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怎樣教育孩子發(fā)言稿
教育孩子永遠是一個熱點話題,該怎么教育孩子呢?下面給大家整理了怎樣教育孩子發(fā)言稿,歡迎閱讀!
怎樣教育孩子發(fā)言稿1
各位家長老師好:
今天我很榮幸能在這里和大家共同交流我關(guān)于教育孩 子的一點個人體會。有不恰當?shù)牡胤秸埓蠹乙娬彙?下面我結(jié)合自己看法,介紹一下我的經(jīng)驗。
首先給孩子提供好的學習氛圍與孩子一起看書和學習。由于孩子的自覺 性差,所以要督促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學習及自身的一些表現(xiàn)。 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校各方面的狀況。有 問題以便及時幫助孩子糾正和彌補不足。 尊重孩子,不管多忙,也要抽出時間和孩子相互交流, 讓孩子暢所欲言。讓家長能夠了解孩子在學校的一些表現(xiàn)狀 況,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孩子犯了錯,也要加 以批評。讓孩子學會承擔。給孩子一些娛樂空間,讓他把學 習當成一種興趣。經(jīng)常鼓勵,策略的批評。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體會看法,希望大家能夠在教育孩 子方面有一些幫助。謝謝大家!
怎樣教育孩子發(fā)言稿2
一、調(diào)整學習環(huán)境,安排家庭學習生活。
1、每天在相同的場所、相同的時間用功。
上學以后,孩子必須養(yǎng)成家庭學習的好習慣。孩子放學后,還留有上學時的緊張感,請家長先笑臉相迎,讓孩子放松一下。接著讓孩子坐在書桌前,攤開教科書及作業(yè)本,復(fù)習當天所學習的功課,時間從10分鐘到20分鐘,習慣以后,慢慢延長時間至30分鐘到40分鐘,游戲、看電視都得在做完功課以后。特別提醒的是:即使當天老師沒有布置作業(yè),也要讓孩子在書桌前學習學習,如此每天在相同場所、相同時間實施,漸漸地,小孩就養(yǎng)成放學后在家用功的習慣。在養(yǎng)成習慣之前,要注意克服壞習慣,所以家長陪在身邊比較好,當小孩表示:“做完功課了!”家長應(yīng)親自檢查,如果做得好,必須加以贊美,如此小孩不但可得到成就感,也會產(chǎn)生興趣,不對之處,可以讓小孩立刻改正。如果不檢查,小孩會自恃:“反正媽媽也不看!彼择R馬虎虎應(yīng)付了事,看起來用功,實際上呢,有名無實。家長看是很辛苦,但如果不在小學低年級就養(yǎng)成認真用功的習慣,到了中高年級就無法自發(fā)的用功,所以請父母親要認真對待這一點。
2、讀書要在不會分心的場所。
孩子的書桌安排在什么地方?注意:馬路噪音,電視聲音等都會分散注意力,使讀書缺乏效率。如果在餐桌上做作業(yè),會無意中產(chǎn)生餐桌是吃飯的地方的想象,對于集中注意力不利。所以為孩子單獨準備書桌,書桌就只能讀書,值得提醒的是:很多孩子有單獨房間,家長要事先向孩子聲明:雙親必須可以自由出入孩子的房間。
3、書桌前不要亂擺東西。
書桌最好面向干凈的墻壁,墻上如果有圖片就會吸引目光,無法集中精神用功。書桌正面不要放多余的物品,如果書桌上充滿了筆記本、字典、文具用品,就換大一點的桌子。
4、準備必要的參考書籍。
入學后,光有教科書是不夠的,最好準備一些學習參考書、字典、工具書、百科全書等,以便孩子隨時使用。
二、在家庭中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
孩子喜歡讀書,養(yǎng)成讀書習慣,可以培養(yǎng)聽力、理解力,成為“聽話高手”,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另一方面,聽多了故事的孩子,接觸各種文章的內(nèi)容,表現(xiàn)能力及語言表達也很好。對于書中人物的言語、行動,小孩也會思考為什么這么說這么做,思考力、解讀力也同樣得到培養(yǎng)。低年級的家長可以考慮小孩的年齡、發(fā)育、興趣,選擇好的圖畫書、故事書。家長還要注意,小學1年級還是幼兒園的延長教育,所以家長說給他聽、念給他聽是有必要的,千萬不要一概拒絕:“自己看!”最好念小孩自己想看的故事書給他聽,不要強迫小孩接受大人的選擇,不喜歡讀書的小孩,多半討厭看見許多密密麻麻的小字,家長可選擇適合幼兒的圖畫書,字體要大一點的。
2、養(yǎng)成寫字的習慣。
書寫能力是學力的指標,有的小孩雖然話說得很流利,卻不太會寫字,有的小孩寫字速度很慢,如果老師出的生字練習多一點,他就嘮叨半天,到中高年級就可能討厭作文,這是因為思考力、想象力、文字表現(xiàn)力不足的緣故。所以從一年級開始就得訓練寫字,例如小孩放學后,總向家長敘述:“媽媽,今天在學!
