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觀后感精選
朱元璋由一個毫不起眼的村夫出身的,其家世世代代給地主種田,他在文化方面是非常貧瘠的,可是他求賢若渴,禮賢下士,能好好駕馭文人雅士,取其精華,為他所用,其身邊的謀士李善長、劉伯溫,勇士徐達,賢妻馬皇后都是功不可沒之人。
每一個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位偉大的女人,朱元璋也不例外,其妻馬皇后是一個賢良淑德、識大體顧全局、體恤屬下部將、寬厚仁慈、謙卑有禮的聰明女人。她深得臣子們的擁戴。朱元璋出身貧寒,父母雙亡之后,他投身皇覺寺以求溫飽,沒想到那個民不聊生的年代,在皇覺寺也不能生存下去。然“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朱元璋卻因此幾經輾轉投身到郭子興的門下。郭子興慧眼識英雄,他見朱元璋身材高大,皮膚黝黑,顴骨高聳,耳大面方,下巴比上顎長好幾分,雖面相怪異卻威武沉著,頗具領袖風范,遂對其頗為器重。而幾次帶兵出征,朱元璋均屢建戰(zhàn)功,不但擄得馬美人的芳心,同時也引起了郭子興之子郭天敘的嚴重妒忌,郭天敘幾次欲加害朱元璋,均是馬皇后為其“擋駕護航”。馬皇后象一條鞭子在鞭策著朱元璋,她是有個性之人,絕不唯唯諾諾,當她看不慣朱元璋所作所為時,她會直言不諱,因此,兩人相愛了一輩子,也吵了一輩子,就像兩只刺猬,靠近了,扎著疼,遠了,思著疼。朱元璋擁有后宮三千佳麗,可真正深入其心的女人只馬皇后,故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孤寂由心生,也由此走向頹靡。其實人生得一知己何幸?擁有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失去了才明白蕓蕓眾生中再也找不到一個可以推心置腹之人,實是可悲!
李善長是朱元璋的淮西老鄉(xiāng),此人對朱元璋忠心耿耿,有宏才大略。在早期軍紀渙散的義軍隊伍中,他協(xié)調諸將,整頓軍紀,為增強義軍團結、提高其戰(zhàn)斗力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他更大的貢獻在于籌餉、理財、供應等后勤方面的工作。在那個戰(zhàn)亂頻繁、饑荒連年的時代,他以其杰出的理財能力、管理能力和組織能力,將糧餉和兵源源源不斷地送到前方,使部隊始終保持著充沛的戰(zhàn)斗力,對朱元璋部隊的勝利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當大局已定時,又是他帶頭勸進,請求朱元璋及時稱帝,并主持登基大典。朱元璋在冊封功臣時,李善長功居第一,然而在時局穩(wěn)定之后,朱元璋便對李善長戒備起來。朱元璋用人亦信亦疑,他認為李善長的能力能在打天下時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為我所用,而在自己坐穩(wěn)天下之后同樣是一種巨大的威脅,于是,稱帝后的第三年,李善長便被朱元璋毫不留情地從相國的位置上拉下來,趕回鳳陽老家“頤養(yǎng)天年”,而胡惟庸案發(fā)后,70多歲的李善長竟然因牽連之罪而鈴鐺入獄。可見,伴君如伴虎,臣子的功勞再大,也只是奴才,也只是弓著背被皇上踩上“墻”后卻一腳踢開的.可憐蟲。
