。他得知自己國家滅亡了后,跳進江河里了,眾人得知后,有人去撈屈原的尸體,有的將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蝦不再吃屈原的尸體。
我家鄉(xiāng)過端午節(jié)時會劃龍舟,還會全家團圓,吃美味的大粽子,吃完后,我們還會一邊看電視一邊談笑風生,開心極了。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 篇7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xiāng)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xiāng)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云南等少數民族地區(qū)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xiāng)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xiāng)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么,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后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jié),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采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后就插在門框上,據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過后的艾葉采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熏患部,在中醫(y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干,擰成“煙繩”,夏天用來熏蚊子,因為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jié)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扎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艷。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據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來曬干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家鄉(xiāng)的習慣是,戴著香囊,不能去瓜地,說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必備】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匯編7篇】相關文章:
【必備】端午節(jié)風俗作文匯編8篇05-14
【必備】端午節(jié)風俗的作文5篇10-10
【必備】端午節(jié)風俗的作文6篇09-01
【必備】端午節(jié)風俗的作文五篇08-21
【必備】端午節(jié)風俗的作文三篇08-18
【必備】端午節(jié)風俗的作文4篇05-07
【必備】端午節(jié)風俗的作文9篇08-02
【必備】端午節(jié)風俗的作文四篇07-05
【必備】端午節(jié)風俗的作文10篇06-28
【必備】端午節(jié)風俗的作文3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