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夕的詩 推薦度:
- 除夕喜慶的詩 推薦度:
- 除夕的詩 推薦度:
- 小年的詩 推薦度:
- 描寫小年的詩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教你怎樣辨析古詩詞中的詩眼
解讀詩歌雖然與鑒賞藝術(shù)是同形異構(gòu)的關(guān)系,但它自身卻具有獨特的語言特征,那就是要用最少的文字傳達盡量多的內(nèi)容,即要達到一字傳神。這就要求我們解讀詩歌時必須準確把握和分析詩眼。那么,我們該如何辨析詩眼呢?
一、關(guān)注詞類活用
鑒賞詩歌首先要了解詩歌的語言特征。詩歌的語言與其他文學(xué)樣式的語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練性和跳躍性。詩歌不僅要借助非常簡潔的語言外殼表達豐 富的思想感情,還要符合音韻的需要,因此很多時候必須對語言作適當(dāng)加工。這就是說,詩人必須懂得“詩家語”,即詩人必須懂得如何對詩歌的語言作適當(dāng)變形。 改變詩歌語言所用詞語的詞性是最主要的詩歌語言變形手段,而這些詞性改變的詞語往往就是一首詩的詩眼。其實,詩歌中這種詞語改變詞性的用法就是我們通常所 說的詞類活用。
古詩詞中的詞類活用往往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例如,蔣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一句,就是將形容詞“紅”與“綠”活用為 動詞后,通過櫻桃變紅、蕉葉轉(zhuǎn)綠的動態(tài),抒寫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惋惜。又如,周邦彥的“兩肥梅子”一句,也是將形容詞“肥”活用為動詞,從而既寫出了動態(tài) 又寫出了形態(tài)。由以上兩例不難看出,古詩詞中的詞類活用雖然各有妙用,但它們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都增強了詩詞語言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二、留意重點字詞
1.從形象性入手,留意動詞。
鑒賞古詩詞必須重點關(guān)照動詞,特別是那些具有多重含意的動詞。因為,對動詞表意的提煉往往是古詩詞煉字的主要內(nèi)容。比如,杜甫《旅夜書懷》中“星垂平野 闊,月涌大江流”一句,前人對其的評價是:“等閑星月,著一‘涌’字便覺不同。”又如,王維《漢江臨泛》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一句,“浮”與 “動”用得十分傳神:明明是自己所乘的小船在上下浮動,卻說是眼前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動;明明是波濤洶涌、浪拍云天,卻說是天空也為之動蕩。此句詩正是在這 一“浮”一“動”中進一步渲染了磅礴的水勢,并流露了作者對襄陽風(fēng)物的熱愛之情。再如,王勃《郊興》中“雨去花光濕,風(fēng)歸葉影疏”一句,以“濕”言 “光”,以“疏”言“影”,都很非同尋常:春雨下的時間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沒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最見滋潤,所以說“花光濕”,這個“濕”字顯然極為確 切,而“光”字則很有情,也顯得花很有精神;風(fēng)停了,在日光照耀下,葉影清疏,“疏”字表現(xiàn)的是從葉影間透出的日光,這一情景既是對真實景致的再現(xiàn)又極富 詩情。由以上三例不難看出,關(guān)鍵性動詞的使用往往能使詩歌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動。
2.從意境入手,留意形容詞。
形容詞也是鑒賞詩詞必須關(guān)注的重點對象。這是因為,形容詞在詩詞中大部分起修飾作用,能夠增強詩詞語言的生動性,使詩詞的意境更加深遠。詩詞鑒賞中的 “意”,是指作者的主觀感情;詩詞鑒賞中的“境”,是指作者創(chuàng)設(shè)的生活圖景,主要由景物構(gòu)成;詩詞鑒賞中的“意境”,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場景融合在 一起形成的耐人尋味的藝術(shù)境界。比如,孟浩然《宿建德江》中“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一句,“低”和“近”兩字就將濃濃的客愁鄉(xiāng)情無聲無跡地融在了畫境 中:云與天比樹還低,不僅是遠眺空曠的原野所見的風(fēng)景,更是詩人對渺茫前程的思索與感受;秋江碧水浮動著孤單的明月,陪伴著孤月的是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的孤 影,此刻唯有“月”與“客”最為親近。這種廣闊的背景更能反襯出人的孤單與寂寞。又如,王維《過香積寺》“月色冷青松”一句中的“冷”字也用得極為傳神: 深山里青松樹密陰濃,月光照射在松林間因為受到陰暗環(huán)境的影響而出現(xiàn)了寒冷的色調(diào),此句用“冷”字形容月色的確新奇絕妙。再如,王之渙《涼州詞》中“黃河 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一句,一個“孤”字就寫盡了環(huán)境之孤苦,由此更是可知人心之寂寞凄苦。由以上三例可以看出,抓住形容詞鑒賞詩歌的確能更好地 體會到詩歌營造的意境。
3.從精確性入手,留意數(shù)量詞。
