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_亚洲大色堂人在线无码_国产三级aⅴ在线播放_在线无码aⅴ精品动漫_国产精品精品国产专区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端午節(jié)的習俗

時間:2024-06-13 18:07:39 端午節(jié) 我要投稿

端午節(jié)的習俗范例(15篇)

端午節(jié)的習俗1

  端午節(jié)有許多的習俗,如吃粽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xiāng)DD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jié),當?shù)氐睦先藗兙蜁谧约业拿恳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束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端午節(jié)的習俗范例(15篇)

  有一次端午節(jié),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jié)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束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詞,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后,再把那一束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習俗之一束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jié)的習俗2

  每年五月初五是中國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

  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說法最為廣泛。相傳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 楚國的大夫,因看到楚國衰亡,人民遭受苦難,自己又無力挽救百姓,心中悲憤難忍而投汨羅江自盡。人們?yōu)榱思o念他,邊把他投江的日子定為端午節(jié)。

  說到端午節(jié),我們這里最長見的習俗就是吃粽子。雖然超市里的粽子品種很多,但是我還是喜歡家里包的粽子。因為家里包的粽子非常新鮮,吃起來特別清香。包粽子也是一件特別有趣的事。在端午節(jié)的前幾天奶奶就會把包粽子的葉子買回來,用清水洗干凈,然后準備好包粽子的`原料:糯米、肉、紅棗等。接下來就是包粽子,奶奶每次總是取兩三片粽葉卷成圓錐體形狀,把準備好的原料放入里面,再用葉子把錐口封住用棉線捆結(jié)實,這樣一個有模有樣的粽子寶寶就誕生了。

  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jié)真是一個充滿神奇而熱鬧的節(jié)日。

端午節(jié)的習俗3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qū)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jié)目。

  2、端午食粽

  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tǒng)習俗。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3、折疊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

  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jié)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里。據(jù)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4、佩香囊:

  端午節(jié)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qū)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nèi)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jié)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5、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jié),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nèi)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huán)、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qū)瘴。

  端午節(jié)也是自古相傳的“衛(wèi)生節(jié)”,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端午節(jié)上山采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端午節(jié)的習俗4

  細心的同學一定不難發(fā)現(xiàn),在市場上會經(jīng)常見到一種發(fā)著陣陣清香的綠色長葉子,與這相配的還有雪白雪白的糯米和紅紅的.大棗,聰明的同學們一定會猜到,這是為了包粽子呀,因為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就要到來。

  端午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端午節(jié)”也稱“端陽節(jié)”,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等等,其中為佩香囊和包粽子最為盛行。

  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吃粽子呢?這是為了紀念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屈原。屈原是戰(zhàn)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眼見國家處于危難之中,卻無法挽救,他日夜憂愁,最終投汩羅江而亡。楚國民眾知道后十分憂傷 ,駕船奮力營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劃著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粽葉包米飯作成粽子,投到江里喂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年年歲歲,這個習俗便流傳下來。

  每逢端午節(jié),小孩子們都要佩戴香囊,傳說有避邪驅(qū)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nèi)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jié)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當然,除此之外,很多家庭還會在門口插艾葉、飲雄黃酒,有的地方還會舉辦龍舟賽,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jié)的習俗5

  端午節(jié)是漢族的一個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習俗也有很多如洗艾草、扣絨線、吃粽子等等。

  端午節(jié)那天必須要洗澡的,洗澡并不是用普通的熱水洗澡的,而是用很多草的頭大大約二十厘米長的草頭,而這些草中不能少艾草,把草放進水里煮開,煮出來的綠色的水用來洗澡。洗過澡后還要扣上絨線,扣在手脖上,腳上、脖子上都要扣上。端午那天還要吃粽子、大蒜、雞蛋這些都必須放在艾草水煮過才能吃。吃的東西還有一樣最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粽子。粽子是用糯米、蜜棗、花生再用蘆葦葉包起來放在鍋一起蒸,蒸熟的粽子剝開來香氣撲鼻,吃一口香甜可口,里面,里面的蜜棗,花生也都是甜的特別好吃。

  這些都是我們宿遷這一帶的.習俗,我還在電視上看到其他一些地方的習俗。

  有的地方賽龍舟,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我國愛國詩人屈原的,賽龍舟的場面也是非常熱鬧、壯觀的。關(guān)于賽龍舟的由來是屈原跳進江里后有人去打撈,結(jié)果沒有撈到,就撒小米放入江中為了魚兒不吃屈原的尸體。所以每年端午節(jié)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舉行賽龍舟比賽。

  端午節(jié)的習俗真是豐富多彩。

端午節(jié)的習俗6

  1、吃粽子

  端午吃粽子是最經(jīng)典的習俗,它源于公元340年,屈原多次勸說楚無果后,便知國之將亡,他不愿茍活于世,希望用自己的死喚醒楚王,于是他毅然投江,以身殉國。

  百姓知曉他的良苦用心,便將大米投入江中,希望江中魚蝦吃了大米,就不要再去毀壞屈原的尸體,于是后來便衍生出吃粽子的習俗。時至今日,包粽子,送粽子已經(jīng)成為了當今社會聯(lián)絡(luò)親友的一種方式。

  2、賽龍舟

  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習俗,不僅是為了紀念屈原,還為了紀念投江祭父的曹娥和為父報仇的伍子胥。賽龍舟一是為了驅(qū)散水中魚蝦,紀念先魂,二是為了祭水神。如今,賽龍舟已經(jīng)成為了一項全民運動。

  除了吃粽子和劃龍舟,下面8個習俗,很少有人知道,因為在很多地方,基本都已經(jīng)消失,沒有得到傳承。

  3、系五彩繩

  五彩繩又被稱為續(xù)命繩、百索子、長壽繩。五色源于五行,它將金木水火土聚為一體,常有祈福避災(zāi)之意。系五彩繩的習俗可追溯到漢代。

  《風俗通》中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

  五彩繩系法多樣,兒童一般系于臂膀手腕上,這種系法《風俗通》中便有記載:“午日,以五彩絲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辟兵紹。”成年男子羞于系于手腕,故他們戴的時候通常系于腳腕處,小嬰兒皮膚嬌嫩,不便系戴,故他們大多放于胸前。

  清朝的端午節(jié)格外熱鬧,他們在五彩繩的基礎(chǔ)上進行加工,做成別樣的釵飾。

  《燕京歲時記》便有記載:“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續(xù)羅制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葚之類,以彩線穿之,懸于釵頭,或系于小兒之背!

