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科學工作計劃范文合集7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獲著,讓我們對今后的工作做個計劃吧。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工作計劃7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yǎng)小同學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議讓同學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實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戰(zhàn)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全冊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和各單元教學目標: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周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同學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歷程,發(fā)現其生長變化的規(guī)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fā)”“幼苗生長”營養(yǎng)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周期。同時隨同著生長過程,指導同學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將指導同學親歷養(yǎng)蠶的過程,了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發(fā)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蠶的生命周期為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和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將以水為例,引導同學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tài)變化之間的關系。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tài),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fā)和凝結等過程中發(fā)生的變化,協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時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協助同學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循環(huán)”的概念。
2、主要資料清單: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 大豆、玉米、花生、蓮花、風仙花等植物的種子,放大鏡,花盆、土壤、鏟子等種植工具,透明玻璃杯、衛(wèi)生紙等;試管、植物油等;圖片或剛出土的風仙花照片;植物葉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葉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和圖片、幾個主要生長階段的風仙花照片等。
“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蠶卵,放大鏡、飼養(yǎng)盒;不同生長階段的蠶;蠶繭和蛹,小剪刀,手電筒;熱水,小碗,竹簽,絲綢制品;蠶蛾、有關動物生長發(fā)育過程的圖片和資料;同學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等生長變化的資料;嬰兒、幼兒園或小學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特點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氣溫計、體溫計、水溫計(丈量范圍在一20 0C—}—110 0C)、其他各種式樣、不同用途的溫度計;保溫杯、冰塊、食鹽、試管、燒杯、玻璃杯、;云、霧、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現象掛圖或影像資料。
“磁鐵”單元:各種形狀的磁鐵,鐵的物品、一些金屬物品和非金屬物品;一定數量的鐵釘、回形針、大頭針、鋼珠和大鋼針;不同材質的人民幣硬幣((1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的鋁幣);盒式指南針,做指南針的資料(可以讓同學自備)。
三、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于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范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同學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并探究其變化的規(guī)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同學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如生物與環(huán)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tài)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系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yǎng)同學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并學習用流程圖、循環(huán)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和實證意識的培養(yǎng)。例如指導同學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考慮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同學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同學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于常規(guī)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同學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于語數教學,使同學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和時、周到的指導,使同學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同學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同學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同學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示出濃厚的興趣。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教材和同學的實際認真?zhèn)浜谜n,準備好活動資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yè)。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豐滿,面向每一位同學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同學積極性,掌握教學過程中同學的學習心態(tài),并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同學的主體意識,對同學的回答和作業(yè)和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褒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同學的比較、分析、綜合、籠統、概括能力,培養(yǎng)同學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yōu)補差措施:
