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教學反思(精選21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詞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古詩詞教學反思 篇1
作為五年級上冊的第二組開篇的課文,以古詩詞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雖然孩子們在理解詩意上要比理解現(xiàn)代文稍有難度,但是在教師的恰當引導下能大體的理解詩意,體會感情。現(xiàn)在我將此次教學的得失總結如下:
優(yōu)點:
學習一首古詩,必須理解了詩意才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古詩可以通過文中的注釋以及插圖,并加上合理的想象就可以大致的理解古詩了。我在教學過程中先引導孩子按照上述方法學習了《泊船瓜洲》后,接下來放手孩子學習了《秋思》和《長相思》,并且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話將《秋思》改編為了一個小故事,并讓孩子暢所欲言學習了古詩詞后對作者思鄉(xiāng)之情的理解,教學過程相當順利,孩子們在理解了詩意后,能有感情朗讀詩詞,并且在當堂就背誦會了詩詞。
另外,這三首詩詞中有很多的多音字,如:間、數、重、行、更等,因為上學期我教學過此詩,便覺無“見”應讀“jian”,我當時不假思索的一口否決,但是后來查資料時發(fā)現(xiàn)這個”間”就讀“jian”。頓時,羞愧難當啊,這是教學準備時沒有仔細研讀教材所致失誤啊,從此以后,要百讀不厭地研讀教材啊,因為一本書不管你讀過多少遍,你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古詩詞教學反思 篇2
一、教材解讀
《泊船瓜洲》《秋思》《長相思》都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xiāng)詩,都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泊船瓜洲》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并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遠。張籍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小小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jié),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客居他鄉(xiāng)之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堕L相思》這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xiāng)寄情的佳作。
二、設計意圖及不足:
對于古詩教學,我覺得應讓學生多讀古詩,從讀古詩中談出自己對古詩的理解。但我在講古詩詞三首時,讓學生讀的少,學生沒有從古詩中找出重點詞來理解古詩的意境,而對詩人當時寫古詩的背景更理解不透,彈不出自己的感受,讀不出自己的感受。以后再講古詩詞這樣的課文,我會讓學生從中找重點詞、句來表達古詩的意思,表達對古詩的理解,小組討論,談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受,讓學生激起學習古詩的興趣。
古詩詞教學反思 篇3
古詩詞的語言精煉,想象豐富,情愫真摯,傳唱千年不衰
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根據書中和詞語手冊上的注釋,自己弄懂詩句意思,然后比較三首古詩詞,體會其內容上的相似之處,在寫法上讓學生體會詩與詞的不同,學完后,我讓學生進行一個小練筆(嘗試著把感興趣的一首詩或詞改寫成一個故事),使詩中的人物更生活化。通過改寫,讓學生走進詩歌,與古代詩人進行心靈對話,領略古代詩歌的深邃意境,認識祖國古代文化的燦爛悠久,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祖國語言表情達意的能力。
總體來說,學生課外收集了很多描寫思想的詩歌,由于課堂展示時間有限,留給學生交流的時間少了,這些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引起注意。
古詩詞教學反思 篇4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篇精讀課文包括兩首古詩《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和一首詞《漁歌子》。
《鄉(xiāng)村四月》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jié)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寫人,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xiāng)里的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蠶桑又是插秧,突出了“鄉(xiāng)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計在于春”的啟示。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xiàn)了詩人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xiàn)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四時田園雜興》的作者是宋代詩人范成大。詩人描寫了鄉(xiāng)村農人耕織以及兒童學著大人的樣子耕種田地的情景。展現(xiàn)了農家夏忙時熱烈的勞動場面,塑造了農村兒童天真、勤勞、可愛的形象。尤其是后兩句寫得意趣橫生,意味深遠: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地也不會織布,但卻在茂盛成陰的桑樹下學種瓜。這些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xiàn)象,十分有趣,也頗有特色,表現(xiàn)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詩人對熱愛勞動的農村兒童的贊揚。全詩語言平白、樸實、自然,具有濃濃的生活氣息。
《漁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張志和。張志和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因此他筆下是一片畫意詩情?矗醮旱倪h山剛蒙上幾分綠色,從水田里飛來的白色鷺鷥在山前低徊,粉紅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黃色的鱖魚時而躍出水面,漁翁頭戴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綠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麗,畫面多么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為它染上一層斜風細雨,整個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煙雨之中,顯得寧靜而美好。全詩動靜結合,意境優(yōu)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地表現(xiàn)了漁夫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2.詞句解析。