  端午過后,五彩繩也不能亂丟亂放,要等到天降大雨才能丟,而且要把五彩繩丟到雨水中沖走,寓意是沖去這一年的磨難。

  后來,系五彩繩這一習俗,也逐漸演變成掛香囊,香囊里不僅放有五彩繩,還有白芷、山奈、川穹等草藥。古代的大家閨秀多用來送給有情人,以表相思之意。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香囊里的五彩繩也逐漸演變成驅(qū)邪的符紙和驅(qū)蚊的香料,逐漸有了現(xiàn)實意義。

  端午節(jié)

  4、貼五毒

  端午時節(jié)正值酷暑,各種毒蟲爭相而至,在醫(yī)療條件相對落后的古代,炎熱的天氣還容易引起疫情,故端午還有貼五毒的習俗。

  五毒是指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這五種毒蟲,貼五毒便是用黃紙畫出五種毒蟲的畫像,貼在墻上,然后用把尖針刺在五毒畫像上,寓意是驅(qū)除五毒。

  五毒畫像多由專人繪制,后來逐漸演變成印刷廠印刷,針刺五毒也演變成張?zhí)鞄熓峙e葫蘆收服五毒。雖然貼五毒有些迷信色彩,但這樣的小活動卻最能讓人感受到節(jié)日的氣氛。

  5、畫額

  端午節(jié)仿佛是為孩子們量身定做的節(jié)日,它的很多習俗都與兒童有關(guān),畫額也是如此。所謂畫額,便是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寫一個“王”字。

  《燕京歲時記》中記載:“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涂小兒領(lǐng)及鼻耳間,以避毒物!

  大人們將它看作驅(qū)除邪祟的吉祥物,孩童們則把它看做一場游戲。有古詩稱“唯有兒時不可忘,持艾簪蒲額頭”,于孩童而言,畫額也是一份珍貴的回憶。

  6、喝雄黃酒

  雄黃又被稱為“雞冠石”,從化學角度看,雄黃是一種毒物。但雄黃酒并不是雄黃制成的酒,而是在酒中加入微量雄黃。

  《清嘉錄》中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

  喝雄黃酒不僅是為了驅(qū)除毒蟲,還為了紀念屈原。相傳屈原投江后,有一老者擔心水中雜蟲會啃食屈原尸身,便往江中倒了一壺雄黃酒,此后人們便爭相效仿。

  除了喝雄黃酒外,人們也常把雄黃酒撒于陰濕的角落,以達到驅(qū)蟲的功效。

  7、采藥

  端午節(jié)在古人印象中是一年里陽氣最旺的.一天,人們普遍認為,這一天草藥的藥性最好,所以便有了采藥的習俗。

  《夏小正》中曾記載這一習俗:“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倍宋绮傻乃幋蠖嗍前菀活惖牟菟,但也有地方抓蛤蟆入藥,在南方一些地區(qū),則還有制作蟾蜍酥的習俗。

  端午

  因端午采藥多,故又衍生出掛草藥、斗草和沐蘭湯的習俗。掛草藥,顧名思義便是將草藥掛在門上。一般人們都會掛艾、菖蒲和蒜這三種草藥。

  《清嘉錄》中也有記載這三種草藥:“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于床戶,皆以卻鬼”。

  斗草是民間的娛樂項目,其玩法是兩人各選一個韌性草,兩草呈十字互相拉扯,不斷者為勝。湯又稱草藥水,其源頭可追溯到西漢年間。

  蘭湯中有鳳仙、白玉蘭、佩蘭等草藥,各個年代的文豪都對沐蘭湯十分推崇。

  晏殊有詩:“山來佳節(jié)載南荊,一浴蘭湯萬慮清!

  歐陽修寫的詩里也曾有所體現(xiàn):“嘉辰共喜沐蘭湯,毒公式何須采艾禳!

  如今中藥的發(fā)展大不如前,采藥沐蘭湯這一習俗已經(jīng)漸漸被人遺忘。這是我們傳承千年的文化,它不應(yīng)該在我們這一代沒落,若在端午時節(jié),約上三兩好友采艾草沐蘭湯,倒也別有一番趣味。

  8、掛艾虎

  掛艾虎也是端午節(jié)的習俗,它是由兩個雞蛋殼制作而成。制作時,蛋殼上畫成老虎形狀,蛋殼下方貼上五毒形狀的貼紙。再加以五色繩做裝飾,既有老虎驅(qū)五毒之意,也有五色繩祈福之意。艾虎多掛于新生兒的房門上,有時艾虎也會佩戴在身上或放在簪子上。

  9、躲午

  在古代,端午忌諱頗多,躲午便是其中一個!稙粗葜尽分杏涊d:“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

  在古代,端午被看作是不吉祥的一天,所以嫁出去的女孩通常會回娘家躲災(zāi)。時至今日,這個習俗基本已經(jīng)廢除。如今科學技術(shù)發(fā)達,社會文明進步,端午再也不是不祥的節(jié)日。對于傳統(tǒng)習俗,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10、吃鴨蛋