即使只是很簡單的幾句話,家長也可以準備一個日記本鼓勵他寫下來,慢慢的,家長可以問他:“為什么這樣呢?”“你怎么想?”“老師怎么說?”等等,讓他漸漸將文章擴大,加長。一年級的孩子喜歡使用學過的文字寫字,家長看過之后要夸獎他、鼓勵他、并慎重地保存起來。
3、養(yǎng)成做事情精力集中的習慣。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讓孩子邊學習邊做其它事。有的小孩總是一邊看電視,一邊聽音樂,一邊做功課,這樣,學習不夠?qū)P,注意力容易轉(zhuǎn)移。有的孩子精力不夠集中,家長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培養(yǎng)孩子用眼睛聽的習慣:在安靜之處,將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互相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不管什么話題都沒關(guān)系,每天進行一次。只要視線相連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聽,只要每天持續(xù)不斷,就能培養(yǎng)出很會聽“話”的孩子。另外,家長注意,有的小孩玩得最起勁時不要叫他,因為這正是他最集中注意力的時候。
4、讓小孩有廣泛的興趣。
應(yīng)該盡量培養(yǎng)小孩的興趣,對各種事物表示關(guān)心,一年級正是好奇心旺盛有活力的年齡,家長可以依照孩子興趣參加各項活動,讓孩子成為有個性有魅力的人。
5、主動學習的習慣是家長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家長和孩子之間必須維持良好的關(guān)系,養(yǎng)成家庭學習的好習慣,要讓孩子盡早養(yǎng)成主動學習、自覺學習的好習慣,就像嬰兒會自己站起來走路一樣,能夠自己努力用功,不懂之處自己思考、解決,具備了“自己學習力”,就擁有了一生進步向上的原動力,這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自己培育力”,這樣的孩子自然會自發(fā)、自主地用功,也就不會感覺學習很辛苦了。作為家長,要注意稱贊孩子、鼓勵孩子,讓他慢慢養(yǎng)成一個人主動學習的習慣,這是家長送給孩子的最佳禮物。
三、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早睡早起,生活有規(guī)律。
一年級孩子大約需要10小時睡眠,家庭學習時間、游戲時間、入浴、用餐時間都必須確定,過著有規(guī)律的生活。如果上小學后,還得家長叫才起床,則是依賴心的表現(xiàn)。早晨起得晚,連上廁所、吃早餐都來不及就到校的孩子,第一堂課就哈欠連連,缺乏朝氣,只是坐在位置上發(fā)呆,也有很多孩子忘了帶這,忘了帶那……這樣就無法集中精神上課。如果生活沒有規(guī)律、零零散散,則孩子的內(nèi)心也是零零散散、缺乏規(guī)律。生活有規(guī)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疊被子,疊衣服、打掃房間、洗自己的襪子、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選擇適當?shù)捻椖,和小孩約定好必須做哪些事,讓小孩遵守約定。
2、會幫忙做家事的孩子會學習。
五六十年代,小孩每天要花3小時做家事,現(xiàn)在則是花3小時看電視。孩子之所以討厭做家事,是因為從小沒有訓練之故,自己的事情當然自己做,還要幫助家里做事,像拿報紙、擺鞋子、拿碗筷,他做完了家長要向他道謝“謝謝你幫忙!”告訴他,要認真做,不要隨隨便便,養(yǎng)成無論大事小事,都要好好做的態(tài)度。如此一來,小孩就會自覺、自豪是家庭中的一員,產(chǎn)生體貼心、責任感、協(xié)調(diào)性、耐性、集中性、自信心等等。給小孩與年齡相符的工作,不但家長輕松,還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在幫忙中小孩可以培養(yǎng)出好奇心與自發(fā)性,不讓小孩幫忙,就是剝奪他們重要的學習機會。提醒家長要注意寬容與忍耐,就算小孩做不好,也不要當面抱怨,做家長的待會兒再偷偷重做一次即可,如果小孩弄得一團糟,也不要生氣,為了教育,一定要讓他做家事。