(1)、鼓勵同學擴大閱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并提倡同學積極參與(社會)實驗、小發(fā)明、小發(fā)明、小制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協助后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褒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yǎng)同學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采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yōu)生與后進生的聯系,促使他們互相協助,在團結的氣氛中盡快生長。
六、教學進度布置
周 次 日 期 教 學 內 容 備 注
1 3。1—3。7
2 3。8—3。14
3 3。15—3。21
4 3。22—3。28
5 3。29—4。4
6 4。5—4。11
7 4。12—4。18
8 4。19—4。25
9 4。26—5。2
五。一勞動節(jié)
10 5。3—5。9
期中檢測
11 5。10—5。16
12 5。17—5。23
13 5。24—5。30
14 5。31—6。6
15 6。7—6。13
16 6。14—6。20
17 6。21—6。27
18 6。28—7。4
科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科學教學中應以《科學新課程標準》為依據,以科學探究為課堂的中心,幫助學生在探究中構建科學概念,六年級科學課工作計劃?茖W概念是抽象的,它必須通過具體的探究過程與方法才能得到落實,而這種過程與方法就是實驗。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是科學課的重要內容。
二、教學內容本學期科學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涉及生物科學、地理科學以及少部分的物理方面的知識,從教學內容看難度比上學期有所下降,但是由于每周的課節(jié)數有限,所以每堂課的內容可能會多些,所以,如何提高課堂效果,如何使學生的學習科學的興趣更濃,是本學期的重要任務。
三、學生情況本屆六年級學生,活潑,喜歡做一些科學小實驗,學生思維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但學過的知識容易遺忘,從上學期期末考試卷上來看學生對某些知識掌握的還不算扎實,生活情景經驗不足的現象還存在,有時做題粗心大意,不會認真審題,所以這學期還是需要老師的細心關照和指導,并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學習習慣的同時并逐步滲透一些學習方法。
四、奮斗目標:提高每一堂課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學得更多、更好、更有興趣,都有成功的喜悅,爭取在期末畢業(y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工作計劃《六年級科學課工作計劃》。
五、主要工作:
(一)教師方面
1、認真?zhèn)浜妹恳惶谜n,多查找資料,每月出一套綜合練習題,同時,多了解現代科學前沿的知識,做一個與時俱進的學習型,科研型教師。
2、認真學習本專業(yè)知識,多聽課,多向老教師學習請教,不斷提高自己,爭取每天進步一點點。
3、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以及學生活動。
4、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認真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任務。
。ǘ┽槍W生方面:
1、夯實基礎針對每節(jié)課的內容可能多一些的現象,在本學期,要求學生準備一個科學課堂知識筆記本,在學完每堂課知識后,由學生自己對知識進行梳理總結,并轉移到筆記本上,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整合自學能力。
2、提高學習興趣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科學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培養(yǎng)他們科學探究的興趣,在實驗器材允許的情況下,爭取每一位同學都能自己動手實驗,觀察現象,總結結論。使學生由被動變?yōu)橹鲃印?/p>
3、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生不同的實際情況,從不同的角度,在課堂教學中落實不同的要求。一切以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校的要求為準。
4、做好復習計劃六年級科學下冊,爭取在十三到十四周之內完成,剩下四周進入期末復習階段,主要復習科學六年級上冊知識及科學六年級下冊的知識,并完成幾套綜合復習題,迎接畢業(yè)考試。
六、主要活動
1、要求每一位同學寫一篇科技小論文(文體不限),目的是讓同學們在實際生活中尋找科學,發(fā)現科學,認識科學。時間定為五月份。
2、科學知識競賽,時間定為六月份。
科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教材分析
新編《科學》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小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觀察大樹”和“尋訪小動物”等活動。作為這一線索的延續(xù),三年級下冊的主題確定為對“物質特征和變化的觀察”,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氣”、“植物的一生”、“動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溶解”等六個單元。
混合單元著重引導學生對物質混合的現象進行觀察,認識有些物質混合后其中的各個成分不會發(fā)生變化,而有些物質混合后會生成新物質;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親自動手制造混合物并學習對固體混合物進行簡單分離的方法。
空氣單元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證明空氣的存在,并通過一系列的動手操作活動,幫助他們認識空氣作為物質的一般屬性。并設計了有關認識空氣的特殊性質的探究活動,最后一課時則引導學生探討空氣和人類生活的關系。
植物的一生單元引導學生經歷種植鳳仙花的完整過程。通過對鳳仙花各個生長期不同形態(tài)特征的觀察,幫助學生建立植物生長周期的概念,并引導他們學會定期觀察、記錄以及分析數據的方法。
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引導學生經歷養(yǎng)蠶的完整過程。通過對蠶各個生長時期不同形態(tài)特征的觀察,幫助學生建立動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過程并學會描述這個過程。
沉和浮單元主要涉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哪些因素有關、怎樣改變物體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來制作小船和潛艇等問題。
溶解單元從觀察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對溶解現象觀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動之中。如怎樣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溶解在水中的食鹽能否重新分離出來等。