劉伯溫是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似文曲星下凡,此人通曉天文地理,精通易經,能前知800年,后知800載。他滿腹韜略,謙虛謹慎,胸襟開闊,嫉惡如仇,淡泊名利,象一株清蓮,不屑于和李善長胡惟庸等同流合污。在劉伯溫未投身朱元璋時,朱元璋對李善長幾乎是言聽計從的,而自從劉伯溫來后,朱元璋對劉寵信有加,導致李善長心理嚴重失衡。可謂“一山不能容二虎”,“既生瑜何生亮”,李善長處處誹謗劉伯溫,在朱元璋面前幾經挑撥,劉伯溫倒是靜觀其變,以不變應萬變。而當朱元璋不滿李善長的自滿與張揚,有意換相,征求劉伯溫的意見時,劉伯溫卻說:“李善長能調和諸將,做相國是適合人選”,這話讓朱元璋頗受感動,對劉伯溫的信任度更增一層。朱元璋把劉伯溫比作張良,實際上劉伯溫既有張良的智謀,亦有張良的功成身退之遠見。他幾次向皇上請求辭歸鄉(xiāng)里,卻遭朱元璋的嚴詞拒絕。劉伯溫是睿智之人,他見朱元璋漸漸向開國功臣“開涮”,總有一天也會輪到自己的,還不如自己請辭,歸隱田園,不問世事。天威難測,在皇上身邊,每天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藏”也不是,“露”也不是,而象劉伯溫這樣的儒雅之士,天子的喜怒無常,官場的勾心斗角,同僚的肆意攻擊,都足以讓他心累,他根本不屑于加官進爵,他當初之所以投身朱元璋,只為實現(xiàn)人生之抱負——一心一意輔佐皇上,救黎明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如今看著昔日為朱元璋出生入死的臣子兄弟們一個個倒下去,他也會不寒而栗,與其繼續(xù)留在朝廷,不如卸甲歸田來得愜意?删瓦@么個懂得將自身才華收放自如的“識時務者”,一個朱元璋曾經尊為“恩師”之人,亦難逃魔掌,而后在朱元璋“迫不得已”恩準其回青田老家養(yǎng)老之后,仍對其處處防范,時時偵察,最后仍利用其和胡惟庸的矛盾,借胡惟庸之手將其毒死。
徐達,被朱元璋視為韓信,他是朱元璋的童年伙伴,與朱元璋同時投身義軍,可謂情同手足,生死與共。他戰(zhàn)功卓絕,品德高尚,平時與士卒同甘共苦,打起仗來,沖鋒在前,不貪財不貪色,沉穩(wěn)大度,一心一意指揮戰(zhàn)爭,從不參與朝政,也不加入大臣的派系之爭。其實徐達是大智若愚之人,他深知“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之理。縱觀中國歷史,每一個皇權的建立,無不是靠文武百官運籌帷幄,有功之臣也容易成為有權之臣,而到了皇權地位得到鞏固之時,功臣們就成了皇上獨攬專權最具威脅性的人物,皇上總會在江山穩(wěn)固之后向功臣們下手,來一個“過河拆橋,以絕后患”。徐達這樣“夾著尾巴”做人,其實也是明哲保身的表現(xiàn),可就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人,也“插翅難逃”。公元1385年,徐達由于常年衣不卸甲,導致背上長了膿瘡,如若好好調養(yǎng)敷藥,并不難治?芍煸爸篮,不顧徐達經舟車勞頓之苦,命他立即回京休養(yǎng),可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據說長了膿瘡的人不能吃蒸鵝的,吃了蒸鵝必死無疑,偏偏在一次吃飯時,朱元璋賜予徐達一只蒸鵝,命其立即吃下,徐達知道朱元璋對他下毒手了,為免拖累家人,只好含淚謝恩,食鵝而死。朱元璋以此卑劣的手段殺死了他的童年伙伴、開國功臣。而更讓人發(fā)指的是,徐達死后,朱元璋“貓哭耗子”,表現(xiàn)得悲痛不已,并追封徐達為“開國功臣第一”,人都容不下了,還假惺惺地追封!難道這就是帝王的作風?!
朱元璋大肆殘殺追隨其上刀山下火海的功臣,最終落得孤寂終老的下場是必然的,試想想,即使再強健的鳥兒,若斬了翅膀,還能飛嗎?
【《朱元璋》觀后感精選】相關文章:
中國歷史人物傳記《朱元璋傳》08-23
拔河觀后感(精選29篇)05-07
《奪冠》觀后感(精選15篇)03-17
電影《1921》觀后感(精選7篇)03-14
1921電影觀后感(精選7篇)03-14
電影《八佰》觀后感精選11篇03-09
奇幻森林觀后感精選15篇03-07
美麗心靈觀后感精選15篇03-04
電影《1921》觀后感精選8篇03-03
奇跡男孩觀后感(精選15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