另外,幫忙做家事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各種能力。在讓小孩幫忙時,應(yīng)該教他,例如:不要將油膩的碗盤疊在一起,擦拭餐具時不要將比手大的餐具拿在空中,以免滑落打破。應(yīng)該放在臺上,邊擦拭邊移動。這不單單是教他知識,技術(shù)而已,也是教他做事的順序,培養(yǎng)判斷力,洞察力。一旦決定家長孩子一起做菜,就必須先訂計劃,列出需要的材料,然后上街購買,準備用具、調(diào)味料,可以請小孩說說看,該按什么順序進行調(diào)理。經(jīng)常幫忙做家事的小孩,很自然就記得訣竅,讀書、做題、寫作文等都得有計劃,有順序,所以幫忙做家事的孩子多半是成績優(yōu)秀有自主性的孩子。
3、必須限制孩子看電視、玩游戲機的時間。
長時間看電視的小孩,會流利地和人交談,具有協(xié)調(diào)性。但問題也很多,很多調(diào)查都指出,看太多電視會帶來負面影響。有報告指出,看電視的時間越短,提出問題的積極性越佳。因為小學生聽看的節(jié)目,以娛樂性質(zhì)的節(jié)目居多,不需要像讀書般認真思考發(fā)揮想象。只是一直坐在那兒,看著不斷變化的畫面,感到有趣而已。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被動的性格,持續(xù)盯著電視看的小孩,的確缺乏集中力,會變成不安定的小孩,這類孩子缺乏感動心的傾向,不大會思考問題,所以成績不好!半娨晝和笨傦@得沒有活力,因此有些學者還主張,12歲之前的小孩不應(yīng)該看電視。原則上不要邊看電視邊用餐、聊天,每天限制時間,而且規(guī)定完成功課才能玩,節(jié)目內(nèi)容也必須注意,家長與孩子之間應(yīng)該針對節(jié)目內(nèi)容充分交換意見。
4、在生活中讓孩子學會忍耐。
家庭教育中,最容易被家長忽略的就是忍耐。能夠忍耐的孩子,在學業(yè)及社會生活上都容易獲得成功。所以不論運動或游戲,讓孩子學習忍耐吃苦是很重要的,家長讓孩子忍耐饑餓、口渴、寒冷、疲勞等等身體的苦痛,一些昂貴的玩具叫孩子忍耐到生日或重要節(jié)日再買,這樣,孩子對于想要之物沒辦法立刻得到,可以培育出忍耐心,精神因此得到鍛煉,使孩子擁有自信。在這個物質(zhì)豐富的時代,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受限制真是有點痛心,但是請家長記住:欲望很容易會得到滿足的孩子,因此不懂得珍惜。而不懂得忍耐的小孩很令人傷腦筋,那些在舒適的房間里,始終維持飽腹狀態(tài)的`小孩,將來沒有什么大出息。
家長要對小孩的物質(zhì)欲望嚴格,情緒欲求寬松。當他向你撒嬌時就抱抱他、摸摸他的頭、用心疼他。當小孩忍耐痛苦的時候,大人也要忍耐,并請家長稱贊他!只要家長與孩子之間以愛心、信賴維持感情,孩子不但成績優(yōu)異,而且擁有自信,也會受到朋友的歡迎和信賴。
四、家長要掌握有效的指導學習的方法。
1、讓孩子每天堅持復(fù)習和預(yù)習。
根據(jù)美國學者研究,即使是100個完全學會的事物,第一天只能記住60%、第2天40%、第三天30%而已?墒峭蟮挠洃洔p少就很慢了,1個月后大概還能記住20%,為了不將學過的忘記,復(fù)習很有必要。當天復(fù)習由于記憶仍新,所以學習過的能記住,也可達到學習的成就感、滿足感。如果兩三天后才復(fù)習,由于記憶已經(jīng)淡薄,所以效率很差,如果完全不復(fù)習的話,學過的就漸漸忘記了。低年級如果每天復(fù)習,課業(yè)一定跟得上,而且會對功課產(chǎn)生自信。復(fù)習以后再預(yù)習,了解什么地方懂,什么地方不懂,不懂之處可以在上課時特別注意聽。
2、家長依條理指導。
要依條理思考是有點難,尤其是數(shù)學,因為小孩還不習慣理論性思考,不會的地方家長請畫圖說明,以漫畫的方式寫出來,讓小孩整理一下思路。
3、回到“絆住”之處重點指導。