。1)“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蔥蘢,而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滿目亮白,杜鵑聲聲啼叫,天空中煙雨蒙蒙。綠原、白川、子規(guī)、煙雨,作者寥寥幾筆就把江南水鄉(xiāng)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
。2)“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边@兩句詩的意思是:四月到了,農民都開始忙農活,沒有人閑著,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才”“又”平實的用詞,充分地說明了農民的勞動的繁忙緊張,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之心贊美之情也體現(xiàn)無遺。
(3)“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边@兩句詩的意思是:白天鋤地,夜晚搓麻,農家男女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生動描繪了鄉(xiāng)村里男耕女織,日夜辛勞的情形,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敬重之情。
。4)“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边@兩句詩的意思是: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織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樣子,在靠近桑樹的下面學著種瓜。一個“學”字,天真、可愛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
。5)“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這兩句點明時間是在春季,正是鱖魚上市的時節(jié),地點是在西塞山前。全句為:西塞山附近,白鷺展翅飛,桃花夾岸的溪水中,鱖魚肥美。桃花盛開,白鷺飛翔,碧波粼粼,鱖魚跳躍,好一幅秀麗宜人的水鄉(xiāng)風光。
(6)“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語不須歸!比湟馑紴椋侯^戴青斗笠,身披綠蓑衣,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不想回家。悠閑自得之情溢于言中。
二、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蠶桑、耘田、箬笠”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詩。
3.體會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yǎng)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三、教學建議
1.“詞”這種體裁在教材第1課已經出現(xiàn),教師應事先了解一下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是否會背誦一些詞,對“詞”有哪些了解。
對于古詩,學生通過幾年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課前,如果有條件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查閱作者翁卷、范成大、張志和三位詩人的生平、詩歌特色,詩的創(chuàng)作成就,以便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詩歌內容,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師準備掛圖。
2.三首古詩詞都是描寫田園風光,內容淺顯,生字不多,應當指導學生先自學,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在頭腦中把文字轉化為畫面,讀中感悟,體會詩中意境。教師可重點點撥《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可對詞的知識再稍作介紹之后,放手讓學生自學。
教學第一步,可讓學生自讀古詩詞,對照詩詞后的注釋,想一想詩詞中每句話的大概意思,再想想哪些詞語的意思還不理解,然后小組學習,向同學和老師請教。教師對學生的提問予以點撥后,再要求學生把詩詞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使學生對詩詞的意思有個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展開想象。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比如有的小組可以在誦讀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畫筆描繪下來,畫好后,在小組中交流一下,重點說說畫了什么景物,他們的色彩、形狀、位置有什么特點,為什么這樣畫。本小組的同學做出評價,看是否把詩詞中的景象描繪了出來。無論學生用什么樣的方式學習,只要可以激發(fā)想象,能夠加深對詞句的理解,教師都應鼓勵,并給以必要的指導。
第三步,指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有條件的可配上優(yōu)美、舒緩的樂曲,渲染氣氛,達到在朗讀中加深體會,在朗讀中獲得審美感受,在朗讀中自然成誦。
3.注意詩的語言的豐富意蘊。如《鄉(xiāng)村四月》中的“才”“又”二字,《四時田園雜興》中的“也”、“學”二字使用都簡潔傳神。《鄉(xiāng)村四月》和《漁歌子》兩首詩詞色彩明麗,其中寫顏色的詞語有很多,如“綠原”、“白川”、“青山”、“白鷺”、“桃花”、“青箬笠”、“綠蓑衣”,要引導學生體會這些描寫顏色的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
4.課后,可以動員學生從課外書中尋找描寫田園風光的詩詞,練習朗誦、背誦,為后面的“展示臺”做準備。
5.關于識字寫字,“蠶”、“!薄ⅰ八颉、“塞”的聲母是平舌音,“晝”、“箬”的聲母要讀準翹舌音。識記字形可以引導學生借助以前掌握的方法幫助記憶。教師重在引導交流識記方法。要及時表揚識字巧、寫字好的同學。
四、相關鏈接
1.翁卷 字續(xù)古,一字靈舒,永嘉(今浙江省溫州)人。南宋詩人,一生沒有做官。與趙師秀、徐照、徐璣合稱“永嘉四靈”。他的詩大多講求技巧,詩風清苦。