  端午吃鴨蛋這一習俗相對小眾。

  汪曾祺在《端午的鴨蛋》中說:“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zhì)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fā)干、發(fā)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曜宇^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他對高郵的鴨蛋十分推崇,讀來直叫人眼饞。鴨蛋吃完后,還可做成鴨蛋絡(luò)子,它是由彩繩做成,孩童們常把鴨蛋放在絡(luò)子里,將絡(luò)子系在大褂上,仿佛是心愛的飾品。

  端午節(jié)習俗眾多,大多都與屈原、五毒離不開關(guān)系。時至今日,端午節(jié)的很多習俗也漸漸地被我們遺忘。漸漸地,端午節(jié)也沒有了它原有的味道,孩童再也不似從前一樣拿著五彩繩,拿著鴨蛋絡(luò)子四處攀比。也許再過幾十年,端午節(jié)便成了一種擺設(shè)。

端午節(jié)的習俗7

  端午節(jié)吃咸鴨蛋的習俗

  端午節(jié)吃咸鴨蛋的習俗始于江南一帶,在這里,端午節(jié)午餐要吃十二紅,顧名思義就是十二道紅顏色的菜,江蘇高郵的土特產(chǎn)咸鴨蛋因其蛋黃鮮紅,故為十二紅之一,清袁枚《隨原食譜》對高郵鴨蛋稱贊有加,高郵咸蛋也因之聲名大振,悅來越多的地方仿效十二紅,也就有了端午節(jié)吃咸鴨蛋的習俗。

  劃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jié)標志性習俗,而在皖西北,端午節(jié)這一天就要吃咸鴨蛋的。端午節(jié)吃的咸鴨蛋,一般是用清明前后的鴨蛋腌制的。開春以后,鴨子吃的活食多。民諺說,清明螺,肥如鵝。鴨子吃了這些營養(yǎng)豐富的活食,產(chǎn)的蛋最飽滿,氣室特別小,營養(yǎng)最好。新鮮的鴨蛋有些腥味,經(jīng)過鹽腌制,腥味去除了,而且營養(yǎng)更容易吸收。

  鴨蛋性寒涼,能清肺火。泡咸以后,效果更好。咸味入腎,能充分發(fā)揮鴨蛋滋養(yǎng)腎陰的功效。吃點咸鴨蛋,對小孩積食、咳嗽和濕疹都有治療作用。對于大人來說,如果是陰虛火旺體質(zhì)的人,也適宜常吃,能養(yǎng)陰,降虛火。

  在江南,端午節(jié)吃咸鴨蛋的習俗始于何時,實在無從考究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煮上一鍋咸鴨蛋,還要比誰的腌得好,油多。如果誰吃了上乘的咸鴨蛋就會被認為是幸運者,以后的日子會心想事成。還有人家每年都會喂養(yǎng)一群鴨子,不為別的,就為端午節(jié)能吃上流油醇香的'咸鴨蛋。細心的人,每天鴨子下了蛋,洗干凈,用鉛筆在蛋皮上記下日期,然后放進咸壇里腌著。家里來客了,主人就去咸壇里撈一些鴨蛋出來,作為下酒菜,那些用鉛筆記下的日期就成了挑選咸蛋的依據(jù)。剛放下壇的不吃,只挑那三五個月之前腌好的,等一盤切好的咸鴨蛋油光透亮地上桌時,一定會引來嘖嘖的贊嘆,主人就會顯得特別自豪。

  那時,除了來客人,咸鴨蛋在平時是很少吃的。所以孩子們很盼望端午,端午節(jié)一到,就可以順順當當?shù)爻陨舷跳喌啊?/p>

  端午節(jié)那天,煮熟的咸鴨蛋出了鍋,孩子們就開始撿來撿去了。先找鴨蛋皮上的日期,撿最咸的挑。如果沒寫日期,就用手摸著判斷,蛋皮粗糙的一定咸得夠味,蛋皮光滑的則很可能是前幾天剛剛下壇。當然鴨蛋的大小顏色也是可以參考的。吃鴨蛋也很有講究,先把鴨蛋的一頭鑿開,用筷子一點一點地取著吃,就著端午的糖三角,那真是種無比的享受。吃到蛋黃部分,這個家的“幸運之星”就誕生了。那個人吃出的蛋黃一定是微微發(fā)黑,且黃油直冒的。

  端午節(jié)吃咸鴨蛋的原因

  俗話說“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因為端午節(jié)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來臨,動植物生命活動進入旺盛階段,再加上氣候潮濕,病蟲細菌活躍,容易引發(fā)眾多疾病。古時,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瘟瘡蔓延,五月初五更是九毒之首。而蛋形如心,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

  過去,端午節(jié)吃的蛋一般為咸鴨蛋,之所以吃咸鴨蛋,也有一番說法。

  據(jù)有關(guān)資料介紹,咸鴨蛋咸而微寒,能滋陰、清肺,可治夏季膈熱、咳嗽、喉痛、齒痛、泄痢等病癥。直至現(xiàn)代,人們?yōu)樨S富口味,才開始煮起了鮮蛋和茶葉蛋。

  每逢端午節(jié)這天,一般家庭的主婦起得特別早,用黃金山、金銀花藤、花麥腎、艾草等10多味揮發(fā)性中草藥混合而成的“草頭湯”,來煮鮮蛋和咸鴨蛋,供家人當早餐食用。

端午節(jié)的習俗8

  說到端午節(jié),大家一定會想到吃粽子,賽龍舟,因為這些都是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

  說到端午節(jié)的粽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粽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粽,一種是竹筒粽。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jié)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shù)匕傩章牭竭@個消息后,劃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尸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粽子,引開魚蝦。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把賽龍船、吃粽子當做紀念屈原的方式。

