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立春習俗是吃什么
立春吃什么?立春亦稱“打春”、“咬春”,又叫“報春”,“立”是“開始”的意思,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jīng)315度時為立春。在這一天,各地都吃什么呢?下面就讓中國人才網(wǎng)小編來告訴大家吧。
咬春
立春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第一個,就像端午時節(jié)吃粽子,大年三十吃餃子一樣,各地立春也有習俗,比如吃春盤、吃春卷、吃春餅等等。立春這天,山東及北京、天津、山西、江蘇、河北、福建等省市許多地方都有“咬春”、“嘗春”的習俗,但其具體內(nèi)容、形式卻因時代和地域的不同而不盡相同。
咬春,據(jù)漢代崔寔《四民月令》一書記載,我國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的飲食習俗,而到了明清以后,所謂的“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蘿卜,如明代劉若愚《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載:“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卜”,名曰‘咬春’。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亦載:“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卜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困也!
吃春盤
自唐朝起,民間還普遍流傳有吃春盤的立春食俗。如南宋后期陳元靚所撰的《歲時廣記》一書引唐代《四時寶鏡》記載:“立春日,都人做春餅、生菜,號‘春盤’!贝罕P一詞也屢見于唐代的詩詞作品中,如詩人岑參在《送楊千趁歲赴汝南郡覲省便成婚》一詩中就曾這樣寫道:“汝南遙倚望,早去及春盤。”到了宋代這一習俗更加普遍,北宋大詞人蘇軾曾在其詩詞作品中多次提及這一習俗,如“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愁聞塞曲吹蘆管,喜見春盤得蓼芽”;而南宋大詩人陸游在其《[感皇恩]伯禮立春日生日》和《[木蘭花]立春日作》兩詞中亦分別有“正好春盤細生菜”、“春盤春酒年年好”這樣的詩句。到了清代,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正月·春盤》中載:“新春日獻辛盤。雖士庶之家,亦必割雞豚,炊面餅,而雜以生菜、青韭菜、羊角蔥,沖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紅蘿卜,名曰‘咬春’!
據(jù)考證,春盤實際上是由魏晉時期的五辛盤發(fā)展演變而來。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引西晉周處《風土記》曰:“元日造五辛盤,正元日五熏煉形。”南朝詩人庾信的《歲盡應令詩》中也有“聊開柏葉酒,試奠五辛盤”這樣的句子。所謂五辛即五種辛味蔬菜,據(jù)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芥等辛嫩之菜,雜合食之,取迎新之義,謂之‘五辛盤’,杜甫詩所謂‘春日春盤細生菜’是矣。”其實,古時人們吃五辛盤不僅僅如李時珍所說的那樣是為了 “取迎新之義”,同時也是了為了散發(fā)五臟之氣、健身防疫。按照現(xiàn)代科學觀點,春節(jié)之際,寒盡春來,正是易患感冒的時候,用五辛來疏通臟氣,發(fā)散表汗,對于預防時疫流感,無疑具有一定的作用。到了唐宋時期,人們對五辛盤作了改進,增加了一些時令蔬菜,使其從單調(diào)的辛辣變?yōu)樯阄毒慵训拇淇|紅絲,并名之曰“春盤”。
吃春盤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但春盤的內(nèi)容已發(fā)生了更大的改變,變?yōu)橹饕郧嗑隆⒍寡、香芹等新春時令菜為主,外加肉絲、豆腐絲等合炒成盤,也可酌加海參、香菇、雞絲等原料,因人而異,隨意搭配。
吃春卷
春卷也是立春日人們經(jīng)常食用的一種節(jié)慶美食。這種食品是以薄面皮包餡、用油炸制而成。其具體制作方法為:面粉和成漿狀,放些許在平鍋底,用文火燒,時時旋轉(zhuǎn)平鍋,制成薄如蟬翼的春卷皮,然后包餡,卷成約二寸長的長筒狀,兩頭以面糊粘住,以浮油煎至外焦里嫩、色香味俱佳。春卷皮一般用麥面,也有用雞蛋皮、豆腐皮者。至于餡料則分南北兩派,北方多用韭菜、豆芽、肉絲等,而江南則多用白菜、肉絲、蝦絲、海米、芹菜、豆沙、水果等。
春卷這一食品名稱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該書中曾提到過"薄皮春卷"和"子母春卷"這兩種春卷。到了明清時期,春卷已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風味食品。時至今日,色澤金黃、外皮酥脆、肉餡鮮嫩、香氣誘人的春卷已成為許多大酒店宴席上一道風味獨特、備受歡迎的名點,F(xiàn)在人們吃春卷已不再局限于立春日了,平時也經(jīng)常可以吃到它。但是,春卷在立春日這一天吃起來還是會別有一番滋味的。
咬春和嘗春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飲食文化,原本是立春節(jié)慶習俗中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可是,現(xiàn)在這種節(jié)慶習俗已經(jīng)淡化了很多,甚至于許多年輕人都已經(jīng)不知道這一習俗了,F(xiàn)在,人們更多地用吃面條和餃子代替了吃春盤、春餅、春卷,來迎接春天的到來,故民間廣泛流傳有“迎春餃子打春面”的說法。
吃春餅
立春這天,民間還有吃春餅的習俗。如晉代潘岳所撰的《關中記》記載:“(唐人)于立春日做春餅,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鼻迦岁惥S崧在其《陳檢討集》一書中亦說:“立春日啖春餅,謂之‘咬春’!迸f時,立春日吃春餅這一習俗不僅普遍流行于民間,在皇宮中春餅也經(jīng)常作為節(jié)慶食品頒賜給近臣。如陳元靚《歲時廣記》亦載:“立春前一日,大內(nèi)出春餅,并酒以賜近臣。盤中生菜染蘿卜為之裝飾,置奩中!
