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精選
引導(dǎo)語:《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的一部非常經(jīng)典的電影,引起了無數(shù)人的喜愛和共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歡迎閱讀!
【觀后感一】
看完這部電影我突然心血來潮想寫些什么,也許是折服于主人公安迪的聰慧,也許是感慨于他的堅持,也許僅僅是想寫些什么而給自己找的借口罷了,不管是哪種理由有一點卻不可否認:這部電影的確打動了我。
電影中一共出現(xiàn)兩派人物:以安迪為代表的囚犯和以諾頓為代表的掌權(quán)派。兩者有利益的交疊也有地位角色的沖突。拋開其他因素不說僅從兩派代表人物自身特點來說,就存在很強的可比性。
首先從安迪的個人品質(zhì)來說,在許多方面他的行為都堪稱典范:無論是剛?cè)氇z時面對不公的命運時候的理智,還是和獄警哈德利打交道時的冷靜,不管是遭遇姐妹花騷擾時的勇敢的反抗,還是為達目的堅持不懈的那種自信……不可否認他所作的一切極其平常,但正是彼時彼刻的這種從容豁達真地打動了我。設(shè)身處地的考慮他所面對的一切,我不敢說我能做得和他一樣好。他為目標(biāo)而癡狂,為理想而奮斗,用執(zhí)著的奮斗續(xù)寫了一首不屈的歌。
除了安迪,另一位主角瑞德的美好品質(zhì)也不可否認,他作為故事的講述者,安迪的朋友,一個在監(jiān)獄里能夠得到違禁品的善良的人。如果不考慮他的個人歷史(謀殺犯),不考慮他所處的具體環(huán)境(監(jiān)獄),可以說他是一個非常和善的老人。兩個人都有人性中最美的一面:純樸,善良。
說起掌權(quán)派的代表人物:獄警哈德利和典獄長諾頓。前者象征冷漠,暴力,和絕對的服從。是統(tǒng)治者的冷血工具。后者象征貪婪,自私,和殘暴。是邪惡的化身。地位的相對優(yōu)越讓他們習(xí)慣于用武力壓制一切,掌握一切! 陌驳先氇z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人權(quán)都已不復(fù)存在,他和他的同伴所要面對的是所有的不公正:遭受沒有理由的責(zé)打,吃掉難以下咽的飯菜,進行簡單的重復(fù)的洗衣工作,體會單調(diào)乏味足以讓人窒息的禁閉……
掌權(quán)者披著一幅仁慈的偽裝,卻肆意的踐踏著囚犯的一切! ∏舴敢驗楂@罪而入獄,卻表現(xiàn)出善良的本性,掌權(quán)者身為官吏卻毫無憐憫之心,強烈的對比讓人不得不對當(dāng)時的現(xiàn)實反思。也許影片正是想通過這樣的地位的沖突和角色行為的沖突來對現(xiàn)實社會進行強烈批判。我記得安迪的一句臺詞:“我在外邊心直口快做一個正直的人,而在里面我卻不得不做一個壞蛋。”這句臺詞不僅是主人公對現(xiàn)實強烈不滿的表現(xiàn),更是對現(xiàn)實無情的諷刺。
也許現(xiàn)實就是如此殘酷,也許監(jiān)獄的確如此真實,也許在社會的某個角落正在重復(fù)著這種不公。但所有的一切僅僅只存在于假設(shè)之中,現(xiàn)實的所有也因為假設(shè)的存在而把真相隱藏。只給我們一個“或許是真”的假象,讓我們猜測,讓我們想象讓我們體會那更深層的含義……
【觀后感二】
徹夜難眠的時候,會把《肖申克的救贖》看了一遍又一遍。
網(wǎng)上的對它的評論是一部勵志的電影,一種對人生自由的渴望,我看了又看,依然無法從中得到該有的斗志。
我承認,懷念是一杯毒酒,但甜蜜可口,以至于人們愿意不斷去品嘗。耳邊難免有人會勸告,但閉著耳朵和眼睛,依然安詳?shù)暮认氯,我想,這是在告訴世人:不要去預(yù)測人生,連自己都無法掌握的人生,沒有人可以做定論。
偉大的意味著死去,不過存活著的不意味著卑微。
與其說這部電影是對生命自由的向往,還不如說是對自由的思考。
我一直都不清楚什么是自由,它不是沒有人限制沒有人理會,這樣不是自由,而是孤單的漂泊,自由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它好像藏在你的心里,你能夠隱約的感受到,卻永遠無法清晰地琢磨出來,它催著你往某個方向走去,卻從不肯現(xiàn)身為你指引。于是,你心里帶著渴望,帶著不知名的沖動,摸索著未來的路。
最終得到的卻是茫然。
自由本來就是虛無的事情,或許該如電影里的希望一樣,不危險的,是不可取的。
沒有人可以了解杜方為了聽自己喜歡的音樂而甘愿如小牢房,卻在出來后心靈上得到的那種安慰,他告訴他的好友們這種感覺到時候,所有人表示不可理解,那是因為,他們已經(jīng)在監(jiān)獄里的四面墻當(dāng)中,失卻了所有的希望。
所以,里德跟杜方說:希望在這里是危險的東西。
我總是欣賞著里德,他知道生命的一切,他智慧過人,唯一缺乏的竟然是對自由和生命的渴望,所以,他從來不愿意相信命運是一種未知的已知,而是選擇沉默地去接受。
因為他的靈魂被監(jiān)禁了。
布魯克斯是電影里親手結(jié)束自己生命的人,此前,監(jiān)獄里所有人的命運多掌握在獄警的手上,而布魯克斯能夠自己了結(jié)自己的生命,竟然是因為他失去了對這些掌控著他的命運的人的依賴!