  這個習俗一直延續(xù)到了今天,成了每個人都喜歡的節(jié)日。而我在端午節(jié)這天每次都過得非常的開心。

端午節(jié)的習俗9

  一看到媽媽泡米和桌子上滿是粽葉,我就知道端午節(jié)又到了。

  小的時候我不知道端午節(jié)的由來,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jié)。后來也只是知道一點點關(guān)于紀念屈端午食粽子是我們家鄉(xiāng)的主要習俗。剛到五月,家里就開始浸泡糯米了。包粽子,糯米是主角,長糯米或是圓糯米都可以的。其他原料隨各人喜好,加的分量多點少點無所謂,什么都不加的話,白糯米粽也很好吃的。糯米需要提前浸泡,一般都是泡3、4個小時。其他如果要是用到豆類或者花生等的話,需要浸泡的時間更長,所以一般都是頭天晚上泡上,第二天再用。如果是做咸味的肉類粽子,肉類也要提前腌漬入味,時間和豆類的一樣,長點比較好。

  媽媽一般都會準備一盆米進行浸泡,同時也把粽葉放在水里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媽媽就是一直這樣做的。

  端午前一天,媽媽就開始動手包粽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著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磥戆兆右膊⒉缓唵巍

  至于還有什么我就一無所知了。

  廣東深圳寶安區(qū)松崗第一小學五年級:胡智杰

端午節(jié)的習俗10

  香水現(xiàn)代人聽多了,而在古代,古人時刻戴在身上的是香包,香包也可以算是端午節(jié)的習俗之一。人們?yōu)榱蓑?qū)趕蚊蟲,或者為了家庭和睦,香包都給了人們很好我寓意和希望。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nèi)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線貫之,搐使如花形!币约傲硪环N“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shù)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nèi)容物幾經(jīng)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qū)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fā)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趨精致,成為端午節(jié)特有的民間藝品。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并蒂等形狀的,象征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雞趕兔等。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在節(jié)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夸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

端午節(jié)的習俗11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大開了一個眼界,對包粽子有了新的認識。

  我乖乖地坐在姥姥的身旁耳濡目染,簡單的包粽子還能難住如天才般的我,我認為我自己能夠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jié)實的粽子是非常的不容易呀!

  終于開始動手了,我激動的心也燃一燒了。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姥姥的樣子也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最底下放了一個又紅又大的.一顆棗,再用已經(jīng)浸泡好的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非常得意,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了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姥姥替一我解了圍---弄掉了一些米,我這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jīng)過了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菜一碟,看我大顯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我接過了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一圈,我還認為姥姥包的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jié),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十分結(jié)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一不小心拉了一下繩子,只聽見"嘩啦"一聲,粽葉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落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種各樣的粽子在姥姥手中誕生,可我連一只都包不好。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三只。

  粽子熟了,我吃著自己做的可愛的粽子,我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和快樂。

端午節(jié)的習俗12

  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是我國與春節(jié)、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并列的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詩人節(jié)等等。

  過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習慣。由于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地都有不盡相同的習俗,于是對端午節(jié)產(chǎn)生了眾多相異的節(jié)名。各地主要風俗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驅(qū)鬼,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這些習俗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越南﹑朝鮮﹑日本等。有些習俗,如賽龍舟等,已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韓國江陵端午節(jié)被聯(lián)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端午節(jié)也漸漸成為國際性的節(jié)日。

  端午節(jié)的傳說端午節(jié)是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jié)的由來與傳說很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jié)說,惡月惡日驅(qū)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jù)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jié)日,比屈原更早。

  主要有以下四種說法:源于紀念屈原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因為他受到楚懷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蘭的嫉妒,就在楚懷王及繼位的頃襄王之前,誹謗屈原。楚王繼而逐漸疏遠了屈原,也不采納他的諫言,最后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楚國都城郢,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郢。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快要滅亡,痛不欲生。但是他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國,于農(nóng)歷五月五日這天,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數(shù)十年,楚國終因讒臣誤國而為秦所滅。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爭著劃起船只,競相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尸體。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須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這些小孩子。后來人們在端午節(jié)投飯團時,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后來的粽子。據(jù)說,蛟龍看見彩絲就很害怕,遠遠就躲開了。從此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因而,端午節(jié)也叫詩人節(jié)。源于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jié)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因向楚王諫言犯顏,父兄均為楚平王所殺。后來伍子胥隱名埋姓逃到吳國,遇到公子光,幫助其奪取王位。公子光繼王位后,自稱闔閭。伍子胥和孫武又助吳王闔閭伐楚,五戰(zhàn)而攻取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閭死后,其子夫差繼位,伍子胥率吳軍,大敗越軍,越王勾踐率五千殘兵敗將退守會稽山。越王勾踐被迫主動求和,夫差許之。而伍子胥建議,應(yīng)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太宰伯嚭,受越國賄賂,進讒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以為真,賜伍子胥寶劍自盡。伍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姑蘇城的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闭f完,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相傳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為濤神,世人哀憐而祭之!逗鬂h書》中也寫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后來江浙一帶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舉行各種儀式,以悼念伍子胥。

  端午節(jié)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今浙江省上虞縣),父親溺于江中,數(shù)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jié),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zhèn)改名為曹娥鎮(zhèn),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因此,端午節(jié)也是紀念孝女曹娥的節(jié)日。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qū),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征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jù)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fā)紋身的習俗,生活于水鄉(xiāng),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chǎn)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志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jié)就是他們創(chuàng)立用于祭祖的節(jié)日。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jīng)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則演變?yōu)槟戏皆S多少數(shù)民族,因此,端午節(jié)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jié)日。

  端午節(jié)的習俗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jié)是很隆重,慶祝的活動可說是豐富多彩。主要的活動有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懸艾葉菖蒲等。

  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是楚國人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qū)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jié)目。