2.范成大(1126—1193) 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南宋詩人。詩與陸游、楊萬里、尤袤齊名,合稱“南宋四大家”。存詩1 900余首。詩中憂國恤民,多有佳作。官至參知政事、資政殿大學士。曾奉命出使金邦,堅強不屈,不辱使命,幾乎被殺。使金途中所作絕句一卷,表達了渴望國家統(tǒng)一的強烈愛國主義思想。詩人在晚年回到蘇州石湖開始過起隱居的生活,根據自己在農村的生活寫成《四時田園雜興》60首,是一生田園詩的代表作。分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每組12首。這些詩反映了農民一年四季的勞動和生活以及民生的疾苦,內容極為豐富。這里選的是《夏日》中的一首。其詞亦風格多樣,頗具情致。著有《石湖居士集》、《菊譜》、《梅譜》等。
3.張志和(730?—810?) 唐代詩人。字子同,州金華(今浙江金華市)人。十六歲時,舉明經。獻策于肅宗,令待招翰林,授左今吾衛(wèi)錄事參軍。后被貶官,不再復仕,放浪江湖間,自稱煙波釣徒,著有《玄真子》。今流傳《漁歌子》五首。
4.詞牌 詞的調子的名稱,如“西江月”、“蝶戀花”。詞調是寫詞時所依據的樂譜。有的詞牌原來就是詞的題目。如《漁歌子》就是寫漁父的,《憶江南》,就是寫對江南的回憶。但是后人所寫的《漁歌子》、《憶江南》,其內容就和漁父、憶江南無關了。有的詞牌對于句子的多少、句式的長短等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但與聲情、詞的內容無關,所表示的僅是詞的句式、平仄和用韻。起初,只是以某一詞牌的代表作品為模式,按照它的句式,平仄和韻律來創(chuàng)作詞。后來,就有人把各種詞牌的句式、平仄、韻律標出來,編成詞譜,供他人照著填寫,所以創(chuàng)作詞就叫填詞。詞牌既和內容無關,有的作家就在詞牌之外另注明詞題,如蘇東坡《江城子(密州出獵)》。也有的在詞牌下作一小序,如辛棄疾《摸魚兒(淳熙己亥)》。
5.拓展閱讀:
過故人莊 山居秋暝
孟浩然 王維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古詩詞教學反思 篇5
經過三輪的研磨和一輪的集中展示,讓我深深的明白想上好一節(jié)古詩閱讀并不容易,在這節(jié)課中,我收獲了很多。在整個研磨過程中,對于古詩教學,我也有自己的點點體會。
一、古詩詞的自主探究學習必須學會品詩。
古詩詞也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提出問題。但不應停留在詩句內容的淺層,必須引導學生從詩句語言的運用、表達上提出問題。千錘百煉的詩眼、千古傳頌的佳句、情景交融的寫作技巧,都應引導學生自己思考發(fā)現(xiàn)、細細品味。
二、語言的品味必須伴隨著大量的誦讀、細細的品讀。
古詩詞的誦讀、吟誦,有別于一般課文的朗讀。一些古詩詞教學讀的量也很多,但就是讀不出味道來。關鍵在于對詩句的誦讀缺乏必要的引導,把誦讀和語言的品味、情感的熏陶割裂開來。讀詩先讀題,品詩先品題。一些成功的課例都是伴隨著大量的誦讀,學生加深了對詩的語言、意境、情感的感悟。
三、教師的示范誦讀,是對語言品味的導向。
重新認識古詩詞教學中教師示范誦讀的功能。學生對語言的品味,通過教師的范讀,領會、感悟、傳神。
教師重視范讀,而且讀的水平很高。聲情并成,既傳韻,傳達詩的韻味,又傳情,傳達詩的感情。有的一次又一次范讀,每次讀的目的不同,節(jié)奏、語感,情感的表達不同,或是鮮明對比,或是層層深化。既體現(xiàn)了教師的文化底蘊、語言藝術,也體現(xiàn)了教師精心的教學設計。這就和一些教師的教學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以播放錄音代替范讀,有的吝惜到全程僅作一次范讀。這反映了教師沒有整體把握好詩詞教學的特點,沒有刻意去提高自己誦讀的水平。
在整個的打磨過程中,我深深的體會到自身古詩功底的欠缺,這直接導致了課堂教學語言的貧乏。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應該加強自己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成熟的駕馭課堂,帶孩子們走入古詩所描繪的詩情畫意之中。
古詩詞教學反思 篇6
《牧童》《舟過安仁》《清平樂·村居》三首古詩詞,描寫的是古代兒童有趣的生活,表達了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
讀者這些詩詞,頓覺清新的鄉(xiāng)土氣息撲面而來,濃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間。
從那充滿靈氣的詩句里,我們可以窺見古代兒童的生活場景,感覺那遙遠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場景,一經詩人的生花妙筆,就變得生動,鮮活起來,雖事隔前年,卻猶如發(fā)生在身邊。一種親切感,也便油然而生。在講課時,主要用抒情的話語為課堂營造輕快,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不露聲色地點明學習要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古詩詞教學反思 篇7
本課古詩詞教學總體看很成功,這三首詩都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xiāng)詩,都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五年級的學生是積累了一些表達思鄉(xiāng)懷親的詩詞的,所以,我就利用學生的積累,引入新課的學習,讓學生一下子就能抓住課文的思想情感。
三首古詩詞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一樣的,但是表達的方法各異,《泊船瓜洲》是寫景抒情,《秋思》則是敘事抒情,《長相思》則融寫景與敘事于一體,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谶@個特點,我在讓學生初讀課文,理解內容之后,把三首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教學。在體會相同感情的同時,感受語言的各自特點,揣摩表達方法的不同。效果比較好。
同時,在教學中我也很重視詩詞的朗讀指導。采用多種方式訓練學生誦讀。避免單純的朗讀技巧的指導和機械的朗讀腔調的模仿。聯(lián)系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對作者感情的體會,引導學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調,讀出自己的感受。所以,學生在這課的學習中,表現(xiàn)最突出的就是朗讀的質量比較高。
成功之處:是“小練筆”將本課古詩詞任選一首改寫成小短文。孩子們的興趣十分高。想象也比較豐富有趣。如;張籍寫的《秋思》情意綿綿的思鄉(xiāng)詩,被學生們改寫的豐富多彩,就連語文很差的學困生呂哲很勇敢地誦讀了自己改寫的短文,寫得也很有意思,她讀完后班級立刻響起一片掌聲,全班為她鼓掌。本課的二詩一詞同學們都有選擇習作。習作效果很好。以往我有時教學時間緊常常忽視這種小練筆,而今看來著實是個失誤。往往這種小練筆更能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素養(yǎng),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運用祖國漢字表達的激情。這篇小練筆我布置孩子們寫在小作文中,我準備進一步引領孩子們去欣賞品評,并在今后的習作中引領孩子們品評欣賞更多的快樂!