看似枯燥乏味的數(shù)量詞似乎只與數(shù)學(xué)、物理有密切的聯(lián)系。其實不然,詩人常常將精心選擇的數(shù)量詞嵌入詩作中,讓其產(chǎn)生豐富雋永的詩情。據(jù)說,詩僧齊己曾寫過 一首《早梅》,詩中有一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鄭谷看后將“數(shù)”改成了“一”,理由是詩題為“早梅”,如果梅已開了數(shù)枝則說明花已開了很久,根本 不能算是“早梅”。對于鄭谷的修改,齊己佩服不已,并因此尊稱鄭谷為“一字師”。無獨有偶,據(jù)元代盛如梓《庶齋老學(xué)叢談》記載:張桔軒有詩句“半篙流水夜 來雨,一樹早梅何處春”,元遺山認為既已指明“一樹”就不能再用表疑問的“何處”,而且一樹梅花也絕非早梅,于是就把“一樹”改成了“幾點”。顯然,用 “幾點”描繪逐水而流的梅花的確更準確,更符合生活的真實。再如,庾信《小園賦》中的“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也被前 人稱之為“讀之騷,逸欲絕”;葉紹翁《游園不值》中的“滿園春色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一句,之所以會傳誦千古,家喻戶曉,也是因為“一”給人們留下了 無盡的想象空間。
4.從疏通文氣、活躍情韻入手,留意副詞。
詩人也常對詩歌中的副詞作精心錘煉。詩詞中,恰到好處的副詞可以達到化呆滯為流動的美學(xué)效果,同樣可以成為詩眼。比如,李白《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 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中的“只”與“惟”,就通過今昔對比將前面描寫的威武、勝利、繁榮統(tǒng)統(tǒng)湮沒,只留下荒涼與凄楚,進 而表現(xiàn)了詩人的無限感慨之意;李煜《虞美人》中的“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一句,也是運用“猶”與“只”進行對照,表現(xiàn)了故國凄涼、物是人非之感。
三、辨析修辭對象和意蘊
修辭是通過修飾或調(diào)整語句順序等,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語言使用方式或方法。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設(shè)問、反問、對偶、對比、排 比、反語、通感等。詩詞中,恰到好處的修辭可以起到敘事狀物、傳情達意、營造意境等功效,因此也常常成為詩歌的詩眼。
比如,李商隱《柳》中的`“曾逐東風(fēng)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運用的就是擬人的表現(xiàn)手法:“逐”變被動為主動,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柳枝的可愛與蓬勃生氣; “拂”則體現(xiàn)了動態(tài)美,描繪了柳枝如同舞女一樣翩翩起舞的姿態(tài)。又如,宋祁《玉樓春》中的“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一個“鬧”字更是將無聲變?yōu)榱擞新暎耗?春意如同天真的少女在嬉笑,在喧嘩,怎能不讓人感受到如此濃郁的春意?因此,這句詩才被王國維稱贊為“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還如,張先《天仙子》中 的“云破月來花弄影”一句,一個“弄”字就將無情化為有情:月下的花宛如一個活潑的頑童在逗趣,在游戲,怎能不讓人感受到花草具有的情趣呢?再如,王維 《過香積寺》中的“月色冷青松”更是同時采用了擬人兼通感的修辭手法:“月色”是視覺意象,詩人卻用觸覺感受“冷”來形容,將視覺轉(zhuǎn)化為觸覺,并使它們相 互融合,從而更深刻地表現(xiàn)了香積寺幽靜的特點;高適《燕歌行》中的“戰(zhàn)士軍前半生死,美人帳下猶歌舞”一句,運用的則是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一邊是拼殺的血 腥,一邊是醉生夢死的沉迷,不僅含蓄地表現(xiàn)了詩人深沉的歷史思考,還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李清照《如夢令》中的“知否?知否?應(yīng)是 綠肥紅瘦”也是絕妙之筆,歷來為世人稱道:“綠”和“紅”分別代替“葉”和“花”,運用的是借代的手法;“肥”形容雨后的葉子因水分充足而茂盛肥大, “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則是兩種狀態(tài)的對比;“紅瘦”表現(xiàn)的是春天正漸漸消逝,“綠肥”則暗示了盛夏即將來臨。這種富有概括性的語言 的確令人嘆為觀止。
總之,辨析詩眼對把握詩歌的意境和理解作者的感情至關(guān)重要。當(dāng)然,詩眼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分析詩眼也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選擇一兩個恰當(dāng)?shù)慕嵌惹腥,便可理清詩歌的感情脈絡(luò),領(lǐng)會詩歌的意境和主旨。
【教你怎樣辨析古詩詞中的詩眼】相關(guān)文章:
教你怎樣做個好員工05-07
詩歌手抄報:詩歌的詩眼02-12
教你怎樣書寫員工辭職信05-07
教你怎樣寫好辭職信11-12
教你怎樣做一個有魅力的上司11-02
教你怎樣快速自動生成論文參考文獻09-26
英語四級詞匯中同形異義詞的辨析06-08
離婚中怎樣處理承租的公房09-19
七大秘訣教你怎樣提高員工忠誠度05-04
企業(yè)中的新員工要怎樣避免欺生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