  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qū)劃龍舟,兼有紀念當?shù)爻錾慕裰鞲锩仪镨囊饬x。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后人為敬仰其詩,復哀其忠勇事跡,乃與詩人節(jié)合并舉行紀念,而詩人節(jié)亦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jié)。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鑒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且喜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預謀起義,開會時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

  夜龍船上,張燈結(jié)彩,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nóng)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jié)”,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谷豐登。云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jié)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qū),每年端節(jié)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端午節(jié)的習俗13

  一、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在中國南方地區(qū)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的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關(guān)于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多種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到戰(zhàn)國時代。比賽中,鼓聲急促,眾槳翻飛,刻成龍形的獨木舟你追我趕,不相上下 ,既是競渡游戲,亦是以祭神與樂人的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jié)目。

  賽龍舟先后傳入鄰國日本、越南、英國等。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并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nóng)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xiāng)中國湖南岳陽市,舉行了首屆國際龍舟節(jié)。此后,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jié)。2010年廣州亞運會正式將賽龍舟列入比賽項目。2011年5月23日,賽龍舟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二、吃粽子

  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中國的又一傳統(tǒng)習俗。各地包粽子的用料、粽子的形狀不盡相同,花樣繁多。如包成牛角狀的叫角粽,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的稱筒粽,包成四角形的叫四角粽,放肉的叫肉粽,放棗的叫大棗粽……統(tǒng)稱叫粽子。

  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jié)食品是在晉代。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有用大黃米(粘黃小米)的,還有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唐代時,粽子的形狀出現(xiàn)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

  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包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句。

  元、明時期,包粽子的用料已由菰葉變?yōu)轶枞~,后又出現(xiàn)用蘆葦葉包的粽子。粽子米里已開始加上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品種益加豐富多彩。

  從古到今,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來包粽子,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大棗和小棗的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肉粽子最有代表性。現(xiàn)在交通這么發(fā)達,網(wǎng)上交易紅火,就是西北地區(qū)的人想吃南方的粽子已不是什么難事。大家也可以學習包起來。

  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三、懸掛艾葉、菖蒲,喝雄黃酒

  在端午節(jié),人們把插艾和菖蒲、喝雄黃酒作為重要內(nèi)容之一。家家以菖蒲、艾條插于門楣、房檐下,或懸于堂中。端午節(jié)前后是一年中傳染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智慧的古人通過這些方式來達到驅(qū)邪避瘟的作用,為健康保駕護航,具有一定養(yǎng)生意義。

  艾,又稱艾蒿,有野生的,也有家種的。它的莖、葉含有的揮發(fā)性芳香油的奇特芳香,可驅(qū)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y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艾柱”是中醫(yī)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現(xiàn)美容館及養(yǎng)生會館都用艾柱為顧客祛濕寒、理氣血。

  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fā)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飲雄黃酒的習俗,以前在長江流域極為盛行。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是一種礦物質(zhì),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雄黃酒有殺菌驅(qū)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yī)還用來治皮膚病。在沒有碘酒等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涂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蚊蟲不叮。

  端午節(jié)也是自古相傳的“衛(wèi)生節(jié)”,端午節(jié)上山采藥,則是我國各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四、吃雞蛋、撞雞蛋

  因為蛋形如心,民間相傳吃啥補啥,吃蛋生心,吃了雞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端午節(jié)吃蛋一方面是為了圖吉利,祈禱一年不生病,另一方面則是改善生活。最早主要是吃雞蛋,后來就每逢端午,都要煮上各種蛋,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

  端午節(jié)吃雞蛋代表著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而傳說在吃煮雞蛋前做撞碰雞蛋的游戲非常吉利,勝出者更會迎來好運。當然,玩過這個游戲的人都知道挑選大個的、瞅著比較堅硬的蛋,用實心的小頭那端去撞。

  五、掛五彩線、葫蘆、走馬芹、佩香囊

  端午節(jié)這一天,家家會給小孩手腕、腳腕、脖子上戴五彩線,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五彩線是用青、白、紅、黑、黃五色絲線編成,代表木、金、火、水、土,又象征東、西、南、北、中,民間認為它蘊涵著五方神力的庇護,稱為“五彩龍、”“長命線”,可以驅(qū)邪除魔,祛病強身,吉祥平安。后來便不再僅僅用這五種顏色,只要是五種線,越新鮮越好,小孩子更喜歡。實在沒有,那就只要五種顏色的線就好了。有的掛上小桃核或鈴鐺,特別漂亮。尤其是掛鈴鐺的,隨著身體的移動,叮當作響,悅耳動聽。隨著社會的進步,五彩線也不斷創(chuàng)新,現(xiàn)在都編五彩繩,既結(jié)實又好看。

  端午節(jié)又稱“小兒節(jié)”,五月被古人稱為毒月、惡月,天氣炎熱,易生疾病。端午節(jié)拴五彩繩有保護兒童驅(qū)妖避邪之意。當之后的第一聲雷聲中,剪掉的五彩線隨水沖走就會變成小龍,帶走你身上不吉利的東西,煩惱、憂愁都隨著雨水流走,好運會伴隨一年。

  葫蘆有“福祿”之意,有收集福氣的作用。本為藤本植物的葫蘆,藤蔓綿延則寓意萬代綿長。葫蘆的形狀與太極陰陽極為貼近,可以收納不吉之氣,易進不易出,因此在端午節(jié),民間有用葫蘆去病化煞的習慣,可將葫蘆掛在家里或門口或戴在身上,能避邪驅(qū)瘟、帶來好運。

  走馬芹,別名又叫野白芷、野芹菜花、毒芹根等,具有祛風消斑的功效。走馬芹為劇毒植物,只能外用,不能內(nèi)服。據(jù)說端午室內(nèi)懸掛走馬芹有驅(qū)趕蚊蟲的功效。

