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國的人理財思路對比
樹立理財目標很重要
家庭理財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樹立理財?shù)哪繕,不論是擴大收入來源、減少支出、增加儲蓄,首先要明確這一切的目的是為了什么,而不是單純考慮如何來做到這一切。樹立理財目標表明家庭制訂財務規(guī)劃的重要性,比如說我要攢更多的錢,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美國學者的研究表明,家庭理財如果更集中在動力上而不是如何做上,效果會更好。在家庭生活上,有的人的目標是在2014年要買一幢房子,有的人的想法是到世界上旅游一圈,還有的人想的是要為兒子娶媳婦,林林總總,說明每家每戶的理財目標會有差異,因此制訂符合于自己家庭的理財目標就需要現(xiàn)實。
當家庭理財?shù)哪繕舜_立后,不論收入高低、建立消費計劃就成為家庭理財?shù)囊粋重要方面。大多數(shù)家庭會將每月收入的三分之二投入到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上,例如食品、住房和交通運輸上,同時在娛樂、休閑上也會有支出。理財專家建議,在生活支出的大項目上要做好支出規(guī)劃,保證基本開支、盡量消除不必要的開支。
量入為出是理財經(jīng)典之語
生活上量入為出似乎是美國理財?shù)慕?jīng)典之語,賺得多花得多,結果可能是所剩無幾,賺得少花得多,最后只能成為債奴。在美國一個四口之家,如果年收入只有4萬美元,日子一定過得很貧寒。但一位普通的教師就只靠這些收入?yún)s讓家庭生活過得很舒適,其中的奧秘就是不和有錢人攀比,在滿足家庭基本生活之需后,不去欠債提升生活水平,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知足者常樂。
在家庭理財上夫妻間的溝通很重要,雖然中國人常說男主外女主內(nèi),但在家庭財務上夫妻間如果能夠經(jīng)常討論、協(xié)商,就可以在家庭理財上達成更多的共識。俗話說夫妻一心其力斷金,家庭理財不是夫妻中一個人的事,夫妻各發(fā)揮專長,同心合力積累家庭財富才有戲。美國人財產(chǎn)意識較強,即使兩人結了婚,個人還是擁有自己獨立的財務權;榍暗呢敭a(chǎn)當然歸自己所有,而婚后對家庭的責任也是相對明確,買房子要兩人共同出錢,個人的信用卡可能是各自付賬。清官難斷家務事,夫妻住在一起時花錢有時是筆糊涂賬,在這種情況下,夫妻間更需加強共識,明確各自的財務責任。
增加收入減少債務
在今天的社會,廣開財源的確不易,而工薪族如果只依賴唯一工作的收入要想致富難度很大。如何在現(xiàn)有工作之余增加收入是一個現(xiàn)實的考量,網(wǎng)路的發(fā)展為人們擴大財源提供了機遇,不論是做網(wǎng)絡銷售還是利用網(wǎng)絡人氣增加廣告收入都是選項。常言道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人的橫財不能靠天上掉餡餅,而是要利用機會去賺錢。
與增加收入相對應的理財之道是減少家庭債務,負債消費源于美國,現(xiàn)在也在中國開始流行。特別是信用卡的普及,花銀行的錢來讓自己活得瀟灑似乎是很時髦。在家庭所有債務中,信用卡債務最為危險也最容易讓人成為卡奴。美國人在理財上特別強調(diào)要減少家庭債務是有血的教訓的,不少家庭為了享受,超越自己的收入線依賴借債過日子,結果是日子過得很舒服,該享福的享了,該樂呵的樂了,最后的結果是哭鼻子,因為債不饒人,欠錢絕沒有不還的道理。
明智投資分散風險
中國人儲蓄率高,有錢存在銀行里吃利息。但如今銀行儲蓄利息率低,如果算上通貨膨脹,存在銀行里的錢能夠保本就不錯,F(xiàn)在銀行為吸引顧客,推出不少理財產(chǎn)品,但風險性卻也較高。俗話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在資本市場上更沒有白吃的紅利。因此在金融市場上投資可能賺大錢也可能血本無歸,如果懷著投機的心理在股市上充好漢,就如同土豪進了賭場,不輸?shù)粞澴記Q不罷休。