二、學生分析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行為。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了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6、本年級共7個班,1班是小班26人,2~7班是大班,每班都有57或58人。
三、教學要求與評價
1、 學生在活動中能正確進行物質混合與分離操作,能按觀察物質混合與分離的基本程序進行觀察,能根據事實說明物質混合后是沒有變化,還是發(fā)生了變化;能應用學到的'知識研究土壤,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邊的材料制成一兩種混合物。
2、教師能夠和學生一起準備用于探究活動的足夠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廢紙、抽氣筒等 。教師的引導應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望。教師應能夠給學生的每一項探究活動以比較充分的時間保證,使學生的感受、思考、表達等都能得以比較充分地進行。學生在經歷探究活動的基礎上,知道空氣是一種透明的物質,沒有一定的開關和體積,但具有質量;知道固體、氣體、液體的主要區(qū)別;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力等;同時,潛移默化地意識到,借助于可見的物質媒介可以發(fā)現并研究不可見的物質;意識到通過搜集、整理和分析資料,也可以獲得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3、通過親歷種植、培養(yǎng)鳳仙花的活動,認識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及種子,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知道一粒種子能夠發(fā)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結出多粒種子,從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義。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領悟珍愛生命的意義,知道愛護花草樹木,學會持續(xù)地、多方面地對一事物進行觀察,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學會與人合作;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確方法;學會用數據、圖畫、語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運用整理信息的方法發(fā)現事物變化的簡單規(guī)律。
4、在養(yǎng)蠶的活動中發(fā)現生命的發(fā)展變化,及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認識,并通過養(yǎng)蠶的活動經歷和體驗,進行珍愛生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在經歷對蠶進行養(yǎng)育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能按蠶的不同生長時期進行動態(tài)觀察、細節(jié)觀察,能對蠶的身體變化進行比較和測量。能在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fā)現更多的觀察內容。
5、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樂意以各種不同形式參與到一系列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獲得各種觀察研究活動的經歷,能在小組或班級里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fā)現;能獲得關于物體沉浮與物體大小、輕重關系的認識,感受到物體沉浮與液體的關系;能解釋一些簡單的沉浮現象。能按要求設計、制作出簡單的小船和“潛艇”。
6、引導學生從觀察身邊的物質開始,研究觀察物質之間相互混合、溶解的現象;鼓勵學生對觀察研究活動中觀察到的各種現象、結果進行想像并作出自己的解釋;激勵學生在課外獨立進行一些物質之間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觀察活動,以及對飽和溶液的分析、結晶過程的觀察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細致的觀察習慣和態(tài)度,滲透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引導他們科學地進行觀察和實驗,讓他們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并不斷保持和發(fā)展他們探究周圍事物的舉和愛好。
四、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認真鉆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
4、注意搜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5、 組織好探究后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fā)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又密切聯系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系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科學工作計劃 篇4
一:學生情況分析:
已經具備了初步的科學知識和操作技能,具備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維方式也初步的由具體轉變?yōu)槌橄蟆R虼嗽诮窈蟮慕虒W過程中要進一步擴大學生知識范圍,進一步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聯系他們的實際生活,用所學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最終達到將科學知識創(chuàng)造性應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tài)度
重點強化了認識事物內部的變化特征和變化的相互聯系,既有對事物外部表象的觀察,又從微觀世界認識事物的內部結構和變化的規(guī)律性分析,突出了認識事物的結構和功能,注意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增強學生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勇氣,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識目標
1.了解細菌的主要特點和對人類正反兩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屬于植物也不屬于動物的一類生物中的一類。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知道物質的.變化有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tài)變化,另一類會產生新的物質;了解物質的變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觀察生活中運動靜止相對性的事例,能用簡單的圖表或圖形表示距離和實踐的關系,直到物體運動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三)能力培養(yǎng)
1.培養(yǎng)學生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表達、評議和討論。
2.培養(yǎng)學生能對自己的探究活動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計劃。