  端午節(jié)小孩佩帶香囊,傳說有避邪驅(qū)瘟之意。香囊內(nèi)裝朱砂、雄黃、香藥等,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jié)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總之,端午節(jié)起源于上古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龍祖,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于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nèi)容。端午風俗形成可以說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chǎn)物。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qū)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wù)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全體放假三天。2009年9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端午節(jié)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jié)日。

  ★端午各地不同習俗差異

  河北省

  忌端午節(jié)打井水,往往于節(jié)前預汲,據(jù)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于端午節(jié)兜售櫻桃、桑葚,據(jù)說端午節(jié)吃了櫻桃、桑葚,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古時,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咸于端午節(jié)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山東省

  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jié)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里。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布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借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jié)早晨用露水洗臉。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于脖子上,據(jù)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并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jié)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廣東省

  從化縣端午節(jié)正午以燒符水洗手眼后,潑灑于道,稱為“送災(zāi)難”。新興縣端午,人家各從其鄰近廟宇鼓吹迎導神像出巡。巫師并以法水、貼符驅(qū)逐邪凡魅。石城縣端午,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

  海南省

  每逢端午,海南各處都會如中原一般舉辦龍舟競渡等活動。在如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古縣治城垣定安,五百年歷史的明成化古城門洞內(nèi),仍有兩個石階疊架著兩條鮮艷、修長、昂揚的龍舟。海島先人,端午時節(jié),扛起龍舟,奔向大河,揮汗于南渡江中競渡……歷史就從一個個古色端午,時光交錯著流淌到了今朝。

  素有“椰鄉(xiāng)”之稱的文昌,是宋慶齡的祖居地,臨海傍河。自古以來,當?shù)匮睾Q睾泳用衩糠甓宋,都會舉辦賽龍舟的活動,祈福求安。

  海南除了賽龍舟、吃粽子、掛菖蒲和艾草,還有一個海島百姓都熟知的內(nèi)容,就是洗龍水和洗草藥澡。燒一大鍋的`艾草水,就著艾草,洗洗身子,說是這樣,可以驅(qū)魔避邪,強身健體。百姓們認為,屈原先生早已當了龍神,洗洗“龍水”,龍神會保佑孩童健康成長。自幼,海島內(nèi)的百姓,都相信,海浴——用海水擦眼,可以去眼疾;用海水洗身,可以去除皮膚疾病。

  滂海的澄邁縣,為紀念這一特色民俗,每逢端午,都會在盈濱半島舉辦“龍水節(jié)”。海島各地的人們老老少少,都紛紛來此一起“洗龍水”。端午,也是清明之后,海南人一家團聚的日子。據(jù)說,只要能夠回家,島上的人們都會在這一天回祖宅。祭祖、向父母請安、與兄弟姐妹戲耍。女人們,則早在半個月前就張羅著裹粽,到正日子,家家戶戶,送粽傳平安,熱鬧非凡。海島上的一年,就在粽子飄香、龍舟競渡、龍水嬉戲中,進入了漫漫長夏。

  陜西省

  興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lǐng)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zhèn)病”。

  甘肅省

  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漬為飴。鎮(zhèn)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為“享節(jié)”。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上海市

  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

  江蘇省

  儀征縣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jù)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街游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字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于城東南角城樓,上下對擲,聚觀者數(shù)萬。光緒二一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fā)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樂山、新津等地端午賽龍舟時,還舉行盛大商品交易會。

  浙江省

  桐盧縣鄉(xiāng)塾之學童,端午節(jié)具禮于師長,稱之“衣絲”。醫(yī)家則于午時采藥,相傳此日天醫(yī)星臨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節(jié)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湖南省

  攸縣端午,孕婦家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供于龍舟之龍首前祈求安產(chǎn)。岳州府競渡以為禳災(zāi)、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稱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舊俗,媳婦于是日以壽衣、鞋襪、團粽、扇子進獻公婆。建陽縣以五日為藥王曬藥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醬。上杭縣端午用小艇縛蘆葦作龍形戲于水濱,稱為競渡。仙游縣端午競渡后,獻紙于虎嘯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繼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節(jié)前,婦女以絳紗為囊盛符。又以五色絨作方勝,聯(lián)以彩線,系于釵上。幼女則懸之于背,稱為“竇娘”。

  ★外國人怎么過端午的習俗

  日本

  日本自古以來就有過中國節(jié)的傳統(tǒng)。在日本,端午的習慣是在平安時代以后由中國傳入日本的。從明治時代開始,各節(jié)日都改為公歷日。日本的端午節(jié)是公歷5月5日。端午節(jié)的習俗傳到日本之后,被吸收改造成為日本的傳統(tǒng)文化。日本人在這一天不劃龍舟,但也跟中國人一樣會吃粽子,并在門前掛出菖蒲草。在1948年,端午節(jié)被日本政府正式定為法定的兒童節(jié),成為日本五大節(jié)日之一。

  端午節(jié)成為傳統(tǒng)的風俗,日本人稱“艾旗招百福,蒲劍斬千邪”。節(jié)日特有飲食有日本粽和柏餅。

  朝鮮半島

  朝鮮半島人民認為端午節(jié)是一個慶典,是祭天的時候。在農(nóng)業(yè)社會時期的朝鮮半島,民眾共同參與的傳統(tǒng)祭祀活動,祈求豐收。在祭祀舉行時會進行假面舞劇、韓式摔跤、蕩秋千、跆拳比賽等具有朝鮮地方特色的活動。

  朝鮮半島各地,他們各自都把端午節(jié)本土化,并以各自的名字稱呼這個慶典,例如:天中節(jié)、重午節(jié)、端陽、五月節(jié)、戌衣日、水瀨日等。

  越南

  五月初五是越南端午節(jié),在這一天清晨,大人們會給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戴五色線。據(jù)說,戴五色線的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

