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和我的父輩》中學生觀后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何不寫一篇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你真的會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我和我的父輩》中學生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中學生觀后感1
“爸爸,你到底是做什么的?”“我啊,是個詩人,在天上寫詩!
國慶節(jié)那天,爸媽帶著我去看了“我和我的”三部曲之一——《我和我的父輩》。而其中,最令我感動的便是章子怡導演的《詩》。
施儒宏的為觀測起火點而為科學獻身,那位母親不顧身體努力減小誤差卻差點喪命于此的偉大,施小小雖然才十歲卻努力撐起一個家的成熟,妹妹立志像爸爸一樣去天上寫詩的夢想,無一不讓我動容。
從小,我就立志成為一名宇航員,去天上摘星星。我知道,成為一名宇航員很困難并且很危險,也許一點點故障都會命喪黃泉。也許,許多人都會和我一樣,覺得成為宇航員很風光,也覺得宇航員是最危險的,但是我們都錯了。
電影中的母親,為了將精確度提高到0。2,不顧身體的不停的實驗、練習。當助手高興地發(fā)現(xiàn)成功時,她差點倒下。當她多次試驗時,火藥突然發(fā)生了爆炸,她和助手差點為科學獻身。而在此之前,她的丈夫為了搞明白試爆失敗的原因,用肉眼觀察,而他生前的觀察手冊也為固體燃料試驗的成功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他們的事例只是當時為了研制自己的衛(wèi)星而犧牲人員的冰山一角,許多重要的科研人員為了科學犧牲了自己,成就了東方紅一號的成功。其實,不止宇航員的工作危險,他們身后的默默付出的科研人員也許更危險,更默默無聞,他們的名字不為人知,默默地永遠地留在了當年黃沙滾滾的戈壁灘上……
在最后,他們吟誦了一首詩,“我的孩子,如果可以,我想告訴你世間的一切奧秘,告訴你山川大河,日升月落,光榮和夢想,挫折和悲傷,告訴你,燃料是點燃自己,照亮別人的東西,火箭是,為了自由,拋棄自己的東西,生命是用來燃燒的東西,死亡是驗證生命的東西,宇宙,是讓死亡渺小的東西,渺小的塵埃,是宇宙的開始,平凡的渺小,是偉大的開始,而你,我的孩子,是讓平凡的我,想創(chuàng)造,新世界的開始。”
平凡的他們創(chuàng)造了不平凡的新世界。向為了科學獻身的科研人員致敬!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中學生觀后感2
今年國慶,我和爸媽來到電影院觀看了《我和我的父輩》。
“祖國”以時間為序,“家鄉(xiāng)”以空間為軸,此次“父輩”以世代為章,聚焦于不同時代下的普通家庭,以親情為切口,講述了父母對子女的.愛與啟蒙。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就是《詩》。這個故事講述了1969年,我國需要研制長征一號火箭、發(fā)射首顆人造衛(wèi)星,章子怡飾演的是一位母親,又是肩任航天事業(yè)的主要工作人員之一——一位女性火藥雕刻師,為火箭發(fā)動機推進劑整形;她的丈夫是火箭發(fā)動機設(shè)計員。夫妻倆人為了火箭的發(fā)射成功,每天都去基地搞研究。但在一次失敗中,丈夫犧牲了,為了隱瞞孩子們父親離開的事情,只能欺騙孩子爸爸在加班。每天回來都帶著一篇自己寫給孩子的詩,那是孩子的父親約定了要給孩子的詩。終于孩子們還是識破了謊言的局面。她告訴孩子們:“孔明燈里放蠟燭,點燃之后會因為有氣就慢慢飛上天空,你們的爸爸就是做這個有關(guān)的大事,但是比孔明燈還大的事業(yè),可以飛上月球的大事業(yè)。”后來,孩子們終于也明白了大人的事情,自己也成為了一名宇航員。
漫天黃沙、茫茫戈壁,時代氣息與歷史質(zhì)感撲面而來,迅速把觀眾帶回了50多年前“長征一號”火箭發(fā)動機研制基地,電影細致入微地真實還原了四院航天人生活與工作的一隅。
《詩》是一首寫給中國航天人的詩、寫給浩瀚宇宙的詩、寫給中國電影的詩。它通過描繪中國的航天工程背后的奮斗和付出,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千年愿景。從屈原的天問到現(xiàn)在中國航空航天事業(yè),無不展現(xiàn)出對這片星辰大海探索的激情,與支撐這份宏大理想的詩意。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中學生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02-25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02-27
我和我的父輩電影觀后感02-25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4篇02-26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4篇02-27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6篇03-01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6篇)03-01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01-07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