3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并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換意見。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研究的形式編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質的變化》、《物體的運動》、《太陽、地球和月亮》、《生物與環(huán)境》和《研究與實踐》共六個單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以生物體的外部表象及內部結構、物體與物體的運動等為主要內容展開科學探究活動。促使學生建立聯系,進行思維技能訓練。
借助學生不斷豐富的間接”,切入到科學探究活動之中!段⑿〉纳铩穯卧龑W生從耳熟能詳的病毒、細菌和真菌開始,認識一些微生物,從微觀處揭示生命世界的奧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將饅頭發(fā)霉、食品變質等自然現象與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動結合起來,理解自然事物的變化是相互聯系的。《物質的變化》單元在學生了解常見物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對物質的多樣變化進行觀察、實驗,用辨證和聯系的觀點看待物質的變化!段矬w的運動》物質的運動,通過對運動與靜止現象的觀察、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動,理解靜止與運動相對性的道理,《太陽、地球和月亮》認識白天黑夜產生的原因,四級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的產生讓你產生對宇宙的好奇心,產生探究問題的意識,《生物與環(huán)境》環(huán)境可以改變生物,生物與環(huán)境密不可分,從而保護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觀察與測量、采集與分析數據的能力。嘗試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本冊教科書的編排從探究對象上看,重點強化了認識事物內部的變化特征和變化的相互聯系,既有對事物外部表象的觀察,又從微觀世界認識事物的內部結構和變化的規(guī)律性分析,突出了認識事物的結構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認識事物的相互聯系,如病毒與生命健康、物質的運動等。探究水平較前幾冊教科書有明顯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實施力度,加大學生生活經驗的整理與提升,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間接生活經驗的回顧與運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邏輯推理為主的思維技能訓練,設計了大量的強化學生邏輯推理的探究項目,如根據發(fā)霉饅頭的外部表象,推測產生變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與內部變化之間建立聯系。
教學難點: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系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五、教學措施:
本冊教材在縱觀全冊教材,教師應更加放開手腳,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有較強求知欲望的話題作為課的主體,通過活動使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從而加深對科學、對科學探究、對科學學習的理解。解釋與模型是六年級集中訓練的過程與方法,要結合具體學習內容,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解釋與模型的訓練;蛟诮虒W中采用先進的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知識,上網查與資料,搜集圖片、報刊等。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教材特點,讓學生查一查、畫一畫、讀一讀、說一說、想一想、做一做,多種感官并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
六、各單元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微小的生物4課時
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4課時
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5課時
第四單元:太陽、地球和月亮6課時
第五單元:生物與環(huán)境3課時
科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繼續(xù)以構建“翻轉課堂”為目標,以“主動發(fā)展、差異發(fā)展、生本發(fā)展”為策略,以“兩周兩課”為載體,促科學教師在研究中學習,改進教學策略,積累經驗,加深自己對教學活動規(guī)律的認識和理解,提高自身教育教學理論、教育教學實踐、教育教學評價等專業(yè)水平,使全體科學教師朝著“有特色、有品位、有創(chuàng)新、有活力”的方向邁進,營造濃厚的教研氛圍,推動學?茖W教育工作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工作重點及打算:
1.通過教研活動和參加市里的各種專項競賽,培養(yǎng)科學教師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能力和教育創(chuàng)新能力,讓教師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領路人”。
2.優(yōu)化翻轉課堂教學管理機制,不斷改進科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使翻轉課堂“個性化”。
3.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研討活動,共同探索“以生為本”理念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4.加強電化教學的管理與使用,實現平板與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全面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
三、教師活動:
1.教師讀書活動(詳見附表)。
本學期每位教師至少閱讀一本教育教學專著,并在兩周一次的`教研組會議上進行交流。推薦書目:《沉默的大多數》(王小波著)、《一位教育學教授的聽課評課與教學斷想》(余文森著)、《新教育之夢》(朱永新)、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美】托馬斯·阿姆斯特朗著)。
2.集體備課安排。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繼續(xù)積極開展一周一次的備課組活動,兩周一次的教研組活動。采用自主備課和集體備課相結合的形式,既要構思自己的方案,又要凝聚集體的智慧。
3.聽課評課安排(詳見附表)。繼續(xù)“兩周兩課”活動,把翻轉課堂的模式和步驟及課堂管理進行深化研究。
附表1:科學組“兩周兩課”開課、評課、評書安排
周次日期開課人評課人評書人
4.導學案編制。
由原來的純任務式改進為問題引導式。
例如,七上第一章第3節(jié)科學觀察,原來的導學案為:
1、自主學習課本P13——P17,對照作業(yè)A本P2第1~4題,給書上重點劃線畫圈,并完成這4題。
2、在實驗時,我們應該怎么做?(提示:P17,4個要點)
3、完成課本P13、P17活動、作業(yè)A本P2~P3第6、9、11題中的實驗,并對照要求用鉛筆記錄現象(寫在課本或作業(yè)本上)。其中課本P17活動和作業(yè)A本第6題的第(1)(2)小題拍照,第(3)小題和第11題拍視頻。
4、分工查找資料完成課本P17課后練習第1~4題。(要求:T1~T2直接記錄在書上,T3打印資料,T4做成幻燈片(有圖片和簡單文字說明,不超過5張))
現改為:
1.完成P13活動,做好相應的記錄和結論。
2.先用肉眼直接判斷P14圖1-33和圖1-34,然后借助工具來判斷。兩次結果一致嗎?這個活動想告訴我們什么?
3.閱讀圖1-36,圖1-37,圖1-38,進一步認識到:許多觀測儀器,大大拓展人類的觀察能力。
4.觀察結果的記錄常見的有幾種?