當小孩帶回的作業(yè)或測驗卷上有“×”的記號時,注意這代表孩子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不要用這樣的話麻痹自己和孩子:“你很聰明,都會了,就是太粗心,下次細心點!” 所謂的“粗心”其實是知識掌握不夠熟練,一定讓他弄清楚熟練掌握不可。從一年級開始,父母就得注意小孩是否真正了解和掌握了知識,如果基本的部分不會,“漏洞”就會越來越大,以后出現(xiàn)問題再回過頭來尋根求源,家長和孩子將會很辛苦,而且收效甚微。
4、文字與演算的練習本要認真準備。
讓孩子養(yǎng)成認真寫字的習慣,如果家長把不要的紙拿來當小孩的草稿紙,演算紙,小孩會認為反正扔掉,亂寫也無所謂,自然無法養(yǎng)成規(guī)規(guī)矩矩寫字的習慣,因此,為孩子準備好筆記本,演算本,讓孩子方便書寫,養(yǎng)成認真寫字計算的習慣。
5、決定學習目標與時間。
家庭學習要分配時間,先訂計劃,星期幾學習什么科目,以及多久時間,一般而言,家庭學習的時間是“學年×10分鐘”,但因為還有作業(yè),所以低年級大約30——40分鐘,在此必須注意的是如果小孩依計劃完成功課,必須給予鼓勵與贊美,中途做完了,坐得住的孩子延長學習時間沒關(guān)系,但坐不住的孩子,只要功課做完,就可以讓他解放,出去游玩散心。因為最初依計劃完成功課,得到成就感與滿足感是非常重要的。注意兩點:第一,不要在小孩讀書途中叫他做事,否則他的節(jié)奏會亂掉,變得缺乏集中力、持續(xù)力;第二點,要遵守家長與孩子的約定,不要本來說好寫一頁,結(jié)果因為很快完成,就要求小孩再多寫一頁,也不要因為他沒有認真做完,就以延長學習時間來當作懲罰,這樣會帶來不信任感。
五、家長的期待和鼓勵會推動孩子不斷進步。
1、不要忘了“皮格馬列翁”的效應(yīng)。
1968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羅森塔爾等完成了一項著名的實驗。他對100名兒童進行了“發(fā)展測試”中,在進行智能、體力等項目測試后,向教師提供了虛構(gòu)的信息,說100名兒童中有20名發(fā)展優(yōu)異并出示名單。一年后復(fù)試的結(jié)果表明,出示名單的兒童,成績明顯提高,并且求知欲旺盛,活潑開朗,虛幻變成現(xiàn)實。這種由于期望不同而導致兒童發(fā)展出差異的現(xiàn)象就是期望效應(yīng)。羅森塔爾借名于現(xiàn)象相類同的皮格馬列翁神話,稱這種效應(yīng)為“皮格馬列翁效應(yīng)。”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態(tài)度也是一樣,父母在心里想著:這個孩子的頭腦怎么這么笨,怎么花了那么多錢補習,還是看不見什么效果呢?這樣想,就會表現(xiàn)在態(tài)度上,小孩子很敏感,感覺出大人這種態(tài)度后,便會喪失興趣,這就是負面的皮格馬列翁效應(yīng)。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優(yōu)點,就稱贊:“好棒!”看見他為朋友做了什么事,不要責怪他:“你怎么這么做……”應(yīng)該稱贊他:“真會幫助別人,乖孩子!碑敽⒆泳趩蕰r,不要說:“你看,誰叫你不聽我的話的!”應(yīng)該安慰她:“你的心情,我了解!毕嘈抛约旱暮⒆硬槐,一定有進步的潛力,在學習方面也是這樣,如此一來,就能養(yǎng)育出正面的皮格馬列翁效應(yīng)期待下的小孩。
2、讓孩子體驗“學會”的喜悅。
明白一件事,學會一件事,對小孩而言,就像開啟另一個世界的門一樣,充滿感動,這種感動會帶給小孩自信,不斷地明白、學會,小孩就越來越愛學習了,讓小孩燃起學習的興趣。因此,雖然在家長眼中看起來程度很低的事,當小孩終于明白了、學會了時,家長也要跟著高興,如果表現(xiàn)出“你本來就應(yīng)該會”的態(tài)度,則小孩的感動與喜悅也不見了。所以要讓孩子盡量體驗了解、學會的喜悅,扎穩(wěn)知識的根基。
最后,謝謝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參加孩子們上小學的第一次家長會,再次謝謝家長對我們學校的關(guān)心、支持和厚愛!