  越南人認為黃姜有避瘟疫、解毒和防瘡等功效,在每年春夏交替時吃黃姜飯可避免受到一些疾病的侵擾,所以越南人在端午節(jié)這天會吃黃姜糯米飯。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華人約占總?cè)丝诘乃姆种。端午?jié),馬來西亞華人通過裹粽比賽和賽龍舟等方式,慶祝節(jié)日,宣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

  娘惹粽是馬來西亞的創(chuàng)意粽,又稱為藍粽,外表色澤如同中國青花瓷,十分特別,既美麗又浪漫,光看看就覺得賞心悅目。

  端午節(jié)各地飲食文化習俗

  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jié)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jié)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yǎng)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

  吃面扇子

  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jié)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fā)面蒸制,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這種食俗據(jù)說是由端午節(jié)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qū),端午節(jié)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涂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wǎng)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為祝福孩子逢兇化吉,平安無事。

  吃黃魚和“白烏龜”

  常武地區(qū),端午節(jié)中午飯比較豐盛,常武人家過端午節(jié),不論貧富,要買黃魚(石首魚),要吃“白烏龜”。所謂“白烏龜”就是鵝。東門一帶有“當當鍋子買黃魚”的諺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黃魚被政府推為“愛國黃魚”端午時人們當飯魚食用。

  常州百姓視農(nóng)歷“五月”為“毒月”,“初五”為“毒日”。五月初五,“重五”,毒上加毒。因此時天氣暖熱,蛇、蜈蚣、壁虎、蜘蛛、蝎子等“五毒”相繼出動以毒傷人,因此瘴氣易生,疫病多發(fā),所以“端午節(jié)”的節(jié)俗皆圍繞除毒驅(qū)邪防疫等展開。而吃黃魚、老鵝等,也是增強體質(zhì)的一種方法。

  吃炒血鴨和釀豆腐

  湖南寧遠一帶端午節(jié)主要殺鴨慶祝,原因是從清明節(jié)一直到端午節(jié)這段時間,是水草最豐美的時候,鵝、鴨、田螺等天然食料充足,鴨子個個長得壯實,鴨肉更是皮薄細嫩,這時食用最肥美。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nóng)村每逢端午節(jié)這天,家里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jù)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薄餅

  在溫州地區(qū),端午節(jié)家家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采用精白面粉調(diào)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煎鍋中,烤成一張張形似圓月,薄如絹帛的半透明餅,然后用綠豆芽、韭菜、肉絲、蛋絲、香菇等作餡,卷成圓筒狀,一口咬去,可品嘗到多種味道。

  吃打糕

  端午節(jié)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jié)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于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jié)日的氣氛。

  吃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qū),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diào)成濃糊狀煎成。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jié)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jié)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另外,江浙北部一帶端午節(jié)還吃豆腐。

端午節(jié)的習俗14

  端午節(jié)是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等。始于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jié)的由來與傳說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紀念屈原;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shù)、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

  賽龍舟

  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qū)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端午食粽

  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tǒng)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端午節(jié)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chǎn)的嫩蘆葦葉,某些地區(qū)也有用竹葉的.,統(tǒng)稱粽葉。粽子的傳統(tǒng)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jù)內(nèi)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統(tǒng)稱糯米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佩香囊

  端午節(jié)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qū)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nèi)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jié)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懸艾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jié),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nèi)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huán)、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qū)瘴。端午節(jié)也是自古相傳的“衛(wèi)生節(jié)”,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端午節(jié)上山采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

  應(yīng)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xù)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繼續(xù)組織兩周一次的專題學習沙龍和互動式評課沙龍,結(jié)合教研活動的主題組織好教師學習、交流。聽展示課的教師對聽課內(nèi)容進行精心、系統(tǒng)的評點,寫成評課稿,在兩周一次的互動式教學研討沙龍中進行交流、探討。與往年不同的是,在保證互動評課活動開展同時,不影響正常教學,本學期安排8次集體評課活動,其他評課通過qq群來交流、研討。

端午節(jié)的習俗15

  端午節(jié)的由來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jié)、重五節(jié),五月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詩人節(jié)、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俗還是同多于異的。

  過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tǒng)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chǎn)生了眾多相異的節(jié)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nèi)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信仰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fā)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jié)說;惡月惡日驅(qū)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jù)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jié)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jù)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lǐng)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lián)系在一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jié)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jié)日。

  端午習俗介紹

  河北省

  忌端午節(jié)打井水,往往于節(jié)前預汲,據(jù)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于端午節(jié)兜售櫻桃、桑葚,據(jù)說端午節(jié)吃了櫻桃、桑葚,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古時,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咸于端午節(jié)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山東省

  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jié)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里。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布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借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jié)早晨用露水洗臉。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于脖子上,據(jù)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并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jié)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廣東省

  從化縣端午節(jié)正午以燒符水洗手眼后,潑灑于道,稱為“送災(zāi)難”。新興縣端午,人家各從其鄰近廟宇鼓吹迎導神像出巡。巫師并以法水、貼符驅(qū)逐邪凡魅。石城縣端午,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

  海南省

  每逢端午,海南各處都會如中原一般舉辦龍舟競渡等活動。在如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古縣治城垣定安,五百年歷史的明成化古城門洞內(nèi),仍有兩個石階疊架著兩條鮮艷、修長、昂揚的龍舟。海島先人,端午時節(jié),扛起龍舟,奔向大河,揮汗于南渡江中競渡……歷史就從一個個古色端午,時光交錯著流淌到了今朝。

