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觀后感
《越王勾踐》是改編自張敬同名小說,由黃健中、元彬、延藝執(zhí)導,陳寶國、尤勇、鮑國安、李光潔、周揚等主演的古裝歷史劇。[1] 該劇主要講述春秋時期吳國、越國爭霸,越王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終復國滅吳的傳奇故事。該劇于2007年5月10日在北京電視臺文藝頻道播出。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越王勾踐》觀后感,歡迎閱讀。
春秋末年,吳國和越國因戰(zhàn)爭結下仇怨。吳王夫差為父報仇,在伍子青的輔佐下勤政練兵。
大兵壓境,越國危在旦夕,范a提出降吳的主張。為保留一線復國的機會,勾踐接受了范鑫的意見,降吳為奴。
勾踐從此為吳王養(yǎng)馬、拉車,為了復國的大志受盡屈辱,茍且偷生中,默默等待著。
伍子青認為不殺勾踐必留后患,夫差卻不以為然。夫差以為一個亡國的奴隸,是翻不起什么大浪來的。
伍子青勸說吳王,切不可相信勾踐。但勾踐的謹慎行事,使吳王漸漸放松了警惕,伍子骨的`所有勸告也被他當做耳邊風。勾踐和范蠢在暗中逐漸得到了好機會,并被夫差準予回越國;貒蠊篡`仍然謹慎從事,一點一滴地積蓄力量,休養(yǎng)生息。
伍子青一再阻攔意欲北進做霸主的吳王,最終卻被夫差一劍賜死。吳國實力頓時削弱。勾踐終于得到了機會,舉兵復國。
越王勾踐,終于歷經數十年的臥薪嘗膽,實現了復國的宏愿。
這是一部名為《越王勾踐》的電視連續(xù)劇,由張敬編劇,黃健中、元彬、延藝導片,陳寶國主演。我觀看了以后收益無窮。
歷史給我們的是沉痛的教訓,一個國家的興旺,當政者必須要聽取兩種不同的意見,特別是相反的意見。當身邊有兩種相反的意見時,當政者可以從中辨別方向和好壞,兩種相反意見可以使當政者保持清醒的頭腦,時時事事都有警覺,使自己更加聰明;而當身邊只有一種贊頌的聲音時,當政者就會糊里糊涂地迷失方向,變得自大,變得無知,其結果就是衰敗、滅亡。吳王如此,商封王何嘗不是如此,楚霸王、隋文帝、宋徽宗等都是如此。
不過,有許多事不是光靠聰明來取勝的。沒有勤奮和刻苦,就不能完成,更別說完成得十全十美了。
在生活上不要碰到一些小困難,就只等別人來幫你;在學習上,不要遇到一些小挫折,就半途而廢。
我寫作文時,左思右想,還是寫不出。我就寫了一半在那里看課外書,等媽媽來給我上“思想品德課”我才繼續(xù)寫。
在越國危在旦夕時,勾踐挺身而出,犧牲自己,受了那么多的侮辱、那么多的苦難,他都能咬牙切齒地挺過來,我怎么連那么小的困難都不能克服呢?我為我以前的所作所為感到羞愧。
這部電視劇使我從中受到了啟發(fā):僅有一股沖勁,跑不完萬米遠程;僅靠一股熱情,攀不上理想的高峰。在挫折面前,絕不能低頭,要勇于面對,陽光總在風雨后,只要有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一定會有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