怎樣教育孩子發(fā)言稿3
中國人對孩子的教育歷來都很重視,但中國卻不是一個教育成功的國家。中國的孩子缺了些個性,多了些任性。家庭和學校是兩大教育課堂。“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狈饨ń逃贫劝呀逃怀晒Φ呢熑螝w咎于老師和家長。中國教育主張以嚴字當頭,棍棒教育是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這種方法現(xiàn)在當然是行不通了,一是現(xiàn)在家庭大都是獨生子女,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除了父母,還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寵著他們,是家庭的小皇帝。國家還有諸如《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對他們護著,老師不要說是體罰,即使罰站,罰寫作業(yè)也不行。前一陣子常州花園小學老師體罰學生的事件,就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時下的老師都覺得孩子難管,不過難管總還是要管。教育專家倒是支了一些招,現(xiàn)把它整理歸納如下,供年輕的爸爸媽媽參考。
一、教育是應(yīng)該持之以恒的事,特別是不能忽視日常生活中的細節(jié)教育。美國著名的小學教師羅恩?克拉克說:孩子成長中有許多細節(jié),這些細節(jié)也都是人生的“大端”。如果你沒有意識到自己始終應(yīng)該記取的責任,你沒有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你可能就錯過了孩子成長的關(guān)鍵期,后面的教育就難了。
二、教育不是宣泄而是克制,不要在生氣時教育孩子。我們應(yīng)該把教育的兩個成語:“理直氣壯、義正詞嚴!备臑椤袄碇睔夂停x正辭婉”。管教從嚴,講的是原則從嚴,心思從嚴。態(tài)度則要盡可能的誠懇、溫和、耐心。有智慧的教師不需對學生嚴詞斥責,有智慧的父母,應(yīng)該意識到教育孩子不能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
三、不能把和孩子的交談,都變成嚴肅的教育。有統(tǒng)計表明,35%左右的孩子遇到挫折都是找同學和朋友傾訴,找父母和老師傾訴的不到10%。父母的形象逐漸從他們情感世界中淡出、甚至缺席。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和孩子的交談更容易變成了說教、批評與斥責。孩子過了13歲,他可能連批評的機會也不給你了。
四、要盡量避免說教教育,我們習慣于教育孩子要“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習慣于“做大事”,取得“大成就”。我們的文化中缺乏從一件小事中體會快樂的傳統(tǒng),缺乏做一些小事而覺得有意義的認識。做一件事情,若違背老師的心意,很可能就會遭到挖苦與諷刺。老師和父母應(yīng)該從克制批評的欲望開始,從改變“正話反說”的習慣開始,從改變自己的'“不相信、不鼓勵、不期待”的習慣開始。這并不表示對孩子的不足、缺點、短處視而不見,而是在孩子有勇氣去嘗試、去改變時,助他們一臂之力。
五、孩子之間有巨大的差異,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偉人。所以簡單的攀比解決不了問題,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天分很重要,所謂揚長避短,這樣就能夠讓孩子既不自卑,也可以讓他看到別人的長處而不驕傲。
六、教育孩子不要“數(shù)罪并罰”,“數(shù)罪并罰”首先說明你平時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太少,關(guān)心得太少,沒有盡到做父母最起碼的責任。其次,也說明你比較“記仇”,喜歡翻舊賬。有時不是你的話沒有道理,而是你的方式不對。方式不對,教育一定沒有效果。為人父母,為人師長,所有的權(quán)力都意味著責任,這樣的責任逼著我們要改變。
如上所述,只是告訴人們教育應(yīng)該有一個方法,但教育不能復(fù)制,一種方法適用于一個人,并不意味它能適用于另一個人,更不可能適應(yīng)所有人。教育不是萬能的,我們能夠盡到自己的責任,就不至于后悔,而孩子最后會成為什么樣的人,那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怎樣教育孩子發(fā)言稿4