不足之處: 從作業(yè)反饋來看,個別孩子不能準確把握本課基本翻譯,如:綠、還、見、開封…看來他們沒有認真學習,有走神的大有可能,今后我要加強對他們的引導。
古詩詞教學反思 篇8
古詩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特有遺產,是偉大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個民族優(yōu)秀文化一部分,它永遠不會過時,并且值得我們去研究,學習,發(fā)揚。這不但是祖宗智慧與心血的繼承,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它們的學習,研究與解讀,去構建今日有民族特色的優(yōu)秀文化。然而中學的古詩詞教學卻不容樂觀,存在諸多誤區(qū),因此我們需要進行反思。
一、當前中學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誤區(qū)
1、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忽視詩歌的多種解讀。
重灌輸,輕體驗,重權威,輕引導,即使教師的觀點是對的,但這樣把自己的結論輕易地拋給學生,使得學生少了精神思索的旅程,又是多么的可惜。有意義的學習應該是將知識同化于已有的心理圖式中,并建構新的認知圖式,學到越來越多的有關認識事物的程序。另外,有些教師看似“循循善誘”,實則將學生引|向標準答案,只訓練了聚合式思維,卻忽視了發(fā)散式思維。
2、過度強調知性分析,肢解詩歌的傾向明顯。
有些教師在教古詩詞時,將其劃分段落,總結段意,在此基礎上掌握詩詞的思想情感,分析藝術手法。這是將古詩詞當作無生命的東西進行分解,把詩詞鑒賞當作分析、綜合、推理的邏輯思維過程,而不重整體把握和感性體驗。有些教師的講解過于直露,貌似講透了詩歌,實際失去了詩歌的意境之美,甚至做出過度闡釋。古詩詞教學中需要知性思維,但要和感知、體驗、想象、聯(lián)想等感性思維統(tǒng)一在一起,否則就扼殺了詩詞的生命力,也有礙于學生審美感受力的發(fā)展。
3、濫用多媒體。
古代詩詞意境的體驗需要學生的形象思維,需要調動儲存在大腦中的表象,并在想象和聯(lián)想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表象。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抒情主人公完美地存在于在我們的想象中,而有的教師在上課時將一喝酒老翁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頓覺風采大減。此外,濫用多媒體淡化了課堂上師生情感的交流,炫目的電腦畫面占用了學生的大部分注意力,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投射到詩詞本身的情感與體悟卻不夠深入。
詩詞本是浪漫的產物,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卻非常尷尬:學生對古詩文學習索然寡味了無興趣,大有一種望而生畏甚至望而生厭的感嘆。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主要原因有兩大方面:
1、學生認知上的偏差。
學生對古詩文不感興趣的原因,除了對古詩文難理解、難背記,把古詩文視為第二門外語;更有不少學生認為學古詩文十分枯燥,現(xiàn)代人都用現(xiàn)代漢語說話,古文無實用價值。正如南懷瑾先生所擔憂的:“很是可惜,現(xiàn)代人所認識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為了謀生,有好的專業(yè),有高的待遇,或能賺很多的錢。”《都市快報》曾刊登了這樣一則新聞:杭州某業(yè)余學校開出“古詩文誦讀班”,卻因僅招到一名學生而只得暫時停辦,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時開辦的英語等班早就爆滿。學生對古詩文對漠視,實質就是對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漠視,這種類似于數典忘祖的做法,不能不令人痛心。
2、教師教法上的偏差。
不少教師認為,初中古詩文教學僅是讓學生多積累,多背誦,于是,“解詞釋句—串講全詩—背誦默寫”的教學方法成了不少教師一成不變的做法,把古詩文膾炙人口的美感和韻味講解得消失殆盡,課堂氣氛沉悶無趣單調無味。所以,教師教法上的單一,自然會使古詩文中的營養(yǎng)丟失,進而造成學生在古詩文傳統(tǒng)文化積淀方面的“貧血”。
二、面對這些現(xiàn)狀,我們應該做出反思:
1、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吟誦來體味古詩詞的情感。
要體味古詩詞的情感,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或許就是吟誦。詩詞格律所表現(xiàn)的音樂性和由此表達的感情,都必須在吟誦中體現(xiàn)。在教學中還應傳授一些有關吟誦的知識,比如平聲讀得長而輕,仄聲短而重;四言詩一句兩頓,五言詩兩頓,七言詩三頓,頓的位置略延長、提高、加重等。此外,教師的范讀非常重要,好的范讀能直接打動學生,使他們克服害羞心理。
2、運用藝術通感。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藝術通感,化實物為情思,化情思為實物,化抽象為直觀,調動并貫通多種感官,從多個角度加深對詩詞意境的理解感受。
用音樂來配合古詩詞,就是一種有效的手段。對古詩詞的感受,往往就是這樣朦朧含混而涌動著情感的,而流動不居、情感充沛的音樂,正適合于幫助學生增強這種感受。例如,講授《春江花月夜》一詩時,配以《春江花月夜》的古箏曲,無疑是相得益彰、境界頓生。又如,引導學生體會詩詞的意境,然后找出與之相合的音樂,甚至自己創(chuàng)作一段音樂,也是很好的方法。
蘇軾評王維的詩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痹娕c畫的相通為我們提供了另外一個教學通道。例如,在上白居易的《憶江南》時,展示一些江南風光的圖片,為欣賞《憶江南》一詞營造出了韻味十足的背景氛圍。當然,藝術通感的運用不能喧賓奪主。
3、系統(tǒng)比照,縱橫勾連。
傳統(tǒng)的古詩詞教學中,很多學生學完一首詩詞,了解的就僅止于這一首詩詞,對作者其人、作者的其它作品,對同題材、同風格的作品都鮮有了解,這樣的教學是使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在講授一位詩人的某一首詩時,若能全面地介紹這位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個人經歷,介紹他創(chuàng)作的其它詩歌,既有利于學生較為深入地理解教材.上的那首詩,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詞積淀與素養(yǎng)。例如,在講授李煜的《虞美人》時,若能兼及李煜的詳細生平,兼及《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等詞,其教學效果應該比單講一首《虞美人》要好得多。
4、開發(fā)校本教材,開設選修課。
20xx年3月,國家教育部頒布了新的語文教學大綱,其中初中要求背誦50首,高中50首!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接觸足量的古詩詞,對于培養(yǎng)學生欣賞古詩詞的興趣和感受力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在“古詩詞背誦篇目”的基礎上,學?梢愿鶕䦟嶋H情況開發(fā)校本教材,開設選修課,拓寬學生欣賞古詩詞的視野。比如,有的學校專門開設了“詩教’選修課,有的.學校還有自己的古詩詞教學的教材,這一做法值得借鑒。
5、教師自身水平提高。
教師首先應提高對古詩文教學價值的認識,明確指導學生掌握一定數量的古詩文并非可有可無之事,而應視之為對教師的一種要求,一份無可推卸的責任。同時,要努力克服浮躁不定、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鉆入“故紙堆”中潛心會學,豐厚自己的文化積淀。其次,還須進一步深入學習《課程標準》,領會精神,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另外還可以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如在文本閱讀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原型意象的研究性學習。首先讓學生思考高中古詩詞里出現(xiàn)了哪些原型意象,并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個作為課題,課題相同者組成一個研究小組。然后讓學生分工合作,通過網絡、書籍等途徑收集、整理并分析信息,寫出小論文,并制作相關課件。最后進行交流總結,組織學生上臺做presentation,展示研究成果,在班級中傳閱各小組的論文,并進行自評、互評。
古詩詞作為千年文化積淀的代表性文學作品,其文學價值歷來為人所推崇。作為中學語文教學重要內容之一的古詩詞教學,對學生有著勵志、修德、陶情、勸學等積極作用,在對學生進行德育、美育方面有著不可替代作用的同時,它更是學生繼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時至今日古詩詞的欣賞價值遠高于其實用價值。且隨著白話文的發(fā)展與普及,古詩詞越發(fā)讓學生覺得抽象,晦澀。為此,中學階段的語文教師對于古詩詞教學只得多數停留在梳理詩詞的字詞、大意等淺層教學階段。為了不讓傳承千年的文化瑰寶在我們這一代沒落、消亡,我們對古詩詞教學的重視必須加強。