最初的春餅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種薄餅,食用時,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黃、粉線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餅包菜食用。清代詩人蔣耀宗和范來宗的《詠春餅》聯(lián)句中有一段精彩生動的描寫:"……勻平霜雪白,熨貼火爐紅。
春茶
立春吃春茶,也叫“煨春”,主要流行于浙江溫州一帶。這里的茶并非指茶葉,最早的做法是將一種柚子切碎,搭配黑豆或白豆,與茶一起烹煮后飲用,后面改用紅豆、桂花、柑橘、桂花等與紅糖一起煨煮至爛熟,稱作“煨春”。飲春茶前要先敬家中祖先,再與家人分食。在當?shù)胤窖灾校古c大同音,柑與官諧音,橘與吉諧音,桂與貴同音,民間認為吃春茶可以升官發(fā)財,有吉祥、富貴的意思。
春菜
立春這天,人們應該吃一些春季時令蔬菜,如春韭、春芽、春菠等,既有迎新之意,又能起到養(yǎng)生保健作用。
現(xiàn)在,立春吃春卷、春盤等習俗已經(jīng)比較少見了,一般是吃餃子或者面條,因而民間有“迎春餃子打春面”的說法。除此之外,立春日還有不少習俗,如糊春牛、迎句芒神、祭祖、躲春、鞭春牛等。
打春牛
據(jù)清嘉慶本《澄?h志》載:每年的立春日,官府必須率人馬到郊外舉行迎春大典,然后舉行“鞭春!被顒。
早在周朝時,就有春日鞭春牛的活動。每年立春節(jié)前,各州府事先制 好泥塑芒神和土牛。到了立春這一天,官府帶著迎春隊伍,浩浩蕩蕩地來 到東郊八里處事先準備好的芒神亭和土牛臺。迎春隊伍中的人一律穿青色 衣服,用青色車子、擎青色旗幟,人們吹著牛角號、唱著“青陽曲”,舞 動羽毛儀仗,跳著云翹舞,隆重舉行迎春儀式。這儀式發(fā)展到了明清,更 是隆重,據(jù)清人的《燕京歲時記》載:“……立春先一日,順天府官員至 東直門外一里春場迎春,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 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
打春牛意在策勵農(nóng)耕。潮汕地處韓江三角洲土壤肥沃。農(nóng)業(yè)甚發(fā)達, 因而與勸農(nóng)有關的這一習俗得以在潮汕地區(qū)保留下來。但具體事像已有所 改變,不一定要打牛了。
抬春色
據(jù)《粵游小志》載,清朝時,潮汕地區(qū)還有一種稱為“抬春色”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在立春日的游行隊伍中,必有裝飾過的臺閣,上坐歌妓,由兩個人抬 著走。嘉應梅州地區(qū)還有高春、矮春的分別:矮春為一人坐臺上;高春則 用兩人:一人立在臺上,然后扎著一根直木,隱藏在那個人的長衣中,與 這人的肩平齊。然后再橫扎一根木棍在直木上端,這橫木隱藏在寬袖中, 橫木上再站一個人。為保險起見,將兩腳牢牢扎在橫木上,兩個人裝扮成 某個故事中的人物。另有一個人持纏著布條的長棍子叉支在上面的那個人 腋下,隨著迎春隊伍游行。如路上遇到障礙,則由持長棍子的人用混子撥 開障礙物。
【各地立春習俗是吃什么】相關文章:
立春習俗吃什么02-10
立春的習俗是吃什么02-09
清明節(jié)各地習俗吃什么好01-18
冬至各地習俗01-27
冬至的各地習俗02-01
冬至各地吃什么12-23
立夏各地吃什么02-16
立秋的習俗-各地立秋習俗盤點12-31
各地中秋習俗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