  素有“椰鄉(xiāng)”之稱的文昌,是宋慶齡的祖居地,臨海傍河。自古以來,當?shù)匮睾Q睾泳用衩糠甓宋,都會舉辦賽龍舟的活動,祈福求安。

  海南除了賽龍舟、吃粽子、掛菖蒲和艾草,還有一個海島百姓都熟知的內(nèi)容,就是洗龍水和洗草藥澡。燒一大鍋的艾草水,就著艾草,洗洗身子,說是這樣,可以驅(qū)魔避邪,強身健體。百姓們認為,屈原先生早已當了龍神,洗洗“龍水”,龍神會保佑孩童健康成長。自幼,海島內(nèi)的百姓,都相信,海浴——用海水擦眼,可以去眼疾;用海水洗身,可以去除皮膚疾病。

  滂海的澄邁縣,為紀念這一特色民俗,每逢端午,都會在盈濱半島舉辦“龍水節(jié)”。海島各地的人們老老少少,都紛紛來此一起“洗龍水”。端午,也是清明之后,海南人一家團聚的日子。據(jù)說,只要能夠回家,島上的人們都會在這一天回祖宅。祭祖、向父母請安、與兄弟姐妹戲耍。女人們,則早在半個月前就張羅著裹粽,到正日子,家家戶戶,送粽傳平安,熱鬧非凡。海島上的'一年,就在粽子飄香、龍舟競渡、龍水嬉戲中,進入了漫漫長夏。

  陜西省

  興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lǐng)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zhèn)病”。

  甘肅省

  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漬為飴。鎮(zhèn)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為“享節(jié)”。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上海市

  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

  江蘇省

  儀征縣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jù)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街游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字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于城東南角城樓,上下對擲,聚觀者數(shù)萬。光緒二一年1895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fā)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樂山、新津等地端午賽龍舟時,還舉行盛大商品交易會。

  浙江省

  桐盧縣鄉(xiāng)塾之學童,端午節(jié)具禮于師長,稱之“衣絲”。醫(yī)家則于午時采藥,相傳此日天醫(yī)星臨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節(jié)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湖南省

  攸縣端午,孕婦家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供于龍舟之龍首前祈求安產(chǎn)。岳州府競渡以為禳災(zāi)、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稱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舊俗,媳婦于是日以壽衣、鞋襪、團粽、扇子進獻公婆。建陽縣以五日為藥王曬藥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醬。上杭縣端午用小艇縛蘆葦作龍形戲于水濱,稱為競渡。仙游縣端午競渡后,獻紙于虎嘯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繼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節(jié)前,婦女以絳紗為囊盛符。又以五色絨作方勝,聯(lián)以彩線,系于釵上。幼女則懸之于背,稱為“竇娘”。

  北京端午節(jié)的風俗

  游天壇

  《帝京景物略》卷二:“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壇,日避毒也。過午后,走馬壇之墻下。無江城系絲段角黍俗,而亦為角黍。無競渡俗,亦競游耍。還有鐘馗賽會,由一男子飾成鐘馗,手揮寶劍,前舉一紙糊蝙蝠,作喝福來遲狀;跟隨全副儀仗,穿行街市,以作驅(qū)祟!绷硗猓媳本┰诙宋缙陂g還有馬戲、搶鴨活動。

  端午節(jié)期間,老北京還有游天壇風俗。辛亥革命以后,北京人在端午節(jié)以去昔日皇家園林游玩為時尚,以去天壇最受歡迎,人們認為此地能辟毒,所以游人較多,其他皇家園林也是人們愛去的地方。除此之外,什剎海、金魚池、高梁橋、二閘均是端午游玩之地。

  祭神祭祖

  端午節(jié)由來跟很多文化名人有關(guān),這些文化名人大都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都是忠孝之人,二就是跟水有關(guān)系:屈原投江,伍子胥死后被扔入水中,曹娥是投江救父。民間流傳最廣、最有影響的是紀念偉大愛國詩人楚大夫屈原。宋代為表彰屈原的精忠,追封他為忠烈公,正式將五月五日定為端午節(jié)。

  掛菖蒲插艾葉

  民間信仰認為五月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老北京人過端午節(jié)時大多在院門前和房檐掛菖蒲插艾葉。民間有用它來驅(qū)邪。

  在端午節(jié),人們還把菖蒲刻成小人兒、小葫蘆等形狀,掛在兒童脖子上,以求吉利。有的還用菖蒲根泡酒,以為喝了能健康長壽。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民間方士稱之為水劍,說它可斬千邪。菖蒲身上這層驅(qū)邪避害的文化含義,也使它成了人們過端午節(jié)時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

  斗百草

  端午節(jié)這一天,京城兒童喜歡玩一種叫“斗百草”的游戲,一種看法認為,最初的斗草游戲,很可能跟傳說的神農(nóng)嘗百草形成的中醫(yī)草藥學有著密切關(guān)系:古代人每年端午節(jié)群出郊外采藥,插艾門上,以解溽暑毒疫,而斗草就是古人端午采草藥歇息時,相互玩耍逗樂的一種休閑游戲。

  斗百草的玩法之一是比較草的韌性。這就要求參賽者在參賽前注意尋找那些草或花莖有韌性的作為自己的選手,無形中形成識別花草的要求。那種能斗倒各草的選手,則成為大家公認的當日百草王。斗百草另外一種玩法,則是比賽誰采摘的花草的花色品種多和新奇。

  喝雄黃酒

  老北京人還有端午節(jié)喝雄黃酒的習俗。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酒有殺菌驅(qū)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yī)還用來治皮膚病。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涂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

【端午節(jié)的習俗】相關(guān)文章:

端午節(jié)的習俗07-16

端午節(jié)的習俗08-31

端午節(jié)的習俗與傳說02-24

端午節(jié)的習俗大全12-31

中國端午節(jié)的習俗08-07

端午節(jié)的民間習俗12-31

鄂州的端午節(jié)習俗09-27

關(guān)于臺州端午節(jié)習俗06-25

端午節(jié)貴州的風俗習俗06-07

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大全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