古詩詞教學反思 篇9
本課的三首古詩詞在內容上是有聯(lián)系的,都是寫童年生活的。在教學三首古詩詞時,我首先讓學生把每首詩詞讀正確、讀流利,從整體上對詩詞的內容有大概的了解。
然后結合注釋,通過學生自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理解每句詩詞的意思,進而理解整首詩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詞,背誦詩詞。
古詩詞教學反思 篇10
《泊船瓜洲》、《秋思》、《長相思》都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xiāng)詩詞,都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深深的思戀和熱愛。三首古詩詞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一樣的,但是表達的方法各異,《泊船瓜洲》是寫景抒情,《秋思》則是敘事抒情,《長相思》則融寫景與敘事于一體,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幾首古詩詞學生們以前都背過,所以我在引導學生學習詩詞的時候,體現(xiàn)學生自學為主的原則,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詩,結合注釋和上下文來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效果不錯。
古詩詞教學反思 篇11
《宿建德江》屬于山水田園詩,詩人寄情山水,在山水風光的描寫中抒發(fā)自己愁苦的情懷!俺睢笔侨姷脑娧,全詩圍繞“愁”字顯示著作者高超的藝術構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宋代詩人蘇軾任杭州通判時所作。全詩四句話寫云、雨、風、水,生動形象;寫山、船、地、樓,句句求實,堪稱寫實景的佳品。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是宋代詞人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上饒時的一篇名作。它以自然樸素的語言,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鮮明逼真的田野風光圖。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感受詩詞中所表現(xiàn)的自然美,想象詞句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詞中蘊含的詩人的情懷。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通過對比讀,讓學生知道憂愁的古詩與描寫景物的古詩的讀在質的上面是截然不同的。二是教師范讀,即給這首詩定調,老師是帶著怎樣的一種心情去讀這首古詩的,從詩中找出一個字來形容,讓學生知道,這首詩原來是這么去讀的。三是學生自由讀,要求讀得字正腔圓,饒有韻味。四是精讀,做到在讀中去理解詩意。五是情景交融讀,想畫面,在老師的導語創(chuàng)設情景下,引導學生讀,從而體會詩人的憂愁與孤寂。在引導學生想象畫面時,我始終圍繞“日暮客愁新” 這句詩,讓學生反復讀,反復品味,讓他們真切體會到詩人的內心世界。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初讀此詩,覺得它是寫雨的一首詩。后來我翻閱資料,品讀蘇軾的詩后。一遍又一遍地讀詩,發(fā)現(xiàn)每一次感悟都是不同的。起初被美景疾風驟雨所吸引,再后來,便感動于蘇軾的人生經歷。他的一生,可以說是歷經坎坷,他有過青年得志的驕傲,有著紅粉佳人的詩意人生,有著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自信。就是這樣一個人,在他本該享受的時刻卻因為政見不合而不容于朝廷,滿腔的愛國情意得不到抒發(fā),他便自請外調,來到杭州做一個小小的通判。此詩就寫于此。
3、古詩語句精煉,意境豐富,內涵深遠。在教學中,我指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誦讀。自主讀,小組讀,男女對讀,集體讀。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jié)奏。另外,指導學生抓住關鍵字詞品讀文字之美。品味的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境,以情導讀。最后,再拓展古詩,進行語文積累。
4、在古詩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傳遞、變動、再現(xiàn)作用,讓詩中的形、聲、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覺器官,能有效地變枯燥為有趣,轉靜態(tài)為動態(tài),為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使學生的潛能得以更好地開發(fā),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使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滿足,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從而對產生學習興趣起到極好的促進作用。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在教學中把復雜多變的情感與悅耳動聽的音樂溝通起來,盡可能的將古詩中的“情”化為可作用于聽覺的旋律,有利于學生披文入境,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如:教學伊始,我選用了充滿古韻的《琵琶曲》,那舒緩、悠揚的旋律帶領學生走進古詩詞的天地。學生朗讀時的配樂我選取了古曲《西江月》。來自古琴的樂音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喚起了學生豐富的想象,使他們如聞其聲,如見其物,如臨其境。那深情的樂曲很自然地將學生帶入一千多年前的作者身畔。
三、不足之處
學生在感受作者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心情時,不能很好地把握。在感悟詩人的性格品質時,還不能準確地感受。同時,個別學生交流的時候用詞不精確,暴露了孩子們詞匯的貧乏,也暴露了我日常教學工作的不足。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引導學生結合拼音把每首詩詞讀正確,讀流利在此基礎上,從整體上對詩詞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然后結合注釋,采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理解每句詩詞的意思,進而理解整首詩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詩詞,背誦詩詞。采用多種方式訓練學生誦讀,應避免單純的朗讀技巧的指導和機械的朗讀腔調的模仿。結合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對作者感情的體會,引導學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調,讀出自己的感受。結合自己的感悟和課文中的插圖,想象詩中呈現(xiàn)的情景,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古詩詞教學反思 篇12
在教學本課時,我放手讓學生根據書中和詞語手冊上的注釋,自己弄懂詩句意思,然后比較三首古詩詞,體會其內容上的相似之處,感悟童年生活因環(huán)境的各異,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
在寫法上讓學生體會詩與詞的不同,詩結構勻稱,有韻律,讀起來瑯瑯上口;詞是詩歌的一個種類,句子長短不一,所以也稱“長短句”,古代的詞,都可以伴樂歌唱,詞有詞牌名。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還注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如《舟過按仁》中“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边@句話寫的是吃飽飯的牧童休息時的情景。把以地為床、以天為帳,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
教學時讓學生想象:是累了,想躺下來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還是喜歡月夜的景色,想好好欣賞一下?仰望明亮的月亮,牧童心里會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沒想,就睡著了……圖中插圖中河面上為什么起波浪?難道真的用傘作帆能前進?或許是順風順水罷了?