于是里德說:這些城墻,一開始你害怕它們,憎恨它們,然后開始習(xí)慣它們,喜歡他們到最終依賴它們。
我不知道他的朋友有幾個能夠聽懂,但杜方明白,他從一開始就明白這些圍墻意味著什么,和里德不同的是,他會選擇自己的方式改變這些,而里德沒有,所以,他的申訴從來都不成功,因為在他還沒有申訴之前,他的心已經(jīng)判了自己死刑。
自由和希望大概是一個東西吧?同樣的不可琢磨,同樣的無法得到回應(yīng),有時候你以為得到了它,慢慢又發(fā)現(xiàn)不過是一個擦肩而過的意外,于是不停的尋找,不停的失望。
然而它永遠給予你前行的動力,哪怕是不知道,哪怕是精疲力竭,哪怕是崎嶇難行,哪怕是困難重重。
杜方最終還是完成了逃獄這個不可能的事情,電影名稱叫《肖申克的救贖》,但杜方到底是救贖了什么?
也許是生命的自由。
我很喜歡里德在杜方走后說的一段話:有一種鳥兒,它是這么漂亮,有一天當(dāng)它沖出牢籠飛向天空的時候,你會覺得很可惜,但是,對于這樣的鳥兒,你又會產(chǎn)生把它困在一個鳥籠里是一種罪過的想法,你會徹底認為它應(yīng)該活在廣闊的天地間,只是它的離去使你寂寞。
在此之前,我認為里德是監(jiān)獄里最痛苦的人,因為他知道一切卻只能接受一切,他知道四面墻之內(nèi)的人生毫無希望可言,他知道他的最后會是孤獨凄涼地死去,然而他沒有任何的辦法,他沒想過振翅高飛,他也無法想象高飛后會看見的遼闊天空。
如果你知道人生一直都是一個樣子,然后你所有的努力就是為了等待死亡的降臨,那將是怎樣的一種悲哀?
里德乘著出邊境的汽車,我想,他回首過去的幾十年,會有什么感慨?然而不管如何,他總是開始了另一段的生活,那種他一直想要的生活。
但誰來告訴我,他想要的是什么樣的生活?
即使影片的結(jié)束,我還是沒有弄清楚什么是自由,它可能是一種對未來的不可預(yù)測,可能是對未來的既定希望,然而兩者如此矛盾,是否就是所說的命運其實是未知的已知呢?影片在最后告訴你,你必須要沖破那些束縛,但是沖出了以后要怎樣呢?
我只能告訴自己:這是一個哲學(xué)的問題。
【觀后感三】
在我們自己的現(xiàn)實中,我們注定是自己劇中的主角,而電影給我們一個局外人的機會,所以我們經(jīng)常喜歡以一個局外人角色從影片中尋找自己、審視自己,總喜歡從電影中尋找生活、審視現(xiàn)實。這一次我看到最多的是體制下的自由和永不熄滅的希望、壓抑下的友誼以及善惡的歸宿。
片中瑞德關(guān)于監(jiān)獄高墻的一番話語發(fā)人深省:“剛?cè)氇z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墻;慢慢的,你習(xí)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監(jiān)獄就是如此的將一個人徹底改造,獄中計算時間的單位不是日月年,而是以十年為一個計量單位。
當(dāng)看到忽然間歲月已逝,生命的旅程只能以時間為刻度的時候,任何人的希望都會消失殆盡。瑞德曾經(jīng)告誡安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它是精神苦悶的根源。”然而倔強的`安迪始終堅信著希望,沒有一刻不在構(gòu)筑著自己的希望,而且他一直試圖用圖書和音樂重新點燃獄友們的希望。 肖申克就如現(xiàn)實社會的一個縮影,那里有最廣大的“遵紀守法”的市民,有橫行街市的惡霸,有濫用職權(quán)的當(dāng)?shù)勒,有巧取豪奪的投機者,當(dāng)然有潛伏伺機而發(fā)的智者。
肖申克中生存體制又如當(dāng)今社會體制,“痛改前非”的人一次次被重新投入黑暗之中,當(dāng)權(quán)者干著骯臟的勾當(dāng)卻會在公眾面前宣講“拯救之道”,似乎只有當(dāng)性格沒有棱角,思想失去火花,被“體制化”的人們習(xí)慣逆來順受的時候才可以平安生存。影片中當(dāng)瑞得“因沒有報告而撒不出一滴尿”時,伴我的不是發(fā)笑而是顫栗:體制可怕啊!老布在光明到來時因無法承受陽光的照耀而選擇死亡,那一幕,我看到的不是老布懸掛著的身軀,而是個性與思想的死亡。