5.完成A本作業(yè)本P2T1-T5。
提前準備T6、T9實驗。(有興趣的同學可拍成視頻傳給老師)
5.學科素養(yǎng)考核準備。積極尋找類似的資料,讓學科組老師提早學習,爭取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學生活動:(詳見附件)
附表2:本學期市里科學教研活動安排表
科學工作計劃 篇6
很榮幸能成為小學科學名師工作室的一名學員,我希望通過三年的努力學習,使自己的科學教育教學水平有較大的提高,教科研能力在實踐中得到培養(yǎng)和鍛煉,理論水平也有較大的提高;不斷更新和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更好地服務學生、服務教學、服務社會。為此,特制訂如下學習計劃:
一、學習目標
。ㄒ唬、總目標:通過三年的努力學習,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有較大的提高。
。ǘ、分目標
20xx年研修階段:
1、加強科學學科知識的學習。
2、能夠根據教材內容,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備好一節(jié)課。
20xx年交流階段:
1、有一定的課堂教學理答水平。
2、能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和科學的.教學方法上好一節(jié)課。
20xx-20xx年提高階段:
能掌握一定的課堂教學手段和方法,熟練地駕馭課堂教學。
二、學習內容
1、積極參加名師工作室組織的各種活動。
2、閱讀與教育教學相關的雜志、報刊和書籍等。
3、認真撰寫教育教學論文。
三、學習形式
聽課、評課、上公開課并寫好課后反思和年度小結。
四、學習措施
1、利用發(fā)送郵件等方式,積極向導師請教實際教育教學中的問題。
2、經常和其他學員交流學習心得和體會。
五、學習原則
1、 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2、統籌兼顧,科學安排。認真處理好學習與工作的關系,做到學習與工作有機統一,努力使學習和工作兩不誤。
3、融會貫通,學以致用。通過不斷學習業(yè)務知識來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通過不斷實踐來豐富自己的工作經驗,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科學工作計劃 篇7
一、班級學生的分析
經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具備了初步的探索能力。他們對周圍的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樂于助人,善于經營。
由于種種原因,一些教學班級的一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知識的局限性,影響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此外,學生在活動中往往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學生說話不積極,表達欲望差,應特別注意培養(yǎng),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學習科學知識,培養(yǎng)探究能力,增強科學素養(yǎng)。
二、教材分析
這一卷由五個單元和22節(jié)課組成。
第一單元,多彩的生活世界,從最熟悉的生活世界開始。在學生經歷了探索動植物的形態(tài)、習性、鑒賞的過程后,本單元將帶領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資料收集等活動,展覽、實驗、繪制關系圖等設計活動,以及記錄、交流、分析、綜合,綜合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分析、綜合四種方法和能力。
第二單元,泛在能量,以能量為核心,整合課程標準中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宇宙的相關內容,從一個粗糙的系統中理解什么是能量,認識各種形式的能量,探索能量的轉化和控制。
第三單元《寶貴的能源》,以能源為線索,通過對能源的分析,體現“結構與系統”的統一概念。
第四單元,太陽系,從了解太陽系的結構開始,分別研究了地球和太陽的關系,但沒有為進一步學習天文學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五單元海洋資源作為最后的收尾單元,再次從系統的角度,通過綜合運用查閱資料、討論、舉辦展覽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了解各種類型的海洋資源,感受海洋資源的豐富和美好。
三、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努力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貼近科學,應用科學,把科學變成日常生活的指南,逐步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待和思考。
3、繼續(xù)引導和引導學生學會使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意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收集數據,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會建立解釋模型來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yǎng)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查閱資料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保持和發(fā)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膽細致、注重數據、敢于質疑、熱愛科學、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科學態(tài)度。
2、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fā)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于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科學知識
1、了解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并能對常見到的植物進行分類。
2、歸納某一類動物的特征。
3、了解食物鏈和光合作用的含義
4、了解細菌和病毒真菌的特點和對人正反兩方面的作用。
5、認識不同形式的的.能量可以互相轉化。
6、了解太陽系的組成,八大行星的排列順序。
7、了解有關月球的知識,四季變化與地球的公轉有關。
四、教學措施
1、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5、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6、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7、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小制作活動。
應注意的問題:
1、指導學生大膽利用已有的經驗對一些事物和現象進行有根據的推測,作出假設性解釋。根據動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推測它們生活的環(huán)境等。
2、指導學生認真收集數據,意識到要尊重數據,用嚴謹的態(tài)度得出結論,如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實驗。
3、本冊中的很多內容適于動手操作,材料簡單易得,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的機會,保證學生能真正地動起手來進行探究學習,這更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度參與。
4、建立能量概念,認識生物的多樣性是在學生三年學習的積累上進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們原有的知識,并幫助他們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學概念。
【科學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科學工作計劃11-29
科學工作計劃09-11
《科學》上冊工作計劃09-12
科學教育工作計劃06-25
科學組教研工作計劃09-25
【精選】科學工作計劃三篇05-19
【精選】科學工作計劃4篇05-13
【精選】科學工作計劃四篇05-11
科學教學工作計劃11-08
小學科學工作計劃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