學完本課后,讓學生嘗試著把感興趣的一首詩或詞改寫成一個故事,使詩中的人物更生活化。通過改寫,讓學生走進詩歌,與古代詩人進行心靈對話,領略古代詩歌的深邃意境,認識祖國古代文化的燦爛悠久,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祖國語言表情達意的能力,幫學生從根本上把握詩詞語言的含蓄凝練性與跳躍性的特點,從另一個角度感悟作品的境界。
古詩詞教學反思 篇13
這是第一單元的第三課,這三首古詩詞在之前的教材中都有所接觸和學習,本想輕輕松松就能結束,但實際的課堂上并非如此!
備課時,走進教材就發(fā)現(xiàn),本冊教材拓展的內容非常廣泛,不僅介紹作者生平和寫作背景,還要拓展相關題材,或者是同一作者的古詩詞;同時,對于古詩句中詞語和詩句的意思理解,分析的非常透徹,對于詩人的描寫手法和思想感情也分析的非常到位全面,所以,在教學中,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所以相當于上了一堂新課!并沒有節(jié)省下多少課堂時間。
在教學時,我利用課件教給學生學習古詩詞的四個步驟:解詩題,知作者,懂詩意,悟詩情。在課堂上,我通過這樣的四個步驟來學習古詩詞三首,講解分析的比較透徹,同時,讓學生隨聽隨記,做好課堂批注,同時,結合課后思考題進行古詩詞的對比學習,然后再背誦記憶達到能默寫的程度。
課后反思存在的問題:講解很細致,所以占用課時較長;學生作業(yè)中存在個別問題;學生對于古詩詞的意思不能準確地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
古詩詞教學反思 篇14
作為五年級上冊的第二組開篇的課文,以古詩詞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雖然孩子們在理解詩意上要比理解現(xiàn)代文稍有難度,但是在教師的恰當引導下能大體的理解詩意,體會感情。現(xiàn)在我將此次教學的得失總結如下:
優(yōu)點:
學習一首古詩,必須理解了詩意才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古詩可以通過文中的注釋以及插圖,并加上合理的想象就可以大致的理解古詩了。我在教學過程中先引導孩子按照上述方法學習了《泊船瓜洲》后,接下來放手孩子學習了《秋思》和《長相思》,并且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話將《秋思》改編為了一個小故事,并讓孩子暢所欲言學習了古詩詞后對作者思鄉(xiāng)之情的理解,教學過程相當順利,孩子們在理解了詩意后,能有感情朗讀詩詞,并且在當堂就背誦會了詩詞。
另外,這三首詩詞中有很多的多音字,如:間、數、重、行、更等,因為上學期我教學過此詩,便覺無“見”應讀“jian”,我當時不假思索的一口否決,但是后來查資料時發(fā)現(xiàn)這個”間”就讀“jian”。頓時,羞愧難當啊,這是教學準備時沒有仔細研讀教材所致失誤啊,從此以后,要百讀不厭地研讀教材啊,因為一本書不管你讀過多少遍,你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古詩詞教學反思 篇15
謂“以詩傳情、以詩言志”,在這幅意境優(yōu)美的山水畫的背后,傳達的是作者對悠閑自在生活的向往。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翁,而是江南水鄉(xiāng)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蒙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
所以,我在講授這首古詞時弱化了單一的解釋詩句的意思,而是注重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品讀,想象畫面,詞畫交融,進入意境,體會情感。我把詩詞中的景物都呈現(xiàn)在黑板上,這副畫成為學生脫離課本進行半扶半放式的背誦關鍵詞,使學生邁出積累語言的第一步。教學過程中,學生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把詞意說得很美,生動有詩意,我想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已在潛移默化中鍛煉了。然后再聯(lián)系作者當時的寫作背景,指導學生品讀出“不須歸”所蘊涵的情感
此外,我注重學生對課內外詩詞的積累,在教學中適時穿插相關詩句,豐富畫面的同時,也讓學生學以致用。
其次,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及上課的過程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并力圖體現(xiàn)“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fā),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合作,營造融洽、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教師參與引導,與學生平等對話”的新課程教學理念。使學生感悟這首詞的魅力所在,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同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十分重視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不僅“學會,還會學”!