“制度化”這三個字最大的含義,或許不是真正的體制,而是我們所依賴的生活習(xí)慣。平時,我們依靠習(xí)慣生活,也在超越著習(xí)慣,但最多可以有限度地實現(xiàn)個人的自由,就象安迪一樣拯救了自己,卻也拯救不了集體。瑞德一直在努力“改過自新”,卻又無助習(xí)慣性地生活著,最終在最后的每十年一次的假釋審查時,留給我們一段經(jīng)典的臺詞: “我沒有一天不在后悔,但并非受懲罰才后悔。我回首前塵往事,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談?wù),我試圖講道理,讓他明白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但是我辦不到,那個少年早就不見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軀。” 我想瑞德絕不是對審查者說這番說,而是說給我們蕓蕓眾生。
是啊,生在人世間的你我凡人,在不知不覺中,便會在習(xí)慣性的生活狀態(tài)中耗費掉自己的生命。很多時候,我們會說:如果能夠回到過去,能夠糾正那些走錯的路、做錯的事、說錯的話,該有多好!如此,我們會面對那些愛錯或沒有愛錯的人,會用所有的激情和真誠再博一次。可是,世上沒有如果,我們無法回到過去。
再次經(jīng)歷了140分鐘聽覺與視覺的洗禮,沒想到這次依然被感動的差點熱淚盈眶,影片中真摯的情感讓我想起來了社會上流行的“四大鐵”,我想鐵窗肯定應(yīng)該也算“同過窗的”吧! 《肖申克的救贖》無疑是一部勵志的杰作,影片的一切似乎都在表明:日常生活埋葬著所有的希望和夢想,以及對幸福、自由、友誼和愛情的感知能力。面對挫折、艱難、失敗,是消沉還是奮進,是堅持還是棄守,是偃旗息鼓還是勵精圖治,《肖申克的救贖》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
【觀后感四】
今天,看了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深深地被震撼著。
無論這部影片怎么樣戲劇化地簡化了事情的經(jīng)過,想象力都足以讓人抵達可以觸摸到那道高墻的地方;疑、高大的圍墻隔開了目光,隔開了一切。漫漫無期的歲月,寂寞無望的日子,精神一點點被磨蝕,靈魂逐漸在扭曲,心靈走向麻木,直到自己已經(jīng)感覺不到麻木。哀大莫過于心死,所謂的“希望”“信念”已然連同他們的肉體一同被禁錮起來。只有《費加羅的婚禮》響起的那個一刻,所有的犯人被這恍如隔世的聲音震撼了--一絲來自俗世的氣息帶著自由的感覺。哪怕只是剎那的停留,哪怕只如一個飛掠而過閃光,卻似乎喚醒了囚犯心底里一絲尚未完全泯滅的東西;蛟S這片刻的清醒,剎那的釋放,將帶來更沉重的壓抑,就如揭開傷口上的血痂。
而我們這些人呢?我們又是否自由呢?也許我們的身體是自由的,可是靈魂呢?我清楚的記得那位老圖書管理員自殺前的那句對白“我是否該把那個主管殺了,好讓他們送我回家”。“回家”,是的,那里才是屬于他的世界,離開了熟悉的環(huán)境熟悉的人,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所有的僅僅是孤獨,可怕的孤獨。曾幾何時這世界是否也讓你感到孤獨呢?一個擁有“自由”的人。當(dāng)我們面對逆境幾近絕望時,該等待誰來救贖呢?上帝么?他不會來的,除非你和他有直接的血緣關(guān)系。主人公安迪是位清醒的智者,是位堅韌的勇士,一次次挫折沒有將他打垮,一次次破滅的希望沒有將他擊潰。當(dāng)他從500碼長的污糞管道中爬出,滾落到小溪中,此時雷電交加,大雨滂沱,他伸開雙臂,擁抱著風(fēng)雨,擁抱著信念,擁抱著自由,擁抱著新的希望。他做到了,他成功的救贖了自己。
安迪用他的智慧和純粹的自由之心,為自己爭取了做人的尊嚴——快樂,幸福。一切都來得不那么快。19年!19年的忍耐和心思,都只為一個詞:“hope!”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04-01
肖申克的救贖的觀后感07-29
肖申克救贖觀后感08-16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07-23
《肖克申的救贖》觀后感10-09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05-19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05-28
肖申克的救贖心得08-11
肖申克的救贖經(jīng)典的臺詞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