老師好,各位家長你們好,我是趙家銘的媽媽。很榮幸能被老師選為家長代表,在這發(fā)言,對于現(xiàn)在的小孩來講,每個小孩都是父母的寶,都想給小孩創(chuàng)造好的條件。今天和大家共同來討論一下該怎樣教育孩子。對于怎樣教育好子女,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家長共同探討的話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教育孩子,當然離不開老師們的辛勤培養(yǎng)和精心教育。的確,父母的教育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巴映升、望女成鳳“是家長們的共同心愿,每個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將來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F(xiàn)就以這個話題簡單談一點自己的觀點和體會,如有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多與孩子溝通。要和孩子做朋友,別把孩子當成管制的對象。我們每天會盡量多抽出時間和孩子交流,包括在接送孩子的時候我都會和他說說笑啊,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會發(fā)現(xiàn)和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知道她最近在想些什么,孩子最近心情好不好,需要怎樣的幫助讓孩子知道你很關(guān)心他,只有真心付出才能有所回報。我覺得小孩子你對他好他也會對你好,打個比方他有時受傷了我會幫他吹吹,跟他說你下次小心點啦!在我受傷的時候他會說:“媽媽,你怎么受傷啦!我?guī)湍愦荡,下次你小心點啊,”有時我買菜或者提東西提多了的時候,我會說媽媽提的東西太多了,都提不動了,他就會說,媽媽我給你提點。記得有天他放學了,我來接他回家,順便我買了些水果和一些菜,我就說好重呀我都提不動了,他馬上就說:“那你就把東西裝到我書包里呀!”我當時聽了很感動,心想只要你有這份心就第一文庫網(wǎng)可以了,我笑著跟他說:“算了吧,會把你壓扁的!”。有時我也會讓他提一點很輕的東西,讓他鍛煉一下也是讓他養(yǎng)成一個會幫助人的習慣。
在生活中學知識。以前我晚上睡覺之前都會跟他講三個故事,有時我忘記了他會提醒我說:“媽媽給我講三個故事。”然后我會跟他說你今天想聽那個故事呀!他就會說聽哪個哪個。其實那些故事都聽過很多遍了,他都知道那些故事的名字和內(nèi)容了,可他還是喜歡聽,我也還是耐心的給他講。每次講故事的時候我會一個字一個字的指著讀,讓他對這些字產(chǎn)生興趣?匆娦┖唵蔚淖治揖蜁趟J,在講故事的同時讓他去認識這些字,在生活中也是如此。那些復(fù)雜的字我就沒有教,不想給他太大的壓力。有時想故意考考他,我就說那是個什么字來著,他就會告訴我。在接送他讀書的路上或是在電視上看到認識的字他會說媽媽這是個什么什么字,有不認識的字他就會問我,媽媽那是個什么字呀,我就會告訴他那是什么字,然后對他說,你真棒。因為小孩都喜歡你夸獎他表揚他。小孩都喜歡看動畫片,在有的動畫片里也可以學知識,但最好不看那些打斗的,比方說鎧甲勇士,奧特曼那些,他有段時間特別喜歡看,然后見人就是打斗的動作。記的小時候喜歡看天線寶寶,有一次他對我說媽媽我們也來抱抱,也相親相愛。平時我也會和他互相擁抱,然后說,寶寶媽媽好愛你,他也會親親我,對我說媽媽我也很愛你。就這樣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母子感情。
孩子犯錯誤時,盡量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談,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讓孩子真正認識自己錯誤,他也會接受批評,而且會努力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我相信大多數(shù)家長應(yīng)該有這樣的體會。但有時我也會在他太不聽話或發(fā)脾氣的時候,我也會拿衣架打他,等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我再會去好好說。記得有次在出超市門口的時候看到一個大人帶著一個小孩,她的媽媽買了一個晾被子的大衣架,他看到了就問我:“媽媽你看她的媽媽買了個那么大的衣架,她不聽話就要被媽媽拿衣架打的!”平時不打,要是動不動就打的話就打麻木了。人多的時候不打,因為人多了你打他的話,第一,旁邊的人會去哄他,我覺得打了也白打。第二,因為孩子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但我們大人有時在他面前犯錯了或是錯怪他了,我也會跟他道歉說對不起,因為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F(xiàn)在小孩還小,關(guān)于教育孩子這個話題還有很多值得我們?nèi)W習。希望以后可以和大家共同交流學習。這個學期結(jié)束了,最后祝小朋友們快樂成長,寒假玩的開心。
【怎樣教育孩子發(fā)言稿】相關(guān)文章:
怎樣提高孩子做事的效率09-25
怎樣讓孩子學會社交?10-01
怎樣幫孩子消除緊張焦慮05-26
教育孩子的心得02-25
教育孩子的經(jīng)典句子02-27
教育孩子的說說02-10
怎樣教育孩子讀后感08-09
《怎樣教育孩子的》讀后感08-10
教育好孩子的說說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