在執(zhí)教完本首詞,我的腦海里便開始反思其中的遺憾與愧疚,收益頗多:
1.時間應該可以控制得更好一些。朗讀指導的環(huán)節(jié)里可以再花多一些的時間,讓學生讀得更到位。吟唱古詞,一來是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二來是想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但這部分花的時間比預計多。
2.課堂上學生的發(fā)言積極性高漲,但我傾聽時卻不夠細心。傾聽學生的發(fā)言也是一門藝術,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當出現(xiàn)學生的回答有些偏離主題時,應該要仔細捕捉有關信息,作適時引導。
3.其實整堂課下來覺得自己還是不夠淡定,內心不夠平靜,沒把自己的情緒控制得剛剛好。
古詩詞教學反思 篇16
雖然教了這個班快一年了,但是我很遺憾地說,由于病假,我沒有給他們講過古詩詞。因此,我要把我應該教給學生的東西在這篇課文中全部教給他們。課前,我慎重地做了思考,精心備課,上課了,反倒有些緊張了。好在我的認真和付出感染了這些天真、懂事的孩子,他們學得很認真,也很輕松。
第一,課時的安排,朗讀單獨占用一節(jié)課。我用了四節(jié)課講了三首古詩詞,但是并不低效。這是從我班的學情出發(fā)的。我班學生對古詩文的朗讀可以說很差勁,聲調、節(jié)奏都不行。因為朗讀不出感情和韻律來,所以學生不愛古詩。我國是詩的國度,詩詞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培養(yǎng)孩子們熱愛詩歌就是傳承中華文化的核心了。要讓孩子們喜歡詩,就要讓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因此,我將朗讀作為落實所有目標的重點目標和前提。我采用教師泛讀、聽讀錄音來實現(xiàn)這個目標,而且逐字逐句,有條不紊。為了激發(fā)孩子們讀詩的熱情和認真,我采取了小組賽讀個人風采讀及男女生賽讀等多種形式。孩子們學得很認真,字正腔圓,咬文嚼字,感情基調和節(jié)奏把握的很好?粗⒆觽兡鞘斋@時的那一張張笑得燦爛的臉,我覺得我的苦心得到了安慰。
第二,對詩詞的理解上,我采取了每首詩一節(jié)課的策略。這樣的考慮是出于孩子們以前背古詩意思絕大多數是死記硬背的考慮。這樣的學違背了詩詞教學,而且既不深刻,有沒有樂趣!多l(xiāng)村四月》我采取了詳講的教學方法,但是也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觀察課文插圖,結合課下注釋,說說前兩句寫了哪些景物?請你發(fā)揮想象并結合詩意給這些景物加上形容詞,然后再將這些詞語串聯(lián)起來,通順地表達詩句的意思。第二首《四時田園雜興》采取了半引導半自學的方式教學,第三首《漁歌子》更是要求學生模仿前兩首古詩的教學方式自學,可以先找出前兩句都寫了哪些景物等?梢哉f,這樣做大大凸顯了學生自主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和獨立性。放手讓學生們去做,你會收到意外的驚喜,孩子們也會收獲意外的自信。
總之,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要從學情出發(fā),就要尊重學生的樂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古詩詞教學反思 篇17
上完《古詩詞三首》我首先對自己的實際教學進行了反思,發(fā)現(xiàn)一節(jié)課下來自己的過渡語言單一,無法全面引領學生走進古詩文的意境,一節(jié)課執(zhí)教兩首古詩容量大,總感覺學生理解得不夠透徹。
古詩的情感常常蘊含在富有音樂美的語言之中。要通過反復朗讀、吟唱才能入境、察情。意境,是創(chuàng)作者的審美體驗、情感與經過提煉、加工后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詩不同于小說,它不可能像小說那樣,按照生活矛盾發(fā)展的過程,鋪敘開去。詩人是從這一過程中截取幾個最感人的鏡頭,用跳躍含蓄的語言,創(chuàng)設出一種畫外有畫、言外有意、令人回味無窮的意境來表達審美體驗,反映生活本質的。入境,是讀古詩的根本,設計教學時我充分考慮了這點,但在實際教學時卻忽視對意境的描述和渲染,因而效果并不明顯,學生的理解也僅僅停留在淺層次上。在《鄉(xiāng)村四月》教學中我扣住文眼“才、又”,突出鄉(xiāng)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計在于春”的啟示。如果此時我能有意識地對鄉(xiāng)村勞動場面進行一番描述,相信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能很快感染氣氛,入情入境。
古詩的語言極為精煉。僅僅通過接觸語言來學習古詩,學生對古詩畫面美的理解就會是籠統(tǒng)的、模糊的。畫家用線條、顏色表示形體,詩人則用語言來繪色繪形。高超的“畫筆”,可使“畫中有詩”,而美妙的“詩筆”又可使“詩中有畫”,從而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我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一幅幅美麗的鄉(xiāng)村圖畫,
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學,的確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較深,生怕在課堂上講的不夠,卻忽視了對學生拓展的訓練,“廣積糧”的教學意識將我們引入另一片嶄新的天地。中國歷史悠久的古詩詞數不勝數,如何在小學階段達到一定的目標,靠的不是老師一首一首地講,而應該是有意識地將學生引入古詩詞的意境,鼓勵學生主動探索,主動閱讀,主動積累。
古詩詞教學反思 篇18
本節(jié)課過渡語精妙,為詩韻課堂的成功創(chuàng)設起到了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如開課伊始,我在播放了《故鄉(xiāng)的云》一曲后,這樣過渡:
“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游子!币皇住豆枢l(xiāng)的云》將我們的心帶到一個溫暖的地方——家鄉(xiāng)。家鄉(xiāng),對游子而言,更是最溫馨、最不能割舍、最讓人魂牽夢縈的地方。從今天起,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二組課文,一起去感受那濃濃的鄉(xiāng)情吧。
在學生自讀了單元導讀之后,這段話又從我口中蹦出:思鄉(xiāng),是一種平凡而偉大的情感,它像血液一樣流淌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中,由古至今,從未間斷。今天我們再讀三首思鄉(xiāng)的詩詞——《古詩詞三首》。
學完了第一首古詩,第二首《秋思》該如何導入呢?稍加思索,我使用了這樣的過渡語使兩首古詩的教學珠聯(lián)璧合:咳,和煦的春風勾起了北宋詩人王安石濃濃的鄉(xiāng)愁,那又是什么勾起了唐朝詩人張繼切切的鄉(xiāng)情呢?請大家自由朗讀——《秋思》。
在總結全課時,為了回應開頭,同時加深學生對鄉(xiāng)愁鄉(xiāng)情的感悟。
古詩詞教學反思 篇19
這三首古詩詞都有一個主題——思鄉(xiāng)。于是,我以"——引起了作者的鄉(xiāng)愁,詩人又是借——怎樣地表達出自己滿懷的思鄉(xiāng)愁"這條主線,從扶到放,很好地注意到學生自學古詩詞的能力培養(yǎng)。
課中,我緊抓關鍵詞語引領學生不斷猜想,推想,想象作者當時的心境,引領著孩子們在古詩詞的意境中賞析,體會,把玩,領悟,而孩子們也以投入的精神和積累的知識與老師交流,切磋,互動,相長。就是在這切磋互動中,孩子們不斷深入詩人的內心世界,豐富了情感,同時,孩子的潛能也得到了發(fā)揮,得到了挖掘,得到了展示,得到了提高。這些無疑是優(yōu)秀的一面。但不可否認的是,我覺得這樣很花時間,一節(jié)課只能教一首,而且還沒有多少補充的內容,也就是課堂顯得比較單薄。該怎樣避免這樣低效率的課堂呢我想主要還是我的課堂組織比較松散,課堂情景的創(chuàng)設還不到位等。比如這三首古詩的想象說話,學生覺得很好玩,嘻嘻哈哈,完全沒有進入詩中的情境,因而說話也就比較單調,比較偏離,需要老師不斷引導才慢慢靠近古詩的意境。總之,有很多細節(jié)需要我們去反思,去努力,去琢磨,才能讓我們的課堂跟得上我們預設的步伐。
古詩詞教學反思 篇20
通過反思,本課的不足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1.課堂教學容量大,學生學習的自主權受到牽制。
由于本節(jié)課安排的是兩首古詩的教學,而古詩是看似簡單而豐富的文章,教師需要準備大量的資料去補充文本,為了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課堂上就多次出現(xiàn)教師牽著學生走的現(xiàn)象,整個課堂教學基本是按照教師的預設在順利進行,缺乏精彩生動的課堂生成效應。
2.課堂缺乏個性化的朗讀展示。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說得沒錯,可是本節(jié)課的“哈姆雷特”卻少之又少。我的問題提出以后,學生們總是“一呼百應”,眾口一詞。比如,在介紹完王安石的寫作《泊船瓜洲》的背景之后,我問道:“作者馬上要遠離家鄉(xiāng),去京城赴任,你能體會他此刻的心情嗎?”第一個同學站起來說:“我覺得他很依戀家鄉(xiāng),舍不得離開家鄉(xiāng)!痹谒拇鸢傅玫搅死蠋煹目隙ㄖ螅渌耐瑢W便人云亦云,根本沒人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不免是人心生遺憾。
3.教師的朗讀指導力度不夠。
在評課時,老師們普遍指出,本節(jié)課老師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力度不夠,對此缺點的指出我欣然接受。其實,一直以來我在課堂上對朗讀的指導都顯得較為不足。這一方面是由于自己不能用活教案不能用活教材,無法走出用教案教的思維定勢,更重要的原因是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不足,缺乏靈活機智的應變本領。
盡管我做的每一項工作都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服務的,但毋庸置疑的是,課堂教學中仍然暴露出了很多問題亟需我想辦法提高效率?傊,能為大家展示一節(jié)課,并能得到很多中肯的評價,于我來說,既有付出后回報的感動,也有努力后進步的欣慰。而從授課過程來看,反映出對古詩教學方法上的理解不透徹,對學生的關注不,從而造成這樣或那樣的缺憾,確實值得今后探討,研究,再更好地實踐。
古詩詞教學反思 篇21
《泊船瓜洲》、《秋思》、《長相思》都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xiāng)詩詞,都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深深的思戀和熱愛。三首古詩詞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一樣的,但是表達的方法各異,《泊船瓜洲》是寫景抒情,《秋思》則是敘事抒情,《長相思》則融寫景與敘事于一體,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幾首古詩詞學生們以前都背過,所以我在引導學生學習詩詞的時候,體現(xiàn)學生自學為主的原則,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詩,結合注釋和上下文來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效果不錯。
【古詩詞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古詩詞教學反思09-04
古詩詞的教學反思11-07
古詩詞教學反思02-08
【熱】古詩詞教學反思11-28
【薦】古詩詞教學反思11-28
古詩詞教學反思【推薦】12-02
古詩詞教學反思【熱門】12-02
【熱門】古詩詞教學反思12-01
古詩詞教學反思【熱】12-01
【精】古詩詞教學反思12-12