美國精明投資人的投資哲學是雞蛋不要裝在一個籃子里,講的是分散投資風險。如何減少投資風險,這里不講具體的方法,而是要談談投資的心理。作為投資人每一個人都希望投資利益最大化,如何實現(xiàn)投資利益最大化是一門科學,短期行為、暴富思維都不是投資哲學,如果投資股市每一個人都可以暴富,那么全世界的富人絕不止今天這些。投資講究的是穩(wěn)定地獲利,而要想穩(wěn)定獲利,分散風險就是訣竅。
節(jié)省開支大有學問
省吃儉用是中國人老祖宗留下的遺訓,也是一種美德,從理財?shù)慕嵌瓤锤墙?jīng)驗之談。如何做到省吃儉用各家有各家的.經(jīng),先說省吃。省吃不等于不吃,而是如何在一定財力下吃得更劃算。比如下館子一頓飯下來可能會是百八十元,如果在家里做飯這筆錢或許會能滿足三天的吃飯需要。所以美國人在經(jīng)濟不好的時候首先是減少下館子的次數(shù),這樣的結果是飯沒少吃,錢卻沒多花。而且在理財規(guī)劃上還有一條,那就是不論是家庭主婦還是家庭主男,最好有一個人能做個好廚師。做廚師不是為別人燒飯,而是要讓自己享福。既然自己在家都可以當上個名廚,何必把錢花在外頭的廚師身上。
其實在節(jié)省開支上有很多方面是既不影響生活品質(zhì),又可以讓生活少花錢多辦事。比如美國人現(xiàn)在開始不看電視了,上網(wǎng)也可以看視瀕。過去有線電視每個月付費要100多美元,現(xiàn)在一年就省了1000多美元。與家人同住也是節(jié)省開支的好辦法,成年子女同父母同住在中國被稱之為啃老,這種啃老從理財?shù)慕嵌瓤次幢厥遣缓。年輕人收入低,單獨生活在住房、吃飯和交通上的支出就會把掙來的那點薪水耗費掉,如果與父母同住,即使交些伙食費,剩下的還是大頭。雖然孩子剩下的錢不會歸到父母的腰包,但孩子能夠攢下錢也是財富積累的開始。過去美國年輕人講究獨立,大學畢業(yè)后遠離父母去創(chuàng)業(yè),這就叫翅膀硬了。但現(xiàn)在美國很多年輕人翅膀沒法這么硬,怎么辦?回家和父母同住,節(jié)省開支。
避免盲目消費攀比消費
在家庭生活中,消費往往占有重要地位,除了衣食住行外,現(xiàn)代社會的消費更趨向娛樂化、高檔化和休閑化。美國中產(chǎn)階級的一條標準是每年可以全家到外地旅游一到二個星期,當然按照現(xiàn)代人的生活標準這也不是什么很新奇的事。人們的消費習慣往往帶有盲目性,很多時候購物是滿足心理的需要而不是實際的需要。最常見的盲目消費是遇到商店打折甩貨時以為撿了便宜,買回一大堆可能不太需要的物品。尤其是女性有著天生的購物狂特性,進了商店出門沒帶啥東西好像很丟人一樣。美國有條新聞專講壁櫥文化,學者研究后發(fā)現(xiàn),在很多家庭壁櫥里擺放的衣服、鞋子實際上有一多半的物品猶如廢物,主人買了之后基本不用,而購買這些物品的耗資卻是不菲。
中國人喜歡攀比,而消費中的攀比是家庭理財上的大忌。由于國外的高檔消費品價格比國內(nèi)要便宜許多,因而很多人出國都在血拼,名包、名表、名貨,似乎中國人出國就是為了購物。在購物上美國人相對比較實際,普通人并不看重名牌而是注重實用價值。美國人購物的旺季是在感恩節(jié)到圣誕節(jié)之間,因為這時商家為了促銷會對銷售的商品大大地打折。聰明的家庭主婦會利用這個機會將家中需要的物品列出清單,采取全家出動的方式掃貨。就這么突擊下來,家庭的基本生活用品一年就可以節(jié)省出千八百美元出來。
過節(jié)儉的生活不丟丑
過節(jié)儉的生活似乎是窮人的標簽,而有錢人的生活在外人眼里則往往是花天酒地。其實這只是人們的一種錯覺,節(jié)儉生活是一種人生觀念,節(jié)儉不意味著不會享受生活,節(jié)儉的含義也不是要做一個“葛朗臺”。節(jié)儉生活的真正含義是不揮霍、不浪費,而是將金錢變成生財?shù)墓ぞ撸谏钌蠞M足需要即可。美國有很多富人是靠節(jié)儉生活起家,他們開著普普通通的汽車、自己動手修理庭院、甚至自己剪發(fā),即使成為富人后他們依然保持這種節(jié)儉的風格。
在家庭理財?shù)慕炭茣校^節(jié)儉生活常被提到,因為這是一種生活哲學。節(jié)儉生活態(tài)度和習慣能使不富裕的家庭生活有所改善,節(jié)儉生活也能使成為富人的家庭維持其財富不至于被揮霍殆盡。同時節(jié)儉生活不等于不會享受生活,將錢花在刀刃上,該享受時享受,該節(jié)省時節(jié)省,兩者并不矛盾。
http://www.fuchuona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